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升了中小学生预防违法犯罪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知法、守法的责任意识。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告诫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学生就能从容对待校园暴力、社会犯罪,及时识破上下学途中最容易发生的拐骗事件中骗子的常用招数,遇到常见的校园安全事件和交通安全事件,就能迅速想出应对策略,从而大大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
(1)校园法制教育宣传扩展阅读
普法进校园,可以以讲课的形式向青少年灌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正反案例剖析,将遵纪守法的小故事或违法必受罚的实例传播给学生,让他们从中获取法律知识,受到启发。也可举办模拟法庭,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体会,增强运用法律的能力,对校园暴力说“不”。
根据当今校园隐患情况,普法教育要重点突出对学生们的校园安全教育,为建设安全和谐校园助力。以校园宣传形式为同学们营造学法氛围,使法律知识浸润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学习法律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习惯。
国家提倡“依法治国”学校就应该“依法治校”,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普及法律、转变观念的过程,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倡导,更需要学校的主动配合。学生阶段,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小学阶段,人的世界观可塑性很大。
所以,在中小学强化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法懂法,从小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同时明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社会人群扩大法律覆盖面的题中之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内在需要。
② 校园法制教育
反思校园法制教育:
从2000年浙江金华高二学生弑母,到2001年清华大学硕士生伤熊,再到马加爵杀害同学。这些案件发生前,涉案人都是成人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龄人中的“成功者”,但悲剧为何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马加爵案件”基本上已经是水落石出了,而“马加爵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马加爵的杀人不是孤立的,是一个需要我们全社会来反思的问题。这里面势必涉及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价值观、人生观、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此前各媒体都关注过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
“我们一些学校的法制教育有问题,大而空,不切实际。”谈到马加爵案件时,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胡光伟副所长矛头直指学校的法制教育。他说,我们的法制教育要在形式、方法、内容上反思与加强。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为预防犯罪做了些什么?谈及那种进校园讲一下法律常识后就走人的泛泛的法制教育现象,他表示深恶痛绝。
胡光伟认为,应该让学生建立一个犯罪成本观念,让他明白犯了罪要承担多少责任,“让学生从小明白:违法、犯罪划不来。”胡光伟参加过许多少年犯的审判工作,他说,很多少年犯在被宣判时都说“我没有想到会判这么重”,为什么没有想到?是因为我们的法制教育没有讲到这些,我们的法制教育不具体、太空了。他认为,法制课就要讲打同学一拳头会有什么惩罚、捅一刀与三刀的区别、抢一元钱和100元钱的区别等等。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有作用,我们的校园里才会少几个“马加爵”。
③ 在校园里法律宣传小方式
1.《教育法》
第四十四条: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七十三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末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末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十六条:学校不得使末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第十七条: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末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末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四十八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末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3、《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末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末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4、《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5、《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条: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④ 实现《道德与法治》校园法治宣传普法的意义有哪些
我国实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是缓解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御方式之一。版
2018年,国家权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研究数据表明,在调查的2834名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当中,有百分之七十的青少年不懂法,百分之六十的青少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犯法。所以实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让法律成为青少年在平安成长阶段的最后防线。
实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修养,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青少年平安健康成长;
2、让社会、政府、校园、家庭参与到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当中,实现以社会、政府、校园、家庭为核心的青少年保护政策,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贡献;
3、建立校园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爱法,护法,尊法,培养青少年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让青少年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健康平安成长。
4、《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进校园是实现全民普法的主要战略,从小培养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让我国法治社会管理阶段早日实现和谐,自由,公正。
⑤ 开展校园法制宣传特别是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的有何重要意义
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是学习法律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学好法律知识是依 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学好法律知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