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市場營銷實習心得
http://www.crbmc.com/Article/cjsc/yingyun/200509/534.html
銷售心復得制 這裡面有你看看吧
❷ ERP沙盤模擬營銷總監個人總結怎麼寫啊
建議網路「沙迷之家」沙盤的專業論壇。有很多心得、技巧等。
市場總監報告
作為我們團隊的營銷總監,我感到十分慶幸,我們是一隻親密無間、團結合作的隊伍。彼此合作所產生的愉悅,遠遠要超過了企業盈利所帶來的欣喜,我們在高度合作的情況下,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我為自己的團隊的成績而自豪。
作為營銷總監,我的任務也十分明確,企業將生產何種產品?生產多少?廣告投入如何?通過何種銷售渠道?哪裡將會是我們的目標市場?市場比例如何安排?這都是營銷總監所要考慮和參與決策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不能毫無依據的解決,市場具有一定的靈活多變性,這些問題,很大部分都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所以制定營銷計劃有很大的困難。但是,作為營銷總監所要具備的一個素質是:在多變的市場中,根據對產品市場信息的分析,企業自身產能的了解,及對競爭對手情況的探測,制定一個穩定但又不失靈活的方案,同時,在競爭進行時,要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相應的變化,在有些情況下,提前一步於市場,一個真正成功的企業,甚至能影響和決定市場。
(一)市場策略的制定
在第二輪還未開始之前,我們就必須制定出一個合理的產品市場方案,根據已有的產品市場資料分析,此次的市場包括本地、區域、國內、亞洲、國際這五個市場,在這幾個市場上不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價格和需求量。
同時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這七年間各個市場在不同時間內有擴容或是縮小的現象,不同產品相對應的市場的容量也有不同的變化。
因此在這幾年的企業的經營中,要明確市場導向,及時根據市場需求量和對應產品的需求量的變化做出調整,適應市場的發展,我們制定出如下計劃:
產品策略:由市場預測可知R產品雖然研發成本較貴,但是其越到後面的年份價格和需求量越大,且生產只需要3個材料費用和1個製造費用(全自動下)且只佔用一條生產線。C產品雖然前幾年市場前景廣闊,但是後勁不足且生產C產品需要B產品做原料大大限制了生產能力。S產品開發費用高且市場需求不大,故而本企業將以生產R產品為主,將初始年的B產品下線後,馬上進行生產線的改造。同時留1-2條生產線做B的生產以減小全部生產R帶來的高風險。
通過對本地市場B系列產品需求及價格的預測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除了國際市場,B產品的價格有逐年遞減的趨勢,並且一開始的價格也不高,只有5M左右。從第五年開始,B產品的純利潤將趨於零。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決定在第一年第一季度開始就投資新產品的研發。在選擇開發哪種產品時,我們發現,R產品價格逐年上升,到了第四年達到B的兩倍,而其研發所需投入12M。經過1.5年的研發後即可投入生產,並且R產品越是到後面的年份市場越大價格越高。而且對比起C產品R產品實際只佔用一條生產線。所以最終我們選擇了研發R。根據市場資料分析,ISO系列的認證不會那麼快出現故而此項研究我們安排在了第2 3年開始。
市場開發策略:未來7年由於市場的開拓直接關繫到企業可以拿到的訂單數量,也關繫到企業差異化競爭的成敗,故而市場的開拓再第一年年初就必須進行,但是從市場預測看國際市場雖然開拓周期長但是B產品需求巨大且價格高,國際市場也必須開拓。另外,因為本地市場畢竟容量有限,我們對區域市場、國內市場、亞洲市場和國際市場進行對比分析:進入時間分別需要2年、3年、4年,所需投資分別為1M、2M、3M、4M。因為我們的戰略和生產能力需要大量的市場訂單才能消化,所以我們將開發所有的市場。爭取再以後R產品的競爭中取得兩到三個市場老大的位置。
競爭策略:本公司主要走差異化競爭,直接跳過C產品,在R產品上投廣告,使得能取得1到2個市場的R產品市場老大地位。B產品上一直保持平穩生產以能消化產能為准。
廣告策略:第一年投入4-6M的廣告只要拿到B的單即可以後基本都做R單,B單能消化產能即可。根據市場容量制定出最合適的廣告策略,以拿到市場老大為主要目的,但是不能使廣告費用太高影響財務狀況。另外注意有些年份的市場容量的變化和產品需求的變化,做好市場預測,拿到與生產能力相配套的單。
(二)市場策略的實施與經驗教訓
第一年:第一年由於只能生產B,R產品尚未研發成功,及生產線尚未改造成功,在本地市場中佔領B產品的較大市場份額,希望爭取成為在B產品本地市場的市場老大,考慮到第一年大家的產能一樣,面對的目標市場也一樣,廣告投3的會很多,所以我們在本地市場廣告投了4,拿到了兩張B產品單子,銷售額為32。
根據計劃進行R的研發、開拓區域、國內、亞洲、國際市場。並獲得了區域市場准入。
第二年:由於生產線即將建成,R產品也快開發完成,我們小組在年度廣告上投了6M,希望能夠多拿定單,做上市場老大。
事實上我們也基本上拿到了想像中的訂單,根據我們對R深長能力的分析預算,我們的R產品在第3季度投產到第4季度可以產出3個而我們拿到的訂單總數是兩個R,故而能基本滿足。另外為了消化剩下的3個B的存貨以及今年產出的4個B,我們在B上又投了2M的廣告,拿到了4個B的訂單。
另外考慮到以後的生產資格要求,開始研發ISO9000、ISO14000的研發。並在這年獲得了國內市場准入資格。
第三年:由於在第三年R產品新增了區域和國內市場,我們希望通過加大廣告投資,多拿定單。搶占市場老大的位置。我們投入16M的廣告得到了六張定單:總量為9個R和6個B,總銷售額超過100M。
此輪我們總共拿到了4個市場老大位置。在R產品方面,我們拿到了本地市場和國內市場的老大。在產品B方面,我們很輕易地拿到了國內市場老大的位置,在以後的生產中,我們只需投入1的廣告,就可以輕而易舉得拿到自己想要的B訂單。但是再拿訂單的時候我們錯誤地估計了B的生產能力導致B有違約風險。最後是在A公司和F公司高價買入兩個B使我們不至於違約,但是利潤少了4M。
第四年:首先,我們對市場現狀進行分析,在競爭對手上,我們與B組有著共同的核心產品和目標市場,其產能上幾乎與我們一模一樣,所以將B組作為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十分明確的。通過觀察,除B組是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外,另外還有兩組有柔性線的也有生產R產品的可能性,但是據觀察,他們的柔性線主要用於生產C產品,所以我們就不擔心他們會來我們的目標市場上插一腳。
憑借上年我們在R市場上拿到了本地和國內兩個老大,今年繼續穩做這兩個市場的老大,問題並不大。區域市場的老大被B組搶占,為公司長遠競爭考慮,我們希望在本輪在區域市場上也搶一些訂單,爭取將區域市場搶回來,根據訂單數量情況和其他組R產能狀況,廣告在區域市場投入較大,但是後來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根據我們的估測E組將主要生產C,但在這一輪,E組用其柔性線生產R,拿走了我們想要的區域的訂單,造成區域市場被B組穩穩站住腳跟,也給我們的廣告費造成一定的浪費。
在本地和國內市場上我公司基本拿到了非常好的訂單。總共投入了14M的廣告費,獲得120M的銷售額,毛利達到66M。
第五年:在B產品方面,由於我們的產能有限,所以對訂單的要求也不高,投兩個市場的1M廣告費就基本能滿足。
然而總結上年,我們和主要競爭對手B組各有自己的R產品市場老大,上一年在亞洲R市場沒有市場老大,這一年爭取獲得亞洲市場的老大,我們就可以穩定勝局,所以在亞洲市場上投放了5M的廣告,但是結果B組以1M的優勢拿到了亞洲市場老大位置並且在這一個市場上就拿到90M的銷售量,而我們在這一市場上投了5M的費用僅僅拿到了銷售額為12的單子。
在此次廣告投放中,最大的失敗就是在亞洲市場上,我們的財務很明確地跟我講過,最大廣告財務預算為18,但此輪我們投了16M,希望在最小成本內獲得最大利益,結果還是由於過於膽小,失去了亞洲市場做老大的機會,同時也給了B組反超自己的機會。
第六年:此年的市場情況可以說是盡收眼底,競爭對手明確,產能明確,市場老大明確,我們僅僅根據自己的產能情況就給出了廣告費用分配情況,這一年,我們用了11M的廣告費用,拿到了八張單子,銷售額為162M。
由於我們在廣告費已經投下去的情況下又決定下一輪改造生產線,將唯一B產品生產線改成R,全部生產R,B的產能減小2,造成投了廣告,但卻不能拿單的情況,浪費了1M的廣告費。所以,在進行廣告費投入之前,要對自己的產能有準確的估算,並且在拿單時,要做到每期產能和訂單交貨期的沒有矛盾,這樣才能做到廣告費不浪費,也不會產生違約情況。
第七年:這是決勝的一年,可是在這最後一年,我們在市場上和廣告上卻不能出奇制勝,原因是我們的產能已經固定不變,我們的市場和B組的目標市場幾乎分離開來,互不影響,作為營銷總監,此時所能做的是:合理分配廣告費,將自己的產能最大化地消化掉。
今年我們投入了15M的廣告費,足足拿了9張單子,消化了我們的所有產能,但是因為想消化全部產能與有些單子的交貨期出現一些沖突,最後我們的一張單子違約一季,少賺了2M,但是總得來講,少賺也是賺,總比產能過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