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跪求关于大熊猫的3本权威书籍
台湾如何出版社出版了大陆摄影家苏克任的《猫熊的悠闲时光》。苏克任于1993年在秦岭山脉惊见野生大熊猫后,以12年的时间拍摄大熊猫。苏克任以“小淘气”称呼大熊猫,在他的镜头下,大熊猫或滚来滚去,或攀爬树木,或溪边沉思,还会卷起身子重重落地,非常可爱逗人。
另一本由远流出版社即将推出的大熊猫书《呼喊春天》,则是北京大学生物学家潘文石所着。
沈宏非的文章一向以爱掉书包而且喜欢用谐音字恶搞出名,比如早期写蒸鱼的《就这样被你蒸熟》、《广州驴年》中建议将“马路”改成“驴路”等等;这次新出的书《大熊猫看小电影》似乎觉得仅仅在文字里恶搞不够过瘾,搞到封面上可能更吸引眼球:一个MM看着我新买的这书的时候,一脸狐疑地问我“这书是说看A片的?”
可不呗,封面上“看”和“小”中间偏下赫然印着一个“A”圈,可以读成“大熊猫看小A电影”,也可以认为该书有AB两卷,翻过书脊却是明明白白的“大熊猫看小电影”,既没有分册,也杜绝了看A片的嫌疑,尽管有篇文章的的确确是说给大熊猫看A片以促进XX这件荒唐事的。
这个集子是沈公在《三联生活周刊》上“思想工作” 专栏的合集,文字是一如既往的调侃夹带些许恶搞,相对于之前专写美食的两本集子似乎延伸了不少涉猎范围,换换口味也有助于我这样的“沈粉”合理规避审美疲劳,当作枕边书看看还是相当不错,唯一缺点是文章容易引发我的阅读恶习——看到精彩处会吃吃发笑,惹来已经昏昏欲睡的老婆的白眼。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的插图,这个叫陈曦的画者很能领会沈宏非的恶搞之风,每篇文字所带的插画可以独立当漫画欣赏,也可以与文章内容合并来领会,一时瑜亮,精彩程度不在沈公文字之下。冲着这些插画,这书也值回票价。
⑵ 求一篇保护大熊猫的论文
“濒临灭绝的动物”一句令人揪心的话,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金丝猴,海豹,金雕,蓝鲸......这些可爱的动物,在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的捕杀下,已所剩无几。 鲸的危机: 1980年6月30日上午,在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北部西尔.罗克斯,突然有成群的巨鲸拼命冲上狭窄的塔雷切里海滩。为了拯救这些珍贵的海洋动物,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济于事。被强行拖回深水的鲸在海水里曳了一会,又重返沙滩,并在沙滩上痛苦挣扎。时间较长没下水的鲸,干燥的皮肤上开始出现血泡,鲜血从破裂处流出。 据报道,这次共有58头鲸死亡。类似鲸集体自杀的现象还有不少: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纽芬兰波林半岛,有一百多头鲸冲向岸边,最后无一生还;2003年1月,165头巨头鲸在新西兰南岛的“斯图尔特岛”搁浅...... 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日本科学家岩田久人揭开了这个秘密:他在京的尸体中发现了高浓度的有毒物质三丁锡(TBT)。TBT腐蚀神经,破坏了动物的方向感。TBT是人污染海洋的毒性最大的物质。已有千万升TBT溶入海洋! 老虎悲声: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已接近灭绝。现在世界上只有大约6600余头,而巴里虎,爪哇虎,里海虎已在30年代逐渐灭绝。 尽管各国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捕杀老虎,但还是有一些酷爱金钱的人常将它们当作摇钱树,这连政府都无法约束,法律都无法制服:1967年,在印度有480头老虎被猎杀;1991年,大量的西伯利亚虎被偷猎;1993年,在印度从偷猎者手里查获了867斤虎骨...... 不过有一只老虎就有一丝希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地救助他们,他们还是有可能逃脱这一生死攸关的时刻的! 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就上述事实,人类是否将动物当朋友看待呢?人人都在为保护动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偏偏有那么一部分人,利令智昏,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难道我们对动物做出的“承诺”失效了吗?难道我们都不去想想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不要再不择手段地伤害危在旦夕的野生动物了,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最后,我以一个地球人的身份呼吁大家: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四十年来,通过各种保护措施的不断落实,以及广大保护工作者的踏实工作,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及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譬如大熊猫,野外数量据报道达1200只左右,已呈现平稳上升的势态;金丝猴野生数量达20000多只;朱鹮由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至 2005年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总数已达500余只;亚洲象在我国云南省南部仅有少量分布,2005年野生象群数量已近400只,在勐景地区的野象谷已建成了较大的繁殖种群基地;世界唯一生长繁殖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黑颈鹤现有数量在4、5千只;丹顶鹤在东北三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每年越冬到江苏盐城,鄱阳湖,洞庭湖等地,最多的一处种群数量达千只左右;其它还有诸多我国一级保护物种如黑叶猴、长臂猿、云豹、金钱豹、白唇鹿、藏羚羊、褐马鸡、金雕、扬子鳄、巨蜥……等以及大量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都包罗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受到保护,物种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赘言这么多,就是说明国家主管部门在这40年中,对野生动植物物种就地保护工作充分重视,付出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责任,正在逐步逐项得到落实。
⑶ 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
大 熊 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像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家族非常古老。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留下来的数量很少,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现在大熊猫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人类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似乎淡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淡忘了人与动物与大自然之间不可能割断的亲密关系。目前大熊猫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大面积的天然林被砍伐,用做木材、燃料及农业发展的需要。仅在四川省,适宜的栖息地在1974-1989年间就减少了50%。栖息地的破碎化对大熊猫生存尤其危险,因为大熊猫必须适应竹子周期性开花死亡的生物学规律。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尽管大熊猫是国家一
级保护动物,偷猎仍时有发生。对低繁殖率的小种群而言,偷猎是很大的威胁。虽然最终市场还不清楚,但大熊猫皮仍是偷猎者和走私者的目标。大熊猫还可能会落入为捕捉其他动物(如麝,熊等)所设的陷阱中。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类共存。
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且要有完善的保护区管理机制,并且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全球野生大熊猫分为20多个群体,大多数群体小于60只,最少的仅3-5只。圈养大熊猫野化后放归自然,将极大减少小种群消亡的可能性。在秦岭山区的长期野外研究显示,与圈养的大熊猫相比,野外种群有较高的繁殖率。如果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得到足够的保护,它们的数目会自然的增长,因此最重要的保护措施还是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
我们同心协力,让全世界的朋友们携起手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的邻居--大熊猫。我们只要一起努力,大熊猫一定能够在地球上枝繁叶茂,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不再面临濒危的困境!
⑷ 拯救大熊猫的倡议书
保护大熊猫倡议
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似乎淡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淡忘了人与自然与动物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动物,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已经面临濒危的境地。目前,大熊猫正以极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迄今为止大熊猫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下降。其内在的原因是由于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其外在原因则是其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其主食的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认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等等原因,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极为不利的生存环境。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用我们纯净的心灵去体会一下我们的母亲——大自然吧!让我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兄弟姐妹——大熊猫吧!让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之上,给它们一个生存的空间吧!这是为了人类的文明,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为了人类的责任而需共同完成的任务。
⑸ 给一篇关于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200字左右)
保护大熊猫倡议书
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象征,同时大熊猫以它特有的美丽和风度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回归自然的享受,保护好大熊猫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保护大熊猫等濒危动物又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关心和参与,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政策、法律、资金、技术、教育和宣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努力。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简称熊猫基地)是世界上进行大熊猫保护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单位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熊猫基地前身即原成都动物园参与从野外抢救大熊猫以来,以抢救留下的6只大熊猫为基础,经过抢救、疾病防治、进行繁育研究等阶段发展到今天,先后繁殖大熊猫50胎77仔成活49仔,在基地建立了数量达39只的大熊猫移地种群,同时围绕大熊猫的繁育、科研、保护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建设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大熊猫保护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成都熊猫基地在大熊猫种群增长和各项保护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社会公众特别是商业和企业单位关心和参与力度不够的尴尬。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保护大熊猫和其它濒危动物尽一份力,那么让更多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动物与人类共存下去就不是梦想。所以为了保护大熊猫和它的动物伙伴,为了深入研究保护人类这些濒危朋友的技术和方法,为了教育和感召更多的人来保护它们….,为了人类和自然共同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倡议企业、个人和国内外的朋友们伸出你的手,奉献你的一片爱心。
⑹ 杂志策划书
杂志的目标定位,即读者定位,前景预测,栏目划分,多少页码,广告插页回安排首页,扉页,封面封底答的图文安排,杂志选用纸张等,这些都是做书的一般步骤.专业性强的杂志,会专著于某个行业及这个行业所连带的产业,会把读者群分得更细,针对性更强.就想到这些啦!
⑺ 作文,关于大熊猫拯救的倡议书550字左右
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象征,同时大熊猫以它特有的美丽和风度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回归自然的享受,保护
好大熊猫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保护大熊猫等濒危动物又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关
心和参与,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政策、法律、资金、技术、教育和宣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努力.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简称熊猫基地)是世界
上进行大熊猫保护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单位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熊猫基地前身即原成都动物园参与从野外抢救大熊猫以来,以抢救留下的6只
大熊猫为基础,经过抢救、疾病防治、进行繁育研究等阶段发展到今天,先后繁殖大熊猫50胎77仔成活49仔,在基地建立了数量达39只的大熊猫移地种群,
同时围绕大熊猫的繁育、科研、保护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建设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大熊猫保护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成都熊猫基地在大熊猫
种群增长和各项保护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社会公众特别是商业和企业单位关心和参与力度不够的尴尬.
如果我们每个人
都能为保护大熊猫和其它濒危动物尽一份力,那么让更多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动物与人类共存下去就不是梦想.所以为了保护大熊猫和它的动物伙伴,为了深入研究
保护人类这些濒危朋友的技术和方法,为了教育和感召更多的人来保护它们….,为了人类和自然共同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倡议企业、个人和国内外的朋友们
伸出你的手,奉献你的一片爱心.
⑻ 拯救大熊猫倡议书300字左右
保护大熊猫倡议
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似乎淡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淡忘了人与自然与动物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富的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的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天空坠向大地,当大熊猫的后一片生存空间耸立起钢筋水泥之时——人类也就会很快看到自己的结局了!善恶终将有报,猎天必将被天猎!当认为造成的物种灭绝事件就象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自然物种之一的人类(HOMO SAPIENS),你就能幸免遇难吗?!
一百多年前,西方世界第一次见到了这来自东方的神奇的动物——大熊猫,1869年法国神甫戴威在中国发现了大熊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哈尼思夫人把大熊猫“苏琳”带到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以及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以大熊猫作为国礼相赠,世界性的熊猫热,越来越高涨,使它名扬全球,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一位前苏联的动物专家曾经这样赞美道:“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货真价实的,非常美丽的,标新立异的,令人惊叹的神奇动物!!”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动物,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已经面临濒危的境地。目前,大熊猫正以极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山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全世界的大熊猫的总数仅仅在1000只左右,而且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下降。其内在的原因是由于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其外在原因则是其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其主食的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认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等等原因,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极为不利的生存环境。
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大熊猫就是这个组织的形象标志。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43周年之际公布的这份《大熊猫野外生存报告》旨在向世人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状况,报告指出,我国“国宝”大熊猫的野外生存目前仍然面临着威胁,而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人类贪婪的开发——“林的锐减和栖息地的破坏化”。在大熊猫生存数量最多的四川省,其栖息地面积在1974年到1987年之间就减少了一半,1999年在四川省青川县的试点调查发现,这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自1987年以来减少了30\\%。作为WWF中国大熊猫保护项目的前任负责人和报告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学的吕植博士认为:“栖息地的破坏化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其食物完全来自高山地区的不同种类的竹子,它们必须能够迁涉以适应竹子开花死亡的生存周期。”当然,大熊猫栖息地破坏化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的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其种群之间的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大熊猫种群将面临近亲交配的危险,这就是导致它们对疾病抵抗能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等。大熊猫的祖先曾经远至缅甸和越南北部地区,但目前它们却只能生存在甘肃、陕西和四川省的5个山系而已,仅剩1000只的物种是随时都有可能灭绝的。物种灭绝也许是难免的,可是人类的过度开发却大大加快了物种的灭亡,它要比自然的正常的灭绝速度快1000倍!!难道只有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被污染、最后一尾鱼被捕杀、最后一片土地筑上钢筋水泥的时候,人类才能意识到“钱是不能果腹”的吗?!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用我们纯净的心灵去体会一下我们的母亲——大自然吧!让我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兄弟姐妹——大熊猫吧!让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之上,给它们一个生存的空间吧!这是为了人类的文明,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为了人类的责任而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
⑼ 通过学习《国宝——大熊猫》写一份有关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
保护大熊猫倡议
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似乎淡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淡忘了人与自然与动物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富的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的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天空坠向大地,当大熊猫的后一片生存空间耸立起钢筋水泥之时——人类也就会很快看到自己的结局了!善恶终将有报,猎天必将被天猎!当认为造成的物种灭绝事件就象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自然物种之一的人类(HOMOSAPIENS),你就能幸免遇难吗?!
一百多年前,西方世界第一次见到了这来自东方的神奇的动物——大熊猫,1869年法国神甫戴威在中国发现了大熊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哈尼思夫人把大熊猫“苏琳”带到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以及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以大熊猫作为国礼相赠,世界性的熊猫热,越来越高涨,使它名扬全球,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一位前苏联的动物专家曾经这样赞美道:“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货真价实的,非常美丽的,标新立异的,令人惊叹的神奇动物!!”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动物,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已经面临濒危的境地。目前,大熊猫正以极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山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全世界的大熊猫的总数仅仅在1000只左右,而且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下降。其内在的原因是由于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其外在原因则是其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其主食的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认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等等原因,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极为不利的生存环境。
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大熊猫就是这个组织的形象标志。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43周年之际公布的这份《大熊猫野外生存报告》旨在向世人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状况,报告指出,我国“国宝”大熊猫的野外生存目前仍然面临着威胁,而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人类贪婪的开发——“林的锐减和栖息地的破坏化”。在大熊猫生存数量最多的四川省,其栖息地面积在1974年到1987年之间就减少了一半,1999年在四川省青川县的试点调查发现,这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自1987年以来减少了30\\%。作为WWF中国大熊猫保护项目的前任负责人和报告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学的吕植博士认为:“栖息地的破坏化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其食物完全来自高山地区的不同种类的竹子,它们必须能够迁涉以适应竹子开花死亡的生存周期。”当然,大熊猫栖息地破坏化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的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其种群之间的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大熊猫种群将面临近亲交配的危险,这就是导致它们对疾病抵抗能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等。大熊猫的祖先曾经远至缅甸和越南北部地区,但目前它们却只能生存在甘肃、陕西和四川省的5个山系而已,仅剩1000只的物种是随时都有可能灭绝的。物种灭绝也许是难免的,可是人类的过度开发却大大加快了物种的灭亡,它要比自然的正常的灭绝速度快1000倍!!难道只有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被污染、最后一尾鱼被捕杀、最后一片土地筑上钢筋水泥的时候,人类才能意识到“钱是不能果腹”的吗?!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用我们纯净的心灵去体会一下我们的母亲——大自然吧!让我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兄弟姐妹——大熊猫吧!让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之上,给它们一个生存的空间吧!这是为了人类的文明,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为了人类的责任而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