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甲肝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甲肝的预防: (1)40岁以上的人应该检测甲肝抗体水平,低者应该接受免疫球蛋白预防注射。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澡,勤晒被褥,特别是加强饮食卫生,如从街上买来的肉类熟食,必须加热后再吃,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3)生活规律,情绪愉快乐观,不生气发怒,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跳迪斯科舞等,以利于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中老年人平时要采取保护措施,讲究平衡膳食和劳逸结合,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氯丙嗪、四环素族抗生素、辛可芬、氯霉素及长效磺胺等。同时要戒烟、不喝烈性酒,以保护肝脏功能,提高肝脏的抗病能力。 甲肝主要是经由不洁饮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径而感染的,甲肝病毒主要以人体、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潜伏期大约为2-6星期:在感染一个星期内,还可以在粪便中找到病毒的颗粒;而受感染个体就好像得了一场感冒似的,某些个体可能出现高烧,或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少数可能出现茶色尿或被告知有黄疸的现象。 1、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隔离现症换制周围的隐性感染者。 2、从根本上说,应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3、保护易感染者,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种方式。 a.被动免疫:对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02~0.05ml,有一定预防作用。 b.主动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动物实验和人体应用,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以广泛应用。 4、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
② 甲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乙肝的传播途径又有哪些
通过饮食、粪-口途径传播。注意饮食卫生是最好的预防办法。乙肝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
③ 甲肝怎样传播要如何防治
甲肝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传染方式,通过食物、玩具等一些间接的东西进行传染,所以一定不要用陌生人用过的东西,这事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近年来,发现甲肝患者中许多人有蓄长指甲的坏习惯,指甲长了,又不注意卫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长指甲数点钞票、剥削果皮、当牙签剃牙及摄取食物等,极易将病原体带入口内而感染上甲肝病毒。
水源传播
这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农村,由于无自来水设施,人们多引用井水、河水或沟塘水,当身体抵抗力减弱又饮用被污染的水后,极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暴发流行。
食物传播
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蛤蛎和毛蚶等。苍蝇和蟑螂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
如何正确预防甲肝
1、预防甲肝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
2、另外,出现发热,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对控制甲肝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对一些易携带致病毒的食物,如:贝类、毛蚶等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一般情况下,加热 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预防甲肝剩菜需热透了吃才可以。
4、火锅是一年四季都很受欢迎的美食,在夏季也总能吸引众多食客。但猛吃火锅却是导致甲肝的又一罪魁祸首。火锅菜品丰富,一般都包括猪、牛、羊肉,各种动物内脏和海鲜、蔬菜等等。
由于食材多,致病源也随之增多。因此,想要预防甲肝,火锅的食材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蔬菜和肉食在食用前都务必洗净;烫食时不要一味追求鲜脆,为安全起见,涮肉片、百叶、黄喉、毛肚等最好在锅里煮得久一点,涮海产如贝壳类、蚝、螺等更要煮熟。
5、洗手最好使用碱性肥皂甲肝在春夏的发病率是全年最高的,而且甲肝有易被误诊、容易传染的特点,需要特别注意防治。甲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日用品,或者吃了被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喝了被甲肝病毒感染的水,都会受到传染。
预防甲肝的关键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养成不喝生水,不吃不熟、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要用碱性肥皂和流水洗手等好习惯。保持舒畅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对于预防和防治肝病都是十分有利的。
6、体检不能当口号。早期的肝病往往没有什么症状,不容易被病人察觉。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是人人相同,每一种症状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也往往因人而异,而且并非每一种症状都会出现,但是临床上有较常见的症状:食欲不振、倦怠感、右上腹不适和疼痛、腹胀、恶心等。因此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7、一定要注意对苍蝇等害虫的消灭,它们可能会作为传染病的一种媒介,所以品是一定要注意卫生,避免这些虫子的骚扰。
8、一定要及时的接种甲肝疫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还能让家人放心,尤其是一些孩子,更要早点去接种疫苗。
9、不要到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④ 甲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对于肝病而言,很多患者都对乙肝相当的熟悉,却对甲肝很少了解。事实上,甲肝也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肝病,而且传播的途径比乙肝还要多。为此,为了大家更好的预防甲肝,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甲肝的传播途径。
步骤/方法:
间接性传染:主要是接触到被甲肝患者感染的物品或是食物之后被感染,像:被甲肝患者传染的食物、甲肝患者的衣物等等,都可能造成感染。
水源传播:主要是发生在农村地带,由于雨水的冲刷或是甲肝患者的尿液等污染被冲进水源,造成水源污染。当喝进被感染的水后,很容易造成甲肝感染。
食物传染:主要是有些非正规的餐饮公司,聘有甲肝患者从事食物的生产,这样很容易造成食物被大量感染,形成甲肝的大量被传染。为此,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预防以上几个方面,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⑤ 甲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怎么预防
甲肝指的是甲型病毒性肝炎,它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来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一般是进食了被甲肝患者排泄物污染过的食物而感染。甲型肝炎为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随饮食进入到人体,先进入血液中,形成短暂的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液再进入肝脏,引起肝脏的炎症和病变,而后随着胆汁排入肠腔内,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粪便会污染周围环境,比如水源或食物,人进食以后便会感染甲肝病毒。甲肝是通过急性肝炎发作的,主要表现为没有力气、吃东西不好、腹泻、恶心、眼黄、尿黄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感染了甲肝。
甲型肝炎的预防主要是控制病从口入。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为了预防甲肝,就尽量不要吃那些不干净的食物。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手卫生,可以有效地起到预防甲型肝炎的作用。甲肝为急性自限性传染病,治愈后通常不会慢性化,所以甲型肝炎在临床上以轻型比较多见,重症化情况比较少见。而且甲肝最常见于儿童,成人相对比较少见。
⑥ 初中科学·甲肝症状是什么怎样预防
什么是甲肝
甲肝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6周,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甲肝的临床症状
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一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甲肝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 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
甲肝的预防
除了积极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以外,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机体产生能预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会感染上甲肝。
甲肝的诊断
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诊断甲肝的辅助项目还有各种分泌物中的抗HAV-1gA,粪便中的HAV病毒颗粒等。
甲肝的预后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住院进行隔离治疗,愈后良好,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
甲肝的治疗原则
甲肝的治疗原则应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
⑦ 甲肝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
甲型肝炎主要是经由不洁饮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径而感染的,其病毒主要以人体、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潜伏期大约为2-6星期:在感染一个星期内,还可以在粪便中找到病毒的颗粒;而受感染个体就好像得了一场感冒似的,某些个体可能出现高烧,或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少数可能出现茶色尿或被告知有黄疸的现象。 事实上,大部分受感染个体在临床上是没有症状的。 甲型肝炎主要发生在公共卫生环境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如泰国、缅甸、尼泊尔等东南亚地区;在台湾地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15岁以上的人口群中,感染甲型肝炎的感染率已逐年降低;由数据显示出,台湾地区的公共卫生环境在近几年来,已有很大的改进;也就是说甲型肝炎的感染率已较以往降低,而大部分的个体也不具有甲型肝炎病毒的抗体。 因此,假若一旦发生区域性的流行,而没有适当的防范,则易变成暴发性的传染病。所幸感染到甲型肝炎病毒的个体,通常在4-8个星期左右,肝机能都会回复正常,很少会发生暴发性肝炎,而感染个体都能产生相对应的抗体。虽然如此,我们尚需注意环境卫生,尤其是个人的卫生习惯,如不喝生水、不生食,尤其是海产类食物,如蛤蜊等,以免造成甲型肝炎的感染。 、从根本上说,应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2、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隔离现症换制周围的隐性感染者。 3、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 4、保护易感染者,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种方式。 a.被动免疫:对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02~0.05ml,有一定预防作用。 b.主动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动物实验和人体应用,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以广泛应用。
⑧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甲肝传染
你好,
基本方法如下:
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唾液传播,医源性传播等,甲肝病毒危害严重,一旦感染要积极治疗。
另外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措施是注射甲肝疫苗。尤其是经常接触甲肝患者接触的朋友,接种甲肝疫苗更是很必要的。
接种甲肝疫苗后人体一般保护期在5年以上,不过抗体并不是长期有效的,到定期检查抗体的滴度当,甲肝抗体滴度过低时要及时进行甲肝疫苗加强针的注射
⑨ 甲肝如何预防
(1)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广泛开展病从口入的卫生宣教。流动水洗手及洗餐具,在单位就餐自备餐具,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饮食行业应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食堂、餐厅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中小学要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杯.取缔不符卫生条件的、无证的饮食摊贩
(3)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要加强生食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加强对产地水域的卫生防护,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应尽可能避免吃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贝类食品,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4)幼托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对食具及便器的消毒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对全托单位还应注意尿布消毒。使用的玩具各班组应严格分开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对甲肝病人的食品、便器、衣服、床单、注射针头及其排泄物亦均应作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煮沸、福尔马林、强力戊二醛、有效氯以及紫外线等灭活病毒。
(6)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