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是一家小的廣告公司,我們才剛剛開業,我們要招聘一些員工來培訓,我們該如何做這個培訓計劃,
根據不同的職位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業務員就做電話營銷類、銷售和提案技巧類
文案就教品牌、文案、策劃和市場調研這類的東西
HR這個就招個就行,設計也是一樣的
2. 企業戰略管理培訓目的有哪些正向意義
企業戰略管理培訓目的能為企業帶來哪些正向意義呢?如今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如對創造就業機會、技術創新和增加經濟活力等等方面的貢獻已為世人所公認。然而,就在中小企業的發展總體成功的同時,每年仍有數以萬計的企業停業或倒閉。盡管倒閉的原因不一,但基本的症結卻相同,總體來說缺乏戰略,缺乏戰略管理的技術和能力,或者乾脆就沒有開展戰略管理。
我國中小企業戰略缺失的主要表現
(一)缺乏戰略思想,短期行為嚴重
一提到戰略,通常人們覺得好像是大公司、大企業的事。其實,戰略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更為重要。在企業戰略管理培訓目的的問題分析中,(然而由於中小企業的誕生往往是因為發現市場空缺,在短時間內創辦的企業,正是這種偶然性和突發性使得很多中小企業一開始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創辦企業的計劃,企業目光短視,只看眼前利益,面對未來的發展變化,缺乏應對措施。而且大部分小企業,尤其是處於嬰兒期的企業,根本沒有意識到戰略對企業的重要性,其成立和運行,僅出於對地方資源的即時利用或短期出現的市場需求,缺乏長遠的目標。
(二)定位不準,脫離實際
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實力選擇一個可以發揮自身特長的經營領域。在企業戰略管理培訓目的的問題分析中,我國許多不成功的中小企業在創業以及經營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後,仍無法明確自己的定位,總是跟在別人後面,結果老是處於被動的局面,老是處於利潤最薄的下層,一有風吹草動,最容易被競爭擠出局。另外有些企業,雖已認識到了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制定了發展戰略,但這不是建立在對企業內外環境的科學分析基礎之上,而是憑主觀想像,結果其定位嚴重偏離企業自身的實際,難以對企業的發展起到真正的指導作用。
(三)錯把計劃當戰略,盲目擴張發展
許多中小企業沒有戰略,但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有計劃。有的企業就把計劃與戰略混淆,錯把計劃當戰略,結果耽誤了企業發展。計劃和戰略雖然都面向未來,但兩者有著根本不同。計劃是對於未來活動的具體安排,詳細規定公司每一時期具體工作,是漸進地改進企業業績的一種程序。而戰略定位更多地表現為一種觀念和思想,它確定公司的現有的方位,探索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可能性,促使企業自由地思考。計劃可以說是對戰略的具體實施。在企業戰略管理培訓目的的問題分析中,也有些企業戰略失敗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這些企業的發展戰略嚴重缺乏基礎,盲目擴張,與企業資源不適應,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
常國輝 (常常想著讓祖國更加輝煌) 世界腦力錦標賽華中區總冠軍,「世界記憶大師」證書獲得者現任天下伐謀咨詢高級合夥人,記憶力學院院長。
戰略管理重視的是企業領導者按照一定程序,對企業重大問題做出抉擇並將其付諸實施的過程。企業戰略是有效經營的必要前提,要充分發揮戰略的整體效益功能,它就必須具有權威性。
環境適應性企業戰略管理重視的是企業與其所處的外部環境的關系,其目的是使企業能夠適應、利用環境的變化。企業是與社會不可分割的一個開放的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3. 急需針對中小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計劃!
根據復你企業的詳制細情況來做出具體的培訓方案,你可以參考一下:http://hi..com/jinleitufei/blog/item/5c0bb0fc4f349a1bd9f9fd85.html
4. ERP實施對企業庫存管理的優化
http://www.mie168.com/ERP/2009-01/282456.htm
http://www.12e.cn/lunwen/gsgl/200811/219493.shtml
http://www.dcms.com.cn/news/erp7393.shtml
5. 為什麼有人說「千萬不要去小公司上班」
一到畢業季大學生就會手忙腳亂,因為不知道到底應該選擇大公司還是選擇小公司。,有些人會說大公司的福利待遇好,但是競爭壓力比較大,不如去小公司,但有些人卻說小公司不行,坑太多。為什麼有人說「千萬不要去小公司上班」?
第一:都特別容易出現問題,無法長期工作。小公司一般都是剛剛起步狀態,公司的決策人一般都會沒有經驗,而且在決策問題的時候往往出現問題,經營困難,有時候還會出現工資拖欠問題,為大學生獲取一個小公司的一個重要考量風險。

尤其是正處在實習期的人,根本就是敢怒不敢言。而且某些小公司會非常的坑人,一過實習期就會用各種理由去辭退新人。這也是很多小公司慣用的計量,在實習期猛用新人一過實習期就會辭退,所以在選擇工作時一定要睜大眼睛。
6. 小型企業管理人員培訓計劃
最好是外派培訓了,回來之後再在企業內部進行轉換成內訓,又省錢又能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如果一下引進內訓,很可能脫離了企業的現狀,不能直接指導企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