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心得体会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观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观众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创作的着力点。
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现在一些作品、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
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有更新更好的创作突破。要着眼于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改进作风,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用真心、动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倾听群众意见、表达群众意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创作出对群众有情有义的作品而不是闭门造车,做出符合实际的片子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框架。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是我们媒体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Ⅱ 携号转网 联通宣传
携号转网业务目前仅在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试验,其他省针对此业务仍处于准备阶段,如果所在地可以携号转网,可以具体到当地电信营业厅咨询。
Ⅲ 转:如何改稿子
好稿子是改出来的。文章起草完毕,必须进行认真修改。
古往今来的大手笔,都十分注意文章的修改。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一文中说:“马克思决不出版一本没有经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毛泽东同志是对文章修改谈过自己的见解:“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来,其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唐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写完作品,贴在墙上,不断读,不断改,因为他说不把文章改完美“非谓先生嗔。畏后生耳”。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所有这些教诲都说为了读者,为了后人,要把文章改好一点,再好一点。初完成的文章稿子不过是“毛坯”。经过精雕细琢才能成为精美的“产品”。公文、机关应用文都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更要反复修改。1.
修改是对初稿进行审查,予以推敲、调整、核实、删改、增补,直至定稿的一种思维活动和行为过程。
初稿,大致可分:雏形式初稿和定局式初稿。
所谓“雏形式初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自己的构思草创成文,通常称之为“草稿”,它存在着较多较大的“病症”,需要进行修改的“大手术”,有时甚至需要全部推倒重来。其原因不是自己的认识水平与领导意图不符,就是写作水平与自己的愿望有着较大的距离。
所谓“定局式初稿”,就是文章材料的处理、安排和对写作竭力的表述已基本定局,毋需进行“大手术”,只需对存在的疏漏、表述不周等进行推敲、修正和增补。
修改程度,因文而宜,因人而宜。一切根据写作的难度和写作水平而决定。文章修改,实际反映作者思维领域的认识深化和完善。凡写作高手,都非常重视修改。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燮《词钞自序》云:“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千斟万酌”,指修改阶段的思维活动,“以求一是”,指的是写作思维力求达到的完善境地。2.
修改的重点
修改公文主要从主题、观点、材料、结构、语言五个方面认真推敲。
观点是否正确:修改文章要注意文稿的基本观点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如有片面的、绝对化的,务必要纠正。
主题是否明确:一篇公文在制写前就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目的,要说明和解决什么问题,务必表述清楚。要想检验是否明确主题,首先看文稿是否抓住了重点问题,并对针对重点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全文是否句句段段都围绕这一重点问题展开。这是大问题,如果文稿中这方面有问题,一定要全面认真改稿。其次要注意一篇公文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什么都写,并列一起,什么问题都想一起解决,这样会贻误主要问题的解决。因此,发现这样的问题要删去多余的,坚持只在主要问题上下功夫。第三要注意考虑所选材料是否能说明问题,如果材料与主题不符将会闹笑话,会大大减弱文章的说服力,因此所选材料要典型,否则就必须更换。有了重点问题,有了充分的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还要有充分的科学的分析论证,使观点与材料融为一体,使材料、事例紧扣观点,充分论证,观点鲜明有论有据。
材料是否可靠:公文中的材料必须确凿,公文不是小说,材料与实际情况必须完全吻合。因为公文中的材料是观点赖以生存的关键,材料不实,观点站不住脚,文稿也就全军覆没了。因此,文稿写前就必须审查材料的真实、确切程度,写完后还必须再三审核,否则文笔再精彩,公文也无法产生说服力和权威性。
结构是否清晰:修改公文要注意公文格式是否正确、完整。各文种的不同特点是否抓准确,并在文中体现出来了。除此外还要检查公文层次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段与段的联系是否紧密;首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有没有重复或与全文中心脱节之处,如有以上结构上问题,必须逐一改正。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流畅:公文语言首先要准确,模棱两可的公文让人看了不知所从。因此,在修改时发现有概念含混不清,容易产生歧意的必须修改。比如“免职”不含贬写成含贬意等。再比如公文中的数量词要准确,如果把树的粗细写成“碗口粗”或“两抱粗”都不行,必须写成几年生的树,按年轮科学计算。在语言运用上限制要明确,比如“学生会必须支持学生的要求,”对“要求”不加限制这不行,应限制为“合理要求”。其次公文用语要得体,如修改时发现在各文种中出现与该文种口气、提法、感***彩不适宜,不得体的必须修改,公文语言要朴实,不赶时髦,不滥用修饰语,注意正文。在使用专用名词、时间、地点、人名、数字时要注意规范,不可以乱用简称,比如公文中用“法大”、“民大”都不行,要用“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市人大”、“市政协”也应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用到时间的表述务必用“×年×月×日”、“上午×点×分”、“下午×点×分”或以每日24小时计写作“×日×点”的形式。3.
修改的方法
(1)读改法
读改法,就是通过朗读或默读,边读边思索,遇有语意不畅的地方,随手改正,这是一种自我移位体验。有精耳明神的作用。文章中的毛病,光靠目阅,有时不容易发现,一读,别扭而不畅达的地方,就立即出现。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强调通过朗读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他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了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不紧啊,词和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份多点儿或者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么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办法”。鲁迅对读改法很重视,也常用它,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公文是实用文,使用范围广泛,总要使人读起来顺畅、明白,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
(2)暂搁法
暂搁法,就是写好初稿后,不立即修改,而是暂时放一放,过些时候再修改。因为刚一完稿,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还处在兴奋的状态之中,思路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这时忙于提笔修改,也难于发现问题。而在放一放的过程中,作者对所写的东西,就能作出进一步思考,智力得到时间的调节,又提高了。由于这种方法能使作者的兴奋点转移,使头脑能冷静下来,这时,对初稿再检查、审定,就会逐渐发现问题,也就容易改好。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就说:“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改这自易”。万垒赛耶夫在《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中介绍戈果理的修改文章经验时说:“……随后,过一个月,过两个月,有时候也许还要久些,你再拿出你所写的东西来读一读吧:你会发现有许多不对的,很多多余的,和很多没有达到的地方……你拿起它,读一遍,用同样的方法改一改……据我的主见,应该这样做八次”。搁多久,当然要看发文的时间要求和文书的内在容量大小及篇幅长短而有所不同。
清代唐彪说:“作文有深造之法。如文章一次做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盖作文如攻玉数,今日攻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
(3)求助法
求助法,就是将自己的初稿拿给别人看,并请别人提出修改意见。自己写的文章,思想与表达已定型化,往往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难于突破;请别人帮助修改,则“旁观者清”,易于发现新问题。徐迟的报告文学《在湍流的旋涡中》就是在臧克家的帮助下修改完成的。徐迟写这篇文章,当时已写了三遍,越写越长,都不成功,最后把它放下,到云南去了。后来,臧克家了解到他写作的情况,指出他写得“太不精炼了”,并给他选了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和另一篇文章要他读。在臧老的帮助下,徐迟对原先写的稿子来了一个大的改动,重新进行了构思,结果只用了七千多字就把周培源的一生很好地反映了出来,这说明在修改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增加知识,开拓智力,提高水平。4.
修改的技术
增。凡文中内容不够全面、充分,文字上有疏漏之处,都应加以增补,如增补观点、材料、文字、图表、标点等。
删:凡文中内容和文字表达上的赘余,应当一概删削,如删削观点、段落,删削材料、字句等。说不清楚的,删掉。
改:凡文中不够正确、严谨、恰当之处,应加以改动。改有大改、中改、小改。大改,就是对文章进行一次性大手术,改换体裁,变动结构,推倒重写;中改,增删材料,改动格局,增减一些内容文字;小改,仅就文章进行“小修小补”。一般集中锤炼字句,润饰语言,检查文面,修改病句,改换标点等。
Ⅳ 如何持续转改作风
党委常委出操站排头、训练到一线;机关干部下基层与战士同住一个班、同吃一锅饭……第82集团军某旅从党委机关做起,抓作风建设动真格出实招,以先行先改的姿态立起风清气正的鲜明导向。
以真察兵情夯实工作基础,以真解困难化解矛盾问题,以真作表率感召基层官兵。某偏远营区的文书张飞到机关办事,赶到时已近下班时间,机关干部周源不仅推迟下班时间办理业务,还主动帮张飞安排就餐和返程事宜。事后,张飞感动地说:“机关服务这么热情,让我感到家的温暖。”
Ⅳ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
实践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参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才能获得反映群众利益的正确认识,才能改文风,不断检验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水平;广大新闻工作者也只有深入基层回应群众关切,才能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实现新闻宣传的目的。 |
Ⅵ 宣传部为实施两反三转的方案怎么写
幼儿园“两反三转”具体实施为法怎么做
Ⅶ 何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关注民情,体贴民生,关爱民众。三民主义。
Ⅷ 大侠们,单位要求宣传文章,我实在不会写,瞎编一片,求网友们修改一下
师傅
我的师傅——季明,有着20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技工(技术职称),获2010年公司一线特殊贡献奖。
记得今年12月的一次夜班………………~~~~~~~~~~~~~~~~~~~~~~~~~~~~~~~~~~~~~~~~~~~~~~~~~~~~~~~~~~~~~~~~~~~~~
~~~~~~~~~~~~~~~~~~~~~~~~~~~~~~~~~~~~~~~
如今,我清晰地认识到,没有季师傅手把手地教,心对心地交流,年复一年,寒暑不辍,在走进技术能手行列的道路上,也许我会走得更艰难更漫长。
在此,感谢您——季师傅 (一鞠躬,等掌声落下后离台)
我修改了开头和结尾。中间要多用肯定和总结的语句!如,他做了怎样令人称赞与感动的事实。让你学会和得到了哪些,对小到一公司大到对社会起到怎样的、深刻地、积极地影响力和带头模范作用。忌讳平铺直叙,这会让人抓不住重点,得不出结论晕头转向。这部分你自己修改一下。
Ⅸ 有关部门进单位宣传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十项措施怎么写
第四季度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时期,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频繁发生,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加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各地要紧紧围绕防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这个中心,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十项措施”。
一、严管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持续开展降速行动,综合采取定点测速、移动测速、区间测速等手段,严查高速公路超速违法行为。大力规范通行秩序,强化视频监控和路面巡逻,增设大型车辆靠右行驶提示标志,严格依法落实“按车型、限车速、分车道”通行规定,及时发现并严厉查处大型客货车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占用应急车道通行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夜间通行秩序管理,依托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启动所有高速公路入口、省际过境口的交警执法站,加强对客运车辆的检查,严查客运车辆超员载客、凌晨2时至5时违规运行。强化恶劣天气安全提示,提醒驾驶人保持安全车速车距,全力防范多车相撞事故发生。
二、严治重型货车野蛮驾驶行为。加大16时至次日8时特别是午夜、凌晨等事故多发时段的巡逻管控力度,大力整治重型货车违法装载问题以及车辆在国省道超速行驶、逆向行驶、强超强会,在高速公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疲劳驾驶、违法停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会同交通运输、工信等部门,加大对商品车运输车的执法管理力度,严查严重超宽、超长违法车辆。继续推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安装和规范使用紧急切断装置,加强源头和路面检查,确保紧急切断阀除装卸外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三、严查农村面包车和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违法。集中整治农村面包车、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载客、货车违法载人等交通安全“风险点”。全面启动农村劝导站,增设执勤站点,严把农村的村口、山区公路要道口,严把农村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组织流动执法小分队,重点检查农村面包车、接送学生车辆,依法查处、纠正超员、无证驾驶、“黑校车”和货车违法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检查,督促校方加强校车安全内部管理,把好学生上车关、校车出门关,坚决杜绝超员车辆驶出校门,坚决抵制“黑校车”。
四、严密公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按照《全国主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交警执法站建设和缉查布控卡口设备联网接入,年底前,力争实现“两个100%、一个全覆盖”的目标。坚持示范引领、以用促建,推广贵州“数据铁笼”和“三大工作法”(违法信息四类推送、动态干预五步消除、重点车辆精确管控),强力推进大数据研判应用,建立勤务部署与缉查布控系统相结合、发现报警与跟进查处相衔接的高效警务运行模式,实现执法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信息化。
五、严格清理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隐患。继续狠抓“营转非”大客车、危化品运输车、长途客车、旅游包车、校车等五类重点车辆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梳理五个波次统一行动期间尚未治理到位的隐患,列出清单,逐一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完成时限,坚决消除存量。每周筛查新出现的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车辆以及交通违法未处理违法记录超过3起、违法记分超过12分的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通报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和违法未处理情况,强力督促整改到位,全力压降增量。对工作进展缓慢、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的采取挂牌督办、视频调度、约谈问责、现场督导等措施,确保重点车辆检验率和报废率达到100%,交通违法及时“清零”。
六、严格清理重点企业隐患。每月对辖区运输企业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对存在逾期未检验、未报废车辆,未处理交通违法记录超过3起、违法记分超过12分的,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通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坚决防止不合格车辆、不安全的驾驶人上路运营。对交通违法多、交通事故多、客车夜间违规运行问题多的运输企业,要会同相关部门集中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落实动态监控制度、内部安全教育制度和“五不两确保”安全承诺制度,从源头防范重点安全隐患。对隐患突出、问题严重的,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并建议相关部门责令企业停业整顿,同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七、严格清理重点道路隐患。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全面排查团雾多发路段,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并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隐患路段前端增设团雾多发以及限速等标志,加强预警提示。以农村公路为重点,全力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对排查列入生命防护工程治理的路段,要落实“两公布一提示”的要求,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巡查,及时排查和发现新增的安全隐患路段,及时报告政府、通报道路主管部门加强治理。要大力排查整治施工路段隐患,建立和落实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访查制度,特别是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路段,要依法严格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
八、严厉惩处危险驾驶犯罪行为。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九)》,充分做好各项准备,组织开展执法办案培训,提高民警办理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能力,加大对旅客运输车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和违反危化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化品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严肃追究违法人员法律责任。广泛宣传《刑法修正案(九)》,10月底前对公路客运企业、旅游客运企业、校车企业、危化品运输企业进行一次全覆盖宣讲活动,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和押运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开展一次面对面的宣传教育。11月份,集中发布、曝光一批危险驾驶犯罪案例,警示全社会,加大震慑力度,进一步提高重点驾驶人守法的自觉性。12月份,结合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大力开展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宣传行动,调动全社会力量,倡导文明交通,形成宣传新高潮。
九、严肃曝光突出隐患问题。进一步强化警示曝光,总队要梳理今年以来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情况,每月至少两次集中曝光典型案例。进一步发动群众和媒体力量,紧盯重点运输企业、重点车辆、重点路段等源头安全问题,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双微平台曝光隐患,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倒逼,推动问题解决。
十、严格落实各级工作责任。总队要成立由总队领导任组长的督导工作专班,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周要对本地风险点和隐患进行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迅速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要对重点任务、关键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办调度,确保落实到位,对工作滞后、拖全省后腿的地市,总队要强力督办督导。对安全隐患突出、问题严重、相关部门履职不力等需要党委、政府推动解决的,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提请安委会或联席会议挂牌督办,督促限期整改,扭转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