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美援朝时期 英雄人物简介 急用!
1、欧阳代炎
1949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四连副排长。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指挥突击队的排长牺牲后,他立即代理指挥,继续向敌占阵地发展。途中被敌火力封锁,冲击受阻,伤亡增加,他立即运动到暗堡侧后,把它炸毁。
但另一路敌人却趁机向他反扑过来,他一手打枪,一手投手榴弹,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因腿部负伤无法行动,敌从侧面迂回将他包围。这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滚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在上甘岭战役中,关键时刻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枪眼,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
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3、罗连成
罗连成(1930 - 1953),耒阳坪田乡积明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46年秋考入湖南省私立广湘中学,就读两年,因家贫辍学。1948年10月入国民党交警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当兵,1949年10月在广东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三师三九七团二营五连当战士。
1953年5月2日,接受反击下勿闲北山美军任务,时为二营五连三班班长。晚上11时战斗打响,他与爆破手李少林炸毁两座敌堡,左臂已负伤。罗连成顾不得包扎伤口,即向暗堡冲去,不幸被侧面射来的子弹打穿小腹,他忍痛将手雷投进暗堡,敌堡炸塌了,他也晕倒了,肠子从小腹流了出来。
战士来救助他时,他苏醒过来,命令战士:“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腾地一跃,站起来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呀!立功的时候到了,给祖国和毛主席争光啊!”战士们向美军勇猛地冲杀过去。
忽然,美军另一暗堡又射出了猛烈的枪弹。罗连成一咬牙,把流出的肠子盘了盘,从伤口塞进腹腔,夹起一包炸药,拼命爬近美军暗堡,纵身一跃,将炸药堵死暗堡枪眼,一声巨响,暗堡炸毁,罗连成英勇献身。
4、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罗迭文家。
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湖南省立九师简师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罗盛教。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
5、杨根思
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玺,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47年1月,在齐村战斗中,国民党军守敌旅长李玉堂在被新四军包围5天的情况下,企图依附工事据守待缓,时任9班副班长的杨根思领受了团长下达爆破圆形大碉堡的任务。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到大碉堡前,放好后正要拉弦,猛然听到碉堡里的敌人正吵嚷要投降,而领头军官不同意。
杨根思当机立断,抱起炸药包跳入交通壕,飞起一脚踢开碉堡门,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敢顽抗,通通报销!”说着,就做出要拉弦的姿势,一看这阵势,碉堡内近一个排的敌人都乖乖地爬出来缴了枪,战后评功,杨根思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B. 朝鲜 韩国抗美援朝之前是一个国家吗
是历史上,朝鲜半岛上曾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朝鲜。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朝鲜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其间是著名的军事分界线——“三八线”(北纬38。线)。朝鲜位于亚洲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韩国则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东濒日本海并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面与中国山东省隔海相望。
朝鲜与韩国部位于朝鲜半岛上。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半岛北部和中国大陆相连的部分最宽,东西直线距离约360千米;半岛南北间最长的直线距离达840千米,因而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这里的山地是亚洲大陆上的山系从北向南的延伸,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其间比较著名的有朝鲜境内、『立于半岛东部的金刚山,韩国南部的汉拿山等,水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著名的图们江、鸭绿江等大河,以及众多的湖泊。这里的河流水量大而清澈,水质较好,为水利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那道有名的“三八线”虽然可以将原本统一的国度一分为二,坦朝鲜半岛的完整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也并不能影响朝鲜半岛上山咏的起伏绵延和河流的曲折贯通,三千里的锦绣江山依然美丽而富饶。
朝鲜和韩国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为朝鲜族人。朝鲜民族是一个相当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大约从60万年~40万年前开始,就有原始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相传在公元前1世纪中期,在朝鲜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一一古朝鲜和辰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朝鲜民族逐渐形成了坚忍不拔、刻苦耐劳、能歌善舞、讲究礼貌、热情好客的品德。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朝鲜人民也非常注重礼节,在语言习惯上,同辈之间、对长辈、对晚辈的用语都有严格的区别。而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衣着、缤纷的民族体育活动、可口的风俗饮食、精巧的民间技艺等各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则为这个纯朴而多情的民族添加了数不尽的吸引世人目光的亮点。
朝鲜与韩国的首都分别是平壤与汉城。平壤市依山傍水,地势起伏,气象万千,自古以来就以美丽富饶而著称。平壤是朝鲜最古老的城市,悠久的历史给平壤留下了许多古迹,如3世纪~5世纪修筑的高句丽山城、安鹤宫遗迹、高句丽东明王陵等。平壤是古都,但并没有像古都那样狭窄的街道和杂乱的小巷。宽阔的街道、广场,规划整齐的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雕塑、壁画,加之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得今日的平壤,处处都充满了现代化大都市的青春风貌。汉城不仅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朝鲜半岛上最大的城市。它地势险要,陆运交通枢纽、国际航空站,韩国政府机关及金融、企业、文教事业和宣传机构均云集于此。汉城众多的名性古迹和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体育设施和公园,具有极大的魅力,但与此同时,由于人口过分集中,在住宅、交通、失业、犯罪、城市环境等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有“公害城市”之称。
韩是朝鲜历史上的一个国号,甲午战争后日本完全吞并朝鲜,1910年时朝鲜改国号为韩,1919年被日本长期囚禁的朝鲜国王猝死,朝鲜完全成为日本殖民地,直到二战结束后才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美苏沿北纬38度线分别接受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日军的投降。之后美国极力在南部扶持傀儡政府,1950年时由极端反共的李成晚组织“大韩民国”政府。我国长期不承认这是合法政府,认为北朝鲜的社会主义政府才是全朝鲜唯一合法政府,韩国是统一朝鲜国家的一部分,所以才把韩国称为南朝鲜,后来冷战结束,朝韩关系改善并相互承认,我国也在1992年承认了韩国。
其实朝鲜人管韩国就叫南朝鲜,而韩国人管朝鲜则叫北韩,韩和朝鲜都是朝鲜国家历史上曾经用过的国号,
C. 抗美援朝资料20字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94年,考虑到朝鲜方面的要求,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召回了驻板门店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同年12月15日,派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从朝鲜平壤奉调回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完成了历史使命。
抗美援朝伤亡情况: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所刻的数字为死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
美国国防部公布54246为战争期间全球的死亡,此外8177和被俘7140人有一部分是包含在36574名战区内死亡人数中的,官方公布在朝鲜战争中的作战减员共计142091人,其中当场阵亡33629人,战区内死亡36574人,负伤103284人,失踪或被俘5178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包括毙、伤、俘)109.3万余人。
战争影响:
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部队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战略战术更加丰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过轮番作战和轮换作战。
人民解放军先后赴朝鲜参战的部队共有:步兵27个军又1个师、空军12个师、野战炮兵10个师又18个团、高射炮兵5个师又13个团和50多个独立营、坦克3个师9个团、工兵15个团、铁道兵10个师。
以及大量担负后勤保障任务的后勤分部、兵站、医院、汽车团、辎重运输担架团、警卫团等部队和担负后方剿匪、警卫、押运、装卸与防空任务的公安部队。
网络_抗美援朝
D. 求中国革命宣传画的资料!!!!
目前国内“革命宣传画”的最大收藏市场是北京。像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天津等地古玩市场虽也有经营,但规模都不太大。 一些人从全国各地廉价收购大量“革命宣传画”转卖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城等摊店里。这些本不值钱的“革命宣传画”经过几次倒手变得值钱了。现在很多国外收藏者和研究者从这些旧货市场大量购买“革命宣传画”。“革命宣传画”具有很大的投资收藏价值。
中国“革命宣传画”的历史,应该从1938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开始算起,从那时起到1976年“文革”结束,大约70年历史。延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宣传画”,受鲁迅木刻运动的影响很大,一般都以黑白木刻画加上北方民间剪纸和年画的艺术为其主要特色。由于当时印刷条件有限,数量极少,这些革命文物至今已难觅其踪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多的“革命宣传画”是50年代、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的作品。“文革”前好的“革命宣传画”现在市面上也很少见了,现在市面流通的多是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初的宣传画作品。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假冒“革命宣传画”。假冒最多的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一定要解放台湾”“抗美援越”等题材的“革命宣传画”。“文革”时期二种套色的木刻画(黑、红),也都属于热门造假题材。“革命宣传画”的造假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是随着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我们辨别真假,可以主要从纸张、油墨、彩色制板的清晰度等方面分析。一般仿冒的纸张比较新,没有几十年纸张特有的自然风化气味。即使是作伪者对这些画进行“作旧处理”,细心一点也能看出人工处理留下的痕迹。我们鉴别时,最主要是看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因为假的宣传画都是用原作翻拍后制板印刷的。有时我们能看到50年代和60年代的粗粒纸痕迹也一起被翻拍在光滑的假宣传画中。还有,文革时期的“黑红版画”作假最多,这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还由于这种“黑红版画”色彩简单,造假成本低。所以据我看,现在市场上流行的黑红两套色的木刻“革命宣传画”大部分不是真品。
从艺术风格上划分,“革命宣传画”有苏联风格、上海画派风格和民族年画版画风格等三类。“革命宣传画”在表现题材上极其丰富。各个时期的政治运动、外交政策、国民经济,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等重大历史,“革命宣传画”都有体现。我认为,“革命宣传画”不仅向我们讲述着我国那段特殊的历史,而且它们本身也是现代中国美术史的一部分。我相信,“革命宣传画”因其具有独特历史内涵和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从而决定了它们具有良好的艺术品投资价值。
1979年,英国伦敦的西敏大学举办了“中国的政治艺术和流行文化”展览,中国的“革命宣传画”在此次展览上展出。从此,欧美诸多大学便诞生了一个以收集、探讨和研究中国革命现代史的“文革学”。
“文革”结束至今快30年了。欧美很多大学把中国的“文革宣传画”做为了解现代中国文化艺术的窗口,是相关专业学生们的选修或必修课。不仅如此,有些大学每年还不定期进行中国“文革宣传画”的讲座和展览,并逐渐形成了专业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学位。另一方面,以经营中国“革命文物”的商人也应运而生。目前在香港、英国和美国等有专门的网站介绍这些“革命文物”,并进行网上销售。在西方,“文革宣传画”的价格逐年攀升起来,目前一般比国内高约10倍左右。著名的苏富比拍卖公司曾举办多次以“文革文物”为主的专题拍卖会。2001年,一张“文革”中期宣传画就曾以1035美元成交。但大多“文革宣传画”成交价都在200-300美元之间。但到了2003年,苏富比一张1964年的“抗美援越”宣传画已标价到13800美元。这张宣传画标价高,主要因为它是“文革”之前发行的,有特殊的时代和政治背景,且印数有限。在欧美,少量中国“文革宣传画”由于印量小,同时具有强烈的革命和政治色彩,加之画面视觉冲击力强,所以一般都能卖到2000至4000美元不等。
相比之下,国内这些年来这方面学术研究就比较少,公众收藏“文革文物”也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不过,有些“文革文物”还是有市场的,比如像“毛瓷”、“文革邮票”、“文革油画”等。我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收藏人士对“文革宣传画”认识有偏差,因为他们认为“文革宣传画”只是一般印刷品,而没有把它们看成是一种特殊时代下产生的特殊的“艺术品”。大家可以想想,“文革宣传画”与“文革邮票”相比,印刷数量是极少的。但一张宣传画的印刷成本要比一张邮票高很多。“文革宣传画”在当时是做为“艺术品”张贴在墙上的,“文革宣传画”和同为视觉艺术的“文革八个样板戏”一起,出现在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由于认识不足,国内目前没有系统地对“文革宣传画”进行系列化和专题化分类收藏和学术研究。与这些年风风火火的“文革邮票”“红色瓷器”“毛主席像”相比,“文革宣传画”还远未被人重视起来。由于国内对“文革宣传画”不重视,所以近几年有不少珍贵的“文革宣传画”被国外文革文物经销商人、汉学家成批买走了。据我了解,现在连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收藏者,乃至外国驻京使节和外国留学生也开始意识到收藏“文革宣传画”的重要性,开始在旧货市场收购这些“文革文物”了。
目前国内“文革宣传画”的最大收藏市场是北京。像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天津等地古玩市场虽也有经营,但规模都不太大。从全国看还没有行成较有规模的“文革宣传画”队伍。据了解,北京是不少“文革文物”集散地。一些专门做这方面生意的人,从各地政府、事业机关图书馆资料室以及某些印刷厂、新华书店,廉价收购这些“文革宣传画”,再转卖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城、琉璃厂、报国寺等摊店里。这些本不值钱的“文革宣传画”经过几次倒手,于是也就开始值钱了。
最后,本人总结几年来收藏“革命宣传画”的体会是:1、描述的是有价值的历史背景。2、画面艺术感染力要强,如果是名家作品更好。3、品像要完整,不能有太多的残缺。4、印刷数量要少,最好是第1次印刷版。如果符合上述3个条件,印刷数在1万左右,就属于珍品。5、印刷数在5万份左右就属于精品。印刷数在10万份以内,就值得收藏。总之在成千上万张“革命宣传画”中,符合这些条件的还是属于少数。
图片说明
图1 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赝品)
图2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赝品)
图3 一定要解放台湾(赝品)
图4 美国侵略者必败(赝品)
图5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供稿(68-69年)。
此画是典型的文革早中期的作品,没有创作者的姓名,署名是集体创作。 画面上是祖国江山一片红的情象,亿万红旗飘扬在神州大地,除台湾省之外。
图6 我们要增......为捐献山东空军......
胡苏作,1951年6月初版,印数只有1万张。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951年6月1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此画正是配合当时的运动,画面妇女右手拿着爱国公约,天空中有架从苏联买来的轰炸机。
图7 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此画是1956年第1版,共计17万张。
张碧梧是属于上海月份牌画派的重要人物,其画风比较细腻、柔美,不管解放前的商品广告画还是解放后创作的革命宣传画,上海画派都非常受欢迎。
图8 自由婚姻,美满幸福
1953年,第1版3万张。
俞云阶为上海画院画师。此画是1950年新中国解放之后,关于共和国发布第一个婚姻法的宣传画。
图9 和平的胜利
作者林汉杰,1957年第1版,6千张
50年代,整个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经济、科学和军事领域大竞赛。1957年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莫斯科,发表了著名的论断“不是东风压到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张画表现当时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航天领域超过美国。毛泽东回国后,发动了1958年“赶英超美”的大跃进运动。
图10 积极参加选拔,欢迎台湾、香港、澳门的运动员来参加竞赛!
这张画没有署名。是中国参加第1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筹备委员会提供的。1956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积极筹备参加第16届奥运会,并欢迎身在不同制度下的台湾、香港、澳门运动员回国参加选拔竞赛。此宣传画是新中国成立后争取参加奥运会的重要记载。
图11 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袁维青作,1957年第1版,印数1.1万1千张。 这是一张50年代早期号召城市青年插队的宣传画。
图12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此张画非常特别之处是一张“双全开”作品。这种双开画在宣传画不常出现。印刷这种版面成本高,也不太容易销售和保存。 1968年底中国自行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全面通车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毛泽东挥笔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图13 发展集体生产争取农业丰收
1962年,4.5万张
一张受苏联风格影响的作品。大家从画面的构图上看,非常成熟,色彩鲜明、亮丽、笔法流畅,视觉冲击力很强。没有早期延安时期的“乡土味”,也没有上海月份牌甜美风格的“城市味”。
图14 人民公社好!
芮光庭作 1959年1月
“人民公社好”是毛泽东1958年视察北方农村后提出的口号。此画表现了当时流行的对联“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图15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1971年。陕西省阶级教育展览馆。
此画在2001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35美元成交。
图16 毛主席去安源
刘春华执笔,1968年。
此张宣传画的印量在中国乃至世界宣传画历史中大概是最多的了,印刷达到9千万份,这还不算用此画大量制作的像章、书籍封面、邮票等等。
图17 毛主席啊,世界革命人民无限热爱您
1969年5月第一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图片资料由本文作者提供)
E.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邱少云: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接受了一件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在平康、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上,消灭李伪匪军,将战线向南推进。
391高地位于上甘岭右翼铁源东北十余km处,山势险要,狭长孤立,南北两峰相对,全长1,200m。高地上防守着敌人一个加强连,他们在高地上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布上了层层铁丝网。
夺取391高地,最大的困难是,从我军阵地到该高地有3,000m的开阔地。在这样长的开阔地上神击必然会造成突击力量过多的伤亡,影响战斗的胜利。
为了拔掉这颗毒钉,消灭391高地上的李伪军,我志愿军某部领导机关派出侦察小组,对该高地上的地形地物、敌人的火力配备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在此基础上,我军领导机关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决定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将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潜伏到敌人的前沿。
10月11日傍晚,全副武装的三营指战员集结在蔓山区,随着师长的一声令下,潜伏部队像离弦的箭一样,直朝着敌人的前沿阵地射去。
战士们经过了20km的行程,于22时到达了预定潜伏区。24时,部队秘密地潜伏就绪。570多名志愿军战士成线网状密布在“三九一”高地前的草丛中。九连潜伏哨已前进到了距敌碉
堡前500m处。邱少云潜伏在391高地东边距山脚只有60m的一条杂草丛的土坎边。
他们用草布满全身,以免被敌军发现,不管天气多炎热,也不管草丛中的蚊虫叮咬,也绞丝不动,生怕引起敌军的怀疑,尽管如此,后来在敌军进行实地勘察时,志愿军还是不小心被敌军发现了。
不久,山上的敌人向草丛中扔了两发指示目标的烟幕弹,浓烟刚起,敌人就乱扔燃烧弹。
立刻,潜伏地区燃起几处大火,野草噼噼啪啪地燃烧起来,火越烧越大。这时,敌机又扔下了-排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m远的地方,四散飞迸着汽油燃烧液,溅在邱少云的腿上。
转眼间,他腿上插的伪装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往上冒,很快地变成了一团烈火把他包了起来。
邱少云的身后是一条水沟,他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几个滚,身上的火就灭了。可是,只要他一动,敌人就会发觉。
这时候,靠近邱少云的小李、小张和老王紧张起来。他们三人望着全身被烧着的邱少云,心里十分难受。烈火烧在邱少云的身上,就像烧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真想扑过去,帮助战友把火扑灭呀。但是,他们克制住了极度的痛苦,没有那样做。
因为敌人正从望远镜里观察着这片燃烧的土地,只要有丝毫的动静,敌人就会发现。这样,不仅救不了邱少云,潜伏计划也要落空,更多的战士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胁。他们以邱少云为榜样,严守着潜伏纪律,等待着贡献时刻的到来。
这时候,烈火从腿上已经烧到了邱少云的头上。他忍受着烈火烧身的难以想象的痛苦,立即把手中的爆破筒递给了身旁的小李。
10分钟过去了,邱少云还是一动不动地伏在那里,两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像一块优质的金钢-样任火冶炼,像一块千斤巨石紧贴地面,严格地遵守着革命纪律,直到牺牲的最后一秒钟,他没有发出一丝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