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印1962年那场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我们解放军伤亡统计为: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缴获印度军队: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枪弹4120591发、炮弹79720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解放军消耗: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g,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期间经过西山口之战(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瓦弄地区反击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里米金之战(我军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歼敌一部);都登地区作战(共歼印军12人,独立营亡8人、伤2人);班公洛地区反击战(部队以炮火压制破坏了入侵印军另3个据点,其守敌于19日逃窜,我军于20日占领该3个据点。);
1962 年11 月21 日,我国政府声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和设立民政检查站等三项措施:自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我国军队单方面全线停火;开始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脱离双方军事接触;另外还单方面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交还印方。
② 印度为什么要在1962年发动中印边际战争
打响中印战争第一枪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不是印度,所以印度至今耿耿于怀。
至于为什么解放军要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主要是补给线太长,主动出击。那主要是因为印度不知天高地厚,将西藏划入他们的势力范围。并且印军已经在西藏腹地驻扎,远远超出了麦克马洪线,大有接管西藏的趋势,并且完全不理会解放军的一再警告。总之一句话,欠揍。
至于为什么解放军打赢了还要撤回到麦克马洪先以内,首先此战的战略目的并非夺回争议地区,而是打消印度对整个藏区的野心,消灭其深入藏区腹地的军队;其次,解放军当时没有实力占领争议地区,打持久战;最后就是地形的原因,藏南地区地处平原,易攻难守,而解放军退至山脊线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这也是为什么,西段占领了以后,解放军不退的原因,因为那里地势高,不易进攻。
③ 介绍一下1962年中印战争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印度军方对平民百姓进行军训。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印度军方对青少年展开军事训练。 印军在撤退途中遭到中国军队伏击 中印战争期间的印度锡克士兵 印度尼赫鲁大学的狄博杰教授来自中印边境附近的喜马偕尔邦。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家乡流传过关于中印战争的歌,他只记得一句歌词———“让我们拿起枪,打向中国”,但他唱起来却有印度民歌特有的婉转,不知道歌词的还觉得挺好听。也许,这种感觉恰恰反映了印度人对1962年那场中印边境战争复杂的、谜一样的态度。
④ 印度怎么宣传中印对峙
印度对中国海军的印度洋珍珠链表示恼火
更怕中国修建起成熟的边境补给线
不需要动手了,中国让他们滚,他们就滚了
因为他们毫无胜算
⑤ 印度媒体怎么报道的这次中印边境冲突
印度时报:印度军队准备在洞朗进行长期对峙
2017年7月9日,下午2:12
军队投下了帐篷,表明他们不太可能退缩。现场的士兵正在维持稳定的供应,不丹三国交汇点附近的对峙已经拖了三个多星期。
新德里:尽管中国谴责印度要求撤军的言辞,印度军队已经准备好在不丹三国交界附近的洞朗地区执行任务。部署在有争议地区的印度士兵已经投下了帐篷,表明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员在锡金部分高度约一万英尺的高处结束对峙之外,他们不可能撤退。
官方消息人士说,这个地点的士兵们正在维持稳定的物资供应,这表明印度军队不会遭受中国的压力。同时他们也相信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过去的边界冲突问题,寻求外交解决方案。
虽然中国一直在积极主张,它没有做好任何“妥协”准备,“球在印度那一方”,但在这里的安全局面看来,不能有任何单方面的方法来消除紧张局势。两国已同意在2012年通过各级磋商解决边境爆发的机制。目前这种机制目前还没有奏效,因为中国在战略重要地区建设一条道路所引发的不丹三面交汇点附近的对峙已经拖了三个多星期。新德里已经向北京转达了这样的一个行动,将会对印度的“严重”安全隐患造成重大的现状改变。道路连接可能给中国在印度的主要军事优势。
中国和不丹正在就解决该地区的争端进行谈判。印度认为,由于这是涉及三国的交汇点,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发言权,特别是在2012年两国特别代表达成的协议的背景下,迄今已经进行了19次会谈。
不丹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作为一个亲密的朋友和邻居,不丹享受印度的外交和军事支持。在距离查谟和克什米尔至阿鲁纳恰尔邦的3,488公里长的印中界之间,距锡金市仅有一段220公里的路段。
⑥ 62年中印之战谁能给我详细介绍一下
中印之战中印之战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
一: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一直在做印度“大国梦”,常常以“亚洲领袖”自居,坚持以麦克马洪线为边界线,企图蚕食中国领土.
二:当时中国遭遇自然灾害,国力虚弱,印度趁机强占藏南地区,企图造成既成事实,同时美苏两国与中国交恶,支持印度对付中国,遏止中国! 后来中国又无条件退出了印度中方在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基础上,还要向我侧20公里以内后撤,老毛一是为了显示大国气度。二、军事上,补给线过长。在西藏的军队补给是很困难的,怕最后崩盘,政治上,怕印度投向西方世界。想重新联合印度。希望印度投桃报李希望我的回答宁你满意!!
⑦ 印度人怎么看待1962中印战争
派驻印度的美国军事专家理查德·安德鲁斯准将对外称: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开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此时,中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其先遣部队,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其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但是,此时中国政府作出了让印度人惊讶的决定,中国军队开始快速回撤。中国在后期正式宣布:中印自卫战争结束。而且,中国方面归还了包括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内3968名战俘,以及全部缴获的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
中国军队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 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于受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双方的步兵部队参与,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双方的步兵装备。中国军队步兵武器是新换装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班用机枪),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战英国军队制式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冲锋枪,印军使用的轻机枪是布伦MKII、III轻机枪。其他的不谈,印军武器装备还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军轻武器比印军的要先进2代,比英美援助印军的先进1代。战场上,中国军队战士对大量缴获的还没开箱的英美自动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顾。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也没有在一个档次上,除了廓尔喀这支雇佣兵部队,印度人从来就不是英勇的战士。
这次战争一举粉碎了印度的“前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过当时“1场战争管30年”的估计。最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合支持的印度。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在的先进条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⑧ 倒打一耙,印度竟然炒作中印对峙中国将成为最大输家
印度记者这种模糊不清的看法或许和其官方宣传有关。继印度外长斯瓦拉吉20日宣称洞朗地区是“三国交界区”,提出印中“双撤兵”后,印度执政党人民党领导人R·K·辛格21日对印度亚洲国际新闻社表示,中国的说法是错误的,洞朗地区也牵涉印度边界,所以改变洞朗地区现状威胁印度利益,印度不能从那里撤军。
然而,也正是这战略上的优势,致使中国边防一线的后勤补给线拉的很长,物资需要从内地运往西藏,再翻越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送往前线哨所。如此长的后勤补给线,每补给前线一个士兵,其运输消耗可能足以补给几个乃至数十个人士兵。当然,以今天中国的国力,这样的消耗完全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