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糖尿病小組培訓計劃

糖尿病小組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1-04-14 17:49:17

① 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計劃利用所學知識來鑒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指導教師為培養同學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2)此實驗的原理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的可溶性還原糖能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性成磚紅色沉澱.所以取試劑時,雖然有三類試劑,但只能取斐林試劑,應用量筒先後取2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在第3號試管內,振盪混合均勻;
(3)再取3號試管內混合均勻的2mL斐林試劑注入1號試管;剩下的2mL斐林試劑注入2號試管,分別振盪均勻.
(4)注意1號和2號試管內溶液量要相等.預計實驗結果經過隔水加熱,兩支試管中有一支出現磚紅色沉澱,根據產生磚紅色沉澱的試管編號,可推測出相應的尿樣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樣,另一瓶由於沒有產生磚紅色沉澱,應為健康者的尿樣.
故答案是:
(2)取試劑:用量筒先後量取2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注入第3號試管內,振盪混合均勻
(3)樣品與試劑混合:用量簡從3號試管中量取2mL混合均勻的斐林試劑注入1號試管內,振盪;將3號試管內剩下的2mL斐林試劑注入到2號試管,振盪;(4)[預計實驗結果]:1號和2號試管中僅有1支試管產生磚紅色沉澱,另一支無此變化;
[結果分析]:產生磚紅色的試管所對應的尿樣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樣,另一瓶為健康者的尿樣.證明了糖尿病患者的尿樣中存在可溶性還原糖--尿糖,並可用斐林試劑檢驗.

② 內分泌護士培訓計劃

1、協助醫生做好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咨詢、輔導、接診和治療工作。對病人要有高回度的同情心,體貼愛護答、主動熱情,表情親切,說話溫和,工作耐心細致,有問必答,不與病人爭吵。

2、執行醫囑及護理技術操作;注意巡視、觀察病情及輸液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協助新入、手術、急、危重病人的處理;負責備血、取血,護送危重病人外出檢查。

3、經常性地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獲得有關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慮,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問題,給予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向家屬和病人解釋病症的原因、治療原則、注意事項並進行飲食生活指導、健康教育指導。

4、加強醫學及護理新知識的學習,重點學習本科室的相關知識,比如,本科常見病的發病原因、病理、生理機制,治療、預防護理,多看本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歷、治療經過、療效及各項化驗指標,對本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情用葯治療了如指掌,在進行治療護理查對時,做到心中有數。

③ 結合健康教育程序,針對糖尿病人制定一份完整的健康教育計劃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於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為了使更多人認識糖尿病並對其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因此我們相應作出了以下有關於健康教育的計劃。 一、 糖尿病健康教育計劃的設計
(1) 詢問患者家中是否有糖尿病病史、發生時間還有
相應的症狀。
(2) 查找相關資料,或向其他醫師或護士尋找經驗並分
析好病情。
(3) 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護理診斷與治療。如人體免疫治
療、飲食定時定量、合理調整三大營養、運動治療還有相應的葯物治療······通過這些來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轉。
二、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診斷
(1) 計劃前的研究階段:①問題與政策的分析②形勢
分析③目標人群的分析
(2) 計劃活動研究階段:①制定目標②確定教育策③
材料製作與預測④人員培訓計⑤活動與日程管⑥
監測與評價
三、 糖尿病健康教育計劃的實施
(1) 製作實施時間表:為了使實施糖尿病的全過程有比
較強的計劃性,按時完成各階段的實施工作,首先要制定一個科學的時間進度表,來治療相應症狀的糖尿病。
(2) 實施的組織結構:①政策支持②領導機構③執行機
構④組織協調與合作。糖尿病並不是一時半會所能醫治好的,所以進行相關治療要通過以上的組織機構才能運行的。
(3) 實施工作人員的培訓:因為糖尿病人血糖濃度增
高,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別是腎小球濾出而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出現多尿,甚至有的病人甚至每晝夜可達30餘次。
(4) 實施的物品管理:有利於糖尿病患者更好得到相應
的葯物治療,緊急時還可以及時處理.
(5) 實施的質量控制:糖尿病患者由於大量尿糖丟失,
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機體處於半飢餓狀態,能量缺乏需要補充引起食慾亢進,食量增加。所以患者不能亂吃東西,特別是糖類食物,要特殊搭配。 四、 糖尿病健康教育計劃的評價
(1) 評價的概念:評價是客觀實際與預期目標進行的
比較。因此我們要分清糖尿病的人的基本特徵,如素體陰虛飲食不節、形體肥胖情志失調、肝氣郁結外感六淫,毒邪侵害,並同時還會引起一定的並發症: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還有足潰瘍等。所以要正確的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
(2) 評價的作用:①了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項目的
效果如何。②對項目全面檢測、控制。③。最大限度地保障計劃的先進性和實施質量。患者可能有一些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患了糖尿病,所以此時我們應該確定評價的作用並對其進行症狀分析。如糖尿病患者總結為「三多一少」,所謂三多食指「多食、多飲、多尿」,一少是指「體重減輕」。
(3) 評價的目的:①確定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的
合理性和先進性。②確定健康教育/健康促持續性如何。③總結健康教育/健康促進項目的成功經驗與不足之處,提出進一步的項目方向。制定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就是為了讓患者更好地了解到該如何去預防還有對其進行治療。
所以以下就是我們由此而得出的結論:
"糖尿病"是一種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積過多的疾病。國外給它的別名叫"沉默的殺手",特別是"成人型糖尿病",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染患率特別高。所以我們對糖尿病患者做了以上的健康教育計劃,使他們更好地去了解這種病。

④ 有人要用30億美元培養糖尿病基因組遺傳下一代計劃,達爾文要爭奪30億美元培養健康優秀基因組遺傳計劃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有這樣的競爭就說明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進步。

⑤ 糖尿病患者怎麼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糖尿病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適應和穩定糖尿病病情的變化。
滿意請採納

⑥ 如何制定護士對糖尿病的學習計劃

智能建築中的弱電工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國家規定的安全電壓等級及控制電壓等低電壓電能,有交流與直流之分,交流36V以下,直流24V以下,如24V直流控制電源,或應急照明燈備用電源。另一類是載有語音、圖像、數據等信息的信息源,如電話、電視、計算機的信息。人們習慣把弱電方面的技術稱之為弱電技術。可見智能建築弱電技術基本涵義仍然是原來意義上的弱電技術。只不過隨著現代弱電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建築中的弱電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
一般情況下,弱電工程指第二類應用。主要包括:
1、電視信號工程,如電視監控系統,有線電視。
2、通信工程,如電話。
3、智能消防工程。
4、擴聲與音響工程,如小區的中背景音樂廣播,建築物中的背景音樂。

⑦ 跪求《中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層版)》和《中國高血糖危象診斷與治療指南

核心提示:中華醫學糖尿病分會在重慶召開了《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的新書發布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委員孫子林教授介紹了《運動指南》的基本情況,《運動指南》將在年底發布。
8月11日,中華醫學糖尿病分會在重慶召開了《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下簡寫為《運動指南》)的新書發布會。
會上,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委員孫子林教授介紹了《運動指南》的基本情況,孫教授指出,制定《運動指南》的必要性有4方面:
1.缺少運動是糖尿病病因之一,同時,通過運動可以防止糖尿病,這是最重要的理由;
2.運動本身就是享受,可是運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它有適應症、禁忌症,也有運動治療本質的特徵,所以運動治療同樣存在跟葯物治療一個的所謂有效性、安全性的問題。
3.醫務人員都知道運動預防重要性,特別是糖尿病專業的同道們,但不懂得這種運動治療的具體方法,無法指導患者;
4.我們目前缺少這一一個可循證的、規范的、具有專業水平的運動指南。
孫教授表示,《運動指南》是在糖尿病學專家、運動學專家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的。該指南也是嚴格執行治病救人的前提。他提醒,這指南是針對糖尿病的,不是普通人能用的指南,其他病也許能夠參考,但不能套用。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治療五駕馬車,運動只是其中一駕,運動不是全部,不是萬能的。同時,孫教授也表示,這是一個徵求意見版,也是相對開放的,許多問題還要完善。
該指南分三大塊,一是理論基礎;二是運動的具體實施;三是糖尿病運動治療的特殊問題。
一.理論基礎
1.運動缺乏是糖尿病發其中的一個原因,所以強調兩者相關的關系,這里又包括並發症、糖尿病運動這裡面的關系;
2.運動為什麼能夠治療糖尿病,它的機制是什麼,會做一些理論的介紹,因為這是面向專業性的人,必須有好的理論知識,能夠解釋給人聽;
3.運動不僅僅是對糖尿病本身的問題,對身心、對並發症、對生活質量、包括經濟效益,對醫院患者會產生什麼經濟效益,會有一些介紹。
二.運動治療具體實施
1實施過程一些主要原則,包括有效安全,需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因為要進行治療計劃的調整等;具體實施的時候,制定一個可行的目標;然後運動治療相關前提條件要准備好等;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實施裡面,包含這幾大塊:安全、科學、有效、個體化、專業人員指導、要進行糖尿病的管理。
2運動治療有有效性、安全性的問題,所以就存在適應症禁忌症。絕對適應症,沒有並發症等糖尿病患者的人;相對適應症,有些比較輕的、不太嚴重的並發症;禁忌症,比如酮症的時候不建議運動,血糖很高的時候不建議運動,已經有了比較嚴重的並發症的人,運動時相對禁忌的。
那麼運動具體實施的過程,要進行評估,你要評估病人適不適合運動,然後給設定一個運動處方。然後進行跟蹤管理。在指南裡面,也有很多相關工具,包括具體運動形式的選擇等等這些。
三.運動治療的問題
比如不同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怎樣運動,比如妊娠的情況下;比如運動也會出現並發症,出現並發症怎樣處理。
最後,孫教授表示,聽到運動可以治療糖尿病,很多人很興奮,而組織方就是想通過這指南讓患者心動變行動 ————來自39健康網

《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摘要
(2010 年版,討論稿)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蘇州
糖尿病的管理
(基本原則、教育、自我血糖監測、飲食、運動)
基本原則
限於目前醫學水平,糖尿病仍然是一種不可根治的疾病,因此應給予糖尿病患者終身的密切醫療關注。糖尿病治療的近期目標是控製糖尿病,防止出現急性代謝並發症,遠期目標是通過良好的代謝控制達到預防慢性並發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應建立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體系。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預和葯物治療的個體化指導。
糖尿病教育和管理
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診斷就必須接受糖尿病教育,可以是糖尿病教育課堂、小組式教育或個體化的飲食和運動指導,後二者的針對性更強。這樣的教育和指導應該是長期的和隨時隨地進行的,特別是當血糖控制較差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或因出現並發症需要進行胰島素治療時,具體的教育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管理的形式
每個糖尿病治療單位最好有一名受過專門培訓的糖尿病教育護士,定期開設教育課程。最好的糖尿病管理是團隊式管理,糖尿病管理團隊的主要成員應包括:執業醫師(基層醫師和/或專科醫師),糖尿病教育者(教育護士),營養師,運動康復師,患者及其家屬。必要時還可以增加眼科醫生,心血管醫生,腎病醫生,血管外科醫生,產科醫生,足病醫生和心理學醫生。逐步建立定期隨訪和評估系統,以確保所有患者都能進行咨詢和得到及時的正確指導,這種系統也可以為基層醫護人員提供指導和服務。
教育的內容
■ 疾病的自然進程
■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 糖尿病的危害,包括急慢性並發症的防治,特別是足部護理
■ 個體化的治療目標
■ 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干預措施和飲食計劃
■ 規律運動和運動處方
■ 飲食、運動與口服葯、胰島素治療或其他葯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規范的胰島素注射技術
■ 自我血糖監測和尿糖監測(當血糖監測無法實施時),血糖結果的意義和應採取的相應干預措施
■ 自我血糖監測、尿糖監測和胰島素注射等具體操作程序
■ 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如疾病、低血糖、應激和手術時的應對措施
■ 糖尿病婦女受孕必須做到有計劃,並全程監護
標准隨訪方案(見附錄)
血糖監測
糖化血紅蛋白(HbA1c):HbA1c是長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評估指標(正常值4-6%),也是指導臨床治療方案調整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治療之初至少每三個月檢測一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六個月檢查一次。患有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檢測結果是不可靠的,應以空腹和/或餐後靜脈血漿血糖為准。如果沒有實驗室,則可以應用指尖毛細血管血糖測定,但須定期校準;這樣的中心應定期介紹患者到有條件的中心檢查,或與上級中心實驗室建立聯系,轉送標本。HbAlc 測定應採用可溯源到DCCT曾使用的方法進行。
自我血糖監測
自我血糖監測是指導血糖控制達標的重要措施,也是減少低血糖風險的重要手段。指尖毛細血管血糖檢測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如條件所限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檢測包括定量尿糖檢測也是可以接受的。
自我血糖監測適用於所有糖尿病患者,但對注射胰島素和妊娠期的患者,為了達到嚴格控制血糖,同時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這些患者必須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對於那些沒有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有一些證據顯示自我血糖監測有利於改善血糖控制,但也有不支持的證據。
自我血糖監測的頻率取決於治療的目標和方式。
■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應每天監測 4-7次,直到病情穩定,血糖得到控制。當病情穩定或已達血糖控制目標時可每周監測1-2天。
■ 使用胰島素治療者在治療開始階段每日至少監測血糖5次,達到治療目標後每日監測2-4次;使用口服葯和生活方式干預的患者達標後每周監測血糖2-4次。
血糖監測時間
■ 餐前血糖檢測,當血糖水平很高時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關注的,有低血糖風險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較好者)也應測定餐前血糖。
■ 餐後2小時血糖監測適用於空腹血糖已獲良好控制但仍不能達到治療目標者。
■ 睡前血糖監測適用於注射胰島素的患者,特別是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的患者。
■ 夜間血糖監測適用於胰島素治療已接近治療目標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 出現低血糖症狀時應及時監測血糖。
■ 劇烈運動前後宜監測血糖。
血糖監測方案
■使用基礎胰島素的患者在血糖達標前每周監測3天空腹血糖,每兩周復診1次,復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在血糖達標後每周監測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後和晚餐後,每月復診1次,復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使用預混胰島素者在血糖達標前每周監測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兩周復診1次,復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在血糖達標後每周監測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後,每月復診1次,復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未使用胰島素治療者的強化血糖監測方案:每周3天每天5到7點血糖監測,主要在葯物調整期間使用。
■未使用胰島素治療的低強度血糖監測方案:每周三天每天一餐前後或每周三天早餐前睡前的血糖監測,以此既掌握血糖控制趨勢又能了解進餐對血糖的影響,如疑有無症狀低血糖則應重點監測餐前血糖。
血糖監測的指導和質控
開始自我血糖監測前應由醫生或護士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監測技術和監測方法的指導,包括如何測血糖,何時監測,監測頻率和如何記錄監測結果。醫生或糖尿病管理小組每年應檢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監測技術和校準血糖儀,尤其是自我監測結果與糖化血紅蛋白或臨床情況不符時
尿糖的自我監測
雖然自我血糖監測是最理想的血糖監測手段,但有時受條件所限無法作血糖時,也可以採用尿糖測定來進行自我監測。尿糖的控制目標是任何時間尿糖均為陰性,但是尿糖監測對發現低血糖沒有幫助;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如腎糖閾增高(如在老年人)或降低(妊娠)時,尿糖監測沒有意義。
醫學營養治療
醫學營養治療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 對醫學營養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很難得到理想的代謝控制。 不良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還可能導致相關的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肥胖等的發生或加重。
營養治療總則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據治療目標接受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由熟悉糖尿病治療的營養(醫)師指導下完成更佳。控制總能量的攝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物質。
營養治療的目標
■ 達到並維持理想的血糖水平
■ 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控制血脂異常和高血壓
■ 提供均衡營養的膳食
■ 減輕胰島β細胞負荷
■ 維持合理體重:超重/肥胖患者減少體重的目標是在3-6個月期間體重減輕5%-10%。消瘦患者應通過均衡的營養計劃恢復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脂肪
■ 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過飲食總能量的30%
■ 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不應超過飲食總能量的10%單不飽和脂肪酸是較好的膳食脂肪來源,在總脂肪攝入中的供能比宜達到10%-20%。可適當提高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但不宜超過總能量攝入的10%
■ 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300mg/天
碳水化合物
■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0%
■ 低血糖指數食物有利於血糖控制
■ 蔗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幅度與同等數量的澱粉類似,不超過總能量的10%
■ 糖尿病患者適量攝入糖醇和非營養性甜味劑是安全的
■ 每日定時進三餐,碳水化合物均勻分配蛋白質
蛋白質
■ 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個體,推薦蛋白質的攝入量占供能比的10%-15%。
■有顯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攝入量宜限制在0.8g/kg/d,從GFR下降起,即應實施低蛋白飲食,推薦蛋白質入量0.6g/kg/d, 並同時補充復方α-酮酸制劑
■ 攝入蛋白質不引起血糖升高,但可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反應。
飲酒
■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飲酒時需把飲酒中所含的熱量計算入總能量范圍內
■每日不超過1-2份標准量/日(一份標准量為:啤酒350ml,紅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各約含酒精15g)
■ 酒精可能促進使用磺脲類或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出現低血糖鹽
■ 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內,高血壓病人更應嚴格限制攝入量。
■ 限制攝入含鹽量高的食物,例如味精、醬油、加工食品,調味醬等。
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在2型糖尿病的管理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運動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血糖控制,有利於減輕體重。還有利於炎症控制、疾病預防和心理健康等。堅持規律運動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顯著降低。
■ 運動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血糖>14-16mmol/L、明顯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動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謝並發症以及各種心腎等器官嚴重慢性並發症者暫不適宜運動。
■ 運動頻率和時間為每周至少150分鍾,如一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鍾。
研究發現即使進行少量的體力活動(如平均每天少至10分鍾)也是有益的。因此如果患者覺得達到所推薦的運動時間太困難,應該鼓勵他們盡一切可能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
■ 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打高爾夫球和園藝活動。
■ 較強體力活動為:舞蹈、有氧健身、慢跑、游泳、騎車上坡。
■ 每周最好進行2次肌肉運動如舉重訓練,訓練時阻力為輕或中度。聯合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30]。
■ 運動項目要和病人的年齡、病情、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及體質相適應。
■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將有益的體力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 活動量大或激烈活動時應建議糖尿病病人調整食物及葯物,以免發生低血糖。
戒煙
吸煙有害健康,尤其對有大血管病變高度危險的2 型糖尿病患者。應勸誡每一位吸煙的糖尿病患者停止吸煙,這是生活方式干預的重要內容之一。
高血糖的葯物治療口服降糖葯物
高血糖的葯物治療多基於2型糖尿病的兩個主要病理生理改變——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口服降糖葯物根據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為促胰島素分泌劑(磺脲類、格列奈類、DPP-VI抑制劑)和非促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α-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葯物、格列奈類葯物、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DPP-VI抑制劑通過減少體內GLP-1的分解而增加GLP-1增加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噻唑烷二酮類葯物可改善胰島素抵抗;雙胍類葯物主要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吸收。
2型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島β-細胞功能隨著病程的延長而逐漸下降,胰島素抵抗的水平變化不大。因此,隨著2型糖尿病病程的進展,對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賴性逐漸增大。在臨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葯間的聯合治療。
糖尿病的營養治療和運動治療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在上述措施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時應及時採用包括口服葯物治療在內的葯物治療。
二甲雙胍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雙胍類葯物主要是鹽酸二甲雙胍。 雙胍類葯物主要葯理作用是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和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葯和聯合用葯中的基礎用葯。臨床試驗顯示,二甲雙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並可使體重下降。在UKPDS試驗二甲雙胍還被顯示可減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單獨使用二甲雙胍類葯物不導致低血糖,但二甲雙胍與胰島素或促胰島素分泌劑聯合使用時可增加低血糖發生的危險性。二甲雙胍的主要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 雙胍類葯物罕見的嚴重副作用是誘發乳酸酸中毒。因此,雙胍類葯物禁用於腎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嚴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術的患者。在作造影檢查使用碘化造影劑時,應暫時停用二甲雙胍。
磺脲類葯物
磺脲類葯物屬於促胰島素分泌劑,主要葯理作用是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體內的胰島素水平而降低血糖。臨床試驗顯示,磺脲類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葯。目前在我國上市的磺脲類葯物主要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磺脲類葯物如果使用不當可以導致低血糖,特別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磺脲類葯物還可以導致體重增加。有腎功能輕度不全的患者,宜選擇格列喹酮。患者依從性差時,建議服用每天一次的磺脲類葯物。
噻唑烷二酮類葯物
噻唑烷二酮類葯物主要通過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國上市的噻唑烷二酮類葯物主要有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臨床試驗顯示,噻唑烷二酮類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
噻唑烷二酮類葯物單獨使用時不導致低血糖,但與胰島素或促胰島素分泌劑聯合使用時可增加發生低血糖的風險。體重增加和水腫是噻唑烷二酮類葯物的常見副作用,這種副作用在與胰島素聯合使用時表現更加明顯。噻唑烷二酮類葯物的使用還與骨折和心衰風險增加相關。在有心衰(紐約心衰分級II以上)的患者、有活動性肝病或轉氨酶增高超過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嚴重骨質疏鬆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應禁用本類葯物。
因羅格列酮的安全性問題尚存在爭議,其使用在我國受到了較嚴格的限制。對於未使用過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無法使用其他降糖葯或使用其他降糖葯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情況下,才可考慮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對於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患者,應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在權衡用葯利弊後,方可繼續用葯。
格列奈類葯物
為非磺脲類的胰島素促泌劑,我國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本類葯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可降低HbA1c 0.3%-1.5%。此類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單獨使用或與其它降糖葯物聯合應用(磺脲類除外)。
格列奈類葯物的常見副作用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但低血糖的發生頻率和程度較磺脲類葯物輕。
α-糖苷酶抑制劑
α-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後血糖。適用於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後血糖升高的患者。國內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劑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α-糖苷酶抑制劑可使HbAlc下降0.5%-0.8%,不增加體重,並且有使體重下降的趨勢,可與磺脲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或胰島素合用。
α-糖苷酶抑制劑的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服葯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是減少不良反應的有效方法。單獨服用本類葯物通常不會發生低血糖;合用α-糖苷酶抑制劑的患者如果出現低血糖,治療時需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澱粉類食物糾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劑(DPP-IV 抑制劑)
DPP-IV 抑制劑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IV 而減少GLP-1 在體內的失活,增加GLP-1 在體內的水平。GLP-1 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目前國內上市的DPP-4 抑制劑為西格列汀。在包括中國2 型糖尿病患者在內的臨床試驗顯示DPP-IV 抑制劑可降低HbA1c 0.5%-1.0%。 DPP-IV抑制劑單獨使用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不增加體重。 目前在我國上市的西格列汀在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時應注意減少葯物的劑量。
GLP-1受體激動劑
GLP-1受體激動劑通過激動GLP-1受體而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體激動劑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並能延緩胃排空、和通過中樞性的抑制食慾而減少進食量。目前國內上市的GLP-1受體激動劑為艾塞那肽,需皮下注射。在包括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在內的臨床試驗顯示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使HbA1c降低0.5%-1.0%。 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單獨使用或與其他口服降糖葯物聯合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有顯著的體重降低作用,單獨使用無明顯導致低血糖發生的風險。 GLP-1受體激動劑的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如惡心,程度多為輕到中度,主要見於剛開始治療時,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減少。
胰島素治療
概述
胰島素治療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 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也必須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2 型糖尿病患者雖然不需要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但由於口服降糖葯的失效或出現口服葯物使用的禁忌症時,仍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以減少糖尿病急、慢性並發症發生的危險。在某些時候,尤其是病程較長時,胰島素治療可能會變成最佳的、甚至是必需的保持血糖控制的措施。
開始胰島素治療後應該繼續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並加強對患者的宣教,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以便於胰島素劑量調整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所有開始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都應該接受低血糖危險因素、症狀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胰島素的治療方案應該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兩部分的補充。胰島素根據其來源和化學結構可分為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胰島素根據其作用特點可分為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常規(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包括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和預混胰島素(包括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臨床試驗證明,胰島素類似物與人胰島素相比控制血糖的能力相似,但在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和減少低血糖發生的危險性方面胰島素類似物優於人胰島素。(詳見附錄2)
胰島素的起始治療
■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時就需要胰島素治療,而且需終生胰島素替代治療。
■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葯聯合治療的基礎上,如果血糖仍然未達到控制目標,即可開始口服葯物和胰島素的聯合治療。一般經過較大劑量多種口服葯物聯合治療後HbA1c 仍大於7.0%時,就可以考慮啟動胰島素治療。
■ 對新發病並與1 型糖尿病鑒別困難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應該把胰島素作為一線治療葯物。
■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診斷的2 型糖尿病患者),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時,應該盡早使用胰島素治療。
■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選用基礎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起始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的起始治療中基礎胰島素的使用
■ 基礎胰島素包括中效人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當僅使用基礎胰島素治療時,不必停用胰島素促分泌劑。
■ 使用方法:繼續口服降糖葯物治療,聯合中效或長效胰島素睡前注射。起始劑量為0.2 單位/公斤體重。根據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量,通常每3-5 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的水平每次調整1-4 個單位直至空腹血糖達標
■ 如三個月後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 不達標,應考慮調整胰島素治療方案。
胰島素的起始治療中預混胰島素的使用
■ 預混胰島素包括預混人胰島素和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選擇每日一到二次的注射方案。當使用每日兩次注射方案時,應停用胰島素促泌劑。
■ 使用方法:
1. 每日一次預混胰島素:起始的胰島素劑量一般為 0.2 單位/公斤體重/日,晚餐前注射。根據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量,通常每3-5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的水平每次調整1-4 個單位直至空腹血糖達標。
2. 每日兩次預混胰島素:起始的胰島素劑量一般為 0.4-0.6 單位/公斤體重/日,按1: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據空腹血糖,早餐後血糖和晚餐前後血糖分別調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島素用量,每3-5 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的劑量為1-4 單位,直到血糖達標。
■ 1 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階段,可以短期使用預混胰島素2-3 次/天注射。
胰島素的強化治療
多次皮下注射
■ 在上述胰島素起始治療的基礎上,經過充分的劑量調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達標或出現反復的低血糖,需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可以採用餐時+基礎胰島素或每日三次預混胰島素類似物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
■ 使用方法
1. 餐時+基礎胰島素:根據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別調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島素用量,每3-5 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的劑量為1-4 單位,直到血糖達標。
2. 每日三次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根據睡前和三餐前血糖血糖水平進行胰島素劑量調整,每3-5 天調整一次,直到血糖達標。
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
■ 是胰島素強化治療的一種形式,更接近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在控制血糖方面優於多次皮下注射且低血糖發生的風險小。
■ 需要胰島素泵來實施治療
■ 主要適用人群有:1 型糖尿病患者;計劃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婦女;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
特殊情況下胰島素的應用:
■ 初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對於血糖較高的初發2 型糖尿病患者,由於口服葯物很難使血糖得到滿意的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緩解可以部分減輕胰島素抵抗和逆轉β 細胞功能,故新診斷的2 型糖尿病伴有明顯高血糖時可以使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可以選擇各種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如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泵注射等。應注意加強血糖的監測,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使各點血糖在最短時間接近正常,同時盡量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 圍手術期(見相關章節)
■ 感染(見相關章節)
■ 妊娠(見相關章節)
胰島素注射裝置
■ 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和經濟狀況選擇使用胰島素注射筆(胰島素筆或者特充裝置)、胰島素注射器或胰島素泵。
只能發到這,因為知道字數限制,但是我有原件,可以發給你。

⑧ 做好糖尿病教育需要怎樣做

目前,糖尿病對全球人類健康的威脅正日趨嚴重,中國更是糖尿病大國。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估算,2007年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約為3980萬,位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制定適合中國人群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已經成為我國糖尿病學界的迫切任務。

五大要素替代三駕馬車

目前,糖尿病不能做到徹底治癒的,且長期高血糖勢必導致慢性並發症的出現。因此,糖尿病治療的近期目標就是控制血糖,防止出現急性代謝並發症,遠期目標則是通過良好的血糖控制達到預防慢性並發症的發生和進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為達到這一目標,醫務工作者應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體系,並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預和葯物治療的個體化指導。

以往,葯物治療、飲食控制和運動是醫學界公認的治療糖尿病的「三駕馬車」,即通過這三個方面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管理,三者缺一不可。然而,隨著醫學界對糖尿病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僅靠這三個方面還是不足以做到長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及預防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為此,新《指南》關於糖尿病的管理部分中,除了原有的葯物治療、飲食控制和運動這三項外,還特別提出了糖尿病的教育和自我血糖監測這兩項措施,共同組成了糖尿病管理的五大要素。

這五大要素的提出,在糖尿病管理中加強了患者自身的參與度,幫助患者提高對糖尿病這一慢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的認識,減少了葯物治療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五大要素的實施與糖尿病管理體系的建立密不可分,新版《指南》對這管理體系提出了詳細的要求。

糖尿病教育需要醫患共同參與

糖尿病的不同階段在處理上有著巨大差異,因此管理好糖尿病是一門綜合的科學藝術。在各種各樣的疾病當中,糖尿病是最需要病人進行自我管理的。糖尿病的治療不單單是醫生和護士等專業人員的事情,患者在治療中更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如果醫生告訴患者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可患者並不遵從;或者醫生告訴患者該如何使用胰島素,可患者聽不明白、掌握不了,都會給糖尿病的治療帶來困難。而糖尿病治療恰恰需要綜合的多方面的管理,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最終的療效。

很多糖尿病的病人除了血糖高以外,還常伴有血壓高、血脂高、肥胖等危險因素,如果只控制血糖而不注重控制血壓、血脂、體重等,同樣會導致各種慢性並發症的出現。另外,對於如何飲食控制、運動需要多大的量等問題,都需要專業的醫務工作者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指導,同時也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

有條件的單位要建立一個糖尿病管理團體,由不同學科的人員組成,共同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其目的就是為了使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就能受到有針對性的糖尿病教育,接受個體化的治療、飲食控制和運動指導等。這個團隊最好有一名受過專門培訓的糖尿病教育護士,還應包括執業醫師(基層醫師和/或專科醫師)、營養師和患者本人,必要時還可有眼科醫生、心血管醫生、腎病醫生、血管外科醫生、產科醫生和心理學醫生等。這樣的教育和指導應該是長期的和隨時隨地進行的,以確保所有患者都能進行咨詢和得到及時的正確的指導。

對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指導應包括生活、學習和工作等各個方面,方式也是多樣的,如定期開設講座,開通熱線電話,設立教育中心,甚至進行臨床葯物觀察也能達到對患者教育指導的目的。在教育內容方面,除了指導患者如何自行注射胰島素,如何用葯、換葯外,還應建立個人管理檔案,制定個體化的治療目標、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干預措施和飲食計劃,規律運動和開出運動處方,自我血糖監測,預防低血糖、應激狀態等。
血糖監測有助血糖控制

血糖的自我監測是控制血糖達標的重要措施,也是減少低血糖風險的手段。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最為復雜和艱難,《指南》中強調了血糖自我監測的重要性,並對不同病情不同治療方法的患者區別對待,監測頻次也不同。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合理分配資源,還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患者監測血糖的需要。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和血糖測量儀的不斷改進,目前,患者在家中通過使用血糖測量儀進行自我監測血糖已經成為了可能。現在的血糖測量儀不僅方便、安全、質量有保證,而且其准確性也大大提高,得到臨床的認可。在開始自我監測前,患者應由醫生或護士進行檢測技術和檢測方法的指導,包括如何操作血糖測量儀,何時監測,監測頻率以及如何記錄監測結果。醫生或糖尿病管理團隊每年應檢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檢測技術和校準血糖測量儀,指導患者血糖變化後如何調節葯物或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的血糖監測中,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測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反映血糖長期控制好壞的金標准,也是臨床決定是否要更換治療的重要依據。HbA1c是反映近3個月的血糖平均值,因此在治療最初每三個月檢測一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就可以半年檢測一次。需要注意的是,HbA1c測定方法要標准化,要採用國際上認可的儀器和方法。這樣做是十分必要的,標准檢測不僅能正確反映病情,而且有利於與國際接軌,進行控制狀態比較,也有利於論文發表。

飲食控制等仍然不可忽視

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也是目前我國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我國食物品種多,地區差異大,個人的習慣也大不相同。但有一條共同的原則就是要均衡飲食、合理營養。肥胖者應在一定時間內降低體重的5%~10%,5%是最低標准,否則就沒有達到營養治療的目標。但對於有些特別肥胖者,在第一階段(6個月左右)體重要求減少10%左右,然後再根據標准體重重新評估,設定下一個目標,最終目標是標準的體重。

糖尿病患者是否能飲酒曾有過爭論,現在已經基本確定了,即適量飲酒有一定益處。適量的飲酒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的代謝。

總之,無論是患者還是醫務工作者,只有充分認識到了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閱讀全文

與糖尿病小組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年代有部電影女的擠奶給老人喝叫什麼名字 瀏覽:601
大尺度男男劇 瀏覽:275
美國版2001齊天大聖電影 瀏覽:620
飛影電影城網址 瀏覽:770
沈騰與女瞎子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瀏覽:939
電影院租金一般多少錢 瀏覽:304
美女乳房電影 瀏覽:919
網頁直接看片 瀏覽:774
關注微信公眾號看電影 瀏覽:904
煤礦職工轉崗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61
美妝博覽會策劃方案 瀏覽:577
泰國電影廁紙抹葯是什麼電影 瀏覽:154
夫妻看的性生活電影排行榜 瀏覽:49
紅羊真軍200部 瀏覽:236
肉多的歐美電影床戲 瀏覽:34
西班牙大尺度推薦 瀏覽:121
韓國《家教高級課程》的老師是誰主演 瀏覽:689
桶裝水送水站營銷方案 瀏覽:787
香港電影女的被男的隔著玻璃舔胸 瀏覽:766
愛情鬼片大全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