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宇航员宣传

宇航员宣传

发布时间:2021-11-14 22:34:03

㈠ 中国上天的宇航员有多少个

截止2021年6月一共12名。

1、杨利伟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㈡ 谁帮我想个关于航天员的宣传标语啊

如果你有机会参加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专题报告会,请你_______
(1)给专题报告会写一条宣传标语或欢迎标语.
欢迎航天英雄!

(2)报告会大厅将张贴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神舟两度飞天 下联:神州共庆盛世

(3)设计两个问题,向宇航员提问.
问题一:作为宇航员你们对于我们中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题二:你们在太空里考虑的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

㈢ 医务人员对宇航员受训者的宣传科目主要讲些什么

医监人员也有对受训者的训练及教育宣传课目,即要使每个受训者知道:人体在航天应激,即遇到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时应该有什么样的反应;熟知飞行器内的个人生命保障系统及个人救生物品的用途、使用方法及原理;要使受训宇航员了解航天时个人卫生处理办法,以及一些人体生理特别是在航天时的生理常识。受训者的日常饮食量、营养要求、睡眠制度和生活节律等也都由医监人员掌握。

㈣ 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航天员们从周一到周五都住在航天城最神秘的"禁区"——"红房子"里,犹如被真空隔离起来一样。在那里,他们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接受宇航所需要的各种训练。宇航员训练强度大,消耗能量多,每天的伙食标准自然要高些,为人均每天90元。"红房子"外有士兵把守,如果有人想在楼外瞅瞅或是留个影,都会被士兵很有礼貌地请开,更不用说让外界媒介采访拍摄了。"所有宇航员正在进行正常集训,他们的所有情况我们不能向外界透露一丝一毫。"记者的采访请求总是被航天城对外宣传部门的官员这样婉言拒绝。然而封闭式的训练并没有侵占这些宇航员们的周未生活。周六周日,他们照常可以回家与妻儿团聚。虽然很多人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一座"城中城"里,但也无缘见识这些航天员的"庐山真面目"。即使航天员走出"红房子",在航天城里活动,也有专车把他们送到需要去的地方,外人很难接触到他们,他们随时都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如果外出执行任务,一般情况都有警车开道,护送他们到指定地点。

航天食品要求非常高。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航天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尽可以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而且不含残渣,如骨、刺、皮、核等。食品必须符合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生理改变的要求。航天飞行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红细胞数量减少,食品要针对航天员生理改变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例如:肌肉萎缩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D;飞行初期,食品的脂肪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间运动病;为防止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要限制食品中钠的分量,保证钾的足量供给。

我国的航天食品富有中国特色。航天集团专门有一个机构负责研究太空食品。早、中、晚餐每顿吃什么,如何搭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太空生活中,我们的航天员可以吃到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等,航天员饭后还需用一杯茗香清爽的绿茶来提神,这种绿茶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航天食品通常制成一口大小的长方形、球形和方形等,如肉块、鱼块、点心块,食品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航天员进食时一口一块,既方便简洁,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撒落在舱内飘浮。苏联和美国的早期航天飞行中,航天员采用"嘴对嘴"的进食方式,将经过特殊加工的液体或半固体食品装在类似牙膏管的容器内,进食时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随着包装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航天员的进食方法越来越接近地面。如今航天员可将一餐所要吃的食物装在一个餐盘上,然后用与普通餐具外型无异的餐具,以类似于在家中进餐的方式进食。

航天食品的供给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将地面食品带上天;二是在飞船上用原料自己加工。由于载人飞船发射费用昂贵,约1万美元/千克,而一个航天员每天需要消耗食品1.5千克,约1.5万美元。迄今为止,美国和俄罗斯都采用第一种方式,这样更加方便安全食用。我们也不例外。

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让航天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安全返回。飞船轨道飞行时,航天员一般不穿航天服。

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舱内航天服由3部分组成:一是限制层。它由耐高温、抗磨损材料制成,用来保护服装内层结构,并使航天服按预定形态膨胀,保证航天员穿着舒适合体。二是气密层,这部分用涂有丁基或氯丁橡胶的锦纶织物制成,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三是散温层。这部分与内衣裤边接在一起,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然后向四肢躯干流动,经肢体排风口汇集到总出口排出,带走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

航天员穿戴的头盔、手套和靴子更加特殊。头盔的盔壳由聚碳酸酯制成,不仅能隔音、隔热和防碰撞,而且还具有减震好、重量轻的特点。为防止航天员呼吸造成水气凝结以及低温环境下头盔面窗上结雾、结霜,航天服专家设计了特殊的气流或防雾涂层。手套与航天服相配套,充气加压后具有良好的活动功能和保暖性能。

舱外航天服更加复杂,它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宇宙空间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可以操作活动的最小载人航天器。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重量约120千克,虽然有些笨重,但在太空中却轻松自如,穿好它只需15分钟,就能保证航天员在舱外独立工作8小时。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需要上千万美元。

在太空中,宇航员想怎么睡就怎么睡。美苏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器内空间狭小,航天员只能在座椅上睡觉。为防止无意中触及开关,睡觉时必须把双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成弓状,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觉,身体稍为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舒服得多。在太空中飞行,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失重时分不清上下,站着躺着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也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总之你想怎么睡都可以。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多锻炼可以提高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门为航天员准备的"小型体育场",里面放着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航天员还要洗澡。原苏联的载人空间站,就配有航天浴室。航天员洗澡时,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就绪,才可以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才会源源不断流出来。航天员吃用的水,不是带上去的,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出来的水,这样既卫生又能减轻负荷。

载人航天是空间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对世界格局和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961年,当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太空轨道飞行的宇航员时,美国大惊失色,觉得他们一夜之间就从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上掉了下来,于是立即集中力量搞"登月计划",直到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他们才重新找回优越感和自信心。中国一号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神舟五号的即将升空,使我们跨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发扬国威军威的重要标志。21世纪无疑将成为中国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崛起的世纪!

㈤ 宇航员怎样在太空生活

一、睡觉

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到了失重的环境里,人们失去了“上”“下”的参照坐标,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二、进食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

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三、洗脸和刷牙

最初美国人是用一种特殊的胶姆糖经过在嘴内充分咀嚼来代替刷牙的,苏联的航天员则是用手裹着毛巾在口腔内按摩擦洗来代替刷牙。这两种方法很简单,但口腔中的细菌不易清除。后来发明了密封式吸水法.航天员就可以在太空中较彻底清洁牙齿和口腔了。

航天员使用一种密封式刮胡刀,它可以通过一条密封管同吸尘器联起来,吸尘器能把胡碴吸进废物处理箱中。

太空理发也很不容易,因此无论男女宇航员在上天之前都要把头发理得短些再短些。但是长时间的飞行,头发又会长长,怎么办?宇航员必须发扬团结精神互相帮助,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头发。

四、洗澡

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苏联/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都有“洗澡间”。早期的洗澡间实际上是一个不透水的强力尼龙布制成的圆柱型淋浴罩,上连天棚下接地板,顶部有水箱、喷头和加热器。洗澡前航天员要戴好呼吸器,耳塞和护目镜钻进这罩中,待密封后呼吸器与外界相连,就可打开水龙头洗澡了。由于没有重力,水是不会自动从喷头中流下来的,需要给水箱中的水加压,使水流通过喷头喷出来。洗完澡的水要被净化吸附装置收集到废水箱中,经净化后再重复使用。

后来美国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改进。把浴室变作一个浴罩,罩内被施以0.8个大气压,浴罩下部装有抽风机,航天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洒水,下面抽水,这样便有身处地球一样的沐浴效果。虽然水能够净化回收,但太空舱内的储水终究有限,所以美国航天员平时也只是用浸透浴液的海棉擦擦身体。

五、洗手间

太空中的洗手间也是真空的。上厕所,必须坐在精心设计的马桶上。两脚先放进固定的脚套里,腰间用座带绑好,用手扶着手柄。
如果是大便,不是用水冲,而是用一个特别的抽气机,将粪便吸进塑料盒里。每解一次,就会更换一个盒,这些盛着粪便的塑料盒会被弹到太空。如果是小便,也是利用抽气机,将其吸进一个特别形状的杯子里,经过橡皮管灌进地板下的污水池里。

(5)宇航员宣传扩展阅读

易患疾病:

由于在太空中的工作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长期在太空中工作宇航员身体也有可能得一些疾病。

(1)、心理功能障碍

航天员在太空中,引起的不适感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其产生心理变化。如忧虑、厌烦、抑郁、思念、记忆力衰退、对工作失去兴趣等。

(2)、心血管疾病

由于失重,人体的血液向头部、胸部充盈增强,头部动脉压升高,头面肿胀,鼻子呼吸也不畅通,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3)、太空运动病

类似晕车、晕船。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

(4)、肌肉萎缩

太空飞行时由于失重,肌肉不再对抗重力的作用,肌肉所做功大大减少,因而出现了肌肉的废用性变化,工作能力下降。

(5)、骨质疏松

由于失重,骨骼不必再承受人体的重量,加上运动量减少,减轻了对骨骼的刺激,结果使骨骼中的矿物质排出增加,而造成骨质疏松。

㈥ 怎样为航天员写宣传语

宣传语怎么写?
不管主体是谁,先要了解宣传的主题。
你的宣传语,可能是欢迎航天英雄,也可能是歌颂航天精神。
后文我给你一些素材

宣传语:
欢迎航天英雄荣耀归来!
“为着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这一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杨利伟。这位38岁的中国航天员,翻开了中国载人航天辉煌历史新的一页。“嫦娥奔月”,中华民族千年梦想成为现实!
为了这壮美的历史时刻,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出了巨大奉献,甚至付出生命。英雄飞向太空的那一刻,毫无畏惧,从容淡定。他带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飞翔,带着一代代航天人奉献精神飞翔,带着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高度自信飞翔!
自此,浩浩苍穹,不断上演中国壮举和“神话”——
神舟六号,费俊龙翻出了中国人最远的一个“筋斗”;神舟七号,翟志刚太空迈出中国人太空“一大步”;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开展空间实验;嫦娥三号成功落月
航天英雄:
广义的航天英雄有很多,包括航天员和幕后的设计师,以及所有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狭义的航天英雄仅仅指进入过太空的航天员。中国现有的11位进入过太空的航天员如下:
1、杨利伟
(1965.06—)辽宁绥中人。神舟五号(2003.10)航天员。
2、费俊龙
(1965.05—)江苏昆山人。神舟六号(2005.10)航天员。
3、聂海胜
(1964.09—)湖北襄阳人。神舟六号(2005.10)、神舟十号(2013.06)航天员。
4、翟志刚
(1966.10—)黑龙江龙江人。神舟七号(2008.09)航天员。
5、刘伯明
(1966.09—)黑龙江依安人。神舟七号(2008.09)航天员。
6、景海鹏
(1966.10—)山西运城人。神舟七号(2008.09)、神舟九号(2012.06)航天员、神舟十一号(2016.10)航天员。
7、刘 旺
(1969.03—)山西平遥人,神舟九号(2012.06)航天员。
8、刘 洋
(1978.10—)女,河南林州人。神舟九号(2012.06)航天员。
9、张晓光
(1966.05—)满族,辽宁锦州人。神舟十号(2013.06)航天员。
10、王亚平
(1980.01—)女,山东烟台人。神舟十号(2013.06)航天员。
11、陈冬
1978年12月出生于河南洛阳,籍贯河南郑州。神州十一号(2016.10)航天员。

航天精神:
不辞辛劳、艰苦创业———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洒下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

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广大航天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主创新、求真务实———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展,靠的正是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瞄准当今航天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进展。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突破.汇聚成了助推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

㈦ 航天员和宇航员有什么区别

航天员就是宇航员。

宇航员,或称航天员,全称宇宙航天员,则指以太空飞行为职业或进行过太空飞行的人。确定太空飞行的标准则没有完全统一。 在美国,以旅行高度超过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称为宇航员(astronaut)。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定义的宇宙飞行则需超过100公里。

到2004年4月18日为止,按照美国的定义共计440人,在太空里度过了一共27,082个全体乘员天(crew-day,美国的定义),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个全体乘员天。

在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下,只有434人符合资格。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来自至少32个国家。在香港及东南亚,航天员亦称太空人。截至2013年,全世界仅有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中国三个国家拥有发射载人航天任务的能力。

其他国家的宇航员都需要与以上三国合作来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自1961年人类首次飞天以来,共有来自38个国家的宇航员先后飞天。

(7)宇航员宣传扩展阅读:

一、名称由来

约定俗成的,被俄罗斯航空及航天局雇佣的宇航员或前苏联的宇航员都被称为“космонавт”,其英文版本为Cosmonaut。“космонавт”来自希腊语单词“kosmos”(代表“全宇宙”)和“nautes”(代表“船员”)。

事实上,“cosmonaut”和“astronaut”意义相同,选择所使用词语的原则常常是政治因素。1995年3月14日,宇航员诺曼·萨伽德成为首位乘坐俄罗斯发射的航天器上太空的美国人,可以认为在此过程中,他成为首位美国“cosmonaut”。

二、宇航员的选拔

1、基本条件

与飞行员选拔相同,但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要求更高。

2、医学选拔

除沿用飞行员的医学选拔条件外,还在既往史上注意有无隐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在体检中须全面而细致地检查心血管系统、前庭功能和视觉系统等。

3、心理选拔

心里素质选拔是航天员选拔的重要方面,要查明受检者的性格、情绪稳定性、精神状态、与人共事的适应性和协调性等。

4、航天特殊环境耐力选拔

在载人航天初期,人们十分重视特殊环境耐力选拔,但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载人航天器内环境的逐步改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测试,如噪声、振动、温度已经不再作为选拔的主要内容。

特殊环境耐力选拔主要进行的是失重适应能力和返回后再适应能力的测试,如前庭功能检查、超重耐力检查、低压缺氧耐力检查等。

㈧ 宇航员一词的由来是什么

在对外宣传中,我国的航天员(或宇航员)被翻译成taikonaut。 ... 上英语中表示sailor(
即“航海者”)的希是由俄语中kosomnavt(意即“宇宙航行者”)一词演腊语词根幻aut构成。

阅读全文

与宇航员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招财的电子商务商行店名 浏览:462
辩论社策划方案 浏览:659
中专市场营销单招想换专业 浏览:749
山东市场营销考试题及答案 浏览:390
绵阳电子商务培训 浏览:644
广州品牌营销策划 浏览:304
婴儿品促销方案 浏览:801
明一电子商务平台 浏览:762
企业微信做让红包飞营销案例 浏览:907
大学校园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12
早教开班策划方案 浏览:813
2018年新党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662
过年策划方案 浏览:785
全国2015年10月市场营销学试题 浏览:506
天然气工程开工仪式策划方案 浏览:730
党建工作现场会策划方案 浏览:555
电子商务盈利模式ppt 浏览:395
关于医疗新品的推广方案 浏览:200
邳州市电子商务 浏览:154
公司安全教育培训方案 浏览: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