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曾风光一时的天地会、青帮、哥老会,后来都去了哪里
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五拜五祖,六拜万云龙大哥,七拜陈近南先生,八拜兄弟和顺。——《天地会·八拜歌》
那么这盛极一时的三大帮会为何在同一时间集体消失?
这些帮会组织虽然风光,但是他们的一些行为方式于现代社会已经完全脱钩,甚至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新中国成立后,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被政府取缔,而袍哥、青帮、洪门等帮会组织也在无形中解体了。至此,延续数百年的帮会,在中国大陆被彻底消灭。
『贰』 洪门真的漂白了吗
洪门一直不是黑社会,也不存在漂白这说法
洪门是历史上第一个革命组织。
300年前没有军人的时候,洪门就是相当于革命先领。
然后出了清帮,兴中会,同盟会 ,哥老会会等等,当时尽管不是正规军,但起到了最大的影响,先后同盟会改组,改名国民党,成就了第一个中国党派, 然后就是后面共党,保皇党...等等,各种党派成立
严格来说:洪门是第一个民间革命组织。
共党没成立的时候,都是洪门和清帮在推翻清政府,那时候帮会是唯一的革命主流,孙中山先生成立同盟会,孙中山加入洪门后,得到了洪门的帮助成功推翻了清政府,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国家:中华民国 然后把同盟会改名国民党,那时候,国民党党派基本上是帮会人士。如果你是国民党将领。你没有加入任何帮会。那么国民党的人不会听你的话,当时的国民党主流基本上是清帮,洪帮,哥老会,小刀会各种帮会人士。
抗日时期,帮会人士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比如清帮杜月笙,帮忙抗日出过不少力,比如洪帮司徒美堂,在海外为了支援抗日,直接把海外洪门堂口变卖,支援抗日战士。洪门在海外还宣传国家,启动海外华人一起帮忙捐款抗日。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叁』 洪门的宗旨
海外洪门组织自开山立堂的宗旨,是爱国家,爱民族,抵御外来侵略。300多年来,他们为了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抗御外侮,铲除军阀,进行斗争,进行革命。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司徒美堂、黄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门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大会着重讨论了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了也是第一次正式筹备组党会议,并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草案》,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1925年8月筹备委员会总会又发出《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就有关建党的具体事项,通告了全体洪门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选举陈炯明(1878-1933)、唐继尧(1883-1927)为党的正副主席总理。这一次恳亲大会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公党的成立,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中国致公党成立后,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致公堂组织也实行改堂为党,使致公党的组织遍布亚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但由于洪门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改堂为党的决议,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门团体中普遍实行,实际上形成了党堂并存、堂党不分的格局。在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又决定存堂保党,以党领导堂,这一决定和“一大”相比是很大进步。“九·一八”事变后,致公党领导广大党员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谴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并通过致公堂等洪门团体发动华侨积极支持国内一切抗日救亡运动。司徒美堂也立即联合各侨团组织,发动了募捐救国,又亲自携带侨胞及捐赠物资到上海慰问十九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奔赴呼号于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巴拿马等国之间,宣传抗日救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下侵略南洋各国,激起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愤怒反抗,海外的致公党(堂)组织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或组织华侨抗日武装,参加当地人民的抗日军。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洪门人士许志猛、官文森、陈演生秘密组织发动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肆』 洪门与孙中山,司徒美堂的关系
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1911年,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建封建帝制,开创了亚洲第一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人为此尊之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当年,为了广泛团结、动员海外华侨参与国内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运动,历史上孙中山先生曾经三次赴美进行革命活动。对于这段历史,史料是这样记载的:“1896年(甲午战争失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翌年)孙中山第一次赴美时,因当地保皇党势力大于革命派势力,孙中山尚未加入洪门,故未能得到海外洪门的支持,因此收效甚微。他回忆当时从旧金山到纽约,横穿北美大陆,所到之处向当地华侨宣传革命道理,陈述清廷腐败,祖国处于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如不迅速推翻‘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腐朽清王朝,无以拯救祖国。然而,每处欢迎革命者,不过数人数十人而已”。“1903年,当孙中山再次(取道日本)赴檀香山时,他已经对具有悠久历史、并在东南亚和美洲一些国家华侨中有着较大影响的海外洪门组织有了较深的了解,其中知悉当时的美洲华侨十之八、九皆属洪门天地会各堂口之人,那里的洪门力量十分雄厚。为把这股力量纳入革命的轨道,使海外广大华侨能直接或间接地起来参加和支持当时国内的革命运动,他认识到自己非亲自参加洪门组织不可。因此,他遂于同年所听从了其舅父杨文纳的建议,请当时的洪门老前辈‘叔公’钟水养(又有史学家考证为:钟兆养)介绍,于1904年1月,毅然加入了该地(檀香山致公堂)天地会组织,并在当地‘国安会馆’举行的入闱仪式上,当场被封为‘洪棍’(相当于今天的元帅一职)”。据考,这个入堂档案至今仍保存完好,其记录为:“天运甲寅癸卯年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香邑孙逸仙领票钟国柱保。”从此,他便被洪门中人尊为“孙大哥”。
统一洪门名称明确奋斗宗旨
1904年孙中山加入洪门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致公党迈出了实行改组的关键性一步。据历史记载:“入堂后不久的孙中山,是年乘‘高丽号’轮只身赴美,在美洲致公堂大佬黄三德(1863-1946)陪同下,遍访美洲各地传播革命,并积极帮助美洲致公总堂进行整顿组织的工作。”“当时美洲的洪门组织达26个之多,虽然有统一的设在旧金山的总部,但那时的状况却是山堂分立,名称不一,联络松散,组织与组织之间行动上常有分歧,再加上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会从中挑唆和误导舆论,几乎使一向具有爱国传统的洪门组织,忘记了自己‘反清复明’的本来宗旨。有鉴于此,此时以赴美联络会员为已任的孙中山,一边广泛地向洪门人士解说洪门成立的渊源和奋斗史,一边竭力向他们宣传国内革命的形势和前途,使得美洲致公堂的领导人(包括司徒美堂)和那里的大多数成员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来,孙中山在1918年所著《心理建设》一书中提及此事时,深情而详细地回忆道:“当余之在美洲鼓吹革命也,洪门之人初亦不明吾言,予乃反而叩之反清复明为何者,彼众多不能答也。后由在美国之革命同志鼓吹数年,而洪门之众乃始知彼等为民族老革命也”。据记载,孙中山的这次美洲之行“还以洪门‘大哥’的身份,积极向当地的洪门前辈建议进行‘堂务改组’,争取各地分堂成员注册,并受美洲致公总堂委托,亲自起草重订了《美洲致公总堂八十条公章》。其章程规定曰:一首先美洲洪门组织统一名称为致公堂;二明确规定‘本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奋斗宗旨’”。这个章程今天看来,它不仅比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盟会成立大会上提出的同一纲领要早一年零四个月,而且它的提出也有力地影响了海外洪门后来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并成为海外洪门组织最终实现“改堂为党”走向政党的历史转折点。
唤起海外华侨参加革命运动
据史载:美洲致公堂进行重大改组后不久,正时值国内革命运动如火如荼:1906年国内接连爆发了萍乡、浏阳、醴陵等起义;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国内又先后爆发了规模和声势更大的饶平、黄冈、慧州、防城、镇南关、钦州、河口等起义;这时活跃在安徽和浙江两省的光复会也发动了相应的起义。为了能进一步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和便于同盟会成员与洪门组织的公开活动,1911年5月孙中山先生第三次亲自赴美。此次美洲之行,孙中山一方面作出了令当地同盟会分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与致公堂合并的决定;另一方面又多次与美洲致公堂首领黄三德磋商具体联合事宜,并成立洪门筹饷局,为国内武装起义筹备军饷。例如,他曾亲自写信给美洲致公堂云:“为促进革命大业,倘海外同志及洪门能联络成为一个团体,则以美洲计,集合三五万人亦殊非难事。现时美洲各埠华侨渐有归心革命之趋势,望各同志要乘机鼓舞,使革命思潮日进不已。”在中山先生的积极倡导下,当时美洲同盟会支部和美洲的致公总堂都表示了极大的热忱。1911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双方都在各自报刊《大同日报》和《少年中国报》上刊登了“以成大群,合大力,而图光复之大业”的布告宣布联合。由此,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海外各地致公堂洪门天地会的成员纷纷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孙中山领导和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其中,在著名的黄花岗之役冲锋陷阵、献身捐躯的72名烈士中,就有29位是海外华侨和洪门人士。在经济上,海外洪门组织还慷慨捐资输财,筹集巨额经费支援国内革命,仅1910年至1911年间,美洲致公总堂就为国内起义筹款抵押大厦5座,捐款数十万美元助饷革命;加拿大洪门致公堂甚至把该堂的公产作为抵押,得到的钱全部捐献给国内的革命斗争。正因为海外洪门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孙中山先生曾经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海外洪门组织从原来以“生存自卫、侠义除奸、经济互助”为宗旨,到自觉接受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主革命政治纲领,积极投身国内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洪流,不仅通过辛亥革命扩大了自身社会影响,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使洪门组织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并为后来中国致公党的成立,完成了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 1868—1955 ,出生于广东开平,188
0年到美国谋生。曾当过厨夫,随美国军舰到过南北美洲及欧洲各地,后加入当地华侨组织的洪门致公堂。1894年,他在致公堂内组织安良堂,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号召,被拥为“大佬” 即洪门大哥 。1905年继设安良总堂,任总理,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司徒美堂领导侨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持十九路军上海抗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以七秩高龄之身,亲自发动美东地区侨社成立“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为祖国筹措战费。为集中精力从事救国工作,他辞却它职,专司该会工作,一干就是5年之久。其间,他坚持每天早上10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深夜,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尽管自己并不太富有,他还是竭其所有,尽力捐输,名列纽约地区捐款最多的17位华侨之一。在司徒美堂的带领下,美洲洪门侨众全力捐助祖国,贡献至巨;而他所在的筹饷总会在八年抗战期间,亦募集了约330万美元的巨款。1941年,司徒美堂受聘为中国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是年冬回国活动。途经香港时,适逢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欲拉拢其出面组织香港帮会,他坚决不就,并成功地设法离港,辗转到达重庆。翌年,他又专程前往南美洲各国,向华侨宣传祖国抗战。抗战后期,他还鼎力支持国内经济建设事业,在重庆等地设立华侨兴业银行;1945年春当选为中国洪门致公党全美总部主席后,还被推举为联合国成立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华侨顾问,备尽保护服务之责。
新中国成立前夕,司徒美堂应毛泽东之邀辗转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于会后居留北京。其间,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余生。
参考资料:http://www.gmw.cn/content/2005-08/21/content_292759.htm
http://topic.zse.net/news/2007/10/12/163210-14447-1.html
『伍』 很多人都知道“洪门”,它到底是个怎样的组织
洪门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华人社团,世界上只要有华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洪门的存在。洪门只是他们对内的称呼,对外他们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称呼“天地会”。我们所听过的哥老会、三点会、三河会、添弟会、袍哥会、三合会、安亲会、致公堂、红帮等等这些都洪门的分支,或者是洪门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后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洪门的老大司徒美堂从美国回到了中国,把当时洪门在中国地区的分支致公堂改造成为现在的民主党派中国致公党,洪门就此有了一个官方身份,并且司徒美堂还获得了站在毛主席身边参加了开国大典的荣耀。
『陆』 洪门的历史作用
洪门是中国源于明末清初的一个秘密组织。主旨为反清复明,对外通称天地会。后来演变成多个的社团或会党,并随着华侨移民南洋而远播东南亚。现代一般皆泛指清朝时期,曾参与反清复明的组织。中国的秘密社会,主要有会党和教门两大系统。
孙中山在1903年末,经叔父钟水养的介绍拜入檀香山洪门致公堂(同兴公司),并曾任洪门大陆山山主。致公堂系统在旧金山的世界大会上转型为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中国致公党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事业,是中国8个民主党派其中1个。
清中、晚期,“洪门”山堂支系遍及江南及中国各地,甚至发展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会员以百万称。由于顽强抗清,“洪门”会党成为了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重要同盟军。孙中山、秋瑾、陶成章等辛亥革命党人曾先后加入“洪门”相关组织,孙中山先生甚至直称“洪门”为“民族老革命党”。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在《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一文中称:“天地会”是与马克思亲自创建领导的第一国际保持组织联系的唯一的中国革命团体。
洪门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谭人凤在《社团改进会意见书》中写道:“革命(辛亥革命)之成,实种于二百年于前之洪门会党”“在运动之初,惟洪门兄弟能守秘密。发动之后,亦惟洪门兄弟能听指挥。”“人无论远近,事无论险夷,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卒有武昌起义,各省回应,不数月而共和告成,军队之功,实亦洪门兄弟之功。”
『柒』 关于洪门
洪门的确有这个组织!目前在台湾,澳门,香港(目前已经在香港申请合法化)
香港三合会(新义安,14K。和胜和)前身就是洪门,后演变成黑社会组织,正式脱离洪门,上海青帮也是洪门演变过来的!
谢文东,不过只是小说《坏蛋是怎么样炼成的》虚构人物,没有这个人。小说里的北洪门,南洪门在现实比没有。
现实中的洪门在台湾已经彻底合法化,主要是宣传“忠义” 文化,很多小说把洪门写成最大反派,实际上是对洪门的误读!
『捌』 介绍一下洪门的历史,影响,和一些主要事件
洪门,起源于“汉留”。这个组织的发起者,便是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陈近南。
陈近南之后,该组织的领袖是殷洪盛。后来殷洪盛抗清牺牲,其子携组织成员投奔郑成功。此后,“汉留”的目的也逐渐明确为“反抗满清迫害统治,留存汉族文化”。
洪门又名“天地会”、“红帮”、“万顺会”等,名字的来源一说是根据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年号来的,又一说是根据汉的繁体字——“汉”——去除中间的中土,就成了洪,去除中土是因为汉族人的中原被满族侵占了。
洪门对内称为洪门,对外则一致称为天地会。到了民国初年,洪门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海外。其中洪门的一个分支致公堂,在1925年10月10日召开恳亲大会,宣布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由此,抗日战争时期最大的海外华人华侨抗日组织就这么诞生了。
(8)洪门宣传扩展阅读:
致公党成立后,在北美等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党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堂口也改建为党组织,使致公党遍布亚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但由于洪门各分支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改建党组织的决议未能在所有地区实行,导致了堂口、党组织并存的情况。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决议存堂保党,实行了以党领导堂的决议。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致公党党员投入了旷日持久的抗日救国斗争之中,谴责以蒋为首的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并通过致公堂等洪门组织发动华人华侨积极支持国内的一切抗日救亡运动。当时的洪门元老司徒美登以古稀之年,奔走于美洲各国家及各方势力之间,宣传抗日救国,发动募捐,亲自携带捐赠物资及人员慰问抗日军队。
不同于大部分组织的垂直纵向管理,洪门有纵又有横。除了职位、名头上的纵向线,也有手势、暗号、暗语系统。这些言谈隐语、手势均是洪门内博学之士所编造的,在世界上并没有任何组织可与其相提并论。这也是得益于中华文化的精深,才能创造出如此严密精确的语言系统。
洪门(中国致公党),现在已经是海外华人华侨的中坚力量了,不得不说这是得益于前辈们的辛勤与拼搏,希望致公党可以继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