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幽兰镇宣传册

幽兰镇宣传册

发布时间:2021-09-11 03:20:47

Ⅰ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者李国文的作品,于1981年由 出版社出版,共分上下两册。

基本资料
男 ,原籍江苏省盐城市,1930年8月24日生于上海。汉族,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
生平简介
1947年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理论编剧专业, 李国文
1949年投奔革命到北京,进华北革命大学学习。 1950年至1953年间先后任天津铁路文工团和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创作组长。 1954年到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任文艺编辑。 1957年7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反对官僚主义的短篇小说《改选》,引起一定反响。但不久就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铁路工地参加劳动,此后长期搁笔。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重新提笔写作,发表了《车到分水岭》、《空谷幽兰》等有影响的短篇小说。 1978年调到中国铁路文工团任创作员。发表在1980年3月号《人民文学》上的《月食》,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 李国文代表作
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危楼纪事》获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6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担任《小说选刊》主编,至1989年底该刊停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以及随笔散文集:《骂人的艺术》、《淡之美》、《大雅村言》、《楼外谈红》、《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唐朝的天空》等,作品多次获奖。并著有《评点《三国演义》、《莎士比亚传》等书。

Ⅱ 完美国际BOSS分布的坐标

23级亥龟(组龙城南郊540.607)
26级咆齿(白虎岭457.732)
26级狂血尸魔(碧涛林547.759)
29级豪鸟(摩天涯426.532)
30级地愚(龙战之野212.644)
30级魅妖(摩天涯412.538)
32级方青子(碧涛林556.767)
32级燕生(矿场475.677)
34级句芒(狼图腾谷331.551)
34级穷奇(剑仙城郊外453.912)
35级幽冥老妖(幽兰谷523.522)
42级老鼋(伤麒森林435.720)
42级冥狼之王(碧涛林563.763)
45级秦陵将军(玉碎滩637.878)
50级豪血狼王(破阵平原310.893)
50级冥牛之王(龙战之野164.648)
52级虎千军(绝龙坡312.579)
52级龙千军(绝龙坡329.589)
52级狮千军(绝龙坡342.580)
55级赤色飞龙(龙战之野182.646)
55级青牛雷魔王(飞来镇122.678)
55级冥鼠之王(禹王坡449.404)
60级深海巨龙(无极海699.975)
60级玄天魔眼(禹王鼎438.419)
60级冥虎之王(飞鹰堡345.567)
60级冥狮之王(摩天涯411.521)
62级狂暴铁甲狮王(摩天涯416.505)
65级通背猿王(禹王坡480.382)
65级冥猪之王(黑山492.323)
66级怨灵嗜魂者(云梦岭510.396)
68级万蛇之王(无名岛673.677)
70级九辰天蛰(太极滩578.984)
70级索雷(怨灵沼泽588.436)
71级钢牙山猫(桃花坞625.535)
72级仇英(怨灵沼泽541.490)
72级玄灵(怨灵沼泽549.484)
73级斑斓豹(露华岭670.562)
75级山猿老妖(暗香坡615.618)
75级巡海夜叉(无极海701.934)
79级儒慈(无妄海649.346)
81级金甲妖(寂寞海269.874)
82级半龙蛟(无妄海699.679)
83级岩甲妖(古长城286.814)
84级藤甲妖(苍茫草原224.868)
85级炎甲妖(焚心之地164.779)
87级咆哮冥狮-离离草原(221.731)
87级咆哮冥狮-焚心之地(102.789)
88级龙宫龙女(无妄海630.312)
89级冰甲妖(刺骨之地149.928)
89级龙宫龙子(无妄海647.309)
89级龙太子真身(无妄海609.313)
90级幽冥龙王(无妄海609.313)
90级熔岩之王(焚心之地113.739)
90级金睛兽(焚心之地146.778)
90级食人魔树(蛇蝎谷251.491)
92级龙王真身(无妄海635.306)
95级沉水兽(惊鸿岭197.421)
95级朱雀(惊鸿岭205.426)
99级九子鬼母(古长城264.821)
100级昆仑王(通天湖434.533)
110级冰雪之王(绕圈 316.927)
120级风沙之王(风沙谷181.337)

Ⅲ 《空谷幽兰》txt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egtb

--来自网络网盘超级会员V8的分享

小说简介:该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并写岀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虽然是“寻隐之旅”,但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时,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该书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因此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旅”。该书数十幅插图照片中的风景异常优美,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美国着名摄影家斯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Ⅳ 急!! 幽谷芳菲这首诗的意思

幽谷芳菲这首诗的意思是:

兰花始终静静地独自绽放在幽谷中、山林间,淡淡地飘散着一缕缕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归时,恰好发现如草般开在山中无人欣赏的空谷幽兰。

关于形容君子风度的兰花的诗有:

《孤兰》-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淅,绿艳恐林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咏幽兰》-爱新觉罗·玄烨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杨益生

幽香逸韵本天成,绿展参差四五茎。

淡泊自甘同小草,如何浪得美人名。

《广群芳谱》-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扩展内容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参考内容来源:网络-兰花

Ⅳ 古井酒系列品牌中有古井牌酒吗

有啊,古井贡酒,作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贡"又是中国驰名商标,在中国白酒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面对日益深化的市场竞争和WTO的挑战,亳州市人民政府以保护民族文化精品为己任,按照国际惯例,积极进行了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通过该项保护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使古井贡酒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组织生产和销售,从根本上规范了古井贡酒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显著增强了古井贡酒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使古井集团的经济效益得以进一步提高。原产地域产品是指该产品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加工生产,质量、特色或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的,并按法定程序批准以原产地地域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经审核批准后,由政府对其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管理和保护。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措施是在引进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并且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所建立起来的,保护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精品、提高质量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制度。"[编辑本段]古井贡酒"国家标准的主要含义古井贡酒是以安徽淮北平原优质小麦、古井镇优质地下水以及颗粒饱满、糯性强的优质高粱为原料,并在亳州市古井镇特定区域范围内利用其自然微生物按古井贡酒传统工艺生产的酒。古井贡酒的酿造环境符合原产地域保护规定的地域范围,并且古井镇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赋予了其幽香淡雅的独特风格。古井贡酒原产地域范围位于涡河之湾、洪河的河套,地处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热、水组合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5.6℃左右,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为1.1℃左右,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32.3℃左右,年平均降雨量达1065.8毫米左右。优越的地理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千年古井水系的作用下,加上长期训化,古井这片天空形成了有本地特色的微生物群系,这些微生物群系中包括空气及池底泥中经分离鉴定确认其独特的"哑铃"状芽孢杆菌。这种"哑铃"状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的己酸乙酯,同时还产生一系列有益的中间代谢产物。成熟而又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造就了古井贡酒幽香淡雅的个性与优异品质。古井贡酒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微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使用古井贡酒"两花一伏"大曲发酵,贮存期不少于六个月。将中温曲、高温曲和中高温曲分别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不同轮次中使用。酿造采用每年生产三轮次,前两轮发酵周期各为两个月,第三轮发酵周期为八个月。并用"三高一低"(入池淀粉高、入池酸度高、入池水分高、入池温度低)和"三清一控"(清蒸原料、清蒸辅料、清蒸池底醅、控浆除杂)的独特技术,按不同发酵周期再经分层出池、层层出醅和特殊的甑桶蒸馏,又经小火馏酒,量质摘酒,分级贮存,从而摘出窖香、醇香、醇甜三个典型的酒分别入陶坛贮存,经尝评、分析、勾兑和陈酿后包装出厂,从原料投入到产品出厂不少于五年。"古井贡酒"标准成为专门的国家标准原因 产自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的古井贡酒,据考证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古井贡酒由此得名。1800多年酒文化历史,孕育出古井贡酒浓厚的文化品位和独特的名酒风范。早在1963年古井贡酒便以"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独特风格夺得第二届全国白酒评比会金奖,获得"国家名酒"称号,随后又于1979年、1984年和1989年连续三届蝉联金奖,并于1988年荣获第十三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被誉为"酒中牡丹",畅销海内外。1998年,"古井贡"被确认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措施,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其地理标志的唯一性和永久性。首先,原产地域标志是一个地域的名称,属于这个地域共有,不能由某个特定企业或个人独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产权归属问题。其次,地理标志具有唯一性,不得转让和买卖,在时间上具有永久性。最后,地理标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识别标志,而且也是一种质量标准。由于原产地域产品标志不仅从属于人的创造力和劳动,同时还从属于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所以原产地域标志能够保证原产地域产品特征的唯一性,更方便于产品质量管理。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作为亳州市的拳头产品古井贡酒在生产和销售上,特别是在古井贡酒的冠名权上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古井镇以外的白酒厂家看重了"古井镇古井贡酒"这一含金量极高的"出生地"名称,将非古井镇产白酒冠以"古井贡酒"以次充好,败坏了古井贡酒的声誉。此外,部分白酒生产厂家为了一己之利,冒充古井贡酒的牌子低质低价出口到港澳及国外,扰乱了国内外市场,这必将影响古井镇特产古井贡酒的发展速度及规模。翻开古井的史册,就会发现古井贡酒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古井贡酒的生产地处大京九铁路之侧,105国道以西6KM的古井镇,坐落在魏武帝曹操和神医华佗的故乡――亳州。亳州,地居万物滋繁的中原大地,水陆所至,境界四达;境内河流纵横,沃野无垠,向为群雄角逐之所,历代都是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酒,便在悠久而辉煌的古代文化长河中潺潺流淌。据考古界在该地区发掘出土的陶质酒器和谷物发酵器具表明,亳州酿酒业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亳州市减店地区(现更名古井镇,是古井贡酒的发源地)地处涡河之弯、洪河河套,属土肥水美、粮丰物阜的膏腴之地,这里以盛产美酒而饮誉古今,酿酒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宋朝时,该地区酒课(税)在10万贯以上,居全国第四,酒税数目之大,可见产量之巨,同时也足见历史上该地酿酒业之盛。"涡水鳜鱼黄水鲤,减酒胡芹宴佳宾"。以产地减店命名的"减酒",它自然不同于一般地方特产,其色、香、味俱佳,曾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减酒的代表首推怀氏的"公兴糟坊"造的酒。1959年国家在原减店酒厂也就是公兴糟坊旧址的基础上投资兴建了古井酒厂(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古井酒厂建成后,利用原来的两条老窖池,在减酒传统的"老五甑"操作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现代酿酒科技,酿出了浓香型独特风格的"古井贡酒"。厚重的历史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九酝春酒是古井贡酒的源头,减酒为古井贡酒的前身。古井贡酒作为浓香型大曲酒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口感和理化指标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古井贡酒的呈香、呈味的酯类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普遍多于其他浓香型大曲酒。通过目前的定量分析,古井贡酒所含有的80多种香味物质的种类比其他浓香型酒多15-30种,并且这些香味物质的含量是其他浓香型酒的2--3倍。同时,在古井贡酒中还拥有一个完整的有机酸丙酯系列,这是其他浓香型大曲酒所没有的。另一方面,古井贡酒含有适量的醇类和高级脂肪酸酯,这使得它入口绵甜、醇香清怡、口感饱满,并且在醇甜柔顺中透出幽香。特别是新发现的5-羟甲基糠醛物质,其适当的含量与酒中的醇类、酯类、酸类、醛类、酮类、酚类共同形成了古井贡酒幽香淡雅的浓香型独特风格。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能够生产出优质的白酒。古井镇位于亳州市西北部,处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是在古老的华北地台的基础上,由河流冲击而形成的平原,接受了连续而广泛的沉积。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保护范围下伏地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表为河流泛滥冲击层,其下为冲击--洪积,冲击--湖积等成因的松散冲击。上部为黄泛冲击层,呈棕黄、黄褐色且富含有机物,利于微生物繁殖,往下逐步变为青黄色、棕黄色、灰黄色亚粘土层和浅黄色亚砂土层,砂层之沉积富含锗、锌、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酸碱度适宜白酒酿造。俗话说"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古井贡酒酿造用水,即是千年古井水系。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媒,对酿酒的糖化快慢、发酵的良差、酒味的优劣,都有很大的关系。经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对古井的水质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发现古井镇地下水富含锗、锌、锶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完全符合国家优质矿泉水标准。含这种矿物质的矿泉水正是酿制古井贡酒的最佳水质。可以说,没有古井的水是绝对酿造不出正宗的"古井贡酒"的。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和高超的白酒勾兑水平,保证了古井贡酒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历来非常重视古井贡酒生产各工序环节,有一整套严格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标准。同时,该公司也非常注重酿酒技工的培养,有一批熟悉酿酒各工序、环节要领,能通过眼看、鼻闻、口尝就能判别酒曲、酒坯好坏的新老技工,和技艺高强、有着强烈事业心的勾兑师和全国评酒员。正是这一切才使得古井贡酒能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近年来,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加大了科研投入,购买了先进的酒类分析仪器,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中心,并引进了先进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这都更有力地保证了古井贡酒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古井贡酒"拥有专门国家标准的重要意义 2002年,亳州市人民政府和古井集团公司充分认识到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只有对古井贡酒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才能切实预防不法商家侵扰,充分保护和发扬古井品牌。首先,可以进一步规范古井贡酒的生产和销售,预防该产品在生产经营的延伸扩展过程中被不法商家所仿冒。根据《保护规定》和国家标准规定,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是国家在审核批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经注册登记,赋予原产地域产品专用的特殊产品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作为国家监控的法定产品标志,其本身也受法律保护,国家禁止任何单位或部门伪造冒用。因此,古井集团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能够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买到货真价实、有质量信誉保证的古井贡酒。其次,将有力提升古井贡酒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能够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确认,具有历史悠久,质量稳定,风味独特和享有盛名等特点,产品的品质、特色和声誉能充分体现原产品地域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因素。因此,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可以提高古井贡酒的知名度,增加该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古井集团作为地方酿酒工业的龙头,该公司的稳定持续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就业水平。再者,通过实施原产地域保护,能够更加有力地保证古井贡酒的质量和特色。古井集团专门组织力量开展培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善传统工艺,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对原材料的生产、选用,酿制工艺的每道环节,以及储藏、运输、环境、销售和职工纪律等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举措也促进了对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为产品经营创造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最终,通过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可以显著增强古井贡酒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WTO的加入,我国的外贸体制必将适应国际贸易惯例。因而,通过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及制订强制性国家标准,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进出口贸易中容易获得关税、通关等方面的优惠,对更进一步将"古井贡"这一名酒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古井贡酒"成为专门国家标准的主要历程 古井集团在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的指导下,依靠各级政府,有条不紊地对古井贡酒实施了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工作。2002年3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并向国家质检总局呈报了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请,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受理。公告发布后,亳州市人民政府立即组织人员,成立了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办,并确立其保护范围。2002年9月12日,古井贡酒国家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成立了以沈怡方为组长的古井贡酒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小组。2002年11月1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原产地域产品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在亳州市召开了"古井贡酒原产地域国家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并形成标准草案。2002年12月11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原产地域产品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了"古井贡酒等原产地域保护国家标准工作会议",会上对标准草案广泛征求了意见,并对反馈意见进行了反复讨论,经整理后形成了标准送审稿。2003年3月3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古井贡酒国家标准审定会。2003年3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了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会议正式审查通过了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在此其间,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并制订了具体的管理措施。首先是明确了古井贡酒原产地域的保护范围。即:古井镇中心区域。具体是:以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内的古井亭为起点,东至酒城路,西南至小洪河,北至环镇北路。其次是加强和完善白酒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对白酒卫生、理化和感官指标的检测,提高白酒质量水平。再次是加强古井贡酒实物标准参考样的建立和管理。由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办组织实物标准参考样的制作,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按实物标样组织生产,保证古井贡酒的质量。最后是实施"古井贡酒"名牌战略,规范用好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提高市场的竞争力,采取必要的科学防伪措施,进一步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古井贡酒的查处力度,制订奖惩政策,强化整个社会的品牌保护意识。[编辑本段]商标由来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即古井贡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古井贡酒)成为历代贡品古井贡酒的商标注册却颇费周折:1960年2月26日,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商标时,3月18日,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却致函答复:古井酒厂申请注册的古井牌商标可以使用,但"古井贡酒"最好改为"古井酒",也就是“贡”字不能用。后经据理力争,后经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使用古井牌古井贡酒的注册商标和产品简介。古井贡酒1960年5月被评为安徽省名酒,1963年11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第二名。从此,古井贡酒进入中国名酒行列,名字也越叫越响。十年浩劫期间,文化界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最严重的摧残。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最浓的"古井贡酒"也难逃劫难。1967年古井贡酒的"贡"字被戴上了"四旧"的帽子惨遭战害,数十万套"古井贡酒"商标被一举焚之,简易新商标"古井酒"以"革命"身份进入"革命者"手中。然而,文化的魁力是无法消退的。应消费者的强烈要求,古井酒厂1973年上报安徽省轻工业局请求恢复使用古井贡酒商标。1973年9月1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轻工业局下发文件,同意恢复古井贡酒名称的批复。从此,古井贡酒这个历经政治、经济、文化沧桑的品牌才被固定下来,并为人们所钟爱。[编辑本段]结束语一个产品,只有以顾客为中心,时刻注意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改进、完善品质和口感,才能赢得生存、赢得市场。古井集团通过实施新的古井贡酒国家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改造传统白酒,强力推出了幽香淡雅型的古井贡酒,以此最大化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在今年的春季全国糖酒交易会上,幽香淡雅型的古井系列产品以其一流的酒体质量,新颖时尚的产品包装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经销商们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主推产品龙韵古井贡酒自投放市场以来,以其"醇甜爽口,甘美柔顺"的独特风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口感,市场反映情况良好。2003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宣布对古井贡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古井集团将以此为契机,依法规范,严格管理,切实按照古井贡酒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古井贡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审核通过,成为新世纪古井再次创业发展的开篇。

Ⅵ 李长白的人物年表

1916年(民国5年丙辰)1岁。5月1日(农历三月廿九)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县水亭镇下李村(1610年李渔出生于该村)。起名“辅臣”(小学用名),又名“寿青”(上大学时用名)。后抗战爆发因仰慕长白山抗日志士而自己改名为“长白”。父亲李松林,母亲刘氏,皆务农。
1923年(民国12年癸亥)7岁入下李龙门小学学习。
1927年(民国16年丁卯)11岁入邰家村私塾读诗书。母亲刘氏病故。
1928年(民国17年戊辰)12岁入浙江兰溪著存高小学习。该年3月1日林风眠被任命为国立艺术院院长。
1929年(民国18年己巳)13岁继续在兰溪著存高小学习。10月国立艺术院该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制由五年制缩短为三年制),林风眠为校长。
1930年(民国19年庚午)14岁入浙江金华中学学习。
1933年(民国22年癸酉)17岁1月浙江金华中学毕业。2月在浙江巨州峥嵘小学任图画教员。8月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因只有初中文凭,所以考的是选科生,学制六年。在预科上了三年基础课后升入本科绘画系。选科一年级主科(素描、油画)教师是吴大羽,二年级是方干民,三年级是李超士。本科一年级主科(油画)教师是林风眠,副科(国画写意)教师是潘天寿,工笔教师是张光。
1934年(民国23年甲戌)18岁参加由潘天寿领导的国画研究会,作品《松树李铁拐》刊登于《艺风》杂志。又参加张光老师组织的“罗苑工笔画社”,有张枕江、程尚仁等会员十多人,在杭州湖滨开过一次主要是花鸟画的展览会。
1935年(民国24年乙亥)19岁由国立艺专助教邱玺介绍加入浙江中国青年励志会。
1936年(民国25年丙子)19岁作品《二只小鸟》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并刊登于第二次全国美展画刊。参加抗日游行,在日本领事馆前呼口号。夏天,参加浙江省大专院校军训三个月。
1937年(民国26年丁丑)21岁抗日战争爆发。9月参加浙江中国青年励志会抗日宣传队,其中的队员有张枕江、程尚仁、黄世华、章西厓等。画宣传画,内容有“打倒日寇”、“抗日去”、“皇军的暴行”及抗日故事等;唱歌,内容有“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工农兵学商”等;演戏有“张家店”、“放下你的鞭子”等。
1938年(民国27年戊寅)22岁1月浙江中国青年励志会抗日宣传队改为浙江省抗敌后援会抗日第二宣传队,队长卢炘,副队长张枕江,5月由金华出发到青田、所水、温州、平阳一带的县城和乡下做抗日宣传工作,7月到温州。8月任浙江省文化教育委员会艺术干事。小诗《别了故乡》刊登于金华《东南日报》副刊。10月接学校来信说“凡是在外参加抗日工作的时间都可以算学籍”(国立杭州艺专已于2月迁赴湖南沅陵,3月与北京国立艺专合并,改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由于迁校经费及学潮等问题,林风眠辞职返上海。约6月聘滕固为校长),即赴湖南沅陵。11月到湖南沅陵学习。因当时日寇轰炸了常德、桃源,有向沅陵来的趋向,而学校决定搬迁昆明。搬迁途中在贵阳,参与张枕江等人组织的“高原”文学社,并出版社刊,所编社歌由集体填词、鲁野谱曲,歌词为:“高原高,高原好,高原上的朋友肯向前跑;生活是痛苦和动摇,但我们要笑。谁能说黑暗永远不去,光明永远不到?我们凭着热血斗争呼号,要追逐失去了的自由,只有向前跑。”
1939年(民国28年己卯)23岁初春,背着行李从贵阳走到昆明,同行的有李霖灿、夏明。不久,学校开学,入国画专业学习。老师是潘天寿、吴茀之,课余跟潘天寿学诗词、学下围棋。9月在国立艺专毕业。因昆明工作难找,就向潘天寿借了50元钱到重庆。在重庆“一心花园”看望从上海来后方的原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10月至12月任中华民国“教育部第四巡回戏剧教育队”队员兼研究组长。临摹北宋郭熙、许道宁及南宋刘松年、马远笔意的山水画,临摹元代任仁发《秋水凫翳图》。创作了人物作品《胡人牵马图》、《临古图·白马》、《临宋人画<斗茶图>》。
1940年(民国29年庚辰)24岁。3月任“重庆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艺术干事(会长是邵力子),主要画反侵略战争的宣传画。因日寇轰炸重庆而写了诗作《炸》,刊于“重庆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会刊。7月为中华民国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兼研究组长。9月任四川成都南虹艺职教员。11月任四川成都西南美专教员。临摹北宋郭熙、许道宁及南宋刘松年、马远笔意的山水画,临摹古画《芭蕉仙鹤》。创作人物画《观音像》、《仙女飞天》。
1941年(民国30年辛巳)25岁2月任“眉山师资训练班”图画、体育课教员。9月任四川彭县成都女中图画、劳作课教员。创作人物画《访赵孟頫》。
1942年(民国31年壬午)26岁2月任成都师范图画课教员。6月任“华阳中学”图画课教员。10月任空军士校教育处绘图员,在关山月介绍下,为了饭碗参加了国民党。年底,因父亲重病而辞职。
1943年(民国32年癸未)27岁3月任重庆杨公桥妇女工艺社设计员。9月任重庆络绩国立女师图画课教员。父亲李松林病故。
1944年(民国33年甲申)28岁潘天寿在重庆接任国立艺专校长。9月被潘天寿聘为国画讲师,教工笔花鸟课。在重庆的国立艺专期间每周除上课外就是画画,常住在当时在沙坪坝的重庆大学任教的吴冠中那里。
1945年(民国34年乙酉)29岁3月在重庆开第一次个人展览会,共有40多张画,题材是工笔仕女、花鸟、山水。因出售了一批作品而坚定了继续创作的信心。又在成都、西安和张枕江一起举办了两次联展。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第二次重庆个展,内容为山水、人物、工笔花鸟。
1946年(民国35年丙戌)30岁在昆明开个展,内容为山水、人物、工笔花鸟。国立艺专迁回杭州,8月初飞回南京而去杭州。回到杭州后,住在丁家埠郭庄国立艺专的教职员宿舍,同住的有邓白、程尚仁等六、七人。除了上课教工笔花鸟外,就是画画或下棋。创作工笔花鸟《青莲》。
1947年(民国36年丁亥)31岁9月在杭州与汪采鸾结为伉俪。装饰画《箫声群鸟》刊于杭州《东南日报》的副刊版。潘天寿辞去国立艺专校长职务。
1948年(民国37年戊子)32岁汪日章来接任国立艺专校长的职务。等到潘天寿发的聘书期满,离开国立艺专。8月到苏州岳母家,开始酝酿“孓民艺术研究所”成立事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年己丑)33岁1月回杭州,建立“杭州孓民艺术研究所”。自任导师兼教务,同事者有连枝、俞乃大、郑迈、沈涛、张伯安、金秋、张君川等12人。设立西画、国画、图案、音乐、语言文学五个系,总干事和总务由连枝担任,西画由连枝负责,国画由李长白负责,图案由金秋负责,音乐由俞复堂负责,语言文学由张君川负责。国画系聘请潘天寿等为名誉导师,学生最多时近3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开过一次实习画展,建国后,历史改变了,“杭州孓民艺术研究所”结束。8月参加杭州市中等学校教师学习班。9月在杭州初级中学任图画课教员。11月21日长子李小白出生。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年庚寅)34岁在杭州初级中学任图画教员。12月次子李采白出生。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年辛卯)35岁3月在“浙江干部学校”第五期学习班学习。8月在杭州初级中学图画教员的任职结束。9月在杭州女中任制图、图画课教员。创作人物画《幸福》。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年壬辰)36岁住上海高阳路进行绘画创作。时与林风眠往来。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年癸巳)37岁住上海高阳路进行绘画创作。时与林风眠往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年甲午)38岁2月任无锡华东艺专国画讲师。3月女儿李莉白出生。创作人物作品《女人坐像》。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年乙未)38岁参加“反胡风”学习。创作人物画《海边小憩》、《男人白描》、《戏剧人生》、《收获》。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年丙申)40岁担任无锡华东艺专国画教研组组长。创作工笔花鸟画《鸽子牡丹》,人物画《打渔帘》、《男子头像》、《西厢记系列一至十一》。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年丁酉)41岁教育部决定无锡华东艺专迁往西安,因大多数教职员工不愿意去西安而没有迁成。人物画《喂小鸡》刊登于《江苏文艺》。创作工笔花鸟画《水仙》。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年戊戌)42岁2月无锡华东艺专搬迁南京,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校筹办了染织专业,任代理教研组长,办印染工厂,并在专修科织绣专业教课。作品《昙花》刊登于新华日报。任教工笔花鸟画课,开始酝酿工笔花鸟画教材的编写思路。创作工笔花鸟画《牡丹飞碟》、《月季》,人物画《老农》。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1年乙亥)43岁任织绣专业教研组长。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2年庚子)44岁在织绣专业教工笔花鸟。作品《山茶寿带》(又名《祝寿图》)被江苏省立美术馆收藏。创作工笔花鸟《牡丹绶带》、《水仙》、《玉兰》、《牵牛花》、《舞春风》、《樱花小鸟》,其中《牡丹绶带》、《舞春风》个人风格开始显现。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年辛丑)45岁在织绣专业教工笔花鸟。创作工笔花鸟《牵牛螳螂》、《碧桃花》、《斜爪兰》,画白描《盆菊》。跟广陵派琴家刘少春先生学琴。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4年壬寅)46岁在织绣专业教工笔花鸟。创作工笔花鸟《两只黄鹂》、《牡丹》、《玉簪花》、《松鹤图》、《仙鹤朝阳》等,画白描《大丽菊》、《曼佗罗》、《盆菊》等。指导助教朱修立进修工笔花鸟,至1964年结束。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5年癸卯)47岁受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院长邀请去浙美主持工笔花鸟画教学。浙江美术学院想调李长白去任教,南艺未同意。创作工笔花鸟《绣球花》、《月季(春意闹)》,白描《鸡》等。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6年甲辰)48岁6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10月起参加农村“四清”运动,被分配在陈师公社刘洪大队胡庄生产队,具体负责生产方面的事情。创作工笔花鸟《绣球花》。
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7年乙巳)49岁7月结束农村“四清”运动回到南京艺术学院。
创作工笔花鸟《蝶恋花》。初步写出《花卉写生处理》、《花卉设色》、《翎毛表现》、《工笔花鸟画创作》四方面的论述,并积累了一定的写生图稿;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了很多。
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8年丙午)50岁文化大革命开始。接受政治审查,被造反派诬为牛鬼蛇神并强制劳动;与张道一一起做木工。
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2年庚戌)54岁创作工笔花鸟《芍药》。临摹傅抱石山水《雨花颂》等数幅,临摹宋人花鸟《八哥》、《枇杷小鸟》、《苹果小鸟》、《小鸡》、《杏花双鸟》、《竹子白头》、《鱼》等作品。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3年辛亥)55岁临摹宋人花鸟作品《荷塘清趣》。创作工笔花鸟《春暖》、《浪里飞燕》、《盆花》、《蜻蜓》、《丝瓜蝈蝈》。9月5日潘天寿辞世。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4年壬子)56岁创作工笔花鸟《石竹花(墨彩)》、《烘晕》,白描《大理菊》、《菊花》、《月季》。接受文化部的国礼任务创作《风竹锦鸡》、《牡丹绶带》,作为邓颖超第一次出访日本的国家礼品送给日本首相。后应国家博物馆要求复制《风竹锦鸡》一幅被收藏。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5年癸丑)57岁创作工笔花鸟《流云弄月》、《昆虫画法》,白描《菊花》,山水画《黄山松石图》。出席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代表会。
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6年甲寅)58岁再次进行《花卉写生处理》等工笔花鸟教材的文字编写工作。创作工笔花鸟《玉兰小鸟》,山水画《猴子观海》、《黄山》、《黄山云海》。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7年乙卯)59岁创作工笔花鸟《茶花》、《灯花》、《郁金香》、《月季》,山水画《散花烟雨》。
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8年丙辰)60岁《白描花卉写生》由南京艺术学院、南通工艺美术公司出版。创作工笔花鸟《石蜡红》、《月季》、《墨荷》、《粉蛾》、《百合花》、《白紫藤花》、《蝴蝶染法》、《平涂(红叶)》、《石竹花(接染)》,山水画《黄山》。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9年丁巳)61岁感文化大革命结束而创作工笔花鸟《晴空》、《山茶寿带》,白描《月季》。其《晴空》自题:“晴空一鹤排云上”。创作山水画《黄山(春光云影)》、《黄山(石上清流)》、《雨雪霏霏》、《云间送客》。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0年戊午)62岁5月起指导助教李小白,10月起指导助教张晓星、江宏伟、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助教张桂贞进修工笔花鸟;至1979年2月结束。创作工笔花鸟《芙蓉》、《茶花》、《绿梅》、《水仙》、《石竹花》、《先铺后染》和山水画《壮志凌云》、《秋林》、《黄山》、《黄山秋》。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1年己未)63岁创作工笔花鸟《白茶》、《大理花》、《杜鹃》、《腊梅》、《芍药》,白描《水仙》。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2年庚申)64岁6月担任工笔花鸟班导师,这是新中国以来全国艺术院校开设的第一个工笔花鸟班,学生七人:徐利明、孔六庆、徐南、曹建宁、胡承华、康卫东、张承志。7月8月放大临摹《八十七神仙卷》。9月作品《壮志凌云》编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国画选》。新华日报刊登作品《秋林》、《新晴》。创作工笔花鸟画《白牡丹》、《百合花》、《春风》、《石蜡红》、《蝶恋花》、《茶花》、《黄杜鹃》、《秋菊》、《荷包牡丹与热带鱼》、《月季》、《杏花小鸟》。重画1960年创作的《山茶寿带》。创作写意花鸟画《秋色》。10月至12月给工笔花鸟班上课。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3年辛酉)65岁3月至5月给工笔花鸟班上课。指导湖北轻工业学院讲师璇风、苏州刺绣研究所设计员黄河、丁一萍进修工笔花鸟。10月至12月给工笔花鸟班上课。创作工笔花鸟《灯笼花》、《金钟花》、《春兰》、《牡丹》、《荷包牡丹》、《茶花》、《墨竹》。《山茶绶带》发表于《金陵书画》。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4年壬戌)66岁3月至5月间带领工笔花鸟班赴广州华南植物园写生进行毕业创作。7月起指导助教孔六庆、张承志进行工笔花鸟画备课与上课,至1984年结束。创作工笔花鸟《白荷》、《映山红》。创作写意花鸟《艳阳》、《幽香带路开》。编写完成《花卉设色图谱》的文字。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5年癸亥)67岁2月指导苏州丝绸工学院助教李采白进修工笔花鸟画备课,至1984年结束。3月《花卉设色图谱》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两次印刷发行了4万册。4月带领助教孔六庆、张承志赴山东荷泽写生牡丹;李小白带领的中国画专业学生同行写生。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6年甲子)68岁作品《白荷》刊于《中国画》第1期,《墨荷》为北京出版社出版。指导助教孔六庆、张承志的工作结束。创作山水画《武夷月色》及写意花鸟画《幽香度竹来》。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7年乙丑)69岁作品《绶带茶花》、《昙花》被香港美术出版社出版。8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李长白艺术人生”为题作了专访广播。8月21日—23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以“李长白艺术人生”为题作了专访广播。山水作品《又一峰》、《飞瀑》、《雨霁》、《云涛》、《骤雨》刊登于香港《美术家》第四十七期。创作工笔花鸟《风竹锦鸡》、《牡丹》。创作山水画《黄山(云漫天都)》、《山在虚无飘渺间》、《松鼠跳天都》、《黄山松》。创作写意花鸟画《芭蕉樱桃》、《画到淡处方赏味》、《映日荷花别样红》。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8年丙寅)70岁评为教授。创作工笔花鸟《白玉兰》、《二月春风》、《蝶恋花(月季)》,山水画《双龙入海》、《武夷山》,写意花鸟画《风霜不改春》、《千年柏树系列》、《竹》,与李小白合作《金鱼》。作品《绶带月季》被苏州刺绣研究所绣出。进行《翎毛表现》的编写工作。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9年丁卯)71岁8月退休。创作工笔花鸟《蝶恋花》。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0年戊辰)72岁创作写意花鸟《竹林风雨色》。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1年己巳)73岁1月在英国的格拉斯歌举办“李长白、李莉白父女国画展”。创作山水画《观海图》、《西海云峰》,个人山水画特色初见形成。创作写意花鸟《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夜浓春雨》、《雨雪飞飞》。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2年庚午)74岁3月《荷花》刊于“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精选”。4月在英国的格拉斯歌举办“李长白、李莉白父女国画展”。创作四尺五联屏工笔花鸟《风动绿荷香满溪》及与汪采鸾合作《蝶恋花》。创作山水画《双剪晨姿》、《雨后黄山》。创作写意花鸟《春风》、《兰竹》、《月传神》、《兰》、《幽香度竹来》、《月光曲》、《春风和煦》、《春兰》。创作人物画《观自在菩萨》、《济公活佛》。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3年辛未)75岁继续创作四尺五联屏《风动绿荷香满溪》,创作工笔花鸟《白牡丹》,创作山水画《黄山(浩波荡漾)》、《松映祥云》、《千山云起》、《雨霁》、《宿雨初收水绕滩》,创作写意花鸟《皓月淡竹影》、《一夜浓春雨》、《秋声》、《喜雨》等,创作人物画《布袋和尚》。8月12日林风眠辞世。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4年壬申)76岁创作工笔花鸟《白荷》、《春韵》、《红梅白头》、《树梅寿带》、《双栖》、《野趣》。创作山水画《风回云转》、《观海图》、《清凉云变》、《山走云飞》、《云海茫茫》、《云涛一》、《松映祥云》、《幽谷风云》、《玉屏月冷》、《云飞谷底》、《云涛二》、《风云幻变》、《漓水清清齐月明》、《漓江月》。创作写意花鸟《风竹》、《兰竹图》、《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喜雨》、《学步》、《竹系列》、《竹花风雨色》、《竹雀图》、《幽兰》、《竹荫听鸟声》等,人物画《晨》、《济公图》、《梦蝶》、《生与死》、《坐看云起时》。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5年癸酉)77岁1月底赴美国。2月6日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中正美术馆举办“李长白、李小白、李采白父子三人联展”。4月2日美国纽约黄河画廊举办“李长白山水近作展”。《白牡丹》等10幅作品在纽约被私人收藏。7月赴台湾。“李长白、李小白父子画展”在台湾台北远东画廊、台中文化艺术中心展出。与蒋纬国、郎静山等聚会一堂。《山茶寿带》等8幅作品在台湾被私人收藏。10月台湾出版《李长白、李小白、山水、工笔花鸟、人物》画集。创作工笔花鸟《并蒂莲》、《牡丹双飞图》,山水画《彩浪滔天》、《风回云转》、《观海图》、《云蒸霞蔚》、《山雨欲来风满楼》、《烟雨蓬莱》、《艳阳》、《云飞天都》、《云涌莲台》、《大黄峰日出》、《天籁》。创作写意花鸟《绿竹助秋声》、《秋兴摇苍翠》、《竹》等。创作书法作品《墨云翻天》,人物作品《看你横行到几时》。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6年。甲戌)78岁《花卉写生构图》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作品《风竹锦鸡》编入《江苏花鸟画集》。7月在英国爱丁堡举办“李长白、李莉白父女国画展”。10月“李长白、李小白父子画展”在台湾高雄文化艺术中心展出。创作工笔花鸟《母与子》,山水画《风起云涌》、《观海图》、《晨曲》、《落日奇观》、《迷茫的山谷迷人的太阳》、《蓬莱三岛》、《神龟渡海》、《雨后林间》、《云海》、《云漫千山》、《排山倒海》、《千山云起》、《云涌峰浮》、《桂林山色》、《江风拂面送归鸟》、《桂林山水(细雨蒙蒙)》、《山山画秀辉》。创作写意花鸟《山禽枝上乐》、《喜雨》、《雪竹》、《一夜浓春雨》、《雪竹》、《风竹系列》等,人物画《空山松子落》、《钟馗图》、《醉仙图》、《顽石点头》。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7年乙亥)79岁《华山》等10多幅作品被香港私人收藏。作品《浪卷放飞任自由》为江苏电视台收藏。4月《花卉设色技法》为台湾雄狮美术出版(在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卉设色图谱》书稿基础上增加了图例)。5月《云之外——李长白水墨画展》在香港一画廊展出并出版画集。创作工笔花鸟《春暖》(又名“桃花斑鸠”)、《松鹰图》,山水画《飞来石》、《晨》、《黄山云海》、《月光曲》,写意花鸟《墨竹》、《百草干花日夜新(兰竹)》、《春风和煦》、《春江水暖》、《翠竹》、《满林秋露香》、《清品(兰竹)》、《竹》等,书法作品《林景熙·咏荷花》、《难得糊涂》、《水一重》、《知足常乐》、《宋徐积咏白荷》,人物画《不可一日不此君》、《海蟾图》、《寒山拾得》、《南海观音》、《偶来松树人》、《拾得图》。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8年丙子)80岁7月23日兰溪电视台首播“兰溪籍著名艺术家李长白山水画作品欣赏”。创作工笔花鸟《绿牡丹》、《鱼乐图》、《舞长空》,与李小白合作《荷花双鱼图》、与李采白合作《香满溪》。创作山水画《彩浪滔天》、《飞瀑》、《观海图》、《黄山云海之奇观》、《黄山云雾一》、《黄山云雾二》、《黄山云雾三》、《黄山云雾四》、《黄山云雾五》、《梦笔生花》、《山色空蒙雨亦奇》、《山在虚无缥缈间》、《松下问童子》、《云涌峰浮》、《云雾玉屏》,创作《火山风云》与《雪山风情》,并开始创作《高原风情组画》。创作写意花鸟画《风竹系列》、《兰竹图》、《细雨含香送风暖》,书法作品《孟浩然·春晓》等,创作人物画《傲子御风》、《但愿人长久》、《布袋和尚》、《一叶渡江》、《一落叶》、《醉仙图》。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9年丁丑)81岁作品《白牡丹》入选5月现代中国画名家研究论集。创作工笔花鸟《春趣》、《叶硬经霜绿花肥映雪红》,山水画《云雾》和《高原风情组画》,写意花鸟画《风竹》、《兰竹(亭亭月下)》。12月定居苏州。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戊寅)82岁7月22幅白描入选《当代中国线画》。《莲花峰》、《水仙图》入选“江苏当代国画赏析”。作品《黄山飞来石》入选《金华书画作品选集》。12月《山茶寿带》于入选《周积寅美术文集》。创作工笔花鸟《白牡丹》,与李小白合作《山茶绶带》。创作山水画《高原风情组画》十五幅,这是山水画达到高峰的标志;又创作《春到武夷》。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1年己卯)83岁9月《山茶绶带》编入《江苏美术五十周年》。12月《黄山烟云》于入选澳门《“99回归”中国名家书画集》。创作工笔花鸟《荷花鹭鸶》。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2年庚辰)84岁6月“李长白父子画展”在美国纽约法拉胜美术馆展出。与李小白合作工笔花鸟《玉兰绶带》。创作写意花鸟画《清风》。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3年辛巳)85岁构思巨幅工笔画《风动绿荷香满溪》,创作写意花鸟《墨竹》。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4年壬午)86岁全家合作巨幅工笔画《风动绿荷香满溪》。创作写意花鸟《墨竹》。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5年癸未)87岁全家合作巨幅工笔画《风动绿荷香满溪》。10月《花卉设色技法》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在前二次出版基础上增加了部分新作品)。创作《荷塘清趣》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6年甲申)88岁全家合作的巨幅工笔画《风动绿荷香满溪》完成。12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成立“李长白中国画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冠中、张道一、李小白,所长李采白,副所长黄艾;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道一,副主任廖军,委员周积寅、黄惇、黄鸿仪、孔六庆、诸葛铠、张朋川。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乙酉)89岁5月21日在苏州辞世。7月“李长白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黄牡丹》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Ⅶ 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铁松岩村老婆拿高压锅盖打死老公

西坪镇简介: 西坪镇,是中国、世界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发源地,蜚声中外的乌龙茶之乡,闽南乌龙茶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安溪县乡镇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之一。早在清朝时期就是远近闻名的茶市和商品交易市场,被誉为“西坪墟”(集市)。%D%A 西坪,古称栖鹏,寓大鹏在此栖息之意,后谐音而改之。西坪镇地处安溪县中南部,戴云山南麓,位于东经117°50′~117°59′,北纬24°56′~25°01′,东南同虎邱镇接壤,西与芦田镇毗邻,西南连接龙涓乡,北与蓝田、尚卿两乡交界。辖区东西宽 16千米,南北长17千米,面积145·5平方公里。距离县城33公里。%D%A 五代置县之初,西坪隶属积德乡崇信里第八都,元袭宋制。明清为下六里之崇信里。民国初期,沿用清制。崇信里在封建社会时期,为安溪县主要的行政辖区之一,范围很广,包括现在的西坪、芦田、祥华、福田以及西坪周边乡镇的一些乡村。民国21年(1932年)10月,崇信里改为新崇龙区,民国25年(1936年)7月,改为第四区,民国30年(1941年)1月更名第三区,民国31年(1942年)4月,改作崇新区。民国34年(1945年)3月,属崇新(西洋镇和宝溪乡部分),同年10月撤区调整为西洋镇和宝溪乡。%D%A %D%A 西坪镇现辖西坪、西源、南岩、留山、柏叶、后格、柏溪、阳星、湖岭、百福、龙地、龙坪、尧阳、尧山、上尧、松岩、赤水、平原、赤石、宝山、内山、内社、宝潭、大垅格、珠洋、盖竹等26个村和西华居委会,2003年底全镇人口55000多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80人。人口较多的姓氏有王、林、陈、潘、郑等,方、张、谢、罗、郭等姓氏人口较少。%D%A 神奇土地出奇茗%D%A 西坪地处内安溪,境内以山地为主,群山连绵不断,纵横交错。地势高峻,相对高度大,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海拔大多数在500~800米之间。西坪地势不平,开门见山,低山连绵起伏,分布在溪流两岸,坡度缓和。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降雨量2000毫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暖和少雨。西坪地势高低悬殊显著,地面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一丈,不一样”,“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就是各地气候差异的生动写照。一年内大部分时间云雾缭绕,为茶树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铁观音、本山等名茶就发源于这片神奇的土地。2002年7月20日,经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组织专家考察,确认西坪镇为“中国铁观音茶发源地”。%D%A 关于铁观音的由来,《中国茶经》(229页)、《福建乌龙茶》(218~219页)、《安溪县志》(226页)对铁观音起源于西坪作了一致的确认,记载如下:铁观音原产于安溪县西坪。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魏说”。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崇信里尧阳乡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老茶农魏荫(1703~1775年),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献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翌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经数年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佳宾临门,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便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胜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这就是“观音托梦说”。%D%A 二是“王说”(乾隆赐名)。相传,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南岩(今西坪镇南岩村)仕人王士让,清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车,乾隆十年(1745年)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与诸友经常会文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徘徊于南轩之圃,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进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D%A 铁观音系乌龙茶之极品,被评为全国和世界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色泽乌润,富有光泽;条索肥壮,卷曲紧结,砂绿明显,沉重似铁;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香悠长,胜似幽兰花香;滋味浓郁甘鲜,浓而不涩,郁而不腻,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饮之齿颊留香,喉底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尤以独特的“观音韵”,把人们带进幽深的传统茶道艺术之中,令人雅兴悠远,诗意盎然,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D%A 铁观音在西坪发现后,经过数代人的培育、推广,至今已成为乌龙茶产区的首选优良品种,成为重要出口商品和主要创汇来源。1982年6月,铁观音被评为全国名茶。1986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美食博览会上,铁观音被评为世界十大名茶。铁观音使西坪走向世界,也提高了西坪的知名度。在20世纪的茶叶评比中,西坪铁观音几乎百战百胜,曾经创下了辉煌的业绩,1916年王西茶庄配制、天馨茶行经销的“万寿桃牌”铁观音在台湾省举行的茶叶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奖日本金牌一枚。为安溪县铁观音茶王最早获奖者,天馨茶行也奖给王西金牌一面赏状一张(现存)。赏状内容为“安溪尧阳乡,王西,万寿桃,右者特选前记名茶,品质优良,谨备金牌一个呈上赏与,祈叩笑纳是荷。昭和六年十月十五日台北天馨茶庄王笋敬赠。”1945年,王联丹茶行配制,高建发经销的“泰山峰牌”铁观音在新加坡茶叶评奖活动中,获金牌一枚,金笔一对。1950年,王登记茶庄配制,王炳记茶行经销的“碧天峰牌”铁观音,在泰国茶叶评奖活动中,获特等奖,奖金1000港币。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坪镇先后获得96年广州、98年上海、99年北京、香港铁观音茶王赛金奖四连冠。1996年6月,西坪镇被农业部农垦局、南亚热作办命名为全国唯一的“铁观音乌龙茶生产基地”。%D%A 西坪人以茶为生,以茶为荣。西坪茶叶在历史上曾经创下许多第一:1916年,王西茶庄的铁观音,为第一个载入史册的铁观音茶王。1935年,平原村王成文发明“茶树短穗扦插法”,为世界茶树无性繁殖发源地,此项发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王文章等)。1945年王联丹为第一个在海外获奖的铁观音茶王。1992年10月,松岩村和省茶叶学会联合举办福建省第一家村级规模最大的茶王赛。1996年11月,王继阳获奖的500克铁观音茶王在广州拍卖17万元,入选《福建之最》。2000年6月,西坪在广东汕头茶王鉴评会上,由茶客票选铁观音茶王,属国内首创。2002年,溪源茶厂成为我省第一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产品证书的民营茶叶企业。西坪茶叶同业分会主办的《西坪茶叶》为福建省内乡镇级唯一的茶叶通讯。%D%A 西坪又是本山的原产地。本山原产于西坪尧阳,1870年,为名叫圆醒的人所发现,所以也叫圆醒种。本山植株灌木型,无性系品种,中叶类、中芽种。品质优良,香高味醇,为安溪四大名茶之一。%D%A 天下茶势,共分六门:红、绿、青、白、黄、黑茶,第三门青茶,即乌龙茶。乌龙茶为半发酵茶,介于红茶的全发酵与绿茶的不发酵之间,“犹抱琵琶半遮面”,以其独特的清香留芳人间。乌龙茶的故乡在西坪尧阳,关于它的由来,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很早以前,南岩山林木苍郁,四时云雾缭绕,茶香溢野。有位将军名叫乌良,是个文武全才,刚直不阿的能人,由于不满封建王朝的苛政,选择深山隐居,终日以打猎和采山茶为生。有一天下午,乌良照常带了茶篓和猎枪上山采茶。当他采了一篓茶叶时,从岩石丛中,突然闯出一头山獐来。山獐一见人影,立即扬蹄朝山下飞奔,乌良持枪急追,一直追到观音石方把山獐猎获。当晚,乌良因忙于宰杀山獐,把炒制茶叶的事搁了。茶篓内的茶叶,由于乌良猛赶山獐时上下跳跃,时时摇动茶篓,结果把茶青的边缘摩擦损伤,经一夜停放已经发酵(以前当天炒制)。乌良不知道这种情况,照旧进行炒制,想不到在泡饮时,这次炒制的茶叶,不仅没有苦涩之味,而且气味格外芬香,喉韵也比原先炒制的好得多。于是,他反复琢磨研究,找出原因,无形中发现奥秘在于“摇青”这一道制茶的工序。此后,经过多次试验,得出制茶必须进行多次摇青,才能得到气味芬香的效果。人们饮用这种制法的茶叶,无不绝口称赞。但茶农不懂得给这种制法的茶命名,就顺口说这是乌良茶。由于闽南方言“乌良”和“乌龙”同音,后人称“乌良茶”为“乌龙茶”。乌良辞世后,为了纪念他对乌龙茶的发明,在他隐居的南岩山上,盖起一座宫殿,立名为“打猎将军殿”(已废)。%D%A 名茶之乡多名胜%D%A 西坪镇山因水清,水因山秀,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是个旅游休闲的天然胜地。境内有“南轩晓雾”、“白漈飞烟”、“宝山观日”等美景,有铁观音发源地、赤石、平原土楼等名胜古迹。%D%A 地处松岩村(松林头)的“魏说”铁观音发源地风景区,当代茶叶名人张天福题字的“魏荫铁观音发源地”屹立于打石坑铁观音母树岩石上,下有1725年魏荫发现的铁观音茶母树。以人文景观为主茶叶博物馆,陈列历代茶农日常有代表性茶叶生产用具,以及反映风俗民情的实物,同时陈列有关铁观音获奖的名人字画。素有“闽南第一王府”之称的代天府,是最主要旅游景点。代天府,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叫石鼓府,后为康熙皇帝赐封,意为代天行道,护国安民,原供奉有圣旨牌,因而景点前有“下马碑”,庙里悬挂的“山高月明”匾额为李光地所书,代天府因而香火鼎盛,遐迩闻名。庙后茂林盖顶,瓦片上却没有一片落叶,成为这里的一大奇观。这里还有带传奇色彩的五福石和文魁石。据说,清代名人潘思光,赴考途中倚靠一块状如官帽的石上,观赏风光,后功名成就,高中进士,因而称此石为文魁石。誉为“龙虾出海”的石崖,崖上有一株绿叶红芽的老茶树,它就是观音菩萨托梦魏荫的第一棵铁观音的姐妹株——铁观音古株,这里还建有魏荫纪念亭。%D%A 地处尧山村的“王说”铁观音发源地风景区,有王士让未入仕时所建书轩“南轩”,书轩所在地怪石嶙峋,曲径幽回。东有茗圣坊,下有南阳石和移植百年的铁观音茶树,岩石旁为王士让读书处。有石阶可溯南山巅,沿山遍布奇石,惟妙惟肖。有所谓石牌、石门、观音石、小鬼戏狮石、石船、石脚桶、风动石、纱帽石、双蛙石、摔马石等。其中狮鼻石,形如狮鼻,清晨有两道清烟自狮鼻徐徐飘出,确为奇观。山上有打猎将军庙,王士让发现的铁观音茶树。晨临书轩,云雾在身边萦绕,“铁观音”如雾中仙子,款款礼拜,处书轩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D%A 大宝山,海拔1163米,周围群峰盘绕,每登临之,凉意逼人,此乃避暑休闲之胜地。极目远眺,四周田园屋舍,尽收眼底。山如元宝而得名,于夏秋时登山观日,见红日自远方云雾间跳跃升腾,天边云彩变换五颜六色。望身后,有七色光环罩顶,实为罕见。大宝山下留山村,有潘思光墓,乃安溪县文物保护单位。%D%A 西坪的名胜古迹还有:柏叶村的林氏祖宇,赤石村建于明代的土楼,平原村培田的土楼、基督教堂,珠洋村的奇石。%D%A 珠洋村有两块奇石,其一曰虎嘴石,卧于村外半公里处的山径旁,长宽各约6米,高约7米,中有裂缝,如被人一刀劈为两半。后一侧临路,一侧横空,下有山涧小溪,四周为林荫或茶园。其一曰狮嘴石,横兀于虎嘴石斜后方约一公里的小山坡上,石状与虎嘴相似,四周为茶园,石中裂缝斜张,有如一狮头龇牙咧嘴。%D%A 珠洋奇石奇特之处是狮虎二石裂缝大小可变。虎嘴石张则狮嘴石合,狮嘴石渐张而虎嘴石渐合。据村中长老讲,幼时每放牧至此,在虎嘴石玩耍,得奋力一跳方能跃过石缝。两年前尚可容一拳伸入,今只剩一小缝隙了。由此推算,二石张合约60年为周期。因二石奇异罕见,特载入《安溪县志·祥异篇》。赤石土楼位于西坪赤石村长坑,名为“聚斯楼”,始建于明洪武5年,用三年时间建成。该土楼为方形型制,坐北朝南,墙体厚2·5米,共三层72间,第三层为构架建筑、人可直接行走于墙体。据福建省文管部门初步认定,该土楼极有可能是本省最早的土楼建筑之一,2002年9月16日《泉州晚报》曾给予报道。%D%A 茶乡特色茶文化%D%A 西坪产茶历史悠久,有丰厚的茶文化底蕴,至今还有许多闻名遐迩、绚丽多姿、富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D%A 斗茶,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大都式微,而在乌龙茶的故乡、铁观音的发源地,这一习俗与茶叶一起繁衍生息,发展创新,经久不衰,几乎年年举行斗茶。%D%A 斗茶,又称茗战、斗试、点试,实为赛茶,互比茶叶品第,即通过烹制、品茗比赛茶叶质量和烹制技艺。斗茶这一古老习俗,源于茶宴和贡茶。始于唐朝,盛于宋代,沿至元、明、清。苏东坡诗云:“胜者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由此可见古代斗茶盛况。如何斗茶,宋朝唐庚《斗茶记》载:“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道短,决出品次”。古代,名茶产地及寺院都有斗茶之举,民间斗茶之风也相当普及,往往相约三五知己,献出各自所产茶叶,共同品尝,决出名次,以定胜负。%D%A 斗茶在当代可谓是一种品茗比赛,即茶叶品质的评比,称为茶王赛。各地举办的名茶评比会、鉴赏会、XX杯大奖赛,其实就古代斗茶的延伸和发挥。茶王赛时,各参赛单位(或茶农)将做工精细、品质最佳的茶叶送到评比场所,由评委会将各地选送的茶样密码编号,评委会成员依次先观外形色泽;再逐一开汤审评,闻香品味;然后用手揉摸叶底,估评老嫩。总之,要对色、香、味、形四个茶叶品质构成因子当场逐一示牌打分,最后按高分到低分揭晓、排列名次。有时也采用专家评定和嗜茶者(消费者)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双方按50%计算,然后按总分多少对号入座。西坪作为安溪茶叶主产乡镇,几乎年年举行茶王赛。茶王赛大都在每年春、秋两季茶叶采制后举行。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先在产茶区(乡村中)进行初赛,选出质量优异的佳品若干件,然后把各地选送的佳品进行复赛,最后,对复赛中选出的佳品进行无标名决赛,由评委会组织的茶叶专家评选。评选出茶王一名,或特等奖一名,一等奖若干名,二、三等及优质奖若干名。评选之后还举行茶艺表演、茶王拍卖会及踩街活动。%D%A%D%A“踩街”活动场面壮阔,气势非凡!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茶王”身着盛装,手执鲜花证书,肩披绶带,坐着八抬大轿,春风满面。游行队伍中,前导队、国旗队、彩旗队、秧歌队、腰鼓队、舞龙队、舞狮队,浩浩荡荡,既有现代气派,又有传统特色。客人们兴致勃勃,获奖者喜气洋洋;各报记者奔前跑后,拍照采访,街道两旁,万人驻足,摩肩接踵,争看茶王,热闹非凡。诗云:西坪五月新茶季,村村户户参赛忙,披红挂绿喜夺冠,万人空巷看茶王(茶王天价)。于是就有“从来佳茗似佳人”。品尝西坪铁观音,有两句名言:一曰“谁能寻得‘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另曰:“劝君更进茶一杯,最是西坪铁观音。”西坪斗茶,乃当今一大奇观,上海《新民晚报》记者朱国顺,1997年10月曾到西坪探茗观斗茶,写下《斗茶》一文,详细描述西坪斗茶盛况,26日发表在上海《新民晚报》上。%D%A 茶王赛对于创制和发掘名茶,提高茶叶品质,无疑是一种有益的举措。茶王赛改变了茶农的生产观念。茶农们认识到,茶要卖好价,必须制好茶。“千家精心育极品,西坪茶浓醉佳宾”,就是生动的写照。通过茶王赛,出现了“制好茶,创名牌”,人人争当“制茶能手”,人人争做“茶状元”的可喜局面,茶农们认为制好茶跟中状元一样风光,也得争一争,坐上八抬轿,潇洒走一回!茶王赛,提高了西坪茶叶的知名度,拓宽了茶叶市场,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契机。茶王竞买活动,促使茶价扶摇直上,多次创下中国茶叶界的空前记录,就有:“西坪铁观音,名贵胜黄金”的说法(1996·10·10《泉州晚报》、《福建经济报》记者蓝溪),1995年~1998年,西坪铁观音连创中国茶业界拍卖四连冠。茶王赛的举办成为评选名优特产品,提高茶叶质量,推动茶叶生产的有效形式。茶王赛使世界了解西坪茶叶,也使西坪茶叶走向世界。%D%A 青山绿水育英才%D%A 西坪自古人文荟萃,贤才辈出。%D%A 柏叶,位于西坪镇东北部,地处北山坡,此地乃安溪县银紫林氏祖籍地。肇基祖林常春,宋理宗淳佑十年(1250年)自大田梓溪入居安溪县崇信里柏叶,构屋拓业,繁衍生息,至今已逾750多年,传衍27世。由此可见西坪开发历史悠久,历代许多仁人志士,对祖国和家乡都作出过重要贡献,留下了不少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自宋至清朝,西坪在历代科举中有进士4人,即清代的潘思光、潘思穆、王成勋、王严龙,举人数十人。%D%A 潘东旸,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镇留山村)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曾任山东布政司德州通判(正六品),为西坪已知最早、级别最高的官员。清乾隆《安溪县志·仕迹一》载:“潘东旸,字达晓。以例初授卫经历,擢德州判,摄东阿县印。居官安静无为,民怀其德。”%D%A 潘思光,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镇留山村)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进士,曾任河南汝州峡县、杞县知县(正七品)。思光为政,清廉律已,谨慎奉公,兴文教,急民瘼,历任县职深得民众好评。他说话、作对诙谐、幽默、风趣,为人处世恰如东方朔:仗义执言,好以恢谐、蔑视、戏弄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合理之事,民间流传其机智的故事颇多,其中几则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安溪分卷。思光其人才华横溢,所作诗文,凡千余篇,分订七卷。%D%A 乾隆十四年(1794年)冬,思光任汜水知县,1752年调任杞县知县,历任县职,勤心政纪,根治纷乱,政绩斐然,时常深入民间了解疾苦,兴利除弊,查询讼事,旬日而决,做到案无积牍,百姓称颂。邻县有疑难案件都请他参与决断。江南岁饥,他奉命赈济,尽心尽力,上宪称其廉洁奉公。重视文教,在汜水县重建成阜书院,在郏县建崇正书院。%D%A 思光为人做事,克宽克仁,彰信于民;虽不事威严,而能使人不赏而劝,不威而畏。他从政、处事、吟诗、作对,别具一格。关于他的故事流传多而广,他是安溪县历史上著名的民间文化名人之一。%D%A 魏荫,字乃树,号科谥,生于1702年,卒于1774年,崇信里尧阳乡松林头人。据传,1725年,他承观音托梦,在打石坑发现铁观音茶树。%D%A 王士让,崇信里尧阳乡人。雍正十年(1732年)以五经应试中副车,曾任湖广黄州府蕲州通判,卒于任。著有《六经训解》。据传,铁观音系王士让于1736年在南山之麓发现的。%D%A 王成勋,崇信里平原乡人。清道光年间(1821~1861年)中进士,曾任湖广荆州通判。%D%A 王严龙,崇信里人。清康熙丙戌武进士,任江淮中军守备。居官镇静,兵民相安。颇娴文墨,著有《诗韵解》10卷,《卜筮方书》72卷。%D%A 王淑景,字连誉,又名广施,西坪尧阳村人,生于1876年。曾任崇信里里长,厦门安溪同乡会、王氏宗亲理事。为人慷慨,对地方公益事业有过贡献,其后裔曾捐资以其名在厦门、安溪设立教育基金会。%D%A 王长水,1926年侨居印尼经营茶业、特区动植物园。他热心公益事业,被称为“爪哇陈嘉庚”,曾被选为当地最大的社团组织——大众社第二届主席,并接受印尼总统颁授奖章及日惹省长授勋。%D%A 王瑞璧,1904年出生,东南亚著名书法家。1948年任安溪县长,1949年往新加坡。擅长书法,尤善楷书,出版作品集多册,作品曾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展出。%D%A 西坪是闽南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祖籍地。早在清乾隆年间,尧阳茶商王冬就到安南(今越南)开设冬记茶行。光绪年间尧阳乡王量兄弟六人前往印尼开设茶行。民国时期,往海外特别东南亚经营茶叶生意的人越来越多,至今仍有许多人在经销家乡生产的乌龙茶。西坪籍华侨、华人有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

Ⅷ 描写花的诗句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梅花:墙角数枝梅,凛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Ⅸ 世界上最长的古诗是哪一首

是屈原的《离骚》。

阅读全文

与幽兰镇宣传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全培训方案范文3篇 浏览:271
保险公司培训方案海报手绘 浏览:80
幕墙陶板营销方案 浏览:93
文化旅游项目营销活动方案 浏览:811
外出培训交流组织方案 浏览:218
服装开业庆典策划方案 浏览:295
2015小学德育培训方案 浏览:522
2升3年级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07
生日蛋糕营销方案 浏览:354
深圳市金蝶友商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528
最全线上线下活动策划详细方案 浏览:993
黑龙江电子商务交易额 浏览:200
银行年末活动营销方案 浏览:3
每天惠电子商务是什么 浏览:336
电子商务的模式都有哪些 浏览:321
美食嘉年华策划方案 浏览:764
培训项目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344
营销方案考核 浏览:358
年货展销会策划方案ppt 浏览:82
统计局放管服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