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業技術的知識
如果不是專業的林業學校的話給你弄點基礎太難的我就不給你弄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林業基礎知識——林業術語
一、森林生
森林資源: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輔助生產林地。有林地:包括喬木林地和竹林地。
1、喬木林地:喬木是指具有明顯直立的主幹,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為大喬木、中喬木和小喬木。由郁閉度0.2以上(含0.2)的喬木樹種(含喬木經濟樹種)組成的片林或林帶,連續面積大於1畝的林地稱為喬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徑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類植物構成,郁閉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喬木樹種組成,郁閉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飛播造林5年後,保存株數達到合理株數的41%~79%的林地;或低於有林地劃分的株數標准,但達到該標准株數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幹,由地面分出多數枝條,或雖具主幹而其高度不超過3米。由灌木樹種(含經濟灌木樹種)或因生境惡劣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樹種以及胸徑小於2厘米的小雜竹叢組成的稱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國家特規灌木林地是指喬木生長線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種為經濟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紅色荒漠化嚴重、專為防護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國家特別規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內)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內)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無立木林地:包括採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他無立木林地。
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輔助生產林地: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與配套設施用地。
林木:生長在林內達到林冠層的喬木樹種。林木的樹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產生圓滿度較好的原木,它是構成森林產量的主體,是經營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對象。
森林分類:森林分為以下5類:
(1)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稱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體分為兩種情況:①林分最初形成時的起源。因起源於天然繁殖或人工種植,有天然林與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於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將森林起源分為實生林和無性繁殖林兩類。
人工林:由人工播種、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種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從來未經人工採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經過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壞之後,未經人為的合理經營,而藉助自然的力量恢復起來的一類森林。
植被:各種各樣的植物成群生長,種類聚集,群落交織,就像綠色的綉花被一樣把大地緊緊包裹起來,這一層生氣蓬勃、千變萬化的植物覆蓋層,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拼湊,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種類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規律的組合。每一個這樣的組合單位,就叫做一個植物群落。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多種不同的動植物群落類型、數量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森林是陸地上生物最多樣、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是動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綜合體,所以保護森林就是直接和間接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狀況的總稱。生態環境亦可簡稱環境。
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運用生態系統原理,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規模的生態建設任務,模擬設計最優化的人工生態系統,按模型進行生產,以取得預期的最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從國土整治的全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以維持和再造良性生態環境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為目的,在一個地域或跨越一個地區范圍內,建設有重大意義的防護林體系、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項目,並管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
林分:內部特徵大體一致,而與臨近地段又有明顯區別的一片林子。一個林區的森林,可以根據樹種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齡、疏密度、地位級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劃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兩層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樹木的總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著的樹木。
樹種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樹種所組成的。
優勢樹種:在一個林分內,數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積量所佔的比例最大)的樹種。
先鋒樹種: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條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長成林的樹種。如馬尾松、油松、楓香、沙棘等。
純林:由同一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純林。
混交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林相:有兩種含義: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層次,有單層林和復層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質和健康狀況。林木價值高,生長旺盛稱為林相優良,反之稱為不良。
郁閉度:森林中喬木樹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蓋地面的程度為1,分為十個等級,依次為1.0 0.9 0.8……0.1。
林齡:指林分與林木的年齡結構,可分為同齡林和異齡林。林分內所有林木年齡完全相同,這種林分稱為同齡林。如林分內林木之間的年齡相差不超過一個齡級的稱為相對同齡林。林木年齡相差一個齡級以上的森林,叫做異齡林。
齡級:為簡化森林年齡統計而劃定的林分年齡級。一般慢生樹種以20年為一個齡級,比較速生的樹種和中生樹種以10年為一個齡級,速生樹種5年為一個齡級。
齡組:對林木生長發育時期的年齡分組。有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之分。
幼齡林:指林分完全郁閉前的時期。
中齡林:林冠郁閉後至林分成熟前的時期。
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學及工藝方面都已進入成熟,直徑生長已非常緩慢或基本停止。
過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結束,林木生長停止,開始心腐,病蟲害侵染,部分立木由於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經濟價值和有益效能開始不斷下降。
蓄積量:是指一定面積森林(包括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長著的林木總材積(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樹乾的材積。
出材量與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實際採伐林分中生產的原條、原木、小規格材和薪材的數量。不包括枝椏、樹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與採伐蓄積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資源利用的重要指標,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資源利用好;反之,說明利用差。
總生長量:指樹木自生長開始至調查時整個時間內的生長總量。
森林覆蓋率:是指全國或一個地區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它等於:(有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面積)÷土地總面積×100%得出的數稱森林覆蓋率。
林木綠化率:林木綠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積+灌木林地面積+四旁樹佔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
二、造林綠化
人工造林:用人工進行植苗、播種等方法營造森林的工作。
四旁綠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樹。
立地條件:是指造林地作用於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勢和氣候、土壤等環境因子的綜合。
適地適樹:就是要使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造林地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使一定的營林地段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達到較好的生產水平。
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徹底清除雜草、灌木。
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溝帶整地。是沿等高線從下而上開挖溝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築成土梗的一種整地方式。
帶狀整地:在所整地帶之間保留一定寬度的生草帶,以有利於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塊狀整地:在種植點小塊開墾,塊與塊的距離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長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業生產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跡地更新時單位面積上最初栽植的株數。
直播造林:是將種子直接播於造林地上,使其發芽生長成林的一種造林方法。
封山育林(封育):指對具有天然下種或萌櫱能力的疏林、無立木林地、宜林地、灌叢實施封禁,保護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長,並輔以人工促進手段,促使恢復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對低質、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進行封禁,並輔以人工促進經營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質量的一項技術措施。
丘陵:沒有明顯的脈絡,起伏較小,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山地:地勢相對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區。
低山:海拔絕對高度500~1000米,相對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中山:海拔絕對高度1000~2000米,相對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高山:海拔絕對高度2000米以上,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黃壤:在熱帶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鐵的氧化物,故呈黃色或鮮黃色。土質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紅壤:在暖濕氣候和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土中鐵鋁豐富呈紅色,土層中常有紅、棕、黃、白交織的網紋。一般酸性強,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紫色土:在紫色砂頁岩上發育起來的土壤。這種土壤的母質很容易風化,含礦質養分較多,土層疏鬆,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層淺薄。
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鈣或碳酸氫鈣等石灰性物質的土壤。呈中性到鹼性反應,含礦物質養分豐富,但對磷酸的固定作用較強。主要分布在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石灰性強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結核,石灰磬層等石灰集聚層。
石漠化:指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和岩溶極其發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為活動干擾,使地表植被受破壞,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基岩大面積裸露,石礫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它是岩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
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礫含量≥30%,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綜合蓋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綜合蓋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造林質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積核實率、造林質量合格率、良種使用率、作業設計率、幼林撫育率、林木管護率、檢查驗收率、資料建檔率。目前要求造林質量管理「八率」均為100%。
①面積核實率=(∑調查小班的核實面積/∑調查小班的上報面積)×100%
②造林質量合格率=(∑調查合格小班面積/∑調查小班上報面積)×100%
③良種使用率=(∑調查造林使用良種的小班面積/∑調查造林小班面積)×100%
④作業設計率=(∑調查有作業設計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⑤幼林撫育率=(∑調查撫育合格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⑥林木管護率=(∑調查有管護措施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⑦檢查驗收率=(∑調查檢查驗收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⑧資料建檔率=(∑調查建檔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母樹和母樹林:供采種的樹叫做母樹。很多母樹生長在一起就叫做母樹林。
優良母樹:指具有優良遺傳品質的林木個體。
優質種源:生長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緊湊、無病蟲害的優勢木,其比例佔75%以上的母樹林稱為優質種源。
林木種子園:是用有性法或無性法繁殖人工精選的個體或綜合育種法培育的新品種的植株而建立起來的林木良種繁育場。
采穗圃:對於容易扦插繁殖的樹種,用被選優樹的種條(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為往後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當於種子園,只不過種條代替了種子。
三、保護管理
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獲為主要目的的採伐。
撫育採伐:根據森林生長和發育的規律,在不同齡期,伐除部分林木,為保留的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更好地發揮其有益的效能。
更新採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開始減退時所進行的一種採伐,這種採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為前提,以保護防護效能和特種作用持續穩定的發揮。
皆伐:整個林分一次伐除,通過人工植樹或天然下種(自臨近林分或伐倒的樹木)達到更新目的。
擇伐:把林分中部分適合和應該採伐的林木進行採伐的方式,主要用於復層異齡林。
漸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個齡級期內分兩次或數次伐除。
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所進行的撫育方式。伐去過密的樹木中品質較差的植株而保留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並促進生長。
生長伐:在林木生長最旺盛時期一直到主伐前一個齡級的階段內所進行的撫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營養空間以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木材產量和質量。
衛生伐: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進行的撫育方式。
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簡稱一類清查):即國家森林資源調查。在國家林業局組織下實施,復查間距期為5年。其目的是通過查清全國或省、自治區的森林資源數量、質量及其消長變化情況,為制定全國林業方針、政策,制定全國和各省區及大林區的各種林業計劃、規劃和預測資源發展趨勢提供科學依據。這類調查以省、市、區或大林區為單位進行。
二類森林資源清查:亦稱森林經理調查。此類調查是根據國家林業局的統一部署,由省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地州市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在林業生產單位內進行。復查間距為10年。其目的是為林業基層單位掌握森林資源現狀及動態,分析檢查經營活動效果,編制或修訂森林經營方案及有關規劃提供依據。這類調查的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要落實到小班,其准確度優於一類調查。
三類調查:即作業設計調查。是林業基層生產單位為滿足伐區設計、造林設計和撫育採伐設計而進行的調查。
森林抽樣調查:對一定范圍內的森林,應用數理統計學原理抽出部分樣地進行調查,根據樣地調查結果推算該范圍內全部森林的數量和質量的方法。
森林區劃:為了便於森林調查和開展營林活動,按一定經營規模將林區劃分成不同森林經營管理單位的工作。
林班:一種永久性的林地區劃,為便於經營管理,把林地劃分為許多林班。因經營集約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積不一,由幾十公頃到幾百公頃不等。其界線或用人工伐開,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線而形成。用號碼或地名命名。
小班:是指在森林調查規劃設計時將森林按不同的權屬、土地類別、起源、森林類別、林種、優勢樹種組、齡組、郁閉度等級、立地類型、經濟林產期(經營集約度等級)和林業工程類別等劃成不同的小區,每個小區稱為小班。小班是森林區劃的最小單位。
小班調查:在小班范圍內進行的測樹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勢等調查項目。
標准地:用代表選樣或隨機、機械選樣選取一定面積的林地作為調查樣本,稱為標准地。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並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由於「森林病蟲害」不能包括可對林業造成危害的雜草、軟體動物、脊柱動物和其他植物,近年來改稱為「林業有害生物」)。
林業外來有害生物:是指原產於國(境)外,傳入我國後已經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並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國境內局部地區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經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發布禁止傳播的有害生物。
補充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局部地區或國內其他地區局部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經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發布禁止在本轄區內傳播的有害生物。
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是指依法必須經過檢疫才允許調運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也包括根據疫情應實施檢疫檢驗和除害處理的包裝材料、運輸工具、土壤等。
產地檢疫:是指國內調運、郵寄或出口的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在原產地進行的檢疫調查、除害處理並得出檢疫結果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出的措施。
調運檢疫:是指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在調出原產地之前、運輸途中及到達新的種植或使用地點之後,根據國家或地方政府頒布的森檢法規,由法定的專門機構,對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所採取的一系列的檢疫檢驗和除害處理措施。根據森林植物及其產品調運的方向,可將調運檢疫分為調出檢疫和調入檢疫兩部分。
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是指那些為害嚴重、防治困難、能夠給林業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有害生物。全國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名單由國家林業局發布。本省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名單由省林業廳發布。
疫區:是指根據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發生情況,依照森林植物檢疫(簡稱「森檢」)法規,按照法定程序劃定,並且採取相應檢疫措施的地區。疫區的劃定,由省林業廳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家林業局備案。
野生保護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我國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大類:①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為兩級,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②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即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前稱三級保護野生動物)。③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④我國參加的有關國際公約和國際協定中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
野生保護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長的珍貴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長並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瀕危、稀有植物。野生保護植物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又分為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即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以前稱三級保護野生植物)。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含省、縣級自然保護區)。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要求在15萬畝以上、省級自然保護區在10萬畝以上、縣級自然保護區在3萬畝以上。
自然保護小區:是指對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環境、珍稀動物繁殖棲息地、珍稀植物生長繁衍地規劃面積在2000公頃以內,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森林防火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的五條標准:一是各級組織機構落實,特別是市、縣、鄉三級森林防火指揮部,機構健全穩定,人員高效精幹。二是責任到人,各級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長是本地區森林防火的第一責任人,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都要劃分森林防火責任區,簽訂責任狀,並經常深入責任區督促檢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三是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當地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四是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經費納入地方財政算。五是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有關領導及時深入現場組織指揮撲救。
森林火險
天氣等級危險程度燃燒程度蔓延程度沒有危險不燃燒不蔓延
二
低度危險
難燃燒
難蔓延
三
中度危險
能燃燒
能蔓延
四
高度危險
易燃燒
易蔓延
五
極度危險
極易燃燒
極易蔓延
森林滅火原則:
①實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
②實行保護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則。
③統籌兼顧,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則。
④要積極撲救,不要消極防守的原則。
⑤集中優勢兵力作戰的原則。
⑥捕捉有利戰機的原則。
⑦講究經濟效益的原則。
森林火災分類:
①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不足1公頃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②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不足100公頃的;
③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公頃以上不足1000公頃的;
④特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的。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06(林業專業術語;造林綠化術語)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05(林業專業術語;森林生態術語)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23(林業專業術語;保護管理術語)
林分 森林的內部結構特徵,即樹種組成、林層或林相、疏密度、林齡、起源、地位級和出材量等主要調查因子相同並與四周有明顯區別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體的長有林木的地段。不同的林分,常要求採取不同的森林經營措施。
喬木 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高大而明顯的主幹,並多次分枝,組成龐大的樹冠,一般可以明顯地分為樹冠和樹干兩部分,如楊樹和落葉松等。
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高在3米以下,通常無明顯主幹,分枝從近地面處開始,故無樹冠和樹干之分,如紫穗槐和姚金娘等。
林木 是森林中所有喬木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主體。它決定森林的外貌和基本特徵,決定森林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是森林經營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對象。根據經濟價值和經營意義分為主林木和次林木,主林木是指由主要樹種所構成的林木,次林木是指由次要樹種所構成的林木。林木也泛指林內生長的喬木。
下木 林內灌木及當地條件下生長達不到喬木層的喬木種類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下木能抑制雜草,為幼苗幼樹遮陰,減少地表徑流和蒸發,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強森林的防護效能。
植被 指林地上的地衣、苔蘚、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和喬木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能影響地表土壤、小氣候條件、林木的更新和幼苗幼樹的生長發育。
林型 也叫森林類型,由樹種組成和立地條件決定,是森林的自然分類單位。
純林 也叫單純林,是指由單一樹種構成的或雖混有其它樹種但其它樹種的數量和材積所佔比例不到一成的林分,如落葉松純林和楊樹純林等。
混交林 由兩種以上的樹種構成的林分。
針葉樹和針葉林 針葉樹是裸子植物的樹木,其葉多呈針狀或鱗片狀,種子一般裸露在果鱗上,子葉多數,多為常綠高大喬木,樹干圓滿通直,樹冠常為圓錐形,如落葉松、雪松和雲杉等。針葉林是指以松柏類為主的針葉樹所構成的森林。
闊葉樹和闊葉林 闊葉樹是屬於雙子葉植物的樹木,其葉片一般較寬,有多種形狀,種子包被於果實中,具2枚子葉,落葉或常綠喬木。闊葉林是由闊葉樹種組成的森林,如樺木林、楊樹林和桉樹林等。
針闊葉混交林 由針葉樹和闊葉樹混和組成的森林,是溫帶濕潤地區的優勢植被,紅松闊葉混交林是典型的針闊混交林類型之一。
天然林 在沒有人為參與的情況下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 指在適合栽植林木的各類土地上用人工植苗、插條或直播等方法形成的森林。
天然次生林 原始林或人工林,經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壞之後,未經人為的合理經營,藉助自然力量恢復起來的天然林。
土壤和森林土壤 土壤是指陸地上部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的表層,由礦物質顆粒、有機質、活的生物體以及生物活動產物、空氣和水分共同組成。森林土壤是林地土壤的總稱。由於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森林土壤,如在寒溫帶濕潤山地針葉林下形成了棕色針葉林土壤,溫帶濕潤地區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了暗棕色森林土壤,在溫暖帶濕潤地區以櫟林為主的森林下則形成了棕壤土。
樹冠和冠幅 樹冠是指樹木幹部以上的全部枝、葉的的總體。冠幅是指樹冠的最大直徑。
林齡和齡級 林齡是林分中林木的平均年齡,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樹林和過熟林。幼齡林是森林生長發育的幼年階段,通常指Ⅰ齡級或Ⅱ齡級的林分;中齡林也叫壯齡林,指林齡為Ⅲ齡級至不超過Ⅳ齡級的林分;近熟林指生長速度下降,接近成熟利用的森林,通常指IV齡級的林分;成熟林指林木已達到完全成熟,可以採伐利用的林分,通常指林齡為V、VI齡級的林分;過熟林指超過VI齡級以上的林分。齡級指對林木按照林齡間隔一定的年限進行的分級,一般天然林每20年為一個齡級;人工林每10年為一個齡級。
蓄積量 單位面積林地上所有活立木材積的總和,以立方米為單位。
郁閉度 指森林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標。它是林地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以十分數表示,完全覆蓋地面為1。簡單地說就是林冠覆蓋面積與地表面積的比例。
枝條盤數 指樹冠部分輪枝的層數。
胸徑和地徑 一般胸徑指樹木離地面1.3米處樹乾的直徑;地徑指樹木離地面20厘米左右處樹乾的直徑。
坡度 坡面與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按照角度大小,坡面可分為平坡:00—50;緩坡:60—150;斜坡:160—250;陡坡:260—350;急坡:360—400;險坡:410以上。
坡向 山坡所面向的方向。向南的叫南坡,也叫陽坡,向北的叫北坡,也叫陰坡。
坡位 山坡的部位。一般分為山頂,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
2. 林業的基本知識
林業常識
一、森林生態
森林資源: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樹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輔助生產林地。
有林地:包括喬木林地和竹林地。
1、喬木林地:喬木是指具有明顯直立的主幹,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為大喬木、中喬木和小喬木。由郁閉度0.2以上(含0.2)的喬木樹種(含喬木經濟樹種)組成的片林或林帶,連續面積大於1畝的林地稱為喬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徑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類植物構成,郁閉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喬木樹種組成,郁閉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飛播造林5年後,保存株數達到合理株數的41%~79%的林地;或低於有林地劃分的株數標准,但達到該標准株數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幹,由地面分出多數枝條,或雖具主幹而其高度不超過3米。由灌木樹種(含經濟灌木樹種)或因生境惡劣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樹種以及胸徑小於2厘米的小雜竹叢組成的稱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國家特規灌木林地是指喬木生長線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種為經濟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紅色荒漠化嚴重、專為防護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國家特別規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內)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內)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無立木林地:包括採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他無立木林地。
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輔助生產林地: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與配套設施用地。
林木:生長在林內達到林冠層的喬木樹種。林木的樹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產生圓滿度較好的原木,它是構成森林產量的主體,是經營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對象。
森林分類:森林分為以下5類:
(1)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稱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體分為兩種情況:①林分最初形成時的起源。因起源於天然繁殖或人工種植,有天然林與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於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將森林起源分為實生林和無性繁殖林兩類。
人工林:由人工播種、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種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從來未經人工採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經過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壞之後,未經人為的合理經營,而藉助自然的力量恢復起來的一類森林。
植被:各種各樣的植物成群生長,種類聚集,群落交織,就像綠色的綉花被一樣把大地緊緊包裹起來,這一層生氣蓬勃、千變萬化的植物覆蓋層,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拼湊,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種類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規律的組合。每一個這樣的組合單位,就叫做一個植物群落。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多種不同的動植物群落類型、數量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森林是陸地上生物最多樣、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是動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綜合體,所以保護森林就是直接和間接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狀況的總稱。生態環境亦可簡稱環境。
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運用生態系統原理,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規模的生態建設任務,模擬設計最優化的人工生態系統,按模型進行生產,以取得預期的最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從國土整治的全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以維持和再造良性生態環境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為目的,在一個地域或跨越一個地區范圍內,建設有重大意義的防護林體系、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項目,並管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
3. 林業專業知識
林業專業知識太多了,要看你要那些方面的
現代林業考試大綱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1)現代林業的概念和內涵。
(2)現代林業的主要特徵和建設目標。
(3)我國現代林業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轉變」的內容。
(4)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內涵及其原則。
(5)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的概念及其特徵。
(6)林業生物質能源與材料建設的內涵。
(7)林業碳匯及「碳匯交易」的概念。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8)* 「十一五」林業發展中的五個重大問題。
(9)我國傳統人工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10)林業分類經營的概念及內涵。
(11)近自然森林經理的概念、特徵及技術要點。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2)我國現代林業誕生的歷史背景。
(13)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主要內容。
(14) 07年8月10日,國家林業局、國家發改委等聯合印發的《林業產業政策要點》的主要內容。
(15)* 湖南現代林業發展的優勢與潛力。
(16)* 湖南林業發展的空間布局。
林業政策與林業法規考試大綱
林政管理與林業法規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1)《森林法》的基本內容、我國林業法規體系的組成。
(2)證據的特點、種類,違法行為的概念、構成要件。
(2)林業行政處罰的原則、種類、條件、程序。
(3)林業行政復議、林業行政訴訟原則、范圍、管轄、程序、條件。
(4) 林權管理的法律規定,包括林權的概念;林權的主要內容;林權登記的內容、程序;林權流轉;佔用、徵用林地主要法律規定;林權爭議解決的辦法、程序。
(5)森林經營管理的法律規定,包括森林林種的劃分、林業長遠規劃與森林經營方案;森林資源清查與森林資源檔案制度。
(6)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法律規定。
(7)植樹造林的法律規定。
(8)森林限額採伐的范圍、制定年採伐限額的原則及程序。
(9)木材經營、運輸管理,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進出口管理的的主要內容
(10)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法律制度包括野生動植物保護對象、設立自然保護區的條件、程序等相關制度的基本內容。
(11)林木種子法律制度包括種子的審定、生產、經營、使用的主要內容。
(12)違反森林法的主要法律責任及種類。包括盜伐、濫伐林木,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林木,違法發放、買賣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等證件、文件,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采砂、采土及其他毀林行為,未按規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未經批准擅自在林區經營、加工木材,違法改變林地用途、非法運輸木材等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與處罰規定。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集體林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2)林業分類經營的基本做法、意義。
(3)我國對林業進行扶持的主要措施。
(4)我國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主要政策障礙及改進措施。
(5)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意義及實施的主要途徑。
(6)我國林業稅費政策的主要內容及改進措施。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林業政策與林業法規的異同
(2)政策、林業政策、林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林業三定、退耕還林政策、六大林業重點工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非公有制林業、育林基金、林業跨越式發展等概念的基本內容及相關組成
(3)林政管理的原則、主要職責范圍。
(4)林業主管部門及其主要職責;森林公安機關、基層林業工作站的地位、作用。
(5)與承包經營、林地流轉相關的合同法律知識,包括合同的條款、履行、違約責任及合同爭議解決辦法。
林學專業考試大綱
一、專業基礎知識
1、森林植物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2)湖南省主要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習性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植物分類學基本原理 (2)植物學名的組成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湖南省主要造林樹種的科屬種
2、土壤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土壤形成的基本規律 (2)土壤生態系統的組成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影響土壤形成的外界因素 (2)林業上常用肥料的特性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湖南土壤分布規律 (2)植物營養診斷方法技術
3、植物生理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植物的水分代謝、礦質營養(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植物生長物質在林業上的應用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植物體內同化物運輸與分配(2)植物的生長生理、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2)*植物的抗逆生理
4、森林生態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森林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與主要特徵(2)森林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規律與物質循環過程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森林種群和森林群落的結構特徵(2)森林生態系統的演替原因與演替模式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生態模型的現狀和前景(2)*森林生態學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5、林木遺傳育種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選擇育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雜交育種的基本概念及雜交技術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種質資源的調查方法(2)種質資源的保存保存技術與研究方法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林木遺傳育種學在林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2)*湖南省林木育種工作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
6、森林培育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1)林木花芽分化與結實、種子形成的基本理論(2)造林樹種選擇的意義、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3)森林撫育間伐的目的、意義、方法和特點(4)林分改造的意義和對象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種子產量預測的統計學和生物學原理及操作方法(2)樹種混交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3)森林撫育間伐的理論基礎(4)天然林保護的有效途徑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建國後湖南省營造林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2)*湖南省林木種苗工作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種苗學的發展趨勢及目前的前沿技術
7、森林保護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森林害蟲綜合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管理方法(2)森林病害綜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及綜合防治方法(3)害蟲生物防治技術(4)森林火災的發生規律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森林害蟲資源化管理的途徑和技術(2)主要林木害蟲爆發成災機理和發生規律(3)林木病蟲害調查(4)林火撲救技術和善後管理(5)森林防火綜合技術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湖南主要林木病害發病規律(2)湖南主要森林害蟲概要(3)微生物在林業上的應用
(4)森林火災的綜合防治(5)森林火災評估
8、水土保持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土壤侵蝕的基本原理(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3)水土保持林業措施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流域治理的理論基礎(2)流域治理措施體系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流域系統分析與評價(2)流域規劃治理與實施
9、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我國森林資源清查體系(2)中國森林資源現狀與特徵
(3)國有林場和集體林場的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理論與技術。(4)森林結構調整
(5)利用GIS編制林業專題圖(4)我國森林採伐限額管理體制。木材採伐證、運輸證申辦流程。(5)林地征地管理流程。(6)森林資源政策(7)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管理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法正林理論(2)森林收獲調整概念(3)森林經營管理的理論模式
(4)森林經營管理決策(5)林業可持續發展理論(6)森林資源信息管理
(7)遙感技術的發展(8)遙感圖像處理(9)航空攝影和航空像片的幾何特性
10 數理統計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驟與應用的基本條件(2)單因素和雙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步驟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對單個正態總體和兩個正態總體的均值與方差進行區間估計的方法和步驟
二、專業知識
1、掌握采種母樹林的集約經營與管理技術
2、了解主要造林樹種種子特性,掌握其儲藏方法和技術
3、掌握提高苗木產量與質量的方法技術
4、掌握混交林營造技術
5、掌握整形修剪的原則和方法
6、熟悉我國主要的經濟林木及栽培
7、掌握經濟林產品加工利用的原料來源及種類
8、熟悉經濟林產品加工利用的各種處理
9、了解低產低效林形成原因,掌握其改造措施
10、*了解生物技術在林木育種上的應用
11、掌握數理統計方法在林業中的應用
12、掌握1—2個樹種的種子保鮮技術
13、掌握1—2個湖南主要造林樹種的培育技術
14、掌握馬尾松毛蟲綜合防治技術
15、掌握中國南方主要森林病蟲鼠害的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技術
16、掌握經濟林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
17、掌握森林火災撲救技術和火災善後管理技術
18、*了解生物技術在林木育種和森林保護上的應用
19、*了解數理統計方法在森林病蟲鼠害預測預報上的應用
三、新技術知識
1、掌握苗圃地的布局及現代化設施的配置
2、*了解林木育種新技術
3、*了解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基本方針
4、*病蟲害防治新技術
5、經濟林優質高效經營新技術
6、經濟林產品保鮮與加工新技術
四、主要參考書目
1、樹木學(南方本),編寫委員會會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2、土壤學,林大儀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3、植物生理學(第四版),潘瑞熾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4、森林生態學(第二版),李景文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5、林木育種學,王明庥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6、森林培育學,沈國舫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7、森林防火基礎知識,文定元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8、森林昆蟲學(第二版),張執中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9、樹木花卉病害,吳光金主編,海洋出版社
10、水土保持學,王禮先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11、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盛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2、《遙感技術基礎教程》,林輝主編,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13、《測樹學》,孟憲宇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14、《林業系統工程》,徐國禎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15、《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亢新剛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16、《數理統計》, 盛驟,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7、《林業經濟學》,邱俊齊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18、《測量學》馮仲科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19、森林保護學,魏美才主編,遼寧大學出版社
20、植物檢疫學,朱西儒等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1、自然保護區學,馬建章主編,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
22、野生動物管理學,馬建章等主編,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
23、《經濟林栽培學》(第一版),中南林學院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林產工業考試大綱
木材加工考試大綱
一、專業基礎知識
1、木材學基礎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木材的宏觀構造(2)木材細胞壁結構(3)木材的顯微構造
(4)木材的化學性質、木材的物理性質、木材的力學性質*
(5)木材的缺陷及其對加工的影響*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木材的環境學特性(2)竹材的構造與性質
2、木材保護學基礎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木材的科學保管(2)木材防腐與防蟲處理(3)木材的阻燃處理*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木材的材色處理(2)木材的脫脂處理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木材的尺寸穩定化處理(2)木材的強化處理(3)木材保護中的環境問題
3、木材乾燥學基礎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木材與水分 (2)木材乾燥介質的性質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木材乾燥常用的方法(2)木材乾燥常用基準(3)木材乾燥室的各種型式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乾燥設備與測量儀表(2)木材乾燥理論
4、木材加工裝備學基礎知識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液壓傳動基本概念(2)木材加工裝備中的液壓傳動系統*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人造板生產設備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2)傢具生產設備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二、專業知識
1、木材加工工藝學的主要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制材生產的原料與產品(2)原木供應與保管(3)原木鋸解工藝
(4)實木加工的基本產品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集成材生產技術(2)實木地板生產技術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國內外木結構的應用與發展(2)原木旋切的定心方法
(3)實木加工中的木材不同處理方法
2、人造板生產工藝學的主要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人造板分類、人造板的性能與應用(2)人造板的主要生產工藝
(3)人造板對原材料的要求(4)人造板膠粘劑及添加劑*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基本單元製造(單板製造、薄木製造、刨花制備、纖維分離)
(2)基本單元乾燥(單板乾燥、刨花乾燥、纖維乾燥)
(3)基本單元的再加工
(4)基本單元施膠(膠粘劑調制、單板施膠、刨花施膠、纖維施膠)
(5)板坯成型和預壓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熱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人造板的後期加工(3)人造板工藝設計與計算
(4)特種人造板(水泥復合人造板、石膏復合人造板、無膠膠合人造板、大片刨花板、非木材植物人造板)結構與特點
3、人造板功能性處理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人造板的基本特性(2)表面裝飾用材料(3)表面裝飾用膠粘劑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1)浸漬紙貼面工藝(2)浸漬紙生產工藝(3)裝飾層壓生產和貼面工藝(4)薄木貼面工藝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基材防火、防水處理(2)薄木製造工藝
4、傢具製造工藝的主要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1)木製傢具的基本機械加工工藝
(2)木製傢具結構設計{傢具各種部件的內在結構與接合方法}
(3)木製傢具各類接合方法與技術要求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木製傢具的類型(各類傢具的概念、特點、使用功能要求及基本尺寸)
(2)傢具透視圖
(3)木製傢具設計原則與步驟
(4)木製部件機械加工(彎曲成型零部件製造工藝、覆面板製造與加工、雕刻等)
(5)木製傢具裝配工藝(6)木製傢具的基本用材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1)木製傢具藝術處理(2)木製傢具表面裝潢
(3)傢具造型設計的美學法則(4)傢具的人體工效學
三、新技術(方法、材料)知識
1、掌握木材加工工業原材料的來源與今後的發展方向
2、熟悉人造板工業近些年在產品開發、工藝變革、新技術應用、設備更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發展動向
3、熟悉傢具工業近些年在產品設計、新工藝新技術應用、新設備的利用等方面的發展動向
4、了解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在傢具設計中的應用
5、了解速生工業人工林木材的材性及改性利用的最新進展
四、主要參考書目
1、劉一星、趙廣傑主編.木材資源材料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顧煉百主編.木材加工工藝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3、李黎主編.木工加工裝備.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4、謝擁群,高金貴主編.木工加工裝備.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5、朱政賢主編.木材乾燥.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6、華毓坤主編.人造板生產工藝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7、鄧背階等主編.傢具製造工藝.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8、李堅主編,木材保護學,科學出版社,2006
9、韓健.人造板表面裝飾工藝.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10、向仕龍、蔣遠舟編著.非木材植物人造板.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林產化工考試大綱
一、專業基礎知識
1、有機化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1)常見有機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化學性質
(2)常見有機化合物的檢驗方法和提純方法
附:主要有機化合物包括以下幾類: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烴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天然有機化合物(黃酮、生物鹼與木脂素)等。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各種常見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結構與物理化學性質的關系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各種常見的官能團化合物的正確名稱與結構
2、化工原理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1)基本化工單元操作的原理。
(2)常見過程的計算和典型設備的設計計算或選型
附:化工單元操作的內容包括:流體流動、流體輸送、熱交換、蒸發、蒸餾、吸收、萃取、乾燥等。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基本的單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礎三傳理論(動量傳遞、熱量傳遞和質量傳遞理論)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化工單元操作過程的常用典型設備結構和選型依據
3、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中低壓壓力容器與典型化工設備的設計與計算方法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剛體受力分析及平衡規律
(2)壓力容器中的薄膜應力、彎曲應力與二次應力
(3)內壓容器與外壓容器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板殼的力學基礎理論
(2)金屬材料的基本知識
(3)壓力容器與化工設備常用材料
(4)壓力容器上的標准件與附件
4、木材化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木材細胞壁結構物質—三大素(纖維素、木素、半纖維素)的化學結構式及化學性質,物理性質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木材細胞壁木材化學組成、化學結構及分析方法和名詞術語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木材的構造:宏觀構造,微觀構造
(2)針葉材及闊葉材的構造特徵
二、專業知識
1、林產化工工藝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1)連續水蒸氣蒸餾法松脂加工的工藝流程、工藝條件及設備特點
(2)影響松香產品的顏色、軟化點、結晶趨勢的因素
(3)了解浸提工藝特點,影響浸提液產量與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4)蒸發、乾燥的工藝條件與設備,亞硫酸鹽在栲膠生產中的作用
(5)活性炭的氣體活化、化學活化的機理、典型工藝及設備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松脂、松香、松節油的基本組成特點與理化性質
(2)水蒸氣蒸餾法松脂加工原理
(3)溶劑提取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4)栲膠的基本組成、化學結構與理化性質
(5)植物原料中主要成分的熱分解過程理論
(6)活性炭的孔隙結構、吸附性能與用途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松脂、松香、松節油各組份的分離檢定方法
(2)松脂採集原理、方法、特點及影響松脂產量的因素
(3)粗木漿浮油提取與加工工藝與路線
(4)栲膠的用途
(5)植物原料熱分解主要產品
2、林化產品分析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林化產品規定的各項質量指標的分析測定方法;具體實驗內容包括
(1)栲膠可溶物和不溶物的測定
(2)栲膠中單寧含量的計算
(3)松香顏色與外觀檢定
(4)松香軟化點的測定
(5)松香結晶趨勢的測定
(6)松節油顏色和外觀的鑒定
(7)松節油折射率的測定
(8)松節油相對密度的測定
(9)粉狀活性炭亞甲基蘭脫色力的測定
(10)粉狀活性炭PH值的測定
(11)粉狀活性炭中鈣鎂含量的測定
(12)物理法及化學法活性炭制備工藝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理論
(2)常規化學分析理論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專業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
(2)常規儀器設備的構造、使用方法和維護方法
(3)林化產品規定的各項質量指標
3、制漿造紙工藝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1)備料工藝方法、工藝條件與設備
(2)化學法制漿(含鹼法制漿和亞硫酸鹽法制漿)的生產方法、工藝設備及工藝技術、廢紙漿的生產。
(3)紙張的洗滌、篩選與凈化、紙張的漂白。
(4)蒸煮廢液的回收利用。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化學法制漿(含鹼法制漿和亞硫酸鹽法制漿) 的基本理論
(2)高得率制漿(含高得率化學漿、半化學漿、化學機械漿和機械漿)的基本理論、生產方法與工藝技術和設備。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制漿理論與技術的最新發展與動向
三、新技術知識
1、林產精細化工工藝學知識
需掌握的知識內容:
(1)各種松香松節油為原料的精細化學品的加工工藝方法和工藝條件;松香松節油的深加工產品主要有:表面活性劑、食品添加劑、塗料、萜類香料等
(2)植物鞣劑、膠粘劑的合成工藝路線、工藝條件。
需熟悉的知識內容:
(1)各種松香松節油為原料的精細化學品的加工理論
(2)植物鞣劑、膠粘劑的作用原理及加工合成機理
需了解的知識內容:
(1)林產精細化學品工藝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
(2)了解松香松節油、栲膠、活性炭等主要林化產品的深加工及應用情況和發展方向
四、主要參考書目
1、安鑫南.《林產化學工藝學》(第一版),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
2、楊淑蕙.《植物纖維化學》,中國輕工出版社,2001年
3、張可君.《林化產品分析》,中南林學院自編教材
4、隆言泉.《制漿原理與工藝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4年
5、姚玉英等.《化工原理》(上、下冊),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
6、董大勤.《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7、伍忠萌.《林產精細化學品工藝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
8、徐壽昌.《有機化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 有關林業方面的知識,十萬火急!!!
尊敬的領導、同志們:大家新年好!我叫周相任,是漕江管護站中的一員,來這里做專職管護員之前,我念過大專、當過兵,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所以在思想上一直是積極上進的。來保護區工作差不多兩年了,這兩年我的收獲很大,在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我由一名林業愛好者,成長成一名林業行政執法者,在我跟隨我們的站長、同志們一起生活、學習、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人與自然是相通的,只有熱愛大山的人才能真正的讀懂大山,只有熱愛大山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山的絢麗,在與山的對話和交流中凈化靈魂、感悟人與自然的真諦,讓生命如山風之坦盪,如山林般生機盎然。憑著一股滿腔熱情,我今天走上講台來競選漕江站站長之職,下面談談我一旦競選上該職後的想法和計劃。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我首先要與站里的同事一起制定出屬於我們自己站的規章制度,當然肯定要報到科室里(派出所)去批復。其次,在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和工作外,要做好四件事:第一是統一和提高認識。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想作為一名管護員應當很明確地認識到自己是干什麼的,要是對自己所要履行的職責和義務都不清楚,或者是工作積極性不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那我們的工作怎樣才能做好呢?所以我要求我們站的管護員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依法履行職責秉公執法,主動去干工作。談到認識問題,當然包括周邊群眾及社區人們的思想認識,因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與我們怎樣去開展工作有關系。這就需要我們的管護員在平時巡山護林之餘積極做好周邊群眾與社區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動員他們一道關心和支持我們保護區的確事業。提高我們保護區的知名度。第二是實際工作中要抓緊抓早。我們以前站里基本上是一個月開一次會,我想我們站應該至少要開三次會,做到有什麼事早讓大家知道,明確自己和個人將要做什麼,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好。第三是抓好重點、難點。對管轄區經常有違法亂紀的地點和人物、物種做好詳細記錄,做到心裡有數,重點防範和打擊違法人員。我們管護員不懂得林業法律法規我們怎樣去執法,所以加強學習是我們管護員同志一個重點,我們站將制定一些基本的常用的林業行政執法知識、月考試制度,每個月檢驗我們管護員的執法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使我們的管護員個個能獨立辦案。第四是發揮站里每個人的優勢的特長,准備在科研和寫作這兩塊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好比去年我個人就對蘭花的觀察和記錄做了大量地工作,同時也發現了一個新品種,等到來年開花後,准備通過業務科報給上級林業部門審批和認定。當然,除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外,在具體工作中有很多細節和計劃,在此我不再作講演。總之,我們目標是繼續發揚我們漕江站的優良作風和傳統。爭當一流的管護站。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如果我還不夠競選該職位的資格,有幸競選漕江站的副站長,也是一個很鍛煉人的崗位,我也同樣做好本職工作,發揮主觀能動性,協助站長把站里的工作做好,爭當優秀管護站和管護員。生命需要綠色,人類需要藍天。最後我提議:讓我們為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秀,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吧
5. 林業知識以及技能培訓有做的比較好的機構或者學校么
你找一家能夠評估林權的資產評估公司做顧問
讓他們派專家給你公司去講解
評估公司有這種咨詢服務的
可以網路搜索,
因為這些較細,必須要有經驗的,建議挑選北京、上海的較大機構
6. 林業技術員專業知識
公共基礎知識,行政能力測試,林業專業基礎知識,林業及生態相關常識與政策法規
因為不知道你們那考試由哪個部門負責,所以出題來源不明,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