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宣传画的中国发展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时期,宣传画创作十分活跃。作品多以报刊登载、传单或墙壁画的形式出现。内容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和军阀的残暴与腐败为主,还有的歌颂北伐战士的英勇。20年代末和30年代前期,江西革命根据地曾出现许多粗朴而生动的宣传画,如《挣脱枷锁》、《粉碎敌人进攻》等。30年代最突出的是抗日救亡宣传画。1938年,由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三厅,团结了一批抗日画家,创作了许多抗日宣传画。1932至1934年间,以画家沈逸千为首组织了国难宣传团,携布画先后历十多个省会巡回展出。在40年代,解放区的画家紧密配合抗战任务,创作了许多反汉奸、减租减息、发展统一战线、扩大根据地乃至农业生产、讲究卫生等内容的作品。其形式主要以木刻版画为主,有的利用民间“拉洋片”、“西洋景”的方法,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宣传画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宣传画家,影响较大的有哈琼文、翁逸之、吴敏、游龙姑、吴性清、钱大昕、杨文秀、周瑞庄 、张汝济等。他们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进行宣传画创作。北京、上海、天津遂成为出版宣传画最集中的地区。50至60年代,宣传画配合群众运动而出现了繁荣。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有蒋兆和的《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哈琼文的《祖国万岁》,钱大昕的《争取更大的丰收,献给社会主义》,杨文秀的《猪多肥多粮高产》,周瑞庄的《越南南方人民越战越强,坚决打击美国侵略者直至胜利》刘秉礼的《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等。60年代末,宣传画开始出现浮夸、伪饰风,至“文化大革命”发展到极至。
“文革”期间,宣传画印行很多,但题材单调,成了为个人崇拜思潮推波助澜的工具。在艺术上则多公式化、概念化,用大拳头、瞪眼睛和装腔作势的形象表示“革命”,虽然到处张贴,却很难有什么艺术力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宣传画创作跌入低谷,一些公共场合宁愿挂花鸟风景画,也不挂宣传画。70年代末至80年代,宣传画又有了复兴景象,但此时的宣传画,风格趋向多样,不再像50年代那样以写实为主。同时,一些画作也出现了与商业广告的合流趋势。
㈡ 50年代--70年代宣传画,请通家鉴定!!!!!!!!!!
既然喜欢,又买下来了,真的假的还有那么重要吗?而且很好看啊
㈢ 50年代大跃进的宣传画及毛泽东的画像5张 拍卖
我的家乡是安徽泾县茂林,1960年,我的家乡饿死了一大半人
,直接饿死的;我县邻内居太平容县(今黄山区)很少有人饿死。
60年时,粮食都上缴了。某一天,没有粮食供应了,第二天,也没用,然后是.......整整46天没有粮食
。
老百姓吃杂粮、野菜、树叶、观音土.....
有许多人家全家饿死了,
有一个生产队饿死了只剩下1个人,
百姓易子而食,甚至吃饿死了的子女,
饿殍百里,人间地狱,惨不忍睹
...........
今看到有人居然说饿死人是造谣,心痛啊,
这和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一样,
是在篡改历史啊
全国饿死了3000-6000万
㈣ 求中国革命宣传画的资料!!!!
目前国内“革命宣传画”的最大收藏市场是北京。像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天津等地古玩市场虽也有经营,但规模都不太大。 一些人从全国各地廉价收购大量“革命宣传画”转卖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城等摊店里。这些本不值钱的“革命宣传画”经过几次倒手变得值钱了。现在很多国外收藏者和研究者从这些旧货市场大量购买“革命宣传画”。“革命宣传画”具有很大的投资收藏价值。
中国“革命宣传画”的历史,应该从1938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开始算起,从那时起到1976年“文革”结束,大约70年历史。延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宣传画”,受鲁迅木刻运动的影响很大,一般都以黑白木刻画加上北方民间剪纸和年画的艺术为其主要特色。由于当时印刷条件有限,数量极少,这些革命文物至今已难觅其踪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多的“革命宣传画”是50年代、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的作品。“文革”前好的“革命宣传画”现在市面上也很少见了,现在市面流通的多是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初的宣传画作品。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假冒“革命宣传画”。假冒最多的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一定要解放台湾”“抗美援越”等题材的“革命宣传画”。“文革”时期二种套色的木刻画(黑、红),也都属于热门造假题材。“革命宣传画”的造假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是随着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我们辨别真假,可以主要从纸张、油墨、彩色制板的清晰度等方面分析。一般仿冒的纸张比较新,没有几十年纸张特有的自然风化气味。即使是作伪者对这些画进行“作旧处理”,细心一点也能看出人工处理留下的痕迹。我们鉴别时,最主要是看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因为假的宣传画都是用原作翻拍后制板印刷的。有时我们能看到50年代和60年代的粗粒纸痕迹也一起被翻拍在光滑的假宣传画中。还有,文革时期的“黑红版画”作假最多,这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还由于这种“黑红版画”色彩简单,造假成本低。所以据我看,现在市场上流行的黑红两套色的木刻“革命宣传画”大部分不是真品。
从艺术风格上划分,“革命宣传画”有苏联风格、上海画派风格和民族年画版画风格等三类。“革命宣传画”在表现题材上极其丰富。各个时期的政治运动、外交政策、国民经济,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等重大历史,“革命宣传画”都有体现。我认为,“革命宣传画”不仅向我们讲述着我国那段特殊的历史,而且它们本身也是现代中国美术史的一部分。我相信,“革命宣传画”因其具有独特历史内涵和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从而决定了它们具有良好的艺术品投资价值。
1979年,英国伦敦的西敏大学举办了“中国的政治艺术和流行文化”展览,中国的“革命宣传画”在此次展览上展出。从此,欧美诸多大学便诞生了一个以收集、探讨和研究中国革命现代史的“文革学”。
“文革”结束至今快30年了。欧美很多大学把中国的“文革宣传画”做为了解现代中国文化艺术的窗口,是相关专业学生们的选修或必修课。不仅如此,有些大学每年还不定期进行中国“文革宣传画”的讲座和展览,并逐渐形成了专业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学位。另一方面,以经营中国“革命文物”的商人也应运而生。目前在香港、英国和美国等有专门的网站介绍这些“革命文物”,并进行网上销售。在西方,“文革宣传画”的价格逐年攀升起来,目前一般比国内高约10倍左右。著名的苏富比拍卖公司曾举办多次以“文革文物”为主的专题拍卖会。2001年,一张“文革”中期宣传画就曾以1035美元成交。但大多“文革宣传画”成交价都在200-300美元之间。但到了2003年,苏富比一张1964年的“抗美援越”宣传画已标价到13800美元。这张宣传画标价高,主要因为它是“文革”之前发行的,有特殊的时代和政治背景,且印数有限。在欧美,少量中国“文革宣传画”由于印量小,同时具有强烈的革命和政治色彩,加之画面视觉冲击力强,所以一般都能卖到2000至4000美元不等。
相比之下,国内这些年来这方面学术研究就比较少,公众收藏“文革文物”也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不过,有些“文革文物”还是有市场的,比如像“毛瓷”、“文革邮票”、“文革油画”等。我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收藏人士对“文革宣传画”认识有偏差,因为他们认为“文革宣传画”只是一般印刷品,而没有把它们看成是一种特殊时代下产生的特殊的“艺术品”。大家可以想想,“文革宣传画”与“文革邮票”相比,印刷数量是极少的。但一张宣传画的印刷成本要比一张邮票高很多。“文革宣传画”在当时是做为“艺术品”张贴在墙上的,“文革宣传画”和同为视觉艺术的“文革八个样板戏”一起,出现在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由于认识不足,国内目前没有系统地对“文革宣传画”进行系列化和专题化分类收藏和学术研究。与这些年风风火火的“文革邮票”“红色瓷器”“毛主席像”相比,“文革宣传画”还远未被人重视起来。由于国内对“文革宣传画”不重视,所以近几年有不少珍贵的“文革宣传画”被国外文革文物经销商人、汉学家成批买走了。据我了解,现在连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收藏者,乃至外国驻京使节和外国留学生也开始意识到收藏“文革宣传画”的重要性,开始在旧货市场收购这些“文革文物”了。
目前国内“文革宣传画”的最大收藏市场是北京。像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天津等地古玩市场虽也有经营,但规模都不太大。从全国看还没有行成较有规模的“文革宣传画”队伍。据了解,北京是不少“文革文物”集散地。一些专门做这方面生意的人,从各地政府、事业机关图书馆资料室以及某些印刷厂、新华书店,廉价收购这些“文革宣传画”,再转卖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城、琉璃厂、报国寺等摊店里。这些本不值钱的“文革宣传画”经过几次倒手,于是也就开始值钱了。
最后,本人总结几年来收藏“革命宣传画”的体会是:1、描述的是有价值的历史背景。2、画面艺术感染力要强,如果是名家作品更好。3、品像要完整,不能有太多的残缺。4、印刷数量要少,最好是第1次印刷版。如果符合上述3个条件,印刷数在1万左右,就属于珍品。5、印刷数在5万份左右就属于精品。印刷数在10万份以内,就值得收藏。总之在成千上万张“革命宣传画”中,符合这些条件的还是属于少数。
图片说明
图1 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赝品)
图2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赝品)
图3 一定要解放台湾(赝品)
图4 美国侵略者必败(赝品)
图5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供稿(68-69年)。
此画是典型的文革早中期的作品,没有创作者的姓名,署名是集体创作。 画面上是祖国江山一片红的情象,亿万红旗飘扬在神州大地,除台湾省之外。
图6 我们要增......为捐献山东空军......
胡苏作,1951年6月初版,印数只有1万张。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951年6月1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此画正是配合当时的运动,画面妇女右手拿着爱国公约,天空中有架从苏联买来的轰炸机。
图7 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此画是1956年第1版,共计17万张。
张碧梧是属于上海月份牌画派的重要人物,其画风比较细腻、柔美,不管解放前的商品广告画还是解放后创作的革命宣传画,上海画派都非常受欢迎。
图8 自由婚姻,美满幸福
1953年,第1版3万张。
俞云阶为上海画院画师。此画是1950年新中国解放之后,关于共和国发布第一个婚姻法的宣传画。
图9 和平的胜利
作者林汉杰,1957年第1版,6千张
50年代,整个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经济、科学和军事领域大竞赛。1957年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莫斯科,发表了著名的论断“不是东风压到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张画表现当时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航天领域超过美国。毛泽东回国后,发动了1958年“赶英超美”的大跃进运动。
图10 积极参加选拔,欢迎台湾、香港、澳门的运动员来参加竞赛!
这张画没有署名。是中国参加第1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筹备委员会提供的。1956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积极筹备参加第16届奥运会,并欢迎身在不同制度下的台湾、香港、澳门运动员回国参加选拔竞赛。此宣传画是新中国成立后争取参加奥运会的重要记载。
图11 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袁维青作,1957年第1版,印数1.1万1千张。 这是一张50年代早期号召城市青年插队的宣传画。
图12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此张画非常特别之处是一张“双全开”作品。这种双开画在宣传画不常出现。印刷这种版面成本高,也不太容易销售和保存。 1968年底中国自行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全面通车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毛泽东挥笔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图13 发展集体生产争取农业丰收
1962年,4.5万张
一张受苏联风格影响的作品。大家从画面的构图上看,非常成熟,色彩鲜明、亮丽、笔法流畅,视觉冲击力很强。没有早期延安时期的“乡土味”,也没有上海月份牌甜美风格的“城市味”。
图14 人民公社好!
芮光庭作 1959年1月
“人民公社好”是毛泽东1958年视察北方农村后提出的口号。此画表现了当时流行的对联“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图15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1971年。陕西省阶级教育展览馆。
此画在2001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35美元成交。
图16 毛主席去安源
刘春华执笔,1968年。
此张宣传画的印量在中国乃至世界宣传画历史中大概是最多的了,印刷达到9千万份,这还不算用此画大量制作的像章、书籍封面、邮票等等。
图17 毛主席啊,世界革命人民无限热爱您
1969年5月第一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图片资料由本文作者提供)
㈤ 80年代宣传画上的字体是什么字体啊
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字体,其主体是宋体,但是由于当时的宣传画很多时候要内人工绘制到大型容的宣传板(墙)上,字体部分为了成行成列,要先打格子再在格子里面写字。因此,对字体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以便于书写。现在这种字体已经不常用了。
㈥ 宣传画的革命经典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
吴敏创作 1977年 双全开吴敏是军事体裁宣传画的代表人物。从1949年在部队担任美术宣传工作。在50、60、70年代创作了大批的宣传画代表作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敌人磨刀,我们也要磨刀》等等。此张画创作于70年代中后期,因画面主体强烈,气氛热烈,作为宣传画本身语言,表现的比较完美,虽然是文革后期的作品可是印刷质量好,又是双全开,故在2003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标价是3680美元的高价位。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单联孝创作 1971年做为大连电瓷厂工人的单联孝是业余宣传画的创作者。此张宣传画水准是比较专业的。她被入选为1972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为数不多的宣传画之中。铁梅的形象是文革时期所有新中国女性的凯模。此画在1999年英国出版的中国、日本古董价格书中的市场价是:200-240英镑(约合2400-3000人民币)。黄河儿女
陈忠志创作 1978年此画入选于197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美术作品展,后做为宣传画在全国发行。表现了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跟陕北儿童讲解放全国的信心。在1999年英国出版的书籍的标价是:200英镑(2400人民币)。
裴建华创作 70年代中后期
此油画也入选于1972-1975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后做为宣传画在全国发行。在1999年英国出版的书籍中标价为:200英镑(2400人民币)。
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夺取更大胜利
上海出版系统出版革命组创作 1969年 三张开此次三张开宣传画是文革中代表之作。不管是画面中场面之大,人物之多,气氛之热烈,艺术感染力都属上乘之作。而且印刷版面是三张,属于少见。可喜的是此画在潘家园市场被国人以7000元人民币高价买走。如果在国际市场要标到上万美元。可以看出我们的市场在进步,但是离国际价位还有一定差距。
紧跟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
唐小禾、程犁创作 1976年此画印刷数量在12万5千张,在香港的中文书库网站的标价是220美元。此画是唐小禾、程犁夫妻在文革中继创作《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后的又一张力作。
祖国建设花怒放,提高警惕防虎狼
盛此君创作 1965年印刷数25万张,此宣传画在2001年苏士比的价位是500-800美元。
工农携手保丰收
宋恩民创作 1976年
印刷数量36万张。在英国的毛泽东宣传画网站上的标价是120英镑(1500人民币)。
大力支援农业
沈阳革命委员会出版,70年代创作。
在2001年苏士比拍卖会上成交价是460美元,2003年拍卖会的标价是632美元。画面是典型的文革宣传画特点,红、光、亮、高、大、全。而且时代特征强烈,印证了当时流行的“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的特点。
姑嫂选笔
忻礼良创作 1964年至1966年共14次印刷,计280万张。作者是上海月份牌画家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上海画派所创作的宣传画销售情况之好,是有目共睹的。画面中细腻柔美之风,深受欢迎,从当时的印刷数量就能看出。此张宣传画在2001年苏士比拍卖会中标价为300-400美元。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关琦铭创作 70年左右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画做为在70年北京举办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展览的宣传画,放大后竖立在展览馆的门口。此画是当时军事题材的宣传画代表之作。在2001年苏士比的拍卖会上标价是400-600美元。
农大新学员
唐一文创作 1974年第1版印刷数量95万张。在美国的毛泽东宣传画网站上的标价是120英镑(1500人民币)。
妇女半边天
刘佩武创作 1959年印刷数量1万3千张。此张宣传画虽说年代早,印刷数量少,但是画面缺发艺术感召力,没有文革时期宣传画的特点,也没有上海月份牌画家们的艺术技巧。故价格在英国毛泽东宣传画网站上的标价是150英镑。但是画面的体材和内容还是比较吸引人的。
㈦ 哪里能买到五六十年代中国经典宣传画
我有文革的 开有80年代的
㈧ 70年代宣传画有价值吗
好好保存,以后会更值钱,不要急着出手。
㈨ 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宣传画多少钱一张
不同的电影,意义不一样;宣传画不同质量,不同品相,价格也有较大差距。不过六七十年代比较特殊,这类东西有一定收藏价值,但市场价还比较低。
㈩ 70年代宣传画有版权吗可以用来做广告宣传吗类似于这样的
你看能不能查到作者,有没有版权,如果有就需要人家许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