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是什么行政级别
普通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行政级别为正厅(局)级。一些市(州),其市委书记兼职所在省(自治区)党委的常委,政级别为副省(部)级。
市委书记级别:
直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四个直辖市,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直辖市市委书记一般兼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为副国级干部。
副省级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省级市 现有的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了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0个省会城市 ,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副职。
一般地级市
一般地级市的市委书记的行政级别有两种:正厅(局)级和副省(部)级,前者为普通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行政级别为正厅(局)级。一些 市(州),其市委书记兼职所在省(自治区)党委的常委,因此其行政级别不是厅级而是为副省(部)级。
县级市
县级市的市委书记行政级别为(正局长级),县的县委书记(正处长级)。
(1)九江市委宣传部扩展阅读
(一)、厅局级
厅局级是我国公务员的一个行政级别(正职为行政五级,副职为行政六级),国家各部委的厅级官员,(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领导,厅长,委员会主任,省局局长,市局长、地级市(自治州、地区行署)的书记、市长(州长、专员),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也就是和司局级、地厅级一个级别。
(二)、省部级副职
省部级副职是指一个公务员级别。省部级副职(四级干部)。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国务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的副部级领导,国家正部级各人民团体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法院院长书记, 人民检查院检察长书记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❷ 09年的九江市市长是谁
曾庆红,女,1962年4月出生,汉族,江西兴国人,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吉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主要简历:
1979年9月-1983年8月,江西大学哲学系马列基础理论专业学生;1983年8月起历任江西信丰县同益乡团委书记,江西赣州地委讲师团干部(讲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赣州地委宣传部文教科副科长(主持工作),江西上犹县委宣传部部长;
1992年10月起历任江西瑞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西赣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西赣县县委副书记(1996年3月-1996年6月在江西省委党校青干班学习),江西龙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1998年4月起历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中共萍乡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
2006年11月起任萍乡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工作)、市政府代市长;
2006年12月任萍乡市委副书记、萍乡市人民政府市长;
2008年3月任吉安市委副书记;
2008年4月任吉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2009年1月任九江市政府副市长、代市长。
❸ 九江市 市长是谁
曾庆红,女,1962年4月出生,汉族,江西兴国人,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全国人大代表。
1979年9月—1983年8月,江西大学哲学系马列基础理论专业学生;1983年8月起历任江西信丰县同益乡团委书记,江西赣州地委讲师团干部(讲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赣州地委宣传部文教科副科长(主持工作),江西上犹县委宣传部部长;1992年10月起历任江西瑞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西赣州市(县级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西赣县县委副书记(1996年3月—1996年6月在江西省委党校青干班学习),江西龙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1998年4月起历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中共萍乡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2006年11月任萍乡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2006年12月任萍乡市人民政府市长。2008年4月任吉安市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2008年12月任九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市长。2009年2月任九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❹ 庐山管理局和庐山市是什么关系
近代以来,庐山的行政管理几经变动,1926年设庐山管理局(县级),隶属九江;1930年至1949年升格为厅级,隶属江西省政府;1949年成立庐山管理处;1950年成立管理局(厅级),隶属省政府;1953年改为庐山特别区(县级),隶属省政府;1954年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庐山管理局(厅级),隶属中南局;1955年划归江西省管辖,改称庐山管理局;1984年改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为江西省政府派出的副厅级机构,委托九江市政府代管后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8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赣府字〔2016〕35号),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庐山市由省直辖,九江市代管。
2017年庐山管理局现行各部门机构设置,是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赣发[2009]12号)和中共九江市委办公厅、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庐山管理局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九办字[2010]44号)及九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庐山管理局政府机构改革涉改事业单位调整的批复》(九编办字[2012]34号)文件精神设定的。
1、管理局党委机构设置。管理局党委设置工作机构6个:管理局“两办”,组织部(老干部局,机关工委归口组织部管理),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管理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处与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编办。中共庐山管理局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中共庐山管理局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管理局党委的工作机构,也是管理局的工作机构。
2、管理局机构设置。管理局设置工作部门19个(监察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列入管理局工作部门序列,不计管理局机构个数)。
3、其他机构设置。设市人大、市政协驻庐山办事处2个正处机构,设民主党派(工商联)机构1个,人民团体(工、青、妇、文联、社联)5个,乡镇(牯岭镇)机构1个。
以上机构中,纪律检查委员会、市人大、市政协驻庐山办事处为正处级,文联、社联、牯岭镇为正科级,其余均为副处级。
❺ 庐山电影节的主题是什么
庐山电影节的主题是时空之恋,庐约而至 。
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主办方特地从电影《庐山恋》的场景中,精选出三条爱情线路,分别以“在最美庐山遇见你”、“在最美庐山爱上你”、“在最美庐山放飞爱”为主题,包括最美邂逅地白鹿洞书院枕流石、男女主人公隔空早读的花径、共同躲雨的御碑亭、男女主人公正式约会第一站龙首崖、观瀑戏水的秀峰、荧屏一吻之地观音桥等近20个景点。带给游客“大山为证、吾爱永恒”的庐山浪漫之旅。
(5)九江市委宣传部扩展阅读
主办方介绍,国际华语爱情电影论坛是电影周系列活动里的重头戏。围绕华语爱情电影创新创作这个主题,汇聚了国内头部企业领军人物和著名的编剧、导演,将举办编剧、导演对话等高峰论坛,交流分享爱情电影的创作理念、成果、经验,探讨爱情电影的发展之路。
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电影局)、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九江市委宣传部、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市委、庐山市人民政府、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共同主办。
❻ 江西庐山电影周主题是什么
庐山电影节的主题是:时空之恋,庐约而至
在《庐山恋》首映40周年之际,2020-年9月20日∽9月26日以“时光之恋 庐约而至”为主题的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活动将在庐山举行。
电影人“庐”约而至,星光灿烂,共话爱情电影发展之路,共同感受电影行业的蓬勃生机。这是九江、庐山历史上举办的首个电影节庆活动,也是江西省举办的首个爱情主题电影周,庐山更成为中国众多名山之中首个与爱情电影联姻的名山。
(6)九江市委宣传部扩展阅读
主办方介绍,国际华语爱情电影论坛是电影周系列活动里的重头戏。围绕华语爱情电影创新创作这个主题,汇聚了国内头部企业领军人物和著名的编剧、导演,将举办编剧、导演对话等高峰论坛,交流分享爱情电影的创作理念、成果、经验,探讨爱情电影的发展之路。
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电影局)、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九江市委宣传部、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市委、庐山市人民政府、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共同主办。
❼ 九江和赣州哪个江西第二大城市
现在还不是争这个的时候。。。九江是老牌的第二城,赣州是近几年崛起的第二城,但是比起外省的第二城谁都没资格叫自己是第二城。。。。九江人均GDP比赣州高,总量赣州高。。。赣州的社会保障方面什么在岗工资社会保险的比九江高。。。江西很多论坛里第二城的争夺愈演愈烈。。。。无非是看谁嗓门大。。。这个没用的。。。。要争第二城,再过5年就见分晓。。。。顺便说句,我赣州的。。。。
❽ 江西第二大城市是九江还是赣州
江西赣州
赣州:江西老牌第二大城市,
航空:赣州拥有黄金机场,航班通北京,上海,南昌,厦门等7大城市,
铁路:京九铁路赣韶,赣龙铁路的交汇点,公路:赣州,赣粤高速,
经济:赣州江西第三,
面积;赣州18个县市,
地理位置:赣州挨广东离广州近
文化:赣州有南方冶金学院,赣南师院,赣南医学院,
矿产:赣州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
作为全国目前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赣州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占了全市土地面积83%的丘陵和山地,将这个客家先民南迁的首站围了起来。
在关于赣州的网站上,赣州从来都是一个不小的焦点。这里是一个远离政治权利中心的地域,这里是江西境内最大河流赣江的发源地,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这里还吸引了仅次于省会南昌的外来投资量。
千里赣江从千年宋城缓缓延伸,而随着京九线的开通,赣州似乎又回到了“南控北越,北达三江”、“据五岭之要会,扼粤闽之要冲”的宋朝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和发达的高速公路拉近了赣州与邻城的距离。
赣州城正以从未拥有过的发展速度在向前冲,淳朴、热情又有闯劲的赣南人,一旦开始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大地,峰峦叠嶂的群山便再也无法将其困住。
印象赣州
踏入赣州城,亚热带湿润季风便扑面而来,相比南昌的阴冷,阳光明媚的“客家摇篮”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宣示着自己的博大胸怀。市区交通便捷,刚出火车站出站口便见一排公交车正待出发。“摩的”和出租车也没闲着,纷纷上前揽客。
拥有48万人口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拥有17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千年宋代城墙、八境台、郁孤台、文庙以及通天岩等历史文化古迹。作为客家南迁的第一集散地,赣州既是众所周知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故都”,也是客家摇篮,江南宋城。
旧城区照例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新城区宽敞的马路倒也是车流不断,让人感叹不愧是拥有861万人口的江西最大地级市。穿城而过的章江河两岸房地产的开发正如火如荼,2500元~3200元的价位让2004年才到过赣州的记者不禁目瞪口呆。
在街边的小餐馆,老板娘一个劲地问记者这个外乡人,口味如何。相比民间的热情,一心一意埋头谋发展的当地政府却务实得多。记者一开始联系赣州市委宣传部宣传科即被告知采访有难度,随后直接前往各政府部门也无一例外遭到婉拒。市城市规划建设局给记者吃了个闭门羹,市发改委的一位杨科长则索性称“杨科长不在”,市统计局倒是爽快,在递给记者一本薄薄的《赣州统计提要》后,又毫不含糊地收了10元“成本费”。当然,略显小气的机关风格并未影响市政府大楼的继续扩建,雄伟的规划图更昭示了这个城市的发展野心。
“客家摇篮”的骄傲
“已经麻木了九江和赣州之间的网络骂战。”在网上踊跃发帖的赣州网友“baby宝”说,“赣州近几年发展很快,从章江新区的城市建设、赣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速度以及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等等多项经济指标来看,赣州都仅次于南昌,‘第二城’非它莫属。”
现在安徽铜陵工作的赣州网友“北驿”则告诉记者,尽管公司再三挽留,可他还是打算返回家乡工作。他说:“倒不是主要因为家乡情结,更多的是赣州的优良环境非常吸引我们回去。”
“客家摇篮”赣州当然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除了环境优美、绿化率高、社会治安环境好之外,经济建设成就也令人不敢小觑。当地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GDP为全省第二,引进外资数量也仅次于南昌,钨、稀土、氟盐化工、脐橙四大产业群中钨的产值超过百亿元,脐橙种植面积达123万亩。此外,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也让这个山区有了更大的活力。
跳出江西?
赣州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距离省会南昌400多公里的距离决定了赣州必须走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赣州市政府的官方网站有一个与省内其他地市截然不同的链接:长珠闽政府网站。这是赣州三年前开始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以来的其中一个举措。
赣州市长蔡晓明几天前接受访谈时提到,在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同志的提议下,赣州拿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战略,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物流服务、贸易服务等“十大体系”建设,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对接长珠闽,尤其是珠三角。
在这样的发展战略下,赣州的变化正与日俱新。赣州市经贸委的一名官员说,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82亿元,比三年前增长1.6倍;财政收入达56.6亿元,比三年前增长1.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亿元,比三年前增长3.6倍。
显然,这是一条截然不同于省内其他地市的发展道路,在获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吸引了足够多的民间议论,在部分赣州人看来,赣州获得的扶持政策不多,也远离政治权利中心,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来吸引投资,与东南沿海进行产业对接,既从江西的自身实际出发,又跳出江西来谋求发展。
❾ 九江学院十大名师是那些
殷庆林
男,1958年出生。九江学院商学院教授。
1979年考入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83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讲授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84年2月调入九江学院后一直工作至今。06年1月被九江学院聘为教授。
83年从教至今24年,先后开设过经济地理,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商务谈判,推销,证券投资,广告学,网络广告,消费心理学,科技概论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广受学生的欢迎,在历次的各级教学检查测评中,都获得良好的评价。24年来,兢兢业业上好课,甘于寂寞作学问,对学生关爱尊重,对同事真诚厚道。专业领域勤于思考,业余生活兴趣广泛,善于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美学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和思考,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作过“美学与大学生活”,“人文视野中的宇宙”,“营销与人生”,“信息沟通方式及效果的比较研究”,“地学研究中的辩证法”等多场学术报告。通过多年的与学生相处和教学实践,针对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丢丑常数理论”,“疑问理论”,“错误成本了理论”等理论和假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与编写〔副主编〕两本高校市场营销学教材,主编一本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教材《国际商务谈判》。2002年主持完成了九江市市委组织部委托的课题〔九江市人才问题调研〕一个,作为人才调研的后期工作,2003年参与了中共九江市委组织部人才政策文件的起草和修订工作。04年主持完成了省级教学教改科研课题〔市场营销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多个。07年主持完了“九江市汽车工业调研”横向课题一个。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核心刊物独立发表论文四篇。
王侃民
男,1963年出生。2001年6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计算数学博士学位。2003年11月晋升为教授。现任九江学院理学院院长,江西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王侃民同志作为主要成员,已经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反应扩散方程的长时间行为及其在天体物理上的应用》、《反应扩散方程的动力行为及其应用》其发表在《应用数学学报》、《工程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这些结果被多次引用;目前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波分析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2006-),排名第三。至今总共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教学改革核心期刊论文4篇;参编公共数学课程教材5部,参编教学改革论著一部,并于1995年10月在中国高校工程教育研究会第一次优秀论著评选中获得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
《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教学优化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至今被陕西省各高校采用,并以此于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有多项教学改革研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教学方法先进,学生评价极高: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网上被评为“最好的高数老师”,在西安交通大学6年的教学期间被评价为“讲数学像讲小说”,在九江学院讲数学专业基础课被评价为“最好的数学老师”等。寓教书与育人于一体,教学成绩显著,1991年11月被授予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在1993年陕西省首届工科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讲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他被批准为2001-2002年度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选, 2004-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被江西省人事厅授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张德勤
男,1968年出生。九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南方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九江学院。主讲《金属焊接与切割》、《金属腐蚀与防护》、《材料冶金学与成型工艺》、《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金属学及热处理》、《学科前言讲座》、《工程材料》、《当代科技发展概论》等本科课程和《焊接结构生产》专科课程。承担研究生课程《现代材料学》的教学任务。独立指导11名本科生、10名专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学研究基金6项,主持校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6篇,参与主编教材1部。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获九江学院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5项。
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1993年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优秀教师、1993年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优秀班主任,石油大学(华东)2000-02年度优秀教师。2002-05年度九江学院科研先进个人和2004-05年度九江学院优秀班主任,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选。
冷树青
男,1962年出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东交大兼职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兼职教授;1981年江西省卫生学校毕业,1992年获云南师大哲学硕士学位,天津师大在读博士,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德育工作骨干教师, 九江学院学科带头人、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经过多年来潜心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上,通过主持或参与5个省级教学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三位一体”教学法。即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融知识的增长、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于一体,这是素质教育的能动实践。以“三位一体”为思想核心的教学改革两次获九江学院三等奖,“江西高教网”和《江西日报》先后给予了宣传报道,在上学期学生网上教学评估中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认同!“三位一体”开始成为学生们的自觉实践。
科研上,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10项,其中主持有“渐进性改革研究”、“传统农业社会系统研究”、“知识社会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系统转型的特殊性研究”等;发表文章(参编教材)40余篇(部),其中在《江西社会科学》、《云南师大学报》和《求实》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7篇,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1篇;科研成果获省、市、校级表彰20余次,其中参(与)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获省高校第一届优秀教材评比一等奖、《高校德育创新研究》获第八届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获第九届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科研的主要兴趣是关于社会系统学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学术积累。这是一个运用系统方法考察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新兴学科,也是社会系统哲学的前沿。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突破,成为国内该领域研究的一个亮点。
车向新
男,1965年出生。1985年7月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原九江医专任教,一直在一线致力于医学教育、科研和管理。
工作22年期间,外出进修学习6次。其中专业学习2次,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同济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人体解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8月参加中山医科大学举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人体解剖学师资培训。英语培训和出国学习2次,1994年9月至1995年1月,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卫生部出国人员英语培训中心学习半年,2002年5至12月,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教育与管理半年。现代教育技术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2次,2001年8月参加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举办的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2001年11月,参加江西师大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现为南昌大学医学院在读博士。
1987年至1992年,先后担任兼职班主任和教工团支部书记;1996年9月至2001年7月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副主任,协助主任管理人体解剖学教学具体安排和教研室其他教学活动;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任九江医专基础医学部副主任(正科),协助基础部负责人主管基础医学部教学科研日常工作;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任九江医专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全校科研和师资培训工作;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任九江学院医学院院长助理,协助院长管理医学院科研师资相关工作济医学院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2005年7月至今,医学院副院长。
纪岗昌
男,1961年出生。教授,博士。现任九江市政协副主席。2003年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出站到九江学院工作。曾从事《铸造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工程传热学》、《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等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相关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事了九江学院材料学院的筹建工作,同其他教师一起,制定了材料学院的建制总体设想、学科及实验室的设置,起草了本院系的建制规划、学科建设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框架。
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5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项(均鉴定),获98国家科技成果2项,获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八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1项,现主持在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ISTP共17篇。 2004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人选,2006年获江西省“第三届省级教学名师奖”、2004-2006年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铸造学会常务理事、九江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陶春元
曾获全校教学大赛一等奖,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主持的有机化学课程入选江西省高校优质课程。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教改立项课题1项,企业委托项目4项。目前,正主持在研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一项,九江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以中英文发表论文50余篇,有10多篇被CA摘录,有3篇SCI收录。向企业转让的科技成果均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一项不仅产品获省级奖,而且使该企业每年增加产值200余万元。
1998年起连续三届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获江西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4年获九江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王野坪
女,1947年出生。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在九江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曾任新生儿科科主任。此期间承担了九江医专各专业临床见习、实习带教及部分临床课教学任务。1993年调入九江医专,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历任九江医专临床医学系办公室主任、儿科教研室副主任、附院儿科副主任、附院科教科科长等职。1999年被评聘为儿科主任医师、儿科学教授职称。兼任江西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九江市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2002年被评为九江医专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九江市优秀党员。2001年被学校评为“十佳”优秀老师。
参加国家教育部新世纪护理专业教改项目及省教育厅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本人承担国家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改项目》教改成果系列教材《儿童护理》主编一书,已分别由江西科技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编临床医学专科《儿科学》、护理专业本、专科《儿科护理学》等卫生部规划教材。并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发表论著十余篇,编写教材、专箸十七部。迄今为止,一直从事《儿科学》、《儿科护理学》、《儿童护理》的教学及临床工作36年,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颜万发
男,1958年出生。九江学院法学院教授,1979年参加工作,198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1984年分配到九江师专,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1992年担任原九江师专政法系副主任至2003年,主持法律专业、旅游专业的设置工作。
在二十多年的高校教学工作中,先后主讲了法学本科段和法律专科段的全部课程,从宪法、民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保险法、行政法、国际法、国家司法、婚姻家庭法、财产继承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公证仲裁与调解、律师职业概论,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学、伦理学、现行法律解释与实务等课程。承担对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课程、九江武警支队校外辅导员、九江电大辅导教师、九江市人才培训中心特聘教师。
在理论与实务工作上,先后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组织相关教师和其他人员开展并承担4项省教育厅和省社科规划立项课题。对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进行专业讲座和知识普及讲座计100余场次。连续三届受聘九江市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担任九江市纪委特邀监察员,九江市委宣传部理论报告团宣讲员。连续两届被省教委评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廖亮
男,1960年出生。教授,植物学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曾担任《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生物学》《园艺学》及《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曾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省优秀青年教师,江西省高校名师奖。1992年被江西省教委等评为优秀青年教师,1992年获江西省教委评为江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93年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年被中国植物学会评为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994年被中国植物学会聘为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1994年被江西省人政府政府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92,1995,1998,2001,2004年连续五次获江西省教委评为江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被九江市市委、市政府评为评为专业优秀拔尖人才,2004年获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校第二届教学名师奖。
1986年以来一直从事细胞分类学及物种生物学研究; 1991年主持中科院重大研究项目“毛茛科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演化研究”子课题“毛茛科细胞分类学研究”工作,1992年-1994年,主持并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物种生物学研究”,1993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禺毛茛柱架式多倍体复合体物种生物学研究”, 1997-2001年,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毛茛复合体物种形成及变异进化机制研究”,2002年主持江西省农业发展基金项目“无蕾大叶龙茶变异机制及品种的培育的研究”, 2002年主持九江市级科研项目“亚热带柿树保鲜研究”。2002-200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因组多倍化对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物种形成的影响”;
谢卫军
男,1957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江西师大物理系,大学本科。2004年6月获浙江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10月晋升为教授。现任九江学院理学院副院长,江西师大光学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