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肉豬飼養培訓計劃

肉豬飼養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2-04-19 12:36:40

① 生豬養殖 飼養技術

(1)日糧搭配多樣化 豬只生長需要各種營養物質,單一飼糧往往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豬生長發育的要求。多種飼料搭配應用可以發揮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從而提高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利用率。研究證明,單一玉米喂豬,蛋白質利用率為51%,單一肉骨粉喂豬則為41%,如果把兩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豬,蛋白質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飼喂定時、定量、定質 定時指每天喂豬的時間和次數要固定,這樣不僅使豬的生活有規律,而且有利於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豬的食慾和飼料利用率。要根據具體飼料確定飼喂次數。精料為主時,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飼料較多的豬場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晝長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晝短夜長,應加喂一頓夜食。飼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響豬的食慾,降低飼料的消化率。要根據豬的食慾情況和生長階段隨時調整喂量,每次飼喂掌握在八九成飽為宜,使豬在每次飼喂時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慾。飼料的種類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對穩定,不可變動太大。變換飼料時,要逐漸進行,使豬有個適應和習慣的過程,這樣有利於提高豬的食慾以及飼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飼料喂豬 飼料煮熟後,破壞了相當一部分維生素,若高溫久煮,會使飼料中的蛋白質發生變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綠多汁飼料,悶煮後可能產生亞硝酸鹽,易造成豬只中毒死亡。生料喂豬還可以節省燃料,減少開支,降低飼養成本。
(4)掌握日糧的稀稠度 日糧調制過稀不僅影響唾液分泌,而且會稀釋胃液,影響飼料的消化。飼喂稀料使豬干物質進食量降低,同時豬排尿增加,體熱消耗增多。因此,日糧調制以稠些為好,一般料水比為1∶2~4。冬季應適當稠些,夏季可適當稀些。
(5)飼養方式 飼養方式可分為自由採食與限制飼喂兩種。自由採食有利於日增重,但豬體脂肪量多,胴體品質較差;限制飼喂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和豬體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採食快。
(6)飼料品質 飼料品質不僅影響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而且影響胴體品質。豬是單胃雜食動物,飼料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直接沉積於體脂,使豬體脂變軟,不利於長期保存。因此,在肉豬出欄上市前2個月應該用含不飽和脂肪酸少的飼料,防止產生軟脂。
(7)分群技術 要根據豬的品種、性別、體重和採食情況進行合理分群,以保證豬的生長發育均勻。分群時,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強」、「夜合晝不合」的原則。分群後經過一段時間飼養,要隨時對豬群進行調整。
(8)調教與衛生 從小就加強豬的調教,使其養成「三點定位」的習慣,使豬吃食、睡覺和排便固定,這樣能夠保持豬圈清潔衛生,有利於墊土積肥,減輕飼養員的勞動強度。豬圈應每天打掃,豬體要經常刷拭,這樣既可減少豬病,又有利於提高豬的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
(9)防寒與防暑 溫度過低時,豬用於維持體溫的熱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溫度過高,豬食慾下降,代謝增強,飼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飲水量;冬季要喂溫食,必要時修建暖圈。
(10)去勢、驅蟲與防疫 豬去勢後,性器官停止發育,性機能減弱,豬表現安靜,食慾增強,同化作用加強,脂肪沉積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飼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質細嫩、味美、無異味。在催肥期前驅蟲一次,驅蟲後可提高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進行疾病預防工作,注意疫情監測,及早發現病情,及時採取措施。
(11)防止育肥豬過度運動和驚恐 生長豬在育肥過程中,應防止過度的運動,特別是激烈的爭斗或追趕。過度運動不僅消耗體內能量,更嚴重的是容易使豬患上一種應激綜合征,突然出現痙攣、四肢僵硬,嚴重時會造成豬只死亡。
(12)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 水是調節體溫、消化吸收飼料營養和剩餘物排泄過程不可缺少的物質。水質不良會帶入許多病原體,因此既要保證水量充足,又要保證水質良好。實際生產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飲水,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飼料浪費。

② 提高肉豬出欄率的技術措施有哪些

要提高規模飼養商品肉豬出欄率,實現規模化健康養殖,提高經濟效益,除了要加強豬舍溫度、濕度、光照、通風換氣的管理外,還要抓好以下五項技術措施。
一、抓好「雜交」,飼養雜交幼豬
搞好經濟雜交,能提供雜種優勢強,生產性能好,飼料報酬高的幼豬。一般是用本地母豬和另一個外來的優良品種公豬(長白、杜洛克、約克夏公豬)交配,所得到的一代雜種豬,全部進行育肥。據調查,在同樣的飼養管理條件下,長本雜交一代仔豬育肥,從出生到90公斤,比純種長白豬縮短育肥期15—26天,而且抗病力強,發病率也低。規模飼養商品肉豬專業戶,健康畜禽養殖小區(商品豬豬場),都要選用長本、杜本、約本瘦肉型雜交仔豬進行育肥。
二、選好幼豬,提高均勻度
選好幼豬,是提高商品肉豬出欄率的十分重要手段。選擇幼豬的原則是:一是要選擇瘦肉型雜交品種豬。二是要選擇體健、大小一致、品種一致,最好在一個豬場或一個清凈區(無疫情)仔豬繁育專業戶中一次性購齊(要先做好購豬計劃,落實購仔豬合同)。三是對購進的幼豬,要有檢疫證明和產地防疫證明。選擇幼豬的標準是「四看」:一看發育:發育快、斷奶體重達到15—20公斤的仔豬,其飼料利用率就高,達到90公斤重的日齡就早;二看腰長:腰長的幼豬,日增重就快、瘦肉率也高。據北京農科院畜牧所測定,豬的體長由106厘米提高到110厘米,日增重可提高85克、每公斤增重飼料消耗下降1.6%,同體瘦肉率提高8.44%;三看管圍:管圍粗細與骨骼成正比、管圍粗骨骼就大,瘦肉率就高,飼料利用率就好,出欄就早;四看後軀:後軀比前驅高,而且還寬的仔豬,日增重快、出欄早。概括的說:選擇體質健壯,體驅長、胸寬深、後軀發達,管圍粗,肌肉豐滿的雜交一代幼豬。
三、搞好「過渡」,減少應繳
選購的幼豬,由於剛斷奶,其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各種消化腺體尚未充分發揮作用。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往往會造成幼豬體重迅速下降,甚至死亡。為了減少飼料突變帶來的應激反應,提高幼豬群體體重的整齊度,要抓好「三個」過渡:一是飼料成分要逐漸過渡。幼豬購進15天後,再逐步改變其日糧;二是日飼喂次數要逐漸過渡。仔豬入欄後,待15天後再減少飼喂次數;三是日飼喂量要逐漸過渡。待仔豬定群熟悉後,逐漸增加日飼喂料量。這樣,才有利於幼豬消化道、消化腺體的發育,促進幼豬健康、快速生長。
四、做好小群管理,給弱仔豬吃「小灶」
育肥豬,一般是群飼、同槽進食,能促進食慾,提高增重效果。但,群飼也易出現咬架、爭食問題。因此,必須進行科學地分群管理,採取定豬定圈小群管理的辦法:一是要按品種類型進行分群。即把同一品種的雜交型的幼豬,集中在一個或幾個圈裡飼養;二是要按個體大小、體質強弱組群。要求體重差異一般不超過2—3公斤;三是要進行及時整群、定群。幼豬組群後,如果發現有的幼豬採食能力差、常靠邊,不愛活動,就應及時地從小群中調整出來,調到康復欄內飼養,要加大精心飼養力度,供給優質飼料、看槽飼喂、少給勤添,吃(小灶)。
五、及時進行驅蟲、健胃
在幼豬入欄後育肥前,要對豬群進行一次驅蟲。驅體內寄生蟲時,首選葯物有左咪唑、四咪唑、驅蟲靈等葯物;驅體外寄生蟲時,可選用2%敵百蟲液或萬分之五的辛硫磷液,用噴霧器均勻噴灑體表。要注意防止中毒。進豬後4—5天,對幼豬都投給健胃劑,可選用適量的人工鹽拌入飼料中飼喂。

③ 600頭種豬場怎麼管理

分部門 搞好養豬的幾個中心環節
發展養豬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生豬的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以滿足人們對豬肉產品的需要,在發展養豬生產中應著重抓好「種」、「繁」、「養」、「管」四個中心環節,不斷提高生豬的質量和數量。

一、種 俗話說:「好種出好苗」,就是說,優良的種子是增產的基礎。現在養豬多為大型瘦肉品種,生產模式:先用長白豬與大約克夏豬雜交,生產出的二元雜種豬作母本,再與杜洛克(或漢普夏)公豬進行三元雜交,其後代做商品豬(杜長大或杜大長),其繁殖性能,生長速度和胴體品質都較理想。

二、繁 豬的繁育包括純繁和雜交。是構成育種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純繁可以提高豬種品質,雜交可以利用雜交優勢,獲取高產、優質、低成本的商品豬,提高經濟效益。

三、養 飼料是發展養豬生產的基礎。根據豬的生長規律,採用不同的加工方法進行適當加工,調制和配合,使飼料滿足豬的營養需要,且能充分利用飼料,提高飼料報酬。

一般養豬配製有六種飼料:乳豬料、小豬料、中豬料、大豬料、哺乳母豬料、妊振母豬與公豬料。

(一)肉豬的飼料

1、乳豬(體重5—15千克)用乳豬料,日喂量平均為0.6千克。

2、小豬(體重15—30千克)用小豬料,日喂量平均為1.2千克。

3、中豬(體重30—60千克)用中豬料,日喂量平均為2.0千克。

4、大豬(體重60—120千克)用大豬料,日喂量平均為2.5千克。

(二)種豬的飼料

1、種公豬用中豬料、非配種期日喂量為2.5千克,配種期為3千克。

2、種母豬的飼料程序:

(1)體重30千克時開始限制飼養,將每天1.2千克飼料量改為1千克,另外每周再增加0.2千克,60千克時,每天限制喂量2千克直到配種。

(2)配種前14天左右,利用激情法,即將飼料量增加到每天3千克,可使每胎多產1頭小豬。

(3)配種後繼續喂中豬料,加抗生素直到交配後一周為止。
1、建立文化治理
所謂的文化治理,就是在豬場的內部形成獨特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歷史傳統習慣、作風道德規范和生產觀念,並力求他們統一於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 ¬
從生產運作的角度來看豬場生產,它屬於工藝專門化運作類型,但從產品的本身來看,它應屬於「服務業」的范疇,因為豬場的產品是活體動物。這就要求豬場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有較強的責任心(企業價值觀的思想體現和行為體現);其二、技術熟練程度較高;要求豬場的管理人員在豬場的管理中以管人為綱。
從以上兩個層面來看傳統養豬產業,它的標准化、機械化程度比較低,工人體力勞動大,工人的情緒對工作質量影響比較大,制度約束效力弱,因此在管理上應偏重於文化管理。
1)、通過豬場文化,為員工組建一個健康的價值觀
一個人樂意在一家豬場工作,主要因素有兩個:首先是感性因素,他能感覺到這家豬場有前途、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人際關系融洽、工作氛圍寬松向上。其次是理性因素,他在這家豬場工作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例如薪酬、培訓、福利、個人發展空間等。前者主要靠豬場文化的感召力,來引導員工形成與豬場共同的價值觀和追求,而後者則是靠人力資源管理,包括薪酬、考核、任免等制度和機制,讓員工感到在這里工作有前途,能夠實現自己的個人目標和價值。 IJ=~ hBI
2)、通過豬場文化,來協調、彌補制度管理
在豬場封閉的條件下,人輕易產生壓抑感,假如再加以規章制度的嚴格約束性,勢必會造成員工情緒低落,工作難以起激情,人員流失率高。 Kk#8r+ ,
豬場文化的約束是無形的、非正式的、非強制性的、不成文的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人們由於合乎特定準則的行為而受到稱贊和肯定,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反之,則會產生失落感或挫折感。它對員工的約束是柔性的,它可以彌補制度治理的「真空」地帶,和剛性的制度治理相配合,則可達到剛柔並進、陰陽互補之效。
3)、通過豬場文化,統一員工思想,培養員工完成本職工作的自豪感和對豬場的歸屬感
豬場流程多,崗位復雜,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有的場雖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調動了員工在本崗位的積極性,但整體凝聚力不高。如豬只轉群時的扯皮現象以及績效考核所滋生的本位主義。
從管理心理學角度看,能將個體凝聚起來主要靠一種心理力量,而非生物力量。豬場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來溝通豬場內部人們的思想,使員工能在統一的思想指導下,形成為實現共同目標遵守准則的「使命感」。在豬場文化的影響下,能使員工感受到完成本職工作的自豪感和協調合作後對豬場的歸屬感,進而從根本上消除或削弱本位主義和扯皮現象
4)、通過豬場文化,培養豬場的進取力
員工在一個「人人受到重視、個個受到尊重」的價值觀念的指導下的文化氛圍中,每個人的工作都會受到肯定,每個人的成績都會受到領導的肯定,任何心理健康的成員都會得到滿足,受到鼓舞,同時為進一步發揮個人才能,會不斷地奮斗。

2、推行目標治理,實行績效考核
把豬場的經營計劃分解到各個部門,分解到某個自然時間段,抓住要害指標實施績效考核,同員工簽訂目標責任書達成共識,做到目標明確獎罰分明;同時還要以周為單位開生產例會,針對生產存在的問題共同商討,制定對策並加強員工指導。對指標完成較好的員工要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總結經驗,把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對於沒有完成指標的個人,要給予指導。這樣會使整個豬場所有人員有一個目標感,有一個努力的重點,當員工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時,心中就會產生欣慰感和成就感。
3、注重技術創新,創辦學習型豬場
雙匯公司近期出現瘦肉精事件,雖然有過之,但他們有句話講的很好:「企業是船,創新是帆」,養豬單位的創新可以是點也可以是面。要鼓勵我們的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善於發現問題,並順著事物的發展規律去解決問題。可以把年度總贏利的1%設立為年終貢獻獎,並作為個人競爭治理工作崗位的重要依據。
在豬場內要建立圖書室和資料庫,定期組織學習,養成一個學習的氛圍。同時還要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讓更多的員工有機會參加一些規模較大的學術交流會,增進對外交流。
4、體會
1)、豬場文化的建立
台灣學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提出「豬場能否贏利取決與該場工人技能的熟練程度、責任心」;Cutler,Spicer等在《豬病學》第八版中曾指出「解決斷奶前死亡率高的問題的要害在於育仔舍操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勤勞精神和操作技能」。綜合「態度、操作技能、勤勞」來看,它們符合服務業的特徵,因而豬場管理要開展豬場文化。
豬場文化的建立只有與制度建設融合在一起,才不是為了文化而文化,只有兩者的融合,才能營造出一種具有向心力和約束力的文化氛圍,使員工把個人奮斗目標同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
豬場文化開始於新員工的引入,即在招工時就要選擇認同企業文化的員工,在試用期期間要進一步考察該員工是否適應豬場文化。還要選擇不適應豬場文化的員工,管理學認為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豬場文化建設是一件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工作,它的建立不是簡單的整理幾句訓詞、寫幾句好聽的企業理念、提幾句新奇的口號、發自管理人員慷慨激昂的演講等,而是與員工文化水平的高低、對員工的教育程度、榜樣人物的樹立、傳統教育、管理人員是否從基層做起息息相關。總之要調和薪酬、培訓、福利、考核、任免等機制,使其有機的結合起來,在豬場內部形成一種比賺錢更高的境界,讓員工時刻關注豬場的情況,忠心耿耿的為豬場工作,以豬場的發展為最大的幸福。
2)、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
簽訂目標責任書不是多此一舉的,它能為豬場管理人員節約更多的精力,為豬場帶來更大的效益。
目標設立的原則不在高而在准,即跳一跳夠得著,才是目標。有許多豬場的績效考核方案是一成不變的,筆者認為績效考核方案應根據季節、豬群的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一個輕易忽略的地方是對優秀員工先進經驗的發掘和繼續。
3)、注重技術創新,創辦學習型豬場
豬場的工作比較瑣碎,平時應多在技術點上下工夫創新提高,形成氛圍,終究可達以點帶面之效。
豬場與員工是一個雙贏的關系,沒有員工的學習成長,就沒有豬場的發展。許多豬場老闆因擔心技術人員跳槽而限制人員參加技術培訓和對外交流的做法是不正確、不可取的,更重要的是自己培養的人才對豬場的忠誠度更高。

④ 肉豬的規范飼養方法有什麼

實行保護性飼養。夏秋季節在豬舍外栽植葫蘆、大瓜、窩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蔭降溫,冬季推廣塑料暖棚飼養技術,並定期搞好驅蟲和免疫注射

2 推行高密度養成豬。冬季0.8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夏季1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高密度養成豬,不僅建圈少,費用低,而且育肥豬爭搶吃食。沒有活動場地吃飽則睡,愛長肉,增重快,減少飼養費用

3 育肥豬超90公斤後,日增重速度明顯減慢,且以脂肪沉積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銷售;不足90公斤屠宰,雖飼料利用率高,但因體重小而出肉率低,經濟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豬90~120公斤屠宰最適

4 品種要優。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品種。當前,要推廣多元雜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國PIC豬,五系配套,生長速度快,158天可達110公斤,瘦內率66%,料肉比2.8:1。

5 欄舍要簡。豬舍不要造得過於豪華,達到防寒保暖通風就行了

6 飼料要廉。飼料占養豬成本的70-75%。飼料配方要隨著市場價格、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不要一成不變。如夏季天熱豬吃得少,飼料要配得營養好些。飼料營養要均衡,以滿足生長需要為宜

7 防疫要嚴。重視消毒,既要防止外來的疫病,又要防止糞便的污染,傳播疾病,還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8 出欄要適時。如二元豬休重達到70公斤、內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國PIC豬105公斤時,為出欄的適時體重。此外,生豬市場價格高時,體重相對越重越好;價格低時以體重輕些為好,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9 「倒喂法」養豬,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並結合豬的生育規律和特點而確定的新型養豬法,該辦法在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用必要的飼料添加劑和少量青、綠飼料。從中豬到出欄期,適當減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其比例為:精飼料60%,青飼料25%,粗飼料15%。這種方式既縮短了豬的飼養周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飼料資源,從而節約了精飼料用量,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10 飼養管理
1.哺乳仔豬
①保溫防壓。哺乳仔豬適宜溫度:l-7日齡為32℃-28℃, 8-35日齡為28℃-24℃,舍內溫度控制在18℃-22℃,相對濕度 50%-70%,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並在保溫箱底或距保溫室底30-40厘米處掛一隻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工作,並在分娩欄內安裝護仔欄。
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頭。仔豬生後1小時內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生後2-3日齡內要固定好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把初生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固定在後排乳頭。
③補鐵與過仔並窩。仔豬生後2-3日齡內,肌肉注射鐵制劑,每頭劑量100-150毫克鐵。泌乳母豬每頭哺仔10-12頭,對窩產超過12頭或不足7頭的仔豬按先產的仔豬往後產的母豬過仔的原則,把過哺的仔豬過給產期相差不超過3天、產仔少的母豬代哺。仔豬過哺前必須吃足初乳。對產仔過少的母豬,可按過仔的原則,將兩窩仔豬合並1窩,由一頭體質好。乳量充足的母豬哺育。仔豬並窩前必須吃足初乳。
④開食與補料。仔豬生後5日齡訓練飲水,7日齡訓練開食,至2O日齡應全部開食。一仔豬開食後,補喂全價配合料,採用生濕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5-6次。
⑤去勢與斷奶。仔豬生後25日齡去勢,35日齡斷奶。
⑥衛生與消毒。每天清掃圈舍除糞2次,每周舍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劑消毒1次。
⑦疫病防治。仔豬生後20日齡接種豬瘟疫苗。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

2.斷奶仔豬
①進豬前准備。仔豬培育舍在轉入仔豬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設備,並清掃圈舍,然後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葯消毒。
②飼養。仔豬入舍後,2周內仍喂給原仔豬料,l周內控制採食,日暖5-6次,自由飲水。2周之後逐漸過渡到肥有前期料,採用生濕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4-5次,自由飲水。
③管理。仔豬斷奶後原窩轉入仔豬培育舍,要及時進行調教,逐漸養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舍內溫度控制在25℃-20℃,相對濕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清掃圈舍2次,每周會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葯消毒1次。仔豬生後55-60日齡接種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及仔豬副傷寒疫苗。仔豬在轉群前用驅蟲精、四咪吐等驅蟲葯驅除體內寄生蟲,或用蟲剋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當仔豬在仔豬培育舍飼養5周時轉入生長肥豬育舍。
3.生長肥育豬
①進豬前准備。生長豬肥有舍在轉入斷奶仔豬的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設備,並清掃圈舍,

⑤ 豬的養殖技術

新時期需求背景下深化保育豬養殖技術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生豬養豬過程中規模化養殖模式的推行,保育豬作為我國生豬養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的良莠,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後續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比如,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如果養殖者無法實現對這一部分正處於斷奶階段仔豬進行科學的養殖,就很容易造成這一部分仔豬在養殖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健康、發育問題,影響保育豬的生長發育,同時降低仔豬的育肥效果,從而影響實際規模化養豬場的經濟收益。由此,在這一背景下,針對規模化養豬場的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已然成為了未來生豬養殖過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規模化養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中存在的不足

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隨機抽取了我國山西省原平市的5所規模化養豬場的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結果筆者發現在實際的規模化養豬場運行過程中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養殖者對養殖技術應用重視程度不足

對於山西地區的部分規模化養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來看,筆者發現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存在比較明顯的養殖者對於養殖技術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存在很多養殖者將保育豬與普通生豬進行混養,大大提升了保育豬在養殖過程中患病的幾率,同時限制了養殖的效果。


2、部分規模化養豬場養殖環境比較惡劣

對於山西地區部分規模化養豬場而言,其開展規模化養殖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進而導致很多養殖者們在進行生豬養豬過程中並不願意為生豬的居住、生活環境投入更多的資金。據調查,存在很大一部分山西偏遠地區的規模化養豬場存在養殖環境惡劣的問題,為保育豬養豬過程中疾病產生、傳播預留了溫床,對保育豬的生長、發育造成了極為直觀的惡劣影響。

3、養殖者對養殖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有限

受固有生豬養殖思維影響,導致很多養殖者在養殖的過程中會忽視的保育豬的照顧和關注,這種情況的存在勢必會造成養殖者無法及時察覺到保育豬的異常情況,從而威脅了實際的保育豬養殖效果,降低了規模化養豬場的經濟收益。


三、規模化養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的要點

1、做好保育豬養殖過程中飼料基礎的管理

對於保育豬養殖換環節而言,飼料作為影響生豬養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應用保育豬養殖技術的環節,首先就應針對以往養殖過程中常見的飼料予以針對性的管理,從保障飼料的質量入手,逐步提升對保育豬養殖環節飼料的營養配比,以此最大程度上實現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的效果,推動後續我國生豬養殖領域的發展。


比如,就這一環節,首先,管理者們應著眼於保育豬養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飼料霉變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在源頭上規避因飼料問題而引發的保育豬繁殖能力、免疫水平降低的問題,以此實現保育豬養殖技術的應用,提升實際養殖的效果。其次,在確保飼料安全的基礎上,管理者們也應根據不同時期保育豬的生長需求,合理的為其配備與其成長階段相適配的營養飼料,時期能夠通過科學的喂養,在最短時間內實現飼料和保育豬體重的轉化,從而實現這一領域技術應用的目標。比如,在實際飼料的配比環節,養殖者應避免以往養殖過程中在飼料中大量添加蛋白質的錯誤思維,結合保育豬生長的需求合理的配製,以此實現科學喂養的同時提升保育豬養殖的效益。


2、做好保育豬養殖過程中養殖環境的管理

通過對以往規模化養殖過程中的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環節,筆者認為如果想要實現預期的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效果,針對規模化養豬場的保育豬養殖環境予以優化管理也是未來應用這一技術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點。

(1)就這一環節,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保障豬舍適宜通風水平的方式,有效的控制高密度生豬養殖過程的養殖環境,以此為後續實現預期的技術應用目標奠定基礎。比如,在實際的保育豬養殖過程中,技術人員應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結合豬舍的實際情況,開展適度的保溫和通風操作,為保育豬養殖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為後續相關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


(2)技術人員應著眼於規模化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對生豬進行分群的管理。就實際的養殖環節,技術人員還可以根據保育豬的不同生長情況將保育豬進行分組,將長勢、大小、育齡水平相當的生豬劃分於同一個飼養小組,從而針對性的針對這一小組保育豬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的養殖、調控,最大程度上保障實際養殖的效果。

(3)應及時的展開對規模化豬場保育豬的免疫接種操作,提升保育豬自體的免疫能力,以此實現預期的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應用。在規模化養豬場的保育豬養殖過程中,定期針對適齡保育豬接種疫苗也是實際養殖技術應用環節的重點所在。比如,對於實際養殖過程中出現精神萎靡、食慾減弱等情況的保育豬,養殖者們應及時的予以隔離、治療,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養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疾病傳染問題,實現提升保育豬養殖效果的目標。

⑥ 如何飼養母豬

(1)斷奶母豬的飼養
如果哺乳期母豬飼養管理得當,斷奶時膘情適中,大多數在斷奶後1周內就可正常發情配種。母豬斷奶當日轉入配種舍後,當天不喂料和適當限制飲水。
斷奶母豬的膘情至關重要,過肥過瘦的要調整喂料量,膘情恢復正常後再進行配種。對於膘情較好的,則在母豬斷奶前和斷奶後各3天減少精料的飼喂量,可多補給一些青粗飼料,3天後膘情仍很好的母豬,應繼續減料,可日喂1.8~2.0千克精料,控制膘情,催其發情;對膘情一般的母豬,斷奶後就開始加料催情。對於斷奶時膘情差的母豬,斷奶後給予短期優飼,加料催情,斷奶母豬可喂哺乳料,每日飼喂配合飼料2.2~3.5千克,日喂2~3次,使其盡快增膘復壯,避免母豬因過瘦推遲發情。
(2)斷奶母豬的管理
①合理分群:斷奶後空懷母豬可群飼,每欄3~5頭,將母豬按大小、強弱和肥瘦分群飼養,每頭母豬面積至少2米2,②為斷奶母豬提供適宜的環境:豬舍溫度應保持在16~25℃左右,相對濕度70%~80%為宜。夏季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防暑降溫。在冬季寒冷時,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還要定期通風,以防豬舍內氨味過大。保持圈舍衛生、清潔、乾燥。
③保證充足飲水,在夏季尤為重要,應經常檢查母豬的飲水器是否出水。
④及時治療有疾病的母豬。要經常對所飼養的母豬做詳細的檢查,發現食慾降低、精神不振或發病的豬,要及時採取對症治療措施。嚴重的病豬應隔離治療。注意母豬乳房炎及子宮炎的及時處理。在斷奶1~2天即進行驅蟲,4~5天進行防疫,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等疫苗。
⑤及時做好母豬的發情鑒定,做到適時配種。一般在母豬喂料後半小時表現平靜時進行發情鑒定,每天進行兩次發情鑒定,上、下午各一次。可採用人工查情與公豬試情相結合的方法。
⑥乏情母豬的處理:對於斷奶後乏情、異常發情和反復發情的母豬,可採用公豬誘情、應激法刺激發情和葯物催情等措施,使其盡快發情。
⑦及時淘汰長期不發情、屢配屢返情、習慣性流產、產仔數少或哺乳性能差、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母豬。

⑦ 育肥豬飼養管理需要注意什麼

肥育豬按生長發育階段可分為肥育前期(體重60千克以前)、肥育後期(體重60千克以後)。
1.營養水平
肥育豬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水平的高低對胴體品質影響極大。一般來說能量攝取越多,增重越快,飼料利用率越高,胴體脂肪越多。因此,在肥育後期採取限量飼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積,相應提高瘦肉率。應該注意的是,能量水平控制要適當。如能量水平限制過低,將會導致採食量增加,但由於豬進食量有限,到一定程度後進食量的增加不能完全補償食入消化能的減少,豬的增重減慢,脂肪減少,胴體較瘦,屠宰率和飼料利用率均降低。用這種方法來改善胴體品質,提高瘦肉率是不經濟的。與能量濃度密切相關的是粗纖維的含量,對胴體瘦肉率亦有較大的影響。粗纖維水平越高,能量濃度相應越低,增重慢,飼料利用率低。對胴體品質來說,瘦肉比例雖有提高,但利用增加粗纖維的比例來提高瘦肉率,其經濟效果不好。一般肥育豬日糧粗纖維含量以5%~8%為宜。同樣,提高日糧中蛋白質水平,除可提高日增重外,還可以獲得背膘薄、眼肌面積大、瘦肉率高的胴體。但用提高蛋白質水平來改善肉質不經濟,一般肥育豬的蛋白質水平不超過18%。蛋白質對增重和胴體品質的影響,關鍵在於質量,即氨基酸的平衡。豬需要10種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增重,尤其是賴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的影響更為突出。日糧中應含有足夠數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特別是礦物質中某些微量元素的不足或過量時,會導致肥育豬代謝紊亂,輕者增重速度緩慢,飼料消耗增多,重者能引發疾病,甚至死亡。
2.飼養方式
(1)「直線肥育」飼養方式 所謂直線肥育,就是根據肥育豬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需要給予相應的營養,全期實行豐富飼養的肥育方式。這種飼養方式肥育期短,但飼料利用不經濟,胴體較肥。
(2)「前敞後限」飼養方式 肥育前期採用高能量、高蛋白質日糧,敞開飼喂,以促進增重和肌肉充分生長。肥育後期適當限制其採食量或降低日糧能量及蛋白質水平,讓豬自由採食,以減少脂肪的沉積。這種飼養方式胴體較瘦,飼料利用經濟,但肥育期稍長。
3.飼喂技術
肥育期日糧以精料型為主,採取「直線肥育」飼養方式,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飼喂,自由飲水。肥育後期,日喂2~3次,不限量飼喂,自由飲水。採取「前敞後限」飼養方式,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飼喂,自由飲水。肥育後期,日喂2~3次,限量飼養,按隨意採食量的80%~85%飼喂,自由飲水。或適當降低肥育後期日糧能量和蛋白質水平,不限量飼喂。

⑧ 提高肉豬育肥措施有哪些

您好
一、選用瘦肉型雜交豬

充分利用雜種優勢是提高肉豬肥育效果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

我國現多用二元或三元雜交種來生產商品豬,但普及率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偏遠地區。
二、適宜的飼養水平

飼養水平是指豬一晝夜採食的營養物質總量,採食的總量越多,則飼養水平越高。對豬肥育效果影響最大的是能量和蛋白質水平。

能量水平:

在蛋白質、氨基酸水平一定的情況下,一定限度內,能量採食越多則增重越快,飼料利用率越高,沉積脂肪越多,月同體瘦肉率越低。

蛋白質水平:

在考慮蛋白質水平的同時,更應考慮氨基酸之間的平衡和利用效率,否則易造成浪費。

粗纖維水平:

豬為單胃動物,對粗纖維的利用效率低,一定條件下,適當提高可降低能量攝入,提高瘦肉率。建議量:小豬低於4%,肥育期低於8%,成年豬可達10-12%。豬對粗纖維的利用率因品種、飼糧的消化能、蛋白質水平、粗纖維本身的來源等而異。

礦物質和維生素水平:不可不用,也不可多用。
三、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1、適宜的溫濕度條件:

溫度是影響肥育豬的重要因素,溫度適宜,則豬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胴體品質好。最適宜溫濕度是20℃和50%。在適宜的溫度下,濕度影響較小。

2、舍內空氣質量:

注意通風換氣,防止密度過大造成CO2, NH3, H2O等有毒氣體聚集,排通糞污,保持清潔衛生,通風良好,定期消毒,加強舍外綠化。

3、光照:

研究表明,有無光照影響不十分明顯,但強光會降低日增重,胴體較瘦,弱光則促進脂肪沉積,胴體較肥。
四、選擇適宜的肥育方式

1、快速育肥& #40;直線肥育法& #41;:

按不同的生理階段,採用不同的營養水平和飼喂技術,從開始至出欄一直用較高的營養水平,後期適當降低能量,防止過肥。根據體重分為二階段或三階段進行飼料配方,提供均衡合理的營養。

2、分階段限飼& #40;吊架子& #41;

是在較低營養水平和不良的飼料條件下所採用的一種肉豬肥育方法。將整個過程分為小豬、架子豬和催肥三階段進行飼養。
五、適時出欄& #40;在豬經濟成熟時出欄& #41;

1、影響出欄體重的因素

肉豬出欄時間關繫到產品的數量、質量,關繫到經濟效益的好壞。主要受豬的生物學特性和市場對肉產品的需求規格以及銷售價格的影響。過早過遲上市的缺點?市場是指揮棒。

2、適宜的活體屠宰體重

因品種類型、經濟雜交組合等有差異。地方豬種、較早熟體形小者,70公斤;其它豬種,75-80公斤;培育品種,80-90公斤;土二元三元,90-100公斤;洋三元,110公斤左右。
六、肉豬的飼養管理技術

1、科學配製日糧

根據生長發育規律和營養需要特點,分階段配製日糧。飼養上採取直線育肥法,前期高營養水平,後期適當限飼或降低能量濃度,以防脂肪沉積,可提高瘦肉率。
2、合理的調制與飼喂

合理調制飼料飼喂肉豬的配(混& #41;合飼料,一般宜生喂,如大麥、玉米、米糠等,生喂營養價值高。豬的配(混& #41;合料調製成的物理狀態,影響豬的肥育效果。顆粒料喂豬,效果很好。喂乾粉料,日增重比喂稀料好。飼喂濕拌料,日增重一般均優於乾粉料。
3、管理中注意事項

& #40;1& #41;分群與調教:合理分群,及時調教。建立穩定的群居秩序,強調三點定位。

分群的目的:充分利用圈舍條件,提高勞動生產力,同時促進豬的食慾和增重。

並欄時應注意事項:並欄前噴灑葯水;夜並晝不並,且並欄前空腹較好;拆多不拆少,多大不並小;合並後同時轉欄等。有條件可原欄飼養,盡量減少應激。

如何調教和三點定位?三點定位指採食、排泄、卧睡三點定位,通過訓練可形成條件反射。

& #40;2& #41;適度的群體規模與飼養密度:

每圈10-20頭,均佔地面積為0.8-1.0m2/頭。 過密的危害性?群居秩序難以建立,打架長久,有害氣體多,塵埃多,衛生差。

& #40;3& #41;搞好防疫與驅蟲

實施「預防為主」的方針,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消毒、驅蟲。

注意檢查豬群的健康狀況,及時出欄並做好空欄的清潔消毒工作。

& #40;4& #41;提供潔凈的飲水

符合衛生標准,採用自動水器較好;飲水不足,食慾下降,甚至引起疾病。

& #40;5& #41;做好飼料類型的過渡

在飼養過程中的任何次的飼料更換都要有一緩沖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

在轉料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豬群的消化情況,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僅供參考,不妥之處請見諒!
祝您生活愉快!

⑨ 肉豬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選用瘦肉型雜交豬

充分利用雜種優勢是提高肉豬肥育效果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

我國現多用二元或三元雜交種來生產商品豬,但普及率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偏遠地區。



二、適宜的飼養水平

飼養水平是指豬一晝夜採食的營養物質總量,採食的總量越多,則飼養水平越高。對豬肥育效果影響最大的是能量和蛋白質水平。

能量水平:

在蛋白質、氨基酸水平一定的情況下,一定限度內,能量採食越多則增重越快,飼料利用率越高,沉積脂肪越多,月同體瘦肉率越低。

蛋白質水平:

在考慮蛋白質水平的同時,更應考慮氨基酸之間的平衡和利用效率,否則易造成浪費。

粗纖維水平:

豬為單胃動物,對粗纖維的利用效率低,一定條件下,適當提高可降低能量攝入,提高瘦肉率。建議量:小豬低於4%,肥育期低於8%,成年豬可達10-12%。豬對粗纖維的利用率因品種、飼糧的消化能、蛋白質水平、粗纖維本身的來源等而異。

礦物質和維生素水平:不可不用,也不可多用。



三、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1、適宜的溫濕度條件:

溫度是影響肥育豬的重要因素,溫度適宜,則豬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胴體品質好。最適宜溫濕度是20℃和50%。在適宜的溫度下,濕度影響較小。

2、舍內空氣質量:

注意通風換氣,防止密度過大造成CO2, NH3, H2O等有毒氣體聚集,排通糞污,保持清潔衛生,通風良好,定期消毒,加強舍外綠化。

3、光照:

研究表明,有無光照影響不十分明顯,但強光會降低日增重,胴體較瘦,弱光則促進脂肪沉積,胴體較肥。



四、選擇適宜的肥育方式

1、快速育肥(直線肥育法):

按不同的生理階段,採用不同的營養水平和飼喂技術,從開始至出欄一直用較高的營養水平,後期適當降低能量,防止過肥。根據體重分為二階段或三階段進行飼料配方,提供均衡合理的營養。

2、分階段限飼(吊架子)

是在較低營養水平和不良的飼料條件下所採用的一種肉豬肥育方法。將整個過程分為小豬、架子豬和催肥三階段進行飼養。

閱讀全文

與肉豬飼養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關於酒店網格化營銷方案 瀏覽:951
市場營銷的個人總結 瀏覽:589
關於培訓工作的方案 瀏覽:841
微博活動推廣方案 瀏覽:957
交通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533
花店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59
車行車展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9
企業如何做系統的培訓方案設計 瀏覽:680
網路營銷實訓背景是什麼意思 瀏覽:695
國際市場營銷組織結構的主要類型 瀏覽:869
長安汽車的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908
北京優一網科電子商務 瀏覽:555
娃哈哈廣告視頻策劃方案 瀏覽:956
廣告策劃公司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882
上海蘇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83
熊來了電子商務 瀏覽:46
大學生植樹節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42
98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5
市場營銷求職應聘技巧 瀏覽:104
洗衣液超市的促銷方案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