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手衛生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手衛生知識培訓內容有:
1、什麼是手衛生
洗手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衛生手消毒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2、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
應制定並落實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應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醫務人員應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法,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應加強對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的指導與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
洗手注意事項:
1、洗手全過程要認真揉搓雙手15秒以上。
2、特別要注意徹底清洗戴戒指、手錶和其他裝飾品的部位,有條件的也應清洗戒指、手錶等飾品,應先摘下手上的飾物再徹底清潔,因為手上戴了戒指,會使局部形成一個藏污納垢的特區,稍不注意就會使細菌漏網。
B. 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培訓學習流程和內容如下:
1、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范》、《消毒管理辦法》、《傳染病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2、認識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3、了解冠狀病毒肺炎的來源,易感人群,傳播途徑及症狀。
4、如何預防冠狀病毒肺炎。
5、口罩的類型,選擇和正確佩戴。
6、正確七部洗手法。
疫情防控常態化
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特點,仍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科學准確分析研判疫情形勢走向,堅持嚴防死守、精準防治。
疫情防控常態化。在全球疫情不斷加速蔓延態勢下,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北京疫情防控在短期內完全結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較長時期處於疫情防控的狀態,這是基於首都疫情防控的復雜性、長期性、艱巨性所決定的。
因此,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特點,仍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科學准確分析研判疫情形勢走向,堅持嚴防死守、精準防治。
C. 幼兒園保育員消毒培訓內容
了解消毒的重要性和目的:減少疾病發生,為幼兒提供整潔舒適的環境。
從空氣消毒、紫外線消毒、化學消毒方面入手,規范各項消毒的正確方法,特別是對紫外線消毒提出嚴格的規范要求,要求消毒後開窗通風幼兒方可進入;要求抹布要嚴格做到清消清(先用洗涮用品清洗干凈,再消毒,再沖洗干凈,不能混用。)
1、講清楚消毒的重要性
日常發生疫情時應做好預防性消毒工作——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傳染病流行
2、院內的消毒點期或發生傳染病疫情時,保潔和消毒措施均應加強,主要包括:
a、加倍消毒劑濃度
b、增加消毒次數
c、擴大消毒區域
拓展資料:
開展幼兒園保育員消毒培訓,應該作為幼兒園保育員培訓上崗的主要內容之一。
1、幼兒園保育員消毒操作是幼兒園保健環境的基本要素。保育員消毒培訓是一個提高保育員業務能力的主要措施。所以領導和個人都要重視,首要的是要有保育員的健康證意識;
2、開展幼兒園保育員消毒培訓,要做到組織落實、計劃落實、人員落實,實施幼兒園保育員培訓上崗證制度;
3、幼兒園保育員消毒的內容,包括消毒方法的類別、消毒器械的性能、消毒方法的操作步驟、消毒方法的安全防護、以及注意事項;
參考資料:
網路-保育員
D. 班級日常衛生消毒培訓的體會
1.保持室內外清潔衛生、物品要整齊,每日三掃,三拖、三擦,每周五下午大掃除。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早晨、中午起床後開窗換氣。 3.班上廁所每天隨用隨清洗,周五用潔廁精洗1次。 4.班上活動室每天拖地3次,桌椅櫃每天抹1次。 二、個人衛生
1.幼兒飯前便後要用肥皂洗手,飯後漱口擦嘴,每周剪一次指甲。
2.工作人員要保持儀表整潔,穿工作服、平底鞋,不留長指甲、不披頭散發。
三、消毒工作
1.室內空氣:每日早、中、晚採用開窗自然通風方法
消毒,每次不少於30分鍾。
2.桌子:每餐前請按1:100比例配置的84消毒液,然後用抹布或噴壺對桌面、桌腿、邊緣及下面進行擦拭或噴霧。 3.椅、櫃、把手、床邊、窗檯、扶手、水龍頭、牆面:每天午飯後、傍晚孩子離園後請按牆面1:50其他1:100的比例配置消毒液,用抹布或噴壺進行擦拭或噴霧。
4.地面及廁所:請按照1:50的比例配置眾多創造消毒液,按照地面隨臟隨拖隨噴霧、廁所隨用隨沖隨噴霧空間的方法,每天至少3次對
廁所和地面進行迅速消毒,洗刷間騰出的水龍頭、水管、牆面等處要每次用前都消毒。
5.餐具:每餐用完後,請老師將餐具送廚房用開水浸泡清洗後放消毒櫃里高溫消毒半小時。
6.水杯:每天傍晚孩子離園後,請老師將水杯送伙房用開水浸泡清洗後放消毒櫃里高溫消毒半小時。
7.毛巾:,每天用完清洗,每周一次將毛巾投放在1:200比例配置的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時,然後清洗干凈日曬晾乾。 8.玩具:每周五用1:100比例消毒液浸泡清洗擦拭乾凈。 9.被褥、圖書:被褥圖書每周視天氣情況戶外日曬一次,時間不少於2小時, 被褥每學期拆洗一次,被套、枕套、床單每兩周清洗一次。
10.特殊情況:若班內出現傳染病患兒,孩子全部離園後進行終末消毒,患兒接觸過的衣服、被褥用70攝氏度以上熱水(響水)浸泡30分鍾後洗滌,患兒所用毛巾洗滌後煮沸 5 分 鍾
E. 消毒隔離培訓內容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醫療廢物處理條例》。
2.重點檢查治療室、換葯室及病房等區域的布局、分區及物品擺放的合理性。
3.對於無菌物品應保證100%合格,專櫃專放,按消毒滅菌先後順序排放,包裝外應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期、滅菌器編號、批次、打包者姓名;包裝內應有化學指示卡,包裝應無潮濕、破損,松緊適度;開包以後標注時間,有效期24小時。
4.無菌盤:應現用現鋪,標注時間(有效期4小時),並及時更換(肌注小壺加葯)。
5.無菌溶液應標注開啟時間,根據用途有效時間為——無菌溶液有效時間≤4小時;配葯、霧化等溶媒≤24小時;抽出葯液≤2小時,故應現用現配;特殊葯品如胰島素,肌注常溫保存,輸液冰箱保存,應查看說明書。
6.酒精/碘伏容器應保持密閉,每周滅菌2次,容器上標注滅菌日期。
7.持物鉗單包裝一用一滅菌,II類環境,干罐標注滅菌日期、啟用日期和時間,4小時更換。
8.一次性無菌物品注意有效期,包裝完好(打開的不可再存放),應一次性使用。
9.治療車物品擺放有序,上層清潔(治療盤、手消液及輸注液體等),下層污染(利器盒、垃圾袋及使用後的物品等)。
10.醫務人員手衛生根據操作內容選擇洗手、衛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並定期監測消毒效果。
11.冰箱應整潔,無過期私人物品,每周清理,定期除霜,保存葯品需登記。
12.床單元晨、晚間護理,應一床一套(一次性)濕式清掃,掃床套總數不少於床位數,掃床套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
13.患者轉出、出院或死亡時,床單位應終末消毒,且病室通風,空氣紫外線照射,物表用含氯消毒劑擦拭。
14.對桌面應一桌一布,不少於床位數,用後消毒晾乾。
15.設備帶面板各管道(氧氣吸引管道)未用時封閉。
16.病室內清潔,空氣新鮮(晨晚間護理後通風30~60分鍾),地面濕式清掃,污染時即刻消毒(含氯消毒劑擦拭)。
17.每周更換床單、被罩、枕套一次,污染時隨時更換,被褥定期拆洗消毒,更換污衣,被服放於污衣袋內或治療車下層(不可再病房、走廊清點)。
18.含氯消毒液濃度達標(一般500mg/L,特殊感染2000mg/L),護理人員應掌握配置使用方法。
19.定期進行環境衛生學檢測,對紫外燈進行擦拭和強度監測。
20.葯杯每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晾乾備用。
21.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
22.使用後含氯消毒劑浸泡後乾燥保存。
23.吸氧管/面罩一次性使用。
24.治療器械、器具如換葯包、清創包等用後先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消毒,特殊感染實行雙消毒。
25.對於公共用具,如體溫計應保證數量足夠,使用後含氯消毒劑浸泡後晾乾備用,血壓計袖帶應保持清潔,污染時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聽診器、手電筒用75%酒精擦拭消毒。
F. 清潔消毒教師應掌握哪些知識技能
清潔消毒的教師應該掌握以下的知識技能,知道這些消毒葯品會如何的使用?酒精是如何消毒的?不同濃度的酒精又有什麼作用?
說到消毒法不得不提一下酒精的作用。不同濃度的酒精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我們日常喝的白酒大都是40%-60%的酒精度。而醫學上,75% 的酒精用於滅菌消毒;50% 的酒精用於防褥瘡和發熱病人的擦浴降溫。
酒精消毒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吸收細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脫水變性凝固。我曾今認為酒精濃度越高殺菌效果越強,查了文獻材質知道這是個錯誤的理解。因為高濃度酒精,對細菌蛋白脫水過於迅速,使細菌表面蛋白質首先變性凝固,形成了一層堅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滲入細菌內部,以致影響其殺菌能力。而75%的酒精與細菌的滲透壓相近,可以在細菌表面蛋白未變性前逐漸不斷地向菌體內部滲入,使細菌所有蛋白脫水、變性凝固,最終殺死細菌。但是,當酒精濃度低於75% 時,由於滲透性降低,殺菌能力也相應的降低。
碘劑又是如何消毒的呢?
現在醫學上消毒用的碘劑為碘酊和碘伏兩種。碘酊實際就是碘酒,其中含有的單質碘會燒灼黏膜,所以不可以消毒粘膜,只能用作皮膚短時間消毒,消毒之後需要用75%的酒精脫碘,防止碘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造成損傷。一般來說,碘酊較酒精更為高效、廣譜,甚至可以殺滅部分芽孢。碘酒中的酒精是做溶劑,而並不是利用其消毒作用。而碘伏裡面的碘是絡合碘狀態,不會對皮膚和黏膜造成損傷,但是消毒作用相對弱一些。碘劑的消毒原理是氧化作用,與之相似的還有一接觸傷口就會冒出大量泡泡的雙氧水。
紅葯水和紫葯水有什麼用?
小時候,一到夏天,判斷一個小朋友是否淘氣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的膝蓋和胳膊肘是不是都塗上了紅色和紫色。沒錯,紅葯水和紫葯水幾乎是那個時代有孩子的家庭必備,他們靠的是陽離子結合羧基殺菌。
紅葯水指的是2%汞溴紅溶液,其實紅葯水的消毒作用很弱,只適用於皮膚或黏膜較小創面的消毒。而且紅葯水含有汞,消毒那些大面積傷口破損的傷口,可能會造成汞中毒。有的小朋友滿腿都塗滿了紅葯水,其實是有風險的。
紫葯水是1%—2%龍膽紫溶液,殺菌效果比紅葯水強,對組織刺激性小,且能與粘膜、皮膚表面凝結成保護膜而起收斂作用,防止細菌感染和局部組織液的外滲。也可以用於小面積燒燙傷、濕疹、皰疹、口腔潰瘍等。
洗手液和洗潔精能消毒么?
洗手液和洗潔精本身的沒有殺菌作用,它能做到的是除菌,用流動的水把細菌帶走,洗手液的泡泡也能幫助手部更徹底的清潔。目前市面有一些洗手液、沐浴液等由於添加了對氯間二甲苯酚,三氯生,季安鹽,胍類等,也確實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是他們針對的菌類不同,適用范圍也不一樣,安全性也有所區別。
開水燙碗能不能殺菌?
熱水消毒應該是追求高溫,但是熱水的溫度只能殺死極少細菌,不能起到消毒作用。煮沸滅菌法是指將待滅菌物置於沸水中滅菌的方法。煮沸時間通常為30-60分鍾。該法滅菌效果較差,僅用於一些醫學器皿的消毒。
但是小餐館的餐具都是統一供應的,清潔過程極差,只漂洗一遍。甚至好多大飯店餐具是直接在包廂洗的,沒有流動的水沖洗,洗滌劑嚴重殘留。所以用開水沖一遍對於減少洗滌劑殘留依然有意義。
傷口可以暴露在空氣中么?
作為一線醫生,經常要給患者處理傷口,也會經常解答患者對於手術傷口的問題。除了胃腸道,其他的手術的傷口常常是無菌的。那麼傷口包紮的作用是什麼?無非是隔離細菌,保持相對清潔的環境。但是在南方甚至一些濕度較大的地方,傷口的表面的敷料會經常汗濕,更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培養基。
有一些研究,表明傷口直接暴露在空氣中也並無不可,之前在南方讀書,醫院經常選擇傷口敞開的方式,後來在北方地區,更多的是包紮到傷口完全癒合。所以說什麼時候包紮,什麼時候敞開其實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醫生和環境綜合判斷。這里還要說一點,敞開傷口前提是住在相對潔凈的病房和家中,如果是在戰場和野外那麼隨便一個布條的包紮也比塵土飛揚好的多。
G. 小學衛生知識培訓記錄怎樣寫
例如:學校食堂衛生知識培訓
A落實主管校長負責制,並要有相關的存檔資料可查閱。
B學校對食堂衛生自身檢查情況書面記錄。
1) 食堂定期自身檢查記錄。
2) 學校校區內要有有關飲食衛生知識的宣傳資料。
3) 學校要將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作為學校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和考核指標,制定培訓計劃,組織對食堂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培訓或學習,並要有書面記錄。
4) 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應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采購食品索證驗收制度、餐具消毒制度、操作衛生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食品衛生安全制度,並在相關場所公示。對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關鍵措施的執行情況由執行人進行記錄,食品衛生管理員應定期檢查,以建立和落實長效管理機制。
2采購和儲存食品衛生:
1) 對非定型包裝食品原料進行感觀檢查及索證,不進來源不明或不正的食品。
2) 對所采購的食品原料進行質量驗收並有書面記錄。
3) 直接來源於食品生產單位的食品必須索證,如課間點心、牛奶。
4) 定型包裝食品,要檢查其有無生產日期、衛生許可證、生產地址或保質期等標識。
5) 要有專用的儲存主食、副食和調味品的倉庫或場所
6) 存儲食品的場所要有機械通風設施,經常檢查食品有無霉變、過期現象。
7) 儲存的食品應分類、分架、隔牆離地(15厘米)存放,食品堆放整齊。
8) 儲存的食品要進行掛牌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
9) 儲存食品的場所不得存放私人生活物品。
10) 儲存食品的場所不得放有毒有害物品。
3餐飲、工用具衛生:
1) 洗刷餐飲具要有專用水池,有標識。
2) 接觸生、熟食品的容器和工用具要有明顯區分標志。
3) 設有生、熟食品操作台和貨架,操作台和貨架的材質為不銹鋼。
4) 查驗使用的消毒劑的保質期。
5) 消毒後的餐飲具要有專用的保潔櫃進行保潔。
6) 經常對消毒的餐飲具進行檢查。
7) 食堂應建有供學生清洗餐具的設施。
2、 備餐間衛生:
1) 按照規定數量和要求配備紫外線消毒燈,按照1.5W/m3計算,離地約2米高度。
2) 配備二次更衣設施和流動水,配備手消毒設施,有效氯為250PPM。
3) 備餐台採用不銹鋼材質製成。
4) 備餐間內環境衛生整潔,不得存放雜物或私人物品。
5) 備餐間內無蒼蠅,無明溝。
6) 現場操作人員必須做到「三白」,並且按規范操作。
3、 環境衛生
1) 廚房地面不得有積水和不潔,保持下水道通常。
2) 牆面、天面不得積污垢、脫落、霉變。
3) 灶台、操作台及其他桌面應保持清潔。
4) 防蠅、防塵、防鼠設施按照要求正確使用。
5) 泔腳缸加蓋,廢棄物存放容器不得有滲漏或外觀不潔的現象。
4、 個人衛生 :
1) 從業人員必須取得健康合格證後方可上崗操作。
2) 從業人員不得戴戒指、手鏈,留長指甲。
3) 在不同場所按照規定要求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口罩。
5、 加工過程衛生:
1) 食堂布局符合生進熟出的加工流程。
2) 葷、素、水產食品原料分池清洗,並有相應的操作台,用具、容器分開使用。
3) 食品原料不得直接放於地面上。
4) 生熟食品存放容器和工用具要有明顯標志(包括冰箱),不得混用。
5) 烹飪後的食品應放入備餐間內。
6) 烹飪後食品至供應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7) 食堂不得供應改刀菜、涼拌菜,不得直接供應外購熟食。
6、 留樣:
1) 留樣品種與當日供應菜單應相吻合。
2) 留樣數量(250克)和時間(48小時)達到規定要求。
3) 認真做好留樣記錄。
H. 消毒衛生用品的培訓記錄怎麼寫
一般培訓記錄需要以下幾個內容。培訓的內容,聽課人的簽字,培訓後的考試,基本上有這三個內容問題就不大了。
I. 消殺培訓內容
為提高全體教職工的消殺消毒工作的認識和了解,確保幼兒園工作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精準化,更好地保障師幼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020年4月28日下午我園邀請了浪卡子縣人民醫院仁增拉姆醫生對全體教職工進行了消殺消毒培訓。
活動中,醫生從開學前的准備工作到開學後的入園體溫檢測、晨檢、怎樣佩戴口罩、復學查驗證明,以及室內、辦公設施的清潔消毒和通風工作、七步洗手法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最後消毒配比進行現場操作示範。這些內容讓全體教職工受益良多,進一步提高了全體教職工對消殺消毒工作的知識。
通過培訓,全體教職工對消殺消毒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將全面貫徹上級部門的部署和要求,從嚴、從實、從細落實工作,做好開學前的各項准備,為確保幼兒園平安順利開學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