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曹宇的艺术年表
1947年古历正月23日 出生在陕西岐山青化镇
1963年16岁创作剪纸《出诊》《学文化》入编《岐山新剪纸》
1965年18岁 青化农业中学毕业,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在上海、韶山、北京大串联,毛泽东第六次接见
1967年 文化大革命斗批改阶段、与王百顺、刘文西户县写生
1968年 同张惠民教授,扬改朝同学赴河南学习扬水才英雄事迹并创作组画。为扬水才寻找民国期间失散二十多年的妹妹。
1969年 在宝鸡红旗大队学习英雄王恒德并集体创作连环画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参加举办英雄事迹展览。
1970年1月 西安美术学院革委会分配到麟游县文化馆工作。
1971年1月-12月 在麟游县澄铭窖抓样板戏点,排出样板戏六本,县上在此召开现场会。
1973年 创作油画《灯亮心红》1975年 创作年画《公社桃李》入选《陕西省年画作品展》组织麟游县文艺创作组,主持创作《新来的老石匠》(扬苗执笔)《双喜临门》(罗天执笔)获得陕西省创作奖,演出奖出版单行本,电视录像。
1977年 参加市美术创作组,与王尊农合作《长征路上》、《关怀》入选《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
1978年 创作版画《山丹丹》,发表于《宝鸡文艺》封面
1979年8月11日 版画《读》发表于,《陕西日报》
8 月 19日 版画《忆延安》发表于《陕西日报》并入选《陕西省美展》
宣传画《海洋工程的未来》、科普连环画《海洋的秘密》入选《陕西省科普画展》获陕西省科普美术创作二等奖
版画《山丹丹》入选《庆祝国庆3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
编辑出版《九成宫》综合文艺集
1980年5月 负责编写出版《范文赏析》并设计封面、插图,装帧。
版画《忆延安》发表于《群众艺术》杂志
版画《大雁塔》入选《宝鸡伊犁版画联展》并发表于《伊犁日报》
倡议并参与组织《宝鸡市美术作品巡展》在宝鸡市十二个县区巡回展出。
同年调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
1981年 举办《春联展览》,,在蔡家坡文化馆工作
版画《晨》发表于《陕西日报》
版画《春曲》发表于《群众艺术》
版画《晨曲》入选《庆祝建党6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
版画《家乡美》发表于《陕西农民报》
篆刻作品发表于《宝鸡文学》
举办《陕西版画展览》主编《秦川黑白木刻选》
组织举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篆刻硬笔书法展同年又赴四川自贡展出、篆刻作品发表与《自贡日报》
版画《家乡美》发表于《文艺报》杂志
版画《艺海》发表于《宝鸡文学》、《西安晚报》
版画《珍惜动物》(五幅)发表于《环境杂志》
篆刻作品发表于《民兵建设》杂志
1982年 调岐山县博物馆,连环画《黄鼬喊冤》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
版画《晨曲》发表于《宝鸡文学》
版画《春催桃李》发表于《陕西日报》入选《陕西省美协作品展》获优秀奖
版画《 春曲》发表于《曲艺》杂志封面
剪纸《优》发表于《民兵建设》
连环画《黄鼬告状》发表于《科普文艺》
剪纸《边疆女民兵》发表于《民兵建设》
版画《山村人家》发表于《群众艺术》
版画《赶集路上》发表于《群众艺术》
版画《益鸟家燕》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
版画《桃李满天下》发表于《上海团讯》封面
连环画《海洋的秘密》发表于《科学美术》杂志
版画《史诗》、《艺海》、《雁归来》入选《陕西省版画作品展览》、入编《陕西版画作品展》
1983年 版画《雁归来》发表于《西安晚报》
版画《暮归》发表于《陕西农业》杂志
版画《桃李争艳》发表于《西安晚报》并入选《陕西省卫生美术摄影展览》
书法参加《支援安康救灾义卖展览》,砖版画《劳动,艺术,宝库》发表于《科普文艺》
参加五丈原诸葛亮庙维修工作,邀请舒同、梁伯载、扬隆山为庙上题字,请吴东魁先生作画,同时拜访张振烺、启功、孙其峰等先生。
1984年 版画《赶集路上》获岐山县文化艺术优秀作品奖,篆刻作品《钱来苏诗》入选《淮海战役35周年书法篆刻展览》
1984年4月19日 调入宝鸡市群众艺术馆
散文《游五丈原》发表于四川《游天府》杂志
论文《唐九成宫与礼泉铭碑》发表于《星期天》报
故事连载《海峡追鱼》发表于《宝鸡文化》报
童话,组画《老虎,狮子和牛》入选《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获陕西省美术创作二等奖。
1985年 任宝鸡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部主任,唱词《十唱政府政策好》发表于《陕西农业报》参与组织《宝鸡民间艺术展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陈列被展出,受文化部嘉奖。
论文《耍社火脸谱》发表在《北京日报》
《一幅有讽刺性民间术版年画——小人图》发表于《人民日报》
《宝鸡社火》发表于《经济时报》
《吉祥的寿鸡》发表于《陕西日报》、《宝鸡文化》
《为了展出成功》发表于《宝鸡文化》
《寿鸡》发表于《星期天》报
论文《以权谋利者戒》发表于《陕西工人报》
1986年 《宝鸡名胜三字经》发表于《宝鸡文化》、《陕西农民报》,摄影作品《社火脸 谱》让中国图片社作为广告发表
筹办《陕西民间美术展》参加“杭州86中国特殊游项目交流会”,担任总体设计并出席大会。
《农民书法家梁伯载》一文发表于《宝鸡民间文学》
《黄镇题词五丈原》发表于《星期天》报
《凤及其图案》发表于上海《美术丛刊》
1986年11月11日 岐阳印社正式被批准为市级社团单位并在市军转站开会成立。
《一束盛开的玫瑰》一文发表于《宝鸡日报》
版画《雁归来》发表于《工人日报》、获陕西省版画荣誉奖
《金戈铁马大散关》一文发表于《陕西画报》、当选为宝鸡市青年书法协会常务副主席
版画《婆婆的心》入选《陕西省首届版画展》
主持梁伯载先生逝世纪念会、立碑一通、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碑文:“农民书法家梁伯载纪念碑”
创办宝鸡《秦宝斋》艺术服务部,方济众、吴三大题字
1987年 书法作品入选《宝鸡市第二届青年书法展览》获优秀奖
创办“风翔师范宝鸡教学点美术班”招收34名学员
参于《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工作、担任组委会委员兼秘书组长
“上海文化艺术沙龙协会”为特邀顾问
担任《中国曲艺志宝鸡所属条目》副主编、书法作品入选《陕西省首届艺术馆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书法作品入选《丝绸之路国际书画展览》获优秀奖
1988年 筹办《太白杯全国书画摄影公开赛》任秘书长,请欧阳中石题字
《墨海奇珍》一文发表于《文化艺术报》
书法两幅作品入选《百家书法展》
《农民书法家梁伯载》一文发表于《陕西农民报》
报告文学《他用甜蜜报答春天》一文发表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论文《清代山水长卷--云栈图》参加《中国褒斜石门学术研究会第三届国际学术研究会》并出席研讨会
报告文学《黄土换来金钥匙》(记民家艺术家胡新民访美)陕西电台配乐播出
书法作品《镂金长寿字》携刻于河南神墨碑林
论文《岭南书苑石门风》一文发表于《汉中日报》
聘请为“中国宝鸡画院”副院长
论文《召伯、甘棠树、甘棠图》一文入选《周公与古卷阿学术讨论会》
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新书法大展》
推荐为政协宝鸡市委员会委员、赴沈阳、盘锦、北京三地笔会
主编《中青年书法家读书法》一书出版、三秦出版社出版
1989年 摄影作品《市长上街写春联》发表于《宝鸡日报》获的摄影三等奖
论文《苏轼书法的创新思想》入选《全国第六届苏轼研讨会》
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印社篆刻联展》并入编作品集
1990年 主编《龙泉青瓷杯全国中师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创办《石鼓》杂志、主编《论书技法诗百首》
组织筹办《银母寺铅锌矿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1991年 联合浙江紫薇印社江苏苍梧印社组织全国城市印社联展、并主编《全国城市印社联展作品集》
书法作品入选“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
1992年 在福建三明市举办《曹宇书画展》、《三明日报》三明电视台全程报道,返途于浙江美术学院拜访顾生岳教授、刘江教授。
倡议重修炎帝陵、书法作品入选“咏湖墨苑”并刻石
1993年 当选为宝鸡市书协副主席
论文《石门颂在隶书创作中的指导意义》入选《蜀道及石门石刻国际学术研究会》
书法作品入选“圣泉碑林”并刻石
1994年 国画《甲戌大吉》发表于《人生报》
国画《五更鸡》入选《94陕西省群星美术作品展览》
国画《几度沧桑》入选“陕西省美展”并发表于《陕西日报》入编《炎帝故乡书画集》
举办《宝鸡—镇江金石书画联展》〉
1995年 任周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组织陕西妇女文化艺术节在半坡文化馆开幕
1996年 国画《麟山秋月》入选“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画展”
主办《全国名家作品展》
国画《烈日当空》入选《宝鸡、汉中、陇南》三地市书画展
散文《文怀沙心系宝学》发表于《宝鸡日报》
国画山水入选《海内外文化名人纪念史可法殉难350周年书画展》
书法作品入选《中华万岁书画金石大辞典》
举办岐阳印社成立十周年暨《石鼓》杂志创办五周年大会、并举办《岐阳金石展》
在北京北普陀举办《周秦文化艺术展》、中国作协主席李准题字。 应邀在广西艺术学院作《中国西部民间艺术》报告
在广西南宁群众艺术馆举办《曹宇历代碑贴收藏展》、《孙倩侠剪纸展》
1997年 篆刻作品入选《首届书法艺术节》创建西普陀、创办西秦美术专修学院
书法入选《三都澳中国书画大展》、《周原金文名家释评书法展》、《97香港回归书画展》、《纪念周恩来诞晨百年全国书画展》
与吴三大、贫恩风、雷冰等倡议“小艺术级希望工程”在省党校举办首期培训班
设计并规划重修大散关
1998年 传记入选《东方之子》
中共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文艺工作者”
筹办《连接新世纪陕西版画回顾展》
雕塑作品《腾升》被宝鸡县政府采用并筑于西环街中心
《三凤迎宾》被凤县政府采用并筑于老城三角街中心
书法作品携刻于北海市“南珠碑廊”
国画《莽原无声》获“98陕西群星奖”
1999年 国画《祖国万岁》入编《奋进的历程》〉画册、宝鸡市政协主编
2000年 出版《孙可兴隶书联集》
论文《北周七女碑赏析》获“宝鸡艺术节”三等奖
书法作品入选《陕西省政协成立50周年书画展》
2001年 国画《暗香浮动》入选《宝鸡市庆祝建党80周年书画展》获一等奖
2003年 受聘于西京大学、任人文艺术学院教授
出版《曹宇书画集》
2006年 书画作品入选《纪念赵朴初诞辰百年书画展》并收藏
2006年10月 美术作品入选《首届中朝美术交流大展》获一等奖
11月18日 书法作品入选《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书画展》,作品发表于《赣南日报》杨建兮为《石鼓》题字
2007年 赴云南采风
书法入选《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并收入作品集、获书法百强奖
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新农村建设艺术展》
作品入选《千禧宝典》作品集
西菩陀菩萨店开工
2008年《石鼓文图》创作发表于《华海报》、《宝鸡日报》、《西部建设报》
获《和谐陕西2007年书画新闻人物奖》作品入编《和谐陕西文献》
国画四幅发表《中国书画鉴藏》
《西秦美术学院画展》在西安、宝鸡展出
塑西普陀菩萨像、赴银川笔会,贺兰山、沙湖采风
赴新疆库尔勒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采风
参于编辑《安正中文集》
《剪纸探源》一文入选“第四届国术剪纸艺术论坛”获优秀奖。《剪纸史话》获陕西省山花奖
2009年 北京请文怀沙题写“西普陀四字碑”,廖静文为西普陀“天然大佛”题词
赴北京联系中国书协举办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编《九成宫概览》
赴北京参加传统与现代对话展,看望欧阳中石、文怀沙、廖静文、吴东魁等书画家
出版《石鼓堂尺牍》一书
蔡家坡召开“岐阳印社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 在蓝天宾馆召开“岐阳印社换届会议”曹宇当选为社长
在深圳宝安画院举办《岐阳印社社员作品展》、《宝安日报》、《中国书法网》等报刊网站报道
应邀在麟游作“九成宫文化”专行报告会
赴山西灵石县参观“王家大院”、“资寿寺”,洪洞县参观大槐树、广圣寺、霍泉等名胜
《古今剪纸与艺术创作》金盾出版社出版
2010年 《石鼓》杂志复刊,新《石鼓》杂志为大16开、64页全彩色胶印入居麟游县,筹办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任麟游“二会一赛”秘书长
创意刻制“九成之宫”巨印,《宝鸡日报》《三秦都市报》专题报道
2011年 深圳举办《曹宣画展》、出版《曹宣画集》
编辑《石鼓堂法贴》
三原举办西安美院师生联谊展、《岐阳印社书画展》
2012年 《曹宇教授从艺五十周年座谈会暨师生书画展》在凤鸣岐山故地举办
举办宝鸡首届篆刻艺术联展
出版《宝鸡首届篆刻艺术联展作品集》
编辑《石鼓堂楹联》
Ⅱ 宝鸡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古华夏九州之一,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是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凤雏宫奠定中国四合院庭落模型,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第二大城市、中国钛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及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城市之一~
Ⅲ 宝鸡投放户外广告那个效果好
主要考虑一下几点标准是否达到,一个就是它的设计师能力,像佳禾众信这样比较好的户外广告公司的设计师都是经过国际ICAD认可;一个就是看它的户外媒体资源丰不丰富,拥有的路段资源多不多;还有一个就是看这个公司的策划能力,怎样安排户外的发布能取得最好的广告效果。
Ⅳ 宝鸡书法家谷雁冰的字画有收藏价值吗
字画尺度大小不同,价值也不相同,尺越大价值越高,宝鸡书法家谷雁冰的字画有收藏价值。但是书法收藏价值更高。
Ⅳ 宝鸡市的民风民俗
1、凤翔彩绘泥塑
宝鸡凤翔彩绘泥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兴起于明代,原为孩童的“耍货”,用以护生、辟邪、镇宅、祈子、纳福,主要分布在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凤翔彩绘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2、2003年,六营村民间工艺大师胡深和胡新民创作的泥塑马和泥塑羊先后被选为当年生肖邮票的主图。同一个村子,同一种工艺品,连续两次印上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生肖邮票,这在我国邮政史上绝无仅有。
2、马勺社火脸谱
马勺社火脸谱是由宝鸡社火派生出来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新品。马勺是宝鸡农村常见的舀水用具,旧时农村有悬挂描有简单神怪面像的木马勺以镇宅辟邪的习俗。
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民间艺术家受这个习俗启发,将社火脸谱绘制到马勺背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勺社火脸谱。马勺社火脸谱以封神演义故事、三国人物居多。近年来,又有人尝试把社火脸谱绘制在木锨、葫芦、斗、梭子上,形成了新的陈设艺术品种。
3、西路秦腔
西路秦腔是陕西四路秦腔之一,因其发源并流播于西府地区及甘肃一带而得名,也称西路秦腔、西路梆子,其音乐属板腔体并辅以曲牌、杂腔构成,延续了明末清初“西秦腔”的唱调和板式,以宝鸡地方的土音方言行腔咬字,西府特色鲜明。
表演讲求火爆却不失细腻,脸谱粗直大方,传承有许多绝活特技,如鞭扫灯花、抡麻鞭、打五雷碗、卷席筒、夹鸡蛋簸米等。清末民初,西府秦腔达到鼎盛阶段。2008年,出身西府秦腔世家的名须生吕明发被授予“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4、西府社火
宝鸡是陕西社火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谓之“西府社火”,以陈仓区、陇县、凤翔、岐山等县的最为有名。宝鸡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地社火、黑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
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家喻户晓的历史、现代人物,形成经典故事组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这种民间艺术常常与秦腔戏剧人物紧密地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韵味和独特魅力。
现在,宝鸡各地每年都在春节期间或元宵节前后开展社火游演活动,表达喜庆欢乐、渲染节日的气氛,以庆贺丰收,保佑平安,辟邪惩恶。宝鸡社火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5、西府曲子
西府曲子是宝鸡独有的曲牌联套演唱形式,最早出现于先秦时的秦都雍城(凤翔),系秦国宫廷音乐,称“雍城秦曲”,后传入民间。秦汉更迭后,雍人不敢再言秦,于是改为“雍城清曲”;大约明以后又被称为西府曲子和凤翔小曲。
有平弦、越弦曲子之分。平弦又称“小宫调”,唱腔平顺委婉,类似民歌;越弦又称“正宫调”,唱腔慷慨激越,接近戏曲。一直以坐唱为主,偶有曲子班尝试将之搬上舞台,曾多次在陕西省举行的民间文艺汇演中获奖。
Ⅵ 彰显宝鸡历史文化的霸气句子
大宝之地汇三教;雄鸡鸣处传八荒。
唱白雄鸡栖宝地;一脉斯文百世闻。
Ⅶ 宝鸡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古华夏九州之一,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是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凤雏宫奠定中国四合院庭落模型,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第二大城市、中国钛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及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城市之一。
Ⅷ 陕西省宝鸡市市区图片(要分区)
你可以试试用用谷歌地球!
Ⅸ 宝鸡一美术老师雪地中扫出巨幅雪竹图引热议,这位老师作画的水平如何
宝鸡这位美术老师在雪地画出的巨幅雪竹图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从图片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绘画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这位老师的举动才是更值得点赞的,他用另一种方式给大家展示了艺术的魅力。
相信这位老师也是一位有风骨的人,他在画幅旁边书写君子之风,也显示出了他对竹子品行的喜爱,而且他也想通过自己的画作,让孩子们感受到竹子的风骨和气节。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把孩子的成绩放在了首位,而这位老师则带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课堂,让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艺术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而一位优秀的老师就如同孩子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会帮孩子照亮方向。
而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更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作为老师和家长陪伴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宝鸡的这名美术老师在雪地中扫出巨幅雪竹图,他的举动不只是给孩子,也给很多家长和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遇见这样的老师,可以说是孩子的一大幸事,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遇到这样眼中有光,认真负责的老师,也可以拥有能够以身作则、认真陪伴的家长。
养育孩子实际上是一场共同的修行。
Ⅹ 宝鸡有哪些旅游特色纪念品
宝鸡的特产:看看下面有没有你需要的
渭滨区姜城堡:附近特产生姜。
渭滨区石坝河:附近特产甜萝卜 (清为贡品)。
陈仓区
慕仪乡:以手工制作蒸笼、毛毡闻名。
颜家河乡:特产五味子、猕猴桃。
歧山县
特产“凤鸣酒”、手工挂面、竹器、柳编、花灯。
蔡加坡紫皮大蒜:又称火蒜,产于蔡家坡乡。皮紫红,味辛辣,早熟高产。
马江乡:特产挂面。
凤翔县
“凤凰牌”西凤酒为全国名酒。木版年画、泥塑、剪纸、烟花纸炮、皂素、皂金漆器、西凤草提篮、草帽等工艺品闻名。
凤翔腊驴肉:又称腊驴腿。制作时选鲜驴肉,尤以驴腿为最佳。其色泽红润,质地细密,五味俱全,滋味鲜香。可补气血、益肝腑,对积年劳疾、久病初愈、气血亏虚、气短乏力、倦怠羸弱、食欲不振、心悸失眠等有一定疗效。已有百余年生产历史。
凤翔罩金漆器:成品的银底转呈金色,故名。为罩金漆者实不用金。初制成时色泽浑厚凝重,放置三五年后,金底由暗转亮,红漆底由暗变艳,其整体效果愈加富丽堂皇,其后即经久不变不褪。图案皆明朗大方,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有立体感。产品有10余个品种。无不选材精良,做工细致,坚实耐磨,色泽持久,抗腐蚀,耐高温。罩金漆器始于明,盛于清,延续至今。
凤翔草帽:系以当地所产的小麦麦秆为原料。所使用的麦秆韧性强,不易折,成品做工精细,造型美观,质地牢固,经久耐用。其制作始于清初,遍于农村,以凤翔所产的质量、式样最佳,为该县传统名产,被誉为凤翔“四宝”之一。当地民俗,妇女婚后第一年,母家必以凤翔草帽赠婿,寄寓“遮阳、避雨、勤劳动”之意。此外并利用麦秆,以编扎草帽技艺,发展制作各色提篮、提包、挂幅、海滨席、沙发垫、瓦当式小杯垫等,成为日用与旅游工艺品之一。
凤翔木版年画:以田家庄乡南、北小里村为中心。为供春节时室内张贴,增添绚丽色彩的装饰品。该年画制作历史悠久,从该县珍藏的年画古版中,尚有明代正德年间刻版,可见其经历时间至少达四五百年。
凤翔彩绘泥偶:为传统的儿童玩具。
柳林镇:为中国名酒“凤凰牌”西凤酒产地。
田家庄乡:名产草帽。
田家庄乡南小里村:传统木版年画、花火、纸炮驰名全国。
南指挥乡太尉村:传统拧麻绳工艺享有盛名。
纸坊乡六营村:传统泥塑工艺驰名。
唐村乡六冢村:传统编织芦席工艺享有盛誉。
董家河乡:草制工艺品闻名。
陇县
陇县马蹄酥:又名蜜馅儿,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原为宫廷膳食,据县志载,该县西南有吴山,历朝派员郊祀,清光绪末年,随行御厨将制法授予当地,逐渐传及秦陇,成为民间名贵食品。层多松软,油润酥脆,油而不腻,香甜味厚,嚼不粘齿,营养丰富。
河北乡:盛产核桃、水梨,以质优闻名。
固关乡黑沟门村:家庭养麝闻名,盛产麝香。
东南乡:手工苇席、簸箕闻名。
东南乡河沟村:条子笼编织远近闻名。
太白县
嘴头镇塘口村:特产贝母。
桃川乡、桃川乡灵丹庙村:特产山萸。
白云乡古迹街村:特产木耳。
麟游县
特产杏仁、蜂蜜、枣仁、山楂。
扶风县
产品以白毛巾、孔雀蓝硫璃瓦、“西安千椒”闻名。
千阳县
特产核桃、桃花米、鱼化石、山药、枣仁、沙棘。
城关镇:特产桃花米和山药。
上店乡:特产石鱼。
南寨乡大寨村:特产芦席。
眉县
名产有骨粒、骨球、太白酒。
汤峪乡井沟村:特产农具木杈。
凤县
特产凤党、凤椒。
龙口镇:特产“龙口梨”、“胭脂桃”、“鸡心李子”和凤椒。
唐藏乡:特产“凤党”(党参)、甜辣椒。
南星乡留凤关村:为“大红袍”花椒产地。
凤州乡:特产“凤椒”。
瓦房坝乡:“凤党”茶闻名。
红光乡:特产“安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