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跑川藏线旅游的广告语
1、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也不知道因为了什么,这条通往世界第三级的公路,连接的不仅是一座叫拉萨的城市;她仿佛连接的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于是,每个心里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一个想法,此生一定要去西藏,要走川藏线!
2、你为什么要进藏旅行?你为神马一定去川藏线?
千万个人万千理由,版本比哈姆雷特都多:为净化灵魂,为洗心,为放逐,为思考人生,为识陌生人,为认识自己,为风一般的汉纸,为花一样的妹纸,为简单生活,为找回初心,为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3、爱她,带她去川藏线;恨她,也带她去川藏线
4、身体在地域,灵魂在天堂
最后两则是最常见的了!
2. 很多年前关于川藏线的说法,现在怎么还在传播
西藏是很多人心中向往的一个地方,很多人都被网上流传的照片和一些动人的传说所吸引。当然随着自驾游去西藏的人越来越多,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在西藏上的注意事项,当然大部分都是过来人的经验,都是为了以后去西藏旅游的人能够更加的舒服一点。但是这些说法很多到了今天都不适用了。
这些说法都是很多年前的川藏线才有的情况,但是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在传播。虽然说大部分人的本意是好的,因为是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西藏,但是传播的事情如果不属实的话也不太好。
3. 奥迪A6L能走318去西藏吗
豪车,等同于坐着火车软卧去西藏; 底盘低,不适合川藏线;青藏没问题。 拉萨-林芝;拉萨-日喀则,自驾没问题,林芝以外不要拿车当越野车。
4. 川藏线明明那么好走,为什么还有好多人说危险
川藏线北线全长2412公里,沿途最高点是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南线总长2146公里,途经海拔4014米的理塘。南北两线间有昌都到邦达的公路(169公里)相连,这部分属于小北线。南线因路途短且海拔比北线低,所以由川藏公路进藏多行南线。沿川藏公路进藏,进藏途中从东到西依次翻过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峡谷和大江大河。
川藏国道318线以险著称,是西藏通向西南各省市的公路交通主通道。但是一到雨季,国道318线102滑坡群和通麦至105道班段公路泥泞不堪,自然灾害频发。
川藏线一年中只是有几个月道路好走而已。沿川藏线进出西藏,每年的最佳时节是5月份和8月中旬-10月。5月份至8月份之间是西部的雨季,川藏线常因泥石流和塌方频繁,经常断路,改路,充满了许多危险因素,还需要徒步穿越塌方区的勇气与决心。
5. 现在318川藏线好走吗
318川藏线经过
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成都至拉萨全长2142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国道。
走川藏线最好避开7、8、9月的雨季,最佳季节在5-6月或10月。由于穿越的线路大部分地区为原始状态,很少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而且高原天气变幻莫测:夜晚的温差可达十几度、极强的紫外线随时都在摧残皮肤、难忍的高原反应,因此准备工作比较复杂,全程探险是对自己体能、心态、知识储备的一次考查,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自信心、意志力及判断力的一次挑战。
6. 刚走川藏线回来,稻城亚丁的观光车上播的宣传片,一首男女对唱的藏语歌曲很好听,求歌名儿,万分感谢!
你给的信息不全面,然后我当年也这样找过歌曲,好听的有石锅草专原,阿柔姑娘,你找歌属曲可以去相关网站看看http://www.25xz.com/
7. 川藏线自驾游并不安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游客
川藏线全长2200公里。由于川藏线上具有非常强的旅游观赏价值,开车行驶在川藏线上,不仅仅是一场视觉饕餮盛宴,也是心灵的一场洗礼。
去往川藏线的小伙伴还是要有心理准备的。川藏线虽然风景俊秀,但是危险也同时存在的。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导致川藏线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去往川藏线前一定要做好攻略,看好天气,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出行游玩。
8. 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骑行川藏线,有什么魅力
其实川藏线就是川藏公路简称,这是一条美丽与凶险并存。川藏线路上风景优美,景色壮丽,但是路途十分艰辛并且危险。每年这条路会有很多骑行者蜂拥而至,但是真正骑完川藏线人是少之又少……
9. 川藏线抢穷游女成“大白菜”,为什么司机依旧不敢载她们
朋友们常常跟我说:”这一辈子一定要走一趟川藏线,否则必然是人生遗憾”,虽然道路很远,海拔相对较高,但川藏线的景色很美。令人惊叹的是,全年都有不同的景色。沿途的自然景观,如冰川,高原和森林,让人们向往。 不过,要想沿着川藏线领略一番沿途风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首先是来回一趟需要挺长时间,所以要有个相对集中的假期,其次从我们这里出发,去到西藏路途遥远,油费,住宿,伙食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想要游览川藏线,只怕不能说走就走,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多司机不愿意惹麻烦,万一碰到一个素质不高的”穷游女“,给自己添堵不说,还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所以现在很多司机都不敢在川藏线上搭这些”穷游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