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彝族宣传栏

彝族宣传栏

发布时间:2021-12-31 19:06:12

⑴ 准备好了吗我和长安CS85 COUPE带你德江城里见

首先感谢版主的支持,昨晚的啤酒小肉串让我醉到至今还未完全清醒[偷笑]古镇不仅风景美、小肉串也特别好吃,大力推荐客栈旁边的昭通小肉串,味道真的让你念念不忘[色]今天去逛的地方是古镇的其中一个城门—德江城,感觉古镇的大多数建筑取名都与“江”有关系。没错,这里也正是因为龙川江而著名。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古色古香特别有彝族特色,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巍峨的城楼,跟着我的镜头一起去感受一下[勾引]

到处充满了美感…

感觉古镇的美景是逛不完的,今天才走了一条街,羡慕居住在这里的人,就像活在画里一般!

⑵ 楚雄民族团结示范村镇有哪些举例说明其中一个示范乡镇民族团结示范工作的亮

摘要 1.物质民俗特色

⑶ 怎样培养彝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知、情、意诸方面日积月累、融会贯通,共同作用于行为的结果,是品德发展中质的飞跃。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是创办优质教育的基础。因为习惯决定人的素质,习惯决定人的命运和发展,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在素质的提升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养成,不论对学生实现现阶段的成功,还是对学生终身的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工程。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学做人的关键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时期,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一、明理求知,启发思考
所谓明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学生的认识态度,进行内在激励。
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调节。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了人的态度整体,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和行为方向。因此,明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律,获得正确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达到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之目的。
行为习惯是内在认知的外显形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对行为规范的认同内化和具体实践的过程。对其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注重行为训练,使之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方式,进而形成习惯。
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班队会活动、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参观、观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采取老师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二、精心立标,循序渐进
所谓立标,就是建立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习惯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习惯养成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设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我们应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小学德育目标》结合起来,并注重从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深度探索养成教育的本质,建立教育目标体系。
在设计习惯培养目标时,首先我们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划定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品德好习惯三项大目标。再按照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内化、由引导约束到自觉行为的原则,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分别制定小目标。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基础性的、浅层次的良好习惯,如在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低年级的目标是守时惜时,生活有规律。主要是养成按时作息、独立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等基本生活习惯;中年级的目标是生活有节制,有规律,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主要是养成帮助家长做家务,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有计划,学会保护个人隐私等良好习惯;高年级的目标则提升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等,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三、树立榜样,引导模仿
夸美纽斯说:“孩子和猿猴一样地爱去模仿他们所见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甚至没有吩咐他们去做也是一样,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们学会运用他们的心里以前,先就学会了模仿。所谓“榜样”,我的意思是活的榜样和书本上取来的榜样都在内;事实上活的榜样更重要,因为他们所产生的印象更强烈。”
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要自觉从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与学生形成和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论语·子路》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们要以身作则赶紧捡起;看到教室桌凳歪斜时,要马上动手排整齐;学生摔倒了,我们要冲过去将其扶起……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
经过长期有意识的学习、实践、积累,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就会得到完美统一。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挥学生中优秀者的示范作用。因此我常常用放大镜去寻找、去观察学生的优点。如“某学生读书非常专心”、“某学生劳动积极主动”、“某学生活动文明守纪”等等,学生行为习惯的每一点长处,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并将之树立为榜样,明确要求学生在什么方面以谁为榜样,向谁学习。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四、环境熏陶,潜移默化
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示范、约束、矫正和激励的作用,精心营造一种高品位的学

⑷ 彝族大凉山风景区广告词

广告词:
景色怡人大凉山,
旅客游玩天地宽。
一年四季来游历,
心情好来身体健。
彝族风光真留恋,
拍个照片作纪念。

⑸ 2018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何时开幕

8月5日,四川凉山州第五届民族文化艺术节·2018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暨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正式开幕。

凉山是国家脱贫攻坚“三区三州”主阵地。按照相关要求,彝族火把节回归传统,回到山野乡村,不在西昌市城区举行,特将2018年火把节主会场设在昭觉县谷克德。届时,上万当地群众和游客将共享火把节盛宴。

⑹ 彝族的风俗

日常生活习俗
彝族有着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点,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内大多设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熄,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火塘的锅庄石或三脚架,不能用脚去踩,严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烧烤不洁之物,并禁忌在火塘边裸露身体。
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添饭、夹菜、泡汤。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头。
兄弟可与嫂嫂开玩笑,但兄长不能与弟媳开玩笑。客人入室让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边,小辈坐在客人对面。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楼要脱掉鞋子;禁裸体、半裸体成年人入家门;不能用脚踩门槛,或坐在门槛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说粗话;妇女的衣裤不能晾晒在过路的地方和蜂窝旁边;禁止面对着太阳大小便。
节庆
清晨,同姓家族聚于长者家祭祀祖宗,晚上共同在平坦的地方燃起篝火欢歌欢舞,此乃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良机。之后,各户持火把燎烤庭院、房屋四周、田头地角、果木树旁,不断将炒过的枯松木香面撒在火把上,发出爆鸣声并散发清香味,以“灭灾驱鬼”。大多节日与汉族相同,但在除夕晚上要“吃黑饭”,初一至初三不做农活,三天所用之物必须在除夕前准备好,吃饭越晚,准备的东西越多,说明来年生活越幸福。春节期间,青年喜欢进行丢包、打陀螺、荡秋千、打磨担秋等娱乐活动。
婚俗
彝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内通婚,但也不禁止与其他族通婚,姑表优先婚配。青年男女可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得到父母同意,需经说媒、吃“合意酒”、“订婚酒”等过程。迎亲时,男家事先用锥栗树枝和青树叶搭“青棚”,迎接新娘进门后,即在“青棚”下设宴招待宾客。第二天为正席,亲戚朋友以鸡、肉、酒、蛋、米祝贺。第三天为新娘和新郎回门日,女家请亲朋好友吃“团圆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姑表优婚已杜绝,现多为自由恋爱结婚。
建筑
彝族村寨多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解放前,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茅草房或闪片房。有门无窗,习惯于“黑房亮灶”。忌讳向北开门,无论房门、灶门和厩门都不向北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步建起有楼有厦的土木结构的瓦房,有部分建了砖木结构的瓦房。
服饰
彝族男女喜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头缠青布包头,内衬白衣,外套青色对襟领褂,下着宽腰大裤脚裤。中青年妇女皆穿深蓝色土布包头,上衣为蓝色短面襟,背襟比面襟长,圆领上镶有五种颜色的条形花纹,手袖有三色花纹的镶边;青年妇女青布包头配有头箍,佩带有众多银泡的银制项链,上衣为各色姊妹装,圆领上镶不同颜色的花边,系围腰并镶蓝色花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传统服饰逐步减少,服装多与汉族相同,青年一代则穿流行服装。
礼仪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禁忌
忌戏耍动头;忌在众人中放响屁,说脏话;忌夜间吹哨; 忌拿灵长类动物肉时屋,也忌食其肉(熊、狗、猴、猫等); 不论男女,忌跨火塘;忌婚丧嫁娶宰杀山羊;忌以苦篙杆做筷子及打人;火烧荞麦粑粑从火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扛于肩上;忌在家中火塘里烧刺奶包树和马桑树;忌异根恋抱的树。

⑺ 玉溪二中是不是烂学校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坐落于玉溪市红塔区北郊外的北城古镇,现占地近百亩。学校创建于1957年8月,是红塔区办学历史最长的一所区属高级中学。现有高中28个教学班,学生1724人,教职工135人,专职教师116人,高级教师34人,一级教师44人,中高职占67.24%。
在漫长的办学历史进程中,由于得到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background-image: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1440px; top: -616px; z-index: -4887450;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initial;">

© 2014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玉溪二中
玉溪市、红塔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学校在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开拓进取的发展道路上,逐渐将自己的办学特色定位在“努力创建‘合格+特色’的育人环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上。随着近几年学校的建设发展、师德师风的不断强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新一轮启动以及创新教育和现代化教学的进一步展现,学校各方面工作已逐步显现出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红塔区北城镇自古以来便以小手工制作、小商品贸易而闻名云南,改革开放以来更成为红塔区北片农村集贸中心,具有市民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和居住人口密集带来的社会问题复杂性,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思想贯彻。同时由于该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北片乡镇,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山区或半山区学生占有相当比例,而且高初中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学生之间的地域差异性、学生入学成绩的不平衡性等,使学生形成了思想、心理、性格、习惯、经济等的较大反差。这两方面的客观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新课题。学校党政工团班子依据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工作原则,从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注意培养特长,面向全体学生,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的合格新生,为振兴当地经济培养更多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出发,确立了以“德育工作系列化”为学生思品教育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学校德育工作政治思想教育的思路,在“尚德、远志、笃行”的校训的辉映下,使学校工作的最终目标达成——努力创建“合格+特色”的育人环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学校工作的基本格局。
一、重视德育工作。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工作系列化”,玉溪第二中学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张海留亲自任组长,专职副书记马为良任副组长,由教务、政教、后勤、工会、团负责人及部分班主任担任组员。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系列化的工作中心,开创性地开展了务实性的德育领导工作。形成了在校长责任制下,以学校党支部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核心,以“德育工作系列化”为学生思品教育主渠道,以党政工团、班主任、教研组骨干为教育主体,以“军民共建”、“手拉手”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为主要载体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德育体制。
德育工作在学校得到高度重视。为确保德育工作的落实,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内部实行每周值周情况通报制度;日常工作执行行政领导和班主任、科任教师、体育教师值周检查制度,主要负责检查、落实全校各班的三操、升旗、早读、晚自习、晚睡、公共区和宿舍卫生情况;每月由德育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集体检查校风、教风和学风的落实情况。
二、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办学,必须执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原则,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管理理论。为此玉溪第二中学先后出台了《玉溪第二中学学校工作管理条例》、《玉溪二中关于实施〈中学德育大纲〉的意见》、《玉溪二中分步实施国防教育的意见》、《玉溪二中实施素质教育方案》、《玉溪二中关于“减负”的实施意见》、《玉溪二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玉溪二中学生管理制度》、《文明礼仪制度》、《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制度》、《文明礼仪制度》、《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教室规则》、《宿舍管理制度》、《(团组织)岗位职责实施细则》、《团支部合格评议细则》、《团员评议细则》等规章制度,并依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管理原则,严格实施,认真检查,注重落实,讲求实效。
在将规章制度转化为绝大多数学生言行举止的实践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逐渐形成了“知——态——行——提”的运作模式,即:第一步,学习认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阶段,或者是在新学期的班会课上,不断地学习、强化学校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是要求我该做什么,摒弃什么;作为中学生,我在校学习不单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步,确立执行态度。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实施的。德育工作系列化的形象表现是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要促成正确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的养成,关键的是学生态度。因此,学校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十分重视学生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制度》《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教室规则》《宿舍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态度。只有确立正确的态度,并在这个态度上产生理性思维,才有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决心和信心。第三步,自觉履行养成规范。即在认知并确立正确的态度的基础上,由学生个体自觉地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滋生正确的人生理想,培育较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第四步,认识存在的不足,主动改正,自觉提高。主要是通过检查、评比以及系列活动来逐项落实对学生的各项要求,诊断缺陷,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明确更新目标,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行为规范,最终形成了“团结、守纪、坚毅、求实”的校风和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三、优化办学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的好坏,因此,学校一直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在硬环境的建设上,学校争取多方支持,尽最大努力建设规范、统一的教学园地,配置配齐各学科教育教学设施,挖潜改造现有的教学用房、教学场地、学生宿舍、服务用房,自筹资金绿化美化校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91.33亩,生均占地面积41.61㎡;教学用房面积13060.49㎡(教学楼、实验楼、多媒体教室及部分功能教室);文体教学、活动场地28838㎡(400M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投掷场、礼堂二楼、音乐教室等);学生宿舍7057㎡(共有宿舍185间,床位1465个);后勤服务用房2910.83㎡(食堂、沐浴室、保管室等);教职工宿舍6360.07㎡;图书近4万册,每年征订的报刊、杂志不少于100种;配置宣传栏10个,黑板报15块。这些努力的根本目的是创设环境育人的气氛,引发广大学生以校为荣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励性。自1999年起,红塔区委、区政府和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共投入大量资金,为学校征地,兴建4275㎡的综合楼和2600㎡的学生宿舍,教学楼,购置多媒体网络教室设备及多媒体大屏幕投影教学设备等,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玉溪二中女生宿舍楼由玉溪建筑设计院设计,玉溪金州建筑公司中标后承建,2002年6月一次性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女生宿舍楼建筑面积2771.2㎡,计划投资160万人民币。周边环境和室内条件较好,女生宿舍楼的建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更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同年10月学校综合大楼一次性验收并投入使用。综合楼建筑面积4272.96㎡,计划投资320万人民币,是一幢多功能型的大楼。学校正抓紧充实各功能室的设备补充,使综合楼的功能尽快达到设计要求。2005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硬件建设有了较大进展。投资50万元,建筑面积506.8平方米的回族食堂于2月份投入使用;由市、区投资300万元、学校自筹150万元,建筑面积达5503.49平方米的教学楼,将于2006年4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将完全满足我校36个教学班的办学需求,长期以来制约我校办学规模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随着这些工程的相继竣工和投入使用,我校的办学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
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玉溪第二中学党政工团领导特别注重校园软环境的建设与培育,特别注意教师为人师表、老生带动新生的形态语言的教育功能发挥。为此,学校先后出台了《玉溪二中内改方案》、《玉溪二中岗位职责》、《玉溪二中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玉溪二中履职晋级量化评分细则》、《关于建立教育教学教科研课题的通知》、《玉溪二中教职工培训制度》等规章制度,并积极致力于严格要求教育教学、促进教科研开展、鼓励在职进修、奖励岗位练兵、号召“继续教育”等务实工作,大力促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教学软环境形成,实现“育人、进取、严谨、奉献”的教风。现在,一支继承了“团结勤奋、敬业爱岗、认真严谨、刻苦奉献、积极进取”优良传统的政治思想素质强、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好、能爱岗敬业讲奉献、团结互助求发展、艰苦朴素勤奋斗的教职工队伍,正在学校德育工作系列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内部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工作日益显著。
随着教职员工为人师表、师风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团队组织及时围绕“德育工作系列化”的工作中心,先后启动了“推广普通话”志愿者活动、“学雷峰”志愿者活动、“维护校园环境”志愿者活动、“迎世博,净化我们的校园”、“爱护幼苗,绿化校园”等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共同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四、加强民族教育。玉溪第二中学地处红塔区少数民族集居地,每学年入校的回、彝、白、傣、哈尼、土家等少数民族学生均在百人以上,且家庭、经济、思想、心态、习俗等状况各有差异,学校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一些问题常常会反射到校园中,处理不当,易引发学生之间不必要的隔阂。因此,自学校开办之日起,每任学校党政工团队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近年在学校“努力创设‘合格+特色’的育人环境”中,民族团结教育更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系列化”的工作重点之一。
为较好地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多次主动到大营村委会(回族集居地)征求意见,协调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工作;学校曾在大营村委会召开学生家长会,广泛征询学生家长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意见,同时学校通过“手拉手”渠道,到小石桥乡(彝族、回族主要集居地)调查了解山区少数民族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手拉手”活动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后备人才”的形式,让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到学校寄读。学校每学年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团结教育讲座,同时邀请德高望重的少数民族革命老前辈到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政教处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正着手编辑《民族团结教育讲座》一书,将把它作为学校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必读教材。
五、共建优势互补。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不单是校园的小环境,它还依托着社会社区的大环境的协调、共建。玉溪第二中学本着“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有利发展”工作方针,与当地驻军77208部队道桥一营道二连结成军民共建单位,与小石桥中学结成“手拉手”学校。
自1987年结成军民共建单位以来,驻军官兵与学校师生员工共进行共建活动325次,军民双方每年参与共建的人数达3500人次以上。学校师生与驻军官兵结成深厚友谊,成为红塔区军民共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训练场,部队官兵言传身教;宿舍中,内务整理严格要求;烈士墓,双方新团员共同宣誓;节日里,军民同台歌声扬。十多年来,会议室畅谈着双方领导的工作交流与建议,军营中留下了教师传播知识、技能的板书与真诚,运动场显示着军地队员的刚毅与友谊,施工地荡漾着慰问的欢歌与笑语,入伍时迎来期待与鞭策,退伍时说不尽鼓励与共勉。在军民共建的十多年中,道二连与学校的横向联系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办学的社区环境,部队官兵用军人特有的气质感染、促进了在校学生的思想品质构建,较好地促成学校“德育工作系列化”目标的实现,形成玉溪第二中学与众不同的德育工作特色。
1996年与小石桥中学结成“手拉手”学校以后,学校及时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纳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德育工作系列化”之中。仅1998年,学校师生员工就为“手拉手”学校捐资1335.50元,捐书500册,结成“手拉手”对子50多对,建立“手拉手”书屋1个。通过献爱心、结对子等具体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外交流活动,规范了玉溪二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提高了学生履行《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
六、注重实践育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造福社会。玉溪第二中学本着“办一方教育,育一方人才,兴一方经济,思一方发展”的优化社区教育环境的工作思想,积极与北城镇、北城居委会、大营村委会等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社区环保、助残、敬老、禁毒等公益活动,展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果,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促进社区教育环境的进步优化;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活动的参与,检验学校素质教育的实际效应,反馈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境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更进一步地修正学校的措施,促进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学校创优工作的更加深入。
在“国际老人节·我为老人服务”的活动中,学校各团支部,为老人做好事20多件。学生多次到敬老院做好事,清扫老年活动中心及文化站,关心老年人日常生活,得到老人们的赞誉,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积极的社区公益活动,增加了北片群众对学校的信任度,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促成社区教育大环境的优化,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七、促进特长发展。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较好地培养未来知识经济所需的人才,完成社会赋予学校教育教学的嘱托。在玉溪第二中学“德育工作系列化”的具体实施中,学校党政领导认为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既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举措,又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后的必然结果。为此,学校积极开设记者站、广播站、专业运动队、舞蹈兴趣班、美术提高班、摄影兴趣小组、学科课外兴趣小组等机构,给予学生展现自己能力的空间与机会,推动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环境优化。
近年来,学校为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特长发展,努力进行内部挖潜,极力创设各种条件,坚持常年不断地开展课外兴趣班活动,一方面让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得到兴趣特长的发展,一方面使学生在美育的熏陶下得到心灵净化,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室”,配置专任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多年来,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因心理品质问题而退学、休学,没有一个学生因身心健康问题而违法违纪。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四人荣获过国家级奖励;摄影小组的六个学生也在全国中学生“理光杯”摄影比赛中获奖;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集天文地理知识于一体,自己动手制作了活动星图,有效准确地测定了狮子座流星雨的准确位置,为学生观测流星雨提供了准确观测点;学生李芳的散文《护叶使者》获全国芳草杯征文竞赛三等奖。近年9名学生以较好的专业成绩,分别考入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和舞蹈学专业。几年来,学校高中体育达标的及格率为100%,良好率为78.7%,优秀率为17%; 1999年,学校篮球队获得玉溪市红塔区中学生比赛女子组第六名;2000年,初中年级获的玉溪市红塔区中学生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第四名、红塔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六名的好成绩。2004年8月15日由玉溪市文化局、玉溪市青少年宫、玉溪市教育局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玉溪市首届‘聂耳杯’青少年才艺表演大赛。我校有8位学生分别参加了中学组舞蹈类和音乐类的比赛。在校领导的多方支持,专业老师的尽心辅导下,8位学生在2580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中学组音乐类二等奖,舞蹈类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比赛验证了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了一定的成效,为实现更高的目标奠定了基础。2005年,我校有8名同学参加第一届“英语周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其中葛雁妮同学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2名同学参加“云南省首届小作家作文竞赛”获省级三等奖;在“纪念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逝世七十周年书法美术大赛”中,我校参赛的同学3人获金奖、7人获银奖、5人获铜奖、3人获优秀奖;在第十六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我校有 4 名同学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在“玉溪市高中化学竞赛”中,我校同学段云芳、王蓉获市级一等奖;在“红塔区中、小学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校20名同学都取得了好成绩;此外,在“校园歌手竞赛”和“崇尚科学,共育春苗”演讲赛中,我校参赛选手都获得了红塔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由于玉溪第二中学注重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努力,“合格+特色”的育人环境已日益显著,学校综合教育功能得到加强,“虚心、勤奋、上进、求索”的学风已经形成,学校取得了较好的素质教育成果。
针对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心理调整不同等实际问题,2003年9月,玉溪第二中学引进心理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利用班会课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利用午休及下午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心理咨询,面对高考专门为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讲座,同时逐步建立“玉溪第二中学学生心理档案”,着手进行中学生心理研究课题的前期调研准备。玉溪第二中学围绕“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情感融入—从严治教、强化管理—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和“全面贯彻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思想,紧紧抓住“质量才是硬道理”的教育教学思路,多渠道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特长生辅导,实施“以人为本”的多渠道人才培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9月,玉溪第二中学被共青团中央定为玉溪市唯一一所“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
学校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 “三五普法”优秀校长,云南省优秀教师,玉溪市优秀教师,“十佳文明教师”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促成了一批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形成。学校已申报省级教科研课题3个,市级教科研课题10个,校级教科研课题9个,其中与英国救助儿童基金会、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办联合进行的《“青春期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应用研究》已着手申报省级科研课题。截至到2005年年底,已有30位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8位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31位教师的科研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80名教师在省、市、区的教学竞赛中获得奖励;200名教师在校的教学竞赛中获得奖励; 63名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辅导员奖或指导教师奖。
在高中生源不尽理想的情况下,高中会考、高考成绩稳定在全市中上水平——高中会考单科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全科合格率均在80%以上;高考升学率由1990年的8.7%上升到2005年的91.1%。其中2002年,玉溪第二中学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52人,其中上重点线的有17人,上本科线的有48人,上专科线的有19人,共上线84人,上线率为55.3%,据不完全统计,共录取105人,升学率为69.1%,比上一年上升1.1个百分点。在2002年高考中,我校外语类考生化晶梅同学取得589分的好成绩,为全市第一名,全省第四名,被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2003年,玉溪第二中学以新的办学模式、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为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有206名考生参加高考,173人上线,上线率为84%,并且50%的班级上线率超过90%。玉溪二中继2003年以新的办学模式、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为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以来,连续几年高考成绩都有较大提高。在2004年的高考中,玉溪二中在生源差、办学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由上至下,精诚协作,力排众难,使当年的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年内全校有322名考生参加高考,261人上线,上线率为81.3%,比上一年上升1.5个百分比,其中35人上重点大学线,上线率为10.9%,91人上二本线,上线率为28.3%,58人上三本线,上线率为18%,21人上一专线,上线率为6.5%,56人上二专线,上线率为17.4%。可喜的是,文史类考生邱锐杰以615分的好成绩名列前茅,理工类考生李云鹏也以取得了618分的优异成绩。
云南省“德育督导检查试点工作会”、云南省“国防教育现场会”、玉溪市“德育工作现场会”曾先后在我校召开,省、市、区有关领导对我校的德育工作给予了较好评价。自1993年起学校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区“文明学校”、“文明单位”;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6年再度被评为玉溪市“文明单位”;1997年被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明委办、云南省军区政治部命名为“云南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1998年成为红塔区的“普及实验教学验收合格”学校,荣获全国“三五普法优秀组织奖”;1999年学校被评为红塔区第一届“文明单位”,被英国救助儿童基金会、省教委定为“青春期同伴性教育”试点学校;2000年被评为红塔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云南省“健康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11月,玉溪第二中学荣获“云南省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荣获“‘学生军训工作开展20周年’先进单位”称号。
2002年,玉溪第二中学进行高、初中分离后,将逐渐发展为36个高中班的办学规模。2004年9月,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读高中的需求,我校特请示市区两级政府,及教育局同意,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挖掘潜力,开办高中实验班,教学规模为两个班,其教学特点是读满三年,修满学分,本人申请,经家长同意,学校认可,可参加当年的高考,若落榜则再读一年;同时为认真落实《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请示区教育局同意开办了一个特长生班。为使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色班分设基础课及特长课两类。基础课统一教学,参加省会考、高考。专业课按美术专业、舞蹈专业、音乐专业、体育专业等分别教学。在试点班和特色班的教学上更加突出了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教学特点。
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红塔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扶持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和团结奋斗,红塔区这所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级中学,将以校园优美、设施齐全、质量较好、独具特色的新姿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赢得社会的信赖和认可。

但是本人认为他不是很好,因为网上她的传言很多什么很乱啊,十八怪啊,你自己去查查就知道了

阅读全文

与彝族宣传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促销活动用词 浏览:918
净水机促销方案 浏览:300
佛山市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902
教室语言文字培训方案 浏览:671
电子商务入门教材 浏览:542
中央财经大学市场营销学 浏览:331
海南红色教育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849
最新保安年度培训方案 浏览:451
文化市场营销试卷 浏览:107
百行进万企全国推广方案 浏览:275
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理论试题 浏览:314
法制宣传演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32
李宁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浏览:618
电子商务推广典型经验 浏览:763
餐厅国庆节促销活动 浏览:698
政府文艺汇演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05
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理解 浏览:961
b2g电子商务网站 浏览:635
我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前景分析 浏览:469
绿色建材公司宣传推广方案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