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四史宣传语

四史宣传语

发布时间:2021-10-05 03:53:20

A. 学四史名言警句

四大史书
中国历史的全部史书,合称《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其中的前四部,也是水平最高的四部,并称《前四史》,也称四大史书。.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 顺 不妄喜;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6.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7.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8.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

10.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11.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3.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

1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5.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16.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7.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19.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20.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后汉书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2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2.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23.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24.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25. 有志者事竟成。

26.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7. 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

28.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9.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30.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3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2.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33.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

34.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35.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6.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37. 夫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渐生不忧,将不可悔。

38. 慎之于始,慎之于终

39.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40. 生有七尺多,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B. “四史”是哪四本再详细介绍一下啊!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简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汉书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汉书》的编著者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它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3—54)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二十几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史记》的巨作——《史记后传》。就在班固着手编撰《汉书》不久,永平五年(公元62 年)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皇帝下诏收捕,班固被关进了京兆监狱,家中的书籍也被查抄。其弟班超担心他受委屈而难以自明,便上书,在汉明帝面前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很欣赏班固的才学,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兰台是汉朝收藏图书之处。兰台的令史共有六名,秩六百石,掌管和校定图书是其职责。
《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汉书》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前206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
《汉书》在吸取《史记》成果的基础上,纠偏补缺。如补立《惠帝纪》,补叙了当时有影响的制度和法令。又增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诸传,还将张骞事迹从《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抽出,加以扩充,设立专传。此外,于贾谊、晁错、韩安国等传中,增补了不少诏令奏疏。其中,如贾谊的《治安策》,晁错的《言兵事疏》和《募民徙塞疏》尤为著名。比较完整地引用诏书、奏议,成为《汉书》的重要特点。此外,边疆诸少数民族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 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 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 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 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 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
范晔著《后汉书》,着力探讨东汉社会问题,贯彻了“正一代得失”(《后汉书》附《狱中与诸甥侄书》)的宗旨。书中的《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载王符《潜夫论》5篇,仲长统《昌言》3篇,都是探讨东汉为政得失的名作。他又于传末写了一篇长约600字的总论,对王符等人的言论做出评判,由他们的得失之议,引向更高层次的历史变化之论。范晔论史往往能抓住历史矛盾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论史的人大都对光武帝建国后不任用功臣表示不满,范晔则在中兴二十八将论中指出这正是刘秀的深谋远虑。他说光武帝对功臣崇以爵禄,而将吏事委之吏职,既避免了像西汉初年那样的分裂动乱、诛杀功臣之弊,又为一般士人广开入仕之途,满足了封建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至公均被”之举。此论深合秦汉政治实际,颇具史家识见。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在这种体裁中如何统筹全局,详略得当地再现史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范晔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剪裁。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繁冗,表现出高超的史学技巧。通过他的妙手剪裁,《后汉书》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都充分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成就。
范晔的才华是多方面的,本传中说他“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而尤以“善为文章”著称。他修撰的《后汉书》被列为“四史”之一,其价值是多方面的,举世公认。至于他的诗文,范晔自言所作不多。其临死前于狱中所作的《狱中与诸甥侄书》,内中包括他的自我总结、写作的甘苦感受、关于写作的心得体会及对《后汉书》的自序等内容,内容丰富,曲折详尽。关于作文,文中论曰: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时虽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政可类工巧图缋,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趋,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
可见范晔正确地认识到了写作中“文”与“意”的关系及声韵运用的重要性,这可作为理解其文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国志》[2]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百二回本《三国演义》。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陈寿还著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等书,整理编辑过《诸葛亮集》,可惜这些书后来都亡佚了。

http://ke..com/view/484159.html?wtp=tt
史记http://ke..com/view/10088.html?wtp=tt
汉书http://ke..com/view/18673.html?wtp=tt
后汉书http://ke..com/view/108044.html?wtp=tt
三国志http://ke..com/view/6440.html?wtp=tt

C. 以四史为主题的朗诵题材有哪些

1、《再别康桥》其实不错。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2、《相见欢》李煜的 《诉衷情》陆游的。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3、《青玉案》辛弃疾的。

《青玉案》调的别名有“横塘路”,来源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首句,属于以词中字句创词调名。“一年春”,来源于《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首句,其作者是否为欧阳修尚存争议。“西湖路”,来源于宋韩漉《青玉案·苏公堤上西湖路》首句。

4、席慕蓉的《莲的心事》也超级赞。

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抒发重重寂寞。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蓉经常会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朗诵题材文学性:

朗诵的内容一般都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一些非文学作品,如社论、书信等,一旦作为朗诵材料,往往也会偏向于表现某个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自然带上明显的文学色彩。文学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

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运用语言表现的。有声语言最能显示语言的风采和魅力。文学作品通过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朗诵

D. 四史的经典佳句

1.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在凶猛的大风之中,只有那些坚韧的小草才不会被吹到。经历过严寒之后,才能够见到最后凋零的。指只有经理过严峻的考验,然后才能够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强大。

2.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桓潭冯衍列传》

天下的人们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但是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东西也是一种“取”。



3. 成功于一时,重业于万世。--《后汉书·冯异传》。

成功是一时的事情,但是声明业绩却是时代相传,流传万世的。

4. 以战去战,盛王之道。--《后汉书·耿秉传》

用战争去免除更多的战争,这是使得国家昌盛之法。



5.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虽有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实际很难与之相符。

6. 传闻之事,恒多失实。--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

传说的事情,往往与事实不相符合。



7.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爰延列传》。

同好的人相处,这样能够使得自身收益,同坏人一同游学,则会被熏染,产生邪念。

8.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东晋范晔《后汉书·徐稺传》

树木将要倾倒,这并不是一根绳子就能够拉住的。国家如果要衰败,也不是一个人可以挽救的。



9. 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范晔《后汉书·申屠刚列传》。

人民所归向的,正是上天所要帮助的。人民所背叛的,也正是上天所要抛弃的。这句话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10.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

好男儿应当为国家效命,征战沙场,用马匹包裹着尸体来下葬。

E. 四史的美文佳句

1.一个是华丽短暂的梦,一个是残酷漫长的现实。
2.逝去的岁月,怎么找得回来?你曾经的微笑,在回忆里却散不开。
3. 从前的我没学会哭泣,现在的我时常泪流满面。
4.怀表里那张陈旧的照片上,有一个说要在天堂和我见面的女人。我把她的笑容放在离时间最近的地方。我只想让我的时光中有她的笑容,一直都有。
5.我只是和星星一起闪亮和黑夜一起寂寞的孩子
6.向往天空的,都是寂寞的。
7.喜欢童话,是因为把它当成了童年。
8.当风筝厌倦了天空,是否就会义无返顾的坠入大海?
9.当我最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最沉默的时候。
10.夕阳下,童话一般的世界。
11. 当你真正去等待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永远都不会出现
12.如果天堂太拥挤,那我们就一起去地狱猖獗
13.等到天放晴的时候,也许我会好好再爱你一遍
14.和寂寞对话,只是不愿意相信你已经离开
15.我决定不再流泪,就像你决定要离开我一般地坚定。
16.只是一天离开了你,你就狼狈得像是一个只需要我安慰的孩子.
17.岁月从指间流淌着,我感觉到自己的星宿从轨迹中缓缓陨落。。
18.没有快乐,微笑还在。没有童话,童年还在。
19.当你越想挽留些什么的时候,就越容易失去些什么
20.在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整个世界崩溃在我的面前。废墟中那一片片的瓦砖都刻有鲜活的记忆,现在安静地贴在大地上,即便我有多小心保持行走的安静,终究会发现,自己只是一个被记忆放逐的人。
21.流泪,是为了想起一个人,努力去想一个人,是为了提醒自己,至少有一个值得你哭泣的人。
22.谁又可以反抗生命随波逐流的离合
23.刻在记忆里的那个夏天,是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流下的泪水。
24. 谁带我回到只有童话的日子里?
25. 当你真正去做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是很多事都无法回头的时候。
26. 当你真正想去忘记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已经刻在心里。
27.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对于他的意义.
28.说自己是现实主义者的人,往往是因为理想已经深化成现实一般的模样
29.有时候说不喜欢,是为了让自己说喜欢的时候会显得非常珍贵。
30. 是我太在乎她了么?又或许,只是她不在乎我而已.
31.我们都存在彼此的回忆里。
32.浅和深又能代表什么?只是早一点忘记和迟一点忘记而已.
33.有些人存在。是因为宿命。所以他不应该抱怨什么。
34.就算是醉生梦死,也是记忆的一种,因为你始终不能忘记什么。
35.当我已经不能离开你的时候,你已经离开我。
36.我们在彼此中遗忘彼此.
37.因为不曾相识,所以也不曾悲伤。更不曾快乐过。
38.你用冰冷的指尖,在我的手心里轻轻写下依赖。
39.即便是流泪,也是一种纪念。就算是流泪,也回不到童年

F. 关于语文常识什么事“四史”,什么是 四书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史书。四史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

G. 新疆四史内容

新疆“四史”是指:新疆地区演进史、民族宗教史、反分裂斗争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展史,即新疆发展简史。

新疆“四史”是对“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具体解释。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互通的地区,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维护了这片土地的和谐安宁。



(7)四史宣传语扩展阅读

新疆是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其面积比江苏省和浙江省加一起总和的八倍还多4万平方公里。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

超过100万人口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4个民族,超过10万人口的有柯尔克孜族、蒙古族2个民族。

参考资料:新疆-网络

H. 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1、“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把握这一特征,激励上海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2、“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党员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3、“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 ?

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I. 如何学习好宣传好国史党史新疆四史

和学习好,宣传好,是当时新疆四史。这个是通过自己不断不断要求自己进步。通过学习强国。法宣平台的学习来掌握这些知识。这就是我要养长的要求。

阅读全文

与四史宣传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东商城策划方案 浏览:238
西安美齐电子商务官网 浏览:656
沙盘财务策划方案 浏览:243
产品返利促销方案 浏览:247
无锡电子商务大厦 浏览:294
酒庄活动策划方案案例 浏览:349
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案例 浏览:20
派对上员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82
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方案 浏览:522
某商店搞促销活动购物不超过 浏览:839
建立培训体系方案 浏览:16
交通文明劝导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25
竹子民宿项目策划方案 浏览:429
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浏览:347
汽配淡季促销活动 浏览:217
学校教师岗位培训方案 浏览:114
面膜营销推广方案 浏览:332
中国促销活动策划交流平台 浏览:114
电动车活动推广方案 浏览:243
台球厅开业促销活动 浏览: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