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预防电信诈骗内容
一、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二、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三、主要有哪些电信诈骗方式
1、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工作人员,用网络电话虚拟上述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或涉嫌洗钱、贩毒罪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或让受害人登陆虚假的公、检、法网站查看通缉令,后再实施诈骗。
2、补贴退税类诈骗
骗子冒充“财政、税务、卫生、残联、教育”等部门,谎称事主享受“购房退税、购车退税、新生儿补贴、残疾补贴、教育补贴”,向事主提供所谓的相关部门咨询电话,通过电话诱骗事主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后通过利用被害人对ATM操作不熟悉将钱款转走。
3、小额贷款诈骗
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称可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对方就以先汇款至指定账户证明有偿还能力或缴交保险,公证费等各种方式实施诈骗。
4、提高信用卡额度诈骗
骗子在网络上推广谎称能为受害人办理提高信用卡额度的业务,利用受害人急于提高信用额度来获取资金的迫切心理,后套取被害人银行卡卡号及消费验证码等信息后,后将所消费购买的充值卡等物在网上销赃套取钱财。
首先我们要有防范的意识,且了解最新的电信网络诈骗一般都有哪些形式,再者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遇到不明来电和短信不要随便接,也不要点击不清楚的链接
2. 怎样查出商业银行是否有高息揽储的行为
严重的高息揽储现象,终于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重手整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今天(17日)通报了一批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商业银行机构和个人,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存贷款的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从源头上防治违规揽储行为。
由于2009年大量的信贷投放,加上居民投资对资金的分流,还有央行2010年连续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囊中羞涩,不得不高息揽储。所以在当前一些银行的宣传单上,50万送加油卡、购物卡;100万可得到数码相机、手机;300万以上送笔记本电脑。类似这样的银行存款优惠活动随处可见。
在中国银监会今天的通报上,多家商业银行就因为违规吸收存款的行为遭到了处罚。通报中说,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被查出对某家企业存款手工补计利息,帮助套取不同账户间利息差等问题遭到处罚;华夏银行石家庄建华支行因为有奖储蓄行为,相关责任人遭到了河北银监局离岗培训、责令检查并被扣发奖金的惩处。此外,渤海银行济南分行、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和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等都被查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吸收存款问题。
3. 非法集资主要有哪些特征
你好,非法集资是一项违法行为,轻则受到罚金,重则无期徒刑,一般特征主要包含几点: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
2、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
3、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
4、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投资人(受害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
遇到非法集资首先不能慌乱,当事人可以立即报案,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有必要,可请刑事律师介入。
4. 我在邮政存了三年期的人寿保险,三年到期了可以全部取出来了吗
可以的,只要存期到期就可以办理。
邮政取出流程:
1.到期(被保险人)去保险公司办理领取。(保险单.身份证.银行卡)。
2. 看下保险合同保险期间几年几年才到期。
3. 如果缴费期满想领取叫退保
4. 退保保单的现金价值。
5. 保单现金价值在合同书保险单后面,缴费1次就是第一年对应的现金价值这就是退保金额。以此类推。
6. 准备资料.保险单.(投保人)身份证.银行卡。
银行保险大致可分为:意外医疗消费型、理财型定期储蓄保险 现在银保多数销售的是理财分红型的产品为主。
在储蓄时需注意: 1、银保产品满期还本+利息,年利率在2-7%左右不等! 2、保险产品应清楚了解保险责任和利益,熟知保单内容! 3、一般银行保险满期在10年以上,缴费期为趸交、3年、6年(但以三年缴费期限居多)! 4、在储蓄时不要盲目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高息诱惑,有保单就是保险产品,而不是普通银行储蓄,不可以随意支取,如中途客户随意退保可能有利益损失,而缴费期内退保的本金也会亏损!
邮政所有保险产品都是保险公司研发并且到保险公司同样可以购买到的,邮政仅是代理关系,所以当然可靠。由于邮政有品牌优势与网点优势,邮政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从保险公司取得代理权,因此客户到邮政购买相同的保险有可能会相对优惠,当然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保险产品会有差异。
在银行买是没有风险,不过毕竟是保险,不是银行的定期存款。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买了在银行出售的保险,需要提前支取的情况下,会能有多少钱。带储蓄性质的保险在提前支取的时候,一般都会连本金都保不了的。各家保险公司也推出的保险不同,提前支取时候的金额也会不同。 最简单的,就是看保险条款,不是宣传单那种,是附在合同里的正式条款。
5. 有关银行存款风险的广告,请各位大大献计~~!!
1.体现出自己是国有大银行,国家信誉。
2.突出自己存款自愿、取款自由,自己安全。
3.宣传非法集资的特点,不受法律保护,暗指其他银行多付的虽然是现金,但是可能会影响账户的资金安全;国家对存款利率有上限,超出部分不受保护。把小银行多付钱的情况和非法集资的某些特征挂靠起来。
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如下,看有没有能用的。
一、非法集资的特征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二、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
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
(二)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三)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
(四)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五)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六)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七)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八)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
(九)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十)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十一)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十二)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三、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
(一)承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二)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等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故意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承诺稳定高额回报,欺骗社会公众投资。
(三)以虚假宣传造势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站设在异地或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
(四)利用亲情诱骗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有些参与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四、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标语口号
(一)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息诱惑(二)珍惜一生血汗,远离非法集资(三)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是陷阱(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自觉抵制非法集资(五)抵制高息集资诱惑,理性选择投资渠道(六)树立正确理财观念,警惕非法集资陷阱(七)远离非法集资,建设美好生活(八)防范非法集资,人人有责(九)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贷款、非法融资和非法集资广告陷阱,谨防上当受骗(十)打击非法集资,共创社会和谐(十一)打击非法集资,维护群众利益(十二)打击非法集资,维护金融稳定,共创和谐社会(十三)参与非法集资,自己承担损失(十四)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风险自担(十五)警惕以私募股权投资等名义、提供所谓高额回报的非法集资陷阱(十六)警惕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
6. 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花样有哪些
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花样:
1、退税诈骗。犯罪份子通过非法渠道获悉购车人的电话号码后,冒充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购车人谎称要退车购税,诱骗购车人到ATM机上按其指令操作以此骗走购车人银行卡上的存款。
2、中奖诈骗。犯罪份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公证处工作人员,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谎称其中大奖,叫受害人将“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等存入其指定银行帐号,其再向受害人兑现支付“奖金”,以此骗取受害人钱款;部分犯罪团伙雇用人员到我市城乡推销奖票或附有刮奖的产品宣传单,受害人刮开后大多都会中10万或20万以上的巨额大奖,犯罪分子又慌称以“支票”形式全额兑现“大奖”,叫受害人将“中奖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等存入其指定银行帐号,以此骗取受害人的钱款。
3、培训诈骗。犯罪份子假冒消防、税务、工商、海关等国家机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以传真形式向公司、企业等单位发“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叫公司、企业将“培训费”打到其指定的银行卡帐户上,以骗取钱款。
4、家人遭遇意外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犯罪份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杀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或“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5、朋友急事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受害人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的形式,顺势假冒受害人多年不见的朋友,谎称其到受害人所在地的附近遇到嫖娼被罚、交通事故赔钱、生病住院等“急事”,以借钱解急等形式,并叫受害人将其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6、虚假购物诈骗。犯罪份子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低价“推销”时尚商品或手枪、迷药、信号接收器、遥控监听器、特殊功能眼镜等违禁物品,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手续费”或“先付款再发货”等名义,叫上当受骗者将现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财。
7、冒充黑社会杀手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姓名、移动电话、家庭电话等信息,以手机短信或打电话的手段向受害人谎称其受黑社会的雇请要加害于受害人及其家人(宰手断腿、挖眼割鼻等),给受害人造成心理恐惧,让受害人“出钱消灾”,诱使受害人将钱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款。
8、ATM机贴假提示诈骗。犯罪分子将银行自动取款机(ATM机)的插卡口破坏,并在银行自动取款机(ATM机)贴上假冒的“银行提示”,诱使取款人打其假提示上的假银行服务电话咨询求帮,由假假银行工作人员套取得取款人银行卡号及密码后,骗走取款人的银行存款。
9、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诈骗。犯罪分子捏造受害人在某商场的消费记录,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以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受害人,宾提出要帮助受害人的信用卡升级,步步诱骗受害人泄露银行卡密码后,骗转走受害人存款。
10、虚假招工、婚介诈骗。犯罪分子以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虚假的招工、婚介信息,以交报名费、面试费、服装费、介绍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使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11、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可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等虚假的业务信息,以提前交纳手续费、税款、利息、代办费等名义,诱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12、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或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有快速致富及技术资料要转让的虚假信息,以提前支付定金、转让费、公证费等名义,诱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13、虚构信息威胁诈骗案。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或电话,以虚构投毒、公布隐私、绑架、爆炸或以举报受害人违法等为要挟,欺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号内。
14、虚构反洗钱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公安、检察、法院工作人员,利用手机短信或电话向受害人谎称有人举报其银行存款涉嫌洗钱犯罪行为,假意为了受害人的资金安全,套取受害人存款开户行及银行卡(存折)卡号(存折帐号)、密码号后窃转走受害人存款或以叫受害人将存款转到其提供的“安全帐户”的手段,骗走受害人存款。
15、冒充小姐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及电话号码,假冒小姐、坐台女,虚构自己曾经和受害人有嫖宿行为,谎称自己或家人遇到急事和困难,以要求资助、不然就要举报相要挟,欺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号内。
16、冒充电信、公安、银行工作人员诈骗。近期,又有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后,分别假冒电信、公安、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谎称其电话欠费。当受害人回答没有办过这个电话后,犯罪分子假冒的“电信局”工作人员就把电话马上转到所谓的“公安局”,假冒的“公安民警”就谎称:最近有一批诈骗案发生,诈骗人员盗取了很多老百姓的身份信息和银行信息,我们把电话转到银行,叫银行帮你查一下你的银行信息是否被盗了。之后转到“银行”,“银行职员”接电后一查,马上说“不得了,你的银行帐户已经不安全了,马上把银行所有的钱转到我们指定的一个安全帐户上”。老百姓一听,完了,就按“公安局”和“银行”的吩咐去办理,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17、冒充党政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企业负责人姓名及其电话号码后,假冒政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给企业负责人或办公室人员打电话,谎称要给企业解决困难或提供帮助,以要求企业赞助或借款解急等名义,要求企业将钱打入其指定的银行帐号内,以此骗取钱财。
18、新型网络QQ诈骗的作案手段。罪犯应为结伙作案,其中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和被害人聊天,实施诈骗行为,有人负责提款。犯罪分子一般先和网友视频聊天窃取对方个人资料和真人视频,然后利用黑客程序秘密盗取其QQ号,冒充QQ号码的主人,诈骗QQ资料中的亲戚和朋友。
7. 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泛,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六)不具有募集资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十)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假借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名非法吸收资金;
(十一)以投资黄金等名义,以高利吸引社会公众投资;
(十二)以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为名,采用召开“招商会”、“推介会”等方式,以高息进行“借款”;
(十三)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等为名,以高利诱导加盟投资;
(十四)借助网络借贷平台、众筹平台等新型互联网金融形式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
(十五)其他非法集资活动。
遇到非法集资首先不能慌乱,当事人可以立即报案,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有必要,可请刑事律师王!学/+强/@介入。
8. 催债发传单有什么法律责任
侵害公民的肖像权的往往同时侵害公民的名誉权或其他人身权。侵害公民的肖像权可能给公民造成精神损害,也可能造成其财产损失。依民法通则规定,当公民的肖像权被侵害时,公民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道歉
9. 如何做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
常见手段主要有以下4种,1、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2、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等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故意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承诺稳定高额回报,欺骗社会公众投资。3、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站设在异地或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4、利用亲情诱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有些参与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对于非法集资,我们国家是严厉打击,重拳出击,遇到非法集资首先应该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