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防灾减灾宣传周报道

防灾减灾宣传周报道

发布时间:2021-08-08 20:09:31

㈠ 防灾减灾宣传周由来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答记者问

国家减灾委、内民政部2日发布消息容,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带着相关疑问,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问:目前已有“国际减灾日”,国家为什么还要设立“防灾减灾日”?

答: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㈡ 福建将在何时启动“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在5·12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福建省减灾委、福建省民政厅5月7日在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福建省民政学校启动“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为“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启动仪式现场,地震逃生、人员疏散、搜救、伤员救治等应急演练在大雨中进行。福建省蓝豹救援服务中心、福建省麒麟减防灾救援服务中心、福州市曙光救援队等18家社会组织参与此次应急演练,并对民众进行灾害救援、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

福建省民政学校学生林海明观看了应急演练,他说,通过观看这次演练,收获颇丰,以后会多多学习灾害救援、防灾减灾等知识,向家人、亲友传达相关内容,在灾害到来时减轻灾害风险。福州市曙光救援队副队长张鋆称,2015年,福州市曙光救援队成立。目前,该救援队由复员军人、爱心人士、社会人士组成。来源:中国新闻网

㈢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越发达,经济越发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越显得重要。人类的繁荣与灾害共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灾害带来的损失增长同步。多次的地震灾害可以充分证明,灾害造成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地震事件发生之后一时的、被动的、消极的救灾活动,转变为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而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的养成则是依靠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和提高,这就需要大量的、深入的、持久的、广泛的防震减灾的宣传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我们说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社会意义
1、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增强公众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着眼点,一是稳定,二是安全。地震可能没发生,但稳定问题是照样会碰到的,在很多地方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让公众有防震减灾知识,知道有关地震预报的法规规定,具备一定的应急对策,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增强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发生震时不会心慌意乱,尽快做出反应,从而减轻损失,把社会稳定下来。
2、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创建生存和安全的空间环境。从生存和安全的角度看,防震减灾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人类文明要发展,生活要改善,首先要保证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防震减灾知识就是给人们提供保护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3、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够增强抗震救灾的能力。
4、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可以增强短期、临震预报的监测能力。掌握了地震科普知识的广大群众,可以通过感官直接得知某些短期、临震宏观前兆现象,并将其及时地报告给有关地震部门加以汇总,连同其他前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就有可能为临震预报的决断提供有价值的根据。这里有两点值得充分考虑:①宏观前兆是沿活动构造带的某些“敏感点”出露,分布极不均匀,是一种自然分布,靠有限的、不均匀的观测点不能奏效,只有靠随机分布的群众才有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宏观前兆:②短期宏观前兆信息传递必须迅速及时才有效果,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前一至三个月内短临宏观前兆大量出现,震前几天内有异常高峰,然而唐山地震之前几小时至一二天内才出现丰富的宏观前兆。这种复杂情况提醒人们,要立足于象唐山地震前那种极短极突然的宏观前兆的捕捉,才不会坐失良机。宁可不震,不可不防,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6、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平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防止地震谣传。受历次地震灾害影响而产生的恐震心理,使人们缺乏分辨能力,对地震谣传易笃信不疑,上当受骗。
7、通过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有利于地震科学的发展。地震知识在不同层次科技人员中普及后,可以开拓专业人员的思想,扩大视野,陶冶情操;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通过宣传媒介传递到专业人员手中,对地震科学有很强的补充作用,同时广大群众是信息反馈的良好传媒。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可以激励中小学生及社会上有志之士投身于地震科学的行列中来,使致力于人类公益事业的地震队伍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㈣ 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近几年,我国多次经历破坏性特别严重的各类自然灾害,生命和财产损失都相当严重,很多市民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灾难来临之时尽量减少损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学生更是认为学校的防灾减灾教育更是像背课文一样,许多学生都不能对这些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什么在面对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训的时候,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不够到位.相当多数的市民对国家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更使广大市民存有侥幸心理,没有主动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需求.而目前直接进行的防灾减灾宣传规模不大、影响不广,仅限于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集中的进行,形式也比较单调,宣传的内容虽然非常具有使用价值,但是难以引起市民们的充分重视.二是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区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防灾减灾工作人员,仅仅依靠一般性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无法建立防灾减灾宣传的长效机制,也就不能潜移默化的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灌输到每一名市民的脑海中.三是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进行的不够积极.防灾减灾的演练仅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作为一种纪念活动来进行,致使广大市民并不熟悉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等一系列防灾减灾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灾害来临之时只能是慌了手脚.基于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方面,街道和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街道和社区要积极寻找恰当契机,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彰显的抗洪救灾精神.要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场所、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二是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普及,编制、出版符合行业或地区灾害风险特点的防灾减灾知识读物、影视作品,通过张贴海报、放置展板、分发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优势,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政策法规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要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开展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防御、消防安全、事故防范、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救灾演练,让群众了解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演练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扩大影响.要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单凭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办事处秦瑶 供稿

㈤ 求一份关于小区“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情况的报告

宣传方式有好多种,可以在小区张贴一些防灾减灾宣传挂图,挨家挨户发放一些防灾减灾宣传单,有可能的话召集小区的一些居民搞一个小型的避灾演练

㈥ 防灾减灾宣传讲稿

一、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研究探索防灾减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防灾减灾工作已逐步成为衡量政府文明和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指出: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省委、省政府也历来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而做好企业的防灾减灾工作,则是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过去的2008年,从世界范围看,可谓多灾多难。
1、全球自然灾害损失
2008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达2000亿美元,08年是自然灾害最具有毁灭性的一年,全球死亡人数达22万以上,损失数额达2000亿美元(合1405亿欧元),2007年为820亿美元。
亚洲是付出人类生命最惨痛的,今年5月初缅甸的热带风暴“纳尔吉斯”造成近85000人死亡,其中54000人失踪,但总损失金额只为40亿美元。而中国5月份在四川地区发生的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70000,物质损失达850亿美元。
2、中国自然灾害损失
我国08年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同比增473.3%。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08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88928人死亡和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元,比2007年增加473.3%。
3、山东省自然灾害损失
据省民政厅发布的2008年山东省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显示,08年我省各类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15.53万人,因灾死亡10人,失踪5人,转移安置9.2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14.03千公顷,成灾面积 664.21千公顷,绝收面积86.61千公顷;倒塌房屋1.08 万间,损坏房屋3.33万;直接经济损失52.6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6.21亿元。
以上事例表明,灾害所引发的各种突发性事件的不断增加,对政府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效防御并减轻灾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提高企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强调企业的安全效益,强化政府和企业处置紧急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救灾实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建设“平安山东”过程中,加强研究探索防灾减灾工作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思路,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加强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认识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企业防灾减灾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各企业也分别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开展灾害区划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编制应急预案是做好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类事故应急救援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应当说,通过制定应急预案,能够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生产工艺上存在的缺陷,能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存在隐患的排查和对内管理的改进。从我本人多年从事地震工作的理解,无论什么灾害,有备才能无患。有的同志讲,“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最好的预案,也比没有预案好”这句话都形象的说明了预案的重要性。
另外,预案制定后也不要束之高阁,还要加强对预案的演练,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并根据演练和应急实践,及时修订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分工、流程的合理性。
(二)建立灾害事故预警体系是做好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气象、地震部门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效益巨大。从实践上来看,实时监测生产流程和技术设备的运转情况,一旦出现预警信号,能够立即处置进入应急状态,可以避免和减少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也就是说,灾害预警体系是不可少的。
(三)加强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减少灾害的重要途径。在企业迅速成长的过程中,风险也在迅速增长。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必须注重培养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这样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灾害损失。此外还应当加强预案的宣传和应急救援教育,面向全社会,大力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大力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健全企业灾害保险和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机制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措施。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生产的风险也在增大。建立稳定的、现代化的安全生产运行机制,除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外,还应着力加强建立健全企业灾害保险和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机制,创造安全生产环境,焕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进一步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确保企业安全高效运行。
只有战胜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减轻灾害,就是发展!“减负等与加正”。
给你整理了好长时间,满意请加分。

㈦ 2020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有奖答题答案

2020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有奖答题答案从网络找

㈧ 求防灾减灾宣传海报

前几天我看见我朋友的快递,里面就是关于防灾减灾的挂图。好像是挂图宣教网。具体我也忘记了,你搜搜看

㈨ 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这一天人们都需要干什么

1、在中小学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了防灾减灾专项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各种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国家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它符合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的需求,另一方面,它提醒人们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雨伞、人造为基础。雨后天气晴朗的彩虹意味着美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图案代表保护和关怀。两个人代表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手拉手与下面两人的腿一起组成“公”字,意思是大家手拉手,万众一心,防灾减灾。整个标志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意义。

阅读全文

与防灾减灾宣传周报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酒店的周年庆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49
桂电电子商务阿里巴巴作业 浏览:619
幼儿园2017母亲节策划方案 浏览:813
高端楼盘暖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88
培训招生推广方案 浏览:492
企业电子商务的用途 浏览:105
金融合作推广方案 浏览:789
电子商务企业情况调查表 浏览:671
单位团购房产策划方案 浏览:687
过日子电子商务怎么样 浏览:554
雨伞活动促销广播语 浏览:14
公共图书馆活动推广方案 浏览:339
元旦化妆品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499
银行零售业务策划发展方案 浏览:542
元旦期间甲乙商场进行促销活动 浏览:674
促销活动语言组织 浏览:360
艺术培训学校六一儿童节策划方案 浏览:661
专卖店策划方案 浏览:538
生鲜电商的营销方案 浏览:676
科技脱贫实用技术培训方案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