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自己生活的城市设计一条城市宣传语。
北京市:东方古都,长城故乡 重庆市:魅力两江,人文重庆! 福州市:福山福水福州游 福州市:温泉古都 有福之州 厦门市:海上花园,温馨厦门 三明市:走进多情山水,拥抱绿色三明 银川市:塞上明珠,中国银川 武汉市:百湖之市 魅力江城 随州市:炎帝故里 编钟之乡 宜昌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 长沙市:多情山水,天下洲城 成都市: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 南宁市:奇山秀水绿南宁 柳州市:山青水秀地干净 桂林市:桂林山水甲天下 北海市:滨海人居,生态北海 丽江市:七彩云南,梦幻丽江 昆明市:七彩云之南,悠悠春城梦 昆明市:昆明天天是春天 贵阳市:森林之城 避暑之都 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 苏州市:人间天堂,苏州之旅 扬州市: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 无锡市:太湖美景,无锡旅情 南通市:追江赶海到南通 常熟市: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杭州市:爱情之都 天堂城市 杭州市:东方休闲之都 品质生活之城 宁波市:东方商埠,时尚水都 嘉兴市: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金华市:风水金华 购物天堂 诸暨市:西施故里,美丽诸暨 义乌市: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 珠海市:浪漫之城,中国珠海 汕头市:海风潮韵,世纪商都 梅州市:千色容都,中国梅州 中山市:伟人故里,锦绣中山 江门市:侨乡山水风情画 海口市: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 三亚市:天涯芳草,海角明珠 青岛市:心随帆动,驶向成功 海上都市 欧亚风情 威海市: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 烟台市:人间仙境 梦幻烟台 日照市:黄金海岸,激情日照 东营市:石油之城,生态之城 曲阜市:孔子故里,东方圣城 邯郸市:游名城邯郸,品古赵文化 洛阳市: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三门峡:文化圣地天鹅之城 沈阳:工业之都 活力沈阳 大连:浪漫之都 时尚大连 鞍山:中国钢都 魅力鞍山 抚顺:满韵清风 好客抚顺 本溪:神奇山水 枫叶之都 营口:渤海明珠 多彩营口 阜新:玉龙故乡 玛瑙之都 铁岭:小品之乡 绿色铁岭 朝阳:三燕古都 神秘朝阳 盘锦:鹤乡油城 湿地之都 哈尔滨:冷酷冰城——哈尔滨 内蒙古:美丽青城,天堂草原 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武当山: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 黄山:一品黄山,天下无山 黄山:一山一世界
2. 关于随州香菇的广告词
随州随州。香菇最牛,常吃香菇,健康长寿。
3. 随州特产广告语,为了向外界推介该产品。
随州特产是什么
4. 随州市大洪山鲜花比喻四字成语
万紫千红wànzǐqiānhóng
[释义]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语出]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辨形] 红;不能写作“鸿”。
[近义] 花团锦簇
[反义] 流水落花 枯木朽株
[用法] 用作褒义。用来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或繁荣兴旺的景象。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析] ~和“姹紫嫣红”都有花多、色彩艳丽的意思。但~不仅可以用来形容花草;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而“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
5. 湖北省随州市大洪山导游词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中北部,西临襄(阳)钟(祥)江汉谷地,东接溳水河谷丘陵,南连江汉水网平原,北与桐柏山遥相呼应。地处北纬31. 20,__31, 41..,东经112. 30,__113.30,之间,横跨随州、荆门两地三市区(曾都、钟祥、京山)方圆350平方公里。
1987年5月,省政府批准大洪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范围:以随州洪山寺及洪山河、赵泉河流域为主体,北至三眼泉、白云寺;东至观音岩;南至京山县厂河及许家寨;西南至钟祥市客店、袁台、朝阳店、龙王泉。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33公里,呈三角形分布,总面积350平方公里。1988年8月1 日,国务院批准大洪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5月团中央命名为全国第四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0月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6. 随州结婚四句祝福语有哪些
新娘秀外又慧中,玉洁冰清又端庄,明年生个仔宝宝,世代子孙永昌隆
一对新人鼓琴瑟,亲戚朋友同声贺,鸳鸯成双又成对,家门昌盛享荣华
一对新人效于飞,手牵手呀心连心,明年生个仔宝贝,从此富贵相与共
新郎新娘气运好,才子丽人嘉偶成,百年好合情成眷,燕侣双俦敬如宾
亲朋友戚齐声唱,琴瑟和鸣恩爱长,来年必定生贵子,相敬如宾鱼水谐
燕尔新婚谐鱼水,夫妻一对好姻缘,两情相悦生贵子,财丁两旺万万年
7. 随州大洪山琵琶湖风景区招广告词,要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1)闻琵琶声声漫,风景这边独步!
2)洪山奇景天下知,琵琶秀丽君同享
8. 求一篇介绍湖北随州的演讲稿
新中国60年来,勤劳智慧的随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州儿女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迈入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征程!
1、国民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1952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1.25亿元,经过26年的发展,于1978年达到近5亿元的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10.2亿元,比1952年增长109倍,年均增长8.8%。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2.9%。从经济总量来看,继1998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后,用了8年时间达到200亿元,而从200亿元到3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人均占有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市人均GDP由1952年的145元提高到1978年的525元,2005年迈上1000美元平台,2007年突破万元大关(人民币),达11681元,2008年提高到14090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全市人均GDP比2000年翻了一番,提前3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翻一番的战略目标。
2、经济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由失衡到相对均衡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是典型的农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高达80%以上,从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一产比重仍稳占60%以上,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53—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3%、12.5%和9.8%。GDP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2008年调整为23:44:33,实现了由“一三二”到“二三一”的优化转变,工业超过农业成为主导产业。
3、农业基础:生产能力全面提升
经过60年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市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措施,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加之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等,农业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我市农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0.54亿元,年均增长3.3%。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6.29万吨,创历史新高,总量比1949年增长14倍;油料产量5.96万吨,增长297倍;肉类、水产品及其它农副产品产量均大幅度增长。
4、工业经济:由弱到强,60年增长1229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增加值只有0.12亿元。经过近30年的发展,1978年工业增加值增加到0.66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给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近年,“工业强市”等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大关,2008年跨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22.65亿元,与1949年相比,增长1229倍,年均增长12.6%,其中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长15.6%,工业化水平由1952年的11%提高到2008年的40%。
5、基础建设:面貌一新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州大地百业待兴。1957年全市投资总额只有0.13亿元,1995年首超10亿元,2005年超50亿元,2007年超百亿元,2008年达147.07亿元。1957-2008年,投资年均增长14.8%,其中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长24.8%,特别是2000年建立地级市后,年均增长26.7%。
交通事业日新月异。新中国之初,随州的交通十分落后,公路里程仅158公里,且雨天难以通车。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008年,全市通车里程6189.1公里,比1978年的2679公里增长1.3倍,年均增长3%,客运量1875万人,比1978年的287万人增长5.5倍,年均增长6.4%;货运量1002万吨,比1978年的35万吨增长27.6倍,年均增长11.8%。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经过60年的发展,随州城市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特别是地级市设立以来,随州筹资近百亿元,倾心打造绿色随州、山水随州、生态随州,主城区东进南扩,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2.64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4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5.2万人,分别是1978年的16.3倍、6.6倍,城镇化率达到41%。
6、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给我市消费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49年的0.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52.52亿元,增长1524倍,年均增长13%,其中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长20%。
随州物华天宝、旅游资源丰富。地级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构建新型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强化旅游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开展宣传促销,全市旅游获得长足发展。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398.57万人次,比2000年年均增长30%;国内旅游收入18.52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36.8%。入境旅游人数4925人次,比2000年年均增长60.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1.52万美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64%。
7、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后,我市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际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新形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1995年前,我市利用外资几乎为零,200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3096万美元,比1995年增长94倍,年均增长46.2%。2008年,全市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83万美元迅速增加到3.37亿美元,年均增长22.2%;经济外向度由1.2%上升到7.4%。
8、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只有534元,1988年超过千元,2007年突破万元,2008年进一步提高到11592元,比1978年增长了20.7倍,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7元增加到1990年的828元,1995年超过千元,2007年突破4000元,2008年达到4967元,比1978年增长了45倍,年均增长13.6%。
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达到总体小康,目前正在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2008年随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7.9平方米。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85年的17.89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6.32平方米,增加18.43平方米。
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消费品品种大为改观。改革前大众追求的是 “三转一响”,改革初期转向以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如今,空调,家用电脑,汽车等新的消费品又逐渐进入居民家庭。
2008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辆,拥有家用电脑41台,拥有移动电话179部。农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30部。空调、电脑乃至汽车等享受型耐用消费品也逐步进入农民家庭。
9、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60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市社会事业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卫生事业迅猛发展。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008年,随州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221个,其中:县级医院12个,乡镇医院50个;卫生技术人员7942人,其中:职业医师3236人,注册护士2556人;病床床位4586张。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建市初的4家增加到34家,专利申请量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实施省以上科技项目253项,争取无偿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
文教事业蓬勃发展。
2008年,全市共有文化机构49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电影院5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9.2万册,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2008年,随州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22万人,在校生0.67万人;各类中等专业教育招生1.63万人,在校生4.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83万人,在校生6.25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0.97万人,小学在校生13.8万人。
社会保障成就显著。
随着改革开放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建立起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4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3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80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75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17万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77万人。
可持续发展明显增强。
人口增长步伐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20‰以上,60年代的30‰以上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3.75‰,连续8年控制在7‰以下。
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56.1万人,与1949年相比,年均增长1.5%,其中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长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奋进的随州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应当看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尤其是人均水平与全国、全省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经济结构层次仍然较低、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加速随州崛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团结拼搏,扎实苦干,我们必将迎来随州的新发展!
9. 随州博物馆导游词作文300字
大家好,我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州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1978年10月,因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成立随县博物馆。随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侧的厥水河畔,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邻,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占地100亩,馆舍由展厅、文物库房和辅助用房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9636平方米,其中:陈列楼7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000平方米,编钟演奏厅300平方米,其他建筑33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8%。
该馆始建于1978年10月,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文物展览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30614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6件,二级文物68件,三级文物95件。著名的有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吴家坞墓地出土的菱形勾连云纹铜敦、三里岗毛家冲出土的凤鸟扉棱铜搏、安居羊子山出土的鄂国铜器群,以东郊义地岗、安居徐家嘴、均川刘家崖、均川熊家老、西郊擂鼓墩等墓地出土的曾国铜器群,还有北郊孔家坡出土的汉代简牍等等,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堪称镇馆之宝。
下面就请大家参观随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