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采访提纲中怎样预设回答
采访提纲撰写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采访提纲要预设的是答案,而不是问题。
问题的设计只能限于“您是怎样认识阳焕宜老人的?”“阳奶奶去世的消息您是怎么得到的?”。而对于具体的细节问题,则需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机应变。而这个“变”往往是根据预设答案的“不变”来确定的。当采访者发现采访对象在回答某一问题时没有说出采访者想要的话,那么就可以进一步追问或变换角度、变换问题来达到目标。这个预设的答案可以是“某一个和老人交谈的场景,以表现采访对象和老人感情之深”,也可以是“她一直坚持研究女书的内在原因”。
下面叙述一下本组撰写采访提纲的一般步骤。
写采访提纲之前,需要做这样几步工作:吃透选题策划单,对节目从哪几个方面如何表现人物的框架所有掌握;收集了解各种媒体上关于该人物的报道,大致知道采访可以涉及哪些具体事件、哪些可以充分表现人物;如有可能,应该收集以往的电视采访视频,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接受采访时的语言特点等。
以《君子女》为例,在收集阅读关于赵丽明的信息后,决定将采访的要点分为三大部分:
1、 赵丽明研究女书的过程,特别是她和女书老人之间的故事
2、 带领学生进行女书研究
3、 女书和她人生轨迹的转变,包括家庭变故等
在资料查询中,得知她丈夫曾因为她不肯放弃女书研究而和她离婚,婚变后她带着女儿到清华继续工作。但鉴于这部分内容涉及隐私,比较敏感,但又很能表现人物,因此决定在采访的最后提出相关问题。
㈡ 新闻写作的采访计划大纲
一、采访主题
二、选题意义
三、采访对象
四、采访方式
五、采访时间地点
六、前期准备
七、具体方案(提问纲领)
八、注意事项……
㈢ 我是一名实习记者,不知怎么写一篇新闻\一篇报道的策划书
一 报道目的
《今复日》栏制目定位于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和解读,所以侧重点将放在。。。各种事件、背景和政策的深度解读。希望起到引起市民群众对。。。建设的重视,深度的解读还希望得到市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二 报道时间
初定周一和周四两天播出有关。。。的新闻报道。其中周四会请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专家到演播厅,对各类政策文件进行探讨解读。
三 报道形式
将采取动态报道、字幕滚动(政策宣传)、市民心声、探访报道等报道形式。
四 报道重点
征地拆迁宣传
项目规划建设宣传
建设进展报道
。。。有关政策文件
市民疑问质疑解答+市民心声
五 报道人员
全体新闻部新闻记者参与各种新闻报道当中,而主要的记者为。。。。和……
六 总结(注意事项)
七 报道选题
这个是你想出来有哪些可以报道的点
㈣ 新闻策划案怎么写。。。包括采访提纲,采访中可能发生的事怎样解决。。采访素材。。如何制作播出等。。。
采访来主题 采访目的 背景源资料 采访方向 采访对象 采访形式 采访问题 总结 这就是采访提纲的写法
策划主要从新闻选题和新闻角度下手 选题包括正面选题 反面选题 和中性选题 角度包括现阶段特征 透析背景分析现实 以小见大或以大见小,抑或通过对比的角度反映主题
㈤ 如何制定采访计划
例1:
采访计划方案
一、 采访主题及采访主题选择意义、可行性
本次采访主题为中国贫富分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改革正经入深水区,社会问题伴随发展已经成为今天的不能挥去之痛。其中贫富分化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最近推行的个税调高,点中了这一话题,一时议论纷纷。就其新闻价值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不言而喻。
为避免相关政策的限制,特进行网路采访,以采访相关专家,官员的形式,形成一篇关于个税改革方案的前前后后的综合的有深度的报道。
二、采访实施手段和方式
(1)利用互联网年资源收集中国的个税方案历史
(2)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
(3)通过查询各著名论坛(以中国的几家门户网站论坛为标准),获得网友们关于个税方案的意见和观点
(4)有可能的话在网上设置调查表(鉴于网民的成分并不是纳税的主体,所以只是作为参考意见)
三、采访实施时间:11月1日
四、关于采访失败的补救说明;
因当事人的不配合而造成的采访受挫,或因网民的随意发表不负责的观点使采访无法实施的话,本人将采用归纳法,即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以作补救。
例2:
新闻采访计划——校园中的高科技
题目:校园中的高科技
选题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好东西都要给孩子,所以,孩子们的手中出现了不少高科技产品。手机早已经不再希奇。更多的东西在涌现。要知道,学生对待这些高科技产物的态度,已经这些产物所存在的影响。
采访对象:学生,老师,家长,以及销售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店家
采访方案:
1首先在学生中调查,通过问卷形式,或者网络上的投票,得知学生手上都有些什么高科技产品,以及他的普及率
2随即抽取一到二名同学,询问是否拥有手机或者MP3,上学是否带着。
如果拥有的,询问这些东西是否对其学习生活有影响,以及携带的原因。还有这些东西的来源(自己买的或者家长买的或者亲戚送的或者其他)
如果不拥有,请他发表一下面对其他有的同学,想说的话。
3询问老师,如果发现同学带这些高科技产品,会有什么态度。因为现在学生年龄大,很多情况不可能一收了之,老师又怎么样解决。
4采访家长。是否愿意为子女买这些高科技产品。原因各是什么。如果买了,会去关心孩子的用途吗?会引导孩子吗?
5采访店家,询问来买这些产品的孩子的比例有多高
参考资料: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3392915
㈥ 大学生活采访策划稿怎么写
采访策划稿也就是采访提纲。
一个完整的采访提纲应包括以下内容:
近期报道思想;
本次采访的目的、要求;
确定采访的地区、范围、部门、重点对象名单及先后顺序;
设计采访实施方案,或个别访问,或开座谈会,或到现场观察;
确定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
拟订具体的提问提纲。
举例如下:
采访提纲案例
任务:近期院报想做一期大学生兼职问题的报道,请你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列出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一、采访目的
通过采访与调查了解老师与学生关于兼职问题的态度与看法,比较中外大学生对兼职问题认识的不同之处,取长补短,从而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同时引起更多人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问题的重视,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二、采访日程
三天内完成
三、采访对象及方法
采访对象:老师 (学生处负责老师、有实践指导经验的教师、 “海归”教师)
学生 (我院学生)
采访方法:面对面直接采访部分老
师或学生
四、相关资料收集
全院学生的兼职情况
了解、熟悉学生处分管学生兼职工作的教师
我院兼职收获显著的学生情况
学生兼职的主要职业
五、提问提纲
学生处老师:
对于一些大学生在读期间从事兼职工作有何看法?
学习与实践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以什么为主,如何协调?
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学校的毕业实习能否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您认为学校还能通过何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老师曾经经历,您觉得过去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在兼职上有何不同?等等。
外籍或“海归”教师:
你在外国上学时是否做过兼职?是什么样的工作?薪水如何?你为什么要做兼职?目的是什么?你的同学怎么看这个问题?
来中国一段时间后,有没有发现中国的大学生在兼职问题上与你们有什么不同?
在国外学校一般会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外学生就业存在因实践能力低而被拒之门外的现象?
兼职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
是否有过兼职经历?
你选择做兼职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将去做兼职,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做兼职后你有何感受或收获?
对学校的实习有何看法?实习结果是否满意?有何收获?(针对大三大四学生)
希望学校还能提供何种实践的机会?
面对毕业与就业你有何感受?
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还欠缺什么?
六、报道方式
消息
七、注意事项(略)
㈦ 一个正式的采访计划的格式是什么
1、有位居委会主任,今年50多岁。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天为居民的事儿操心忙碌,受到居民们的交口赞誉,并且受到市里的表扬。现在要对这位主任作人物报道,请拟订一个简要的采访计划。
根据新闻线索提供的情况,初步拟定以下采访计划:
(1)采访的中心思想:这位居委会主任把群众放在心中,着力赞扬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采访的重点对象:居委会主任本人,她的家人,对她特别感激的居民,主管街道的领导,居委会的同事,其他居民,片#。
(3)采访方式:主要是个别访问,也适当召开座谈会,观察她着力帮助过的居民的家庭或工作场所,观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会的环境等。
(4)采访的突破口:初步定为“一天忙多少小时”。
(5)提问提纲(对居委会主任本人):
第一,居委会基本情况:多大范围,多少户,多少人口,有何特殊性。
第二,主任本人概况:年龄、籍贯、经历、家庭情况、工作成绩、性格爱好。
第三,主要问题:①居委会工作,每天忙些什么?听说您总是早出晚归?②什么事情,您办得比较满意?③工作上遇到哪些困难?哪件事情您感到是最难的,花的力量也最大?④您是怎样让居委会其他同志发挥积极性的?⑤我听好多居民说,您是“一心为大家”?⑥您的工作和家务有没有矛盾?家里人支持您的工作吗?⑦您现在受到市里的表扬,今后有什么打算?
以上问题只是基本的。如果有的问题在准备时已经知道了,就可以不问。在对方回答的过程中,还可以循着有关话头进行“追问”或即兴提出一些问题。
㈧ 大学生就业指导采访题目。我们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要求采访就业人士。我们打算采访位创业学长
(一)要重视和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
要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不断夯实我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要肯去学、肯去钻、肯去精益求精。而且我们要勤动手,多多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此外广泛涉猎各方面报刊书籍,关注行业动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和专业竞争实力等,不断拓展自己的优势和成功渠道。
(二)要学好英语。
面对想在全球化的今天,每天都要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波有一波的技术浪潮,英语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与世界接轨,而这一切都无一可以离开语言工具——英语。因此英语是我们将来立足本行业的必需品。
此外,如果想寻求更深的发展,成功的职业人给我们的建议是:“那就学好英语吧。”
(三)要多学会做人的方法并多花一些心思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大学不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育人的圣地。学会做人是我们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如今在校学习的我们,交际圈仅限于亲人、部分同学和少许的朋友等,非常狭窄,对自己今后生涯的顺利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就更加重视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及经营并维护好自己的人脉资源。
(四)要摆正心态,对工作要严谨、认真、负责,乐观面对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
心态决定成败,细节铸就辉煌。我们去应聘工作岗位,是想施展自己的实力,更是想为所在公司创造利润和价值,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为公司的负担。在人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接受一个心高气傲、做事磨蹭、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员工。正如冠捷科技集团黄某所言:“其实那些从大学出来的毕业生更高傲,说的都很好听,叫他做一点事总是磨磨蹭蹭,而且还做不好。我们对员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苛刻的要求,他们只要对自己有态度,对所在岗位认真负责,那他们做任何行业都是可以的,而且我们也是欢迎这样的员工的。”还有,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抱怨和悲观的心态,应该尽量多地去接触行业最新的发展概况,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待毕业时,积极投身就业大潮之中。
(五)要积极投身实践中去,去经历,去感受,去领会。
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前人的经验中去获取;二是从自己的实践中去获取。而最重要最可靠最有价值的还是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等。实践出真知,这是千古以来不变的真理。再说猜测带有很多的主观想像的成分,比如对未来找工作难度的过分渲染而造成的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失望等。如果你能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你会发现生活或工作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难,很多事情不是能否做到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去做的问题。你若想做,你会去找方法,你若不想做,你会找一大堆理由。而且实践特别锻炼人,练你的技能,考验你的专业知识,练你的勇气等。不论结果成功与否,所获得的体会和阅历是你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这就是实践的魅力所在!
(六)要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独立决策和执行的能力。
“常求于人有利于人,少求于人有利于己。”九十年代出生的我们,从小有的吃,有的穿,没吃过什么苦,没经历过什么挫折,凡事都依赖父母,独立意识弱,独立办事能力差等是常有的事。一个人如果一直依附着别人,那么他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人一旦不能独立自主,人生很多事情都将无法完成。比如说公司给你一个项目,你若没有独立完成的能力,那么在很多方面都将受制于人,不仅项目很难完成,而且你最终也很难得到领导的重用。我们都已成年,都到了自己对负责的年龄,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地去决定和处理,无需依赖别人。而且我们也不想一直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掌控着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而且经过这样有意识的培养,我们不仅独立决策、执行能力会大有提高,而且自信心、自尊心也会大有增强,走向一个更加成熟的自我,也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此次生涯人物访谈,作为一种获取职业信息的有效渠道,帮助我了解了的真实的社会就业现状,以及一些特殊信息,如潜在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以及工作者应具心态,等新颖信息。这些信息让我意识到了找到好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有助于我及时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为将来的竞争与就业垫好基石。
每个人都满怀憧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就能找到适合自己、服务社会的理想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社会现状,尊重客观规律,择业前要对自身素质进行一次彻底的了解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个人的理想志愿等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一个确切的定位。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塑造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中有的放矢,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㈨ 纪录片采访策略主要有哪四个方面
纪录片采访方法四方面:
1、纪录片编导要做到融入场景氛围,以平民性的视角,做到和被采访对象真诚平等的交流,切忌高高在上,指令性地指挥被采访对象讲这讲那、坐这坐那。
2、要对采访的问题做到事先心中有底,临阵不抱佛脚,临场不乱阵脚,更不能在采访时出现被采访对象讲述不下去的情况,或自己先忘了话题,造成采访冷场。
3、遇到对表述起来比较复杂的话题,要抓住重点进行提问,要对话题进行精炼梳理,做到简明扼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有时就是采访不下去,也要切忌绝对不能让被采访对象看着编导事先拟定好的稿子,像背书一样的回答问题,造成采访生硬死板,作品粗制滥造。
4、在提问方式方面,要多采取引导式的提问手段,注重循序渐进,小火温煮,提问的问题要看被采访对象的回答能力,不能太笼统,不能太长,也不能不考虑被采访对象的应答能力,不考虑被采访对象的身份、特点、代表性以及个人形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切忌提一些超出其回答极限的高难度问题,造成是是而非,答非所问。更不能让被采访对象像做选择题一样,问一些“是还是不是、好还是不好”之类的问题,让电视受众观后发笑,也显得编导没水平。
(9)采访选题策划书扩展阅读
人物类电视纪录片采访技能:
一、沟通从情感入手
人物类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客观反映真人真事和事物、事件发展变化过程的电视纪实类体裁形式,强调客观,强调自然,强调过程,强调原生状态。但是,具体到采访的过程,不仅需要纪录片编导要有技高一筹的谋篇策划,还要求编导面对采访现场,沉着冷静地和被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
高水平的纪录片编导,大都会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采访理念,非常重视和被采访对象的交流和沟通环节。往往在进入采访现场还没进行拍摄采访之前,就眼观八方,认真熟悉人物所在的采访环境,选取采访场景,而后胸有成竹地和被采访对象进行反复细致地磨合交流,让采访双方在采访话题的认同点上贴近,对采访话题感兴趣。
这样可以使双方在感情上拉近,让被采访对象乐意回答问题,乐意讲述。从而与采访对象拉近了距离,产生了共鸣,不仅提高了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兴趣,而且与他们在沟通上达到了通感效应。由此,采访势必会顺利进行。
二、采访要隐藏目的
人物类电视纪录片的采访强调客观真实,强调纪录的过程之美。尤其对采访的话题,更加讲究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更加注重话意唯美,话题干净利索,让电视受众在真情话意中体会到编导在作品中所张扬的创作意图。由此,在采访过程中,势必要编导掌握纪录片采访提问的规律,把握话题采访的分寸,做到在现场采访中胸怀全局,熟练驾驭。
人物类电视纪录片的采访提问要求编导要在客观的创作过程中,在话题提问上绝对不能一到现场就对采访对方亮明编导自己的采访目的和意图,而是要在采访时,刻意隐藏自己的观点,让电视受众在话题的进程中,慢慢体会到编导设置话题的意图,从而以润物无声的感觉,在潜移默化中烘托出话题的采访意图和提问的初衷。
三、掌握提问技能
人物类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次采访,也是编导挑战自己提问技巧、进行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编导对采访提问的驾驭能力高低,决定着人物类电视纪录片的后期制作的良莠和整部片子的成败与否。掌握电视纪录片的采访提问技能,是电视纪录片编导创作作品的基本素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