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之旅的幕后制作
里恩的收山之作,虽然谈不上杰作,但仍然不乏细致和气派以及精湛的表演。影片重点反映文化冲突,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改编自E·M·福斯特小说。从影四十多年,大卫·里恩只拍摄了16部影片,但获得奥斯卡提名 竟达56次之多,共获得27项金奖,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导演奖提名, 两次获奖,被称为英国电影届的泰斗。
关于影片
1960年,在观看了桑撒·拉米·罗根据《印度之行》改编的同名舞台剧之后,E·M·福斯特,当时已年逾80,颤巍巍地走上舞台,表达了自己对剧中表演的喜爱之情:“那些演员们多么伟大啊,”福斯特说,“我能在这里观看他们的演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那些发生在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我看得太多了,可是他们没能体现出人生的复杂性……”这不是单纯的关于“东西方文明对立”的讨论,而是在表达“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困境”。
如果不是在1970年时去世,福斯特可能也会对大卫·里恩的作品表达同样的喜悦之情,因为影片充分展现了他想表达的人性的矛盾和复杂。
著名作家福斯特共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最后一部《印度之行》却是最早被搬上银幕的,1984年,由大导演大卫·里恩执导。虽说福斯特曾有遗言,反对任何人改编他的任何作品,但似乎没人尊重他的愿望,他的六部长篇小说中的五部被改编成电影。
《印度之行》寓意深刻、含蓄,表演松弛,叙事紧张,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本片获1984年第五十七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等11项提名,但最终完败于影片《莫扎特》(Amadeus),仅获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创原配乐奖。
关于改编
“只需联系!”这是E·M·福斯特在《霍华德庄园》里给我们的建议,紧接着,在《印度之行》中,他却创造出了一个毫无联系和交流的世界,在那里,印度人和英国人说同一种语言却完全不了解对方,在那里,无所谓你如何评价那个著名的马拉巴山洞,因为到头来所有事情都只是化作一声空洞嘲讽的回响。福斯特的小说是本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卫·里恩对它的影像阐释也被并入银幕上最伟大的改编作品之一。
根据优秀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往往并不是很优秀,这是因为在小说中,文字描述的空间能让人浮想联翩,而电影却用它自己的方式把想象变为看得见事实。《印度之行》很巧妙地绕过了这个矛盾——它使小说中的核心事件发生在银幕之后,也许压根没有发生过,随你怎么想。
在一个炎热憋闷的日子,阿齐兹医生带领一支探险队来到马拉巴山洞,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了,只有阿黛拉小姐留下了。接着,这两个人,一个印度男人和一个英国女人在最后一段路途上同行。在当时,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根植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半官方的种族主义之上,一些英国对吉卜林的话深信不疑:“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它们永远不可能相交。”在福斯特的小说中,当阿黛拉小姐走进山洞后,她和阿齐兹医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始终都不甚清晰。
大卫里恩的影片继续保留着这个问题的开放性。但是,由于他需要通过画面来讲故事,整个事件过程不可能模糊,于是,起码,影片让我们知道,阿齐兹医生在事件中是清白无辜的。
关于导演
作为《日瓦戈医生》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导演,大卫·里恩将影片中的人物放置在他所绘制的最美丽的画布之上。他没有照抄宣传印度旅行的海报,也没参考那些艳丽的明信片,而是展现了一个仿佛出自爱德华·李尔(Edward Lear)之手、维多利亚式水彩画一般的印度:谜一般的人物们散落在壮美的风景之中,看起来总像是未竟之作。里恩创造的印度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美丽世界,一个英国人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的世界,当然,这一切也正是阿黛拉小姐在山洞里学到的。
大卫里恩是一个精巧的工匠,他的不可超越之处正在于:他能够让每一个镜头看起来和他想要的效果一模一样。他要求演员在表演上要充分、深沉又不过于招摇。他的电影剧本在清晰度和穿透力上可被称作典范。在影片的结束的时候,我们如此彻底地了解了这些人物,以至于只有最无聊的观众才想回过头去再仔细瞧瞧那些山洞。
花絮
·编剧和制片人阿诺德哈迪·罗伊在本片中担任助理导演,他同时也是一个小说家,他在1997年写的畅销书《小玩意的上帝》获得了英国顶级文学奖,prestigious Booker Prize.
·大卫里恩以他创作态度特别是选材的严谨闻名于世,在1970年拍完《瑞安的女儿》(获两项奥斯卡奖)后,他“息影”14年,1984年才完成了《印度之行》的拍摄。
❷ 印度旅行简介
印度概况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of 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北纬10度至30度之间。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英联邦成员国。印度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在梵文中有月亮的含义,是美好的事物的通称。印度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等也即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 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印度到处是无数历史纪念碑。 一些保存佛祖舍利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铜匾和石碑散布在整个次大陆。玛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爱罗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东西南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筑风格的雄伟的庙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庄园、德里的壮丽红堡、历史纪念碑、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宏伟美丽的泰姬陵等。印度城镇还有穷人,还有贫民窟。但随着印度的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印度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印度美食推荐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北方烹饪中有许多肉、谷物和面包,辣味是主要特点;南方的多素食,米饭和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饭、家常饼、小扁豆,普通佐料为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叶。 印度飞饼:在印度称之为“加巴地”,甚至可以称作是一件绝妙的手工艺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时,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个小圆团,再擀几下,便放入小平锅中加热,当平锅中的饼快熟,有点胀起来的时候,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来,一下子扔到炉子的火中去。很快地又把它取出,放入盘中操作迅速而复杂。出炉后被香喷喷的,内层绵软白皙,略带甜味,嚼起来层次丰富,一软一脆,口感对比强烈,嚼过之后,齿颊留芳。 另外,印度的美食还有:奶茶,也叫马沙拉奶茶,在印度街边经常能看到一些硕大无比的锅,里面文火温着白乎乎的牛奶,上面一半还覆盖着奶皮,非常香浓;酸奶,旧德里贾玛清真寺门口的小摊上随处可见,用土陶罐装得满满的,整齐地排列着,食客用完酸奶就砸碎陶罐,这种酸奶非常浓,浓得没法喝而只能用小勺来吃;咖喱羊肉,放在餐厅门口一个个亮晶晶的金属大罐中的咖喱羊肉,下面施以文火慢炖并保温,浓香也随之缓缓溢出。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般全部同时搬上,不分几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辅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酱。餐后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酪球、加糖水的煎饼、用奶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鲜水果等。饭后印度人常用一种槟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槟榔叶中的调制品招待客人,有助消化的效用,不过一般寻常百姓家用餐比较简单。
印度交通情况简介
航空——除了乘坐飞机进入印度,不少驴友会选择陆路的方式由尼泊尔入境印度。尼泊尔有好几个关口可以进入印度,派勒瓦是最大的一个。目前从国内能够直飞印度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和成都。
火车——印度的铁路简直是世界铁路系统上的一朵奇葩,网上订票系统复杂,火车售票分为售票处(BOOKING OFFICE)和预售处(RESERVATION OFFICE),一些大站(如新德里和瓦拉纳西)有专门的外国人售票处。
巴士——印度每一个邦的巴士车都不一样,但是主干道上可以找到普通巴士、快车、半豪华、豪华、豪华空调公车甚至是豪华卧铺车。私营巴士通常比国营(local bus)的要舒适一些。
出租车——意大利起步价13欧元。
印度旅行购物
在印度通过购物可以了解印度人的习惯、艺术和技术。购物最好要货比三家,还要记得要讨价还价,但也有空调设备齐全的不议价的商店,这种商店出售骆驼瘤的刺绣品,这需要识货的行家辨别。工艺品是印度的一大特产,色彩丰富价钱又低廉,游客可根据自己的预算收集喜爱的东西。但要注意赝品。 印度有特色的商品有:神油,在印度神油的名号如雷贯耳,最早不是只用在男欢女爱的事情上,而是一些到山上去清心修练的信徒将神油抹在全身,这样一来好像就会在身上起了一种保护作用。 披肩,克什米尔地区的披肩是名扬海外的特产品,以喜玛拉雅山野生小羊的毛,所制成的帕须米纳披肩,质感细腻,深受时装界喜爱。 香料,它就像是一种魔法,让食物充满生动的表情,也开启了人们的味觉深度,是许多印度日常食物的灵魂。 大吉岭红茶,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含有麝香葡萄风味,但是随着气候条件、采摘期和制作功夫不同,茶叶质量与气味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以每年4~5月间采摘的春茶品质最好。 全印度最有名的购物城是洁蒲,它和闻名全世界的pinkcity齐名。从卡什米尔高寒山区绵羊毛做成的开斯米披肩,各种设计细腻、手工精美的宝石首饰和银首饰、丝地毯,风情万种的沙丽,到镶满小镜子的台布床单,在这里都能够买到。
印度旅行注意事项
1.“那摩斯戴” 意即“您好”,是印度最常用的问候语,人们见面或告别时,印度人总免不了说一句“那摩斯戴”。
2.印度妇女额头点有痣,代表着喜庆、吉祥,是印度民族的标志。
3.印度教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他们把黄牛当作神灵,对它顶礼膜拜。
4.在印度情侣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手牵手,因而拥抱就更要避免了。此外女士不要着无袖T恤或都是过于暴露的衣服,而且不能交叉双腿。
5.“交叉双臂并点头”这是印度人表达问好的方式,这个时候游客可以同样的动作回复。
6.跨过地上的食物或者是人,在印度都是不允许的,行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脚下。
7.在印度,进屋前脱鞋已经是一种习惯,并且不不能用脚掌朝向当地人或是神像。
8.印度的出租车和餐馆不收小费,但高级餐厅、酒店须付服务费则会收小费。租一日计程车去观光时,最好给5卢比小费。
印度旅行娱乐活动
印度的娱乐活动不仅数量极多,而且都很有看头。千百年来恒河冲积出来的伟大文明沉淀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由于特殊的文化结构和殖民历史产生了印度现在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这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猛烈撞击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磨平了棱角,你会发现这两种文化在印度相处得是那么的和谐。 舞蹈与音乐在印度,宗教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规范,而音乐与舞蹈,是随着各种宗教节庆、民间仪俗所产生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印度音乐传统来自古老的「婆摩吠陀」(Sama Vedas)经书,分别是流行于印度北部的印度斯坦(Hinstan)系统与流传在南印度地区的卡纳塔克(Karnatak)系统。前者有中亚和波斯的风格,后者保持了原貌。古典音乐具有各种形式,最常被演奏的是克希雅尔(Khyal),融合严谨和浪漫的音乐形式,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音乐,有较为复杂的规律、不像北印度音乐流行即兴创作,只以特殊技巧或乐器,在原有的结构中加以变化。印度古典舞蹈,主要有卡塔克(Kathak)、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玛尼普利(Manipuri)、卡塔卡利(Kathakali)等四大流派,此外还有奥蒂西(Odissi)、 库奇普蒂(Kuchipudi)...等。 在印度,你能在现代的大酒店内享受印度最古老正宗的印度古法按摩,还可以在林立着大厦街道上看到吹着魔笛舞蛇的艺人,更可以在浑浊不堪的恒河上看到人们在上面洗漱,甚至有人在饮用其水。
❸ 去印度旅行的游客,要做好哪三点思想准备
随着人们获取消息的越来越便利,很多神奇的国家都让中国游客充满了好奇,其中就有印度这个国家。印度对于很多中国游客来说都是十分神秘的,因为从网上来看这里的一切事物都是十分的新鲜,尽管网上的报道负面新闻也比较多,但是还是让很多游客心生向往,很多旅游博主也是跃跃欲试,想要通过印度一夜爆红。
❹ 印度电影那么红,去印度旅行的不可思议你知道多少
2、供养老鼠的老鼠神庙在印度,老鼠是贵为神灵的,当地有个说法,若是老鼠爬上你的脚,就是你撞大运的时候了。瓦拉纳西恒河东岸的这个老鼠庙则更加极致:殿堂内专门放有一个硕大的盘子,每天会有专人盛放鲜奶喂养老鼠。更不可思议的是,每天下午,老鼠们喝剩下的牛奶将由僧侣们发放给门口的信徒喝。
❺ 印度怎么宣传中印对峙
印度对中国海军的印度洋珍珠链表示恼火
更怕中国修建起成熟的边境补给线
不需要动手了,中国让他们滚,他们就滚了
因为他们毫无胜算
❻ 为什么印度旅游在中国不火
别的不说 吃就受不了
❼ 在印度旅行是种怎样的感受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❽ 印度第七旅旅长达尔维简介
约翰·达尔维(John Dalvi),1920年生在伊拉克,祖籍印度孟买,1940年考入达拉顿军事学院,1942年毕业后被授予少尉军衔,与中国之战被俘,是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被俘的最高长官。
约翰·达尔维(JohnDalvi),1920年生在伊拉克,祖籍印度孟买,1940年考入达拉顿军事学院,1942年毕业后被授予少尉军衔,分配到英印第17步兵师服役。达尔维第一次参战是在缅甸,他指挥的排一度陷入日军重围,不得不撤往碧琳河(BilinRiver),但那里并非合适的防御地点,达尔维一行只好继续向锡唐河(SittangRiver)撤退,途中不断遭到日军空袭和伏击。
为甩掉日军,师长杰克·史密斯少将(JackieSmyth)不顾数千印度士兵尚未渡过锡唐河,严令达尔维炸掉跨河大桥,达尔维不得不执行了命令。达尔维晚年回忆起1942年的悲剧:“只有不到1000人从日军包围圈里突出来,我们几乎把所有武器都丢了。”而在1944年日军入侵印度重镇英帕尔时,英印第17师一雪前耻,达尔维指挥的部队以巨大伤亡拖住敌
约翰·达尔维(JohnDalvi),1920年生在伊拉克,祖籍印度孟买,1940年考入达拉顿军事学院,1942年毕业后被授予少尉军衔,分配到英印第17步兵师服役。达尔维第一次参战是在缅甸,他指挥的排一度陷入日军重围,不得不撤往碧琳河(BilinRiver),但那里并非合适的防御地点,达尔维一行只好继续向锡唐河(SittangRiver)撤退,途中不断遭到日军空袭和伏击。
为甩掉日军,师长杰克·史密斯少将(JackieSmyth)不顾数千印度士兵尚未渡过锡唐河,严令达尔维炸掉跨河大桥,达尔维不得不执行了命令。达尔维晚年回忆起1942年的悲剧:“只有不到1000人从日军包围圈里突出来,我们几乎把所有武器都丢了。”而在1944年日军入侵印度重镇英帕尔时,英印第17师一雪前耻,达尔维指挥的部队以巨大伤亡拖住敌人。7月,遭受巨大伤亡的日军率先撤出战场。
战后,达尔维晋升为陆军中尉,1945年初被调往英印第44空降师任排长。1945年5月1日,他率领一个廓尔喀排空投到缅甸仰光,不过他们没遇上敌人,原来日军已在几天前撤离了仰光。当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时,达尔维晋升为上尉连长,第44师师部要他带一个连空投到新加坡,解救盟国战俘。于是,达尔维连率部赶在盟军大部队之前接管日军控制的新加坡战俘营,并向当地市民发放救援物资。
印度独立后,达尔维在印度陆军中历任营长和陆军司令部参谋,1962年初出任第7旅旅长。该旅是中印边境东段的最前沿部队,下辖3个步兵营和1个步枪联队,还有一些小型炮兵单位,装备有76.2毫米迫击炮和75毫米山炮,总计6000余人。
❾ 印度旅行会让你严重怀疑人生,是真的么
之所以会有去印度旅游会让你怀疑人生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大家在旅行的时候其实是想要获得更好的体验的,但是当你到达一些国家去旅行时,你却发现这些国家和你想象之中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并且很多的事情都会无限次的刷新你的三观。
因此,很难看到泰姬陵的全景,全部都是各种各样的人头堆在你的前面,而且印度的市区也是比较混乱的,道路非常的狭窄,甚至有一些脏。再去到印度逛集市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到有一些难以接受,因此会有人说去到印度之后简直是让人怀疑人生。
❿ 游客第一次到印度旅行,直言印度哪些习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印度是中国的邻居,并且也是人口第二大国。印度历史文化很深厚,很多人喜欢去印度旅游,但是印度很多的风俗,却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来看一看印度都有哪些让人不可思议的风俗,去了印度之后,不至于适应不了。
印度的厕所都备有冲水系统,如果没有冲水系统的话,人们会在旁边准备一杯水。所以印度人是用左手擦屁股,右手付钱。
在印度餐馆里面,你只能用右手抓饭,如果用左手抓饭吃会被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