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山的電子商務前景怎樣
列自己的客戶名單 通過qq或郵件讓他們知道 也就是魚塘技術了 大量的免費的流量導入
『貳』 中山電子商務的現狀調查報告怎麼寫
"電子商務"(E-commerce)在國人眼中早已成了難得的賺錢模式,大家急切地想通過電子商務輕松賺錢,一時間凡是與E有關的東西都成了賣點;CNNIC的年度報告中不斷飄升的網民數字更成了人們對網路淘金熱不斷升溫的充足理由;其實在人們的頭腦中,中國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實際情況遠遠沒有電子商務的美妙遠景來得清晰。
2000年4-8月,《中國企業家》資訊中心歷時5個月實施了對全國范圍的非IT行業的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調查。本次調查採用電話訪問的方式,總計撥打電話8302個成功訪問了3807家中小企業(總資產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樣本覆蓋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基本得出了中國非IT行業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基本狀況。
電子商務的大部分內涵對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仍然只是概念
本次調查發現,在所有被調查企業中表示認同"電子商務對本企業的今後發展來說是必須的"的企業約佔47.3%。認為"對本企業來說不是必須的"的約佔30.4%而對此做含糊回答。認為"說不清"的佔到223.3%。由此可見,大多數中小企業在電子商務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上有了相當一致的認識。
在被問及"現階段電子商務對企業活動的哪個方面能產生最主要的促進作用"時,大多數企業都同意電子商務在改善公司與客戶的聯系方面有很大功能,約有73.6%的被調查企業很看好互聯網的這一價值。其中更有44.7%的被訪者認為目前電子商務主要作為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手段;約占總數15.8%的企業認為運用電子商務工具對本企業內部商務流程的重組方面意義更大;另有10.6%的被訪企業則表示電子商務能促進企業擴大經營與合作范圍。
電子商務雖有巨大的潛在價值,但企業對發展電子商務仍然顧慮重重,除了公認的幾大瓶頸:支付手段、物流及信息化水平以外,被調查企業認為實施成本、信任水平和商貿習慣方式等因素也是影響電子商務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障礙。電子商務的前期投入成本過大,(包括人、財、物)收益增長比較緩慢,而從非IT的中小企業的資本、經營等方面的特點來看,近期內對電子商務的需求並不迫切,因此認為電子商務實施成本過高的企業約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60.5%:另有57.4%的被訪問企業的經營者擔心,即便本企業化大力氣去實施電子商務,但由於貿易夥伴或客戶仍習慣於採用實物交易的方式,對經營幫助不大。而困擾人們的信任問題,則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保持謹慎樂觀的主要原因之一,選擇此項的約占被調查企業的95.9%由此可以看出,多數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作為新興商務工具的意義有一定認識,但由於缺乏相應的技術和財力基礎,同時受到實際經營環境的局限,這些企業對實施電子商務的難度有相當清醒的認識,因此電子商務的大部分內涵對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仍然只是概念。
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實際總體水平偏低
認識是行動的前提和基礎,本次調查發現。基於上述認知基礎,廣大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實際狀況尚處於極低水平。
在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方面:(此為多選題)本次調查的數據顯示,在所有被調查企業中,已經連接互聯網的企業共計2235家約占調查總體的58.7%,有259家企業擁有自己的區域網,約為總體的7.6%;建有網站、網頁的企業共計460家。約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2.08%,其中已在公用網路上建立網站或網頁的約佔88.7%僅有11.3%的企業擁有自己獨立的網站或網頁。
至於建立網站或網頁的主要原因:試圖"擴大企業的影響力"的企業超過半數。約占調查總數66.5%;有大約18.8%的企業意在拓展市場空間;另有8.4%的企業則想跟上潮流:而有志於運用網路改造商務運營的被訪企業僅占總數6.3%。
電子商務的實施涉及哪些領域:(此為多選題)我們從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發生實際影響的領域來考察企業的電子商務水平,由此發現引入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在企業經營各領域中運作電子化的程度並不均衡。
數據進一步顯示:本次調查中初步運作電子商務的被訪企業僅為62家,約占上網企業的13.48%,約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63%。其中電子商務涉及產品生產流程(包括產品設計、生產等環節)的企業約占運作電子商務企業總數的8.1%涉及庫存管理的企業約佔61.3%,採用互聯網作為營銷手段的企業約佔68.6%。運用網路實時進行客戶服務(包括定單接收、處理等事務)的企業約占涉入電子商務企業總數的32.7%,對員工進行電子商務相關知識培訓的約佔57.8%。
網路技術使公司增加了哪些主要競爭優勢:(此為多選題)在詢問初步運作電子商務的企業時。選擇"更快地了解市場信息"的約佔75.5%,認為"便於客戶了解產品信息和公司狀況"的企業約佔89.9%,約有67.3%的企業認為"可以拓展新的市場空間(包括進入國際市場)",同意"通過網路可提高效率,節約交易成本"的被訪企業約佔84.8%,表示"剛起步,還不好說"的企業約佔22.7%。
中小企業實施電子商務迫切需要哪些外部資源:(此為多選題)調查顯示,表示需要"網路技術和服務支持"的企業約佔53.6%,需要"外部資金支持"的企業約佔89.7%,有約49.1%的企業則需要"電子商務管理咨詢"另有需要"安全快速的銀行支付手段"的企業約佔88.3%,"物流支持"的約佔75.2%,還有提及"其它資源"(包括政府政策支持、電信基礎設施等)的企業約占被訪企業總數的48.5%本次調查樣本的總體構成
本次調查涉及企業的總體狀況:
就所有制而言,國有性質的企業約佔45.8%,其中國有全資35.7%,國有控股10.1%;民營企業約占總數的37.5%;集體所有與外資性質各佔15.9%和1.8%。行業分布方面,工業製造業佔到總數的63.3%;貿易與批發/零售業、服務業各佔14.2%、13.9和8.6%;其他被訪企業的行業分布則比較分散。
本次調查企業所在主要省份如下:北京(約佔13.7%)、浙江(9.0%)、山東(85%)、吉林(7.1%)、江蘇(7.0%)、廣東(6.3%)和上海(4.2%)。企業總資產,根據研究需要,本次有效調查對象資產規模控制在5000萬的中小型企業,其中包括1000-5000萬的中型企業約占被訪企業總數的66.7%,資產在1000萬以下的小型企業約佔33.3%。
『叄』 中山市電子商務公司有哪些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序幕已經拉開,一旦時機成熟,將呈現大規模、全方專位、加速度發展的屬態勢。一般意義上說,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最急需的資源是人才。電子商務人才市場需求將體現以下特徵:(1)需求量大。一種全新的、涉及所有企業的商務方式的興起自然需要大量人才。(2)需要受過專門電子商務教育的人才。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有著很大區別,有自身的理論、規律、方法,要求從業人員有較好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3)需要高素質人才。電子商務作為現代商務模式,以高科技為支持,企業面臨著十分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電子商務類的公司中絕大多數崗位屬創造性、非事務性勞動,因此要求員工具有較好的素質,既有較強的分析、判斷與創新能力,又有善於實際操作、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善於與人溝通,幾者缺一不可。(4)要求有較高品德素養的人才。包括民族意識、開拓進取、敬業務實、團結友善等。我們將以上幾個方面作為開設專業、開展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當然我們的觀念也將隨著工作的開展和經驗的積累而不斷更新、完善。
『肆』 在中山為什麼電商那麼難做
中山做燈飾電商比較好做,那裡是中國的燈都市場,各種燈飾齊全包羅萬象,他們那邊的龍虎電商做的就非常不錯
『伍』 我國《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對將要建成的「中山市特色產業集群電子商務平台」有何影響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交易總額增長近2.5倍,2010年達到約4.5萬億元。電子商務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能力日益增強,正在進入密集創新和快速擴張的新階段。
電子商務不斷普及和深化。電子商務在我國工業、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旅遊和城鄉消費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得到拓展,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正在形成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發展態勢。跨境電子商務活動日益頻繁,移動電子商務成為發展亮點。大型企業網上采購和銷售的比重逐年上升,部分企業的電子商務正在向與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經營管理等業務集成協同的方向發展。電子商務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普及率迅速提高,2010年中小企業網上交易和網路營銷的利用率達到42.1%。網路零售交易額迅速增長,「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速達100.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逐年上升,成為拉動需求、優化消費結構的重要途徑。2010年我國網路零售用戶規模達1.61億,交易額達到5131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3.3%。
電子商務支撐水平快速提高。「十一五」期間,電子商務平台服務、信用服務、電子支付、現代物流和電子認證等支撐體系加快完善。圍繞電子商務信息、交易和技術等的服務企業不斷涌現,2010年已達到2.5萬家。電子商務信息和交易平台正在向專業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發展。社會信用環境不斷改善,為電子商務的誠信交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網上支付、移動支付、電話支付等新興支付服務發展迅猛,第三方電子支付的規模增長近60倍,2010年達到1.01萬億元。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對電子商務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特別是網路零售帶動了快遞服務的迅速發展,2010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達23.4億件,業務收入達574.6億元,其中網路零售帶動的業務量占快遞總量的一半左右。2010年底有效電子簽名認證證書持有量超過1530萬張,電子證書正在電子商務中得到廣泛應用。通信運營商、軟硬體及服務提供商等紛紛涉足電子商務,為用戶提供相關服務。
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十一五」期間,我國網路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用戶規模快速增長,2010年互聯網普及率達34.3%,網民規模達到4.57億,行動電話用戶數達到8.59億,其中3G用戶數達到4705萬。網路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資費水平不斷降低。全社會電子商務應用意識不斷增強,應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電子商務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廣泛。相關部門協同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圍繞促進發展、電子認證、網路購物、網上交易和支付服務等主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章和標准規范,為構建適合國情和發展規律的電子商務制度環境進行了積極探索。
電子商務的發展仍然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電子商務對促進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創新發展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對經濟轉型和價值創造的貢獻潛力尚未充分顯現。二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尚不成熟,服務能力尚待增強,服務水平尚待提高,服務范圍尚待拓展。三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制度環境還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有待增強,信用體系發展亟待加強,網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惡意欺詐、違法犯罪等問題不斷發生,網路交易糾紛處理難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電子商務發展的信心。四是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待健全,投融資環境有待改善,統計與監測評價工作亟待加強,全社會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網路空間的經濟活動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