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霍邱县宣传片

霍邱县宣传片

发布时间:2021-08-30 13:13:27

Ⅰ 霍邱县星皓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霍邱县星抄皓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是2016-04-12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霍邱县城关镇建新路。

霍邱县星皓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1522MA2MUE4919,企业法人潘敬国,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霍邱县星皓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户外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室内装饰、装潢、水电安装服务;婚庆礼仪、企业策划、会务服务;装饰材料销售;微视频、宣传片的拍摄、制作;标识、标牌、设计制作、安装;会展策划服务;宣传栏制作及安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霍邱县星皓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Ⅱ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出六安瓜片茶叶吗

不出的,一般在金寨,霍山

Ⅲ 霍邱县的教育


霍邱教育起源无考。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令尹怯列聿(达鲁花赤)兴文庙,从此“士风励而人知所以劝学”。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创立儒学,沿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施教。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创新学。次年,知县劳文琦等就城内丰备仓地,创办霍邱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新学推行缓慢。
民国初期,县内区乡小学校次第兴办,民国2年(1913)在临水集创办的敷文高等小学校,民国4年在叶家集创办的明强小学校、民国6年在城内鼓楼街创办的女子小学校,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小学。民国16年(1927),全县有初高等小学82所(族立6所),教职员237人。至是年,全县共有初、高级小学毕业生3187人。
民国20年(1931)县苏维埃政府在叶集、三元、洪集等苏区乡镇建立列宁小学、列宁模范小学、贫苦农民子弟得以就学。入学新生较新政权建立前高出近10倍。相反,此期国民政府办学大为减少,同年全县仅有初级小学6所,学生215人,教职工12人。
民国25年(1936)在李双圩创建省立霍邱农业职业学校,民国26年(1937)在县城东关外开办霍邱县立中学,民国29年(1940)在李家圩创办安徽省第九临时中学,民国33年(1944)在城内王家祠堂建立霍邱县简易师范学校。这些中等学校和专业学校,为霍邱县及其他地区培养不少人才。据统计,民国36年(1947)霍邱县有大专毕业生188人、肄业29人,初高中毕业生3103人、肄业2625人,初、高小毕业生5138人、肄业8383人,私塾21267人。
由于政治、经济的制约,教育发展进程仍较缓慢。民国19年(193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40%;民国28年(1939),文盲率达95.1%;民国36年(1947),受私塾以上教育的仅占全县人口的9.1%。其间,由于不满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一些学校经常闹学潮。民国18年(1929)春,在中共霍邱城区特别支部领导下,城关各校师生持续罢课一个月,要求解决高小学生毕业升学问题,迫使县政府开办师资养成所,以解决问题。
建国以后,为了“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实行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教育事业得以发展。1949年,全县有小学224所,其中由公学款产收入开办的小学9所,民办公助12班,学生19039人。至1956年,全县有小学420所,学生66831人。
1958年,片面理解“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突出“劳动”教育,不适当地砍掉一些课程。1962年后,农村耕读小学有很大发展,至1965年,全县有各类小学2501所(耕读1768所),学生115440人(耕读45614人),教职工5068人(耕读1768人);中学108所,学生8241人,教职工660人;常年民校930所,学生19217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执行“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政策。取消考试制度,实行“开门办学”强调“兼学别样”。后期,学“朝农”,办“大学”,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发展,据统计,1976年有小学2549所,学生211247人,教职工7676人(民办61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7.7%;初高中52所,在校学生47102人,专任教师1453人;“五·七大学”76所(县办1所),工厂、企业办“七·二一工人大学”25所,共有学员4196人,教职工362人。各级各类学校虽多,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程度高低不一,教学质量极差。
1978年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职员工待遇,改革教育结构,深化教学研究,递增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78年至1987年,共为教职工平反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1115件,复查修改结论69件。1985年,县委用社会指标为教育系统15名教师的52名直系亲属解决“农转非”问题。1983年至1986年有680名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全县教育投资1237.3万元,比1980年增长89.72%;1980年至1987年“三结合”建校,国家、社会、学校三者共投资1304.7万元,修、改、建校舍25017间。1978年至1987年共编写教材10部、录制教改、实验课34节,巡回播放录像373场次,收看的师生达22380人次,发表学术论文326篇。
1987年全县有各类学校894所,其中小学767所、幼儿园30所、初中84所、完中9所、职业中学3所,中等师范1所;在校学生总数241287人,教职工11777人(民办5881人)。全县学校中,沿淮行蓄洪区有中小学301所,在校学生75215人,教职工2828人(其中民办教师1730人)。中小学占地面积5842亩,建筑面积39.92万平方米,有双人桌凳82226张(条)。

Ⅳ 霍邱县吴红被抓照片

亲,在网络知道打听地方上的事想得到答案难度是非常大的,建议上网络贴吧霍邱吧发帖问问看,里面都是霍邱县的朋友,应该有人可以帮到你忙的,祝你好运!

Ⅳ 我想我我霍邱县龙潭乡石庙片小店村的一个小时候的朋友,周小月又叫周

月经一般来在产后6周恢复,颜色自如为鲜红色,且无其它不适情况,可考虑为月经.一般未哺乳的妇女,在产后6~8周恢复月经,而哺乳的妇女早可在产后8周,晚可1年多恢复月经, 大多数人第一次的月经量比平时月经量多,第二次月经就可正常.也是有可能怀孕的,没有月经也是有可能排卵的,祝好

Ⅵ 霍邱水门塘传说

旧县志记载着霍邱的山水之胜:山环西南,水绕东北。山乃大别山的余脉,从下骆山、贯山、安阳山、马鞍山、猴子山、长山、一直到古壁山,从南到北,逶迤蜿蜒百公里,形成霍邱西南部一道天然画廊。至于水嘛,确实丰富,淠河、沣河、史河、泉河,五条内河横穿南北,在与淮河交汇的地方形成三个大湖。霍邱县城就处在三湖环抱之中:城西湖、城东湖、姜家湖。而在三湖环抱之中,更有一颗璀灿的明珠——水门塘。 水门塘,古名大业陂,与寿县安丰塘同为公元前600多年春秋时代楚国令尹孙叔敖督建,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说,水门塘的修建早于安丰塘,所以,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古塘”。 孙叔敖身为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在霍邱大兴水利呢?因为孙叔敖从小在霍邱长大,孙叔敖埋蛇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他埋蛇的遗迹仍留在城里,因为是故土,所以对这里的山形水势、地理环境,十分熟悉。霍邱县城是建在一条岗岭上,而县城北边却有一大片洼地,“蛤蟆挤股尿,庄稼水中泡”,十种九不收,成了一片沼泽地,而周围的岗地又缺水灌溉,影响收成。所以,当时流传着“三年旱,三年淹,三年蝗虫飞满天”的民谣。孙叔敖他当了楚国的令尹后,就下决心率领百姓修建了水门塘,雨水多的时候,把水引到大塘里蓄起来,可以减少淹涝面积;天旱的时候,放水灌溉,使周围10多万农田旱涝保收。 水门塘初建时,面积12000亩,周围数十里田地皆赖此灌溉。在“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的丘陵地区,水门塘在历史上对农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可以想见的。“嗣因历年久远,塘身日渐淤塞,蓄水无多,遇旱即涸,附近豪强,逞强侵占,夏则栽秧,冬则种麦,几欲尽先贤之遗泽”。清雍正、乾隆年间,频讼于县。乾隆十六年,知县丁恕勘明占塘户130余家,计种2800亩,每亩追稻六石充公;乾隆十八年,知县张海又追稻1560余石,变价银980两。作为修理塘埂之费用,并将为首占种的郭铨等四人收监惩治,以警冥顽。为了永杜豪强觊觎之心,张海又委托卓有才识、办事周详的巡检张纲赴塘勘定四处界址,测得塘的面积8500亩,塘身周围绵亘58里8分,并于塘田交界处每里高筑一界堆,土堆以内为塘,土堆以外为田。塘内未收的大小麦勒令尽数拔除,士民尽皆悦服,并立碑永禁占塘开垦。张县令在其亲自撰写的《清理水门塘碑记》中感慨地写道:“夫兴利除弊,长民者之责也,苟有利之当兴,弊之当除,即不必沿袭前人陈迹,皆可自我创始。况前人已有开其先者,数千年资其利赖耳,乃任豪强窃据不能踵行而保护之,使前人之遗泽几几湮没于今日,长民之谓何?”张县令还真有点开拓精神,他责成塘长每年农隙之中,率领居民开挖搪心淤土,高培界堆,“使之屹然在望,不可磨灭,庶几塘日深,界日固,而先贤之遗泽所以备潴蓄,资灌溉者将永久而不坏也。”但是,在小农经济的社会里,禁止占种水门塘的“在官之文案虽炳存,而顽民觊觎之心未息”,到解放前夕,水门塘已大部分被豪强侵占,剩余部分沦为荒塘。 传说水门塘里有一条金牛,只有在午夜里手摇灵芝才能把它唤上岸来。有一个农民踏遍99座高山,终于采到了灵芝草,半夜时分,他站在三里桥上,手摇灵芝,高喊三声“哦啷,哦啷,哦啷!”只见金牛踏波逐浪而来,走至近前,张开血口,农人一见,吓昏桥下。从此两地民没人能牵住金牛。有了党的富民政策的灵芝草,水门塘这条金牛终于被80年代有胆有识的农民给牵住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水门塘又变成一座风光宜人的水门公园,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胜地。古塘焕发青春,每当春和景明之时,你站在业陂阁上纵目四望,孙叔敖高大的塑像临风而立,辽阔的水面,气象万千,远处烟波浩渺,乳雾迷蒙,近处波光粼粼,闪动着万点金光。在防浪台上建起来的翠竹岛、水晶宫、儿童乐园、生态园,各具特色,塘埂四周栽种的数千株梨树,葱茏繁茂,梨花怒放时节,粉嘟嘟压枝盖顶,好像又筑起了一围雪的长堤,醉人的馨香飘溢数里。放眼塘外,田畴相连,阡陌纵横,麦苗碧绿,油菜花灿如云霞,东湖、西湖遥遥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遐思无限。

Ⅶ 霍邱人讲的是六安话吗

皋峰傻吊,六安说的是江淮官话不是中原官话,寿县霍邱说的才是中原官话。

Ⅷ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龙潭镇龙潭村新桥组这里为什么不给老百姓建房子,

10个南部省份,打击涝开打“疲劳战”。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整个南方,降雨量是远离极端气象记录以来的整个历史中的一个突破。同样,目前的防汛形势是最关键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没有打破98水灾“的程度。

截至昨晚,据不完全统计,在南涝已导致数百人死亡,受伤的总数是未知的。的人杀死,事实上,许多真正被淹死的洪水。和国家的客观的评价,今年的洪水 - 消防措施围绕应急预案,材料准备,组织人员提前转移,包括各级方珠光的政治强调的“地面的程度,是最高的”历史“。

毫不客气地,人被杀害或受伤,包括失踪,大多部地区的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到乡镇由于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杀手,灾害管科学称为“次生灾害”。

通过媒体“这个词,声,像报告中,观众可以做有心人可以发现今年的地质灾害集中爆发,不仅指的是无尽的流灾害,而且灾害的地理分布广,包括“森林覆盖率多年排名第一,国内

只是一个大面积连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在大家的直观感受”表面,同时山崩地裂点,虽然每次都让观众感到惊心动魄的,但人们往往忽视了“点”上的地质灾害联系起来,“为什么”的深入思考。
</上周三,云南的一个小镇,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当场造成17人死亡,28人失踪,1200人受伤,半个镇被一扫而空的泥石流。不合时宜已于昨日开始,在贵州的山村,再次遭遇同样的不幸参考国土部公开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山崩地裂的灾害,比去年同比增长了近10倍,包括日,一年的高级官员上一年蹿升高达17倍。该负责人还透露,发生在7月的死亡,失踪没有,仅今年上半年不完全统计,有464人因山崩地裂的死亡和失踪,但,人们经常听到的死亡报告,认为今年不寻常的天气,南方后的第一个干旱水涝,山崩地裂是由于暴雨和怜悯的舆论很少会如此痛苦的伤亡作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刻的水平反射。

根据安全标准,超过25度的山坡上房屋不能居住,和看看周围全中国,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而不是省跟25度的山坡上,甚至在60度以上的斜坡,仍采用人工挖了一个平坦的土地上兴建房屋,修理厂,建学校,早已提前了很多山周围的隐藏工程建设地震埋葬,他发出适当的保险丝引爆。强降雨外部因素,山崩地裂的外观,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自然的生活空间之间的竞争太激烈了,中国人民山崩地裂残酷的报复。

山坡上,毕竟是有限的,无序的城市化轻率,盲目冲动,以吸引外国投资,以获得丰富的,无限的财政诱惑,土地,再加上越穷越生的幼崽无奈,人与自然的领先竞争继续加剧矛盾的生存空间。最后,水库,防洪区,溢洪道,河滩,甚至河道河上,用于盖房子,盖楼,设厂,开放集市,这个疯狂的中国人,自然,无法忍受,并多次强忍着一次自然灾害来了,不奇怪的是,被称为顽皮的它山崩地裂!

,山崩地裂已经成为规范,灾害预防和救助体系的各种倡议,准备千疮百孔。超过一半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违背科学,违背常理的,不受控制的征求性质,形成的旧的和新的绑桩。现在,旧的祸根已经埋下新的祸根种植继续以发展的名义。这种情况不能在一定期限内,如10至20年显着抑制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会吃不因自然灾害造成无尽的“人造” - 山崩地裂欢迎。

Ⅸ 求视频:六安市长毕小斌,请问我们霍邱县众兴至叶集这条路何时修我们百姓天天都在盼早日修好这条路。

等吧,你可想而知

Ⅹ 霍邱县老牛坟历史记载

在“鲁东南第一高峰”马耳山西北,五莲县许孟镇宋家庄子西南有“老牛坟”。据传,郑氏家族自古祖居此地,和周边几村连成“郑氏五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未出山时,与郑氏祖先相善,曾亲为郑氏踏勘吉地,许郑氏家族“有穷有富万万年”。为表谢耽,郑氏祖上将一头青牛送与孙膑。后来老牛故去,孙膑乃将老牛葬于马耳山西侧、白练河东岸,宋家庄子西南、闫家庄子村东,一直留存至今。

后来,据说经有关方面考证,老牛坟一说纯粹是个传说。老牛坟留存至今的高大封土,实际上是元代一位郑氏先人的墓葬,墓葬主人郑成先,是一位千户长。此说已经为地方文化界及官方所接受,并收入地方有关史志资料。如《日照市情网》、《日照网络》等颇具权威性的地方网站上,都专门辟有《五莲县郑成先墓》词条:“郑成先墓在宋家庄子西南角。清乾隆《诸城县志》载:‘(元代)千户郑成先墓,在诸城县南常山前宋家庄,有至元二十一年碑,今不复存在‘。墓为圆形,底部直径18米,封土高6米,俗称‘老牛坟’”。
要说对于地方历史文化遗存,官方考证后作出的结论,一般不会有问题。因此,从来没有对这一结论有过怀疑。有时路过那里,也会认真的看上一眼,手头有相机时则会拍下一张照片,毕竟是几百年前的古迹,并不是到处都能看到的。

日前一个偶然机会,读到了新浪网上一位博主“莲山银”对于老牛坟的看法,他的看法居然和官方的结论截然相反——郑成先墓另有所在,在诸城常山附近的宋家村,而且,彼宋家村跟此宋家庄绝非一村,而是相距二十多华里的两个不同村庄,也就是说,此老牛坟并非“郑成先墓”,就是老牛坟!
带着几分疑惑与好奇,认真查阅了手头能够找到的有关老牛坟、郑成先、以及郑成先墓的资料,尤其是乾隆、道光年间编撰的《诸城县志》、《诸城县续志》,居然发现,“莲山银”的观点,有着较为充分的历史资料依据,至少我认为是正确的——而且还有更多的发现:不仅老牛坟不是郑成先之墓,郑氏祖上也不存在“郑成先”这样一个人,其真正的名讳称谓是“郑成”;而即便是现在已不复存在的“常山南宋家村”的“郑成先茔”,也不是郑成本人的墓葬,而只不过是郑氏先人的墓地!

下面就有关论点、论据进行一下讨论。
1、郑成先的名讳称谓,是“郑成”,而非“郑成先”
请看县志原文,载于乾隆版《诸城县志》卷八《古迹考》部分。摘其文曰:“元千户郑成先茔,县南常山前宋家庄,有至元二十一年碑”。另外,在卷十五《金石考下》中,则有记载“郑成先茔碑”。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断句问题。郑成先茔,指的是“郑成先”之“茔”,还是“郑成”之“先茔”?
实际上这一问题根本用不着咬文嚼字,《诸城县志》原文已经回答得清清楚楚——在介绍“千户郑成先茔”的情况前后,县志还罗列了更多其他古迹,有马耳山后的“吴太尉墓”,还有“百户陈玉先茔”、“千户嵇均墓”、“丁镒先茔”,末了,还归纳了一下:“吴太尉墓,郑成、陈玉、嵇均、丁镒茔至今石兽尚存也”,显然的,郑成先茔,指的究竟是“郑成先”之“茔”,还是“郑成”之“先茔”,已经一目了然了——完全指的是郑成之先茔,想必人们对“先茔”二字的含义应该是十分清楚的,指的应该是先人墓葬,这不应该有什么疑问吧!
因此,把“郑成先茔”理解成为郑成先之墓,既不符合古汉语规范,又有违古人编撰的《诸城县志》原意,现在看来,至少是有些太草率了。

2、郑成先茔的位置,在诸城常山南之宋家庄子(古称宋家庄),而非马耳山后许孟镇的宋家庄子。
乾隆版《诸城县志》至少有三处地方提到了郑成先茔的位置。按其前后顺序,一是在《山川考》部分,在描述常山雩泉水的源流时,有如下记载:“雩泉自常山北流三里许到朱盘村(现为朱泮村——笔者注)东,有水自西南来会之。按是水有二源,一出狼窝山东,西北流二十里;一出寨山阴,北流五里,至焦家庄西合流,西北十里经宋家庄西,而水始大。今宋家庄南有元郑成先茔碑。”
用文字描述太抽象,还是用图片来表示一下关系位置。幸运的是,乾隆县志里面描述的村庄名称和地名、山名,至今有不少仍然在使用。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上述描述特别是河流走向、流经的村庄,跟当地今天的地理形势仍然十分吻合,只是那条河的名称在流经郝戈庄时叫郝戈河,流经寿塔时叫寿塔河,但其走向基本上没有改变。
根据上述描述,郑成先茔的位置位于诸城南、常山西、宋家庄子南侧无疑,而绝无可能指的是马耳山北侧老牛坟的位置。

乾隆版《诸城县志》第二处提到郑成先茔的位置,是在前述《古迹考》部分(见以上附图)。其原文是:“元千户郑成先茔,县南常山前宋家庄,有至元二十一年碑”。该村庄现在仍然存在,位于常南偏西约3公里,只是名称改成了宋家庄子。显然的,常山前宋家村,指的只可能是这一个宋家庄子,而不可能是马耳山后、距离常山近30里的宋家庄子。

《诸城县志》第三处提到郑成先茔的位置,是在县志第十五《金石考》部分。其全文为:“郑成先茔碑至元二十一年,前漕贡进士、密州学官宋革撰正书,其略云:郡之北、巴山之阳郑家庄,有古茔。后迁郡之西南二十里朱章村,于住宅三百步外巽方茔域。按:朱章村,今无此名矣!碑在县南宋家庄南里许,南向,高七尺,宽三尺五寸,螭首仆地,碑题为‘显亲示后之碑’,字径七分,碑阴世系有重孙黑儿、山儿等名,又有几姐几姐夫姑夫字”。
此段文字内容十分丰富,具体介绍了郑成先茔的来龙去脉以及其碑文等内容。从中可知,郑成先茔原在城北巴山南之郑家庄,后来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即“郡之西南二十里”的朱章村。但在乾隆年间,朱章村作为地名就已经不存在了,但按照前后文对照,其位置也就在现在的宋家庄子附近。而在乾隆年间,当地还有一座碑,碑的位置在“县南宋家庄南里许”。
根据“郡之西南二十里”,在图上测量一下,从诸城古城的位置到现在的宋家村,大体上是11公里,与郡之西南二十里十分吻合,而且宋家村也正在西南方向上,略偏南。
而从诸城到现在的老牛坟位置,怎么量也是24公里左右,虽然也在西南方向,但距离相差两倍,无论如何也没法套到郑成先茔的位置上去。因此,把老牛坟说成是郑成先茔,实在是太缺乏说服力了。

3、即便诸城城南、常山之西的宋家村,也非郑成之墓,而是郑成之”先茔“,即其祖上的墓地。
关于这一点,在《乾隆县志》关于碑文的记载中很明确,该先茔原在城北“巴山之阳郑家庄”,该村庄名称现已不复存在,大体上应该位于诸城以北20公里、潍河东岸、巴山之南、百尺河以北,也就是现在的王家巴山、乔家巴山村区域内,后来迁“郡之西南二十里朱章村”。至于为何、何人组织或主持迁茔,流传下来的文字中并无明确记载。
但从残存石碑题为”显亲示后之碑“,当为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所立。据网络资料,郑氏当时累世官宦,郑成的官职曾授“金牌千户兼隆兴府”,按元代官制,在从四品到从五品之间,相当于明清时代的知府、同知;其祖父郑旺曾任职楚州管军总领;其父郑世隆曾任莒密两州捕快;其子郑宣曾任管军总把,等等。显然,郑成的年代是其家族最为发达的年代,郑成则是家族史上功名最为显赫,加之其先茔以郑成先茔名之并传之后世,说明当时主导将先茔由巴山南迁常山西,必是郑成所为。而且,至少在当时,应该不包括郑成之墓在内,否则,便不能称为先茔。

4、马耳山后、宋家庄子西南这处“老牛坟”,究竟为何人之墓?

据新浪博主“莲山银”介绍,其本人现已年近七十,老家就在宋家庄子,生于斯,长于斯,对老牛坟的传说,以及建国以后周边地理历史的演变十分清楚。据其介绍,老牛坟前从前叫庙前,1958至1960年深翻土地时在那里挖出过很多古砖和青瓦,以及锈蚀的宝剑等;宋家庄子村西洼地当时深翻地时,地下20公分也全是古代砖亘、门口石条以及柱脚石座等,因此,推测老牛坟前、宋家庄子以西,古代曾是一处繁华之地,很可能还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庙宇。
至于老牛坟的主人究竟是谁、究竟为何人之墓,现在已无从得知。历史的东西、文化的东西就是这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能胡乱东拉西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不可能是郑氏祖先之墓——因为,在马耳山后的郑家五村,郑氏族人自古以来在那里薪火相传,从来没有间断过,任何人都不可能把祖先的坟茔胡乱混传成牲畜之墓,哪怕那是一头神畜。

阅读全文

与霍邱县宣传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招生推广策划方案 浏览:291
联通4g电子商务1万 浏览:23
格力空调的营销方案 浏览:354
乡村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70
大学生就业培训课程互动方案 浏览:1
餐饮十月份营销方案 浏览:866
银行柜员培训计划方案模板 浏览:331
线下英语培训机构推广方案 浏览:256
校本培训方案展示简报 浏览:87
fackbook营销方案 浏览:421
消防售后服务培训方案 浏览:927
法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概况 浏览:458
培训平台建设方案 浏览:255
学校社区培训方案 浏览:121
成都尚网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172
系列报道节目策划方案 浏览:31
安保消防人员培训方案 浏览:819
上海中学教师暑期培训方案 浏览:798
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 浏览:716
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讲话 浏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