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宣传部高文

宣传部高文

发布时间:2021-09-21 05:57:07

⑴ 请问王立群老师的通信地址

人物简介(河南大学教授)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学史》《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V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

王立群著作简介
本人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
一、专著
1、《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现代〈文选〉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文选〉成书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5、《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重庆出版集团2008年版
二、代表性论文和著作(10篇):
1、《文选》次文类作家编序研究 《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2、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 《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3、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 《文学遗产》1990年第1期
4、周贞亮《文选学》与骆鸿凯《文选学》《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5、《文选》成书考辨 《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6、《超越旧成说 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 ,《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7、先唐学士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7辑
8、从綦毋邃注看宋刻本《文选》注的演变 《文献》2004年第3期
9、司空曙诗集版本考 《文献》1998年第2期
10、“昭明太子十学士与《文选》成书 《新国学》2005年
三、项目
目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02BZW023)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辑考与研究》(0329)的研究。
四、获奖
1、2004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2、2003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2、2003、2004、2005年连续四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2006年1月被评为“2006河南省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5、2006年9月荣获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
6、2007年7月18日至8月1日,受国务院侨办的要求到美国参加“文化中国•名家讲坛”活动。
7、2008年1月,入选第二届河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学术兼职
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山水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文选》研究会理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会理事 王立群——河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名师

学校、学科简介
河南大学建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解放前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河南大学现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大学,拥有10大学科门类、72个专业,近200个博士、硕士学位点,4个国家级基地。学校占地面积3600亩,图书400万册;全日制在校生35000余;教职工共3800多人,其中专兼职院士10人。目前全校师生为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学科有过辉煌的历史,李嘉言、任仿秋、万曼、高文、华仲彦等一代名师均出自该学科。该学科下辖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中国古典文献学于2003年申报博士授予权时获当年全国通讯评议第一名,并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招收三届博士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78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自1978年至今已招收28届研究生,培养了300多名研究生;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内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已获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两个专业书库,专业图书8000多册。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传部部长
王立群同志出生于1960年4月,汉族,河北省秦皇岛人,1978年12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任中共哈尔滨市南岗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群同志协助张惠涛同志负责宣传、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分管区委宣传部(含区精神文明办)。

工作简历:
1978.12--1979.01 哈尔滨龙江仪表厂工人
1979.01--1983.12 哈尔滨龙江仪表厂团委科员
1983.12--1984.10 哈尔滨龙江仪表厂团委副书记
1984.10--1986.09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科员
1986.09--1988.04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主任科员
1988.04--1990.03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1990.03--1992.02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
1992.02--1993.07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3.07--1996.07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6.07--1997.09 南岗区花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挂职)
1997.09--2004.10 中共哈尔滨市南岗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
2004.10--——中共哈尔滨市南岗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局级)

⑵ 英山县长冲中学的历届英才

北京:胡勇志:国家测绘局第一遥感院党委书记、高工;姚咏明: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少将;刘惠敏: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刘峰和彭和平:均是国家航天部资深研究员;彭善超:北京怡莲公司董事长;冯辅周:装甲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同届金沙:中国石油天然气总部香港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同届蓝新春:北京联通高工;查小阳:国家外汇管理局处长;吴进军: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博士 、高级工程师;刘亮: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有限公司高工。
上海—张学龙、邓锐和舒勇刚成为生意红火的独立公司总经理,熊超、高文,分别任职于上海商用飞机责任公司适航管理中心副主任、上海航空研究院工程师。
深圳—吴合年:深圳三俊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在美国上市,年产值数亿元;刘惠林:深圳嘉得信律师事务所行政总裁;佘宗胜:华为集团技术高管,高磊:味千拉面中国南方总经理。
广州—王志坚: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黄宪章:广东省中医院药检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同届施劲松:广州空军某部中校,田天宝:广州市十大优秀法官、天河区民事二庭庭长。
西安—查进军:陕西康尔医药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刘志刚:二炮工程学院博士、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合肥—陈先进:中国科技大学数学院博士、副教授。
四川—届潘卫军: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管学院副院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南京—吴东来:东南大学副教授。
西藏—许波: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被评为中央直属机关“十大杰出青年”。
辽宁—汪世永:鞍山某部团政委。
河北—段淑娟:河北涿州八零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
武汉—吴建国:财险湖北省分公司车险部总经理,同届柯剑:新华社瞭望周刊高级记者;段鹏,曾任中国人寿湖北总经理;梅红:省计生协会副秘书长,李权林:省计生委处长;姜友生:交通厅党组成员、重点项目部主任,同届吴东山:《长江日报》印务总公司总经理;1983届马格胜:武汉东方国旅总经理,同届黄海鸥:中交二航局五公司总工程师,胡睿:湖北同创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同届黄凌波:中国财险汉口分公司总经理,郭峰林:武汉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任、 博士,鲁军锋:武汉津廷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君:湖北第一厨师学校校长。
三峡—余志武:溪洛渡工程建设部结算中心高级会计师,曾获中国三峡总公司“十佳青年”。黄石—田澜:湖北师院教科院副院长、博士,赵小红:黄石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副院长。荆州—詹宇生:荆州市教育局局长,咸宁—方勇生:咸宁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黄冈—何东英:黄冈市政协副主席,郭应虎:黄冈市卫生局局长,同届姜剑锋:黄冈市国资委 副主任、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 总经理,段友芳:黄冈师范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海涛:红安县委书记,姜立勇:罗田法院院长。
海外—付艳:加拿大博士,查定军: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博士后,李晓峰: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药理系博士后。
成为本县科行局领导的:县政协副主席吴思澜、组织部副部长刘东升,党组成员、人才中心主任王定寅,宣传部副部长熊师,政府办副主任杨光、查海滨,前教委党组书记胡胜利,前广电局长王刚,统计局长徐同心,前财政党组书记王强、总会计师宋顺生,茶商会长汪格非,前理工中专校长游平、书记段国友,前一中党组书记许世祥、教育局前任局长刘会理,现任局长姜文格都是从这里毕业升学的。
走出去的教师中,有县人大副主任徐明轩,前县志办主任程铁强,政法委副书记郑劲松,黄冈市经信委政策法规科科长黄伟。
更多的校友成为当地各行各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陈进军、金进、黄凌飞、陈君、陈海军、黄红军,他们都是年产值过千万、员工过百人的私营企业优秀法人代表。
当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纸一字虽然不复存在,但背后的茶山、池塘、水井,却能诉说这块杏坛的春华秋实,折射这片土地的蜕变痕迹,能时时唤起师生及校友们对母校的眷恋情思,将学校历史与文化内化成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精神与力量。

⑶ 王立群的生平如何

河南大学知名教授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学史》《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V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
[编辑本段]王立群教授著作及贡献简介
本人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
一、专著
1.《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现代〈文选〉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文选〉成书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5.《王立群读项羽》重庆出版集团2008年版
6.《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7.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二、代表性论文和著作(10篇):
1.《文选》次文类作家编序研究 《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2.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 《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3.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 《文学遗产》1990年第1期
4.周贞亮《文选学》与骆鸿凯《文选学》《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5.《文选》成书考辨 《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6.《超越旧成说 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7.先唐学士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7辑
8.从綦毋邃注看宋刻本《文选》注的演变 《文献》2004年第3期
9.司空曙诗集版本考 《文献》1998年第2期
10.“昭明太子十学士与《文选》成书 《新国学》2005年
三、项目
目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02BZW023)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辑考与研究”(0329)的研究。
四、获奖
1.2004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2、2003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2、2003、2004、2005年连续四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2006年1月被评为“2006河南省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5.2006年9月荣获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
6.2007年7月18日至8月1日,受国务院侨办的要求到美国参加“文化中国•名家讲坛”活动;
7.2008年1月,入选第二届河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8.2008年7月,当选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开封段第一棒火炬手。
9.河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名师
五、对中国社会的贡献
通过百家讲坛是观众更加清晰的了解《史记》,了解汉武帝,了解秦始皇。
[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山水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文选》研究会理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会理事
[编辑本段]王立群与《史记》的故事
1966年“文革”伊始,时任小学代课教师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史记》:学生砸了小学图书室,仅有的一部《史记》被当作“四旧”扔到院子里,王立群趁着夜色把这本书偷偷捡回家。从此,这部无与伦比的伟大史书伴随了他40多年,成为他后来精研历史的精神动力。 2008年,王立群成为“2008中国魅力50人”之一
[编辑本段]附:河南大学学校、学科简介
河南大学建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解放前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河南大学现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大学,拥有10大学科门类、72个专业,近200个博士、硕士学位点,4个国家级基地。学校占地面积3600亩,图书400万册;全日制在校生35000余;教职工共3800多人,其中专兼职院士10人。目前全校师生为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学科有过辉煌的历史,李嘉言、任仿秋、万曼、高文、华仲彦等一代名师均出自该学科。该学科下辖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中国古典文献学于2003年申报博士授予权时获当年全国通讯评议第一名,并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招收三届博士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78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自1978年至今已招收28届研究生,培养了300多名研究生;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内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已获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两个专业书库,专业图书8000多册。
[编辑本段]其他同名人物:
1.王立群,女,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中国高等教育。1991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思想教育专业; 200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传媒专业硕 士。 开设的课程 :大学生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 电影艺术欣赏、 DV制作 。另外,在社会还担任文化人类学影视学会理事、第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评委、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评委、电视电影评委、重庆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客座教授。
2.王立群,男,生于1963年5月3日,于1985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学制五年,获学士学位,一直从事内科工作,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唐山铁路医院医务科主任。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工作,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对内科疑难病症作出准确诊断及正确的处理。在国内外各种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并主编了《百病自我疗法》,参与编著了《中医基础理论》及《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
3.王立群,男,出生于1960年4月,汉族,河北省秦皇岛人,1978年12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任中共哈尔滨市南岗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群同志协助张惠涛同志负责宣传、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分管区委宣传部(含区精神文明办)。
工作简历:
1978.12--1979.01 哈尔滨龙江仪表厂工人
1979.01--1983.12 哈尔滨龙江仪表厂团委科员
1983.12--1984.10 哈尔滨龙江仪表厂团委副书记
1984.10--1986.09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科员
1986.09--1988.04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主任科员
1988.04--1990.03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1990.03--1992.02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
1992.02--1993.07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3.07--1996.07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6.07--1997.09 南岗区花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挂职)
1997.09--2004.10 中共哈尔滨市南岗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
2004.10--——中共哈尔滨市南岗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局级)

⑷ 陈布雷的个人生活

八子女
1957年夏天之后,国内政治形势有一些微妙,片面强调家庭出身的“血统论”甚嚣尘上。1959年反右倾以后,陈砾先是被以“三门干部”(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为由,下放到山东宁津县参加劳动;1962年返回报社后又得知,所有家庭出身不好的干部,都将被调离党报机关。陈砾也得到通知:到天津师范学院新闻班去教书。这时,陈砾才意识到:作为陈布雷的儿子,家庭出身的包袱是何等沉重!
所幸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负责人对陈砾很了解,也很爱才,主动向领导请求,将陈砾调到出版社来工作。陈砾这才改变了去向,被调到天津人民出版社任编辑部主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抓不到陈砾政治历史上的任何把柄,就用“狗崽子”、“陈布雷的孝子贤孙”、“国民党的残渣余孽”等罪名,将他关进“牛棚”,组织批斗。
这时,令陈砾刺骨穿心的噩耗接连不断传来:由美国回来投奔革命、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二哥陈过,被诬为特务,在杭州跳楼自杀未遂而致残;久经考验,当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后坚贞不屈的中共秘密党员二姐陈琏,被诬陷为叛徒,在上海跳楼身亡。陈砾白天参加劳动时装得若无其事,夜间就躲在被窝里饮泣。后来,当他被宣布“解放”,分配到资料室工作时,把补发的工资全部交了党费。
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陈砾二哥和二姐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本人不仅迅速恢复了工作,还被提升为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1981年11月,他被任命为中国出版家赴英学习小组组长,被派往英国学习考察。1982年6月回国以后,又连升两级:由副社长提升为社长、出版局副局长。不久,他因为通晓英语而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调到北京,担任中国唯一向国外发行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的副总编辑、总编辑,并被推选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陈砾还是英国剑桥国际传记顾问委员会的会员、美国传记研究协会顾问委员会的荣誉成员。
2001年,也曾做过中共秘密党员的丁群先生在拜访陈砾时,问道,你作为国民党要人陈布雷的儿子,对过去盛极一时的“血统论”有何评论?陈砾说,“血统论”只看家庭影响,不看社会影响和本人的表现,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其哲学根源是机械唯物论,肯定是错误的。我父亲是国民党的要员,但他的8个子女,有4个是共产党员。
陈砾尽管和父亲政见不同,但绝不肯说父亲的不好。作为儿子,陈砾对父亲感情是很深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极“左”思潮极端泛滥时,直接为蒋介石个人服务的陈布雷自然成了“反动”的代名词,陈砾身为陈布雷之子,“运动”一来就在劫难逃,但他还是坚持保留着与父亲陈布雷的一张合影照。后来,那张照片在抄家时被造反派当作“反革命”的证据给抄走。但等事情过后,他还是挺身而出去讨回那张照片 。
与郭沫若之间的唱和
1941年11月,正逢郭沫若先生的五十寿辰,同时又是其从事创作活动25年纪念,为庆贺这位在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中有卓越贡献的文化巨匠,全国许多地方都举行了纪念活动。郭沫若所在的重庆自不用说,远至香港、延安、桂林等地,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反映出郭沫若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
当时,重庆的庆贺活动最多、规模最大。时在蒋介石身边任职,被人称为“文胆”的陈布雷,也作为活动的发起人,欣然参加到这次活动之中。
陈布雷先生早年是著名的报人,因文笔犀利、说理周全、文采斐然而名重一时。陈布雷与郭沫若,早在北伐时期就见过面。陈当时曾对郭表示过真挚的仰慕:“今日一睹沫若先生风姿,真乃三生有幸。”他们两人早年在上海从事文字工作,亦有惺惺相惜的互敬。此时,陈布雷虽在国民党上层任职,但他文人气极重,一般人很难进入他的视线,可对真正文人,他还是相当诚挚的。当别人拿来请发起人签名的“郭沫若50诞辰和创作生活25周年庆祝缘起”的横轴时,陈布雷欣然签上自己名字。从后来的情况看,做郭沫若纪念活动发起人,他是乐意的,也是认真的。
11月16日这一天,重庆大规模庆祝活动开始。当天,陈布雷写了一封热情而真挚的信,表达他的衷心祝愿:
沫若先生大鉴:三叶集出版时之先生,创造社时代之先生,在弟之心中永远活泼而新鲜。至今先生在学术文化上已卓尔有成。政治生活实渺乎不足道。先生之高洁,先生之热烈与精诚,弟时时赞叹仰佩。弟虽一事无成,然自信文士生涯、书生心境,无不息息相通。国家日趋光明,学人必然长寿。此非寻常祝颂之词也。唯鉴不尽。
弟陈布雷谨上
《三叶集》是郭沫若早年与宗白华、田汉三人相互通信的结集,其中倾吐青春豪气,追索人生意义,探讨诗文真谛……闪烁着耀眼的光华。出版之后,风靡一时。陈布雷专门提及此书,正表达了当时的强烈印象。
这封信有两句话颇可表现陈布雷当时的心情:一为“政治生活实渺乎不足道”,这正是旧时文人从政后常常发出的感叹。陈布雷当年文采风流,是很愿意在文坛上有一番作为的,不料涉足政坛,为人操刀,此中苦衷,难为外人言,故有此感叹。另一句“然自信文士生涯、书生心境,无不息息相通”。从一些人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出,陈布雷虽身在政坛高层,但文人习性大致未改,对官场的那一套颇不适应,故内心并不舒畅。此时借向文化人庆贺之际,真情吐露,也极有感染人的地方。
文之不足,陈布雷还在信后附上一组诗,表达庆贺之忱:
郭沫若君五十初度,朋辈为举行二十五周年创作纪念,诗以贺之。
滟滪奔流一派开,少年挥笔动风雷,
低徊海澨高吟日,犹似秋潮万马来。
(先生以文艺创作公于世,似在民国十年前,时余同客海上。)
搜奇甲骨著高文,籀史重徵起一军,
伤别伤春成绝业,论才已过杜司勋。
(君客居东邦,以甲骨金文理董古史,著作斐然。)
刻骨酸辛藕断丝,国门归棹恰当时,
九州无限抛雏恨,唱彻千秋堕泪词。
(七七变起,君自东瀛别妻孥归国,当时有“别妇抛雏断藕丝”“登舟三宿见旌旗”句,为时传诵。)
长空雁侣振秋风,相惜文心脉脉通,
巫岫云开新国运,祝君彩笔老犹龙。
这一组诗,从郭沫若当时的影响,写到他的业绩成就;从他的作为,写到诗者的真诚祝愿。对于久不作诗的陈布雷,这也实在是极为难得的。
接到陈布雷的贺函及贺诗,郭沫若亦情不自禁。他也赶紧回陈布雷一函,函后附有步陈布雷诗原韵的和诗一组:
畏垒先生赐鉴:五十之年,毫无建树,猥蒙发起纪念;并叠赐手书勖勉,寿以瑶章,感慰之情,铭刻肝肺。敬用原韵,勉成俚句以见志。良知邯郸学步,徒贻笑于大方,特亦不能自已耳。尚乞教正,为幸。
专复敬颂
时祉
弟 郭沫若
顿首十一、二十三
步韵和诗是这样写的:

茅塞深深未易开,何从渊默听惊雷,
知非知命浑无似,幸有春风天际来。

欲求无愧怕临文,学卫难能过右军,
樗栎散材绳墨外,只堪酒战策功勋。

自幸黔头尚未丝,期能寡过趁良时,
饭蔬饮水遗规在,三绝韦编爻象词。

高山长水仰清风,翊赞精诚天地通,
湖海当年豪气在,如椽大笔走蛇龙。
敬步原韵呈畏垒先生教沫若初稿
“畏垒”是陈布雷的笔名,当年曾以此署名而名动一时。郭沫若在此以“畏垒”相称,自然有对其当时才情、笔力的推重,也回应了陈布雷“时余同客海上”间的惺惺相惜之忱。
郭沫若和诗写成之后,将它们与陈布雷之诗一并交给重庆《大公报》。这两组唱和之诗于11月28日同时在该报刊出。在两组诗的前面,编者还加了一段按语:
11月16日,郭沫若先生五十生日,在渝友人为举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陈先生贻书,有“国运日趋光明,学人必然长寿”之语,旋复赠以此诗,郭先生得之甚喜,即贺四律。
《大公报》发表这两组诗的第二天,另一家《扫荡报》也予以刊出,一时引起很大反响。作为蒋介石“文胆”这样特别身份的陈布雷,对文化人郭沫若表现出的真挚及相通之情,透露出其书生内心的许多信息。这对于我们理解这位先期以才思横溢、笔扫千军一时闻名,后来却成为代“领袖”操刀的文人的复杂心境,确实有可以格外珍重的地方。

⑸ 风云鲁商的《风云鲁商》大事记

2008年11月14日,由民生银行济南分行和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共同开办的《民生银行之风云鲁商》栏目开机仪式在济南举行。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群(右五)、山东省广电总局局长刘长允(左五)、山东电视台台长韩国强(左四)等各界领导参加了栏目开机仪式。 2009年1月6日,中国鲁商30年荣誉盛典颁奖典礼在山东电视台1200平米演播室隆重举行,十大鲁商功勋人物同时揭晓。
获得“十大鲁商功勋人物”殊荣的优秀企业家分别是: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马纯济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
常德传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
孙丕恕 浪潮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金志国 青岛啤酒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 鸣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
季缃绮 山东商业集团董事长
宋作文 南山集团董事长
谭旭光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周厚健 海信集团董事长 2009年1月25日,《风云鲁商》栏目正式开播,第一期节目《风云乍起话鲁商》。 节目文稿: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风云鲁商》,首先我代表《风云鲁商》栏目所有编创人员向全省的父老乡亲、拜个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春愉快!《风云鲁商》起风云,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与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精心打造的一档高端经济人物访谈栏目《风云鲁商》今天正式开播了,讲述鲁商故事,发现鲁商价值,弘扬鲁商精神,展示鲁商魅力,这是我们《风云鲁商》栏目在新的一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2010年1月16日19点25分,山东电视台1200平米演播大厅,鲜花铺就、星光璀璨。由山东电视台主办,特星连锁集团协办,山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特星· 2009中国鲁商年度荣誉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获得2009年度中国十大鲁商人物称号的企业家,接受本栏目专访,他们是:
孙 亮 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秀川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总经理
梁希森 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
张建华 新华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
秦玉峰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云章 齐鲁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高文班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牛宜顺 华勤橡胶工业集团董事长
申文明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文瑄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2010年2月《风云鲁商》栏目组赴台湾采访在台鲁商: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名经济学家 于宗先
美加教育关系机构总裁 丛树郎
冠德集团董事长 马玉山 2011年1月15日19点30分,山东电视台1200平米演播大厅,鲜花铺就、星光璀璨。由山东电视台、山东省工商联共同主办,山东商报协办,山东阿伊泉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独家冠名支持,山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齐鲁网共同承办的阿伊泉影视· 2010中国鲁商年度荣誉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齐鲁网、新浪网、腾讯网、酷6网对颁奖盛典进行了同步直播。
获得2010年度中国十大风云鲁商称号的是: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
滨化集团董事长张忠正
渤海银行济南分行行长王仁宝
山东星一集团董事长汪宝竹
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学斌
山东福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福安
威海杨正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正权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信

⑹ 都姓全国有多少人

最新的就是截止2003年的2009年还没统计呢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春秋战国以后的高姓主要出自齐国,高姓的郡望渤海郡也包括山东鲁西北地区,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胶州境内属齐国,此时胶州境内应该有高姓人定居生活。遗憾的是,关于高姓原始居民在胶州的活动情况,笔者尚未发现这方面的史料。据法家庄老人讲,宋朝人高松武在今营海境内立村,到了清朝时法姓成为主姓,称法家庄。此说无文献佐证,并不可信。元末,胶州境内有高姓人定居生活已有文献记载。明洪武年间,高辉以岁贡官至兵部侍郎,这是胶州高姓第一位知名人物。
高姓在我国百家姓中排第十五位,约有人口 1573 万,占全国人数的 1.21% 。据调查,高姓是胶州第七大姓,截止 2003 年 12 月,全市有高姓 24451 人,其中男姓 12363 人,女姓 12088 人,占全市人数的 3.13% 。胶州高姓不仅分布广泛,人数众多,而且名人辈出,影响巨大,形成了以大行高姓为主体的世家大族。胶州高姓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对胶州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以来,高姓家族考中进士 14 人,其中武进士 3 人;考中举人 48 人,其中明朝武举人 1 人、清朝武举人 9 人;贡生 61 人;因世袭、援例、议叙、考授、从伍等途径,授九品以上官职 74 人。其科举成绩,居胶州各姓之冠。高姓家族在三个领域为胶州培养出最顶尖人才,高文熠是胶州战功卓著的军事家(正二品);高弘图是胶州最著名的政治家(正一品);高凤翰是胶州最杰出的书画家(名列画中十哲)。
现代高姓人除少数原始居民外,主要来自山东利津,另有少量高姓人从云南及山东黄县等地迁

⑺ 陕军东征的韩小蕙关于“陕军东征”的澄清

《“陕军东征”的说法是谁最先提出的?》
这是一篇当事人对于“陕军东征”出现争议后的解释,文章详述了“陕军东征”的来龙去脉,并将当时出现的争议发表出来,有助于文学爱好者了解真相的意义是不消说的。
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我于1998年10月24日才读到7月24日的《陕西日报·周末版》,上有高建群的文章《我劝天公重抖擞》。读罢第二小节《“陕军东征”说法由来》,不禁瞠目结舌:不敢相信一个作家竟有如此“勇气”,敢在当事人全部健在的情况下,大言不惭地说谎至此!
高文称“陕军东征”说法的由来,是1993年5月19日在京召开《最后一个匈奴》研讨会后,“韩小蕙在征求我如何写会议消息时,我说,不要光写《最后一个匈奴》,贾平凹先生的《废都》,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京夫先生的《八里情仇》,程海先生的《热爱命运》,都即将出版或已先期在刊物上发表,建议小蕙也将这些都说上,给人一种陕西整体阵容的感觉。小蕙的报道名字叫《陕军东征》,先在《光明日报》发表,后由王巨才同志批示在陕报转载。新时期文学中所谓的‘陕军东征’现象,称谓缘由此起。”
这简直是比天方夜谭还神吹的一段谎话。我当即打电话,把高建群此语念给几位当年参加了会议的评论家和记者们,有的人失声大笑,有的人连称“说谎!说谎!”,还有人说“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家一致的结论,让我马上写一篇澄清事实的文章,因为“陕军东征”确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现象,会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目前趁当事人还全部健在,人证物证俱全,一定要搞得清清白白,免得给将来留下后患。
那么好吧,我就写。动笔之际,我又想到,此前,无论“陕军东征”炒得多么热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我还从未就“陕军东征”现象发过言,现在,索性一并在此说个一清二白吧。 1993年5月19日早晨,我去北京空军招待所参加《最后一个匈奴》研讨会。上电梯的时候,记得当时里面有阎纲、周明、陈骏涛诸先生,好像还有唐达成先生。不知谁跟阎纲和周明开了句玩笑,说“你们陕西人可真厉害,听说都在写长篇。好家伙,是不是想来个挥马东征呀?”
后来在会上发言时,有人提起电梯里的这句玩笑话,于是,发言者纷纷跳开《最后一个匈奴》这一本书的思路,争说陕军群体的文学成果与特色。当时明确提到的有《白鹿原》和《八里情仇》,也有人模模糊糊提到《废都》,因为《废都》的书和刊都还没有出来,《十月》编辑部怕人盗版,谁也不给看,据说当时只给了一位评论家看清样,是要约他写评论。
那一天,我因有事,听完会没留下吃饭就走了。回家后翻了翻《最后一个匈奴》,感觉语言太松散平淡,后半部写得完全没了精气神儿,全书水平很一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与会者纷纷跳开它而大谈陕军。那么,我的报道怎么写呢?按流行的办法写三行简讯,是最省事的,但似乎有点儿对不起出版社和那么多与会者,而且听了那么多发言,里面也的确有内容,我苦苦思索着。后来突然心里一亮:何不就在“陕军东征”四个字上作文章呢?
《白鹿原》当时已在《当代》刊出,《八里情仇》已经由文联出版公司出书,都不难找。唯一找不到的是《废都》,但也好办,我与该书责编田珍颖女士是好朋友,就拨通了她家的电话。老田的回答还是非常原则:“书再过一个星期左右就出来了,现在谁也不能给看。”我就说明了我要写一篇关于陕军的整体报道,请老田介绍一下《废都》的大体情况,她是这样回答我的:《废都》是贾平凹第一部城市题材之作,反映了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现实。“是贾平凹对他过去作品的总的否定总的思考总的开拓”。
田珍颖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资深编辑,她的特点是第一极为敬业,第二文学鉴赏水平非常高,我很相信她的判断,于是就放心地引用了她的话。
说实在话,当时我之所以写《陕军东征》这篇报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已注意到全国文坛上发生的一种变化,即长篇小说开始繁荣——经过80年代末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全国有许多作家都沉下心思考了很多问题,然后埋首把这些思考写成长篇小说。至1993年,有一些写得快的已经出版,记得上海有赵长天的《天命》、陆天明的《泥日》、俞天白的《大上海》等11部或13部,山西有张平的《天网》、李锐的《旧址》(即出),浙江还一部谁的很有影响(对不起,手边没查到资料,以上例举可能有误)。作为一个敬业的文学记者,1991年,我曾及时报道了我国散文创作热潮来临的消息,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点小小的推波助澜作用(见拙文《太阳对着散文微笑》),这一回,我同样认为经过四年多的沉首下心,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也将迎来丰收时期,我计划一个省一个省地写一写,再为长篇的繁荣起一点点推动作用。
《陕军东征》的报道就是这么写出来的。 《陕军东征》写完后,我把它交给我报总编室,就又开始忙别的事了,说实在的,类似《最后一个匈奴》那样的研讨会,一年我要参加几十个,类似《陕军东征》那样的报道,在我的报道文字当中,也是很普通的一篇。我完全没有预料到后来竟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
5月25日,《光明日报》以二版头条位置,刊发出《陕军东征》一文,约有2000字左右,的确占了不算小的一块。但对于报社来说,这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消息。后来过了些日子,好像是周明先生告诉我,说《陕西日报》转载了我的文章,问我知道不知道?我不知道,陕报没有任何人通知过我,也没寄给我样报与稿酬。能转载我当然高兴,但这也很普通,因为我有很多消息被各种报刊转载,不新鲜。
新鲜的事可是陆续来了。一天,我家的电话突然响了,是一个来自陕西省的长途,对方说他名字叫程海,写了《热爱命运》,问陕西什么人搞阴谋陷害他,不让他的名字出现在《陕军东征》一文里?我一听这是哪儿和哪儿呀,赶紧告诉他谁也没有陷害他,报道是我自己写的,陕西方面事先谁也不知道我写这篇报道,也没有定过调子,不信请问问别的记者,参加那会的各报记者有一二十个,您问谁都行。《陕军东征》一文里之所以没写他,是因为没有人提起他(事后我才知道,《热爱生命》当时根本就还没有出版)。我说的绝对是事实,程海放下了电话。没想到,过了两天,他又来了电话,说是“我们省委宣传部已经决定,陕军东征要提五部书,要把我的《热爱命运》加上。”我有点儿不高兴,心想事情早已过去了,怎么还没完没了,就不客气地回答说“怎么提是你们省里的事,我的报道已经发了,跟我没关系了。”(现在看来,我当时态度不好,不该说那么硬的话。但后来我被告之,陕西省委宣传部并不曾作出这一决定。)
又过了些日子,喝,可是不得了了,只见街上一些报纸上、书摊上出现了很多“陕军东征”的标题、口号和宣传字样,到处都在“炒”陕军。果真就卖了很多书,最明显的是《八里情仇》,从第一版的6750册,直线上升到十多万册(最后达到多少册我也不知道)。《最后一个匈奴》也得到好处,一版再版不说,作者也声名大噪。程海的《热爱命运》也真的加进来了。后来还有许多搭车的书,都自称是东征的“陕军”,一时陕军真是大大火爆,名扬天下。
这时再碰到陕西的或不是陕西的文友,多提到我为陕西“立了一功”,我心里何尝不明白,这有的是在讽刺我,暗指我瞎炒什么陕军。我只有暗暗叫苦:其实我的报道真的是一则很普通的消息,我写的还真是比较实事求是的,瞎炒作的并不是我。更糟糕的是,报刊上竟然还出现了两个省的两个评论家打起笔墨官司,致使我原来一个省一个省地写的计划也泡汤了。后来听说,还有人气势汹汹地到出版社去闹稿费,扬言只要发现人家多印了一本也要罚款多少多少!出版社没地方出气,于是也只好骂我瞎炒,唉,我真是代人受过,心里凄凉得很。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不愿出来说“陕军”的主要原因。 说透了以上背景,似乎就不用理睬高建群的假话了,因为最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他把“陕军东征”当作一个功劳往自己身上争,我可是至今说不明白“陕军东征”到底是功还是过?至少,还有待于时日的检验。
不过,事情还是应该说清楚好,免得像文友们说的,为以后留下后患。那么,我就纠正高的这么几条谬误:
1)、我至今根本不认识高建群,他也不认识我——我这里“认识”的含义,是指有没有私人交往。1993年我写《陕军东征》之前,陕西的作家里只有刘成章、李佩芝、和谷和朱鸿认识我,因为他们几个都是散文家,是我们“光明日报”文学副刊的作者,其余,连陈忠实先生在内都不认识我,这不奇怪,我乃小记者小编辑一个。
迄今为止,除了一两次公开的、有数十人参加的会议场合外,我没有见过高建群,更不曾跟他说过话。
2)、当记者16年来,我写过不计其数的消息,从来没有一次“征求”过当事人应该怎么写。如果说今天韩小蕙作为文学记者能为大家注意的话,恰正是因为我的每次报道都力求寻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不愿人云亦云、一抄通稿了事。所以高建群说我征求他“如何写会议消息”,纯属子虚乌有。
3)、如前所述,《陕军东征》一文中,并没有提到程海先生的《热爱命运》,这一个细节,高建群可是没有注意到,所以,他说错了。
4)、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细节,高建群至今还不知道的,就是“陕军东征”字样,当年并不是仅有我一个人使用,我记得贺绍俊先生在《文艺报》的报道中,也曾引用了这几个字,只不过没有用在大标题上,而是用在肩题里。所以,高建群怎么也没编出贺绍俊也去“征求”他消息应该怎么写的假话,这可真是假的怎么也是假的,总有破绽要露出来。 在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曾一再地提醒自己,态度可别过激,语言一定要平和,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宽容一点,大度一点,给人家留一条可进可退的路。可是当我看到陕报上高建群的照片笑得那么灿烂那么从容,一点儿都没有做了亏心事的样子,又觉得义愤填膺——不纠正他,难道是我这么多年来贪人之功地说了假话?!
我在想:为什么在名利面前,有些人能够眼都不眨一下,做得这样厚颜无耻呢?智者莎尼兰尔曾说过,“名誉是你的一封最有效的自荐信,你一生的前途都得依赖着它”,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还要为了争名夺利,就不惜糟蹋自己的名誉呢?
在此,我只有一个要求,即请高建群正式做答:你说得究竟是真话还是假话?如果你记起确实是虚构了那一段情节,那么就请公开予以纠正,我也不要求你做解释或道歉;如果你坚持己说,那么我将保留拿出人证物证,对薄公堂的权利。

⑻ 河南商专四季风文学社的历任执委

第一届:(2000年5月—2001年3月)
社长:胥 艳;
记者站站长:李森尧;
第二届:(2001年3月—2001年6月)
社长:冯 娜;
主编:卢 娜;
记者站站长:王 剑;
制作部部长:王 坤;
第三届:(2001年6月—2002年5月)
社长:卢 娜:副社长:郭玲丽
主编:张利华;副主编:付小珍、闫利君
记者站站长:王 剑;
制作部部长:王 坤;副部长:宋海峰、魏雯宁;
第四届:(2002年5月—2003年4月)
社长:王 峰;
主编:程志祥;副主编:马 榕、何灵恩、杨志赞
记者站站长;杨志赞;副站长:常海斌;
制作部部长:魏雯宁;副部长:秦秋霞;
第五届:(2003年4月—2004年5月)
社长:贾二华;
主编:林 峰;副主编:张家旺、鲁春奎
记者站站长:冯 玲;副站长:杨荣华、邓变青;
策划部部长:李正奇;副部长:卢艳丽;
制作部部长:秦秋霞:副部长:侯朝晖;
第六届:(2004年5月—2005年6月)
社长:孙红敏;副社长:潘桉芳
主编:王默儿;副主编:贾俊杰、余时浩
记者站站长:卢 迅;
制作部部长:孙红敏;
策划部部长:孙彦娜;
第七届:(2005年6月—2006年11月)
社长:卢 迅;副社长:贾俊杰;
主编:常 娟;副主编:杨素娟
记者站站长:李 平;
制作部部长:谢贵才;
策划部部长:伍 凤;
第八届::(2006年11月—2007年11月)
社长:张相群;副社长:潘晓伟;
主编:杨素娟:副主编:张 永;
办公室主任:卢 迅;
记者站站长:赵 猛;副站长:李 芳;
制作部部长:赵曼曼;副部长:贺小华;
策划部部长:曾书杰;副部长:路 进;
外联部部长:潘晓伟;副部长:吕雄飞;
第九届::(2007年11月—2008年11月)
社长:赵曼曼;副社长:马 莉;
主编:朱东方;副主编:陈春秋;
办公室主任:赵 琼;副主任:赵学良;
记者站站长:梁 雁;副站长:张 华;
制作部部长:商佳丽;
文宣部部长:粟兰香;
外联部部长:司秀平;副部长:郭金金;
第十届:(2008年11月—2009年10月)
社长:宋丽君;副社长:毛晓辉、杨 飒;
主编:谷苗苗;副主编:宫玉光、李思敏;
办公室主任:徐晓君;副主任:王静娟;
记者站站长:张 哲;副站长:陈晓梅;
制作部部长:于江丽;副部长:李育晓;
网络部部长:刘娇玲;副部长:冯 利;
宣传部部长:白培霞;副部长:王鹏超;
文艺部部长:刘 哲;副部长:李真娜;
外联部部长:邵蓓倍;副部长:侯秋亚、丁景威;
第十一届:(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社长:夏 萍;纪检副社长:司瑞敏;常务副社长:张 静;代理副社长:秦 坤;
主编:张润政;副主编:何海波;
办公室主任:楚双双;副主任:金 参、谈阳阳、冯清利;
编辑部主任:周圣洁;副主任:丁 丽、马翠丽;
记者站站长:张慧娟;副站长:黄安娜、王安利、李田田、杜 啸;
制作部部长:贾琰杰;副部长:徐耀军、王廷云;
网络部部长:陈扬州;副部长:李 响、曹玉娟;
文艺部部长:郑慧慧;副部长:何冰卉、刘 静、刘 寰;
艺术团团长:田姗姗;
礼仪队队长:刘涵紫
宣传部部长:秦 坤;副部长:薛龙龙;
公关部部长:闫红杰;副部长:周 阳;
外联部部长:蔡少华;副部长:樊真真;
第十二届:(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社长:马小贝;纪检副社长:豆 丽;常务副社长:李 敏;
主编:杨朋磊;常务副主编:茹化丽;书刊副主编:张海波;执行副主编:魏婉婉;
办公室主任:刘东方;副主任:佘亚强、李伟丽;
编辑部主任:魏婉婉;副主任:肖亚亚、蔡海玲、张 宏;
记者站站长:佟国涛;副站长:李 婷、张 趁、谈丹丹、杨 叶;
制作部部长:潘文静;副部长:叶义平;
网络部部长:刘 佳;副部长:祝 欢、张永健;
文艺部部长:马永强;副部长:张雷涛、张瑞晓;
艺术团团长:马永强;
礼仪队队长:齐清敏:副队长:李 博;
宣传部部长:胡军燕;副部长:张 峰、李 曼、崔利婳;
公关部部长:李赛赛;副部长:李 博;
外联部部长:李 洋;副部长:王立志、裴岳雷;
第十三届:(2011年10月—2012年10月)
社 长:张 羽
常务副社长:于江芳;文艺副社长:李甜甜;外宣副社长:张静丽;
主 编:孙晓龙
书刊副主编:王 校;常务副主编:乔 阳;执行副主编:张玉娟;
办公室主任:任姣姣;副主任:付秋梅、范林娟、于 波、林山松;
编辑部主任:孟 田;副主任:权雪莹、王 杰、李丹丹、曾 辉
记者站站长:王卫官;副站长:刘佩佩、张艳红、周赛迪、杨晓丽;
制作部部长:李晓丹;副部长:彭晓柯、张敬敬
网络部部长:徐高萍;副部长:张亚楠、王小香
文艺部部长:贾晓迪;副部长:张 孟、冉慧圆、王 森
艺术团团长:张爱玲;副团长:于文翔、杜冰珂、邢琳娟、赵 沛
舞蹈队队长:邢琳娟(兼);副队长:赵 沛(兼)、王炎炎、赵芮雪;
曲艺部部长:于文翔(兼);声乐部部长:张云军;
主持人部部长:张爱玲(兼);器乐部部长:杜冰珂(兼);
礼仪队队长:边雪娥;副队长:申艳阳、陈 爽、王松涛;
宣传部部长:杨静静;副部长:贾 贝、王佳妮、王向阳
公关部部长:吕俊晓;副部长:王亚利、刘 倩、王欣可、李梦芩、刘飞虎
外联部部长:卢红雷;副部长:林春华、魏 璟、黄晓光、汤 婷、李争艳、崔丽华
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李争艳(兼);副队长:刘 倩(兼)、林春华(兼)
第十四届:(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
社 长:李 静
常务副社长:杜思雨;文艺副社长:赵晓斌;外宣副社长:罗艳艳
主 编:龚国梁
书刊副主编:王凯颖;常务副主编:朱俊晓;执行副主编:冯彦军
办公室主任:杨淑静;常务副主任:陈 双;副主任:裴建飞、毕俊俊;
编辑部主任:魏 庄;常务副主任:徐楠楠;副主任:张静霞;
记者站站长:刘亚非;常务副站长:李晓丹;副站长:岑昆鹏(2012年11月上任);
制作部部长:王 冰;常务副部长:阮伟杰;副部长:孟 青、张斐斐;
网络部部长:张 套;常务副部长:张 玲;副部长:靳梦楠;
宣传部部长:张海林;常务副部长:陈丹阳;副部长:刘璐瑶、索琛凯;
公关部部长:杨 焕;常务副部长:张蒙培;副部长:文晓露、张正稳;
外联部部长:于 帅;常务副部长:刘 楠;副部长:张玉莹、李超慧;
志工部部长:张 燕;常务副部长:张瑞华;副队长:张 盖、葛焕丽;
文艺部部长:王培杰;常务副部长:常梦娇;副部长:原松丽、赵 莹、苏永威;
礼仪队队长:李莎莎;常务副队长:赵盼盼;副队长:辛晓芳;
教练:李凯丽、陈 斌、闫立斌、高刘闯;
艺术团团长:冉玉涛;常务副团长:姜凯娟;舞美副团长:薛青青;曲艺副团长:郭梦华;
艺术团主持人部部长:冉玉涛(兼);
艺术团曲艺部部长:李少鹏;副部长:曹 锦
艺术团声乐(器乐)部部长:任亚利;副部长:曹 锦(兼)
艺术团民舞队队长:高阳阳(2012年12月2日任队长);教练:卢 璐、付可可;
艺术团爵士舞队队长:刘丽娟;副队长:王晓文;教练:刘 畅、张 丽;
艺术团街舞队队长:张照阳;副队长:史梦琦;教练:王 迁、张嘉琦;
执委61人,教练9人,共计70人
第十五届:(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
社 长:陈 俊;
常务副社长:荣玲玲;文艺副社长:匡真真;外宣副社长:杨冬梅;
主 编:魏夏飞;
书刊副主编:武富丽;常务副主编:曹春杰;执行副主编:胡思源;
办公室主任:崔亚伟,常务副主任:丁晓晴,副主任:牛樱钞;
编辑部主任:吕沛红,常务副主任:石瑞杰,副主任:胡高广、张世豪、张芳芳;
记者站站长:郭亚静,常务副站长:赵玉影,副站长:祁娇娇、宋佳佳;
制作部部长:张少兵,常务副部长:王曼曼,副部长:宋婷婷;
网络部部长:刘保恒,常务副部长:朱慧芳,副部长:刘青春;
宣传部部长:原太阳,常务副部长:樊姜伶,副部长:苗雪芳、代传琦;
公关部部长:王亚楠,常务副部长:杨志超,副部长:亢民民、贾佩瑶、李帅飞;
外联部部长:雷少伟,常务副部长:鲍雪香,副部长:王腾飞、周芋廷、胡晓艳;
志工部部长:刘春霞,常务副部长:赵慧颖,副部长:冯克磊、陈 坤;
文艺部部长:张飞敏,常务副部长:王云丽,副部长:朱荣记、李艳霞;
礼仪队队长:王嘉轩,常务副队长:潘会仿,副队长:田 浩、杨 娜、康 晓;
艺术团团长:李 燕,常务副团长:王梦晓,副团长:王慧慧;
声乐部部长:商原原;常务副部长:刘盼盼;
曲艺部部长:张舒艳;常务副部长:(空缺);
主持人部部长:薛飘;常务副部长:(空缺);
民舞队队长:张 丹;常务副队长:丁媛媛;副队长:王梦晓(兼)
爵士舞队队长:匡真真(兼),常务副队长:李 燕(兼);副队长:乔楠楠
执委65人
第十六届(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
社 长:呼叶童;
常务副社长:杨 宇;文艺副社长:陈 柳;外宣副社长(志愿服务队队长):张高文;
主 编:朱辰星;
书刊副主编:高英媛;常务副主编:刘 爽;执行副主编:蔡 丽
办公室主任(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梁志超;常务副主任:李 锐;副主任:李民生、李 婷;
编辑部主任(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苏玲玲;常务副主任:武蓓蓓;
副主任:郭庚琦、王少杰、李 辉;
记者站站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王建荣;常务副站长:魏晓庆;副站长:程惠英、杨 璐;
制作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郜秀娟;常务副部长:王婷婷;副部长:(空缺);
网络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赵运卫;常务副部长:朱允敏;副部长:冯 冲;
宣传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马回国:常务副部长:王江艳;副部长:李 兵、闫齐贺;
公关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常淑慧;常务副部长:章晓红;副部长:刘丹丹、赵正磊;
外联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吴 恩;常务副部长:陈翠翠;
副部长:董 博、张阿蒙、许怀光;
志工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常务副队长):左小霞;常务副部长:张赛芳;副部长:邱少辉、陆莉莉;
文艺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刘莹莹;常务副部长:胡永丽;副部长:李 祥、刘泽亚;
礼仪队队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齐贺元;常务副队长:张 瑾;
副队长:郝 婷、郭家恒、常 珂;
艺术团团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李 娜;常务副团长:王俊杰;副团长 :黄少华、于夏丽;
民舞队队长:徐铭阳;常务副队长:李花季;副队长:杜治利、马亚冰;
爵士舞队队长:宋 爽;常务副队长:孔 华;副队长:刘 娜;
曲艺部部长:邱海峰;常务副部长:吴苗苗;
声乐部部长:田鹏杰;常务副部长:魏 琳;
主持人部部长:付铮;常务副部长:杨艳杰
汉服队队长:周 婷;常务副队长:贺文琼;
执委共计71人

第十七届(2015年10月至今)
社 长:李 振;
常务副社长:单琦芳;文艺副社长:翟雨萌;外宣副社长(志愿服务队队长):王 琳;
主 编:郭亚铭(2015年12月辞职);副主编:刘 航;
办公室主任(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刘武帆;常务副主任:崔亚敏;副主任:石迈越;
编辑部主任(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梁大鹏;常务副主任:陈青梅;副主任:张萌萌;
记者站站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吴 彤;
常务副站长:彭悠悠(2015年12月初免职);副站长:左圆圆(2015年12月初免职);
制作部主任(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杨 晨;常务副主任:王鑫鑫;副主任:张维维;
网络部主任(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周振宇;常务副主任:张 瑜;副主任:刘 辉;
宣传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刘西森:常务副部长:李净净;副部长:常西全;
公关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李锟鹏;常务副部长:曹小鑫;副部长:张 宁;
外联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贾继兵;常务副部长:董倩倩;副部长:(空缺);
志工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常务副队长):张文浩;
常务副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王笑艺;副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朱文静;
文艺部部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王静芳;常务副部长:邢亚萌;副部长:冯亚琪;
礼仪队队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郜 通;常务副队长:黄瑞娟;
副队长:王淑娟、王彦泽;
汉服队队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秦大星;常务副队长:李婷婷;
副队长:张博辉、江 霞;教 练:赵雅文(2015年12月初辞职);
艺术团团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曹晨雨;常务副团长:崔芳晶;
民舞队队长:张艳华;常务副队长:宋文弟;副队长:王慧杰;
爵士舞队长:张铭慧;常务副队长:常 雪;副队长:荆珂婷;
演绎部部长:刘清倩;常务副部长:王 晓;
声乐部部长:曾 妍;常务副部长:陈 露;
主持人部部长:张 勇;常务副部长:芦 燕;
执委共计58人

阅读全文

与宣传部高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场7月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390
第一批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园 浏览:882
干部选拔任用培训班方案 浏览:352
2020年幼儿园安保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 浏览:316
大学班级集体游戏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33
技能培训对口帮扶实施方案 浏览:93
义务壹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445
电子商务中四流及关系 浏览:485
绿化人员培训方案 浏览:673
信贷开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18
促销活动心得 浏览:434
家庭教育培训活动的实施方案 浏览:335
新疆哎呦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317
吕梁烟草电子商务平台删除 浏览:116
华工电子商务概论平时作业 浏览:240
东谷电子商务 浏览:504
促销活动主题名称 浏览:876
餐饮策划方案的题目 浏览:19
安化黑茶电子商务怎么运作 浏览:350
江苏无锡尚上电子商务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