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江电视台近期播放的战争电视剧叫什么
温江台这几天正在放的是《红娘子》,
这部片子有些地方是在温江区寿安镇的陈家桅杆取景
主演:王珞丹 杨志刚 刘威
导演:郭靖宇
地区:内地
简介:《红娘子》讲述了红军女战士王小红为了给根据地的伤员筹集药品,假扮新娘坐上了花轿,她原本打算去玉屏梅家大药铺找她当掌柜的爹,却在半路被一伙土匪抢上了黑龙山。这原本是梅家大少爷梅贤祖串通黑龙山土匪设的局,目的是要抢回被军阀司令马戎强娶的老相好牡丹。没想到抢错了花轿绑错了人。马戎带领部队偷袭剿匪,土匪首领黑木蛟挨了马戎奸细的黑枪。王小红在没有任何医疗器械的情况下,为黑木蛟取出了子弹。黑木蛟为了报答王小红的救命之恩,帮助王小红来到玉屏。王小红在梅家药铺开了西医诊所,她医术高明,玉屏县百姓称赞她是“红娘子”下凡。在玉屏,王小红与梅贤祖成了朋友,在一次又一次惊险的历程中,两人渐生情愫,举办了婚礼。三年后,梅贤祖和王小红把孩子留在了梅家,一起参加了红军。
2. 温江为何叫温江
”4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温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国都。公元555年,温江成为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域,始建温江县。 ?这个话题许多人都谈过,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不然。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探讨。 因何得名? 温江县名的由来,据文字史料和口头传闻,大致有三种类型: 其一,因江得名 《温江县志》(民国版)说:温江“县治,新开江绕其北东,杨柳江缠其西南,旧皆被‘温江’之名,以江水温润故也。” 《辞源》(1981年修订版)这样记载:温江——“县名。属四川省,……以地濒温江而名”。 《温江县志》(1990年版)中刘楚俊先生的《温江县得名的由来》一文说:温江“县名因境内主要河流温江——即新开江的名称而命名。” 《温江县志》(1990年版)中王蓬先生的《温江县名初考》文章认为:“以地跨温江而名”,即地跨俗名温江的杨柳河而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199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温江县”的释文是:“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分郫县南、江原县东置温江县,以境内有温江(今杨柳河)故名。” 其二,因水得名。 明代《郡县释名》记述:成都府温江县“总志云以江水温润也。予过温江,询之父老,云温江发源于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气寒,至温江而气暖,故云温江,其说近是。” 1991年,温江县地名办的《温江地名新览》中记录的四种说法之二:“‘江水至此始温’故名”。 其三,因泉得名。 明代《郡县释名》还记有:温江县“邑治东一里有温泉,义亦如是。” 《温江地名新览》中记录的四种说法之四说:“以城南‘温泉’得名。” 最近,郑华钰先生在《温江文史》(总第十七辑)撰文提出:?因为“二江(江安河、杨柳河)环流,江水温润。”这是综合上述一二类的又一提法。 由此可知:温江因何得名的三类说法中第一类,温江因江得名,这是大多数学者和典籍所认同的说法,也是符合情理的。这一类又分为“一江说”——因温江或杨柳河、江安河(新开江)、金马河中的其中一条得名;“二江说”——因江安河与杨柳河得名。第二类,因水得名,是第一类的补充或解释。解释了温江为何姓”温.第三类,因泉得名,可信度最低。城南或城东的‘温泉’现无踪影,史书语焉不详。 如果认同温江因江得名,那么必须弄清楚—— 哪条河叫温江? 温江区境内有四条河(渠)从北至南纵贯全境。从西到东分别是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 历史上,究竟哪条河叫温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是这样记载的: 江安河,现在是都江堰内江主要干渠之一。清康熙年间,邑令王宗佑于都江堰下游5公里筑江安堰分外江水势。于是“旱不病涝,水不病潦”,故名“江安”河,又名新开江。1957年改在都江堰渠首江安河闸受水。 清水河,现在也是都江堰内江主要干渠之一,位于温江东北部,在温江界只有8公里,是温江与郫县的界河。 金马河,为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至新津段称金马河。岷江曾名汶江,“汶”读wen,因现在没有汶江,所以《新华字典》等普通字典上就只有山东的汶水。其实,在地名上有“汶”字的地名,除了汶水还有岷江上游的汶川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关于汶川和岷江是这样记述的:“汶川县(wenchuan xian),北周置汶川县,以县有汶水(今岷江)故名。”“岷江,因源于岷山西南麓而得名。曾经名都江、汶江。” 因“汶”、“温”音讹,汶江即温江,故金马河也叫温江。 杨柳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说:“古名大江,又名温江。”这种说法在许多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证。唐《元和郡县志》记有:“大江,俗谓之温江,南流经县一里。”宋《太平寰宇记》写有:“大江,在县西二百步,自青城界入,俗谓之温江。”清《嘉庆一统志》载:“杨柳河在温江县西南,即元和之温江也。” 根据历史资料和王蓬先生的文章,杨柳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里,它是岷江(汶江)的正流,金马河反而是岷江(汶江)的支干或叉河。古杨柳河系自然河流,河水来自金马河玉石堤杨武堰,河宽,水深,流量大,是排灌、航运兼用河道。所以“古名大江,又名温江。”它的正流地位后来才被支干金马河取代。这种现象在河流水文学上并不少见。为了防洪的需要,1957年杨柳河改为由江安河引水,随后又对古杨柳河进行了数次整治,它彻底成为人工河道,变成了今天的杨柳河。但它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今杨柳河与古杨柳河仍是同一条河流。 由此可知,历史上叫温江的河流是古杨柳河。 弄清了哪条河叫温江后,我们再来看—— 温江因哪条江河得名? 温江因江得名,到底是因哪条江河得名?是一条江——温江或杨柳河、江安河、金马河,还是两条江河——江安河与杨柳河?我认为应该是一条江即温江,即因温江得名。理由如下: 岷江曾名汶江,因“汶”、“温”音讹,汶江就是温江;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里,温江就是古名大江的杨柳河。江安河和清水河这两条河并不叫温江,并且出现的时间在温江地名出现之后,温江不可能因这两条河得名。温江也不是因现在的金马河,虽然金马河曾经也叫温江,但温江建县时的金马河只是温江(汶江)的支干,那时的温江主干是杨柳河,也就是说杨柳河才是温江。 综上所述,温江确实是因境内有温江(古杨柳河)得名。至于“地跨”还是“地濒”温江都不重要。对于温江县地域而言是地跨,对于县治而言是地濒。 这里顺便提出个问题,温江当初为何不叫“鱼凫县”,后来也没有保留“万春县”的名字?有谁知道。1998年,温江在第一次申报撤县设区时,曾有过更名的设想,备选名字有“鱼凫”、“万春”、“柳城”、“金马”、“天府”等,后来仍然保留“温江”这个名字。原因主要是遵循《地名管理条例》“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性”的规定,同时也是为了减少反对意见,有利于撤县设区通过审批。与温江同时申报撤县设区的郫县就是因为欲更名为“蜀都区”,引起不少反对意见,所以撤县设区没有通过审批。
3. 温江旅游十大景点有哪些能不能说说
成都后花园——温江,风景美不胜收,下面来为大家一一介绍吧!
温江鲁家滩湿地这是位于成都温江区的鲁家滩湿地,算是一条新晋生态旅游环线,适合假日里带上家人约上朋友,一起去感受一盘清爽的秋日风情。天气好的时候,整个水库被蓝天、绿树围绕,水里映照着朵朵白云,水天一色,颜值爆表,这不就是假日出游时最美的一幕吗?
除了自然风光,来温江还可以去看看颇有历史韵味的古建,比如这处川西民居“大观园”。院西筑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竹林掩映,清出绝尘。沧桑中透着精致的老宅子,让人静心,体会古人的身居宽宅,时光悠长,岁月静好。
位于温江寿安镇的陈家大院,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古建筑群,具有川西民居典型风格。是川西现存规模超大、保留超完整的清代私宅祠堂建筑,有“川西第一祠”的美誉。
4. 熟悉温江的人进:温江哪儿有最美的婚纱拍摄外景地
我觉得友庆片区,那些花木林盘是最好的了,春摄会的时候拍了好多照片哦,好漂亮哦
还有国色天乡嘛 好多景致都好漂亮 童话般的世界
从此 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
住在一个大城堡里面 有美丽的花园 大大的游泳池
生了一群宝宝 养着一只奶油色的拉布拉多
O(∩_∩)O哈哈哈~ 我又在yy了
5. 听我们表白!《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温江版来了,它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视频的内容非常好,正能量积极向上的。
6. 成都温江除开国色天香里有小片荷花哪里还有成片的荷花最近想去练习拍点片子,谢谢。
国色天乡一期童话世界内只有一小片荷花,但是没看到开花,
开花的是莲花
要拍荷花建议你到郫县望丛祠去嘛,又不要门票
还有就是双流公兴那边
7. 温江大学城的概况
2001年,温江大学城开始建设,成为推动温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为温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几年来,温江大学城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周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温江经济发展的三张名片之一。
大学城周围形成了交院后街、财大后街、师院后街(三所高校首尾相连)等几条比较热闹繁华的几条街,是温江最热闹的地区之一。 学校名称办学层次主管部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主校区)本科教育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中医药大学(校本部)成都师范学院(校本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大专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主校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8. 温江出名的,有历史的地方
文物古迹
鱼凫遗址
鱼 鱼凫广场碑文凫遗址位于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现依稀可见城墙遗迹。古城遗址埂长1810米,到目前保存较完整有1300米,城址呈新月形。1996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初次发掘勘探,出土大量的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凿、石锛等石器。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数十件,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创下了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试掘证实:该城距今4000年左右,早于广汉三星堆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9年,鱼凫古城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为有利的是古蜀国两代开国蜀王,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均在温江境内的寿安乡和鱼凫遗址的万春镇紧邻。
温江文庙
温江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四年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温江文庙如今已恢复历史原貌,在现代化建筑的包围中巍然屹立,文蕴辐射。进庙即见朱红色的“万仞宫墙”。万仞之高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文庙的大门通称棂星门,以棂星名门,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旨在圣化孔子。跨过棂星门,就来到星半圆形泮池。泮池俗称“学海”,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庄严、华丽。 明清两代从朝廷到地方各州府县都必须按规定建立孔庙,定期聚会朝拜,使文庙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崇高殿堂。漫步文庙,不仅能看到古代文化的崇高殿堂,更能体会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陈家桅杆
陈家桅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乡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年营建,始建 温江区陈家桅杆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占地7282平方米,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逗木结构,门前原竖立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陈家桅杆可称川西民居的“大观园”了。即便今天,凭栏眺望,仍可想见当年起宅兴园主人家的殷实豪迈、挥金如土。 陈家桅杆占地约十亩,四周溪水环绕,门前竖立双斗桅杆,巍然屹立,气势雄伟。院前照壁横陈,八字粉墙分列两旁,墙上镌有浮雕石刻,镂空的福寿二字和蝙蝠图案工艺精湛,黑漆卷拱重檐大龙门,檐上花鸟彩绘,光彩夺目。
大乘院
大乘院坐落在成都市温江区公平惠合村,属温江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史载,始建于宋代,明正德年间(1506-1521)扩建,明末毁于战乱,清康熙八年(1669)重建,以后又加维修,故有新庙子之名。目前庙内有殿宇四重,即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和藏经楼。千手观音殿建于1993年,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8 大乘胡同2平方米,因殿内供奉着一尊清净端严的千手观音,故称此殿为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建于宋朝,建筑面积520平方米,采用木质结构,其殿梁柱是香樟珍楠所制,具有杀菌功能,故历经数百年一直没遭虫柱。其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双佛式,即站佛套坐佛。站佛雄伟端庄,坐佛小巧精致,是大乘院的建筑一个亮点。藏经楼是大乘院最新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580平方米,采用的是砖混结构,于1998年修建的。其外墙颜色采用的是朱红色,内壁为白色,玫瑰色的地砖,藏青的顶瓦,整幢建筑集雄伟庄严为一体,其独特的6米楼层间距的高空设计让人感觉非常空旷和大气。藏经楼是僧尼深入经藏,研究佛法的地方。三圣殿建于清朝,也是采用木质结构,其殿梁柱也是香樟珍楠所制,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因殿中供奉有三座菩萨,故称此殿为三圣殿。2004年在区外侨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大乘院新增土地2.05亩扩建了山门。
城南古郭
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县名始定温江,即城于此。初为土城,明成化中改筑石城,周长六六一丈。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又改筑砖城,周长七三七点六丈。建和宁,东门,文明,大南门,赞元,小南门,庆丰,西门,拱辰,北门,五门及城楼,规模宏廓。嘉庆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城墙坍塌,打修,三年始竣。换城掘壕,沿堤植柳,遂有柳城之称。自咸丰迄民国,迭遭兵焚,城郭残破,无复旧观。五十年代县城建设,旧城墙仅存数十米残断。二零零一年九月,温江县人民政府对温泉路现存之古城墙进行修缮恢复,以壮观瞻。
9. 温江最有特色的美食
成都温江特色美食推荐排行
全兴大曲
全兴大曲酒是以优质高梁作原料,上等小麦制曲,采取传统的操作工艺,陈年老窖发酵,严格配料酿制,精心品尝勾兑,分坛定期贮存。历史:东汉末年,刘备建蜀汉于成都曾下禁酒令,对于家有酿酒器具者都要处罚。可见当时 酿酒饮酒之风已成民间习俗。唐代,成都酿造的名酒有了更多记载
串串香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串串香铺子,红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热气腾腾的一锅红汤以及那一大把一大把的竹签就构成了成都特别的一景。我在火锅的发源地重庆呆了四年,也没看见火爆豪爽的重庆人折腾个串串香出来。成都人在饮食上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真是令人感叹!当年火锅由重庆传入成都,而在一夜间风靡蓉城时,没有人能想到这麻辣鲜烫的吃食变变样,把荤的、素的往竹签上一穿,就穿出了如今火热了好几年也没冷下来的串串香
白油豆腐
白油豆腐是吴家场厨师郭绍云于民国32年始创的名菜,有甜、咸两味。甜味:用豆腐、化猪油、白糖、味精、豌豆粉、草(白)碱等。咸味:用盐水,加白胡椒。烹调时,将豆腐切块或条形,清水煮沸,下碱水搅匀后捞起,再用沸水透两遍去其碱味,猪油入锅加热,再下豆腐加盐水,用霸王火煮沸,味精和豌豆粉滋汁下锅,快速操作,滋汁起团即成。豆腐色白如学,细嫩爽口,香鲜味浓,颇具特色。
成都毛风鸡
毛风鸡是成都传统产品,具有悠久历史,是经盐制后再风干的,故也是腊味品。毛风鸡形美味美,是佐酒的佳肴。毛风鸡加工时间,一般是在冬至后到春节前。原料配方 去内脏鸡100公斤 食盐6~7公斤 白糖1公斤 花椒面200~300克 五香粉100克制作方法 在鸡颈上(紧靠头部)杀一小口,放干净血,注意不要污染羽毛,影响美观。在颈背部开一小口,取出嗉子。在鸡裆处开一小口,掏净内脏,特别注意挖净鸡肺及软硬喉管,以免1变质。
程抄手
程抄手是温江人程洪顺于20世纪30年代首创的名小吃。曾以担担抄手驰名于附近各县。解放后,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心,特题赠“程抄手”全字匾额。其独特的烹饪工艺载入《温江烹饪》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