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遵化宣传片

遵化宣传片

发布时间:2022-07-08 05:18:53

❶ 中国十大板栗之乡

中国板栗之乡,有湖北麻城、山东潍坊诸城昌城、广西南宁隆安、河北迁西、河北邢台、山东临沂、湖北罗田、河北遵化、北京怀柔、宽城满族自治县,陕西镇安,安徽广德。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河北迁西板栗。

栗,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我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板栗原产我国,是我国食用最早的著名坚果之一,年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板栗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为世界群栗之冠。炒食后其肉质细密,香甜适口,十分受欢迎。
高达20米的乔木,胸径80厘米,冬芽长约5毫米,小枝灰褐色,托叶长圆形,长10-15毫米,被疏长毛及鳞腺。叶椭圆至长圆形,长11-17厘米,宽稀达7厘米,顶部短至渐尖,基部近截平或圆,或两侧稍向内弯而呈耳垂状,常一侧偏斜而不对称,新生叶的基部常狭楔尖且两侧对称,叶背被星芒状伏贴绒毛或因毛脱落变为几无毛;叶柄长1-2厘米。雄花序长10-20厘米,花序轴被毛;花3-5朵聚生成簇,雌花1-3 (-5) 朵发育结实,花柱下部被毛。成熟壳斗的锐刺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密时全遮蔽壳斗外壁,疏时则外壁可见,壳斗连刺径4.5-6.5厘米;坚果高1.5-3厘米,宽1.8-3.5厘米。花期4-6月,果期8-10月。

❷ 遵化历史

遵化古代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下限到1840年鸦片战争。遵化在历史上,尤其是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两朝,在河北省乃至在全国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遵化境内,经文物普查,发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清东陵;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为明长城、洪山口古戏楼和永旺塔;唐山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处,为汤泉流杯亭和六棱石幢;遵化市重点保护单位22处,有官房子、王各庄古桥、杨家庄遗址等。这些文物和文物遗址,从不同的侧面,记录着遵化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研究遵化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为便于讲述,本篇在讲解时,以辛亥革命前为结束时间。

先秦时期

遵化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目前所存文化遗址来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些遗址可以称为滦河流域遗址。到1993年以前,唐山地区共发现滦河流域遗址18处。在遵化境内有4处。即丁各庄、汤沟、西峪北、君子口遗址。这些遗址,其年代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从社会形态上来看,当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

娘娘庄乡丁各庄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达25000余平方米,是一座人类生活区遗址。其地势呈东高西低的形势,西面原来是一条河流,目前已成为耕地。在这里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所常用的打制尖状石器、刮削器和玛瑙质尖状器。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旧石器时代特征。这里可以说是目前所知的遵化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

另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在新店子镇西峪村北的取土处。土质为黄粘土,文化层2至3米高。在这里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尖状器和白色、黑色的石英石核,面积不详。

君子口遗址,也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象腿骨化石、马牙化石、刮削器和植物化石等。

这些遗址的发现,表明至迟在1万年以前,遵化地方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在杨庄子遗址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棒等文物,也有红陶等等商代遗存,表明这个遗址所跨越的年代比较长。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仰韶文化特征。

夏朝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朝代,它的遗址,在河北存在都比较少,更不用说在遵化了。但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原在七机部工作的任重远先生,根据《水经注》、《禹贡》、《山海经》等书的记载,以及个人考察,曾经作过大禹在冀东治水,开牛门口为水道的推测。此说目前尚未被考古界认同。

商朝时期,在古蓟州,即今天的北京一带建有箕国,遵化也包括在内。这一时期,遵化境内的遗址有西峪遗址、杨庄子遗址、胡庄子遗址和宏门寺遗址。以西峪村内的遗址最为显著。整个遗址面积达11284平方米,文化层深达1.5米。在这里收集到商代的铜戈、铜鼎和汉铁鼎、铁盘、陶罐等文物。而在杨家庄、杨家庄西、宏门寺等遗址中,均有磨制的石斧、石棒、夹砂红陶、夹砂黑陶片出现,器型残片有豆柄、罐、鱼骨盆等,胡庄子有陶片及陶罐口沿、腹、底等残片出现。 周朝遗址,在我市尚未发现,但据任重远推测,迁安曾为周朝太公古公亶父活动的场所,后来迁都至陕西岐山、丰镐一带。任重远有一本《黄帝古都》,已由迁安市政府出资出版。在其中有关于迁安为黄帝古都的论证。若此事属实,周太公在其迁徙途中,必然经过遵化地区。

春秋时,遵化、玉田一带属于无终国。据古人记载,古无终是春秋时期的偏裨小国,由少数民族山戎所建。无终国的灭亡时间及原因,史无明文。但是无终国国君弃国修仙之事,在明人唐文灿所撰无终子洞《重修碑记略》中有载。这应当是无终国君,在外敌入侵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到战国时期,遵化属燕国所辖,是毫无疑问的了。

春秋战国时期,在遵化遗留下来的遗址,有魏进河遗址、宫里遗址和洪水川南遗址。

魏进河遗址,出土器物为泥质灰陶片、可以分辨出来的器型有侈口尊、罐等。陶片上有绳纹、弦纹。洪水川南遗址,面积约4800平方米,有残损的陶豆、陶托盘、陶盆、绳纹筒瓦等器物。2000年,在刘备寨乡宫里与常各庄交界处发现一处战国遗址,可辨器型多为灰陶豆、盘等残片。

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为龙、凤玉佩,被定为二级文物。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到秦都咸阳刺杀秦王嬴政,激怒了秦国。前226年,秦攻破燕都蓟城,即今天的北京。前225年秦设右北平郡于今天津市蓟县,治内辖遵化地方。当时在右北平郡设县的,有无终县,但是其所辖地方与春秋时的无终国已有不同,而在遵化地方是否设县,不可确考。

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宣扬国威,也为了巡视各地,秦始皇曾经有五次出巡。其第四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即是因此而得名。北戴河区还发现了秦始皇东巡的行宫遗址。在碣石逗留了一段时间以后,秦始皇西经右北平、渔阳、上谷等郡,返回咸阳。据此推测,秦始皇的足迹曾经到过今天的遵化地方。
秦末农民起义时,韩王广攻占燕地,自立为燕王。以蓟为都城,遵化又为韩王广所辖。项羽在秦亡后分封诸侯,韩王广被封为辽东王,领有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地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汉时郡国并行,受封燕王、领有燕地的,先后有臧荼、卢绾、刘建、吕通、刘泽、刘旦等人。西汉初年的平叛和中期的推恩制,使得诸侯王的权力与领地日益缩小。西汉时,遵化地方为右北平郡所辖的十六县之一,称徐无县,治所在今遵化镇以西地方。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将各地地名按经义进行改名。改右北平郡为北顺郡,将徐无县改为北顺亭。

东汉时继续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遵化属幽州部右北平郡徐无县。王莽时改名为北顺亭,东汉恢复旧名,治所在今遵化镇东。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遵化先后属公孙瓒、袁绍、曹操等人管辖。

魏晋时期,北方大乱,虽有曹魏后期和西晋初期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但总体上来看是以动乱为主,对社会经济的破坏较大。曹魏时属北平郡,称徐无县,治所在今遵化镇东。

西晋时,遵化地位有所提高,幽州北平郡治所由土垠县(治所在今丰润银城铺)移置到徐无县,即今遵化镇东。郡治的北移,说明遵化地区的军事地位日渐重要。后赵、前燕、前秦、后燕,仍以徐无为县名。北平郡治在遵化镇东,领四县。东魏、北齐置徐无县,北周并入无终县,治所仍在遵化镇东。

秦在历史较短,且其活动地区主要是在陕西一带,所以在遵化目前尚未发现有秦的遗址。汉代的文物遗址较多,在我市共有汉代文物遗址26处,古墓7处。

遗址以教厂遗址为最突出。该遗址于1986年发现,出土有汉“五铢”、“货泉”、“半两”等钱。此前,该村村民在挖菜窖时,还挖出过铜鼎、陶罐、石棺等文物。 汉墓虽有7处,但是以堡子店镇十八里汉墓为最突出。其余各处,均无有地面遗存,但是十八里汉墓目前尚存有较在大型的封土。2003年11月2日,十八里村民在施工中发现在封土东侧有一洞口,经文物部门考查后,确认此处为一汉墓,地下有砖砌拱券。并发现了陶楼、陶狗、陶谷仓以及酒杯等在我市不曾发现过的文物。按其现存的情况来看,应是等级较高的一座墓。并且在大墓的周围,有不少的小墓,还有大量的汉砖出现。可以推测,这里应该是一个汉朝墓葬区。因资金不足,当前未能进行清理与发掘,期望在发掘后应该能够有较重要发现。

田家坟遗址和崔家庄东大坑遗址均有陶器残片出现,还有汉砖遗留于世。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遗址,在遵化有禅林寺。始建年代不详,在辽代重修时,得到一块古碑,知道早在北朝后秦姚苌时就有僧人在此居住。而在后秦时,禅林寺(当时名叫云昌寺)也是重修,则此寺的始建年代当早于南北朝。

禅林寺在辽、金、元,以及清朝时,都有重修碑记。

隋唐宋金元时期

公元581年三月,北周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开始了隋王朝短暂的统治时期。

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又改郡、州、县三级政权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置县令。炀帝时改州为郡,为郡、县两级。遵化属渔阳郡无终县。

唐朝初期,遵化改属蓟州无终县。自战国赵武灵王改革服制,实行胡服骑射以来,战马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唐玄宗天宝元年在遵化设平州养马监养马,隶范阳郡。由于在遵化地方设马监和铁冶,遵化地方人口日渐增多,为以后建县打下了基础。安禄山叛唐,河北成为伪燕国的属地,遵化也在其中。

五代时,后唐李存勗统一河北,遵化归于后唐统治之下。“遵化”一名最早见于《辽史>

❸ 唐山市区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最好多去处是遵化县的清东陵啊
不过,如果你不是很喜欢历史
对文化不感兴趣
就当我没有说哦!
如果喜欢,去感受下乾隆陵寝吧
满壁浮雕,令人惊叹。。。

还有就是京唐港也可以,
不过可能风比较大
如果有本地比较熟的人
能带你玩得不错哦!

如果只是想轻松下,玩得开心
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秦皇岛了
海滨城市可玩的多多了哦!

祝你好运了哈

❹ 唐山最好玩的地方是哪里

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滦州镇。三千年大河之畔的盛世古城,采撷群山壮丽构筑其骨,掬一捧滦河俊秀勾画其容。将26个民族独特风情织入古老的明清建筑,将千年北方文化融汇进这座梦想乐园。滦州古城整体建筑以盛清建筑风格为主基调,共同展现北方古镇的地域特色;在装饰装修、景观节点等方面,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历史节点和民族特色,用不同的文化元素和建筑形式,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个性 古城内景点颇多,比如东城门迎宾广场、关帝庙、文庙,滦州衙门、接官亭等明清风格中式古典建筑群,“青龙河”、“九龙溪”,北方风格水街古镇,小吃一条街、古玩一条街、四合院客栈一条街等。 一座三千年的古城光耀古今,滦县即将成为环渤海旅游圈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东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月坨岛

月坨岛是乐亭县西南渤海湾中的沙岛,陆域面积10.5平方公里,因形似一弯晓月而得名。月坨岛离陆岸4.8公里,封闭性良好。岛上灌木丛生,鲜花野果散发出淡淡幽香,几近封闭的自然环境鲜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生态景观保留了原始状态。月坨岛因形若弯月而得名,由月坨、腰坨、蛇坨、西坨等七个狭长列岛断续组成,四周环海,生态原始,景色以幽、野、奇、闲、异闻名。月坨岛四周环海,地貌原始,岛上灌木丛生,杂草茂盛,生态景观与优良的海滨风情相映成趣。岛上有北方最为丰富的鸟类资源,看万鸟翱翔,蔚然壮观。

唐山抗震纪念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1985年开始修建,1995年重建,由方毅题写馆名。纪念馆外圆内方,设计独特,馆内展出了唐山大地震的灾害以及唐山人民抗震救灾、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纪念馆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屋面西高东低呈台阶状,向广场中心倾斜。

❺ 唐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唐山市里好玩的地方:
1、南湖城市生态公园。唐山城市新名片,接待来唐宾朋的会客厅,唐山城市转型的杰出代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
2、清东陵。唐山历史文化的象征,唐山境内最早的国家4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较高的声誉。
3、景忠山。唐山儒释道宗教文化的中心,精美的山岳风光,国家4A级景区,河北最美30景。
4、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展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五个第一”唐山骄傲,“开滦”带来唐山、秦皇岛两个城市。
5、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渤海湾内璀璨的明珠,稀缺的珍品岛屿。未来京、津人的后花园,前途无可限量。
6、青山关。唐山境内长城中的翘楚,国家4A级景区,地位最重。在唐山旅游宣传片内长城中出镜率最高。
7、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红色旅游经典之地。
8、纪念碑广场和纪念馆。老牌景点不可撼动,是证明唐山地震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地方。

唐山简介及主要旅游景点:

1、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 ,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现辖 2 市 6 县 6 区,4个开发区和曹妃甸工业区及汉沽管理区。总面积 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4.5 万。市区面积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299 万,是全国较大城市之一。

2、清东陵,遵化万佛园, 抗震纪念广场, 唐山抗震纪念馆,凤凰山公园,大成山公园,南湖公园, 地震遗址 ,迁西五虎山旅游区,青山关,白羊峪 ,灵山,红峪溶洞,云山峡谷,山叶口,金银滩浴场 ,李大钊纪念馆,景忠山等。乐亭三岛(世界性的美景),独特的水下长城,世界最大的工地唐山曹妃甸等特别多优秀的旅游景点,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❻ 唐山市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唐山市里好玩的地方:

1、南湖城市生态公园。唐山城市新名片,接待来唐宾朋的会客厅,唐山城市转型的杰出代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

2、清东陵。唐山历史文化的象征,唐山境内最早的国家4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较高的声誉。

3、景忠山。唐山儒释道宗教文化的中心,精美的山岳风光,国家4A级景区,河北最美30景。

4、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展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五个第一”唐山骄傲,“开滦”带来唐山、秦皇岛两个城市。

5、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渤海湾内璀璨的明珠,稀缺的珍品岛屿。未来京、津人的后花园,前途无可限量。

6、青山关。唐山境内长城中的翘楚,国家4A级景区,地位最重。在唐山旅游宣传片内长城中出镜率最高。

7、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红色旅游经典之地。

8、纪念碑广场和纪念馆。老牌景点不可撼动,是证明唐山地震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地方。

❼ 唐山那里有好玩的地方

❽ 遵化男人谁最帅千万不要说是自己哦

可爱的家乡---遵化 我可爱的家乡遵化,她因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而让我们引以为骄傲,她在五代就设了县治;她因人杰地灵而上升到大清国的直隶州;淳朴勤劳的遵化人以“穷棒子精神”和“当代愚公精神”得到了共和国主席和总理的肯定并一越成为全国五六十年代的榜样,改革开放后她又成为唐山的第一个县级.她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冀东天然的聚宝盆,她因平原产粮而一度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她不但山上能长树而且树上还能长果,因此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板栗之乡”;优质苹果核桃生产基地,她因树下能多种经营而成为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县.更绝的是,她的地下还埋着宝呢,金、银、铁、锡、铬等等,让遵化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遵化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自然银行”.她工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了冶金、机械、建筑建材、电力能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七大行业.以建龙、港陆为龙头的冶金矿山业,以栗源、广野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热电厂、黎河水电站为龙头的能源工业以成为遵化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郡——清东陵坐落在遵化境内.年在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清东陵为龙头,全旅游景点景区达24个,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县建的10多年来,遵化发扬“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遵化精神,强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龙起民富”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冶金矿山、旅游、林果、高牧五大龙型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里百强行列,名列第77位,年居第76位,年更上一层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昂首新世纪,勤劳勇敢的遵化儿女必将承前人之优秀,结四海之智慧,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遵化——我可爱的家乡!-----------------------------可爱的家乡,我的根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的. 漫漫人生,我要剪辑昔日家乡的恬静,描绘未来家乡的腾飞. 树有根,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有根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有根吗?家乡人的无私关爱是我成长的“根”,家乡人的淳朴热情是我情感的“根”,家乡人的勤劳务实是我前进的“根”. 我的童年在绵延高耸的龙山脚下度过.乡间生活的恬静与童年的无忧无虑,交织了那段最美好的时光,浇灌了我那颗幼小的心灵,在我的脑海中填充了最斑斓的色彩. 小时候,家乡美丽的风光是最好的老师.山教给我“海纳百川”的宽容;水教给我“惊涛拍岸”的勇猛;草教给我“不屈不挠”的顽强.大自然的真谛教会了我做人的一切,家乡的山山水水陶冶了我的性情,给我插上了飞向成功的翅膀. 小时候,家乡人的无私关爱是最好庇护.乡间的那种关爱是无私的纯洁的,不计较回报的,关爱交织成一把伞,伞下的我在无忧无虑中成长,健康、快乐、没有风雨的侵袭,没有痛苦的折磨,那种关爱在我童稚的心灵中种下了博爱的种子,被无私的春水浇灌着成长着,爱与被爱就像经线与纬线一样交织了这个世界,家乡人的爱,给我插上了播撒爱心的翅膀. 小时候,家乡人的淳朴热情是最动人的乐曲,走在乡间小路上,总能看见来来往往的人相互问候,那洋溢着乡音的声音,仿佛美妙的音符,演奏着家乡人的淳朴,讴着家乡人的热情,在乡音的影响下,我学会了朴实,学会了热情,给我插上了放飞希望的翅膀. 小时候,家乡人的勤劳务实是最强大的动力.不管什么季节,我总能看到家乡人忙碌的身影,家乡人以他们的言行,影响着我,让我学会了勤奋,学会了创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长大了,我懂得的已不仅仅是家乡的山水给予我的精神,家乡人的言行造就我的品格,我懂得了更多,然而家乡带给我的启迪却会影响我的一生. 家乡在前进,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已悄然实现,勤奋的汗水,辛勤的耕耘,热情的合作,造就了今天这个崭新的遵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美丽的山水风光陶冶了我高雅的性情,家乡淳朴的民风培养了我良好的品德,家乡给了能使我受益终生的东西,爱是双向的,家乡造就了今天这个青春而又富有活力的我,那么我就应该把握住这萋萋芳华,努力学习,辛勤耕耘,发扬家乡人勤劳务实的精神,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不断进取的动力,把爱交织,用家乡给我插上的翅膀高飞,为遵化的明天,遵化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远方的客人 遵化欢迎您 我的家乡,素有"畿东第一城"的遵化,北有长城,西顾,南临津唐,东通辽沈;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皇家文化积淀浓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建筑宏伟,壮观,精美的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面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清代的兴衰历史,传承着动人神秘的故事,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四季景色宜人的鹫峰山,以"山名,寺古,树奇,石怪,崖绝,城窄"闻名遐迩.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置身鹫峰山,感慨万千,留下千古绝句,您可以登临长城之顶,可以小憩原始林中,可以步入栖云古刹,可以入住农家小院,您会切身感受到"清净清雅地无虑无忧心" 据记载,清康熙帝来到上关湖游山玩水,即兴口占一绝:"峡崖瀑布挂前川,树冷烟寒幕碧天,关外黎民风俗厚,涵儒威德已多年."这里青山叠翠,碧波荡漾,怪石嶙石,别有洞天. 被称为"娘娘御"的卧龙山,蜿蜒曲折,是有名的宗教文化圣土,殿堂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多个景点自然天成,惟妙惟肖,景区林深树茂,鸟语花香. 勇敢勤劳,热情好客的遵化,真诚地邀请您来遵化游玩,度假,您会切身感受到遵化的美丽,遵化的富饶,遵化的可爱.

❾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地北头镇鲁北峪村昨天回老家,据说现在老家这有点不太平!有播开着车,戴着口罩,直接

这是真的吗,没有看到相关报道啊,好恐怖呀,知情人应该报警处理,以免真的有人遇到危险,不会像那个女孩那么幸运得救。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❿ 遵化定亲都有什么习俗

婚姻习俗
(一)汉族正统婚俗
汉人婚嫁风俗,在遵化民间不同地区基本上大同小异。旧社会,正统与非正统婚俗不同,婚嫁仪式各异。
在旧社会,男女长大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要订婚或结婚。男女婚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年貌相当,命不相克,以媒为证。多数男女双方并不认识,第一次见面只能在洞房。这种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当时被视为金科玉律,不可违抗。除此以外,在遵化民间还有很多畸形古怪的婚姻,如买卖婚姻、指腹为婚、童养婚、换婚、招赘婚、转房婚、典妻婚、冲喜婚、荒婚、望门婚、鬼婚和限制寡妇改嫁等。
民国初期,在县城有的比较开明的家庭开始实行文明结婚,实行结婚典礼,双方以鞠躬代替拜天地,迎婚以车代替花轿,自由婚姻代替包办婚姻,婚嫁仪式也有所改变。
旧社会遵化民间的富裕家庭和普通家庭婚嫁仪式不一,产生了非常繁杂的风俗习惯,青年男女成婚大约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说亲。旧社会男女定婚较早,儿女们到十五六岁,父母就托媒人说亲。家趁人值的户也有媒人找上门来的。说亲全凭“媒妁之言”,媒婆到男方就说姑娘长得如何美;到女方家就说小伙子长得如何俊,并将双方家庭情况作一介绍,以便男女两家互相了解。双方认为门当户对,有意结亲时,媒人就给双方规定一个“相亲”的日期。
2. 相亲。在封建社会,男女的婚事,全由父母做主,做儿女的没有自主权,媒婆两头说好,青年男女往往受骗上当,媒婆从中渔利,因此,在历史上造成很多悲剧。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提倡男女婚姻自主,才打破了长期套在妇女头上的封建枷锁,男女的婚事才逐渐解放,才产生“相亲”一说。但相亲也多为父母包办,父母说好便好,做儿女的却无权问津。所谓“相亲”,也不是像现在这样,男女经人介绍之后,可以在一起互相谈谈心,了解一下对方志向、性格、品德,倾吐心情,而是由媒人约定到一个适当的地点,作为串亲偶然相遇,从人的长像、外表方面偷看一眼,就算相亲了,互相不作任何介绍,然后由媒人再争取双方意见。双方都认为可以时,再进行下一步——“相家”。
3. 相家。“相家”,也叫“相门户”,主要是女方到男方相家,由媒人带领女方的亲族看看男方的房院,室内室外以及家庭成员情况,看看遂意不遂意。相家时,男方要准备酒席,如果女方看完后同意,就留下来吃饭,一般说这门亲事便有八九成了。席间,男方要向女方亲属“拜席”,饭后,由男方的亲朋向女方赠送钱或物作为礼品。如果女方不同意吃饭,甚至扭头便走,说明这门亲事十有八九告吹。
4. 换帖子。通过相家,双方有意结亲之后,媒婆先将男方的生辰八字(旧时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合起来是八个字)写在一张红纸上,交给女方,女方也将姑娘的生辰八字交给男方,名曰“换帖”。双方都要请算命先生掐算一下,按照生辰八字属相有无相克。按迷信说法属羊的和属鼠的不能结婚,名曰:“羊鼠一旦休”;属鸡的和属猴的不能结婚,名曰:“鸡猴不到头”;属蛇的和属虎的不能结婚,名曰:“蛇虎如刀锉”;属牛的和属马的不能结婚,名曰:“白马犯青牛”,如此等等即所谓八字相克。经过掐算,八字相合,才能订亲。
5. 定亲。定亲前,还有要“彩礼”一说,女方根据男方家庭情况,如男方哥弟兄多,女方为了过门后不受家庭贫困之累,就多要一些彩礼,或者男方人长得不如意,但广有家财,因而彩礼要得更多。也有女方家庭十分贫困多要钱物的。所要彩礼,男方同意后,即可履行定亲手续。“定亲”,也叫“过彩礼”,又叫“下订礼”。双方定好日期,男方的父母和媒人带有部分礼物,如糕点、酒、肉、米、面、衣料、首饰、现金等物到女方家去定亲,并由女方招待一番。席间,姑娘要向男方亲属“拜席”,男方要给拜钱,饭后,女方亲属也要向男方赠送一些礼品,从此,男女家长即可互称为“亲家”。男方把女方所要彩礼备齐后,就要选择良辰吉日娶亲。娶亲前男方要将全部彩礼和“离娘肉”等礼物送到女方家,即所谓“过大礼”,然后才能娶亲。
6. 娶亲。娶亲,其规模、形式,根据男方家贫富身份不同,出入很大。富豪和官绅之家,有大娶的,讲豪华、阔气,举行婚礼十分隆重、热闹。如要高搭彩棚,请戏班唱堂戏或坐腔戏,一时请不到戏班,也要唱一台驴皮影戏。迎娶新娘时,新郎要簪花披红,乘马随彩轿先到女家拜认岳父、岳母,然后乘马先归,谓之大娶。小户人家其娶亲形式极为简单。有的女方因贫穷连饭也吃不上,就将闺女送至婆家,甚至有十来岁就童养到男方家的。下面所要介绍的是旧社会一般规模的娶亲形式。
(1)响门亮轿。解放前全县各地都有“轿子房”,是私人经营的,以租赁花轿、棺罩为生。哪家有了红白喜事,可通过“轿子房”聘请吹奏人员。“响门”,就是事主在娶亲的头天,将吹奏人员请到家里吹奏鼓乐。吹拉弹唱、鼓乐喧天,有的还请几位名艺人唱做腔戏(即清唱),一直闹到深夜。此举一般都在大门外放上桌椅板凳,公开演唱,因此,谓之“响门”。“亮轿”,在响门的同时,将娶亲用的花轿在门口亮一亮。娶亲用的花轿一般是四人肩抬,高5尺,宽3尺多,立体见方的木框,四面围着彩罩,上有轿顶,夏秋是夹层绣花围子。冬季是棉围子,轿门左右各有一根轿杆,前后各两人抬着,走起路来四个人要走一个步伐,花轿上下颤动,甚为可观,过去大姑娘结婚没坐着花轿就称为一辈子的憾事。用花轿抬来的,才算是明媒正娶。
(2)迎娶。过去娶亲都要起得很早,甚至有的半夜就启程。据说娶亲人在半路和另一家娶亲者相撞不吉利。娶亲者不管路途多远,也要大清早太阳不出来就要到女家,因为举行结婚仪式是有时间规定的,在规定时间之内必须把新娘抬回来,去娶亲时,轿内要坐一名十四五岁的小孩压轿,轿前有个“荷包”,是用红布做的约有四五寸长的红布袋,上面拴一条红绳,一头拴在二尺长的木棍上,荷包下面有一撮黄穗子,形似红灯。据说是古时抢亲留下来的例,因抢亲都在夜间行动,必须灯笼火把开道,后来人们认为娶亲时有红灯开路,可以驱逐煞神避邪。娶亲要有“娶门客”(读qiě),大都由新郎的婶辈充当,去女方家迎接新娘。娶门客有坐轿车子的(轿车子不是现代的卧车,而是木制的轱辘,比马车轱辘大,上有布棚围子,里有铺垫,前边用马或驴子拉着,马脖子上套一圈铜铃铛),解放后,轿车子逐渐消失,就在胶轮马车上面搭上席棚,前后敞着,代替轿车子。轿车或轿临到女家,鞭炮齐鸣,以示喜庆。娶亲人到女方家后,女方家要摆上果席,果席分16个盘,即8个果盘(4盘干果,4盘鲜果)和8个糕点盘,沏上茶水。娶亲客吃一点儿糕点,喝杯茶水,就给被聘的姑娘穿轿衣、轿鞋,坐在木桶上由送门客给其梳上两个抓髻,头上蒙红布,由兄或弟背上花轿。姑娘上轿必须哭泣。实际上妇女结婚是人生一个转折点,由姑娘到媳妇,从此离开爹娘,应该是很难过的,作闺女的舍不得离开爹娘,哭是人之常情。由于有这个老礼,如果遇有不哭的,做娘的就在闺女身上用手拧一把,或用笤帚柄将闺女打哭了,有的背轿人,在过屋门时故意将姑娘的头往上门坎碰,把姑娘弄哭,总之,必须哭着走,否则被人耻笑。
(3)送嫁妆。“送嫁妆”也叫“送什盒”。聘闺女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都要陪送闺女一些东西,名曰“嫁妆”。可陪送的东西,大都是女人经常用的化妆品及室内摆设之类的装饰品。如梳妆匣子、瓷瓶、掸罐、盆景、对美人、座钟、挂表、箱子、板柜、衣服、被褥等等(少数地主豪富之家,对闺女养得娇,儿女少,也有陪送闺女房、地产的)。所有陪送的东西,为了显示娘家的体面,都在姑娘上轿前准备好“抬子”,俗称“饰盒”。每抬什盒不论东西大、小、轻、重,都要由两个人抬着,随花轿送到新郎家里。多者有送六十四抬什盒的,最少也要有个梳妆台、罩子灯、洗脸盆之类的东西,凑合两架什盒。
(4)聘送。姑娘出嫁,家中要有“送门客”,“送门客”和“娶门客”是相对称的,如果“娶门客”是婶娘辈,“送门客”也必须是姑娘的婶娘辈。其中也有一些礼节,“娶门客”到新娘家,如果“送门客”接出门外,“送门客”到新郎家,“娶门客”也必须接到门外。在娶亲的路上,她们各坐各的轿车子或棚车。姑娘出嫁了,姑姑、姨娘、舅舅以及亲门近支要随礼,和“送门客”一同要到新郎家统称“新亲”。新亲要另坐一席,由懂礼貌的本族长者相陪。坐席时,“新亲”要按父子不同席的风俗,以同一辈份入座,否则便不能入席。
(5)拜天地。旧社会每家正房前房山处都有个天地窑,正面形似贴壁小庙,背面、两侧全在墙内,成竖长方形的窑洞,是供奉天地神之处。“拜天地”是天知地知向天盟誓的意思,就是说从今日起一男一女成了百年之好,永不变心。“拜天地”是旧社会结婚一种礼仪形式。富有之家娶亲,花轿抬到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轿门要对准大门口,由两个搀新人的正轿贵人(均是未婚的姑娘充任),首先打开轿帘,将娘家做来的子孙饽饽(饺子)由轿内端出来,然后将一个锡壶递到新娘手里(锡壶称“宝瓶壶”,内装五谷杂粮,栗子、枣之类的东西,瓶口用红布蒙上,用五色线扎紧。瓶内的粮食要在结婚三日内熬粥全家食用,意味全家团圆)。新人下轿时在大门槛上放个马鞍子,要一步迈过去。意味着平平安安。门前要有人高举火把,即将大门两旁早已扎好的干草把点燃,据说这是古代人实行抢亲制时门前高举火炬留下来的旧例。后来,人们理解为将新娘身上的邪气赶跑。然后,红毡铺地,因为新娘下轿两脚不能沾地,然而在农村哪有那么长的红毡,就用两块长条毡子往前倒着走,没有毡子,就用两条口袋代替。将新娘搀到天地桌前和新郎行“周公之礼”。所谓周公之礼,就是焚烧香烛纸马,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司仪人员在旁边高喊:“新郎新娘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礼成!”然后,新郎作拉弓射箭姿势,对准新娘,倒退入新房,新娘面对新郎跟着前进,仍盖着蒙头布由搀新媳妇的人搀着步入新房。据说这种礼节是“桃花女破周公”留下来的例。将新娘搀入新房,炕沿下早已准备下两个粮食口袋,一高一低,登着上炕。粮食口袋内一般装的是红高粮,寓意是步步登高。炕上准备一个木制水桶,里面放有栗子、大枣和一块豆腐,水桶上放一个蒸馍馍用的平底儿,上面铺上新娘的褥子,新娘坐在上面,背着炕沿,面向炕里不说话,静坐,谓之“坐福”。这时新郎才能用红箭头挑开新娘的蒙头布,男女双方才算是第一次见面,是丑是俊,这才知晓,但木已成舟,即使丑陋,也没有反悔的余地了。午饭结束,由嫂嫂辈领着新娘拜祖、认亲。拜祖,就是在祖宗牌位前行跪拜礼;认亲,就是对新郎全家人以及姑姑、姨娘、舅父母等远、近亲属一一拜见。对长辈要行“万福”礼,长辈要赏拜钱。
(6)会亲家。父亲将闺女送到婆家,也是新“亲家”相互认识的时候。新“亲家”首次到女儿家要摆半桌酒席,并在酒席宴上,向亲家和亲家母表示闺女在家教养不够,不懂礼貌,请亲家母平时多指教等等客气话,作一番嘱托。
(7)入洞房。结婚那天晚上,新郎新娘要吃子孙饽饽、长寿面。所谓子孙饽饽,就是捏的饺子。子孙饽饽是有数的,在姑娘年岁的基础上加一倍,如果姑娘17岁,娘家就捏34个饺子随轿带到新姑爷家,晚上吃用。吃子孙饽饽长寿面,象征着子孙满堂,长命百岁,白头到老。洞房里的被褥,大都由儿女双全的嫂子们给铺好,被子里放上不少核桃、枣、花生、栗子,借核桃、枣、栗子的谐音,取“和美”、“早(枣)生立子(栗子)”之意。
(8)回门。娶亲的第三天,新娘带着新郎回娘家,叫“回门”。新郎首次到岳父母家,首先要拜岳父母,然后拜祖、认亲族。招待新姑爷,午饭一般是很丰盛的,由亲门长辈相陪。回门有住两天的,或三四天的不等,但一般都是住一夜或当日即返回。姑娘首次回家,做父母的要了解闺女的心事,看看是否遂心、满意。
(9)送头油。新婚后第五天,新娘的母亲要给女儿送头油。这是新亲家母相互见面的时机。婚后第二十九天,要接闺女住家,但住娘家也不准超过一个月,到时就要将闺女送回或新郎接回。除此之外,每到大的节日,娘家都要接闺女吃“餐饺”。例如,端阳节、中秋节,特别是第一个端阳节,娘家一定要将闺女接回家,据说这是为了躲避瘟疫。
(二)新式婚俗
1952年国家颁布了新婚姻法,父母包办,买卖婚姻为非法。男女双方恋爱自由,婚姻自由,逐步取消了旧式婚俗,革除了迷信色彩,向文明、简朴、热闹方向发展。
婚姻程序也日趋简化。一般是男女双方相恋或经人介绍相识后,即可订婚。男家准备一顿饭,介绍人带女方家长、姑娘到男方家,男女双方议定亲事。男方家长要给女方一些钱物,作为“见面礼”。订婚后男方在逢年过节时接女方来家住几天,以便互相了解和增进感情。双方商量后,男女双方即可到医院进行体检(2003年婚姻法修改后,是否体检,由男女自订,政府不予干涉),到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时,看是否合乎婚姻法,如年龄、疾病、是否未出“五服”(即五代)的婚姻、血亲等。符合婚姻法的,发给结婚证书。男女双方各持一份,视为合法,择日即可举行结婚典礼。喜日这天,一般是由新郎骑自行车或用汽车去接女方。结婚典礼仪式,男女双方不再拜天地,而是向父母来宾等行鞠躬礼,新郎新娘互相鞠躬,引入洞房。婚宴上,新郎新娘要向亲友敬酒致谢。闹洞房、听声的已很少。有的工、青、妇组织操办本系统的青年男女利用节假日举行集体婚礼,这种形式省事、省钱,比较简单节约,深受欢迎。近年来,遵化有关部门每年都组织集体婚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男方不送彩礼,女方不要嫁妆,风正俗清。70年代开始,婚俗有所变化。在农村,女方索要财物逐步升级,除衣物、家具、房屋外,一般还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大三件”。进入八九十年代,婚俗奢华风日趋严重,所要物品越来越高档化。“三大件”已由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改为彩电、冰箱、收录机。现在还有个别的要楼房、汽车等高档贵重物品。
1. 新式婚礼形式。新式婚礼主要有三种:
(1)新旧结合。迎亲由骑马、坐轿改为用自行车、拖拉机、汽车(面包、双排座、小轿车)接亲。新郎新娘穿新婚礼服。家族亲友贺喜送钱送物(上喜礼)。男方家以酒宴招待。
(2)集体婚礼。一般由男女方所在单位的工、青、妇组织操办,男女双方报名参加。主要程序:新婚夫妇介绍恋爱经过,宾客代表致贺词,领导提希望,主办单位赠纪念礼品,晚上演电影、戏剧以示祝贺。这种形式,省钱、省事、省力,深受人们欢迎。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举行集体婚礼后,又回到家中设宴款待宾客的风习。
(3)旅行结婚。新婚男女领取结婚证后,不举行婚礼就去外地观光旅游,回家后,就算完婚。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旅行结婚后仍置办酒席,招待亲友。
2. 新式婚礼程序。新式婚礼大体有如下17个程序:
(1)放鞭炮
(2)奏婚礼进行曲
(3)新郎、新娘就位
(4)证婚人就位
(5)家长就位
(6)向新郎、新娘献花
(7)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8)新郎、新娘向证婚人致敬
(9)新郎、新娘向家长致敬
(10)新郎、新娘向来宾致敬
(11)新郎、新娘互相致敬
(12)新郎、新娘互赠礼物
(13)证婚人讲话
(14)新郎、新娘讲恋爱经过
(15)家长讲话致谢
(16)送新人入洞房
(17)放鞭炮
(四)唱(同剳zha)喜歌
唱喜歌,是遵化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风俗,因为是由说、唱、音乐综合一体形式、且词汇丰富,内涵深刻,用语动人心弦,故群众喜闻乐见。唱喜歌者,多是些孤寡人、乞丐或社会上一些无家少业及游手好闲者,闻有哪家办喜事,便到哪家唱喜歌。唱喜歌时,未进大门,先放少许鞭炮,然后敲敲打打说唱起来,边说边唱,说唱与喜事有关的内容,边唱边说走到大门里,与主人或者执宾人说几句喜性话,道个喜,有的还给东家递上薄礼红包。这些行动,都为的是向东家启发给礼钱。东家高高兴兴地加倍还礼。如在正午到,东家还得专门安排吃喝;如不吃饭(叫赶串饭),东家还需给上办喜事的烟、酒、吃食等。办喜事家,多盼望来唱喜歌的,为的是显得喜事办得圆满热闹。
唱喜歌者,多与当地看喜日子的风水先生有联系,通过看喜日先生知道哪家何时办喜事。有的自己也会算计出办喜事的日期来;还有的是经常走村串庄者,遇到办喜事家,便道喜。唱喜歌者绝大多数受欢迎,但个别户也有的不领情。遵化农村流传着两个故事。
从前有户人家,给儿子娶媳妇,可说是张灯结彩,宾客满棚,热闹非常。正值午时,来了个唱喜歌的,面对大门高声歌道:“一进大门红彤彤,看着官气往上升,今天快把喜事办,明年还有官运到府中,佳女美貌多贤惠,佳男才高更有名,佳郎正遇科考年,进京直考榜题名……”恰好新郎是书生,第二年是科考年,真的就考中了,唱喜歌的喜歌意思应验了。这一下唱喜歌的便提高了地位。又有一户人家,可为当地富户,正直盖房上梁时,东家、泥木两工、帮工的忙忙碌碌,此时来个唱喜歌者,敲敲打打,说说唱唱一阵子,可院内竟无一人出来搭理,还有的说风凉话的。唱喜歌的想,东家抠,给你道喜不理茬儿,好!给你说点倒霉话。往院里迈了一步,便有声有色地高唱:“嘿!打竹板劈了杈,一进大门好害怕,大梁上好正开垒,呀!四梁八柱全爬下,大人看着哭,小人吓得直叫妈……”唱罢快步扬长而去。结果,这家盖房真的出现倒塌伤人事故。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消息很快传出,再加上传言中的添油加醋,越传越玄。因此,出现一般人家对唱喜歌者,赶快搭对他高兴走,也别惹出坏事来。

(五)赶串儿
提起赶串儿,现在好多人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儿。可是在遵化的南部和东南部,如党峪、娘娘庄和铁厂、东旧寨乃至丰润县城一带,仍流行着“赶串儿”的民俗。
这个民俗习惯,不知从哪朝哪代流传下来的。传说过去有个富户人家办喜事娶媳妇,门外来个穿的破鞋拉褂的人到这讨要饭菜吃,这家给他盛了一碗,要他在院子外吃。此人填饱肚后心里很高兴,随即说了几句喜庆的顺口溜,哼了一个小曲,大家觉得这是喜事唱喜歌,皆大欢喜呀。
解放后赶串儿的民俗随着时代的前进,从形式、内容、人员有了新的变化。也有一些赶串儿的很像民间艺人。娘娘庄乡有一尹姓的七旬老人,年轻时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为了填饱肚子,经常“赶串儿”,大家叫他“赶串儿大王”。他人长得其貌不扬,但头脑灵活,反应很快,张嘴就唱,出口成章,不论哪家有红白喜事,他都能见景生情,唱喜歌,说顺情话,专讨东道主的喜欢。有很多顺口溜、数来宝都是现编现唱,唱的东道主心满意足。不光给他饭吃,还要给些烟酒和喜钱。
有赶串习俗的这一带,谁家都把应候赶串儿作为一件大事,特别是办喜事,男方响门的那天晚上,一般都是准备三四大盆的菜,有白菜,豆腐,油炸丸子,粉条,肉片等多种混在一起熬或炖,然后盛在大锅或大盆里,摆在家门口,等到天黑来赶串儿的人,执宾组织赶串儿的人在门口排好队,按顺序盛,一般都给盛满,然后端回家。大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敲盆子敲碗儿,叮叮当当好不热闹。大人们看热闹也是里三层外三层,显得特红火。给东道主增加了无限喜庆的气氛。
如今,党的政策好了,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家丰衣足食,人人吃穿不愁。但是,“赶串儿”的习俗还是流传下来,只不过现在“赶串儿”的人大都是孩子了。也有个别的大人怀里抱着小孩儿赶串儿。过去是为了解馋、填饱肚子,现在赶串儿是为了凑热闹,图吉利,图喜庆,乡里乡亲和和气气,体现了浓浓的乡情。

阅读全文

与遵化宣传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近几年网络营销的发展 浏览:41
服装品牌市场营销论文 浏览:799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论文 浏览:953
环卫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02
二本院校市场营销毕业投简历 浏览:938
幼儿园大培训大执法方案 浏览:182
饮料广告促销活动 浏览:426
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举例 浏览:104
新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 浏览:847
市场营销项目组合 浏览:319
高端楼盘营销方案 浏览:307
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544
公司商务礼仪培训方案 浏览:552
创收节支方案策划 浏览:705
员工讲堂培训方案 浏览:660
就业介绍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38
亲子户外环保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71
培训方案更加实效可行 浏览:463
市场营销概论名词解释 浏览:138
美国嘉吉公司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