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消防安全培訓急救反思
火災致人傷亡的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濃煙毒氣窒息,二是火焰的燒傷和強大的熱輻射。只要能避開或降低這兩種危害,就可以保護自身安全,減輕傷害。因此,多掌握一些火場自救的要訣,困境中也許就能獲得第二次生命。 1.火災自救,時刻留意逃生路 每個人對自己工作、學習或居住的建築物的結構及逃生路徑要做到有所了解,要熟...悉建築物內的消防設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這樣,火災發生時,就不會走投無路了。當你處於陌生的環境時,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等,以便關鍵時候能盡快逃離現場。 2.撲滅小火,惠及他人利自身 當發生火災時,如果火勢不大,且尚未對人造成很大威脅時,應充分利用周圍的消防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栓等設施將小火控制、撲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地亂叫亂竄,或置他人於不顧而只顧自己「開溜」,或置小火於不顧而釀成大災。 3.突遇火災,保持鎮靜速撤離 突然面對濃煙和烈火,一定要保持鎮靜,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決定逃生的辦法,盡快撤離險地。千萬不要盲目地跟從人流和相互擁擠、亂沖亂竄。只有沉著鎮靜,才能想出好辦法。 4.盡快脫離險境,珍惜生命莫戀財 在火場中,生命貴於金錢。身處險境,逃生為重,必須爭分奪秒,切記不可貪財。 5.迅速撤離,匍匐前進莫站立 在撤離火災現場時,當濃煙滾滾、視線不清、嗆得你喘不過氣來時,不要站立行走,應該迅速地爬在地面上或蹲著,以便尋找逃生之路。 6.善用通道,莫入電梯走絕路 發生火災時,除可以利用樓梯等安全出口外,還可以利用建築物的陽台、窗檯、天窗等攀到周圍的安全地點,或沿著落水管、避雷線等建築結構中凸出物滑下樓。
Ⅱ 幼兒意外事故的預防和急救培訓體會怎麼寫
幼兒園的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差,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版些意外傷害事故。為了保證孩權子在幼兒園期間的安全,我園除了做好各項預防保護措施、教育孩子進行自我保護以外,還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意外傷害迅速騰空急救知識和技能。針對這一情況,近日,我園特地組織開展了一次幼兒意外傷害急救知識的中眾多創造培訓。我園的保健醫生在此次培訓中主講了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幼兒意外傷害空間的發生,以及幼兒常見的幾種傷害事故如何處理,如:流鼻血、鼻入異物、燙傷、表皮挫傷、扭傷、碰傷、腹痛、嘔吐、驚厥等。通過培訓,教師們都紛紛表示,以後除了做好安全預防工作,也知道了該如何更科學地處理孩子的意外傷害,真是一次受益非淺的學習啊!
Ⅲ 幼兒意外事故的預防和急救培訓體會
幼兒抄園的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差,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傷害事故。為了保證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的安全,我園除了做好各項預防保護措施、教育孩子進行自我保護以外,還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意外傷害迅速騰空急救知識和技能。針對這一情況,近日,我園特地組織開展了一次幼兒意外傷害急救知識的中眾多創造培訓。我園的保健醫生在此次培訓中主講了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幼兒意外傷害空間的發生,以及幼兒常見的幾種傷害事故如何處理,如:流鼻血、鼻入異物、燙傷、表皮挫傷、扭傷、碰傷、腹痛、嘔吐、驚厥等。通過培訓,教師們都紛紛表示,以後除了做好安全預防工作,也知道了該如何更科學地處理孩子的意外傷害,真是一次受益非淺的學習啊!
Ⅳ 幼兒園常見及突發性事故及急救技能小結
一、碰傷。 基於孩子的身體發育特點,碰傷多數都是頭部。2—4 歲孩子頭顱占整個身體比重的四分之 一,跌倒後頭先著地,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如果沒有破皮,可迅速採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繼續出血,以達到止血、消腫的目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用保鮮袋、毛巾包上冰塊,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鍾。如果有破皮要先清洗創口並檢查傷口深度,一般淺表性破皮處理用生理鹽水清創,然後貼上創口貼,這樣,沒有刺激感。孩子跌倒後會因為驚慌、疼痛,基本上都大哭不止了。葯物刺激可免則免吧。" 二、跌傷。 這個要注意孩子創傷部位和孩子跌倒損傷後的反應,一般的小傷參照碰傷處理。如果發現孩子跌倒後,有一次性意識喪失,幾秒十幾秒後才有反應,應該注意觀察,有無嘔吐、嗜睡等。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立刻將孩子平送往醫院檢查處理,嚴重跌傷昏迷醒來後,觀察護理時應每隔一小時叫醒孩子一次或遵從醫囑。 三、骨折。 骨折的孩子孩子跌倒後,一般會身體某部位著地,並且不能立刻爬起來。老師要了解著地部位及當時詳情,不要牽拉或強行抱起孩子,讓他自己試著起來,並注意觀察受傷部位,如腿部、腳等部位發生骨折。 根據外傷暴力程度又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骨折。患兒受傷後未經急救包紮前不要輕易搬動肢體尤其是受傷的肢體,以免引起骨折移位,損傷的血管或神經引起大出血。 對於閉合性骨折先用棍棒或木版固定受傷的部位再及時送到醫院處理。 對開放性骨折先在傷口處覆蓋消毒過的敷料或紗布包紮傷口止血後再送往醫院。 四、燙傷。 冬季孩子穿衣服較多,燙傷機會少一點,特別是廣東等華南地區,夏秋春三季就要注意防止燙傷。 (1.)開水提前灌入保溫桶內,夏季桶蓋不要蓋嚴,保持水溫在35 度—40 度左右即可。 (2.)夏季廚房燒的菜湯、稀飯、豆漿、牛奶燒開後應該在飲用前晾一會,再分發給各班。 (3.)各班老師保持進餐前孩子良好秩序,播放輕松音樂等待開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開飯時應事先把碗分發到桌子中間,然後分別將飯盛到碗內容量三分之 二,感覺溫度可以,再請孩子輕輕端在自己面前就餐。如果發生燙傷,不要驚慌,立即脫離燒燙傷源,立即用冷水浸沖局部降溫,隨即脫掉被熱源浸透的衣服,再用清潔紗布覆蓋傷面,以防污染。輕度燒(燙)傷用燒傷膏塗擦局部。燒(燙)傷面積較大,不要隨便塗葯,可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床單、衣服包裹,送往醫院治療。 五、口腔、鼻腔、耳道、**異物處理。 (1.)口腔異物。由於孩子神經系統不盡完善,調解機制較差,如果沒有好的進餐習慣和秩序,吃飯講話、打鬧、不專心,容易將魚刺、雞骨等卡在咽部。發生這種情況後老師不要用土方法讓孩子吃口飯,或喝口醋等強行咽下,這樣會劃傷食道,引起其他疾患。老師應詳細了解情況,讓孩子張開嘴仔細察看,或帶到保健室處理,用鑷子將卡在咽部的刺取出。 (2.)氣管異物。孩子有時會將比較小的物品放在口腔里含著玩,一不留神或講話時突然卡到氣管里,這時,教師要迅速將孩子倒提起來,雙手提住孩子小腿,拍打背部令其咳嗽、嘔吐出來。這種情況非常危險,有時瞬間就會奪去孩子生命。應當邊救治邊請保健醫生,並及時送往醫院。 (3.)孩子有時也會模仿別人流鼻血塞棉球現象,將能夠填入的紙球、黃豆等物品塞進鼻腔、耳朵。小女孩看到母親上廁所換衛生巾,她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大人越躲閃,她越好奇,也找塊紙模仿疊成一個小塊塞到屁股里。這樣的例子很多,發現後一定要請醫生及時處理,不可大意。 六、孩子走失。 孩子情緒變化很大,有時因為到班上與老師小朋友交往中發生不愉快,或因父母早上來園時沒有講好條件,送到班上後趁老師不注意,也會返回去找爸爸媽媽。或者在一日活動中某一時刻在院中玩耍,出於好奇從大門口溜走。要教育孩子懂得發生問題求助於老師解決,老師是孩子最信賴的人;牢記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自己所在的幼兒園名字;孩子無論在教室,還是在院中游戲,應該始終在老師的視線之中。出去散步回教室,老師都應該及時清點人數,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特別要強調的是外出散步參觀,要善於組織管理孩子,倆人手拉手排成隊,能力差的孩子要和班上能力發展好的孩子手拉手。出發前講清楚紀律要求、教學目的要求。一般 40 個孩子 2----3 名老師帶隊才能離開幼兒園。外出參觀、散步觀察前,教師要事先了解散步的環境,周圍的建築環境,設計好路線,然後才能組織孩子外出,一個老師在最前面,一個老師善後,步伐不能太快,壓住排頭的速度,並隨時清點人數。老師引導孩子觀察時要隨時掌握孩子的興趣反應等。安排外出參觀安全第 一,不可掉以輕心。 七、服錯葯。 應立即催吐,方法有立即喝生蛋清、牛奶、稠米湯或豆漿之類的東西,初步處理後立即送往醫院進一步處理,在送醫院的同時要將誤服葯的葯瓶帶上,供醫生搶救用葯參考。 八、觸電應急。 處理方法:發生觸電後,立即使患兒脫離電源,關閉電門或用干木棒等非導電物將肢體與電源接觸分開。要分秒必爭,電流通過人體時間越長損傷越嚴重。如果兒童倒在電線上或手拉著電線,一時無法找到電源開關,可用木板、凳子拉開電源或用繩子、衣服擰成帶子,套在兒童的身上拉離電源,立即檢查患兒呼吸、心跳,馬上進行人工呼吸。 九、鼻出血。 原因:由於幼兒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較豐富,易擴張若受外傷或常挖鼻孔、打噴嚏,天氣乾燥時都可致使鼻血管破裂而易出血。 處理方法:若搞不清楚孩子的哪側鼻出血時用食指和拇指兩個手指捏緊幼兒鼻的兩側鼻翼讓孩子用口呼吸,按壓2-5分鍾後即可止血,然後用干凈的毛巾幫其清洗干凈。對經常鼻出血的孩子讓家長在孩子易出血的那個鼻孔擦些紅黴素眼葯膏同時不斷提醒幼兒不要挖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