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写养生方案和细节
养生馆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经营模式,那么怎么样经营才是成功的经营呢一、店面选址: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当然,除了这一点,在店面选址上,还要利用专业工具,进行综合分析,也要服从养生馆的长期发展战略。
二、核心技术:差异营销,争创第一
养生馆不同于日化线,卖得就是技术与美容项目服务。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优秀的产品,就像缺少了前进的双腿,注定无法远行。
三、服务:标准作业,用心服务
养生馆的成功,靠的就是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与时俱进的管理培训,让用心服务、规范服务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来保证养生馆服务的高质量。
四、传播手段:广辟渠道,组合制胜
养生馆加盟连锁事业经营多年仍认为口碑传播仍旧是养生馆宣传的重中之重。要形成口碑传播,首先要靠品质、靠服务赢得顾客心智。只有顾客满意了,才会主动向其他人介绍,形成口碑效应。
五、店面管理:大处着眼,细节着手
店面管理无小事,顾客来养生馆接受服务,就要给顾客家的温馨感觉。一个破旧的纸杯、一粒细小的灰尘,都会引起顾客的不快,从而影响顾客最终满意程度。
六、顾客管理:广开客源,缔造忠诚
养生馆认为顾客就是养生馆的生命。拥有长期、稳定的顾客群是养生馆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养生馆,一手要广开客源,吸引新顾客加入;一手要维系老顾客,缔造顾客忠诚。有了越来越多忠诚顾客做支撑,养生馆才能不断发展。
七、促销活动:实在让利,维老拓新
在终端,促销就是最好的广告。养生馆也不例外。但消费者经过多年促销的洗礼,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促销侦查”能力。因此,促销务必要实实在在让利。
Ⅱ 求中医节策划书
首届中医养生文化节策划案
一、活动主题:
发挥中医养生优势,为打造和谐社会和人民健康服务
二、活动背景: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医药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医药文化节将与2008年11月7日-9日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隆重举行。此次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将集中展示中医、中药在百姓生活、人民健康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加百姓对中医、中药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中医疗法、中医食疗等;提高百姓对中医药养生的认识,增加中医保健意识,共享和谐社会成果。
三、出席人员:
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领导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等;中医药行业专家及重要嘉宾150人;影视体育明星50人;观众15000人;敬老院常住高端人群500人)。
四、活动目的:
健康就是生产力,养生的目的也在于保持身体健康。但内涵比保持身体健康更为丰富。所谓“养生”,实际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人要经过长、壮、老、衰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人人都免不了要生病或遇到其他不测,为使人类都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须要讲究“养生”。养生文化节从生活多个方面,多角度解析现代人养生理念和生活方式。
五、养生文化节活动特色:
(1)中医养生文化论坛
(2)中医养生保健体验
(3)中医养生文化展示
(4)文化节娱乐活动
六、中医养生文化节组织策划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药报社
协办单位:济葫网
支持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媒体支持: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中国医药报、北京电视台
活动时间:2008年11月7日—9日
活动地点: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七、活动形式
1. 中医养生文化节开幕式(领导讲话)
2. 中医高端论坛(论坛、中医之家成立仪式)
3. 中医体验(诊疗、针灸、按摩等)
4. 养生文化节娱乐活动(展示区、娱乐区)
5. 京剧表演
6. 宴会
八、组织与实施
1. 成立活动组委会,明确责任分工;
2. 确定活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3. 前期准备,监督工作进度与质量;
4. 活动招商、活动预算;
5. 活动现场执行;
6. 总结与表彰。
九、日程安排
1. 9月16日—9月23日 提交执行方案讨论、修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
2. 9月23日—9月25日 设计初稿、讨论、修改、通过。
3. 9月26日 第一次工作会议:成立组委会,明确责任分工。
4. 9月26日—10月3日 相关部门联络与协调、活动申报工作。
5. 9月25日—11月6日 招商。
6. 10月 6日 第二次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度,汇总工作情况。
7. 10月7日—10月17日 确认嘉宾名单、嘉宾邀请、送邀请函。
8. 10月13日—10月31日 新闻媒体的传播、张贴海报及宣传资料。
9. 10月17日—11月6日 门票发放。
10. 10月17日—10月31日 活动相关物料制作与准备完毕。
11. 10月20日 第三次工作会议:检查工作情况,紧急调整方案。
12. 10月20日—10月30日 现场工作人员培训。
13. 10月31日 第四次工作会议:动员工作会议。
14. 11月6日 现场布展、现场彩排。
15. 11月7日—11月9日 活动进行中。
16. 11月9日—11月11日 活动结束、撤展。
17. 11月11日 工作总结会议。
Ⅲ 现代人的健康养生活动对于传统养生文化有怎样的传承与发展
易道,《周易》之道。是基于中华几千年传承遗留下来“易”文化,以伏羲、老子、孔子思想学说为基础,融中华“道、儒、释、武、医等传统文化中“易学思想”于一体的易学文化体系,是中华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1·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学说的奠基人是孔子。孔子不但博学多才,精通六艺,而且也长于养生之道。从《论语·乡党》中可以看出,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清规戒律很多,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饣壹而饣曷。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除了讲究饮食卫生之外,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乐,仁者寿。”(《颜渊》)。《论语·李氏》这就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
至于被后世儒家称为“亚圣”的孟子,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孟子·公孙丑上》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从而颇富创见地提出,一个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至于如何才能养“气”,孟子也提出了两点带有鲜明儒家色彩的独到方法:其一是“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也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儒家的所谓道义出发,理直气壮,从而使个体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状况;其二是“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说养“气”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总之,孟子的养生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堪称后世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流派的鼻祖
2·道家养生思想
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养生思想最丰富深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首推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理论家和实践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之所以能够活到160余岁,这首先得力于他本人主观上十分重视“长生久视之道”,甚至把养生治身置于治国平天下之上。老子一方面是“修道而养寿”的身体力行者,另一方面又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带有道教色彩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他所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的思想,既反映了道家的处世哲学,也体现了“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观。特别是老子提出的“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十章)更是涉及到了气功养生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步骤。老子所倡导的上述锻炼原则,在先秦以降的两千多年气功养生史上,曾经产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与老子相比,庄子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更为具体、深邃。他不但直接继承了老子“归真返朴”、“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而且编制了一整套导引、吐纳的养生方法。《庄子·刻意》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土,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在先秦诸子中堪称是最早对气功导引方法的一种具体而形象的描绘。
在庄子开创的诸多养生理论中,最有特色的大概莫过于“心斋”和“坐忘”二法,可以说它们已经涉及到了我国静功养生学的核心问题。
Ⅳ 现代人的健康养生活动中对于传统养生文化有怎样的传承与发展
现在的《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文化,对身心调节都非常好。特别是都市人的压力大,可以对身心平衡起到很好作用。
让世界认识中国,最好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