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闽南文化手抄报
我可以帮你 帮你
你要什么类型的主题 我建议写一首闽南的童谣 在写几句闽南谚语在画点相关闽南的画 闽南文化深不见底的东西
㈡ 闽南一国画怪才王柏生先生的一切的资料
王柏生(1941.10—)福建泉州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64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后任教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作品有水粉画《待郎归》,中国画《阳光下》、《女选手》等。
福建泉州人。
1964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绘画专业。
曾从事装潢美术设计、美术宣传、中学美术教育等。
1980年调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为讲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美协理事,厦门水彩、水粉画研究会副会长。
擅长中国人物画,兼及色彩画及版画。
中国画《一路海风》藏于福建省博物馆;水粉画《待郎归》入选中国水彩、粉画展,并赴朝鲜展出;连环画《探亲记》(与蓝丽娜合作)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1941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书画院画师、厦门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原集美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王柏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中国人物画协会会长。这位执着于人物画创作己届古稀之年的艺术圣教徒,跋涉在艺术的漫漫征途上永不停息的艺术家,一味的执着地往前走,似乎不曾留意脚步的歪斜与正直。
一手连接着浩渺的千年古文化,一手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叩响生活之门。
2000年之际,我仿佛感受到他大浪淘沙后沉淀的无数闪光的珠贝。在沉甸甸的厚实里挥写着低吟浅唱的轻扬。线条、墨韵、色块、肌理的有机组合和合理碰撞,促成了柏生先生个性化语言的独响。这不由使我想起泉州,这块文人的沃土——孕育着画家成长的摇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郑和下西洋的隆隆礼炮,李叔同沉寂落寞在冥冥之中弥漫,思想家李贽不灭的魂灵,张瑞图桀骜不驯的书法光照史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空的跨越,远去的足音,接踵而至的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和人文的精神。
这是一块神奇土地。这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民族部落。这里涌动着一群自古以来被涵泳被讴歌的“惠安女”。海风吹掀了姑娘的围巾露出了黑里透红的娇美脸庞。蓝蓝的短短的齐齐的上衣,遥相呼应着紧身的、宽宽的腰带,美丽动人的腰肢随着宽大的优柔的裤筒在晚霞的余辉中随风招展。
这是一个勤劳而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海滨。柏生先生钟情于此不知不觉已有二十年的光景。
以惠安女为题材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在当今画坛多如牛毛。画出惠安女的生活情趣和独特的美感则寥若星辰。
写出惠安女内在的美以及对生命状态的深层理解,王柏生当之无愧。
在为美国C.C.KUO先生创作的惠安女系列,我们找到了一个艺术家呕心呖血的佐证,这是精神的盛筵。翻开《闽南一怪》——王柏生,这里有深情的表述:宏编巨著中闪烁着西画的色、磨漆的光、木刻的韵、笔墨的情和诗意的豁达。虽然,典雅中稍失本真,明丽中偶露苍白,但是整体格调的清新,毕竟奏响了中国人物画的最强音,“越是民族的越有可能走向世界”也是画家始终把握的底线,这是中国画内在的“魂”。可以想象柏生先生在商品经济大潮中驻足本土,力挽狂澜于艺术圣殿的睿智和心力。
柏生先生没有陶醉在人们设置的盛宴和掌声中。他扬起了晚年变法的风帆。涉足西部,深入纳西,以水墨淋漓的写意手法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纳西的风俗人情,地域风光。著名画家黄启根先生深情地说:“柏生先生是福建画坛不可多得的、衰年变法的一杰”。
甲申年初春,柏生先生自鹭岛而来,寒暄之后说明缘由。
他是冲着千年古县长泰而来。无数前人的石雕带着远古的回音在看守所与囚犯同栖,百年的铜钟在时间的隧道里沉寂,在这批凝固的艺术精灵面前,柏生先生像儿童一样手舞足蹈,欣喜若狂。他说:南方的雕塑,特别是狮子最具神韵。狮子的造型有别于北方的粗犷和暴猛而呈现细腻的温柔,有“不怒自威”的味道。在领略长泰陶然园里的五尊石塑后,柏生先生赞声不绝。认为塑像的造型简洁、明快,无须西方的解剖、透视、东方的审美情趣在此展现无遗。
我不由得想起柏生画过的人物缱绻、困惑、呆滞的目光,造型的扭曲,恣意的夸张承接着远古民间佚名艺人纯朴古拙的气息。衣褶飘带,手脚的勾勒与环境的点缀相互映衬,色不碍墨,墨色交融,信笔点染一派天成。民间艺匠的纯朴和野逸,融进了画家调控有度的画面——奇迹便出现了。
是受传统的浸淫?受西画的启迪?受民间艺术的陶冶?是油画、国画、水粉、水彩、连环画综合艺术溶汇使然?不!是一个艺术家精神守望在笔下的自然渲泻。
在通往长泰山重村的路上,漫山遍野含苞待放的李花,飘着如云雾般的花絮,沁人心脾。沿着山旯旮的羊肠小道漫步。铺满鹅卵石的路,古老的民居,淳朴的民风,唤起了柏生潜在激情,“这是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并颇有兴趣地说,山重的民居四合院最适合于绘制巨幅国画。除了光线充足,环境幽雅静谧外,他找到了流风遗韵与自己的心境合拍的契合点。
在山重村的宋代“佛塔”边,一湾潭水清洌流淌,两岸青山翠绿斑驳倒映其中,我与柏生先生并肩留影,数码相机即刻锁定,柏生先生面容清癯目光深邃,额头上溜溜地闪着亮光,一身素装如闲云野鹤,柏生若有所思:“有如弘一法相”。
岂止形似。在柏生先生深入浅出的近作中,我分明感到蕴蓄其中的道家的精警,佛家的飘渺之气,扑面而来。
衷心祝愿王柏生先生艺术人生天心月圆。
图片是王柏生先生作品《春潮》
㈢ 以"弘扬闽南文化"为主题写一段20字左右的宣传语
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华夏民族的精华,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㈣ 闽南的民俗有哪些 要画成漫画啊!!!!!!!!!速度啊!!!!!
我们就从节日、民歌与方言、居住、婚俗与祭祖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认识闽南人。
一、节日、民歌与方言
春节,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闽台两地普遍行开正仪式。家家户户贴新春联,象征岁序更新,万象皆春。男女老少,穿着新装,设斋果、茶酒、岁饭,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早饭,多吃长寿面(线面)或年糕,寓意“长命高寿”、“年年高升”。饭后,少长序拜,拜祠堂及尊长,戚友相过贺,道吉祥语。长辈大都要给晚辈压岁钱。客至,以果糖、福橘、瓜子、槟榔等,一品既行。与拜年同时进行的还有出行习俗,即身着新装,到某一寺庙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初一日,普遍忌杀生、吃粥、吃香薯、清粪、哭泣、吃药、打破物品等,以求一年吉利。明代开始,福建有春节上坟的习俗,尤其是初二、初三日,华门巨姓大都携长幼扫祖坟。正月初四,为接伸日。所接之身,一般是指灶君、灶妈等家神。初五为假开日,鸣炮开市。莆田、仙游等地,定初五为“做大岁”。据说是明代某年过除夕,倭寇突袭,烧杀掠夺。初二日倭寇被赶出后,逃难者才相率归来。初二、初三日,各家各户均忙于收殓亲人尸体出殡,无心串门拜年。遂相约今后初二日为各家祭祀受难者之日,互不串门拜年,于初四、初五日补行度岁过年。所以,以后莆仙地区每年都在初四晚补过大年,初五日再行大岁之礼。
闽南语系民歌就是指用闽南话演唱的民歌,它在闽台地区流传甚广,并随着地区环境、生活习惯、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闽南民歌按其风格差异,在福建主要分为泉州和漳州两个地区。在泉州地区,民歌受南曲的影响很大,包含变宫、变的古音阶,旋律呈平稳级进和回绕型线状、中速稍慢的节奏,具有优美雅致的特点。漳州地区的民歌以调式居多,色彩比较淳朴。当地锦歌和剧也给民歌以深刻的影响,如漳州《做戏歌》与剧《杂碎调》音调上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羽商、商两个音区和旋律音调的对比,色彩鲜明。
明清时期,泉州、漳州人大批移民台湾,带去了数量相当丰富,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闽南乡土音乐。随着移民的流布,又形成各地方的调律,如台北调、台南调、漳化调、恒春调、宜兰调等。尽管如此,这些民歌仍具有共同的闽南乡土气息,台湾学者统称其为福佬系民歌。福佬系民歌在各地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如福佬系人进入恒春后,受客家系影响,创作了《思想起》、《四季春》、《三声无奈》、《牛尾摆》等民歌;进入台北后,创作了《台北调》、《莰仔脚调》、《艋胛哭调》等。此外,一些古老的闽南民歌流传到台湾后,经过数代加工,形成相当完善的调。台湾的闽南话民歌,在旋律进行上多以级进为主,精巧秀丽,朴素流畅,平易上口,亲切感人。闽南语系民歌的歌唱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有童谣、情歌、叙事歌、祭祀歌、劳动歌等。
闽南方言在福建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是北方中原的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战乱或逃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在中原跟当地土著语言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原汉语是占着绝对优势的,是融合了土著语言的,虽然也吸收了土著语言的若干成分,但最后形成的是以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
明末清初,随着郑成功带领闽、客人士入台,闽南话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语言。就国内分布说,闽南方言可分为本土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琼雷闽南话和浙江闽南话五大块。由于所处地区其他方言的影响和时间的推移,五大块的闽南话略有差异,其中闽南本土和台湾最为接近,几乎没有差别。全台约有75%的人讲闽南话。其次才是客家话、山地话。
二、居住、婚俗与祭祖
闽南的房屋构造一般是中为正厅,屋顶最高,以二、三进的合院为中心,两侧横向组合对称,布置条形护厝,分别向两旁发展。左为大房,右为二房。左右屋背略低。由正厅延伸建造的房屋像围着一条蜿蜒的龙,故有“围龙”之称。这种横向组合的护厝式民居,最适应于闽南沿海一带炎热的气候条件。泉州城镇的民居中,还有一种纵向布局狭长条形的小屋,因外型很像一条长形的手巾,故俗称“手巾 ”。厦门则另有一种“骑楼式”的民居,其房屋低小而多门,上用平屋,人可行走。惠安等地盛产花岗石,多有用花岗石建造的完全石结构民居,工艺独特,造型别有风采,成了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民屋的独特风格尤其体现在屋顶上,正脊两端如燕屋飞翘,中间低平,呈露宋代曲线屋顶的传统意味,闽南民居的大门也颇为考究,门必居中,并向远位进深,形成过堂,产生较大的虚空层次,增添了建筑的形体变化。
闽南的婚俗中,整个婚事过程都有拴红丝线的风俗,这种风俗,因含有“同心同德,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所以红丝线作为一种吉祥物,贯穿整个婚礼的全过程。
首次使用红丝线是在提亲时,男方在随带见面礼中,在包装的外面,要用一条红丝线捆起来,也有用红线条替代。进入女方家时,摆放在大厅的显著位置,以示吉利好彩头。当婚事双方满意后,接下去是挑选结婚日子,俗称“择日”。“择日”是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信任的亲属当使者,以免女方不出示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好“生辰八字”后,要用一张红纸包起来,里面放有一条红丝线,让男方带回“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
结婚当天,双方要在互送的众多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和小红纸。如大到摩托车、冰箱,小到一把小剪刀;从鱼、肉、面等新鲜的食品,到装饼干,糖果、香烟等干果类副食品的礼盒;以至一切双方互送的礼物,其中包括互送的大小红包,都要认认真真,不得含糊。
结婚办喜事,双方的房屋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外,也得贴上小红条及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及新房的门眉上,以图吉利,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千里姻缘线牵”。
据民间故事的流传,自古就有“千里姻缘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做夫妻。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着,再怎样也不能在一起。时至今日,像闽南地区保留的这种拴红丝线的习俗,已不多见了。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闽南、台湾民间就有敬祖旧俗,谓之“三月节”,敬祖时,人们上山扫墓之前,要先在宗祠或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到墓地后,要先拜“土地神”,接着,在祖先墓地上压纸致祭、填土修坟,用丹朱彩上漆 ,以示儿孙辈不忘先人恩泽。台湾同胞把祖家的节俗带到海峡彼岸,至今还仍在沿袭。
衣:
友人或友人亲属丧事,不能穿红的、花的或色彩艳丽的衣裳。
忌把衣服穿在身上缝补。
忌衣服晾干后未摆好就直接穿着。
忌反穿衣。
养蚕时,称“仙”不称“只”。
食:
到渔人之家作客,吃饭时则忌将盘中鱼翻过来。
忌祝寿时用筷子夹断线面。
过年过节蒸糕、发馃时,忌讳孩子或其他人在灶旁指指点点,大声说话或猜测“发”与“不发”。
孕妇忌吃姜、吃蟹、吃兔。
忌将筷子插在饭碗中。
小孩子在吃饭时或开饭前忌以筷子敲碗。
住:
睡前忌不洗脸。
盖厝禁忌:“宫前祠堂后”。
镜子不宜正对着床。
睡床不宜摆放在顶柜、横梁或灯饰之下。
行:
出门时有鸟粪不偏不倚落在头上,那实在是非常倒霉的事。若遭此不幸,必须赶快改运消灾:吃一碗猪脚线面。
外出赏月,小孩子忌用手指月亮,以免耳朵晚上被割。
送礼:
忌以手巾、扇子、剪刀、雨伞赠人。
泉州话“巾”和“根”同音,俗话有“送巾现断根”之说, 丧事完毕后都要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因此如平时赠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丧事或断交 之意。
扇子则只在夏季扇凉,一到深秋就弃之不用。泉州话“扇”和“见”偕音,俗话有“送扇,无相见”,所以“扇”禁忌作为礼物的。
剪刀,总是让人想起“一刀两断”、“一剪两断”,在赠予者与受赠者之间不但有断交 之意,更是不能作为礼物。
北方有的地方因“钟”、“终”同音,禁忌送钟。泉州人却反而没有此忌。过去人家结婚时,,还往往把别人送的时钟摆在相当显眼的地方 。
除外;雨伞也是不宜作为 礼物的。泉州话“伞”、“散”同音。
㈤ 那个闽南童谣手抄报是怎么画的啊
天乌乌,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萧,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苦,火萤担灯来照路,螳螂缀桥穿
[瘦丑仔]
瘦丑仔猴,鼻那流,食芎焦,配土豆,
食西瓜,配菜头,毋是吐,著是漏。
[乌头仔车]
乌头仔车,车甘蔗,顶头坐一个阿舍。
流鼻蚵,挂目镜,腹肚枵,坐未正,跋落来,哀哀痛。
[新年歌]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
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金,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囝婿,
十二查某囝转来拜,十三食泔糜仔配芥菜,
十四结登棚,十五上元瞑,十六拆灯棚。
[摇囝歌]
摇啊摇,阿妈斗挽茄,挽偌济,挽一饭篱,
也欲食,也欲卖。
阿公仔讲欲滚,滚烂烂,一人分一半,
滇满满,一人食一碗。
[天乌乌]
天乌乌,欲落雨,鲫仔鱼,欲娶某,
鱼担灯,虾拍鼓,水鸡扛轿大腹肚,
田螺举旗叫艰苦。
[十二生肖相歌]
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
三虎爬山坪,四兔游东京。
五龙皇帝命,六蛇予人惊。
七马走兵营,八羊食草岭。
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
十一狗仔顾门埕,十二猪是菜刀命。
[西北雨]
西北雨,直直落。鲫仔鱼,欲娶某。
鮕代兄,拍锣鼓。媒人婆,土虱嫂。
日头暗,寻无路。赶紧来,火金姑。
做好心,来照路。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白鹭鸶,来赶路。
翻山岭,过溪河。寻无巢,跋一倒。
日头暗,欲怎好。土地公,土地婆。
做好心,来带路。西北雨,直直落。
[大箍呆]
大箍呆,炒韭菜,烧烧一碗来,冷冷我无爱。
[坐牛车]
坐飞机看天顶,坐大船看海涌,坐火车看风景。
坐汽车钱卡省,坐牛车顺续挽龙眼。
[火金姑]
,来食茶,茶烧烧,配芎蕉,
芎蕉冷冷,配龙眼,龙眼蛀核,来食那仔拔,
那仔拔全全子,力死囝仔痞。
[ABCD]
ABCD狗咬猪,阿公仔坐飞机,
摔一下冷吱吱,叫医生来共伊医,
医一下脚骨大细枝,医一下脚骨大细枝
[放鸡鸭]
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叠,五搭胸,
六拍手,七围墙,八摸鼻,九扭耳仔,十拾起,
来啊!来啊,放鸡鸭,鸡仔鸭仔,走相拍。
[点仔点]
点仔点水缸,啥物人仔放屁烂尻川,
点仔点茶瓯,啥物人仔下暗欲来阮兜,
点仔点茶鼓,啥物人仔下暗欲娶某,
点仔点茶叮当,啥物人仔下暗欲嫁翁,
点仔点铅笔,啥物人仔欲做白贼七,
点仔点滚水,啥物人仔就去做鬼。
[月光光]
月娘月光光,老公仔伫菜园,
菜园掘松松,老公仔欲种葱,
葱无芽,欲种茶,茶无花,欲种瓜,
瓜无子,老公仔气甲欲死。
再画些画
把童谣抄上去就行了
㈥ 闽南民间艺术有哪些
布袋戏 提线木偶 南音 陶艺 拍胸舞 剪纸 梨园戏
高甲戏
高甲戏富有闽南民间特色的地方戏,诙谐
幽默,尤以丑角表现见长,《桃花搭渡》,
《连升三级》载誉戏剧界。
刺绣 石雕 木雕
㈦ 闽南情, 中国心漫画大赛怎么画
http://news.xmnn.cn/xmxw/200903/W020090302319191872523.JPG
㈧ 你会如何宣传闽南
可以通过网络传播,闽南语教学视频、科普视频,或用闽南语做视频,可以用闽南语用字和普通话用字双重字幕。竟然要宣传闽南语就有必要去了解闽南语的正字,这个得去了解和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