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保交15年和25年,結果有什麼區別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每個人都很關心的問題,那就是養老金的問題。很多人都知道社保繳滿15年了,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退休金了,但是退休後的養老金和時間繳費的長短有這很大的關系,交得越長以後退休的養老金就越多,那麼15年和25年的養老金能有多大差距呢?咱們好好地聊一聊。
還有一方面的差距就是與個人無關的隱形福利,比如一些貸款是會看你社保繳納的情況的,繳納年限越長你貸款的額度也就越高。而且個人的社保賬戶是可以讓子女繼承的。
社保相差十年,你繳費時候你可能覺得這十年能省這么多錢,可等到退休的時候就會發現,實際上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現狀。一旦到達退休了年齡,在後悔當初為啥不多交幾年社保的時候,為時已晚!
❷ 什麼是電大
國家開放大學是一所世界一流公立成人高校,創立於2012年6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國家開放大學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實施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
學校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組建,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強調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強調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學校有權授予學士學位,由學校向北京市學位委員會申請並獲批後,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
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名稱暫時保留,過渡時期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在校學生仍按原有關規定管理,國家開放大學掛牌以後新進入學習的學生,按照新政策執行。
截至2019年6月,國家開放大學共計招生2050萬人,在校學生近405萬人,本科生102萬,專科生303萬。年齡結構上,30歲以上的有160萬人,40歲以上的學生40萬人。
(2)再就業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2012年7月31日,國家開放大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揭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國家開放大學揭牌並發表題為《努力辦好中國特色開放大學》的重要講話。她強調,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整合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辦好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為社會成員提供更加靈活便捷公平開放的學習方式和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國家開放大學是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沒有圍牆的新型大學。注冊在籍學生359萬人,其中本科學生105萬人,專科學生254萬人,包括近20萬農民學生,10萬士官學生,6000多殘疾學生。國家開放大學的組建成立,標志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❸ 下崗的培訓計劃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明確提出,通過加強職業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青年勞動者、企業在職職工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的目標。
(一)積極開展再就業培訓,提高廣大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能力
1、制定和實施「三年千萬」再就業培訓計劃
對象:下崗職工、失業人員
目標: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轉變觀念,提高再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成功實現就業或創業。
期限:第一期:1998-2000年第二期:2001-2003年
2、2004-2005年再就業培訓計劃
按照國家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部署安排,總結第一、二期「三年千萬」再就業培訓計劃實施經驗,決定在2004年和2005年,實施主題為「提高你的再就業能力」的再就業培訓計劃。
3、再就業培訓進展情況
1998年至今,全國共組織3400萬人次的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培訓後有2140萬人實現了再就業,培訓後再就業率為63%。
(二)積極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創業能力
2003年3月,在全國依託北京等城市建立了一批國家創業示範基地
基地城市:北京、天津、鞍山、蘇州、南昌、宜昌、青島、長沙、成都、烏魯木齊
1、創業培訓進展情況
1998年至今,全國共組織133萬人次參加創業培訓,其中,2001年後發展較快,2001年至今共培訓130萬人次,培訓後有56萬人成功創辦了企業或實現了自謀職業,創業成功率達43%。
2、SIYB中國項目
SIYB中國項目
(三)開展技能振興行動,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
1、目標:擴大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培養適應現代製造業和相關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級技能人才。
2、行業層面:
已啟動項目:機電、信息、電力產業
方式:聯合行業和大型企業集團,依託骨幹教育培訓機構,校企結合培訓。
3、地區層面:
2005年5月,啟動國家高技能人才東部地區培訓工程。
4、三年五十萬新技師培養
在全面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的基礎上,從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內,在製造業、服務業及有關行業技能含量較高的職業中,實施50萬新技師培養計劃。
(四)實施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工程,促進大學生就業
1、指導思想:瞄準市場需求、提升職業能力、轉換擇業觀念、加強就業服務
2、內容:職業指導、技能培訓、職業資格培訓、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就業服務
(一)實施西部遠程培訓工程
利用勞動保障部遠程培訓網,採取衛星數據傳輸技術和互聯網路技術相結合,為內蒙古、四川、貴州、廣西、陝西、青海、新疆、甘肅等西部省區開展遠程培訓,重點為這些地區的下崗職工提供職業指導、創業培訓、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培訓的遠程培訓。
❹ 32歲還很迷茫以前做銷售 沒有一技之長,誰能幫我規劃一下,想改行做什麼好呢,想參加職業培訓 學什麼呢
再就業培訓
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實施再就業工程中,為幫助下崗職工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職業技能, 盡快實現再就業,原勞動部制定了《三年千萬再就業培訓計劃》,要求充分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實行在政府指導和扶持下,個人自學、企業組織和社會幫助相結合,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再就業培訓。再就業培訓的總體目標是:從1998年-2000年得年中,為1000萬下崗職工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培訓服務(對1000萬下崗職工普遍進行職業指導,對其中600萬人組織進行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培訓)。通過努力,使下崗職工樹立新的就業觀念,轉崗轉業人員掌握實用技能,自謀職業者增強創業能力。具體任務是1998年培訓300萬人,1999年350萬人,2000年350萬人。重點是抓好紡織、鐵道、軍工等重點行業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工作。3年中對紡織行業120萬人,鐵道運輸業40萬人,軍工行業40萬人,煤炭行業50萬人,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培訓,其它行業根據情況確定具體培訓人數。 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再就業培訓計劃,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政策。如北京、陝西推行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和職業培訓機構夥伴行動計劃,上海動員社會力量實行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工作機制,蘇州等地開展創業培訓工作。1998年全國有300多萬人參加了再就業培訓,一些地方培訓後就業率超過60%。
❺ 未來十年中國的十大熱門行業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未來十年中國十大熱門行業有哪些?哪個行業最吃香?
未來十年中國十大熱門行業:財務規劃師,人力資源經理,電子商務工程師,網路營銷,網路媒體高級編輯,企業高級規劃師,公關經理,游戲,動畫設計工程師,公務員,職業規劃師, 律師 。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第四 職業顧問的職業門檻很高。它需要結合市場信息研究能力,職業規劃,個人職業評價,心理研究等專業知識。它還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相關的專業教育和工作背景以及各種行業。人才需求眾所周知。
目前,國內注冊律師遠沒有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和法治的要求。人們的法律意識日益加強。資產重組,兼並重組,以及大量中小企業的涌現,會增加很多法律事務,對律師的需求會迅速增加。
❻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是什麼機構
為貫徹落實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座談會精神,根據《2006年勞動保障工作要點》,我司制定了《2006年培訓就業司工作安排》,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實際,對培訓就業工作做出相應安排,並抓好落實。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
二〇〇
六年二月
五日
2006年培訓就業司工作安排
2006年培訓就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貫徹落實勞動保障工作要點,圍繞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在重點解決體制轉軌遺留問題的同時,加快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圍繞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和企業競爭力,實施"5+1"計劃行動;圍繞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完善就業服務,改善就業環境,推動城鄉統籌就業。
2006年培訓就業工作的目標任務是: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900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其中"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全國組織400萬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40萬人參加創業培訓;培養新技師25萬人;組織800萬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人數達到1000萬人。
一、全面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一)分解目標任務,落實目標責任,增加就業崗位。分解2006年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任務,指導和督促各地逐級建立目標責任體系,完善目標責任監督、考核和評價機制。採取措施增加就業崗位,開發公益性崗位,規范引導靈活就業發展。調整就業再就業統計報表制度,對各地就業再就業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按月調度,及時了解各地、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加強信息交流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期完成。
(二)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管理,建立跟蹤問效機制。積極協調財政部,制定資金分配辦法,做好中央財政就業再就業補助資金分配下撥工作,並於二季度將資金撥付到位。會同財政部督促各地切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資金投入,落實各項資金補貼政策。以加強資金管理使用工作為重點,交流資金管理使用的經驗。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厲查處擠占挪用資金行為。
(三)推動政策落實,切實解決難點問題。健全完善國務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調整完善聯席會議成員組成和部門職能,制定實施全年工作計劃。督促各地、各部門制訂出台貫徹落實國務院36號文件實施意見及配套文件。一季度,組織開展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活動,開展政策業務培訓。開展就業再就業政策專題交流與座談活動,推動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年中,組織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開展聯合調研,檢查推動政策落實,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實行政策落實情況按季通報制度,及時掌握並研究解決政策執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妥善處理並軌遺留問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試點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總結推廣經驗,建立失業保險、低保與就業的聯動機制。
(四)充分發揮社會團體在促進就業再就業中的積極作用。一季度。會同工會、工商聯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二季度,對在就業再就業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非公有制企業進行聯合表彰,調動民營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積極性。與工青婦等人民團體聯合制定並實施促進就業再就業專項計劃,充分發揮社會團體開展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的作用,落實相應的補貼政策。
二、積極推進"以人為本"的就業服務,加強勞動力市場"三化"建設
(五)組織實施三項活動,推動就業服務項目化。一是在元旦、春節期間組織實施以"實現就業,穩定就業,我們共同努力"為主題的"2006再就業援助月活動",通過"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送補貼",促進各項政策落實,切實幫助一批困難群體人員實觀再就業。二是春節後繼續在全國開展以"進城求職,幫您解難"為主題的"春風行動",通過發放一批"春風卡"、開放一批免費服務場所、推薦一批民辦服務機構、提供一批進城就業崗位,完善農民工就業服務,為進城求職的農村勞動者提供一個誠信、開放的就業環境。三是在二、三季度組織實施以"滿足企業急需,服務技能人才"為主題的"技能崗位對接行動",開展信息溝通、崗位匹配、職業指導、組織見習、對口培訓、配套服務等工作。通過專題調研、組織暗訪、檢查等措施,促進各項措施落實。
(六)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全面實施人本服務,推進就業服務"新三化"。
一是落實面向城鄉勞動者提供免費就業服務政策。完善職業介紹補貼辦法,落實免費服務資金,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成果的機制。二是收集匯總人本服務合理化建議,提出改進服務具體措施和工作建議。召開人本服務經驗交流會或觀摩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推廣各地人本服務的經驗。三是廣泛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強化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功能,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就業再就業方面的基礎作用。四是研究制定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功能方案和公共就業服務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提高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五是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業務流程和工作標准,整合信息資源,實現工作便捷通暢和信息共享。完善職業供求信息分析制度,落實登記失業人員和失業保險監測制度,完善勞動力市場網站平台功能。
(七)加強勞動力市場管理,規范各類職業中介行為。一是繼續組織開展勞動力市場清理整頓專項活動,加強對各類職業中介行為的監管,嚴厲打擊勞動力市場中的違法亂紀行為,鼓勵引導誠信經營。二是研究制定勞務派遣相關管理規定,規范勞務派遣行為。三是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防止就業歧視問題,促進勞動者平等就業。四是做好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管理和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工作。
(八)做好各類群體的就業工作。協助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指導各地加強高校畢業生失業登記和就業服務,推動青年見習工作的開展。協調做好殘疾人失業登記和就業服務。開展婦女發展綱要勞動保障部分中期評估,協調做好婦女就業工作。配合做好刑滿釋放和解除勞教人員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等工作。
三、全面落實高技能人才工作各項政策措施,開創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
(九)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細化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等主要工作環節的操作辦法。開展第八屆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評選表彰活動。
(十)實施"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指導意見。規范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辦學方向和培養標准。組織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東部地區培訓工程。發揮勞動保障部高技能培訓聯合委員會示範引領作用。指導行業企業開展技能培訓,完善企業培訓制度,廣泛開展名師帶徒、技師研修等活動。
(十一)實施"城鎮技能再就業計劃",深入推動再就業培訓,以培訓促進就業。進一步加大職業培訓和鑒定補貼政策的實施力度,完善經費補貼與培訓質量和促進就業效果掛鉤機制和辦法。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緊貼市場、靈活開放的職業培訓新格局。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切實提高下崗失業人員轉崗轉業所需技能水平,提供相應的技能鑒定和技能崗位對接服務。
(十二)實施"能力促創業計劃",以能力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面向城鄉創業者,加大創業培訓工作力度,推廣國際勞工組織"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先進培訓技術,提高勞動者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基本能力。建立完善開業指導、創業孵化、融資服務、跟蹤扶持"一條龍"創業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創業者經營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
(十三)推進技工學校等職業培訓機構改革與發展。實施技能人才培養機構就業導向評價工作。利用國家財政經費支持和國家金融機構政策性貸款,加強技工學校基礎設施和實訓設備建設,增強學校辦學實力。結合國家扶貧政策,實施"技工學校技能扶貧計劃"。切實做好民辦職業培訓工作,研究制定促進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發展的激勵政策,做好技術支持和教學服務。開展誠信民辦職業培訓學校信用等級評估工作。
四、實施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導航計劃,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十四)實施國家職業資格技能導航計劃,加強技師考評工作。結合高技能人才成長需要,加強技師、高級技師評價工作,在社會重點做好200個左右從業人員多、技術要求高的職業(工種)的技師、高級技師考核工作,在企業重點結合生產服務過程做好業績評價工作。結合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需要,指導地方落實下崗失業人員鑒定補貼政策。結合新成長勞動力就業需要,在職業院校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探索開展預備技師考核試點。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需要,加快推動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試點。
(十五)全面加強鑒定質量管理,落實就業准入制度。加強鑒定質量管理,研究制定鑒定違規處理辦法。推動執行就業准入制度,落實持證上崗規定。建立鑒定質量每月通報制度,公開鑒定質量信息。組建國家鑒定質量督導員隊伍,全面開展質量督導工作。規范鑒定所(站)管理,推動開展鑒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在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職業培訓機構、鑒定機構公開鑒定機構資質及工作流程、收費標准。總結推廣加強鑒定質量管理工作典型經驗。
(十六)做好職業資格管理各項基礎工作。建立職業分類和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做好《職業分類大典》增補修訂工作。完善新職業信息定期發布制度,規范和推進新職業的資格認證工作。依託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快職業標准開發,加強國家題庫運行管理。研究制定鑒定質量技術標准和技術方法,做好標准、題庫等基礎工作,保證鑒定質量。依託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東部地區培訓工程,做好新職業、新標準的研發工作和知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
(十七)推動開展技能人才選拔激勵工作,開發技能培訓精品教材。制定職業技能競賽規劃,完善競賽激勵政策,組織推動
2006全國職業技能競賽活動。舉辦高技能人才論壇。加快職業培訓教材建設,做好教材需求調查,制定開發規劃,完善開發機制。重點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農民工培訓、再就業和在職崗位培訓、創業培訓教材開發。創新教材開發方法,豐富教材品種。建立教材質量多元評價反饋機制,提高教材質量。
五、加強農村勞動者培訓就業工作,推進城鄉統籌
(十八)完善農村勞動者培訓就業政策。按照國務院有關要求和工作安排,完善農村勞動者培訓就業政策,協調有關部門落實相關政策措施。組織開展政策培訓和業務交流活動。
(十九)組織開展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試點。召開城鄉統籌就業座談會,研究制訂試點工作方案,組織指導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試點。完成部重點課題,提出城鄉統籌就業政策建議。
(二十)組織實施"農村勞動者技能就業計劃"。制訂年度工作計劃,抓好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綜合運用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補貼等政策,組織動員社會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就業服務機構為農村勞動者提供培訓和就業服務。加強對"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等工作模式的總結和推廣。組織開發適合農村勞動者的培訓就業服務項目。推動各地建立培訓、就業、維權緊密結合的工作機制。
(二十一)組織實施"農民工培訓示範基地建設工程"。建立工程的組織實施管理平台,開展工程試點工作。制定《關於支持農民工培訓示範基地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組織編制農民工培訓示範基地建設規劃。制定工程的項目標准、工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制訂工程項目開發指南,指導各地做好工程項目開發、遴選、推薦工作。組織協調專家做好工程項目的行業評審工作。組織編制工程實施計劃。
(二十二)組織推動勞務輸出輸入對接工作。組織農民工主要輸入地開展用工需求調查,組織勞務輸出示範縣開展外出務工人員就業需求調查,分析調查信息並向社會發布。以勞務輸出示範縣和農民工主要輸入地為重點,組織開展勞務輸出輸入對接活動。以服務勞務輸出(派遣)機構和勞務用工企業為目的,籌建勞務供求網路對接平台。組織各地開展勞務品牌推薦、評選活動,樹立一批勞務品牌。
六、加強培訓就業基礎工作和宣傳工作
(二十三)加強培訓就業法規體系建設。配合有關部門修改、完善《就業促進法(草案)》,指導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進就業法制化進程。會同有關部門修改《殘疾人就業條例》,修訂《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抓緊制定上報《職業技能培訓考核條例(草案)》。制定《國外職業資格證書注冊審批管理辦法》、《職業技能鑒定違規處理辦法》和《中外合作職業培訓機構管理辦法》。
(二十四)做好培訓就業的規劃與統計。進一步規范培訓就業統計報表工作,完善失業登記統計制度。配合做好全國勞動力抽樣調查工作。實施勞動保障事業"十一五"規劃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十一五"專項規劃。三季度,組織召開全國培訓就業工作座談會。
(二十五)做好培訓就業宣傳工作。廣泛開展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會同部宣傳中心制定宣傳工作方案,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為政策實施創造良好輿論環境。聯合有關部門制定加強高技能人才宣傳工作的意見,在全社會樹立10名高技能人才楷模,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良好社會氛圍。
❼ 什麼是「三年千萬再就業培訓計劃」
你好
職業培訓是直接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要求就業和在職勞動者以培養和提高素質及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和訓練活動。其含義:①是一種以勞動者為特定對象的勞動力資源開發活動;②是一種以直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某種特定需要為目的的定向性培訓;③它通常是按照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准進行的規范性培訓。職業培訓的種類包括技能培訓、勞動預備制度培訓、再就業培訓和企業職工培訓,依據職業技能標准,培訓的層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職業培訓和其它適應性培訓。培訓工作主要由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咨詢公司、社會力量辦學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承擔。技能1.技工學校技工學校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學制3年。技工學校實行教學實習與科研生產相結合。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技工學校已形成初中高級培訓並村,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相結合,多層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職業培訓體系,遍及廚師、西點、機械、電子、航空、電力、石油、冶金、鐵路、計算機等近30個部門和系統。1998年,全國共有技工學校4362所,在校生181萬人,畢業生68萬人。其中國家及重點技工學校266所,高級技工學校63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