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防御宣传画

防御宣传画

发布时间:2021-10-03 17:53:37

㈠ 山洪防御手册封面一般用多少克的纸

8、宣传手册 8.1 一般要求 8.1.1 在受山洪威胁人口中以户为单位进行配臵, 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内容主要包括: 山洪灾害的概念、引发山洪的原因、历史山洪灾害、防御山洪的 措施、迅速脱险方法等。 8.2 设计要求 8.2.1 宣传手册的基本形式为书刊,封面的参考样式见图 8-1 所示。 图8-1 宣传手册基本形式 8.2.2 宣传手册内页的参考样式见图 8-2 所示。 21 浙江省山洪灾害防御标识标牌制作要求 图8-2 8.3 制作要求 宣传手册内页参考形式 手册应色调和谐统一,构图合理,设计精美、别致,充分展 现山洪灾害防御的相关知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宣 传手册的内容和样式。宣传手册制作要求见表 8-1。 表8-1 名称 宣传手册 宣传手册制作要求 建议材质 铜板纸(350g) 参考单价 (元) 10 尺寸(mm) 32 开:140×210 22 浙江省山洪灾害防御标识标牌制作要求 9、避灾场所标识牌 9.1 一般要求 在已明确的山洪灾害避灾安臵点配臵避灾场所标识牌。 9.2 设计要求 避灾场所标识牌由标题栏、安臵点信息、落款栏等组成,其 基本形式为长方形,尺寸一般不小于 400mm×600mm,参考样式 见图 9-1~9-2 所示。经民政部门统一设臵和认定的避灾场所, 其标示牌案由民政部门负责。 图9-1 避灾场所标识牌基本形式1 23 浙江省山洪灾害防御标识标牌制作要求 图9-2 9.3 制作要求 避灾场所标识牌基本形式2 避灾场所标识牌制作要求见表 9-1。建议采用墙面挂牌的形 式,如图 9-3 所示。安装过程中应考虑风雨侵蚀影响。 表9-1 名称 避灾场所标识牌 避灾场所标识牌制作要求 建议材质 铝合金、不锈钢 参考单价(元) 100 尺寸(mm) 400×600 图9-3 避灾场所标识牌安装方式 24

㈡ 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我也画了,感觉用黑白颜色画的比较好,不要画太喜悦的
我这边有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防震减灾宣传
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发现这种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这是我国震区群众对历次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怎样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几年就有趋势性的变化,临震前几天至几小时发生突然变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在空间上,震前由外围逐渐向震中集中,而震后由震中向外围扩散。我们掌握了这些一般的异常变化现象,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定时对井水进行观测,抓住明显的、特殊的变化,就能为地震预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平时的准备工作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以下是如何避震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俱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1)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2)一切高温高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 (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 (4)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互相隔离; (5)迅速关闭存放毒气、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 (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 (7)正在行驶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 (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地震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大体上分为预测和预防两个方面。预测是通过观测仪器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从而达到减轻震灾的目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预防,因为人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主要是在建筑物内造成的,所以,加强房屋抗震的工作十分重要。 加强房屋的抗震工作,在基本建设的投资上可能增加一些,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有利的,特别是某些大城市、大工矿、交通干线、电力枢纽、国际工程等政治、经济中心,在确定地震危险区之后,更应该严格按照防震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世界地震之最
·最大的地震是智利的8.9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 ·最深的地震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以东,震级6.9级,震源深度720公里。 ·地震基本烈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全国的地震烈度都在九度以上。 ·地震最少的大国是巴西。 ·各国学者公认的对人类有实际意义的预报是1975年中国对海城7.2级地震的预报。 ·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损失1000亿美元。 ·世界上最早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录了公元132年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我国地震之最
·烈度最高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 ·我国最大的地震为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和1950年发生在西藏察隅的两次特大地震,震级均为8.5级。 ·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余,不知名者复不数计”。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人民币。 ·我国发生地震最多的省份是台湾省。 ·我国是板块内部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占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人数的60%。 ·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鹫峰地震台,于1930年开始记录。 ·我国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珲春的地震,深度达555公里。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计17次。 ·我国共划分为23个地震带。 ·世界上有两个特大的地震带,即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全世界99%的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地震带上。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其中一半位于基本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20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 ·世界上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17次,其中有7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性死亡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4次,全都在中国,一次在宁夏,还有一次在四川。

㈢ 2012年的手机游戏近地轨道防御3 怎么我的画质达不到宣传画质 画面很模糊 贴图很渣 我用的小米4

你好。

这个建议你到MIUI论坛游戏专区进行咨询。
更多MIUI技巧和优惠活动可以关注MIUI官方微博http://weibo.com/miui官方微信MIUI米柚

㈣ 手抄报关于安全,环保,要图片(手抄报上一定要有照片)

一、就寝前和外出前应做那些检查?
检查电气、煤气有否关闭、烟火有否息灭。

二、居家逃生计划应怎么做?
1、应先熟悉所住楼层的各逃生路线,并随时做好迅速撤离的准备。
2、平日应与家人预先模拟火灾一旦发生时,应循什么算途径逃生,以及到约定会合地点。
3、应熟悉所住楼层内的消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三、在厨房中应注意那些消防安全?
1、烹饪时宜著短袖或合宜的长袖,避免烟火延烧衣物。
2、烹煮食物时,勿任意离开,离开前须将烟火关闭。
3、不要让小孩进入厨房玩耍。
四、何种公共场所尽可能不要前往消费?
1、只有单一出入口之场所。
2、位于地下层之场所。
3、用易燃物装修之场所。
4、消防安全设备不合格之场所。
5、防火区域受破坏之场所。
五、下列是觉见影响逃生之重要原因,切勿前往此公共场所消费?
1、安全门上锁。
2、平常应保持关闭之安全门却是随时打开。
3、通往屋顶平台之安全门上锁。
4、安全梯、通道(例如走郎)、楼梯等阻塞
六、为了自身安全,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什么?
1、避难逃生方向。
2、安全门、梯位置,及是否未关闭、是否上锁。
3、查看消防栓、缓降机、救助袋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位置。
七、灾害发生后应如何报案?
1、应保持镇定,拨打119电话。
2、述明详细灾害地点或附近目标。
3、简述灾情状况。
4、留下电话及地址以便进一步联系。

八、发生火灾时你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九、烹饪时油锅起火应如何处置?
1、不可以用水来灭火。
2、可用灭火器灭火。
3、可盖上锅盖后再用湿毛巾覆盖,阻绝空气来灭火。
4、速关闭煤气来源开关。
十、消防栓使用方法?
1、打开消防栓箱。
2、延伸水带。
3、转开止水阀。
十一、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将安全梢拉开。
2、将皮管朝向火点。
3、用力压下把手,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干粉射入火焰基部。
4、息灭后并以水冷却除烟。
十二、缓降机使用要领?
1、自盒中取出缓降机。
2、打开持勾接头。
3、挂在固定架。
4、安全索套在腋下,束环束在胸口。
5、拉紧调解器下两条绳索。
6、攀出窗外面向墙壁。 7、放开双手张开双臂,并注意身体下降时勿撞击壁面。
8、下降后立刻拿开安全索。 9、顺势下拉绳索到顶,以便下一位使用。
十三、逃生中如何避免火、烟之危害?
1、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以减少吸入浓烟。
2、于无浓烟的地方,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气体。
3、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应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以免身体著火。
4、烟雾弥漫中,一般离地面三十公分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可采低姿势逃生,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延墙壁边幽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
5、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十四、火灾发生后如何防止烟流从门缝进来?
利用胶布或沾湿毛巾、床单、衣服等塞住门缝。

十五、当衣物著火时如何处置?
最好脱下或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将火熄灭。

十六、火灾时如果你被困在室内如何待救?
1、至易获救处待救(如靠近大马路之窗口附近,或与入口较近之房间等)。
2、设法告知外面的人(用电话、手机通知119你受困的位置,或直接以衣物、灯光于窗口呼叫)。
3、防阻烟流串进来。

一项统计表明,交通事故、意外坠落及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死因。昨天是全国第六个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校园安全”。
目前,教育部门加大了校园安全管理力度,公安竖起了警示牌,告诫司机在学校前减速慢行;工商部门在部分学校设立了维权岗,鼓励举报不法摊商;卫生防疫部门正在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环境。“但是,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防范意识还较差,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还较弱。”市教委主任徐锡安说,今年北京要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安全防护机制和体系,逐步建立青少年安全工作状况监测系统,提高学校的预警能力和管理水平。

㈤ 有哪些形式多样话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用黑白颜色画的比较好,不要画太喜悦的 我这边有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防震减灾宣传 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发现这种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这是我国震区群众对历次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怎样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几年就有趋势性的变化,临震前几天至几小时发生突然变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在空间上,震前由外围逐渐向震中集中,而震后由震中向外围扩散。我们掌握了这些一般的异常变化现象,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定时对井水进行观测,抓住明显的、特殊的变化,就能为地震预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平时的准备工作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以下是如何避震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俱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1)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2)一切高温高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 (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 (4)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互相隔离; (5)迅速关闭存放毒气、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 (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 (7)正在行驶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 (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地震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大体上分为预测和预防两个方面。预测是通过观测仪器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从而达到减轻震灾的目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预防,因为人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主要是在建筑物内造成的,所以,加强房屋抗震的工作十分重要。 加强房屋的抗震工作,在基本建设的投资上可能增加一些,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有利的,特别是某些大城市、大工矿、交通干线、电力枢纽、国际工程等政治、经济中心,在确定地震危险区之后,更应该严格按照防震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世界地震之最 ·最大的地震是智利的8.9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 ·最深的地震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以东,震级6.9级,震源深度720公里。 ·地震基本烈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全国的地震烈度都在九度以上。 ·地震最少的大国是巴西。 ·各国学者公认的对人类有实际意义的预报是1975年中国对海城7.2级地震的预报。 ·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损失1000亿美元。 ·世界上最早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录了公元132年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我国地震之最 ·烈度最高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 ·我国最大的地震为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和1950年发生在西藏察隅的两次特大地震,震级均为8.5级。 ·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余,不知名者复不数计”。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人民币。 ·我国发生地震最多的省份是台湾省。 ·我国是板块内部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占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人数的60%。 ·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鹫峰地震台,于1930年开始记录。 ·我国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珲春的地震,深度达555公里。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计17次。 ·我国共划分为23个地震带。 ·世界上有两个特大的地震带,即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全世界99%的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地震带上。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其中一半位于基本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20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 ·世界上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17次,其中有7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性死亡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4次,全都在中国,一次在宁夏,还有一次在四川。

㈥ 这图是哪里的,是DNF女鬼剑宣传画吗

亲好哦 很高兴为你解答 额这个很实在的告诉你 并不是的哦 不是DNF女鬼哦 呼呼
哈哈这段时间一款热门的游戏王-牌对.决还不错,游戏为了照顾到许多的新玩家,新手教学关的指引还挺详细的,从单个技能的运用到跳跃、防御和普通攻击,玩家不但可以迅速上手,甚至可以自由更换英雄进行操作演练。我和小伙伴玩过后都觉得比其他游戏容易理解与上手。

㈦ 寒假安全宣传画怎么画

以前总是匆匆往返家中,几年时间过去,竟无暇顾及周边事物,今年终于有了闲余时间,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清新气息。真可谓是时过境迁,一个小小的城市竟焕发出迷人的生机和活力。
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本应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然而记忆中,每逢雨季,那条信江河便洪水泛滥,秧及周边地区,稻田、农作物被洪水疯狂吞噬,农民的辛苦劳作总是付之东流。住在河边的居户,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具浸泡在水中无计可施,每天进出摆渡,苦不堪言。市内的居民疏密程度不一,古老的木质房屋紧密相连,毫无安全防御措施,建筑凌乱,街道狭窄,垃圾到处可见。
呆在家里闲来无事,母亲便建议我到沿河路去走走。路过十字街头,一个新奇的现象吸引住了我——交通红绿灯,来往的车辆都严格遵守红绿灯的指挥,不见有违反交通规则的。这在大城市也许并不觉得稀奇,可对于一个小城市来说却是极大的改变,现在交通秩序井然,过马路不再人心惶惶的了。
来到沿河路,展现眼前的竟是如画一般的景象,信江河两边已被装饰一新。河两边经过精心的改造,筑上了高高的堤坝,栽种了各种树木花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贯穿其中,几块平整的草地上坐着三两人在那海阔天空、悠闲自在。在一个娱乐场所,快乐的小孩们荡着秋千,爬着阶梯。更多的人就像我们一样,漫步于河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在一幅蓝图面前,我们看到了沿河公园两边的夜景,可谓灯火斑斓,美不胜收。
返回经过闹市,竟也是全新的感觉,宽阔干净的街道两边高楼林立,各种专卖、精品店超市遍布街区。逛街的人群络绎不绝,忙于购置年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高档商品也日益进入到居民家中,进入小康的家庭越来越多。
物变,人也在变。在一次拜访我初中老师的谈话中,我更多地了解了城市人民精神面貌的更新。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城市中学改变了以前只有重点中学的模式,学校只设立高中部或初中部,这样便于有针对性地集中管理,集中有效师资力量。而对于成人们来说,自身的进取心也不断增强,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当初他教我时还是个初中老师,但经过不间断地学习,现在已经是高中部的一名优秀老师,并在《世界英语》中发表过文章。和我同龄的很多年轻人也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知识,考研究生成了他们的热门话题,我现在也不再惊讶于邻居的小孩用英文“Goodmorning”向我问好了。
当我站在“天桥”山的山顶俯视全市风景时,内心充满感慨,禁不住想起了一句话——不进则退,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前进的状态,而今突飞猛进的速度更是惊人,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加快自己的步伐,充分武装自己,去迎接更严峻的挑战。

㈧ 全民反诈,你我同行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开展防诈骗,防护宣传活动,你怎么看

为了更好地合理防止、立即操纵和妥善处理校园内很有可能产生的各种诈骗事情,搞好防范工作中,提高幼儿园老师学生和家长解决诈骗事情的工作能力,我园进行了防诈骗的主题教育主题活动,提升了众多幼儿家长的安全性警觉性。

幼儿园举办教职员工防诈骗宣传策划大会,在李幼儿园园长领着下努力学习上级领导文档,让全体人员教职员工深刻认识到防范电信网诈骗违法犯罪重点工作中的必要性、迫切性,进一步提高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危机感、使命感,提升确保,缜密机构,真抓实干。利用本次大会解读各种五花八门的诈骗方法,用一个个真正的诈骗实例,提示教职员工平时没忘记防诈骗:不听信他人、不随便点开未知连接、不随便表露私人信息、不随便转账,时刻绷紧防诈骗这一根弦。

明确责任,加强宣传

总而言之,根据进行防诈骗教学活动,既正确引导所在地幼儿园教职员工及幼儿、家长保持警惕,不必听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和手机信息,不点一下路人发过来的连接,不表露自身及亲人的信息内容,不向路人汇钱、转账。提升自身防范,避免 受骗上当,构建牢靠的观念防御;又根据幼儿将有关预防诈骗专业知识传送给家长,产生小手拉大手,佳园一同防范电信网诈骗的合作体制,提高防范协力,保证 个人财产安全性。

㈨ 防震减灾的手抄报 越详细越好,最好有图片

我也画了,感觉用黑白颜色画的比较好,不要画太喜悦的
我这边有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防震减灾宣传
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发现这种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这是我国震区群众对历次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怎样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几年就有趋势性的变化,临震前几天至几小时发生突然变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在空间上,震前由外围逐渐向震中集中,而震后由震中向外围扩散。我们掌握了这些一般的异常变化现象,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定时对井水进行观测,抓住明显的、特殊的变化,就能为地震预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平时的准备工作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以下是如何避震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俱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1)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2)一切高温高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 (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 (4)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互相隔离; (5)迅速关闭存放毒气、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 (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 (7)正在行驶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 (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地震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大体上分为预测和预防两个方面。预测是通过观测仪器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从而达到减轻震灾的目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预防,因为人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主要是在建筑物内造成的,所以,加强房屋抗震的工作十分重要。 加强房屋的抗震工作,在基本建设的投资上可能增加一些,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有利的,特别是某些大城市、大工矿、交通干线、电力枢纽、国际工程等政治、经济中心,在确定地震危险区之后,更应该严格按照防震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世界地震之最
·最大的地震是智利的8.9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 ·最深的地震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以东,震级6.9级,震源深度720公里。 ·地震基本烈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全国的地震烈度都在九度以上。 ·地震最少的大国是巴西。 ·各国学者公认的对人类有实际意义的预报是1975年中国对海城7.2级地震的预报。 ·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损失1000亿美元。 ·世界上最早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录了公元132年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我国地震之最
·烈度最高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 ·我国最大的地震为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和1950年发生在西藏察隅的两次特大地震,震级均为8.5级。 ·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余,不知名者复不数计”。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人民币。 ·我国发生地震最多的省份是台湾省。 ·我国是板块内部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占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人数的60%。 ·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鹫峰地震台,于1930年开始记录。 ·我国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珲春的地震,深度达555公里。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计17次。 ·我国共划分为23个地震带。 ·世界上有两个特大的地震带,即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全世界99%的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地震带上。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其中一半位于基本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20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 ·世界上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17次,其中有7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性死亡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4次,全都在中国,一次在宁夏,还有一次在四川。

㈩ 一年级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的手抄报图片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阅读全文

与防御宣传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子商务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浏览:267
高枕无忧邵氏电影 浏览:103
看小电影免费的APP 浏览:637
林正英免费僵尸片全集 浏览:735
六一儿童节促销活动方案策划 浏览:524
男男剧推荐 浏览:499
十月份汽车促销活动 浏览:301
韩国后妈跟继子好的电影 浏览:483
村上春树演的电影 浏览:742
全球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浏览:592
一部女主角是机器人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502
中北永旺国际影城今日影讯 浏览:788
培训计划方案的要求 浏览:701
在线免费看电视剧网站入口 浏览:738
今日影院电影上映 浏览:436
国产剧哪个网站最好 浏览:411
美国校园怀孕生子的电影 浏览:247
杉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浏览:706
大人换脸电影 浏览:14
伊利金典牛奶策划方案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