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遥古城》这部电影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平遥古城的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
⑵ 19日,《时间去哪儿了》上映
前两天,贾樟柯导演牵头的,由金砖五国导演联合拍摄的电影《时间去哪儿了》上映了。5个导演,5个短片,拍了同一个主题的命题作文。
记者看完片子最大的感受还是,这种集合式的电影真的很难有好的表现。首先几部片子风格不一,让观影感受比较难协调,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去哪儿》5部短片的质量相对参差不齐。虽然5个短片都是艺术片,但有故事让人看了想叫一声好,有故事看了让人想离场。
先来介绍一下这5个短片。5个短片大致按照“BRICS”的顺序排序,巴西(B)、俄罗斯(R)、印度(I)、南非(S),贾樟柯自己拍的中国(C)放到压轴出场。
第一个故事叫《颤抖的大地》,属于半纪录片性质,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2015年11月5日,巴西纳斯基拉斯州地一家铁矿公司的水库大坝坍塌,汹涌的泥石流冲毁了州上的数个小镇,上万居民无家可归。
短片以一个男孩和他的母亲为主角,男孩的父亲在灾难中不知去向,三口之家的平静被冲毁,男孩却不相信父亲已经离开了自己,每天都在等着父亲回来。
如果说满分是5分的话,我给这个短片打3.5分。导演的镜头运用、剪辑都比较成熟,主题也相对严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故事使用了纪录片的手法,情节性相对比较弱,很难让人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第二个故事是俄罗斯导演拍的,叫《呼吸》,也是5个故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
短片的开始就把镜头对准了茫茫的雪原,冰川覆盖,荒无人烟。女主角坐着一辆绿皮火车在雪原中行进,回到那个小屋里的家。这样的画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韩国情感片《男与女》,主题也很像,讲了男与女之间压抑的关系。
小屋坐落在一个寂静的山谷里,同样清冷寂寞。家里,女主角那位情绪不稳定的酗酒丈夫,正在发脾气烧掉妻子的内衣。
妻子一回家,就和丈夫起了激烈的冲突。丈夫质问妻子,列车司机为什么要送他一个手风琴,是不是与列车司机有染?手风琴被丈夫烧坏了一个洞,妻子抱着破掉的手风琴在冰天雪地里独自坐着,拉着不成声的音调。
回到屋里,丈夫赌气融掉了两人的结婚戒指。两人扭打在一起,丈夫一路追着妻子出门,想要狠狠揍妻子一顿,没想到中途从高处摔下,哮喘发作,无法呼吸。
从这里开始,短片出现了神转折,妻子没有逃离丈夫,而是把丈夫拖回家,为他制作了简单的吸氧装置维持丈夫的生命;当她发现吸氧装置不太好用,就在丈夫喉管上轻轻割开了一个洞,插入橡皮管子,接上手风琴,拉着手风琴为丈夫的胸膛输入氧气。
不得不说这个情节实在是太脑洞大开了。勉强维持着呼吸的丈夫一顿一顿地问:“我,还能活,多少,时间”的时候,旁边拉着破手风琴的妻子说:“我就是你活着的时间。”
镜头推远,妻子的小屋依然在风雪里孤零零地伫立,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手风琴声,好像呜咽。妻子最终有没有停止拉手风琴?停止拉手风琴了又怎么办?这是留在片子最后的悬念,欲说还休。
有观众看完这部短片后这样评论:“联想起俄罗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这部短片可以说是极尽巧妙揭示了一种关系:受虐者长期为施虐者续命,而且这种续命供氧隐藏在演奏风琴这个看似浪漫的行为底下,讽刺的是风琴本是被施虐者禁止的娱乐。现在的问题是,无休无止的演奏到底能持续多久,要知道,一旦停止这种羔羊的弹奏,呜呼的将是长久的施虐者。”
这个段落也是我个人打分最高的,4.5分,当然,可能有一些个人审美的喜好在里面。
第三个故事由印度导演拍摄,叫《孟买迷雾》,相对来说是简单易懂,我个人打3.5分。
第三个故事讲了一位老人“钱多”,晚年时候儿女环绕,但没有人真的关心他的生活,直到他碰到了流浪儿童查理,才真正收获了关心、童真和快乐。
没想到,就在老人和查理建立了忘年的友谊之时,查理突然被人贩子绑架失踪了,老人遍寻查理无果,在郁郁寡欢中去世。
这部短片的优点在于,里面老人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很真实,让银幕外的观众也能感到快乐,且聚焦了印度当地严重的儿童失踪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但短片的败笔在于结尾,其实故事停留在老人寻找孩子的情节就可以了,观众完全能够知道怎么回事了;导演偏偏要安排老人死去,拍了葬礼的镜头,念了老人的遗言“只有你给过我开心和快乐的时间”来强行呼应主题,有种结尾还要点题做总结的刻意感,拉低了短片最后的观感。
第四个短片是南非拍摄的。情节真的几乎看不懂,也许是文化鸿沟太大了吧。
这部短片的名字叫《重生》,本身是科幻题材,讲了未来的一位女工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进入了时间机器穿越回南非的原始森林的故事。
首先我想说,科幻本身就是非常难拍摄的题材,南非本身电影工业并不发达,导致这部短片里的视觉效果相当惨不忍睹。短片的设定明明是在科技发达的未来,但所有道具都充斥着廉价感,唯一比较值钱的竟然是空中飞舞的无人机,但无人机看上去比较像是西湖街头到处都能看到的款式……既然是在未来,无人机的样子应该更时髦一些吧?
第5个短片就是贾科长本人拍摄的短片啦,我个人觉得非常一般,只能打2.5分。这个短片叫《逢春》,更像是平遥古城的宣传片和国家二胎政策的宣传片。短片讲了“平遥中年夫妻很纠结要不要生二胎”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男主扮成士兵与侠客过招,平遥古城的游客们拿着自拍杆欣赏节目(好的好的,我知道平遥古城可以看这样的节目了),拿着喇叭的导游大声介绍,“平遥古城有××千年的历史”(好的好好的我也知道了),赵涛饰演的女主角则打扮成宫女,在景区里表演节目、供游客欣赏……就这样强行宣传了一波平遥古城。
只要故事讲好了,这倒没关系,但贾科长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赵涛饰演的妻子一开始听了同事的怂恿,想生二胎,回去和丈夫一说,丈夫表示:生二胎太花钱啦,奶粉、尿布都要钱啊。赵涛不太高兴,两人纠结了一会,也不知道丈夫怎么想通了,回来劝赵涛:“要不咱生一个吧,钱的问题可以解决。”赵涛:“我老了,都38了。”丈夫:“剧组的贾导演说了,38岁在导演里只能算个中年,所以时间是相对的呀,这叫相对论。”观众:这个笑话真的不好笑……
有观众点出了《逢春》的问题,和印度那部《孟买迷雾》有点类似:“《逢春》在前半段表达得含糊其辞,到末尾,却仿佛赶场子一样靠赵涛直接用嘴说了出来。其实导演凭借片中的一些细节,从一开始就在像观众传达一种信息,就是片中的夫妻二人情感的淡化。柴米油盐酱醋茶,消磨了太多夫妻之间的感情,‘过日子’的心态,很容易最终把日子过得寡淡无味,死气沉沉,但二胎需要的是‘生’。夫妻关系处于‘死’的状态,又如何‘生’二胎呢?赵涛说:‘时间带走了我太多东西。’‘只要我们愿意,就能把时间带走的东西拿回来。’这几句末尾吐露的心声,‘点名中心、总结全文’的意味太强了,其实靠演员出色的表演和导演稳健的叙事就能表现,难道观众看不出来吗?”
也许,还是篇幅太短了吧。
⑶ 镜头下的古镇太美了,我国有哪些古镇值得游览呢
丽江古镇、大理古镇,乌镇、周庄、西塘,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是最值得人们去游览的好地方,特别是乌镇与西塘是江南水乡文化最好的明片。
⑷ 想要去旅游有没有什么介绍
云南泸沽湖
泸沽湖景点介绍:云南水资源比较丰富,仅次于西藏和四川,居全国前列。全境有大小湖泊50多个,犹如明珠般镶嵌在这片红土高原上。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湖水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云南境内30平方公里。泸沽湖,喧嚣人世一方难得的净土,以她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世所罕见的民族风情,古朴而神秘的风采,成为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之乡!
民族风情:泸沽湖主要原住民为纳西族摩梭人,也有部分普米族、彝族、藏族、涨族。摩梭人当中,男不婚、女不嫁。走婚的习俗和母系社会为泸沽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随着旅游的开发,泸沽湖摩梭人的习俗受到了挑战。
摩梭人一般住的都是老房子,不分家,所以也不用费心盖新房子,因为男的只住自己家,孩子归女方养育,男人以舅舅的身份养育自己姐妹的孩子,而钱财归老祖母统一分配管理,大家共同合力维持一个大家庭。
泸沽湖的周围,青山缠绕,树木参天。山茶花、杜鹃花、喇叭花和许多叫不着名的山花,五彩缤纷,摩梭人称它为“谢纳米”,意思是“母湖”母亲的湖。在湖的北岸屹立着一座秀丽的“格姆”山,意思是女山。摩梭人把她视为女神化身,从南边远远隔湖望去,格姆女山又像一头昂首而卧的狮子,人们又叫它为狮子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女性形象的神话,成为我们当代名副其实的女儿国。
泸沽湖畔有摩梭村寨、高原温泉、地下迷宫吉意溶洞、土司府、扎美喇嘛寺、忽必烈南征驻军遗址——日月和、茶马古道重镇永宁等人文和自然景点,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有网友认为,泸沽湖虽不如宣传片、照片和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环绕着它的山也略显平淡,既不线条优美、森林葱郁,也不陡峭峻拔,神威凛凛。然而湖水很清,可清楚地看到深水中幽暗而柔滑的水草,四周是辽阔的寂静,恣肆绚烂的花草从山尖滑到山脚再蔓延到湖边,你不能不说它美得不沾染一丝尘埃。
⑸ 《映画山西》旅游宣传片之平遥古城配乐是什么
平遥古韵
⑹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
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东经118°09'、北纬30°08'),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同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雄峻瑰奇,奇中见雄、奇中藏幽、奇中怀秀、奇中有险。
⑺ 山西做过哪些宣传城市的举措
这样的抄模式维持了很长一段袭时间,其中也不乏失败案例。2010年3月,电影《赵氏孤儿》的开机仪式在山西盂县藏山风景区举行,当时主演范冰冰、葛优、黄晓明等明星的到来,让小县城都沸腾了,因为争抢看明星,甚至还引发了“塌台事故”。据山晚君了解,为了请《赵氏孤儿》剧组到藏山取景,当地费了很大的劲儿,数次拜访陈凯歌,在与陕西韩城、河北邯郸争抢“藏孤发源地”的口水战中,盂县凭借与电影剧组的合作,率先把“山西藏山”宣传了出去。随后借着电影上映,旅行社大做生意,推出了“赵孤发源地,山西藏山游”路线。但由于影片没有预期的火爆,加之当地交通不便、景点单一等现实情况,这次电影营销操作,可以说是失败案例;同样,张纪中的《英雄时代》原本是一部以炎帝、黄帝、蚩尤等人为主线的央视史诗巨片,最终因题材等各种原因被迫剪成一部电影。而该片最初在陕西宝鸡、河北涿鹿和山西灵石的石膏山都有取景。因为作品无疾而终,令景区的宣传就此打了水漂。
⑻ 世界文化遗产最多城市是沈阳吗
不是沈阳
是北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列表
截止2010年8月,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5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5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10.庐山(江西,1996.12世界文化景观) 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4.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5.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22.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 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 26.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27.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观) 28.登封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2世界文化景观)
⑼ 春节成入境游增长的新节点了吗
据报道,随着中国春节文化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中国年”也成为中国入境游市场的新亮点。
不少国内旅游目的地还借春节之机在海外进行旅游推广。纽约当地时间2月15日,一则展示了张家界独特峰林、张家界丰泽国际公共保税仓、东方曼哈顿全球保税直购中心的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幕,向全球华人恭贺新春。
张家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和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此前提出,将用3年时间打造“中国第一个年接待人次过亿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实现年旅游收入1000亿元、年接待境外游客1000万人次”的目标。此次推介旨在吸引全球的投资商和企业参与张家界旅游消费的国际平台建设,分享张家界旅游国际化和外向型经济带来的商机。
⑽ 304家5A景区全名单公布,你最想要去哪里
304家5A景区全名单公布,我最想要去的是平遥古城。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哪种形式来表达它对自身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形式将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的价值,并延伸文化的价值链。相反,这不仅浪费文化资源,而且会对文化本身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古城风景区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文化的表达和表达决定了游客对风景名胜区的体验和印象,进而影响风景名胜区的经营。《又见平遥》将平遥古城的特色文化与沉浸式表演相结合,形成了旅游表演的教科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