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鼠年的来历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天乾地刊,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年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面三刀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㈡ 鲁迅猫狗鼠写作背景是什么
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代表了鲁许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三个阶层。《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慨,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狗猫鼠》的寓意非凡,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就是爱憎分明的,为其今后成为文坛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质基础。
《狗·猫·鼠》是一篇在现实问题的直接激发下近似杂文的作品,这是针对“现代评论派”那些绅士们而写的,着重在给“媚态的猫”画像。鲁迅一向对“奴性十足”的奴才深恶痛绝,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文人的“媚态的猫”式的嘴脸。这是文章有明确的针对性,论战性很浓。
㈢ 鲁迅 狗猫鼠写作背景
这一篇文章的重点是写猫,这是首先需要注意的。而要理解鲁迅在这里对猫所采取的态度,就必须了解当时在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的一场斗争:围绕着“五卅”惨案和“三一八”事件,现代评论派曾经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辩护,并且百般诬蔑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以鲁迅为代表的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派,同他们作了长期的鏖战,无情地揭露其作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奴才的阴险而丑恶的面目,真所谓“自在黑暗中,偏说不知道:替暴君奔走,却以局外人自居: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由此,便可以清楚地知道,鲁迅此文决非一般的描写狗、猫和鼠的散文(例如科普散文),而是充满着革命的战斗精神的篇章:重点是在活画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奴才那一幅可憎的猫像,即猫的嘴脸和猫的灵魂。
㈣ 鼠年的传说
公元2008年是中国农历戊子年,俗称鼠年。“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鼠虽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但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早已脱胎换骨,演化出来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
“子鼠丑牛,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不但成为琅琅上口的童谣,即便是目不识丁之人,往往也会掐着手指娓娓数来。时至今日,生肖文化作为流行于民间,更多地是口口相传的民俗文化,似乎已超越了阶层,超越了年龄,融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中。
我国民间早在几千年前就流传着所谓“四大家”、“五大门”的动物原始崇拜,即是对狐狸、黄鼠狼、刺猥、老鼠、蛇的敬畏心理的反映,人们普通认为,这些动物具有非凡的灵性,代表着上天和鬼神的意志。鼠又一榜上有名,可见鼠委实与人类的生活千丝万缕地纠缠在一起,鼠文化自然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加掩饰地呈现出来,鼠文化使鼠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神秘。
在我国各地,关于鼠及鼠神的传说十分常见。在河北民间,曾流传着老鼠救驾受封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西凉小国给中原王进贡了一对大蜡烛,当中原王准备庆典点燃蜡烛时,发现蜡烛被老鼠啃了一个大洞,里面藏着火药。原来西凉王送蜡烛是为了炸死中原王的。老鼠帮忙,使中原王免于一死。老鼠因护驾有功被册封为御鼠。
还有赐财金钱鼠的典故:传说从前有一只怀孕老鼠,因觅食不慎受伤断了一腿,又痛又饿的母老鼠跪地求观音收留,并许愿能赐米粒供食即回报铜钱一串,甚且子孙世代赠金银。
言毕,碰巧一穷书生路过见状生怜,便给母老鼠米食又予敷药,伤好后三脚母老鼠即依诺言每日送穷书生一串铜币,书生筹足盘缠赴京应考幸高中状元,并将此情奏明圣上,圣上听后即赐封三脚母老鼠为赐财金钱鼠,后人见金钱鼠仍每日赏求食一粒亦得回报铜钱一串,流传至今。
关于鼠年的来历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有一个说法,上帝他们准备在选神兽的时候进行排列,谁占到第一,谁占第二,谁占第三,这个时候聪明的小老鼠如果凭自己的体力各个方面很难排到第一,因为有牛有虎还有龙等,都是特别大的动物,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站在牛的背上然后到他的头上,最后的时候他借力最后发挥最后一跃跑到所有动物的前面。所以鼠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成了排名第一。
㈤ 猫与鼠的创作背景
《猫与鼠》故事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的但泽,由主人公马尔克的中学同学皮伦茨在1959年回忆和讲述马尔克从1939年战争开始(14岁)到1944年失踪(不满19岁)的故事。
马尔克出生于1925年前后,其少年时期、即故事发生的时间正是希特勒当政期间。元首在全国推行纳粹英雄崇拜和尚武精神教育,学校成为宣传推广该思想的场所。在小说第五和第七部分,原毕业于马尔克中学的现空军少尉和海军上尉纷纷回来对在校学生发表演讲,将自己所受的纳粹毒害进一步转移到下一代年轻人身上。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马尔克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只得被动接受学校和社会上的法西斯教育。加入希特勒少年团、青年团是每个德国男孩都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加入纳粹、为纳粹效命是当时每个德国青年人无法摆脱的命运。而在这种被迫的同化过程中,人逐渐变成了老鼠,军国主义文化使人失去了自我道德、自我价值,人们崇拜英雄,被驯化为杀人工具,成为听话的顺民,行尸走肉。由此可见,马尔克的悲剧是整个时代的悲剧,他只是众多受害者的一个代表。
《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重要的是反映出在集体的压力下一个孤独者的命运”。法西斯的“猫”发动战争,在身体上摧毁着马尔克之类的“鼠”;而具有猫性的其他鼠辈们则在精神层面上彻底击垮了其下的绝对老鼠——马尔克。
㈥ 古时候诗歌《硕鼠》的背景
这首诗反映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诗人把剥削者比为大老鼠。
农夫年年岁岁辛苦地供养了“老鼠”,却得不到它们丝毫的恩惠。忍无可忍的
诗人发出愤怒的呼声,发誓要离开“老鼠”,去寻觅安居的“乐土”。尽管这
片“乐土”是不存在的,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鼓舞着人民进行抗争。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重章叠词的手法来加强感情力量。比如开头“硕鼠”叠
用,表达出农夫苦苦祈求之意;最后两个“乐土”叠用,则表达出无限向往之
情。
硕 鼠
《诗经》
硕鼠硕鼠,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②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③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
莫我肯德。⑤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⑥
硕鼠硕鼠,
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
莫我肯劳。⑦
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⑧
【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指统治者。 ③“逝”读为
誓。“去女”言离去。 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⑤德:惠
也。 ⑥“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㈦ 鼠年的来历
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面三刀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参考资料:http://www.phoenixtv.com/home/fashion/ssrw/200402/20/202484.html
㈧ 鲁迅写狗猫鼠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鲁迅《狗·猫·鼠》:围绕着“五卅”惨案和“三一八”事件,现代评论派曾经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辩护,并且百般诬蔑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以鲁迅为代表的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派,同他们作了长期的鏖战,无情地揭露其作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奴才的阴险而丑恶的面目,真所谓“自在黑暗中,偏说不知道:替暴君奔走,却以局外人自居: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由此,便可以清楚地知道,鲁迅此文决非一般的描写狗、猫和鼠的散文(例如科普散文),而是充满着革命的战斗精神的篇章:重点是在活画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奴才那一幅可憎的猫像,即猫的嘴脸和猫的灵魂。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㈨ 鼠标发明的背景是怎样的
在个人电脑热席卷全球的今天,几乎没有一台电脑是不配备鼠标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鼠标的发明者是谁。
1951年,一个名叫恩格尔巴特的人从美国海军退役,在美国航空航天局任工程师,他总是设想电脑与人如何彼此交流,设想如何显示、组织、指引和记载信息。1963年,恩格尔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发展研究中心,他用木头和小铁轮制成了最初的鼠标。70年代,施乐公司不断完善恩格尔巴特的发明。1983年1月,苹果电脑公司推出的“莉萨”个人电脑,首先配置鼠标。在专利证书上,鼠标的正式名称叫“显示系统纵横位置指示器”,但不知是谁把它叫作“鼠标”,而且很快便流传开来。
㈩ 关于鼠年的传说
鼠”字的传说:
老鼠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位,古时代人们喜爱打猎,古人上山必带有训练有素群犬随行,人类打猎吃野味最先听说以吃鼠肉开始,因为那时代遍地皆有山鼠洞,古人以草枝点火熏鼠洞,山禾被迫出洞,猎犬即予咬死,所以打猎的猎字系以犬与鼠组成“?”字,其道理在此。
小的时候,"小老鼠山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的童谣伴随幼年,至今记忆犹新。正因为鼠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关老鼠的童谣在旧时深受儿童喜好。如我所说这首流行于京津一带的《小耗子偷油》,今天五十岁左右的人都会有印象,而《猫拿耗子》中“耗子大爷”的形象更带有几分老北京市民的懒散与穷讲究,十分可爱。
民间文化中的老鼠不是上台灯偷油,就是吃葡萄,但人们并不把它看成可耻的盗贼,仍愿意把它挽留在自己的身边。原来,老鼠是生命繁衍的象征,它总是离不开的灯台,正是长夜中的一枝光明的火炬。
不过最为旧时儿童神往的莫过于“老鼠娶亲”的民间传说,几乎流行于全国,日期不一,都在春节前后。有关年画、剪纸,不仅是成年人点缀年节气氛的物品,更是儿童进入童话世界的向导。清代梁玉绳《清白音集·嫁鼠词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在浙江绍兴一带,人们常称年画为花纸,鲁迅《狗·猫·鼠》一文忆及童趣有云:“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傧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旧时还流行用手帕折叠为鼠的游戏,也有用布缝制而成者,都曾是我们幼时,儿童的宠物。
民间传说,宇宙混沌未开之际,到处一片黑暗,一只老鼠将混沌咬破一个口子,使气畅通,于是天地始分。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鼠咬破金鼓或葫芦救出人类的传说。也与鼠咬天开之说不谋而合,如白族、彝族、景颇族、拉祜族皆有相类似的神话,鼠也因有功而得到先尝人类所种粮食的回报。“牡帕蜜帕”是拉祜族的创世史诗,它描述天神厄莎培植了一个育人的葫芦,人在葫芦中长成却无法出来,先是长嘴雀来啄,无功而返,老鼠不畏艰难,继之啮咬三天三夜,终于将此葫芦咬破一个洞,迎出了扎笛、娜笛兄妹。二人就成了拉祜族的祖先,而老鼠作为人类的恩人,理所当然地可以吃人所生产的粮食。鼠于人类有此再造之功,居于生肖之首,自然是天经地义了。
在众多有关十二生肖的民间故事传说中,鼠占首位的传说十分生动有趣。或与鼠猫结仇相关联;或是“鼠借牛威”,鼠巧借牛力在某种竞赛中争得了第一;或以鼠钻入象鼻,因赶走象而立功,骄居生肖之首。在这些传说中,鼠皆以不甚光彩的手段达到了目的,然而也有一些传说讲老鼠全凭自家实力争得了生肖第一的位置。如在纳西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藏族的有关传说中,鼠是在一次泅水比赛中争得了名副其实的冠军而居生肖之首的;在福建晋江的一则民间故事中,是鼠助取经人唐僧在如来佛的书库中找到“甲子经”并偷了出来,是唐僧便以生肖之首为回报,奖励了鼠。所有这些传说尽管全属想象,却也显示了广大人民的无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