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宝宝积食吃益生菌管用吗
宝宝积食吃益生菌有用吗?想知道这个答案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益生菌,都有些什么作用。
益生菌是一类寄宿在人体肠道和生殖系统内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在肠道内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缓解乳糖不耐受,促进机体营养消化吸收,一个是调整和维持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防止腹泻。
既然益生菌有上述作用,那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并不是,肠道菌群只要维持一个平衡,就能维持正常的功能。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调整菌群失调,一定程度促进乳糖类消化。一般是在宝宝大便异常,比如便秘或者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型甚至稀,有较多奶瓣的时候才需要适当使用。在大便正常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实际上,益生菌对宝宝腹泻的作用也是很有限。腹泻早期或者刚开始时还可以调整过来,时间长了就需要健脾胃来解决根本。
所以益生菌对宝宝积食来说作用有限,宝宝积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质的原因,有喂养的原因,要从这些方面去注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积食。平时可以按摩过推拿的办法,如果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胃消导剂。
Ⅱ 我的早餐店快开张了,开张时怎么吸引顾客呢
采取买一送一,前几位进店半价等优惠举措,吸引顾客,当然,也有在早点上下功夫,物美价廉,才会有长久的顾客。
Ⅲ 宝宝积食了,听说善卡优的畅饭饭很管用,是真的吗
对于小孩子的饮食一定要格外当心孩子积食不能盲目的依靠药物。虽然善卡优宣称自己是一种以氨基酸、蛋白质及酶为载体,而形成的锌、铯、碘等复合物可以很好的改善儿童厌食,挑食,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头发枯黄等问题但是作为家长不能盲目的选择相信她的宣传语,就去买来给孩子服用。孩子积食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散步,或者吃些山楂。
什么是积食?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食物是什么?食物就是能量、热量。宝宝吃得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过了脾胃消化吸收的最大限度,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就会损伤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
宝宝积食的原因
小儿脾胃功能较差,又不知饥饱,喂食过多是积食的主要原因。
另外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活动过少、食后很快入睡也可能导致积食。所以,积食一般多发生于婴幼儿。
宝宝积食的症状
小儿积食是儿科常见疾病,家长可以从以下5个症状,判断孩子是否积食,及早进行干预。
第一、从食欲看
1、孩子食欲很差
有的孩子没有胃口,一点东西都不想吃,这往往是食物积在胃部,胃不能受纳了。此时往往处于积滞的初期,往往不需要用药,饿两顿,空空肚子就好了。但是很少可以做到。
2、孩子食欲很旺盛
经常吵着饿,可是吃一点就饱了而且胃胀不消化,这也就是说如果病人的得了脾胃阴虚病,就会出现饥饿但却不想吃东西的情况,可是由于孩子本来对饥饱在大脑中就没有什么概念,饿了或者有好吃的就要吃,就会出现吃了不消化的情况。这类孩子往往由于积食时间长而且治疗时间也比较长,用药不当,伤了脾胃的阴液,造成旧积未除,反而伤了正气。
3、孩子食欲超强,特别能吃,可是还是很瘦
这类孩子往往由于经常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导致积滞的时间长了化热,不仅有食积而且多伴有胃热,所以就饿得特别快,但是孩子本来就“脾常不足”,就是说脾脏的运化功能本来就弱,再加上积滞在脾胃,脾脏又无力运化,身体吸收不到营养,最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吃越积,越积越吃,直到积热达到一定程度,或突发高烧,或扁桃体化脓。
Ⅳ 春节才102年历史它又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的
199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三位主持人:杨澜(左)、赵忠祥(中)、倪萍(右)。
你知道现在的春节其实只有102年的历史么?左派史家霍布斯鲍姆曾提出“被发明的传统”一词,意指许多人们自以为“古已有之”的传统,是当代人活生生的创造,而春节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2月1日下午,由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交通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和区域·都市法制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的“我们的城市论坛”第十一期“回家过年?!——城乡之间的春节难题”在季风书园举行。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的三位博士研究生邓剑、张珊珊和王磊光,共同讲述在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是怎样参与了春节这个节日的改造,国家政策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参与又是如何推动了新习俗的形成。
“春节”只有102岁
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春节可算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了。但与西方的宗教节日不同,春节是农耕文明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岁时节日。关于其起源,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虞舜即位时,带领部下祭拜天地。历史上对春节的叫法不同,秦时称上日、元日,两汉时有岁旦、正旦之说,魏晋南北朝时称岁朝、元首,唐宋称岁日、新元,清朝则开始称元旦、元日。民国之后,这一节日逐渐演化成为一个从腊八节起到元宵节止的全民性大节。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所以说,现在我们过的春节,其实只有102岁。
传统民俗剪纸。
民国初期,政府试图将贺年、祭祖、贴春联等活动移到阳历元旦,但是民间强烈的传统意识,还是将这些习俗保留在了春节。
三位主讲人将研究材料缩小到了新中国以后的《人民日报》,以“春节”为关键词检索,共得3750篇报道,虽有局限,但亦是从一个切面反映春节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是如何变迁的。
1949—1956年:与宣传相结合的春节
“吃”,历来是春节的重要元素,中国人节前积食的习惯在本就物资不充裕的背景下,让“春节物价上涨”成为了一条铁律,不过,1951年的北京似乎打破了这一惯例,度过了一个“物价稳定如常”的春节,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年的北京市工商局在年前就号召国营贸易公司、合作社以及有关私营商业到各地采办年货,提前做好准备;二是贸易部特别规定,要稳定春节期间的物价。可见,此时政府已开始针对过节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做出应对。
不过,这一时期关于春节最大的特点是,文娱节目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工农联欢和军民联欢是这一时期的两种重要形式。各地工人和农民在春节期间都会展开盛大的联欢活动,邓剑指出,这种参与性而非当下观看性的文娱活动,让人更能切身地感受到年味儿。而军民联欢几乎是从解放以来唯一不曾间断的联欢形式。
这一时期,几乎每年的春节文艺活动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1953年的《婚姻法》宣传,1954年总路线的宣传。这种宣传要求虽未诉诸法律文书,但不达标者还是会受到批评,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的春节演出,由于其节目没有配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受到了批评,戏剧学院不得不做出检讨。
1956-1966年:打破常规过春节
现在人们常说“春运难”,事实上早在1950年代,春运就已经难了。1954年,国家首次明确,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铁道部成立“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昼夜值班。1957年,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做好春运工作发出指示, 要求企业、学校动员职工、学生体谅铁路运输困难,能早走的早走,能晚走的晚走,能不走的不走。
解决春运难题在1958年与“大跃进”运动相结合,成就了“打破常规过春节”的号召。“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为普遍的共识和宣传口号,煤矿、水利工程、机关部门是贯彻得最为彻底的行业。1959年的一篇报道就这样写道,今年除夕,最热闹的要算十三陵水库工地。两万七千多名民工、官兵、干部、学生的劳动歌声响彻了大年三十的整个晚上。
1950年代媒体春节期间的新闻标题。
1960年代,铺张浪费、摇钱赌博的一些旧风气在社会上卷土重来,此时“以革命的精神过春节”的号召也相应而来,反对敬神祭祖、大吃大喝,以健康、节俭的态度过节遂成风尚。
1966-1976年:革命化的春节
这十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1967年,国务院发出了“今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中国自此进入“革命化的春节”。
所谓“革命化的春节”,简单说来有三点:一是要“抓革命促生产”,春节不回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变冬闲为冬忙;二是禁止春节里的一切所谓的“封建习俗”,如放鞭炮、烧香拜佛、舞龙舞狮、磕头拜年等;三是不准大吃大喝,更不准打牌。
人们熟悉的春节习俗唯有“贴春联”一项被保留,但内容与原来辞旧迎新的祝语大相径庭,最有特色的当属“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
那时候最典型的过春节场面是:一家人围坐在毛主席像下吃年夜饭。饭前,要召开一次斗私批修的家庭会,做父母的会放下架子,和子女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儿女也可以向父母“开炮”。
吃依然是过年重要的一环,但在这一时期流行的不是“吃好”而是“吃差”,城里的单位食堂、农村的公社食堂会组织人们吃“忆苦思甜饭”——因地制宜,什么难吃弄什么,用野菜、树根,加上玉米糊、地瓜干之类的东西煮成粥,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牢记“万恶的旧社会”,热爱新社会。
1979-1989年:平安回家、欢乐过年
1979年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春节为什么不放假》,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1980年,春节放假制度全面回归,随之而来的首要大难题又是春运。
1980年代起,城市涌进大量进城务工人员。
1981年年初,前2个月的客运就达到1.21亿人次;1982年春运,仅北京站的旅客量就达到532万人次。为何会有这么大流动量,人们常常会将此归因于一个群体——“盲流”,意指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做工、经商、办企业。在1980年代,形成了四大迁入圈:东部沿海的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因矿产丰富和对外贸易便利、地理位置绝佳的新疆地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春节集中回乡过年,就常常出现买了票也未必上得了车回得了家的情况,人们常常提着大包小包在车站飞奔,甚至在火车发车前还有不少人从窗口爬进车厢。据统计,1988年有88万人是在火车上站着回乡的。安全过节、平安回家也在这个背景下提出。
这一时期,春节期间的文娱活动全面展开。电视节目不仅明显增多,且题材丰富,不再局限于革命教育,更多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开始被搬上银屏。不过1980年代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不论人们怀着欣赏还是吐槽的心情,这道年夜大餐也已经陪伴了我们整整31年。
经济形势大好,让人们置办年货不再捉襟见肘。1985年北京举办了首届春节商品展销会。
1985年北京举办首届春节商品展销会。
不过,物资和娱乐的丰富却未让人们满足太久,1989年2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上海出现春节冷、圣诞热的现象》,传统的节日亟待在新时代找到新形式和新内容。
1990至今:外出与归家
新形式的关键词是“外”:外出吃年夜饭,外出旅游。
1990年代,“下馆子”吃年夜饭成为流行。1996年,北京市政府提出了“百家饭店迎家宴、百家商场挂彩灯、百家宾馆过大年”的口号。
而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黄金周”。黄金周旅游季就此催生。
陈红(左)与蔡国庆(右)在1999年春晚合唱《常回家看看》。
1999年的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响了很多人的心声,春节回家看看老人与家人团聚重新成为社会的呼吁,2013年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将“常回家看看”入法。但是这些年回家却渐渐变了味,过年的红包礼品、亲戚朋友的问候攀比,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恐归族”一词应运而生,当“情”逐渐变成“债”,冲淡了春节原有的味道。
作为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节日,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始终可以找到尽情狂欢的位置,但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中,春节却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背景下被揉捏、重塑。
“文革”之前,春节是国家革命和生产大潮下的一场文化仪式,无论工人、农民、军人,所有人都共同参与,是一场“大春节”,虽然物资贫乏,但大家都为浓郁的过年氛围所感动。而从1970年代后期至今,消费市场让年过得越来越充实的同时,也在使其变味。这个时期的“小春节”强调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但回家却也渐渐成为人们“又爱又恨”的尴尬话题。
澎湃新闻报料:4009-20-4009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春节
Ⅳ 小儿积食应该如何解决
我家育婴师会推荐我去她们公司做小儿推拿
Ⅵ 苦瓜泡水真能治疗癌症吗这种说法有何根据
对于苦瓜,不药不药博士是比较推崇的,我自己在夏天也经常吃。但是一般都是作为蔬菜,炒熟了吃,虽然明知道炒熟了吃可能损失好些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但是苦于我这个肠胃不能承受苦瓜的苦寒,只能浪费些了。
苦瓜的保健价值剖析苦瓜基本不含脂肪和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等比例也比较低,这一点似乎有利于减肥和脂肪肝的人群食用,目前的动物实验也证明,苦瓜提取物确实能调节机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水平。至于是否真适合减肥人群食用,下文分析。
论营养素,其实苦瓜除了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以外,其他营养素都很一般。VC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预防坏血病、提高巨噬细胞对异物的吞噬作用等。其他营养素虽然一般,但是含有一些特有的活性成分,比如苦瓜素、MAP30等,但这些活性物质通常不耐热。苦瓜确实含有许多有益的成分,但这些成分的作用多数都处在动物实验阶段,还未在人体上证明。
【不药不药】简介
此博士哥哥药学出身,却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营养师,人帅不帅不知道,但内容一定很帅!
Ⅶ 我家宝宝经常积食,吃什么牌子的益生菌比较好
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瞎给孩子吃什么益生菌??口服益生菌既不能帮助消化,也不能治疗便秘,各种广告宣传的所谓补充益生菌根本就是伪命题,益生菌吃进胃里之后,就会被强烈的胃酸杀灭,根本无法活着到达肠道,即使有极微量的幸存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况且你吃的很多益生菌根本就没有多少活菌存在,各种添加剂和香精、色素倒是很多!严重消化不良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就医,不严重的话注意减少食量,多运动,不要乱吃保健品,多吃水果蔬菜,保证营养均衡!
Ⅷ 小孩能吃巧克力吗
8岁以下儿童不宜吃巧克力,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儿童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严重的话会导致鼻子流血。
孩子吃巧克力的危害:
1、会影响到孩子的消化
巧克力属于高脂肪无纤维素的食物,本身孩子的胃肠道发育不是很完善,而且处于薄弱状态,孩子吃大量巧克力的话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同时也会导致小儿肥胖,最终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2、容易导致孩子患上蛀牙
50%的孩子没有养成正确刷牙的方式,以及养成保持口腔卫生的好习惯,总是吃一些含糖量比较高的巧克力的话,会让糖分直接沾附在牙齿上,久而久之会直接酸蚀牙釉质,引起蛀牙的产生。
3、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
在巧克力里面含有大量的物质会兴奋中枢神经,吃太多的话,容易让孩子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睡眠习惯。
(8)积食宣传扩展阅读:
巧克力食用的禁忌人群:
1、产妇
产妇在产后需要给新生儿喂奶,过多食用巧克力,对婴儿的发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巧克力所含的可可碱,会渗入母乳内被婴儿吸收,并在婴儿体内蓄积。可可碱能损伤神经系统和心脏,并使肌肉松弛,排尿量增加,会使婴儿消化不良,睡眠不稳,哭闹不停。
2、经期女性
月经期的女性尽量不要吃巧克力。尽管巧克力会让人产生短暂的欣快感,但女性在经期食用过多的巧克力会加重经期烦躁和乳房疼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吃巧克力有禁忌 5类人不适宜吃巧克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孩子吃巧克力有5大危害 量要控制好
Ⅸ 那些小儿推拿,真的是对小孩子有好处的吗
小儿推拿最近异常火爆,网上有个别人士对小儿推拿提出了质疑,认为它是一个骗局。还有甚者,说它能包治百病?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医自古以来就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著名的古代中医名家李时珍、华佗、扁鹊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中医。小儿推拿属于中医的范畴,是中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2013年,小儿推拿被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相关部门建议开设《小儿推拿学》。各中医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力争开设小儿推拿科。
所以说,小儿推拿包治百病更是无稽之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中西医都各有利弊,应正确看待。小儿推拿是在孩子身体无大碍但是却有一些慢性症状的情形下,运用推拿手法进行调理,以达到健康的状态,切不可误解它,更无须神化它。
Ⅹ 善卡优对小孩子真的那么管用吗,我家孩子积食了能吃善卡优的产品吗
对于小孩子的饮食一定要格外当心孩子积食不能盲目的依靠药物。虽然善卡优宣称自己是一种以氨基酸、蛋白质及酶为载体,而形成的锌、铯、碘等复合物可以很好的改善儿童厌食,挑食,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头发枯黄等问题但是作为家长不能盲目的选择相信她的宣传语,就去买来给孩子服用。孩子积食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散步,或者吃些山楂。如果孩子长期积食可以去医院看看医生,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