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易经属于迷信范畴么
1、迷信概念:
“迷信”首现于佛教《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四·明信品第十一》 “……七者有迷信,谓恶信,由颠倒故;八者不迷信,谓好信”。指出:“有迷信”是”恶信“;“不迷信”才是“好信”。”迷信“即“迷失自性,而盲目地信从”之意。佛教排斥迷信。
据考证,《大乘庄严经论》译于唐代,译者是波罗颇蜜多罗”迷信“一词在我国唐代就开始使用。
从唐代到本世纪,”迷信“一词已使用千余年。其含义也发生了流变,大约还含如下两义:(1)是自我迷执,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种思维系统对待。(如【清】潮声《记栗主杀贼事》所载:“迷信者云:‘命中犯披麻,杀人不用刀)。(2)也可指比较贫乏、愚昧落后精神状态,或落入迷执无法自拔的精神状态。
2、“迷信,谓恶信,由颠倒故。”究竟什么意思?
——我把这通俗定义:没有理解、错误颠倒,迷恋相信。
3、为什么要迷信?无非名利!为了目的,不顾对错、懂与懂得。
4、这样就知道【易经是否属于迷信范畴】。学懂得《易经》了?即知。
❷ 《易经》到底是迷信还是科学
算命一直是我认为的科学中的迷信。你说它不准吧,他其实也挺准的,但是你就是看不到它的科学依据。总是会觉得他神乎其神的,像是江湖骗子。
但其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有关的一些著作,真正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人,其实也可以算出一些东西的。毕竟这个社会实在不断的循环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不是唯物主义者,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所以我认为算命并不是迷信,虽然他也算不上真正的科学。
如果要把它归类的话,我认为它是属于一种文化。世界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要努力地接受和适应文化的无限可能性。
❸ 中国的易经是不是迷信
这里可以给你看一个理论: 我们要知道塔罗牌为什么会准,就必须来探讨塔罗牌的运作原理。这是塔罗牌的根本观念上很重要的一环。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用健全的心态来看待塔罗牌,并做出更妥善的运用,而那些疑神疑鬼的奇怪谣传,也就无由产生了。 首先,在探讨塔罗牌为何会准之前,我必须先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界的天才“荣格”。荣格可说是佛洛依德的学生当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承袭了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加以扩充,划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荣格所独创的集体潜意识所描述的是“人类有着共通的心理机能,这能透过遗传的方式,承接太古时期的潜意识。”这太古时期的潜意识,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而人类共通的心理机能,就是所谓的“原型”。除此之外,荣格也是心理学界中,第一个正视灵魂学、神秘学和各种心灵现象的大师。他在廿世纪初开始接触中国道家和西藏佛学的思想,这使得他的思想层次更为提升,超越了当代其他的心理学者,最后更由易经推衍出了“共时性原理”(Synchronicity)。共时性原理的提出,解释了许许多多西方思想中的因果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并提供了卜卦、塔罗、占星等神秘学一个合理的解释。 回到正题来,引用荣格的理论,我们可以把塔罗牌视为连结人类“集体潜意识”和显现“原型”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潜意识当中的意象和答案图像化,再透过塔罗占卜师的解释,把其中的智慧传达给问卜者。 根据共时性原理的解释,宇宙中充满了有意义的巧合,许多看似偶然的事物,其实都暗藏微妙的关联。两件事看似无关,其实都是道体一部分的显现。由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抽出来的牌一定和所问的事件有关,只要占卜者的功力够,就能找出牌与当事者的关联,并做出适当的建议。 因此,我们在运用塔罗牌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去担心准不准的问题,只要在直觉的辅助下,忠实地解释牌阵即可。我们可以用健康而正面的心态,来运用塔罗牌,并借以探索我们的人生。
❹ 傅佩荣宣传迷信易经占卜贬低科学
傅教授在讲中国伦理道德的来源。
一阴一阳之谓道,好好想想后再提问题并且通过学习和沉淀后自己去寻找答案:人生是你自己走出来的。
❺ 审核不通过,说是传播封建迷信,《易经》是封建迷信么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起初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占算时检索吉凶的结果。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战国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系统整理了一批解说《周易》的作品,并把它们编纂成书。到了"独尊儒术"的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
❻ 易经是迷信吗
易经之说总体来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易经是一门学问,不能以封建迷信的观点去评价它的真实性、可靠性。 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一些超自然的现象,你没遇到过不代表别人没遇到过,甚至在科学上都无法的到统一解释。
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了解易经的人,持有否定态度的人去是不可能去关心、学习易经的。了解易经的人必然是相信易经内容的人,看了、学了、知道了,在生活中也就会去关心一些其他的学说。
历史性、可靠性;
易经的历史可以赘述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代,经过漫漫的流传至今,你有多大的能力去否定他的真实性? 难道你认为包括古人在内的亿亿万华人都是愚蠢的?无知的吗? 你可以这么想,但是不能这么说,不然你就是对老祖宗的不尊重。所谓人在行、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你别说你没听过,你要是说你没听过,那你就是火星人。
大多中国人对易经的态度是,宁可信岂有、不可信其无;
❼ 易经与迷信
我对易经有一定的了解 你问的问题 是风水不是易经 易经是一部哲理书 又是一部自然历史书 是我国古人尽几代人完成的一部"大书" 对后世影响很大例如-36机 孙子兵法 道德经 等 易经是古人留给后世的宝藏 只是现在没几个人看了
不是迷信 是一门学科 只不过占卜 还有迷信多是借与易经而已 就好像刀沙鸡是没事 杀人就是犯罪一样
❽ 为什么现在政府一方面宣传反对封建迷信、另一方面却弘扬易经等中国文化
首先你要弄清楚封建是什么意思,迷信又是什么意思。然后《易》是什么,中国文化是什么。
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严格意义上来说,封建只存在于两周时期,秦开始为郡县制。而作为马论的翻译词,在那个时代开始封建便成为了“旧社会”的代言词。而迷信很好理解,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盲目相信的意思。总结一下“封建迷信”就是旧时代的盲目相信。
《易》是什么呢?它不是一种教义,《易》首先是一本书。四库全书中为“经”目,《易》在中国古代占用很重要的意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为什么诸子百家虽不同理论却都有着些本质上不可分割的地方。就因为《易》的存在。它揭示了一些宇宙的规律及性质,而这些可能来源于远古时期人类长期以来对自然最朴实的观察与认知,是以能够预测一些事情。因此,自有史记载以来直至现代,人类从未断绝过对《易》的研究。
至此,我们看以看出。所谓“封建迷信”,是一种缺乏自主认知时期对一些思想的盲目认同。而《易》则可归纳为一种学术,即使你想盲目的信服它却未必知道它是什么。
❾ 是不是有很多人认为国学《易经》是迷信
不会,我大概的翻看了《易经》里面讲的很多都是哲学,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了概括。真正迷信的人都不会看《易经》,少数知识分子觉得是迷信,只是自己的字理解。
❿ 《易经》到底是不是迷信
易经一般指周易,这是狭义的易经,广义的还包括已失传的连山(神农)易,归藏(黄帝)易。 说到易经,我们马上会想到武侠剧里的“铁口神算”和现实中在地上摆个八卦图的算命老先生。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对易经的误用和误解。反问一句,《圣经》是不是迷信?我们会很宽容的说,那是宗教信仰。易经呢?当然是迷信啦。看看,不是崇洋媚外是什么?对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根本一点就不了解,也不闻不问,然后就给判了“死刑”。 易经经过三圣(确切的说是五圣,加上神农氏和黄帝)之手而成,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传。再加上每个朝代都有研究易经的,不胜枚举。较为著名的有三国时期的王弼,唐代孔颖达,宋代的朱熹,程颢,邵康节,至今推崇易经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百家讲坛说易经的傅佩荣,加上他们解释或研究著作,真可谓洋洋大观!中国这么多能人志士都研究易经,难道他们都迷信吗?难道中国人骨子里就透着迷信? 没有魅力,谁去招惹他,谁愿意花心思?甚至在中国流传这么一句话:“不读易,不足以为相。”可见,易还是有魅力的。迷信不迷信的先不说,单说占卜后摆出各种好的坏的现象加起来就有十多种,都说黑格尔“正反合”三段式辩证理论很好很科学,可是我们的易经不只正反合,还有错、综,复,杂……直至八变之多,讲究八面玲珑。接下来进行分析,推理,选择,谋定而后动,总没有坏处。易经也说了,你要这样,才会那样,你要不这样,就会怎样,是先要遵循其法则和条件的。和“有付出,才有回报”,“付出”是“回报”的前提条件一个意思。先定一个基调,周易不是迷信,认同的就往下看,不认同的也往下看,呵呵,好找我话里的漏洞啊,好反驳啊?什么年代了,还这么迷信这么不开窍,像个道士,鄙视我啊!“易”到底有什么含义? 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字,上日下月,假如日和月是被观察方,那么,这个环境中还应再加上观察方——我们地球,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简化的太阳系。 一说:“易,飞鸟形象也。” 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易的三大原则就是:变易、简易、不易。 变易: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人、事、物。简易:万事万物都是非常简单的,大道至简,太阳那么大个家伙,在我们眼里还不是每天东升西落,就这么简单。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向简单的方面考虑,不能想得太多,越想越复杂。不易:万事万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像四时交替,花开花落,地球永远绕太阳转,月球永远绕地球转。 说到变易,外国人都说我中国人最善变,我们不得不认,刚说过的话就反悔,不算数。其实,这是有渊源的。中华文化起源黄河流域,那时候我们祖先都住黄河边,昨天还住黄河西岸,今天出门一看,怎么跑东岸了呢?是房子会动会跑吗?不是,黄河改道了。人家问:你住黄河东岸还是西岸?我回答住西岸,人家实地一考察,哈哈,你尽骗人吧你。这好了,最终,中国人养成了随时空转换而变来变去的习惯。没办法,谁叫咱们是河流文明呢?说实话,现在海洋文明也说话不算话了。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方面,一天一变。昨天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外贸培训还说来着,什么普惠制哟,实际不是最普遍的,最惠国哟,实际不是最优惠的,最可恨的是美国首创的、对付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毕业机制。 说到不易,简单点,外国人又说咱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光个封建社会就守了2000多年,老封建,不知道变通。不能变的还是不要变,气节不能丢。 变也是我们,不变也是我们,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琢磨不透。 综合起来,易经的就是华夏祖先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然后总结而成的。其涉及到科学、数学、中医、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等。 “天负阴阳之气则生,地具刚柔之质有形,人表仁义之理成性。”易经,就是一部“效法天地,指导人生”的经典。易经在华人世界里的地位。 易经,为群经之首。道家和儒家,是不同人以不同角度研究易经而形成的不同学术流派。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读过金庸著名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都知道,华山派研究九阴真经残本后,分支为剑宗和气宗,剑宗强调招式精妙,直至无招胜有招;气宗讲究练气为主,直至以气驾御剑。同样,道家讲究虚无柔静,儒家讲究刚健正大。呵呵,其实金大侠是有借鉴的。 儒道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就不容说了,他俩是易经变易出来的,那就更不用谈了。至于佛家,那是汉唐之际传入中国的,很多理念与儒道思想是相通的,一拍即合,很快的被中华文化吸收进来了。最终,儒释道在中国三足鼎立,直至今日。 “消息”一词,来源于易经的消息卦。一卦中,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为“息”;“自强不息”来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要效法天体运行,努力不懈)”;“错综复杂”错综,说的就是错卦和综卦;“革故鼎新”就是说的革卦与鼎卦,哈哈,革命的革也来自易经,笑话……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易经,只是我们“用而不知矣”。 所以,易经是中国人的至宝,就连韩国人国旗都是咱们易经的阴阳鱼太极图和八卦里的“乾、坤、离、坎(分别代表天、地、日、月)四卦”。用“至高无上”四个字都不足以形容其在我们中华文化里的地位。易经的八卦和六十四卦。 八卦,即八个基本三画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卦者,挂也。”就是挂起来的现象。“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孔子·说卦传·第三章》)”,意思就是:天上地下,位置已定。山水低处流而泽水蒸发,相互影响,大气流通。雷风相互鼓动,致使雷厉风行。水火相反相成互为作用。八卦相互交错,使万物变化包括在六十四卦中。 六十四卦,以我的理解,就是把八卦挂起来,任其自由相交。乾与巽遇到一起,成为天风姤卦;风动,与天遇到一起,称为风天小畜卦……以此方式,八卦互动,形成六十四卦(当然也包括双乾,双坤,双震……形成的卦),即代表六十四种自然现象,同时影响着人生。每卦一个小天地,一个小人生,按照《孔子·序卦传》来理解每卦最好理解,依次为孕育,屯积,启蒙,需求,争讼,出师……这就是人生的成长过程,然后到六十四卦最后一卦未济卦再循环。每卦里又有六种变数,六种不同小境界,共三百八十四爻。“动者,吉凶生也。”只要行动,必有吉凶,所以,华人常以易经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你实在要说没有多大帮助,分析研讨总可以吧。 写的这几点,有的是盗用的,有的是胡编乱造的,其中谬误大大的有。但天地仍在,人居其中,学习天的健而不息,还是地的坤厚载物,人类效法自然,开拓进取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