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攸县粉蒸肉 做法
攸县粉蒸肉又叫米粉肉,原是攸县东部、中部、北部地一道家常菜,亦是待客主菜。
主料:新鲜猪肉(腰排或后臀肉)500克、糯米粉100克
调料:甜酒适量、红曲粉适量、胡椒粉适量、盐适量
做法:
新鲜猪肉先切成约7厘米宽的肉条,然后又切成约1.5—1.8厘米厚的片状,形成比正方型略长的肉块。
切后用盛器装着,适量放盐拌匀,腌上1—2小时即可。
腌好的肉加少量甜酒,加入糯米粉、胡椒粉、红曲粉拌匀。
上屉大火蒸15—20分钟即可。
㈡ 万人岩洞在攸县哪里
攸县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南端,东邻江西萍乡市、莲花县,西连株洲县、衡东县;南达茶陵县、安仁县,北接醴陵市。地理座标是:东经113°09′09″至113°51′30″,北纬26°46′34″至27°26′30″。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3134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109万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2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956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6:55.8:29.6调整为14.5:55:30.5,一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57.5%、3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8、5.95、3.7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了39427元,单位GDP能耗1.08万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00462万元,同比增长14.6%。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2014年全县城镇化率为52.57%,较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高效实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攸县米粉成为我县第三个国家地理标志,鸿华麻鸭和云田花卉等农业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08655万元,同比增长4.5%,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46.6%。种植业稳步增长。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0.7万亩,同比增长2.9%,粮食产量46.59万吨,同比增长3%,粮食单产为462.55公斤/亩。养殖业健康发展。2014年,全县出栏生猪122.84万头,出栏牛2.14万头,出栏羊5.43万只,出笼家禽567.5万羽,同比增幅分别为4.5%,3.4%,4.0%,4.26%。肉类总产量9.49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为1.56万吨,同比增长3.2%。林业产业巩固提升。2014年,全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4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油茶籽产量为3.2万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44%,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土地流转强势推进。2014年县流转耕地面积2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0%,涉及农户6.85万户,占总农户的40%。2014年我县已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84家,入社成员11386人,带动农户3.46万户。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2014年,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7.7万千瓦,比上年提高5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377台,比上年增加30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99890吨,农药施用量895.6吨,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工业经济缓中趋稳。2014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10176万元,增长11.1%,占GDP的比重为51%,对经济贡献率达到54%,拉动经济增长5.5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1553308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08396万元。煤炭、铁矿业完成增加值486209万元和101089万元,均低于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2014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4541130万元,同比增长9.8%。高新技术总产值为570780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为557115.6万元,同比增长13.4%。出口交货值为35056万元,同比下降29.9%。规上工业利润总额179854万元;利税总额382558万元;产品销售率98.93%,降低0.5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7.25%,水泥246万吨,同比下降35.7%。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2014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共计72.4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3.9%。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22.6%。建筑业平稳增长。2014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5384万元,比上年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拉动经济增长0.36个百分点。201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81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875993万元,增长12.7%;乡村零售额105873万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业94577万元,增长17.6%;零售业749920万元,增长11.8%;住宿业23833万元,增长6.8%;餐饮业113536万元,增长16.7%。电子商务及快递公司等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发展良好。2014年,我县成功申报白龙洞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截止2014年末,我县共有AAAA景区1个,AAA级景区2个,拥有星级宾馆4家,旅行社10家,国家级森林公园1家。全县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3.39亿元,各景区门票总收入达1200万元,同比增长42%。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3.2%,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4.2%。交通发展上新台阶。2014年,攸县火车南站开通客运业务,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攸县没有干线铁路的历史从此结束。攸县的交通发展,特别是铁路运营的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14年,新建成农村客运站1个,完成危桥改造15座,建设农村公路50公里。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了96%。全县货运量为1102.8万吨,同比增长15.4%,货运周转量为1092323.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8.1%,客运量达到1528.1万人,同比增长15%,客运周转量为129377.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9%。邮政电信业稳定发展。2014年,全县电信业务收入2.9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邮电业务收入4065万元,比上年增长6.9%。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4年,全县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500万元,同比增长3.06%,人均财政总收入为3639元,税收收入为112426万元,同比下降11.95%,税收收入占比为44.53%,非税收入为140074万元,同比增长19.39%。国税完成54807万元,同比下降5.21%,地税完成60015万元,同比下降18.07%。地方财政公共收入完成194797万元,同比增长8.48%。地方财政公共收入中税收收入54723万元,同比下降12.0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0831万元,同比增长16.6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59941万元,同比增长2.27%。金融运行良好。2014年,全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57162万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25128万元,同比增长11.8%,人均储蓄存款为17657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917205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短期贷款302027万元;中长期贷款563471万元。短期贷款中个人贷款及透支为175096万元;单位普通贷款及透支12693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500万元。中长期贷款中经营贷款60763万元,固定资产贷款193010万元。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新突破。2014年,启动了“乡村大舞台”国家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举了“欢乐潇湘罗霄放歌”攸县、茶陵、炎陵、安仁四县联演文艺晚会,攸县春节民俗文化节,25场“欢乐潇湘放飞梦想”民间“百团”才艺大比武活动,开展了10场“您的快乐·我的心愿”“乡村行”活动;将《探灯》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立了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完成公益演出252场次,免费放映公益电影3196场,其中农村免费放映3096场次,城区免费放映100场。年末,全县共有公共文化场馆7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2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书院1个;乡镇文化站23个,农家书屋315个,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40.5万平方米。新闻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2014年,攸县电视台建台30周年庆典晚会成功举,与观众一起见证成长。全县组稿并播出新闻4000多条,制作专题片18部。全县电视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进数字电视工程,数字电视用户达13.7万人,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为13.2万人,无线电视用户达0.5万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2014年,全县强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在解决农民看病问题中首创“双十模式”,得到全国各地借鉴。有效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医药监管,引导病人合理医疗消费,注重防范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84个,实有床位340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为4.91张。卫生技术人员3665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孕产妇死亡率为0,“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67.2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7.85%。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2014年,攸县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成功举首届大众体育运动会,积极倡导“健康生活、生活健康”理念;组织代表队参加省十二运会,摘取金牌14枚、银牌18枚、铜牌13枚,取得了皮划艇团体总分第二名,赛艇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2014年,我县成立了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15个、体育指导站(点)29个、体育健身会所3个,新增健身俱乐部2处、400米田径运动场1处、篮球场10块、羽毛球场16块、健身广场2处,新建攸州大众球馆,新增室外健身路径1套、农民健身工程61个,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83.2万平方米。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2014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93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9%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798人。失业保险参保2.1万人,征缴基金590万元。社会保障日趋完善。2014年,全县继续推进社会保险覆盖向纵深发展,社会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9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62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为67.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10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为43.3%。社会救助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全县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覆盖面和救助标准,社会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县城镇镇低保对象4649户,8735人,共发放低保金及物价补贴2803.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1612户,31016人,共发放低保金及物价补贴468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586.66万元,其中:发放住院医疗救助金额893.81万元,一站式救助470.56万元;用于五保、低保参合资金222.29万元。我县共有五保对象4823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1112人,分散供养对象3711人,已发放分散五保供养金及物价补贴1110.21万元。资助困难学生24471人,发放救助金1523.95万元。
㈢ 攸县有什么好吃的家常菜呀
㈣ 作文 我的家乡 攸县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我有一个美丽的家乡——攸县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麓,南通粤港澳,北临长株潭,西屏衡阳南岳,东与江西萍乡、莲花接壤,古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全县辖20个乡镇,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
攸县历史悠久,是传承文明的古邑。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攸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所开发,是中南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式置县,因攸水流贯全境而得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攸县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特色文化,播撒和传承了源远流长的地域文明。
攸县交通便利,是资源丰富的大县。攸县县内水陆交通并济,公路交错纵横,湘东铁路、106国道纵贯全境,北通320国道,西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相连,运输极为方便。境内气候温和,农业物产品种繁多,是全国商品瘦肉猪、商品粮、速生丰产林和油茶生产基地县;地下矿产资源富集,已查明的矿藏品种20余种,其中以煤、铁矿石、玄武岩、花岗岩、石灰石居多,煤炭储量在3亿吨以上, 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拥有劳动力40万人以上,有18万人常年在外经商务工,“攸县的士”成为湖南省十大劳务经济品牌之首。
攸县山川秀丽,是风景迷人的明珠。攸县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我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攸县经济活跃,是发展提速的热土。攸县工农业发达,商贸繁荣,经济活跃,历来是湘东南、赣西北的经济交流中心。1997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小康县,2000年被更为湖南省五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之一。近年来,我们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目标 ,突出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农产品开发、旅游开发四大重点,着力实施民营经济领跑战略,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资源采掘加工、建筑建材、化工为支柱的20多个产业门类,建设了攸州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333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湖南省十强。
“十一五”以来,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攸县,投资105个亿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投资2.5个亿的桐坝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投资6个亿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特别是衡茶吉铁路在攸县设站,将加快推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对促进湘东南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寝陵,中外驰名的游览胜地井冈山、南岳,与攸县相距仅数十公里,且为必经之途。
攸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湘东铁路和106国道贯穿县境南北,两线沿途形成百里经济发展长廊,水泥、沥青道路已直达各个乡镇;水源丰富,湘江支流氵米水汇集攸水穿城而过。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全县村村组组通电,乡乡村村通程控电话。
攸县矿藏丰富,物产富集。已探明煤、铁、锰、钨、铀、铜、金、石膏、大理石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煤炭地质储量达3亿吨,黄兰煤田现已探明工业储量为2.46亿吨,年产原煤400多万吨。攸县历来农业发达,境内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冬寒期短,无霜期长达289天,年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448.6mm,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尤其适宜稻谷、棉花、油茶、辣椒、生姜、木材、楠竹等。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大米、活大猪、分割肉、茶叶、蚕丝、干椒,是该县饮誉海外的传统出口产品。工业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冶金、采掘、机械、建材、化工、纺织、制鞋、造纸、食品加工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草席、床单、手套、竹制品、鞭炮烟花、灯泡灯具、氟化纳等畅销国内外,久负盛名;煮酒、松花皮蛋、春晓茶荣获国家金银奖,国际上备受用户青睐。到目前为止,攸县有近100种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家乡还有许多风景呢! 有桃花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江地质公国内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各种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随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天,猕猴桃、野萄葡挂满山沟。天然谷中,有山里人家、迎客石、双流击石、落玉流翠、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
桃花谷是一个天然氧吧。是人们向往自然,追求健康旅游的胜地。
白龙洞
白龙洞地处株洲市攸县漕泊乡境内,为天然碳酸盐溶洞,长7公里,洞内景色奇秀,其发现时间不过数年,但知名度越来越大,有“奇比张家界黄龙洞,秀超桂林芦笛岩”的美誉。不久前,白龙洞又在湖南百强景点评选中榜上有名。
酒仙湖
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为国家级大Ⅱ型水库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它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 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500米,最大宽度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酒仙湖两岸群山巍巍,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湖区空气清新,碧水蓝天。皓月银波,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让人有当年苏子遗世、辱宠皆忘,逍遥而居的感觉。怎么样,我的家乡不错吧,欢迎各位到我的家乡参观!
㈤ 攸县小哈佛幼儿园的宣传片的歌曲叫什么
让我们荡起双桨 演唱:小蓓蕾组合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 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 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 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㈥ 攸县麻鸭的基本介绍
攸县饲养麻鸭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实践,攸县人们在麻鸭选种、孵化和饲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许多农户以养鸭为生,或开鸭店,销售雏鸭;或赶群鸭沿醴陵、株洲、湘潭、长沙一带游,就地销售;或到长沙、湘潭、汉寿、南县等地开设鸭店并传授技术。县境鸭塘铺、鸭店里等地名,均因孵鸭、养鸭而得名。
攸县麻鸭在国内享有盛誉。1981年7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攸县麻鸭》科教片。1984年2月,攸县麻鸭又被列入湖南省地方良种,载入《湖南省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为了保护攸县麻鸭这一地方良种资源,提高品种纯度,攸县科委和畜牧、肉食、外贸等部门,1981年将新市、大同桥划为攸县麻鸭保护区,开展原种繁殖。1998~1999年,省畜牧局和县畜牧局共同开发攸县麻鸭规模开发技术,其成果被授予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㈦ 统计下:攸县在论坛的有多少人!是攸县的就进来报道啊~~求大神帮助
在湖南株洲市攸县有一旅游胜地——酒埠江。酒埠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一切是那么的和谐…… 和谐中却有那么一点不和谐! 在酒埠江镇慈丰山村,连绵的山头却有被山火烧得一片狼籍、有被人为砍伐树木横七竖八的堆放在路边、有青山绿水中却乱砍乱伐造成的山体滑坡把大好的稻田淹埋……,这一切都让人心痛不已。 这些不和谐披露了酒埠江镇镇政府相关责任人视集体利益于不顾,光天化日下强行把农户责任林林权转卖的恶行。慈丰山村有5000余亩杉树林,此片杉林是国家林业局1996年立项世行贷款联营建造的,林权归属慈山村等9个村32个村民小组的。而在2006年以酒埠江政府林管员易X为首,毁林造林火烧村民大片林山,群众一直敢怒不敢言,直到2007年酒埠江政府相关责任人视万余村民利益不顾,将32个村民小组的林权以132万元转买给易X(政府林管员)、刘X(慈丰山村村委书记)、四乃(草田村村委书记)等6人,而酒埠江政府相关责任人从中牟取暴利达50余万元,这种恶劣行为终于引起群众强烈的不满,群众以“还我林权、维我尊严”为口号派出9人代表上访到省、市政府,可可恶的酒埠江政府相关责任人视上级批文不顾,还是抢夺了农户的林权。可悲可愤…… 为了能顺利进山砍伐树木,易X、刘X等人伙同当地黑社会的混混用暴力殴打上访人群众和阻止进山的村民,造成数人受重伤,其中一人躺在医院因得不到医药费赔偿无法更好的医治,一只眼视力下降到0.2、脑振荡…… 综上所述,特请国家、省、市及林业公安部门前往实地查明核实,是否能责令骑在人民头上的酒埠江政府,以万民利益为重,归还万余村民的责任林山,保护群众民主合法权益和党群关系,捍卫法律尊严,稳定社会治安。我们全体群众强烈呼吁: 1、强烈要求政府部门包公式廉洁领导对待我们受害群众的问题,深入调查和研究,捍卫法律的尊严,退回联营造林地带的山权和林权,杜绝转卖。 2、请依据国家法建法规,追究酒埠江政府相关责任人抢夺林权的行政和刑事责任,将不法分子易X、刘X等人绳之以法。 查看原帖>>
㈧ 攸县攸洲公园作文
春天的公园
四季之首的春天来了,气温慢慢变得暖和,世界的万物复苏,动物觉醒。春天那纤细的手,充满了喜悦和希望,唤醒了大地,为公园增添了许多美景
一踏进生机勃勃的公园,便闻到一阵淡淡的花香。放眼望去,一丛丛嫩绿的草丛,草丛上镶点着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儿,姿态万千。看那红色的花儿,不由得低下了头,仿佛一个垂头害羞的小姑娘。那黄色的花在微风中摇摆,像是在向游客招手。旁边的小草也抽出嫩芽,一片片碧绿的草地,一走草地上去,就像踏着一张舒适的地毯,若是光着脚踏上去,还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细细地听着,还能听见吱吱,沙沙的响声,原来是苏醒的小虫在唱歌,就像演奏着春天的赞歌。一会儿。来到池塘边。池塘边上站着一棵萌发的柳树,枝条披者风吹入池塘里,仿佛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甩着细长的头发。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嘴里唧唧地叫着,仿佛欢快地说:“春天到了,春天到了!......”
啊,春天公园景色是多么美丽,这都是四季之首春天您的功劳,我爱春天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