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南皮县委宣传部

南皮县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6-27 15:17:06

① 张之洞墓的知情人士

当时光进入新的世纪,传统文化的回归再一次成为社会热潮。社会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张之洞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而在南皮,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自愿地加入到研究张之洞、寻找张之洞的行列中。他们说,正确评价张之洞,南皮责无旁贷。
南皮人对张之洞的感情是朴素而真挚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公园筹建办公室来了一位衣衫破旧的老人要捐一千元钱。原来,这位南皮贾屯子村的“周铁嘴”为给张公园建设捐资到处化缘。工作人员们不肯收,老人不干。大家只好说,钱您先放着,用着时去拿。十年过去了,老人还念念不忘建张公园,说:“我那一千元还存着呢。”
虽然张之洞的后人如今已没有一个在南皮生活,但在南皮东门张氏家族中,仍然普遍使用张之洞题写的“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这二十个起名专用字。不相识的张氏族人,一听名字,就知道彼此的辈分。可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重名过多。比如大安、前印等等张氏人口多的大村,有四五个人叫一个名字的。开会叫错了人,来客指错了门的事,都没少发生。
除了名字沿用传统,张氏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依然盛行。热心张之洞研究的张氏族人张家升老先生于2004年冬病逝前写下的《张之洞和南皮张氏家庭》一文称:张氏人口占全村半数的前印村,全村九成的大学生姓张。
“头两年的一个清明,我到张之洞墓前,只见墓前的碑案仍东倒西歪地散落着,但坟上被挖的窟窿已经被填平,歪倒的石案上还有一束雪白的梨花。”王玉良回忆说。
2004年5月,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成立,会长是退休了的原县人大主任邢家训。他们收集回忆、研究张之洞的文章定期刊载在会刊上。邢家训和副会长叶书龙等研究会成员还四处出击,循着张之洞的足迹进行考察与搜集,寻找张之洞的后人。为了省钱,他们只买夜车票。在汉阳铁厂,工厂博物馆把张之洞主持建造铁厂时用的专用砖瓦赠送给“家乡人”,20多公斤重的东西,愣是让邢家训和叶书龙给背了回来。
2005年5月,南皮张之洞书画院成立。
2006年2月,春节过后刚刚上班的南皮县委宣传部就召开了张之洞研究工作会,对张之洞研究和深层开发做了详细的规划。这是近15年来,张之洞研究第一次被列为县委、县政府正式工作议程。
这一年,张之洞在台湾的族曾孙张法鸣回南皮祭祖。
同年12月,在南皮县第一中学建成了“张之洞展览馆”。1903年,张之洞自京城返武昌,顺道回南皮祭祖。他捐出五千两赏银、积累的廉俸一万二千两,在家乡兴建新式学校,并命名为慈恩学堂。学校布局新颖,有教室、寝室、餐厅、厨房、议事厅、图书室、操场,还设置有花园假山,种植了古槐和海棠,整体风格是中西合璧。
学校于1907年竣工,先后设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部,定额各为三十人,学制分别为四年和五年。南皮解放后,慈恩学堂更名为南皮中学。1980年又定名为南皮县第一中学。
这所由张之洞创建的学校,不但是南皮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也是今天南皮的最高学府。今天的南皮一中已经完全没有了一点历史的遗迹,校园里教学楼、学生公寓环立,在校学生三千多人。但未进大门就可以看到校园广场上高大的张之洞汉白玉雕像;在学校的张之洞纪念馆里,门额上还挂着一幅当年慈恩学堂的全景图。与它遥相呼应的展室另一端,立着一尊张之洞的半身像。本职为南皮县广电局副局长的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叶书龙笑着说:“这可不是铜的,是当地农民用泥塑的。”
对于南皮人来说,最让他们挂念的还是张之洞的遗骨哪儿去了。
一定要找到!县长给邢家训下了命令。
当年的墓地早已变成大片的农田,1958年平整土地,张之洞墓所在的田地划给了南关村。2003年,邢家训曾带着王玉良、肖力兴、张宝信等研究会成员骑着自行车到南关村找到原村支书进行调查,又来到与墓地相连的南花园村寻访知情人……可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07年3月,邢家训找到了当年看坟的老人高玉堂。
70多岁的老邢骑上电动自行车,拉着92岁的高玉堂直奔了墓地现场。经过农田建设、平整土地,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切早已是面目全非。更何况高家搬离这里已经几十来年了,现场辨认十分艰难。最后,老人指着一大片当地人叫“老酒窠”的大叶草,说“就是这儿了”。高玉堂的儿子则表示,他把张之洞的尸骨埋在一块断碑旁边了,用铁钎探一探,找到石碑不就找到尸骨了吗?一支四五个人的临时勘探队成立了,他们拿着临时制作的1.5米钢管探锥,在原墓地附近打孔探测。两个月过去了,地上留下了几千个孔,却始终没有发现石碑和尸骨的踪迹。
邢家训不死心。他找到副县长、南皮镇人民政府,召集有关村党支部研究,请他们给村里的老党员开会,发动群众,寻找知情人。村支部开会寻找掩埋张之洞知情人的消息引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说,当年掩埋张公尸骨的就是他在南关村的表舅张执信。
看着找上门来的邢家训等人,沉默了41年的张执信终于解开了张之洞尸骨失踪之谜——当年,正是他亲手掩埋了张之洞的遗骨。
张执信说,1966年,他只有20岁。秋末,村里的壮年劳力都去挖河,他和一些老头、妇女们在村南张之洞墓地旁边的地里平地、刨棉花柴。几个妇女说有点害怕,又有味,张执信就和一位王老头一起将张之洞尸体和一具女尸拖到原坟墓,重新用锄头掩埋。表面上看墓是毁了,其实尸骨还在墓底下呢。另外两个夫人的尸体则不知下落。
“我当时只是知道张之洞是个大官,是个好人,再说即使是普通人,这么干也太缺德了!”当年因成分不好没少吃苦头的张执信格外小心翼翼,掩埋尸骨后再三嘱咐知情人,千万不要声张,以免造反派知道。“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敢说,就是不知道说了会怎么样。以前也有人问过我,可不是政府的负责人,我都没告诉。这回我看是政府诚心要找,邢会长那是真正政府管事的人!”
挖掘机擦着头骨掠过
张执信一直在附近的田里干活,对这里的变化比较熟悉,当年又是他亲手埋的尸骨,他指认的位置应该靠谱。
2007年6月1日,满怀希望的邢家训将寻找张之洞尸骨的实施方案报告给县政府。这个方案简单得可能会令考古专家惊讶不已:用挖掘机挖。方案得到了县长的批准。万事俱备,只待麦收了。
7日,邢家训在参加张之洞纪念活动从武汉归来的火车上接到南关村支书张汉旺的电话:“麦子已收割,可以开挖了。”
8日下午,一台黄色挖掘机开到了田里。在张执信指认的中心地带,机械手臂由北向南挖出一条条宽一米、近两米深的纵沟,每条沟之间间隔一米。六月正是热天,38摄氏度的高温下,人们好像在蒸笼里作业,脸上晒得红红的。一会儿挖出块砖,一会儿刨出个瓦。突然,咔嚓一声,沟里出现了一个陶罐。人们一阵惊呼:是不是张公的随葬品?在现场守候的县博物馆馆长高国胜摇了头:“这咸食罐子是普通老百姓的随葬物。但张之洞是一品大员,随葬品应该比较贵重。”
机器的轰鸣声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围观者。有老者说,原来的张公墓还在西边。有人说,张公墓在侯庄和遗爱碑成一线处。还有人说,在南边……话不多的张执信望着挖掘机开出的七八条20米的长沟,心里有些打鼓:这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是东西地,如今改成了南北地。难道是自己记错了?他又站到高处四下观看,还跑到地北头转了一圈,心里有了底:远不了,就在这里挖。
太阳落山了,邢家训和村支书决定收工,第二天趁早上凉快五点就开挖。
第二天,四点多,张执信就来到了地里。隐隐约约有点预感的他特意带上了抹铲。没有了头一天的大队人马督阵,两个人安静地开始了新的挖掘。刚开到第四条沟,就看到一个像是头骨的东西。张执信大喊一声“停!”“真悬呀,大‘抓挠’就擦着张公头盖骨上掠过,再深一点,尸骨就破坏了,再浅一点又可能错过了。”按照当地的风俗,尸骨是不能见天的,张执信赶快用一张报纸盖住,一看时间,刚刚早上六点。
很快,邢家训、叶书龙、王玉良等人纷纷赶到,还带来了两块二尺半见方的红绸布。民政局长来了,当场派人到城里火速订制了两副临时棺椁。副县长也来了。村支书张汉旺租来了大棚,买来鞭炮。张氏族人张厚谦应邀来奉纸敬骨。人们为尸骨搭好大棚遮阳,族人张厚谦在穴前摆上张公遗像,敬燃冥纸后,点燃鞭炮。张执信和挖掘司机戴上雪白的手套,开始整理尸骨。
两具尸骨头朝北,并列平躺着,东侧一具为男性,西侧为女性,和此前张执信描述的情况完全一致。令张执信浮出水面的那个外甥鲁春生和张厚谦也一起帮忙。他们将挖出的两具尸骨小心地分别摆放在备好的红绸布上。鲁春生还拿着张公的臂骨照量着:“张公胳膊骨真长,真是两手过膝呀”。在场的老人们也纷纷说,是张之洞的真尸骨错不了。
此时的邢家训终于想通了当初为什么勘测不到:没有棺材,没有封土,连衣服都没有,哪里能探得到呀。他长出了一口气:“这些日子,晚上睡觉做梦也是找张之洞尸骨,如果在预定的范围里找不到,我打算到沧州请专家们把原张公墓区全挖一遍,一定要找到!”
在南皮的采访中,记者问骑着电动自行车赶来的邢家训:当时,为什么没有请专业考古人员来寻找尸骨?
老爷子似乎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他摇了摇头:这才多少年,用得着考古吗?请他们还得好多钱。
怎么可以确认那就是张之洞的尸骨?
邢家训给出了他的四大理由:第一,经测量,遗骨与史载张之洞身材一致;第二,找到尸骨的位置是当年的掩埋者亲自指划的,附近方圆几十米内也没有其他坟墓;第三,这两具尸骨没有衣服,没有棺材,不是正常入葬,却与当年张之洞尸骨的情形非常一致;第四,曾有传言说当年挖出张公尸骨时,他的嘴里含着珠子。为了撬出宝珠,曾撬掉了尸骨上的几颗牙。而此次找到的尸骨果然是牙齿不全,少了一块牙床。由此可以基本肯定这是张之洞遗骨。
老爷子认真地说:“那么些年没找着,是因为没认真找!”

② 谁知道“南”这个姓氏的由来

起源山西姓氏介绍(二十六)----南姓

按姓氏人口统计,南姓居全省第129位,共有20024人。南姓以地名为姓者,出自春秋时晋国。晋国有高士,隐居南乡,其后裔遂以南为姓,是为南姓。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周朝楚国有子南氏,也称南氏;春秋时晋中市国有高士陷于南乡,因改姓南。历史上南姓在汝南、河东(今山西永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等地形成望族。历史名人:春秋鲁有南蒯。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给事中南巨川、名将南霁云。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南京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在我们河北、山东一带世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张皇后(河北沧县兴济人)修减河、建盘古庙,两兄弟占民田犯罪。1549年,子孙四处逃跑,后由张姓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明史含糊记载不祥。为此,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在我们这里,南姓与东姓就论一家人。(此说限于河北、山东、天津一带,应与南方之南姓来源不同,)

去看看本网西姓的介绍,你们的说法是惊人的一致,证明传说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东西南北是一家!

南宝通0317--8864033河北省南皮县委宣传部

christy_sirius说“国内没有这个姓氏”,我同学就有姓南的。我在山西。
参考资料:http://www.shanxiql.com/list.asp?id=698

③ 县委宣传部下属单位有哪些

以湖南为例,省委宣传部设9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办公室、理论教育处、新闻出版处、文化艺术处、宣传处、企业宣传处、文明单位建设指导处、党员教育处、干部处、机关党委。

县委宣传部是县委主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是协助县委、政府领导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常设议事机构,县委宣传部挂县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3)南皮县委宣传部扩展阅读:

县委宣传部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指导全县理论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社会科学规划的工作,做好党员教育工作。

2、负责规划、部署全县性的宣传思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全县社会宣传工作。

3、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监督、管理和协调全县新闻宣传、出版工作,对县新闻媒体实施方针政策的指导;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县网络新闻宣传;联系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单位。

4、负责全县对外宣传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全县的外宣工作。

5、负责从宏观上指导文化艺术工作、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对县文体局、县新闻中心、县文联从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方面实施领导,对宣传口各部门有关工作进行协调指导。

6、负责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县文明城市、行业、村镇、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7、完成县委交办的其它任务。

④ 一般的县委宣传部都有哪些科室各个科室的正副科长以及宣传部的领导都有哪些

基本包括办公室(正副主任),宣传科(正副科长),理论科(正副科长),新闻协调中心(正版副主权任),党教科(正副科长),文化事业科(正副科长),人事科(正副科长),文明办(正副主任)

县委宣传部一般设一名正部长,副部长4-6名,其中一名副部长兼办公室主任,一名兼文明办主任

⑤ 县委宣传部是公务员吗

县委宣传部是县委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 部门。
负责抓好新闻专中心工作,分管新闻科属; 负责抓好广播电视工作; 负责抓好讲师团工作,负责宣传部政工工作,分管理 论科; 负责抓好文联工作,分管文艺科; 负责抓好社会宣传工作,分管宣传科; 负责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分管文明办。

⑥ 县委宣传部是干什么的

县委宣传部基本职能如下:县委宣传部主管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主要负责抓好新闻中心工作,分管新闻科; 负责抓好广播电视工作; 负责抓好讲师团工作,负责宣传部政工工作,分管理论科; 负责抓好文联工作,分管文艺科; 负责抓好社会宣传工作,分管宣传科; 负责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分管文明办。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指导全县理论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社会科学规划的工作,做好党员教育工作。

2、负责规划、部署全县性的宣传思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全县社会宣传工作。

3、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监督、管理和协调全县新闻宣传、出版工作,对县新闻媒体实施方针政策的指导;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县网络新闻宣传;联系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单位。

4、负责全县对外宣传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全县的外宣工作。

5、负责从宏观上指导文化艺术工作、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对县文体局、县新闻中心、县文联从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方面实施领导,对宣传口各部门有关工作进行协调指导。

⑦ 县委宣传部的具体工作是

县委宣传部住要是负责党的宣传工作.比如组织媒体搞两会宣传组.或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之一切党的宣传,学习有关的东西.

⑧ 百家姓中有姓南的吗请问排第几

起源山西姓氏介绍(二十六)----南姓
按姓氏人口统计,南姓居全省第129位,共有20024人。南姓以地名为姓者,出自春秋时晋国。晋国有高士,隐居南乡,其后裔遂以南为姓,是为南姓。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周朝楚国有子南氏,也称南氏;春秋时晋中市国有高士陷于南乡,因改姓南。历史上南姓在汝南、河东(今山西永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等地形成望族。历史名人:春秋鲁有南蒯。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给事中南巨川、名将南霁云。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南京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在我们河北、山东一带世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张皇后(河北沧县兴济人)修减河、建盘古庙,两兄弟占民田犯罪。1549年,子孙四处逃跑,后由张姓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明史含糊记载不祥。为此,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在我们这里,南姓与东姓就论一家人。(此说限于河北、山东、天津一带,应与南方之南姓来源不同,)
去看看本网西姓的介绍,你们的说法是惊人的一致,证明传说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东西南北是一家!
南宝通0317--8864033河北省南皮县委宣传部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周朝楚国有子南氏,也称南氏;春秋时晋中市国有高士陷于南乡,因改姓南。历史上南姓在汝南、河东(今山西永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等地形成望族。历史名人:春秋鲁有南蒯。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给事中南巨川、名将南霁云。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南京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⑨ 南姓氏的由来,南的祖先的什么地方。

一、姓氏源流
南(Nán)姓源出有四:
1、出自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为氏。周代时,周宣王有大夫南仲(据说是商代帝王盘庚的后代),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南氏。
2、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载“郑樵《通志》:以字为姓。南氏,姬姓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为姓。”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孙以祖字为姓,称南氏。
3、出自春秋时晋国隐士之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今山西省),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称南氏。
4、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后,以国名为氏,为男氏所改。据《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索隐:“系本‘男’作‘南’”,称南氏。
二、迁徙分布
(缺)南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作为一个冷姓僻氏,南不见于中国姓氏的“指南”《百家姓》;作为“南面而王”的帝王后代,南却被中国最早的姓氏谱牒著作《世本》记载,被司马迁的《史记》资格认证——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南氏。但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的《姓源韵谱》提供了另一版本,据说商朝盘庚妃子梦龙入怀生子,取名南赤龙,郡望在汝南,曾孙是周朝大夫南仲。“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在《诗经·小雅·出车》里,这位南赤龙曾孙引发的忧伤叹息。汝南、洛阳都在河南省,可以推想南巘应是南赤龙后裔。南宋绍兴末年,南巘之子把全家从磐石再搬到黄华的海滨定居,子孙繁衍,耕读传家,乡里称贤,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南姓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偏南汝南县东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三、历史名人
南 仲:周宣王大将,记载于《诗经·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该句下段就是著名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南 卓:唐代宣宗时官拾遗,洛阳令,黔南经略使,其《羯鼓录》与《教坊记》一样,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资料。羯鼓为西域民族乐器,唐时传入中国。《全唐诗》记载其《赠副戎》一首:“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从事不须轻县宰,满身犹带御炉烟”。有点扎台型。
南 巘:宋代湖南省洛阳人,浙江省温州南氏家族的始祖。官徐州签判,靖康之难时护从宋高宗即位应天府,“公贤劳王事,尽瘁干旋”,后来跟随宋室南迁临安,但当“临”时“安”定的临安又沦陷,君臣只好一路凄惨沿海南航。“公携家追随,不避艰辛”,逃难到温州,苦于年老家累的他看见乐清磐石镇山水佳丽,悠然心慕,告老归隐,被敕封为“护驾功臣”。南宋绍兴末年,南巘之子把全家从磐石再搬到黄华的海滨定居,子孙繁衍,耕读传家,乡里称贤,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
南 昱:明代温州人,官至大理寺左寺丞,加授奉政大夫的南昱判案公正,时比包公,被称为“龙图再世”。布衣时与乐清同乡、名臣章纶要好,温州知府何文渊闻其贤,提拔两人,亲自授业。章纶的《寄友人南昱兄》诗印证了他的才学超群:“昔年同术又同心,每爱才华出士林。云锦千章随笔阵,玑珠万斛灿胸襟。簿书已会枢机密,经学应探理趣深。他日鲲程期奋跃,九重天上盍朋簪”。著有《宜斋稿》《万金录》《老莱子孝行辩》等。
南 升:明代南昱之子。天顺七年参加会试,遭遇科场失火,考试被迫中止,到下午内廷减试五篇,但才思敏捷的他已答好所有试题,按原样交卷,主考官认为违旨不录取。心高气傲,年少易折的南升回乡郁郁而亡。后来主考官阅卷,嘉许其才奏上。明英宗得知,赐“文杰”“世美”“世科甲”,立坊表于当地,家族以“旨赐文杰”制匾立牌楼,为此南宅又叫牌楼村。
南 仝:记载于《山西通志》,明朝南京四川道御史,清直不挠,多所平反,论劾不避权贵,豪强敛迹,称为“铁面御史”。
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记载于《战国策·宋卫策》,两次挽救卫国,其中一次智伯欲伐卫国,送来礼物野马四匹、白璧一块,卫国国君很高兴,群臣祝贺,只有南文子脸上有忧色。国君问他,他说“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国君以他的话告诉边境提防,果然智伯起兵袭卫,至境而返,叹息道:“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南霁云:因排行又名南八,唐朝名将,安史之乱时与张巡守雎阳城,城陷后不屈,跟张巡一起被害。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2、堂号(缺)
【南姓宗祠通用对联】
〖南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谕忠义以啮指;
得璧马而反忧。
——佚名撰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顿邱人南霁云,少年时为人操舟。安禄山反叛时,巨野尉张绍起兵,任他为将。后跟从张巡守睢阳,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城,他一箭射中尹的左眼。奉张巡命率精锐骑兵三十突围求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不愿出兵,仅用美食招待他。他说:“睢阳的将士已经饿了一个多月,我不忍心一个人吃。”说着,抽出刀来,砍断自己的一根手指,又返回睢阳,城破后被杀。下联典指战国时卫国大夫南文子,当时晋国的智伯准备攻打卫国,先送给卫国四匹野马、一块白璧,卫国君臣大都非常喜欢,只有南文子面带忧色。卫君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无功的赏赐、无由的礼物,不可不有所警惕啊!”卫君把他的话告诉给边境。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至边境见卫人有防备而退兵,说:“卫国有贤人哪!事先知道了我的预谋。”
〖南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得璧马而反忧,终全卫境;
谕忠义而啮指,共仰唐臣。
——佚名撰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卫国大夫南文子事典。下联典指唐代顿邱人南霁云事典。
百代渊源,河洛东南留一脉;
千秋忠义,神灵海上有孤臣。
——南怀瑾撰南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浙江省温州南氏的始祖南巘,宣和年间进士,任江苏徐州签判,“靖康之难”时护从宋高宗南渡,返海来温,见瓯之重石(今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山水佳丽,遂乞休隐处,宋高宗敕封为“护驾功臣”。绍兴末年,其子迁到海滨定居,后代繁衍,耕读传家,乡里称贤,号曰南宅。

⑩ 有谁知道“南”姓的家谱还有姓氏的来源

起源山西姓氏介绍(二十六)----南姓

按姓氏人口统计,南姓居全省第129位,共有20024人。南姓以地名为姓者,出自春秋时晋国。晋国有高士,隐居南乡,其后裔遂以南为姓,是为南姓。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周朝楚国有子南氏,也称南氏;春秋时晋中市国有高士陷于南乡,因改姓南。历史上南姓在汝南、河东(今山西永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等地形成望族。历史名人:春秋鲁有南蒯。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给事中南巨川、名将南霁云。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南京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在我们河北、山东一带世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张皇后(河北沧县兴济人)修减河、建盘古庙,两兄弟占民田犯罪。1549年,子孙四处逃跑,后由张姓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明史含糊记载不祥。为此,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在我们这里,南姓与东姓就论一家人。(此说限于河北、山东、天津一带,应与南方之南姓来源不同,)

去看看本网西姓的介绍,你们的说法是惊人的一致,证明传说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东西南北是一家!

南宝通0317--8864033河北省南皮县委宣传部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周朝楚国有子南氏,也称南氏;春秋时晋中市国有高士陷于南乡,因改姓南。历史上南姓在汝南、河东(今山西永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等地形成望族。历史名人:春秋鲁有南蒯。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给事中南巨川、名将南霁云。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南京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阅读全文

与南皮县委宣传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灭火器的使用培训方案 浏览:851
酒店谢师宴促销方案 浏览:324
教育培训立项报告方案 浏览:136
简述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浏览:223
永恒印记市场营销策划 浏览:688
2014北京电子商务大会 浏览:418
信息工作培训方案 浏览:648
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哪个专业好 浏览:592
银行企业客户沙龙策划方案 浏览:532
工厂开业庆典策划方案 浏览:539
电子商务产业优惠政策 浏览:138
幼儿园新学期家长策划方案 浏览:218
业务交流培训会方案 浏览:586
教师普通话培训达标实施方案 浏览:50
美丽说网络营销策划 浏览:669
奔驰最新促销活动 浏览:418
证券公司电子商务 浏览:641
市场营销的实践报告 浏览:278
网络营销站点的规划 浏览:451
市场营销论文关系营销 浏览: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