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的年鉴
1953年
6月30日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高朗山来到经济快报社,宣布市委决定:《西安日报》七月一日正式出刊;高朗山兼任西安日报社长,袁烙任副社长;原《经济快报》工作人员一律留用。
7月1日 《西安日报》(中共西安市委机关报)正式出版。每日四开四版。
1954年
1月1日 《西安日报》由四开四版变为对开二版。开办《文艺生活》副刊和《大众科学》专栏。
3月 市委决定:将西安日报社的社长负责制改为总编辑负责制,袁烙任总编辑。
5月 西安日报社社址由西大街81号迁至南四府街公字2号。
1956年
7月1日 《西安日报》扩大为对开四版,文横排。
11月22日 经中共西安市委批准组成西安日报社编辑委员会,总编辑为袁烙。
1957年
5月 整风运动开始,市委派常委丛一平到报社负责报纸工作。
1958年
5月8日 报社购买回的一台32寸轮转印刷机开始运转。
1959年
1月1日 《红雨》综合文艺副刊创刊。
1961年
2月1日 《西安日报》改为《西安晚报》,四开四版。西安日报社更名西安晚报社,袁烙任总编辑。
1964年
4月1日 《西安晚报》由四开四版扩大为对开四版。
这一年,又购进一台32寸轮转印刷机。
1966年
6月13日市委派出三十多人的文化大革命工作队进驻报社。编采人员大多“靠边站”,报纸工作基本由工作队代替。
1967年
1月1日 西安地区造反派组织非法夺了中共西安市委的权,作为市委机关报的《西安晚报》停刊。
1968年
8月中旬 市革委会派出一支四十多人的工宣队进驻报社。
1969年
6月16日 作为西安市革委会机关报的《西安日报》正式复刊。
1970年
4月8日陕西省支左委员会决定撤消西安日报社军管组;市革委会决定成立西安日报社革命领导小组,肖谷任组长。
1971年
5月 中共西安市第六届代表大会召开,中共西安市委恢复,《西安日报》为市委机关报。
1977年
8月16日 市委决定: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烙兼任西安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肖谷免职。
1978年
1月 市委决定将报社下放干部全部调回,一部分下放干部重新回到报社工作。
2月市委决定撤销西安日报社党委,成立西安日报社党总支,隶属于市直属机关党委领导;撤销西安日报社革命领导小组,成立西安日报社编辑委员会,恢复总编辑负责制。
3月28日 《西安日报》原副刊《红雨》恢复出版。
4月6日 《钟楼下》专栏复刊。
8月16日 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为《西安日报》题写的报头启用。
1979年
1月12日西安日报社召开平反大会,为文革中受迫害的32位同志平反昭雪,为原副总编辑邓评被迫害致死平反昭雪。
1981年
1月1日 《西安晚报》(中共西安市委机关报)复刊,《西安日报》停刊。《西安晚报》仍为四开四版。
11月30日刊登王曾吾老人给编辑部来信,希望“引”来一个闺女,求女信登报后三天内就有许多女孩登门争当老人的闺女,十天后登门的人超过300人,写信者多达582人,加起来共有800多人。
12月24日 通讯《八百闺女天外“飞”来》在一版头题刊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12月29日 西安市卫生学校的600多名学生愿集体当老人的闺女,记者又写出消息《助人为乐,班班相传市卫校六百同学当“集体闺女”》。
西安日报社逐步实现采编电脑化。1983年
9月12日 市委调整报社领导班子,马汉卿出任《西安晚报》总编辑。
1984年
上半年 公开招聘了七十多名采编人员及校对、行政管理人员。
7月1日《西安晚报》由四开四版小报扩大为对开四版大报。扩版后,二版由社会部包版,并提出“不吃一版剩饭,办出自己特色”的编辑思想。四版增设《今日晚报专电》专栏。
1987年
3月 购进一台树脂版曝光机,淘汰了传统的铅版。同年又购进了一台上海胶印机。
1988年
6月25日 市委决定:李凡任西安晚报社总编辑。
1989年
1月1日 报纸自办发行开始启动。
这一年改造平印车间为激光照排车间。
1991年
3月11日 西安晚报零售总站成立。
3月18日 实现了激光照排、胶版印刷,告别了火与铅的历史。
9月10日 西安晚报首次出版彩报(一版和四版)。
11月10日,在二版增辟《经济》专刊,每周一期。到1993年底,共出刊101期。
1992年
10月 开辟《九州传真》《三秦纵横》新闻专版,为目前中国新闻和陕西新闻版的前身。
1993年
1月6日 《西安晚报·经济专刊》创刊。
1月9日 《西安晚报·周末专刊》创刊。
5月20日 《西安日报》试刊,每周出刊一期,至6月10日,共出4期。
6月30日西安晚报社在止园饭店举行庆祝成立四十周年大会。市委书记程安东到会祝贺,市长崔林涛写来贺信。同日市委决定:将西安晚报社改为西安日报社。8月5日《西安晚报》8月8日二、三联版广告版竞拍以36万元成交,并将此款捐赠设立西安新闻奖励基金。
1994年
1月1日西安市委机关报《西安日报》正式复刊。同日,原随《西安晚报》出版的《经济专刊》更名为《西安日报·周末经济》,每周末随日报出版。同日,《西安晚报》改版,成为市委领导下的城市晚报。
4月26日 市委决定成立西安日报社社委会,王长安任社长。
1995年
3月20日 广告部设立驻京、沪、粤、鲁广告联络站。
5月9日 《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被评定为陕西省一级报纸。
5月25日 新闻大厦动工。
9月4日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巨幅《西安晚报》悬挂在南门内,比原报放大1590倍,内容为当日的一、四版。全国30多家报纸对此作了报道。
在中国“印协”组织的评比中,《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的印刷质量跃居全国报纸的前列。
1996年
11月《西安晚报》与《新民晚报》合作,在《新民晚报》美国版开设《西安新闻》专版,每月一期,为西安的对外宣传开设了一个新的窗口。1997年
1月1日 《西安晚报》每周二、三、五、六四天扩为对开八版,其余三天仍为四版。
10月 由我社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兴建70个街头阅报栏竣工。
这一年, 《西安晚报》广告收入突破亿元。新闻大厦竣工,面积为10582平方米。
1998年
1月1日 《西安晚报》扩为12版。两报发行有所调整,市区部分区域交邮局发行,其余仍为自办发行。
5月19日 两报编辑部迁到朱雀门里新闻大厦。
5月28日对《西安日报》与《西安晚报》编辑部首次进行大规模改革,增设抓深度报道的机动记者部,扩充了社会新闻部的新闻热线,招聘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对编采人员实行量化管理。
同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中国媒体调查报告会上宣布:西安地区的居民中阅读《西安晚报》的达74.7%,阅读率及忠实读者比例在西安市二十多种报纸中名列第一。
6月1日 两报上楼入户工程启动。
6月8日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同意《西安晚报》在我省9个地市设立记者站。
12月28日 《西安晚报》改出早报。
当年在南二环路建成印务中心(厂房和纸库),安装第一台罗兰印刷机。编辑部安装了北大方正采编电脑网络系统,人手一台电脑,取代了笔与纸,实现了微波传输。
1999年
1月5日《西安晚报》日发行量突破30万份,《西安日报》达到6万份。实现了全国无空白省市区,全省无空白市县,全市无空白行政村的覆盖目标。
同日 《西安晚报·经济专刊》改为四开彩印小报。到3月2日,又恢复对开大报。
4月1日 西安日报社印务中心启用,德国罗曼·罗兰UNISET60彩印机正式投产。
4月19日 西安日报社采编网络开通运行。
5月1日 《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电子版互联网站开通并上网成功。
6月15日 市委决定:马师雄任《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
7月1日 《西安晚报》的传统栏目“钟楼下”改为“钟楼热线”。
9月29日 两报编辑部合并,设立15个部门。
10月1日 《西安日报》出特刊50版;《西安晚报》刊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珍藏版52个版。
10月编辑部中层干部新一轮竞争上岗开始,先后有40多人参与1室13部领导岗位的竞争,最后聘用了26个部门负责人。
10月17日 《西安晚报》正式扩为16版(周一至周五)。
11月8日 “新闻招手停”驶上街头。
12月26日《西安日报》开始启用60年代初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西安日报”新报头,并发表毛泽东题写“西安日报”手迹。
2000年
1月24日 《西安晚报》“钟楼热线”撤销,“黄亚平热线”开通。
7月报社发行部完成了公司化改造,注册成立了西安报业报刊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营销公司。
8月16日 《城市经济导报》《现代保健报》《西安商报》划转西安日报社主管。
11月起 编辑分两批上机组版,到次年4月,全部编辑人员直接用电脑组版。2001年
4月29日 采编部门开始第三次改革。6月底实施。
5月10日我国国内第一台罗曼·罗兰UNISET70无轴印刷机在西安日报社印务中心演示,次日正式投运,每小时出报14万张。
7月1日 《西安晚报》扩为20版(周一至周五)。
2002年
1月1日《西安日报》由对开4版扩为对开8版(周一至周五)。
5月 市委调整西安日报社领导班子,原市委副秘书长陈浩任副社长、《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
7月1日 《西安晚报》改为国际流行版——彩印窄幅报, 同时启用西安日报社报徽。
2003年
9月 西安新闻网正式上线。
2004年
9月,全国第六届“韬奋新闻奖”揭晓,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郭兴文荣获该奖。
11月,中央电视台“中国风云记者”揭晓,西安日报社记者黄亚平当选,其专题片在央视10频道播出。
2005年
为西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开办多种专栏共出170多期,发稿830篇,约40万字,有力地配合了“创卫”工作。
2006年
8月西安日报社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推出“循诗读长征”系列报道,以毛泽东10首长征题材诗词为线索,以诗词所涉地点为目标,采取记者实地寻访形式,进行专题报道。还采访报道了20多名老红军和红军后代,举办了老红军与万名大学生联欢活动。
西安日报社运用媒体力量扶危济困,呼吁社会力量奉献爱心,救助了一批特困家庭和人员。
2007年
6月8日上午报社召开干部大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郭若为宣布了市委的任职决定:原市委副秘书长郝小奇担任西安日报社社长,原市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李颖科担任副社长、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宋若虹、屈胜文分别兼任西安日报执行总编、西安晚报执行总编。陈浩已当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不再担任西安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2008年
1月 《西安晚报》《西安日报》多媒体数字报正式发布。
8月 我社举行新一轮中层管理岗位竞聘演讲大会。
2009年
1月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传媒大会·2008年会”召开。《西安晚报》在大会上荣获“金长城传媒奖”,并被评为“2008中国城市晚报十强”。“金长城传媒奖”是为了肯定、奖励为中国传媒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传媒及传媒人而设的奖项。它是中国传媒历史上除“范长江新闻奖”和“邹韬奋新闻奖”外首度设立的传媒大奖,也是长期设置的传媒大奖。
2010年
3月21日 陕西报业联盟在安康举行成立大会。联盟广告有限公司同时揭牌。
5月11日西安报业传媒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正式成立。西安报业传媒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西安日报社为主出资组建,是西安日报社下属子公司。该公司前身为西安日报社后勤服务中心。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结合西安日报社实际,后勤服务中心转制成为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法人企业。10月28日西安报业红马甲发行配送网络有限公司成立。西安报业红马甲发行配送网络有限公司是由西安报业报刊发行有限公司改制而成,由西安日报社、西安新星广告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新型企业。公司主要业务有报纸发行、物流配送、广告信息等。
11月10日~11月16日 我社举行新一轮中层管理岗位竞聘大会。
2011年
3月9日 接市委通知,李颖科总编辑调任西安市教育局局长。
10月17日 西安日报社新印务中心试生产。10月28日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成立。
2. 程群力的人物履历
1968年10月至1969年12月,在陕西省周至县青化乡滹沱寨村插队劳动;
1969年12月至1973年01月,在解放军空降兵43师127团直属炮连服役;
1973年01月至1973年09月,任陕西省周至县商业局普集转运站文书、会计;
1973年09月至1975年12月,在西北农学院农学系学习,任党支部委员、系党总支委员、学生会主席;
1975年12月至1979年12月,在陕西省农办、省委农工部、省农委工作;
1979年12月至1984年08月,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秘书、秘书二处副处长;
1984年08月至1985年10月,任陕西省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1985年10月至1990年12月,任陕西省长安县委书记;
1990年12月至1997年04月,任西安市民政局局长、党委书记;
1997年04月至1997年07月,任西安市委常委,市民政局局长、党委书记;
1997年07月至2000年11月,任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0年11月至2002年05月,任西安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2002年05月至2005年02月,任西安市委副书记;
2005年02月至2005年09月,任西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05年09月至2016年02月,任西安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第八、九、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西安市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西安市第七、九、十、十一、十二届市委委员,西安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
3. 西安市党委宣传部发学习强国国庆直播奖品什么时候能发到用户手里
我的~建议反馈~可以咨询在线客服的
4. 请问陕西电视台新闻热线电话是多少,
西安电视台的新闻热线是029—9600168。
2013年3月27日,西安广播电视台成立大会在曲江南湖畔的西安广电中心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学锋、副市长段先念、省广电局副局长李选政等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新成立的西安广播电视台是由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合并重组而成的。移动图片动电视七个电视频道和西安网络电视台,统一呼号为“西安广播电视台”,播出时分别称“西安广播电视台XX广播”、“西安广播电视台XX频道”。
西安市文广新局局长严彬指出,西安广播电视台旨在遵循广播电视发展规律,调整结构,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协调,发挥优势,丰富节目,提高管理,经营产业,拓展空间,不断增强活力,锻炼实力,扩大影响力,增进竞争力,提高公信力,使全市的广播电视事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做出新贡献。
西安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惠毅代表全台干部职工感谢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的关怀、支持、爱护和指导。 他表示,西安广播电视台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严把导向,创新方法,提高质量,把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宣传任务完成好,为全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4)西安市委宣传部扩展阅读:
西安广播电视台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西安市委市政府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西安市民表达民生的重要通道。
西安广播电视台拥有新闻、交通、音乐、资讯、综艺五个专业广播频率,以及新闻综合、白鸽都市、商务资讯、文化影视、健康快乐、乐购购物、移动电视七个电视频道和西安网络电视台、西安网两个网络媒体。统一呼号为“西安广播电视台”。
西安广播电视台以合台为契机,改革节目生产、管理模式,推出一批适应新传媒时代发展趋势、贴近实现生活的新栏目,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把西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 西安市委宣传部 地址、邮编、电话
地址:西安市北院门市政府内
邮编:710000 西安通用
电话:不详(建议打114咨询)
6. 市委讲师团是干什么的
市委讲抄师团是组织实施干部在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的职能机构,基本职能是:
1、组织实施重大宣讲活动。
2、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提供服务。
3、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形势政策教育。
4、推进干部在职业余学习。
5、开展网络新媒体宣传等。
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干部,参加帮助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
1985年 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中央国家机关党委联合向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报送的《关于挑选机关干部参加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的请示》,并于1985年组成首批讲师团。
7. 西安大追捕的幕后花絮
但是魏振海的影响远未结束.后来导演唐敬睿根据此事拍摄了十集电视剧《西安大追捕》,此片播出后,在陕西地反响极大.
几年之后,一则推销药品的电视广告在古城西安闹得沸沸扬扬。原因是这部广告片的主角是在电视剧《西安大追捕》中饰演罪犯———“杀人恶魔”魏振海的演员。
一广告公司竟追求所谓“名人效应”,由演员饰演的“魏振海”的广告形象又出现在古城观众的面前。一时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愤慨。一些受害者家属更是气愤之极。
西安市公安局参与此案的三位干警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谴责这种做法。
西安市委宣传部听到群众的呼声后,立即责令电视台停止了广告播出,并对负责广告的当事人进行了批评。
“杀人恶魔”广告,终于在市委宣传部门、工商部门的干预下停播了,但是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
真实历史
越狱
魏振海被关在西安市某监狱的5号牢房,上戴手铐,下拖脚镣,躺在特制的死刑犯床架上。牢房里有管教干部派来的两名轻刑犯,为他喂水喂饭,并防止他自杀或行其他不轨之举。
按规定,收监的人犯都必须解下裤带、鞋带,去掉衣服上的金属饰物,为的是防止犯人自杀自残。一天,武警战士打开号子,对监舍进行例行检查。不巧的很,刚查到魏振海所在的号子,隔壁的犯人就发生了激烈的殴斗。战士们闻声前去制止,一位入伍不久的新战士竟在忙乱间把带进来的钳子掉在了地上。魏振海一把将钳子抓到手,拴在布条上,吊在茅坑的木板下面。后来,战士发现钳子丢失,虽经多名战士里里外外挖地三尺找了多遍,也没能找到。
一天夜里,魏振海向这两名犯人谎称自己有100万巨款,放在广州市白云区越秀路某某号一个朋友家里.自己今生今世无法享用了,就给你们。你们出狱后,就立即到广东找我那位朋友,将那笔巨款分了.两犯人就让他写个字据,魏振海说打开手铐才能写.随后,每到夜深人静,魏振海就开始了他的工作。他先用钳子从铺板上起下两枚大铁钉,又用铁钉和钳子撬砸脚镣,砸开后再用布条缠好,用泥巴糊住。两名犯人在他的威逼利诱下,每天晚上都搭着人梯锯着窗上的铁条。同监犯人都知道魏振海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神,谁也不敢向看守人员报告。他们的越狱准备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988年3月28日凌晨3时许,眼看一切准备就绪,时机已经成熟。魏振海手执铁钳,指挥两名犯人用被子撕成的布条把同号人犯一一捆绑起来,堵住嘴巴。他们用力拉断窗上的铁条,一个按一个地翻了出去。铁窗外正好是一排平房,恰在哨兵视线之外。他们弯着腰,沿平房屋顶走到尽头,跳进一所猪圈。随后,又找到一架施工用的竹梯,将它靠在高高的墙上。
魏振海躲在阴暗处,寻觅着越狱路线。四周是5米多高的围墙,上方还有高压电线,两手空空是没有希望逾墙逃跑的;监狱的大铁门紧锁着,但旁边有一扇侧门却可以出入。门口不可能没有战士执勤,溜出去的希望也微乎其微。但覆水难收,只能拿这条已不属于自己的性命再搏一把,以求一逞。硬着头皮走到大门,居然一个人都没有。
当夜值班的新战士小吴,因为首次独立上岗,不免有些紧张。夜深人静,他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忽然,他发现监墙西北角的探照灯不知什么时候熄灭了,形成一大片阴影。他径直地走过去,一扭头,看到有三条人影走出了大门。
小吴赶紧跑到哨楼,打电话向当晚值班的管教干部做了报告。
管教干部接到报告后也很紧张,赶紧来到监区,首先就去察看5号监房,因为里面关押的是临刑的死囚。打开手电,死刑犯还静静地躺在床上———忙中出错,他没意识到另外两轻刑犯已不知去向,更没有进去识别一下,殊不知狡猾的罪犯在逃跑前恰恰在床上做了一点“伪装”,玩了一个“空城计”。
不久,被捆绑的人犯挣脱开来,发出了喊声。看守人员当即鸣枪,全体武警和干警立即行动,一方面报告上级,一方面以看守所为圆心,在警犬的带领下迅速向四面八方搜索。刘平局长在家里接到报告,当即命令刑警、特警和武警指战员,以及市局机关全体公安干警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封锁一切交通要道,加强对机埸、火车站、汽车站的控制,务必把魏振海堵截在西安市。
天刚麻麻亮,所有警力已经按时按地部署完毕,整个西安市就象一只密不透风的铁桶,连只苍蝇也甭想飞出去。两名犯人很快落网,但是魏振海在众多道友的帮助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案子拖了一年多没破,并且一点线索都没有,以致经常发生抓错人的事情,西安人民谈小黑(魏振海小名小黑)色变,办案警察更是压力重重,负责此案的王爱军精神几乎疯狂,因为小黑说过要杀他全家。
在销声匿迹整整20个月后,魏振海突然在一起震惊全市的特大杀人抢劫爆炸案中露出端倪。
1989年11月25日,四名案犯窜入个体户岳德林家中,杀死岳德林,杀伤其妻。当干警前往抓捕时,又被罪犯扔出的手榴弹炸伤。四犯杀人爆炸后,抢走现金13.8万元。西安市刑侦部门认定此案系魏振海及其同伙王玉安、郭公道、谢峰等四犯所为。
落网
最后魏振海的落网也相当离奇。有一次魏振海的手下的一个女人过生日,魏振海没去,几人又胡乱试枪,走火打碎自家玻璃,子弹穿过冬天的楼区空地射向对面一个教师的屋墙上,可以想见教师的惊慌,派出所来了,那些人把枪扔到楼下雪地里,此事惊动了魏振海和办案警方.
1990年1月30日,警方在魏振海可能出现的几个地点设伏抓捕,精兵强将都布在了别处,唯独对魏振海一个已经被抓的手下家里没有在意,派了一个很老实的警员朱瑞华和一个武警蹲坑。
中间只等来了一个捉老婆奸的男人。一天没有动静,等到晚上七点左右的时候。有人敲门,朱瑞华开门,当时朱瑞华没有看清,就把他放进来了,那人一进门就把枪顶在了朱瑞华的太阳穴,此时朱才认出这就是魏振海。
魏振海一直留着大胡子,那天他也预感不好,就把胡子刮了个干干净净,再加上天黑,朱瑞华就没有认出来。枪顶在了脑门朱瑞华脑袋轰的炸了,一把扑向魏振海,魏振海一搂扳机,枪居然卡壳了,没响。朱瑞华疯狂了,卡住魏振海的脖子,也终于认出了魏振海,二人死命搏斗,一边大喊是魏振海,是魏振海。
武警拿着长枪不敢开枪,因为此时魏振海和朱瑞华抱在一起从楼上滚到了楼下。朱瑞华紧紧搂住魏振海不放,好不容易把魏振海擒住。这时局长刘平闻讯赶过来,揪起魏振海的头发,咔嚓照了一张照片,获了当年的新闻照片奖。
那把枪也神奇之极。那是一把老式的白朗宁手枪,只有四发子弹,前天晚上魏振海在藏匿地把枪拿出来擦了又擦,把四发子弹也擦了又擦,还是不放心,就把两颗六四子弹放在最上面。因为白朗宁子弹是旧的,六四子弹是新的。而两种子弹一般情况下通用。
事后调查发现,魏振海所持手枪枪弹不符合,本应装7.65毫米直径的子弹,头一发却是直径7.62毫米的。正是托这发“臭弹”的福,魏振海落网,朱瑞华有惊无险,后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一等功。
更加离奇的是,负责预审的一个老警察在抓住魏振海后到楼外验枪,一扣扳机,子弹顺利击发。
1990年3月8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贩卖毒品、非法买卖枪支弹药和脱逃罪,判处魏振海及其同伙谢峰、王玉安、郭公道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8. 西安市政府办公厅主任与雁塔区区委书记级别大小
西安市政府办公厅主任与雁塔区区委书记级在正常情况下级别是一样大的,都是厅局级副职。
厅局级副职:
1、地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
2、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新疆兵团农二师副师长)。
4、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长春市朝阳区区长)。
5、直辖市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
6、省直管市正职。
(8)西安市委宣传部扩展阅读:
我国城市行政级别:
1、正部级(正省级)
4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直辖市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省相同;直辖市与省辖市、地级市管辖区域相同,下辖:区,县,市(县级)。
2、副部级(副省级)
10个省会城市所在市: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
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副省级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同级。重庆曾经一直是副省级城市,1997年成为省级的直辖市。其最高行政官员(市长)对应的行政级别为副省长级(副部长级)。重庆是第一个副省级城市。
3、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所有副省级城市早先都是计划单列市,后来规定省会城市不再设为计划单列市,所以上面的10个计划单列省会都已经相继取消了,现在的计划单列市只剩下厦门、宁波、青岛、深圳、大连等。
5个非省会城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无需上缴省级财政。我国的计划单列市有五个,分别是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和厦门。它们享受着省一级的经济权限。
4、准副省级
包括除上外的所有省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