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双流县宣传片

双流县宣传片

发布时间:2021-06-22 04:37:52

『壹』 宋氏起源(完整版)

姓氏源流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商纣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 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2300年。
第二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
微子墓:在微山岛
西部的凤凰台上,高10米、宽约8米。墓前有石碑四块,虽经风雨剥蚀,斑苔苍苍,碑文仍依稀可辨。当中主碑为汉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四大字属南昌尉梅福篆书。碑额上的“仁参箕比”四字系侍中般伯所题。
二、 迁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这三省的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南方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72万,为全国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 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4。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5,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在这近600年间,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宋姓的分布频率 宋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大连地区、四川成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达到3.3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9,宋姓人口大约214万;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8,宋姓人口大约249万;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人口大约356万;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宋姓人口大约146万;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宋姓人口大约7万。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在华北、四川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和东部,宋姓频率在0.7一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在0.35一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的频率不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频率不足0.1的地区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征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人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成都地区、黑龙江、辽宁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他地区为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
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 家乘谱牒
五、 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西汉时,宋义之子宋昌,任中尉。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
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
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
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云,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附: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暨宋氏家庙
保护与开发座谈会在浙江兰溪举行
柳哲
今日(6月15日)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逝世625周年纪念日。作为宋濂后裔所在地的浙江兰溪市梅江镇党委、镇政府在兰溪梅江举行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暨宋氏家庙保护与开发座谈会。
参加该次活动的领导有兰溪市文化局局长张志其、梅江镇党委副书记钱俊瑞、梅江镇党委宣传委员徐国富、国庆片片长刘金华、副片长柳金香、宋宅村党支部书记宋建卫、下溪前村党支部书记宋金苟以及宋濂研究会的宋来今、宋冬谷,来自浦江“江南第一家”的代表郑定财以及金华、兰溪的有关媒体、文物保护的部门的代表近50人参加了纪念座谈会。
据该镇党委宣传委员徐国富介绍,梅江镇宋宅村、下溪前村分别为宋濂孙子宋怿、宋恺的后代,繁衍各地的宋濂后人接近上万人。该两村的宋氏家庙、太史第、开国文臣厅堂等纪念宋濂设施保存基本完好。但要保护好、开发好、宣传好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该镇已将宋氏家庙等列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宋濂后人宋来今、宋冬谷、宋文明、宋秀兰和有关专家赵文卿、李彩标、张兴根、柳哲等还发起在成都、重庆、北京、浙江等地“寻找宋濂墓寻找宋濂后人”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关活动,引起了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另据成都双流县原政协副主席王泽枋和地方志专家冯水木介绍,最近发现了于60年代出土的潘璋撰写的宋濂迁葬成都的墓志铭,现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馆,它的发现对于恢复宋濂墓的重要依据。建于乾隆年间的潜溪书院是现在成都三中的前身。
与会同志对宋濂生平与家世以及宋氏家庙保护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柳哲
由北京东方文化馆、北京千载文化艺术中心、河东柳氏文化研究会今天(6月15日)上午在京联合举行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宋濂逝世625周年座谈会。参与活动的有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东方文化馆馆长段宝林,著名诗人、剧作家,北京千载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鞠盛,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办公室主任张兴根,宋濂后裔宋秀兰女士,北京东方文化馆副秘书长、河东柳氏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柳哲,知名记者、诗人、歌词作家林凤,知名作家毛晓春等。
今年80多岁的老诗人鞠盛介绍了他从小就在《古文观止》看到过宋濂的2篇文章,一篇是《阅江楼记》,另一篇是《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的勤奋学习的苦读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令人高兴的是,宋濂笔下的阅江楼至今已经在南京建造起来,成为全国5大名楼之一。
张兴根先生作为宋濂家乡的后人。对宋濂推崇备至,称赞宋濂的文章道德在当时堪称一流。他一生清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值得后人学习。
今年72岁的宋濂后裔宋秀兰谈起了她的寻根经历。她出生在河北饶阳县宋桥村,生长在东北,现定居在山东泰山脚下。从小就听父辈讲他们是明代大儒宋濂的后人,在他们家乡有不少有关宋濂的传说。非常可惜,她于1988年回河北故里寻根的时候,村中祠堂、碑记和家谱等都已经被毁荡然无存,为此她还到过杭州、四川等地寻根,但都没有结果。后来通过网络,她认识了家谱专家柳哲先生,终于与宋濂故里的后裔取得联系,购买了《宋濂全集》、《宋濂评传》等,称赞宋濂重教苦学、大公无私、乐善好施等等精神都很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据悉,宋濂后人宋孝祥、宋来今、宋冬谷、宋文明、宋秀兰和有关专家赵文卿、李彩标、张兴根、柳哲等还发起在成都、重庆、北京、浙江等地“寻找宋濂墓寻找宋濂后人”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关活动,引起了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另外,中国·商丘宋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宋氏商丘慈善理事会、中国·商丘宋氏宗亲理事会于今天召开座谈会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据该会会长宋孝祥介绍,宋濂是明代的文学大家,是宋氏家族的骄傲,他的道德文章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
另据成都双流县原政协副主席王泽枋和地方志专家冯水木介绍,最近发现了于60年代出土的潘璋撰写的宋濂迁葬成都的墓志铭,现保存于四川省博物馆,它的发现对于恢复宋濂墓的重要依据。建于乾隆年间的潜溪书院是现在成都三中的前身。
与会同志对宋濂生平与家世以及宋氏家庙保护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开展宋濂逝世625周年纪念活动的倡议书
宋秀兰(宋濂后裔)、柳哲(北京东方文化馆副秘书长)
海内外的宋濂后裔、宋氏宗亲以及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士:
今年农历5月20日(公历6月15日)系明代著名学者、“开国文臣之首”、《元史》总裁宋濂逝世625周年纪念日。
笔者系宋濂的恩师、元代著名学者、“儒林四杰”之一的柳贯21世孙,宋濂胞兄宋渊(其孙女嫁给柳贯孙子、笔者19世祖柳穟)的21世外孙,发起与海内外的宋濂后裔、宋氏宗亲以及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士,共同举办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关活动,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
宋濂后裔聚居地在今浙江兰溪市梅江镇宋宅村、下溪前村等地。通过对宋濂的研究与纪念,以期加快对宋濂后裔聚居地的保护与开发。
5月29日,笔者与兰溪市梅江镇党委书记陈志良、该镇党委宣传委员徐国富电话采访时获悉,该镇已经开始重视对宋濂祠堂的开发与保护,已将宋宅村的宋濂祠堂列为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多少令人感到欣慰。但略有遗憾的是,宋濂祠堂内的杂物仍未完全搬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有关部门与领导的重视下,宋濂祠堂将会焕然一新,迎接海内外的宋氏宗亲与观光者。
据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日本人山川早水在100多年前著的《巴蜀旧影》一书中“宋濂墓”一节的记载:“据闻宋濂墓在城东五里净居寺庙内。其近旁有潜溪书院之处”。(其下古诗四十首,译者略)。
笔者在宋濂逝世625周年纪念日发起在四川成都“寻找宋濂墓及其后裔”的活动,希望引起媒体的关注。
宋濂,字景濂。出生于金华潜溪(今金东区傅村镇),后举家迁居浦江青萝山。少时就学于金华闻人梦吉。后慕名至浦江东明精舍从吴莱学,又游学于柳贯、黄溍之门。至元二年(1336),应浦江义门郑氏之聘,讲学于浦江青萝山下东明精舍。前后主讲席20多年。曾任浦江月泉书院山长。元至正九年(1349),被荐为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谢,隐居龙门山著书讲学。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开郡学,聘为五经师。次年,应征至应天(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修起居注。常侍朱元璋左右,以备顾问,明洪武二年(1369),任《元史》总裁官,书成,升翰林学士。四年,调任国子司业,次年升赞善大夫。太祖征召四方儒士,择少年俊异者入宫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师。六年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十年,致仕归里。
宋濂勤奋好学,著作甚丰。系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等。后人将其诗文合辑成《宋学士全集》75卷。文章不仅风行国内,当时在高丽、安南、日本等国亦广为流传。
笔者建议如下:
一、 在宋濂出生地的金华金东区、宋濂迁居地的浦江、宋濂祖籍地和后裔聚居地的兰溪宋宅村、宋濂卒葬地的四川成都等与宋濂有关的纪念地开展宋濂研究、纪念与宣传活动。
二、 建议将宋濂祖籍地和后裔聚居地兰溪梅江镇宋宅村的宋濂祠堂和下溪前村的开国文臣厅堂和前屋的太史第等进行综合性保护与开发,将办在祠堂内的小厂尽早搬出,进行抢救性维修与保护,并进行宋濂生平事迹的陈列展览。
三、 筹备成立宋濂后裔联谊会、宋濂研究会与宋氏宗亲会,建立宋濂研究与纪念的相关网站。
四、 通过媒体对宋濂生平学术以及宋濂后裔聚居地宋宅村等村进行宣传。
五、 组织宋氏宗亲到四川成都寻找与祭拜宋濂墓等,发起重修宋濂及其夫人子孙的相关陵墓与纪念设施。
六、 在金东宋濂故居遗址与浦江青萝山宋濂故居遗址建立相关纪念设施。
七、 发起重修宋濂后裔族谱,进行联宗修谱活动。
八、 举办宋濂祠堂保护与开发座谈会。
九、 通过媒体进行寻找宋濂后裔与征集有关宋濂研究资料与文物活动。
十、 策划出版宋濂研究系列丛书和筹拍有关宋濂及其纪念地的宣传片。
北京东方文化馆副秘书长、柳贯21世孙、宋濂21世从外孙柳哲于北京寻根居
支持宋濂研究与纪念活动的宋濂后裔还有宋孝祥、宋来今、宋冬谷、宋贤敦、宋文明、宋秀兰(道号崇仙)等。
2006年5月29日

天下柳家人网站:http://www.liuxiahui.cn
网络公祭柳下惠网站http://liuxiahui.netor.com
柳哲专栏http://column.bokee.com/blogger/name/_C1F8D5DC.html
柳哲博客http://xungen.blogchina.com
未名工作室http://weiming.tougao.com
柳哲寻根工作室http://caojuren.vip.sina.com
QQ:130518188
联系地址:北京大学吉永庄5号寻根工作室 柳哲
邮编100080
010-62767364,86517312,13051818154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贰』 国庆成都旅游路线

酒店最好就定在春熙路伊势丹商场旁的凯宾酒店,准3星的,每晚就160多,就在市中心春熙路上,交通也方便。
第一天到成都安顿好了,下午我建议你去锦里或宽窄巷子,选一个,下午时间就够了,两个地方都是是成都拍宣传片的地方,我建议你下午武侯祠,晚上去锦里http://www.cdjinli.com/
第二天就可以安排在青羊宫和杜甫草堂,一天差不多,两个地方就在一块,比较方便。
第三天,我还是建议你去都江堰,国色天香和都江堰是没法比的哈,毕竟都江堰是世界遗产啊,不去就太失误咯哦,都江堰就两地方——宝瓶口和青城山,最好上午一到那儿就去青城山,下来候再去宝瓶口。在成都茶店子车站坐车,很快就到了,车费也便宜。
第四天,完全可以再去国色天香,大型的主题公园,在温江,可以在金沙车站坐车,也很快就到了,你原本计划去天府广场、望江公园、府南河,其实望江公园是没什么必要去,府南河就是成都市内的一条河,没固定的景点,呵呵,就看你有时间在河两边逛不了,呵呵。然后天府广场和春熙路很近,晚上从国色天香回来后就可以在天府广场和春熙路逛啊,累了就回酒店,反正都在一个地方。朋友,要知道,春熙路和天府广场都是晚上最漂亮最出名,白天看没什么意思的。

还有很关键的,到了成都,吃也很重要咯,在成都要吃肥肠粉、串串香、火锅,如果不经常吃川菜的话也可以到中餐馆吃,这些你在网上搜索一下,依据你自己的口味可以提前选择咯

到了成都就买一张地图,最好买那种比较大的,背后有公交路线的,选择做公交比较快,现在成都很堵车哦,不过成都的出租车还是很便宜的,一般5元或7元起价

就这样咯,成都比较有名一点的地方,如果时间多的话就可以去远点的,呵呵,不过我觉得这样你也会玩的很高兴的,希望你旅途愉快

『叁』 带外地男友游玩成都,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旅游攻略

看了问题的前景提要,我感觉一定一定要好好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以前也一直困扰着我,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的男性朋友(武汉人)要来成都,我当时就是一个天天只知道读书、玩电脑、吃饭加睡觉的无聊人士,所以真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见解。但是当他离开成都以后,我便开始非常留意这个问题,有朋自远方来,我应该带他(她)在成都玩什么?这一留意不打紧,我居然还有了不少的收获,说来还真的是有点对不起这位仁兄~O(∩_∩)O哈哈~~~~~~~~~~~割一个~~~~~~~~~~~~~~~~~~~~~~~~~~~~~~~~~~~~~~~~~~~~~~~~~~~~~~2015.5.3写论文写晕在宿舍的我,看见这个早早早早以前回答的问题,还有那么多知友给我点赞、评论,非常开心,因为感觉自己的回答帮助了大家。我又看了看我自己以前的回答,我觉得有些需要再补充补充,以期不愧对大家的认可~么么哒!文殊院去年冬至的时候受邀到文殊院的那个古玩市场里面去吃了盘羊肉(这个是私人聚会哈),可是我和我妈根本就不能接受羊肉的那种膻味,所以我俩就偷溜出来了。然后我就发现了文殊院居然也有龙抄手,龙抄手在成都还是有好几家的,小时候每次进城我妈都会带我吃春熙路的那家,所以这次我和我妈坐在龙抄手里面的时候,真的是像回到了小时候,龙抄手还是改变了很多哈,不管是它点菜的模式还是它的味道,但是我非常推荐大家去龙抄手点里面的套餐,因为你点一个套餐,你就可以吃到它里面的很多很多品种的小吃啦!虽然每一种小吃的分量会比较少哈!我妈说那会儿她刚工作的时候,去龙抄手就喜欢点套餐吃~哇哈哈哈哈!龙抄手(文殊坊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然后就是文殊院那边有一家买三大炮的,就在龙抄手附近哈,我觉得分量还是很足的,而且还多好吃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家上了《爸爸去哪儿》的三大炮,O(∩_∩)O哈哈~双楠的水浒耗儿鱼~~认准彭记~在簇桥、紫荆、金沙、温江、光华村、航空港都有分店。外双楠的是总店。(一口气说这么多,我真的不是在打广告)真的太好吃了,每次回成都必吃彭记耗儿鱼,我一般都是就近,哪家店离我近我就去哪吃~~~彭记水浒耗儿鱼(双楠总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草堂味在草堂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这家店以前是军干所食堂,反正东西很正宗,各种成都家常菜。我男友最喜欢吃他们家的蚂蚁上树。簇桥肥肠粉推荐两家。一个在老乡政府转盘那边,一个在雕塑那边。(这种用语只有老簇桥懂得起)老乡政府转盘那边:这个是个老店,有肥肠粉和荞面,给大家看看老照片。网上没有找到这家的地址,在下图圆圈处哈:雕塑那边:簇桥肥肠粉家常面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这家店现在生意很好的,而且锅盔也好吃~附带一张我在他家拍的粉条制作全过程。评论里知友的补充:那来自江南的成都女婿@夜清辰推荐琴台路龙森园火锅,说这个口味比较适合江南人。龙森园火锅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井华水。他说,推荐小谭豆花,大碗面(我不晓得他指的是哪家),耗子洞张鸭子都挺不错的,强烈推荐自贡好吃客,记得在川大附近,简直难以忘怀!小谭豆花(大墙东街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小谭豆花(西月城街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耗子洞张鸭子羊肉汤(大田坎街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耗子洞张鸭子(石人南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耗子洞张鸭子(鼓楼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耗子洞张鸭子(长顺下街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自贡好吃客(科华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我都没有吃过TAT,等毕业回成都去试试(*^__^*)嘻嘻……~~~~~~~~~~~~~~~~~~~~~~~~~~~以下是原答案~~~~~~~~~~~~~~~~~~~~~~~~~~~~~~~~如果只游一天~金沙遗址对于我这种走点点路就感觉累的人,真的是折磨。O(∩_∩)O哈哈~不过真心推荐金沙遗址,不说这个博物馆地处市区交通便利,馆藏丰富是非常好的,对于外地人了解古蜀文化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捷径”,因为它不仅仅介绍了自己这个遗址发现的东西,还将川内各大古蜀国遗址都涵盖介绍了的。文殊院可以去转转的,主要是那里的人气还有就是那些遗留的文墨气。我觉得蛮好的。宽窄巷子一定要去,这个武汉朋友自己也跑去宽窄巷子玩了的,并且据他所说,当时还遇见一个老成都(爷爷)在给几个小成都讲宽窄巷子的故事,那一定是别有一番滋味的。暑假的某个晚上和男朋友去了一次,我感觉非常的好,不管从整体环境还是从生活氛围来说,都很有老成都特色。武侯祠感受三国文化,还记得张艺谋拍的成都宣传片吗?那里有些许片段是在武侯祠拍摄的,景色、人文都有了,最主要的是还紧挨着锦里,既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那就在这里将就吃一点有成都味道的小吃吧。还有,如果是在过年的时候去,这里是有庙会的!!!茶馆一定要去肖家河的河边走一遭,冬天有太阳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在河边晒太阳、喝茶。没错,这就是最地道的成都味道。我觉得最好吃的几家高档的老码头火锅(玉林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从这家店在的时候就一直吃,我家的人都是容易上火的体质,而这家火锅店的火锅貌似是加了点降火的中药的,所以吃老码头从来没上火过。平价的杜甫草堂附近乐山钵钵鸡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重磅推出一家!!!!!我的超级大爱,乐山钵钵鸡!!!!!!(坎上坎在杜甫草堂那边也有一家坎上坎老火锅(草堂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肖家河附近兄弟手提串串(肖家河店)电话,地址(图)-成都这个我家的人也经常去吃。味道不错。六婆串串香(罗马广场店)电话,地址(图)-成都吃过双流的六婆串串,这个是连锁店,味道应该差不多。兰妹李庄白肉(肖家河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成都肖家河还有一家人的拌白肉,辣死人的那种,也是很推荐的!玉林附近坎上坎老火锅(神仙树店)电话,地址(图)-成都这家店真的非常干净,而且味道很好!我要强推:酥肉(这个不是放在锅里煮哦,直接就吃的)、极品耗儿鱼(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耗儿鱼)!!!!这家店端上的菜我觉得只能用:分量十足以及新鲜来形容!!!!红又红串串香电话,地址(图)-成都这家店绝对好吃,强推他家的:冒脑花(我最多的时候吃了两个半!)!!!!!还有就是他家的排骨(肉不少而且!!!!而且里面都是脆骨!!!!!)!!!!!!簇桥附近成都缘味居私房菜成双大道(老川藏路)上的平价家常菜,生意超级火爆,干净又好吃!!!!要吃川菜的话,这个是个不错的选择。值得一提我大簇桥有一条豆花街——簇锦南街~我对豆花真的不怎么感冒,但是还是去吃过的哈,你说大簇桥光卖豆花能开一条街,而且开了那么久,所以人家存在一定是有道理的。双流真心推荐大家选一个下午,去红牌楼坐公交车去双流,然后从老妈兔头出发,去吃一圈。双流县老妈兔头电话,地址(图)-成都但是没有簇桥的好吃竹篓冒菜电话,地址(图)-成都在双中门口哦,脑花推荐!避风塘(双流形象店)电话,地址(图)-成都在双中门口,吃了那么多辣得东西,买个这个喝。董蹄花电话,地址(图)-成都避风塘和竹篓冒菜的对门巧抄手电话,地址(图)-成都带我爸妈去吃过一次,然后这两个吃货居然后来绕道都要去吃一碗。。。我一般都是一两海味抄手、一两怪味抄手。O(∩_∩)O哈哈~显示全部

『肆』 世界 几个叫曾敏

[编辑本段]1.中国铁路文工团独唱演员
曾敏个人档案
青年歌唱家曾敏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团——独唱演员
性别:女
籍贯:浙江温州
身高:160cm
体重:47kg
生日:4月13日
星座:牧羊座
血型:A型
民族:汉族
爱好:旅游
教育程度:研究生在读美女歌星曾敏
现居地:北京
最爱的人:家人
最重要的事:健康 开心
最喜欢的一句话:知足常乐
最喜欢的颜色:红
最喜欢的食品:辣食
最喜欢的运动:游泳 瑜伽
最喜欢的动物:金鱼
最想去的地方:世界各国
成就及荣誉
荣誉称号:中国公益总会形象大使
曾敏曾敏有个唱歌的梦
一位来自江南的女孩,灵秀俏丽的外貌,爽朗亲切真诚的性格。一路走来,她只有一个梦。一个唱歌的梦。在唱歌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刻苦攀登,一步一个脚印。
曾敏天生一副好嗓子,喜欢唱歌是与生俱来的。小时候,家人、老师和同学就发觉了,这位平时看着文静的小女孩,一到唱歌的时候,完全是另一副神态,活泼天真,浑身散射着一股清纯激越的神情,令熟悉她的人常常惊诧不已。那时候,这个清纯的女孩就有着亮丽的歌喉,她的声音柔情甜美,音色很纯,很脆,没有一点杂音。每次县里或学校的文艺演出的舞台上,就有曾敏的身影,从小就有“校园歌手”的荣誉称号。
一个从小县城走到大都市的北京,从“校园歌手”到国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的位置。曾敏是不懈的努力,苦苦地追求,努力的坚持着自己唱歌的梦。在家人的鼓励和老师同学的祝福下2002年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通过在校的学习,在2008年又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成为一名专业的独唱演员。曾敏
曾敏在走中国时尚新民歌流行音乐的新路子,她的声音甜美清纯,她的演唱透着一股灵气、纯真、清亮、别具韵味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让一种新的音乐激情充斥全身,她把民歌的魅力展现到极致。曾敏,勤奋、努力和她本身所散发的青春潮流气息,早就注定,她一定是个新民歌的歌者。
在致力于文艺事业的同时,曾敏还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公益事业,多次参加慈善义演,捐款捐物。作为中国公益总会的形象大使,长期以来陆续慰问了全国几十家进老院和福利院,她把大部分工资都用于购买慰问品,她常给退休的老干部老将军孤寡老人唱歌。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捐款2万元,在随后代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赴日本参加“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日”的演出中又募捐到了100多万日元送到了中国大使馆,转交到四川灾民的手中。
在曾敏的歌声里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暖暖地深深地真情,她真切地感悟以善良为本的博大的爱。作为中国新生代民歌手之一,曾敏以不懈的努力和朴实的作风赢得了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喜爱,成为了新民歌乐坛又一道绚烂的风景。美女歌星曾敏
个人作品
《火火的中国》MTV 作词:迟福铎 作曲:王立东
《喜歌》MTV 作词:仲白 作曲:浮克
《我爱美》MTV 作词:车行 作曲:王立东
《喜上眉梢》MTV 作词:潘月剑 作曲:施咏之
《祖国明天更美好》MTV 作词:李勤 作曲:刘青
《贴心人》MTV 作词:石顺义 作曲:王立东
《雪域高原》 作词:潘月剑 作曲:孟美璋
2010年贺岁歌曲《给您拜个年》 作词:李俊伟 作曲:张友殿
[编辑本段]2.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敏,女,汉族,1961年生,四川成都人,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0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委党校法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79.10-1982.10 成都丝厂工人
1982.10-1985.10 成都丝绸厂工人
1985.10-1988.09 成都丝绸厂专职团委书记
1988.09-1990.07 成都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习
1990.07-1992.01 成都丝绸厂团委书记
1992.01-1994.12 成都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任区县科科长
1994.12-1995.01 共青团成都市委统战部干事
1995.01-1996.05 共青团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
1996.05-1997.09 共青团成都市委统战部部长;成都市青年联合会秘书长(其间:1996.09--1998.09四川大学工商管理研修班结业, 1996.06.05当选为成都市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1997.09-1998.08 共青团成都市委副书记(其间:当选为成都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委;成都市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1998.09-2002.12 双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其间:1998.08--2000.12 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函授法律专业学习;2001.01.07当选为成都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2002.12-2004.08 中共双流县委副书记
2004.08-2004.09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
2004.09-2007.04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2007.04-2007.09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
2007.09-2007.10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
2007.10-现在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编辑本段]3.香港籍“亚洲小姐”
姓 名:曾 敏
英文姓名:Judy,Tsang Man
性 别:女
国 籍:香港–中国
身 高:5.7尺;
三 围:32-22- 32;
出生日期:1986年4月16日
星 座:白羊座
爱 好:游泳、画画、溜冰、单车
语 言:广东话、国语、英语
学 历:大学生(加拿大)
个人简介: 曾敏,英文名叫Judy,2006年亚洲小姐最上镜小姐。judy
是港澳特区的代表,来自加拿大温哥华。参选时为20岁。在评
选港澳特区6强入围总决赛时,夺得“最具冠军相”佳丽的称号。
随后在06年10月29日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举行的2006亚洲小
姐竞选总决赛中,凭着美丽的外貌,甜美的笑容,勇夺由全港观众
及中国移动用户手机短信投票所选出的“最上镜小姐”奖项。随后
便履行亚洲小姐的任务,到世界各地宣扬亚洲小姐,做不同的亲善
访问。除此以外还参加多个亚洲电视所举办的活动。
曾获奖项:
2006 亚洲小姐-(港澳特区)最具冠军相佳丽
2006 亚洲小姐-(港澳特区)最佳才艺奖
2006 亚洲小姐 - 最上镜小姐judy
曾演出之广告:
2007 『四洲甘大滋』代言人
2007 『美丽华旅游/旅运』
曾演出之综合节目:
2006 亚姐澳门美食厨艺大比并
2006 亚洲小姐竞选总决赛
2006 迪士尼狂欢倒数除夕夜(主持)
2006 碧桂园集团特约:梦想岛国假日之旅
2006 碧桂园集团特约:五邑叹世界之旅
2006 亚洲小姐福州美之旅行
2007 猪年吉祥贺新春judy
2007 广州过年乜都有
2007 新新清远藏宝地(主持)
2007 第十三届十大电视广告颁奖典礼 - 最紧要好桥(主持)
2007 第十三届十大电视广告颁奖典礼
2007 叹尽东南亚
2007 从香港出发(印度、伦敦)(主持)
2007 第一手真相
2007 长隆水上乐园斗多FUN
曾演出之剧集:
2007 大城小故事
曾参与之宣传片:
2007 情人节(宣传片)judy
2007 朱蒙韩潮热拜(宣传片)
2008年工作:
2007-2008 数码天使信息
2008 数码天使
2008 Digit Widgets 数码围吉(宣传片)
[编辑本段]4.重庆《食在中国》栏目组编导
曾敏,女,汉族,1985年生,重庆云阳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于重庆《食在中国》栏目组编导一职。
作为一名并不是出自编导专业的曾敏,她凭借着自己在文字方面的造诣和对编导一职的高深领悟,在短时间内,让自己迅速成长。
做为在重庆饮食界升起的一颗冉冉之星,曾敏,在食在中国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做出了斐然的成绩,先后为重庆的许多大型企业制作了高品质的专题片,并受到了多方的肯定,其代表作有重庆小天鹅火锅、欧瑞锦江大酒店和加州集团。

『伍』 成都是个怎样的城市

成都概况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称。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这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30年设市。市辖区面积1418平方千米,人口335.9万(市区)
成都市邮政编码:610000,电话区号:028,车牌编号:川A。

【地理状况】
成都是四川省辖市,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内江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地区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地区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92.2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总人口1103.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97.15万人(2006年)。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历史沿革】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西周、春秋时期为古蜀国领地。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于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以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人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秦人始以蜀国地置蜀郡,成都为郡、县治所。汉承秦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益州刺史部(简称益州)。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为导江郡,公孙述在成都称帝。东汉末年为州、郡、县治所。三国为蜀汉国都,兼郡、县治所,两晋为"成汉"都城,南北朝为州、郡治所。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益州为蜀郡,为郡、县治。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在成都县之东偏置蜀县(肃宗乾元元年,即758年,改名华阳县),始为成都、华阳两县治所。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升成都城为"南京"(四年后废),改蜀郡为成都尹。五代十国时期为前蜀、后蜀都城。两宋时期,成都府、益州之名虽迭经更易,但治所均设在成都,属西川路。元朝时为四川行中书省成都府路(后改为西川道)、成都府及成都、华阳二县治所。明末张献忠在成都建大西政权,改名西京。清朝时设四川省,下设道,为省、道、府、县治所。1912年,废府,为省、道、县治所。1921年,设成都市政公所,初辖城内,后扩展至城之四周,成都、华阳二县治所仍留城内。1927年废道,为省、市、县治所。1928年改市政公所为成都市,直隶四川省,为省辖市。1949年12月后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始为四川省省会。

成都历史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着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的“蜀文化”。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源头。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周朝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桥的“干栏”式房屋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和金沙遗址,证明古蜀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灭巴蜀,改蜀国为蜀郡,设成都县(县治在赤里街),作为蜀郡的治所。公元前311年,秦王接受张仪的建议,命令蜀守张若按咸阳格局兴筑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市区范围不大,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大城”,郡治、是蜀太守官司舍区域,政治中心;西为“少城”,县治,是商业及市民居住区,商业繁盛,是经济中心所在,故成都又有“少城”之称。大城和少城共一城墉,古人称为“层城”或“重城”。这一格局或显或晦地承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定式的一种类型。此后两千多年中,成都的城名从没变过,城址没有迁移,这在中国城市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间“移秦民万家实之”,传入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冶铁技术,秦孝文王时,蜀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华阳国志》描述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成都属蜀郡,辖十二县。

汉承秦制,成都仍为蜀郡的治所。汉武帝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时,以巴蜀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成都成为益州刺史的治所。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从未改变过。汉武帝时改筑成都城池,在原少城基础上筑南小城,与之相对的蜀王城则称为北小城,加上锦官城,三城连接成大城,称为“新城”。西汉时期,成都丝织业盛况空前,设置锦官,其办公处所日后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也就是成都得名锦城之始。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成都石室兴学,开我国地方公办学校之先河。此后出现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家和学者,司马相如、扬雄和王褒代表了汉赋的最高成就,严遵的《老子指归》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落下闳天文学成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西汉后期,成都人口已增至7.6万户,成为仅次于长安的中国第二大城市。

到王莽篡权时,益州改称庸部,蜀郡改为导江郡。公孙述据蜀称帝,以成都为国都(公元25-36年),辖十五县。三国鼎立时,刘备统一巴蜀,建都于成都,刘备即位于武担山之南。在以今青龙街为中心,穿城九里三的范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这个位置轮廓一直延续到解放前。三国时成都为益州郡制,辖七县。

西晋(公元265-316年)初期,把全国分为十九个州,成都仍属益州,州治仍在成都。公元304年,入蜀避难的秦、雍流民首领李特在成都建立了“大成”政权,辖六县。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消灭“大成”政权,下令拆去成都少城。在公元582-592年间,隋蜀王杨秀沿着旧城,扩大西南面,重筑成都城,周围四十里。这次筑城取土中,成摩诃池(今人民南路展览馆一带。后为五代前后蜀的宫苑)。隋时成都为益州蜀郡治,辖十三县。

唐朝(公元618-907年)先后置成都为州、郡、府。其间为管理方便,成都人口稠密的东部曾被划为蜀县。唐玄宗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蜀县改称华阳县,成都也改称“南京”,成了中原人士的避难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即天下城市,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诗人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赞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能及此间无。”公元879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为加强防卫,又筑“罗城”。这是成都城第一次改用砖石建造。城内有大街坊一百二十个。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王建、王衍父子和后蜀的孟知祥、孟昶父子割据于成都,前后长达六十年之久,后被北宋所灭。其间公元927年,后蜀孟知祥在罗城之外,“发民丁十二万修成都城”,增筑羊马城,城周达四十二里。其子孟昶命人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一到秋天,四十里花开如锦,绚丽动人,称之为芙蓉城,即今成都简称“蓉城”的来由。

宋代(公元960-1279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益州路治所一直在成都。成都还是叫成都府,管辖成都、华阳两县。后李顺攻入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失败后,成都府被降为益州。

唐宋时期,成都的造纸业、印刷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北宋富商以纸印的“交子”代替笨重的钱币,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不断发展,宋代成都产生了自由的集市。唐宋时期也是成都文学艺术发展的顶峰。李白、杜甫、陆游,以及高适、岑参、白居易、元稹、薛涛、刘禹锡、张籍、杜牧、李商隐、韦庄等人都在成都留下了大量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音乐、歌舞、戏剧、绘画已非常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成都大慈寺的壁画被称颂为“天下第一”。

元朝初年,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治所先在重庆,不久移到成都。从此成都一直是四川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治所。当时四川共辖九路,成都居路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又分四川为四道,成都划为川西道,但成都仍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

明代设四川布政司,下辖八个府,成都是首府,管辖两州十三县。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建在成都。朱元璋曾先后两次命大将李文忠和蓝玉以土筑成都城,后来都指挥使赵清用砖石重修成都大部城墙。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部队进入成都,改国号为“大西”,成都也改称“西京”,蜀王府的宫殿一度成为张献忠的皇宫。随后清军攻入四川,与张献忠的大西军作战。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一座繁华似锦的名都会五六年间竟断绝人烟,成为麋鹿纵横、虎豹出没之地。

从康熙初年起,大量移民进入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经济开始回升,成都也随之逐渐恢复生气。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重建和扩建,一座宏伟的成都新城又屹立在两江环抱的旧城址之上。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重庆的门户开放和川江航运的开辟,成都在四川和西南的地位逐渐被重庆所取代。1911年源起成都的四川保路运动和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先导,为武昌起义的成功立下大功。

中华民国初年,裁废道制,后废府,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成都市的正式建置是在1928年。当时建立成都市政府,把成都、华阳两县的城区部分合并为成都市,成、华两县只辖乡区。这一大变革,改变了1000多年来两县分治一城的格局,是成都城向近代化迈进的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成为抗战的大后方,成都人民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整个战争期间,全川出征和补充兵员总数达三百四十万人,阵亡、负伤、失踪者达六十四万余人,约占全国总伤亡官兵数的20%,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许多都是成都人民的子弟。解放战争中,成都人民一方面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一方面开展农村武装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0年成都为川西行署驻地,1952年起成为四川省省会,并列为中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1983年5月,国务院决定,温江地区(除广汉、什邡两县外)并入成都市,实行市辖县的体制。1990年以后先后实行了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市、建区。成都市现面积12390.6平方公里,2007年初全市户籍人口1103万人。现辖9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4市(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6县(金堂、双流、郫县、大邑、蒲江、新津)。

成都是一个超级好的城市
1成都人都很热情,好客
2成都的服务性行业很到位
3气候很好,适合人居住,冬天不会太冷,夏天不会太热
4没有台风,没有沙尘暴,没有洪涝灾害
5消费水平比较能让人接受,不象北京上海,高的吓人
6休闲,娱乐场所多,可以很好的打发时间
7美食啊~~ 闻名中外啊,吃的种类和花样太多了,而且很好吃!!!
8提到上大学,更要来了,帅哥,美女云集啊
9交通便利哈

『陆』 谁知道成都市双流区官方高清宣传片可以在哪里下载

淘宝搜索 双流区宣传片 就有了。之前在他们家买过天府新区的宣传片很不错。买成都资料就上他们家基本上都有。店铺名字叫成都资料下载网,很专业

阅读全文

与双流县宣传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药品促销活动方案模板 浏览:517
公司春游岳阳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42
希尔斯公司提供的培训方案 浏览:275
大型亲子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66
促销活动的营销策划方案实例 浏览:844
党员干部可以从事电子商务吗 浏览:514
网络汽车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518
微博宣传推广方案 浏览:14
以纯公司会展策划方案 浏览:64
学校党员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907
rfm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浏览:133
国培计划二级培训方案 浏览:302
新闻宣传技能主题培训方案 浏览:903
冬季小学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96
济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宣传推广先进事迹方案 浏览:577
医院的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22
山东好买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140
3月份餐厅营销方案 浏览:338
电子商务职业培训班 浏览: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