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篦子三尖杉的保护措施
由于蓖子三尖杉多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下,常因常绿阔叶林遭到砍伐而随之受到破坏。要保护蓖子三尖杉,首先要保护其生境不被破坏。因此,应将有蓖子三尖杉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划为保护区或保护点,进行封山育林,严禁砍伐。在镇远舞阳河风景区相见河河谷,蓖子三尖杉正位于游人通过频繁的路旁,一些植株已受到攀折破坏。应在此设立小面积保护点,并将道路改在河谷对岸通行。
此外,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力采收种子,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以扩大蓖子三尖杉的种群数量。作广泛的科普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广大民众保护珍稀濒危树种及保护其生存环境的意识。 加强人工繁殖,这是提高篦子三尖杉数量的最便捷的手段,篦子三尖杉的种子繁殖技术和扦插技术都取得突破性效果,种子繁殖技术的要点是利用低温等方法,打破其休眠期,使其提前萌发,扦插繁殖也是一条可取的方法,但其后期生长较差,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种子有休眠现象,采回后搓去假种皮,凉干后用润砂储藏一年,再行播种。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遮荫,苗期生长缓慢,需培育2-3年才能定植。
『贰』 关于植树造林的宣传语
关于植树造林的宣传语:
1、种树就是种德,种树就是种福,种树就是种财,版种树就是种空间权
2、你造一片林,我献一片绿,让绿色成为右旗主旋律
3、造林就是固碳,绿化就是减排
4、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5、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
6、履行植树义务,建设生态家园
7、大力造林绿化,促进节能减排
8、人人动手植树,建设森林右旗
9、年年种树树成林,代代植绿绿成荫
10、建设森林城市,提高生活品质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有益于子孙后代,“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
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造林的基本措施是: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适当密植,抚育保护,工具改革以及可能的灌水、施肥。
『叁』 写新闻的格式
(1)标题 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导语 导语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消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 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
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拓展资料:
要素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以记叙为主,十分讲究真实性。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终于在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
特点
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显著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肆』 红军长征时老山界资料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边境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陆定一同志写下著名的革命回忆录《老山界》一文,使“老山界”这个地名传遍了神州大地。
越城岭,俗名老山界,为五岭之一,东安舜皇山处其中段。陆文中所描述的红军过老山界的几个具体地点,如“雷公岩”、“塘坊边”、“雷霹岭”等正好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内。
陆定一称老山界(舜皇山)为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拟依托舜皇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地理地缘优势,将老山界景区打造成为“重走老山界红军路”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经典红色旅游区,修建陆公亭,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线路及沿岸景点开发。
(4)三尖杉宣传扩展阅读
老山界地质地貌
老山界因原始森林茂密而得名,界顶面积约7公里。老山界原始生态林木密蔽,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山下以针叶林为主,半山以阔叶林和冷竹居多,海拔1400米以上地区为灌丛、草甸。
其中,阔叶林与冷竹共生的半山地段最具生态特色,植物在这里生长有着明显的层次,高高的阔叶林与低矮的冷竹连为一体,旺盛的冷竹在阔叶林中密蔽成帘,被冰雪压垮的树枝随处可见。穿行其中,茫茫雾霭遮天蔽日,莫辨东西。
老山界仅木本植物就达370多种,其中鹅掌楸天然群落最具保护和科研价值,另有三尖杉、马尾树、钟萼木、桂南木莲、凹叶厚朴等珍稀植物,保护类型为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界板冷竹是老山界一著名景区,位于老山界定,由一片整体的石板和一丘冷竹林组成,石板长约600米,宽400米,其上茅草丛生,间有几十平方米裸露的光滑石板,石板边缘是冷竹生长区,其叶茂密,未经人工修葺,山下云海层层,乃天造地设之奇观。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老山界,一江西籍年轻战士因身负重伤掉队,被南哨绅团杀害于路旁,事后苗民杨老苗在战士身上发现银元一块,次日,逢南哨赶集,杨用银元换得铜钱一吊,买了香纸,邀众相邻将战士掩埋于小九当北面小山包上。
『伍』 离安徽淮北近的旅游景点
我推荐:徐州,太近了,一个小时的车程,风景还挺多的,云龙山,云龙湖都挺绿的,还有什么泉山公园,滨湖公园,汉画像石馆,龟山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