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南省南乐县民政局什么时候给退伍军人照相
河南省南乐县民政局什么时候给退伍军人照相?那你有等民政局的通知就可以了
② 南乐美丽的.西湖作文400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诗人范成大描写西湖荷花的诗。每当夏季来临,轻风拂来,那荷叶便摇摇曳曳,婀娜多姿,给人美的享受。“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一,夏日在西湖观赏荷花,意味无穷,惬意非常。 在“花港观鱼”你可以领略“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诗情画意。 “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都在白堤上,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过刺史,对西湖进行过治理,后人为纪念他,称为白堤。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的就是此堤。“平湖秋月”三面临水,楼前水面筑平台,每当中秋月夜,湖平如镜,清辉万顷,可坐平台赏月品茶,兴趣无穷。“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就在此断桥相会。 “三潭印月”在湖心亭南,是一处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胜境。月夜泛舟,可见“月光映潭,影分为三”,三潭印月名出于此。 南山路向东行,不远有净慈寺,为西湖四大古刹之一,传说济公在此修行。“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寺里有铜钟,钟声洪亮悠远,数里可闻。以前有首歌:“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写的可能就是这里。 在净慈寺前的雷锋山上原有雷锋塔,已于1924年倒塌,留有“雷锋夕照”景名。 在洪春桥畔可见“双峰插云”碑亭。在云雾缭绕之际,从此亭远眺南、北两高峰,双插云端,气象万千。 冬天西湖也并不寂寞,一片片迎寒怒放的梅花竞相开放,繁花簇拥,层层叠叠,云蒸霞蔚,如霞光耀眼,极富火热的青春气息,轻风拂过, 一片香海。尤如一位热情奔放朝气溢发的青春少女。 美丽的西湖曾引来无数名人、英雄。唐代以来,名臣李泌、诗人白居易、文学家苏东坡在此为官;北宋的诗人林和靖在此隐居,植梅放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家户喻晓充满智慧的济公,书画家李叔同都在此修过行;民族英雄岳飞长眠于此和大奸臣秦桧也埋在这里,在地下还是一对对头。 西湖美!游西湖可享受“人间天堂”之乐。
③ 南乐三娘子台
三娘子台位于河南省南乐县西北13公里卫河西岸的邵庄村南。为一不规则形高台地,台地上旧有三娘子庙和九天玄女殿,松柏成荫,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七日(三娘子的生日和忌日)有庙会。后殿庑因年久失修,加之兵火水灾,坍塌无存,仅留高台地,因此庙会移至邵庄村内。1980年修卫河大桥,高台地被铲平,百姓于西北侧卫河大堤上仍行祭祀。 北宋年间,黄河经常泛滥,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淹没了大片的良田,冲跨了无数房屋。黄河两岸的人民因此背井离乡,受尽了苦难。当时人们把黄河比作凶猛残暴的虎狼。官府借故搜刮民财,耗资百万,年年治水,年年受灾。后来就下令在黄河两岸,每隔三里设一护堤官,分段防守,谁管辖的那段堤岸决口,就治谁的罪。 当时,今邵庄一带正是黄河流经之地,守护这一段的护堤官有三个女儿,个个长的仙女一般。尤其是三女儿年少志高,聪明贤惠,勇敢果断,人称三娘子。三娘子自幼生活在黄河岸边,她经常随父母在躲避水患而颠沛流离。就在前没几年,母亲和刚满周岁的弟弟又被黄水夺去了生命,父亲过于悲愤,也差点没跳河自尽。因此,三娘子深知黄河为害之甚,她恨黄河。父亲当了护堤官后,她更知父亲身上担子重了,处处体贴父亲。每逢夏秋雨季,她一天三顿给父亲送水送饭,夜晚她还提着灯笼,伴随父亲在堤上来回巡视。看到民工们在狂风暴雨中,冒着生命危险,与惊涛骇浪搏斗,她心里既担心又敬佩。
有一年九月,已经秋高气爽,父亲悬了几个月的心才说要落到肚子里,可暴雨象天上的银河决了口一样,哗哗哗地下了三天三夜。黄河水如脱缰的野马,横冲直闯。民工们日夜备战,加高大堤,已经累的精疲力尽,雨仍下个不停,河水涨了又涨。突然一个巨浪打来,新筑的堤岸被冲开一个大口子,河水咆哮着,奔腾着涌出来。扔进去的石头、土袋很快被冲走了,口子越来越大,民工们惦记家中的妻儿老小,一时间人们心慌意乱、手足无措。这时,只见三娘子抱着一根木桩跳入水中,她还没站稳时,一个浪头打来,差点没把她打倒,她扶着木桩顽强地屹立激流之中,又一个巨浪把三娘子吞没了……三娘子的行为激励了大家,启发了大家。于是人们就在决口两边栽下了两根木桩,中间拉起了一根粗绳,民工们顺绳下水,很快站成两道人墙,紧接着打桩,填土……终于堵住了决口。 三娘子献出了自己宝贵青春,她舍生忘死的美德永远留在南乐人民心中。为了怀念她,在她献身的地方,筑起了一个高台,人们期望能站在台上,看到三娘子重返人间的身影。台上建三娘子庙,红垣金顶,周围广植松柏,一年四季长青。每逢三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七日(三娘子生死日)四方群众手捧鲜花、食品,云集三娘子台。后来形成定期庙会。近年庙会虽移入邵庄街里,但买卖之余,人们都还不忘到三娘子台去看看。因此,每逢庙会或过年过节,这里总是人山人海,鞭炮不断。
④ 南乐县城内拆迁一般是怎样补偿的
一平方换三平方,吉祥花园对面就是这样要求的
⑤ 俨然成了家乡的一张名片,成名后的岳云鹏为家乡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岳云鹏在出名之后利用自己的名气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他的家乡从原来的贫困村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过去参观。
筹建爱心食堂。岳云鹏曾经的小学条件非常简陋,有很多孩子他们中午去食堂因为没有很多地方吃饭,所以只能站着吃,每一餐吃的饭也都比较简单。学校就找到了岳云鹏希望他能发动自己的力量,资助一下自己曾经的小学。岳云鹏听到这件事情之后没有犹豫直接答应了,他自己拿出了20万元来资助曾经的学校,同时也呼吁他的粉丝们和他一起捐款。现在已经直接筹集了30多万的款项,在学校里面建筑了一个爱心食堂,帮助很多曾经吃不上饭的孩子能够吃的上饭,安心在学校上学。
⑥ 苍颉的坟墓是在濮阳南乐吗
一、全国有多少仓颉陵墓
仓颉,亦名苍颉,据《路史》记载:“仓帝史皇氏姓侯岗,名颉。以仰观苍穹之变,故称苍颉。后苍仓通用。相传为黄帝史官,《吕氏春秋》、《史记》、《汉书》皆言文字为仓颉所造。事实证明,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它不可能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的创造,正如《荀子·解蔽》中所说的那样:“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这就是说,仓颉以前,各氏族、地区已经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图画出现。黄帝统一中国后,仓颉把各氏族、地区互不统一的符号、图画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整齐划一起来,通行全国,所以他的名字能够独传于后世。并被尊为字圣。正因为他这了不起的巨大贡献,故有关仓颉的遗迹不止前面提到的南乐县有,开封有,河南的虞城县、陕西的白水、山东的寿光和东阿也有,全国共有6处。开封王宴春先生讲,他经过调查又发现河南省阳武(今原阳县)、洛宁两地也有仓颉遗迹。仓颉跟随黄帝曾到过很多地方,说不定有关他的遗迹,今后还会被发现出来。
二、开封仓颉墓
开封仓颉墓,在今城东北9.5公里、黄河大堤之外,刘庄村的北侧。明《汴京遗迹志》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俗称仓王冢是也。”《禅通记》称“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关于利乡的位置,罗泌称:“浚仪县即春秋阳武高阳乡也,或曰利乡。亦即时和保之墟也。”这是开封认定开封仓颉墓是真迹的重要论据之一,《水经注》及宋《太平寰宇记》东汉《陈留风俗传》等著作也有有关仓颉城和仓垣陵墓的记载。所谓仓颉城实际是座包括墓在内的大庙院。今仓颉墓,呈椭圆形,周30平方米,高4米,墓东南约300余米处有一方形土丘,高1.5米,周亦30平方米,传即仓颉造字台。旧时台上有石牌坊、仓颉庙。庙于明末清初时被拆,开封文庙的砖瓦木料部分就是仓颉庙的原物。今天的造字台已栽上树木,什么也没有了。1992年建国道310高速公路,在造字台南侧挖土时,机械铲从地下5米多深处挖出大铁钟一口,石供桌一个(均被铲碎)均是仓王庙旧物。开封城西25公里有个仓家寨,简称仓寨(现已划归中牟县),村中仓姓自称系仓颉后裔,早年他们曾多次到仓颉墓祭祖。开封和南乐县不同的是开封认定仓颉生日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解放前每年这一天这里都要举行仓王生日庙会。民国初期,英籍犹太人哈同等人在上海创办仓圣明智学堂——后改为仓圣大学,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被聘在该大学执教,他考证仓颉生日和开封认定的一样,也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五六千年前的往事,又没有遗留下来今人可以弄懂的文字和记载,正月二十四、三月二十八都是推测,没有必要争论谁对谁错。
三、拓不走的仓颉造字碑
开封仓颉庙内原有一通仓颉造字碑,现已不见。据当地村民讲,很可能还埋在造字台地下。关于这通碑,开封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仓王造字碑上的字捶(拓)不走,捶下来一出村就变样。现在碑已没有了,到底捶(拓)走、捶(拓)不走,已无从验证。再一个说法就是“仓颉造字圣人猜,二十八字一未开”。说的是孔圣人一次路过这里,看见仓颉碑上的28个字,一个字也不认识。如果说造字碑上捶(拓)不走的就是这28个字的话,这里现有一张这28个字——也就是所谓《仓颉书》的照片,不知是从哪里保留下来的。也许开封造字碑的字捶(拓)不走,别的地方可以捶(拓)走,才得以流传了下来吧!
就是这个28个字的《仓颉书》和《夏禹书》到底是汉儒刘歆的伪作,还是远古流传下来的真迹?一直是中国汉族书学史上的一个谜。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编印的《淳化秘阁法帖》收录了这两件作品。《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这根本无法通读,故不为学术界所认可。后有学者刘志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它是用古彝族文字书写的一篇祭祀经文,直译为:“一妖来始,界转鸦杈,祭神青脑,祸小马念,师五除扫,幡斋解果,过鼠还魂。”它的大意为:“一群妖魔刚来到,树上乌鸦满天飞;割青宰羊祭山神,念经消灾骑马归;五位经师施法术,做斋完毕魂幡回,消灭鼠精魂归位。”从译文看《仓颉书》实际上是对一次祭祀活动的记录。
对于刘志一的这份译文,很多人持认可态度,认为黄帝出于西羌,彝族亦出于西羌,古彝文发祥于西北地区,仓颉造字及其一生的主要活动多追随黄帝,故这份《仓颉书》使用古彝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其内容与《淮南子·本经训》所载:“昔者仓颉作书而(曰)天雨粟、夜鬼哭”的意思基本一致。当然,这还不能作为定论。将来是否还会有新的译文、新的解释、新的说法,那就是将来的事了。
四、仓颉墓的比较和鉴别
在已发现的八处仓颉墓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4处:河南开封、南乐、虞城和陕西白水;始建于晋代者两处:山东寿光和东阿;余下两处河南省阳武、洛宁系宋代以后。从信史角度来说,始建及文献所载距发生事件或朝代较近,其可靠性就大。那么,我们不妨就拿始建于汉代的这4处仓颉陵墓来做一对照和比较,有了比较,才有鉴别;才能作出接近事实的判断来。
陕西白水县仓颉墓,现尚有残碑一通,该县还有一个史官乡,即依仓颉为黄帝史官之说而建。县志上也有:“史官仓颉死后葬于白水”的记载。我们知道黄帝及其史官仓颉大部分活动均在东方平原,当时(约公元前2697~前2595年间)东方平原地带洪水泛滥,后被迫逐步西迁,终葬陕西。黄帝陵墓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已为世人公认。作为黄帝史官的仓颉死后葬于距黄帝陵不算太远的白水县极有可能。
河南虞城县仓颉墓、仓颉祠始建于西汉,唐开元年间及清康熙年间曾几次重建。历尽沧桑,如今仅存一座大殿、两株血柏和一通石碑。虞城仓颉墓令人永怀记忆的是陵墓周围的菊花——仓颉菊(简称仓菊),是菊科中的珍种。花淡黄色、大如铜钱、叶茎较小,可入茶入药,清心理气,扶正祛邪,其最大的功效是明目醒神。残存的那通石碑上就镌有:“墓周生丛菊,清香可充茗”的碑文,据说长年饮用仓菊茶,可以养目,耄耋眼不花。尤其令人奇怪的是仓颉菊不可移植,移栽别处后,菊虽可活,其药性、茶性却会很快改变。就这一点来说,似乎和开封仓颉碑的字捶(拓)不走,有相似之处。
河南南乐县仓颉墓位于县西北十多公里的吴村附近,原称仓颉祠,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庙内有一通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兵燹和自然灾害,南乐仓颉庙屡遭劫难,但屡毁屡建,“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1966年一次毁灭性的劫难,使仓颉庙成为废墟,仓颉墓亦被挖开。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人们挖仓颉墓出土的破烂盆罐、石斧石镰等废弃物,经过专家鉴定,竟是龙山文化遗物,再经过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主要为龙山和仰韶时期的器物。这意外的发现,使南乐仓颉陵墓身价倍增。1994年南乐县多方筹资数百万元,开始着手重修仓颉陵及仓颉庙,2000年全部完工,新修的庙宇大量搜集和使用了散存于民间的原石碑、石兽和建筑构件,保持了建筑物的古老韵味和凝重。2007年11月18日,首届(丁亥年)仓颉汉字文化节在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隆重举行。来自河南省内外的各界嘉宾一万余人亲临盛典,同拜先祖。
古遗址的出现,增加了南乐仓颉墓的可信度。著名学者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做出了有利于南乐的推测。
仓颉庙中现存的一通旧碑:“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乃宋朝与契丹澶渊之盟后,北宋名相寇准专程祭拜仓颉庙时留下的联语。近在朝廷脚下的东京仓颉庙他未题一字,却跑到几百里外的南乐祭拜题字,想来在寇准的心目中,南乐仓颉陵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
五、仓颉陵真迹之争,也许是好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么多地方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说自己那儿的仓颉陵是真迹,但哪里也拿不出真正的实证来。这就像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襄阳之争一样,至今也无定论。但争,也许是好事,要争的话,一要从历史的角度查文献、找资料;二要从实地出发,搞开发和建设。在这两方面,南乐县已经起了步,并有了效果。那么,开封呢,好像早几年也有重修仓颉陵,纳入黄河游览区的倡议。这应该是一项可行的大好事,不管我们的仓颉墓地下是否真有其人,仓颉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活动过,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我们有文献、有传说、有遗址——,把它接收下来,弘扬开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相信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开发建设黄河游览区的高潮中,开封仓颉墓一定能够重现辉煌!
⑦ 南乐老实验学校怎么样
南乐县实验高中已历经十一年风雨兼程的发展,奠定了本地区较高的声誉影响,连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被市政府命名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示范性高中”等,先后被评为“国家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高考升学年年上台阶,深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学校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以“创名校、塑名师、育名生”为目标,以“成人、成才、成功”为教育理念,以“创新、超越、和谐、求实”为校训。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克难攻坚,已在南乐打下了一片自己的教育天地,积累了雄厚的办学实力。
⑧ 北京到南乐大巴车祸视频
7--8个小时。
驾车路线:全程约573.7公里 起点:北京市 1.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正义路行驶370米,稍向左转 2) 行驶3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东长安街 3) 沿东长安街行驶940米,直行进入西长安街 4) 沿西长安街行驶1.9公里,。
⑨ 南乐乔崇町历史名人
仓颉——汉字的创造者,今河南南乐人;
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铁瑛(1916~ ),原名任鸿让,县西百尺村人,曾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兼省军区第一政委,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郭献瑞(1913~ ),名珍,字献瑞,县东夏庄村人,曾任北京市副市长,郭献瑞擅长书法,行书道劲隽秀,为世人称道;
韩克华(1919~ ),原名韩世朝,字惠卿,梁村乡张庄人,曾当选为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代表,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国家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会长等职;
端木梦锡(1899~ ),名九龄,县城南后街人,中国著名国画家。
端木庆顺 是世纪老人我国著名国画家端木梦锡之孙、继承人。1964年出生于河南南乐。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濮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仓颉书画院常务院长,端木梦锡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被授予“中华书画艺术家”、“当代中华文人书画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其作品被录入多部书画集和《中国当代文人书画精品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