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恭城宣传部

恭城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6-21 10:34:47

A. 有没有人民李继荣的资料

李继荣,广西自治区社科联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桂林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广西恭城人,1953年12月生,瑶族。197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工作,先后担任桂林地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桂林地委讲师团团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桂林地市合并后,任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桂林市政协第一、二届常委。1985年评为讲师,1993年评为副教授。1981年以来,出版编著3种、辅导教材2种,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课题组长完成市级软科学课题3个,承担广西社科“十五”规划关于高新产业一区多园模式和社团管理
研究两个课题。李继荣(1909-1930),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初由工农赤卫队编入工农红军,时任龙岩县红军独立营炊事班班长,参加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0年在龙岩县万安战斗中牺牲。

B. 彭匈的介绍

彭匈,祖籍江西吉安,生于广西平乐,毕业于广西师大中文系。历任中共恭城县委宣传部部长、漓江出版社社长、广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现任广西出版总社出版部主任、编审,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散文创研会副会长、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出版有随笔集《向往和谐》、《云卷云舒》、《会心一笑》等,其作品入选多种版本的“中国年度散文”。

C. 我的家乡在广西省桂林市恭城县,我需要写一份演讲是关于我的家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变化的文章字数在一

恭城政府网,有个很好的宣传资料,你进入看看总会有收获的。我就是恭城边上的,宣传中恭城油茶宣传的很到位

D. 哪里人姓宾

▲宾姓迁徙分布:
据《路史》记载:“周桓王之后有宾氏。”推断宾氏最早在历史上出现的时候,大约就是东周春秋周桓王时期,约公元前719~前697年。而最早出现确定人物名姓与事迹的,应就是宾须无,为东周春秋齐国齐桓公大夫,周桓公时贤臣,时约公元前685~前641年,此后,直到广东增城宾公,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或绵竹松坡公及封川茂德公,宋末元初(公元1271年),囿于宋朝以前谱牒不兴,方志少存,以致中间相隔之二千年历史,于我们宾姓宗亲而言,真可谓是无从查考,至为遗憾。
宾氏广西玉林博白系:
据广西博白民国二十六年《宾氏族谱》十卷所述:裔孙祖夔撰《宾氏族谱序》所述:“至南宋时,宾氏宗族乃敷衍于粤峤湖湘间,我太的公(即茂德公,谱名裕周)以宋季郡庠生,由广东封川(现为广东肇庆市封开县),迁广西博白,卜居于水鸣宾村。创业诒谋,为博属吾族开基之祖,迄今传世二十余代,子孙三千余多。”
另,裔孙兢克谨识《序》说明:“焕云公(谱名季华)为避宋乱,遂于广东老居,偕父(太的公)与胞弟(飞云公谱名季府)乔迁于今之博白,时值元初。雈苻靖,伏莽堪虞,其中以石狸寨寇为最披猖,公即偕弟飞云往征,悉能一鼓剿除,荣膺兵部郎中之职,飞云公即授封正律都统大元帅,昆季名噪一时。”
故而广西博白系宾氏宗亲,可溯源自宋末元初广东封川,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源自于历史久远的客家语族。
博白宾姓宗亲,积功累仁承先启后,历代人文荟萃,其十一世祖钦所公,学名惟懋,明末崇祯年间由岁贡历授南宁横州、浔州、养利州学正,后提升翰林院待诏。
博白系宗亲,瓜瓞绵绵藩衍各地,如现今浦北县官垌镇平石铺两杈塘村,就有宾姓宗亲一千多人。近日,博白老家召集浦北、横州、南宁各地族人,于农历5月11在博白水鸣召开族务会议,决定续修族谱,农历6月底再开第二次族务会议。
宾氏广东肇庆德庆封川系:
明永乐年间德庆州学贡生宾礼,任永州推官(一般史志误为宾礼庆,山东德州人);明永乐十八年庚子科举人,封川人宾友任昆阳州学正;明永乐年间封川县学贡生宾兴,任交址寺廉主簿,贡生宾盛,任交址洪州吏目;清朝顺治年间,封川县学亦分别有贡生宾大式与顺治十五年贡生宾于王,以及乾隆五年贡生宾章。另明永乐十八年庚子科举人,宾继木为惠州府儒士。又,宾公广东增城金牛都香埔塘人(现为增城市正果镇),只知俗姓,父兴俊母叶氏,北宋天圣五年岁丁卯二月七日子时生。
故而广东宾姓宗亲应是人丁茂盛,能人辈出。宾礼为官公平宽大,史而有征,宾公生而异禀,得成正果,均可准备撰文介绍。期待广东宾姓族人,共同加入寻根行列。
宾氏广西浔州平南系:
目前尚未有宾氏宗亲联系,无法寻得相关世系祖考。广东肇庆府封川县,唐代一度隶属广西苍梧郡,而浔州平南、苍梧梧州、肇庆封川分处浔江上下游(浔江行经广东称西江),地缘接近,原先以为广西平南系极可能是出自广东封川。但是南宁祖焕族兄积极奔走,亲往广西宾阳查找宾姓宗亲下落之时,取得一九九五年新修平南系《宾氏始祖宥聚公族谱》,其中《根源记》说明:“入乡太祖宥聚公,原居广东省南雄府珠玑巷归德村石子社,避明朝交替之战乱,兄弟三人分逃各处,我祖宥聚定居广西省浔州府平南县六陈宾村开基创业,宥文公定居湖南,宥武公定居全州,而宥良公原定居南乡宾垌村,因来探访兄弟而故于平南宾村,葬于燕冲马贵岭也,是记。”又,其中《牛尾岭祖碑文》说明:“祖讳宥聚乃南、容、桂、博等县我宾姓入乡之鼻祖也,朱□谱□奠。考兄弟三人,元初自□徙荆。一宥文,卜居湖广。一宥武,隶籍全州。吾祖创村于平南竹瓦山之南宾村名焉。”
宋朝因蒙古人从北方入侵,许多人往南逃难,都来到广东地区。明代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到广东省的东部和北部,他们被称为“客家人“。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县城北九公里处,自唐朝丞相张九龄(即张昌)开凿梅关之后,成为梅关古驿道上一个南北交通的重要街镇。它是古代中原人民到南方经商或迁徙的中转站,现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绝大多数粤语方言群和小部分客家人均为其后裔。
另据其中:“石碑排列”以及“始祖一至九世演变图”,再配合查考广西通志,其三世祖:宾伯才,明朝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举人,任知州;宾天秀,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奉天府推官,以及宾质,同科举人,惠州府学正;宾天秀二子,长宾继学,正统三年戊午科举人解元,浔州府平南人,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次宾继本,明朝正统十年间,任广东(庆远县)盐课提举司提举。另宾福寿平南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幼天王昭封为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工部正冬官,后又封为愉王。
考其“始祖一至九世演变图”,此份族谱似以其三世祖宾质公系为主,其后八世祖之一朝明公,迁博白罗定。而衡山系所称之“衡山训导平南宾贤”,亦是该系八世祖之一,但其世系演变尚无法与衡山系联结,恐需进一步访查平南系宥聚公通谱,或查考该系旧谱,才得厘清。
浔州平南宾姓宗亲繁荣,成就不少。宾继学廉介不阿铨法一清;宾福寿以木匠专业领导太平天国总营造,造诣非凡,都是平南宾姓族人的骄傲。
宾氏湖南衡山系:
据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宾氏用廷公八修房谱》所附,原载衡山系六修通谱之《世系考》称:“古大梁郡,吾宾氏之发祥地也……乘汉唐而后,陆续散居各地,而粤西为最多。元末寇攘烽起,我德诚公由平南避兵远出,流离转徙,艰苦经年。迄明初,奠居衡山河东大山冲,是为衡山有宾氏之始。”又原载六修通谱,衡山训导平南宾贤,正德六年撰《道鉴公夫妇寿序》说明:“兄高祖德诚公名贵久,为予高祖贵长公同怀弟,皆出自昌嗣公,昌嗣父质,质父思安,实春秋齐大夫胥无公之后……因思胥无公自山东致仕,归籍河南后渐式微,由河南而粤西,迁凡几地,由粤西而楚南,则吾兄独推迁衡之硕果焉。”
“大梁郡”者,始见于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魏国自安邑迁都于大梁。秦始皇二十三年命王贲攻魏,引浚仪渠水灌大梁,城遂毁。汉时置陈留郡浚仪县、祥符县,大梁故城在浚仪县西,祥符县西北。祥符县后改称开封县,旧浚仪县省入。隋、唐以后,又通称开封为汴梁、汴京或大梁,现为河南开封市。
据衡山系族人所述,显然宾姓远祖上追春秋齐大夫胥无公,而湖南衡山系宾姓族人始迁祖,源起于元末明初,由广西平南迁来之德诚公,迨无疑义。其十五代祖起字辈诗歌为:“律本懋修、仕显鸿猷、光昭志典、阀阅延庥”,今“宾氏宗亲台湾联谊会”亦以衡山系子孙为众,字辈排行悉依族谱。
衡山系族人才华辈出,清乾隆时期名书法家宾鸿,上谕为绝笔,清末解元宾玉缵(楷南),为湖南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清末优贡宾凤阳(煦东),长沙岳麓书院斋长、山长王先谦高足,历任四川、浙江各县知县。
宾氏四川中江重庆大足系:
据四川攀枝花宾贤荣自写简谱所述:“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宾媚人,司礼宾之职。后一支族人南迁,定居于两湖间,今湖南省耒阳县及其附近有众多宾姓者即其后裔。清初,一支族人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四川,大部分落足于中江县、大足县一带。我高祖宾正福于清末,由大足龙水镇迁居于云南省绥江县。其后人有一房于民国初年迁居于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其排行字辈为:“一朝宏国正,世代有贤良,理(礼)义通权道,登明达上邦”。
另据友刚族兄提供:其老家在永川双石镇太平乡,离龙水镇非常近,所以与中江大足系可能是同属一支。该地有三个宾姓大院,几百人,属同一宗族,能排上字号。其宾氏字辈也是二十字:“己祖人齐昌,宗文大有光,孝忠多富贵,道德振家邦。”
由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宾氏用廷公八修房谱》所附,民国九年宾凤阳所撰之湖南衡山系《六修通谱》序,所述内容:“及权榷三台(今四川三台),闻其地有宾家冲,访之,颇丰于财,稽其家世,亦以湘籍应之,他无所知也。惟中江大磉(今四川中江大磉墩),宾姓聚族而居者,以数千计。予宰彭县(今四川彭县)时,有数人执谱来谒,并言新建宗祠颇宏,求敝题联额为门阀光,予勉应其请。考其谱系则来自湖南东安,东安同族甚伙,与予族均出粤西。予少时只知粤西为祖籍望族,庸讵知由湘迁蜀者正不复少也。”
由此大约还是可以确认,四川中江重庆大足一系,应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移过去,但由于尚未找到相关家谱、志书左证,无有进一步详细资料。
宾氏广西全州湖南东安系:
根据东安琳平族兄转述,所见东安族人抄录于记事簿中之记载:“宾姓子孙昌盛,却少典籍记载。广西全州宾氏始迁祖松坡公,于宋朝自四川绵竹请兵却寇,移居广西清平乡四都洞,有据可考。”而且,广西全州宾姓自始迁祖松字辈以下,排行班辈为“松竹继学惟启应,甲汝丙辛仲?以世朝廷时付宏,国正民安永孝忠,自(绵俊业怀恩)泽,雍睦敦伦景福长,毓秀森芳昭旺发,名垂寰宇颂辉光。”沿用至今。
始祖松坡公后裔宋朝自宾州播迁多次,后定居全州子孙繁衍,至元、明之间,支脉分为十甲散居全州、东安、兴安、恭城等处。其中,一甲迁居东安鸭头村,嗣后甲午郎公寄居距东安县城(即现紫溪镇)六十里的山口铺(乡),即东安山口铺先祖。所以东安山口铺一支宾姓始迁祖为“一甲甲午郎公”,堂号郡望:“大梁郡”,图齿录记的是“甲午郎公系宾聪公房朝棋公支”,而至第十二派付翎公生三子,长子住兴隆桥;次子迁住岭凹仔;三子(即宏礼公)迁往大树脚,所以山口铺大树脚宾姓家谱注明:自始迁祖甲午郎公以下“十三派宏礼公递衍系”。
四川绵竹县,唐宋二代初属蒙州后属汉州,清代又改绵州,现为四川德阳绵竹市,市政府驻地剑南镇,经查绵竹县志,尚未见宾姓族人踪迹。广西宾州新桥镇清平乡四都洞,目前则是广西省宾阳县新桥镇清平村。据查宾阳县新桥镇已无宾姓宗亲,离宾阳县城五公里处另有新宾镇。另据南宁祖焕族兄听说,宾阳县的甘棠镇有宾姓族人,正着手联系当中。
全州东安系宾姓宗亲定期收族家谱屡修,民国十五年时,曾大规模召集十甲各房编订通谱,刊出共二十五册,惟目前东安族人所存不全,将待联系全州老家宗亲,确认本系源起与迁徙历程。
全州东安系族人,明清民国代出贤能,宾兴民初为广西省议会议员,任全县县长,川军破城,身殉以保居民。宾步程清末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同盟会欧洲三大发起人之一,湖南大学前身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历任湖南省府委员,省议会驻会议员等,近湖南省志人物志有传。
资料有待补充。
▲宾姓古今名人:
宾须无:(公元前685~前641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曾任齐国大夫,与管仲一道辅助齐桓公称霸。齐桓公当政时期为前685~643年,管仲生于公元前725年,逝世于公元前645年,可见宾胥无当生活在公元前600年以前。据台湾泽欧族兄考证,时约公元前685~前641年。
宾媚人:(公元前?~前573年),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周成公二年任齐国国佐。他擅长外交活动,又称国差、国武子、国子,事见《大雅·既醉》、《小雅·信南山》、《商颂·长发》。
周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被聘到鲁国,周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被杀害。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史籍《左传》中说:王子朝、宾起,有宠于景王,王与宾孟说之,欲立之,刘献公之庶子伯蚡事单穆,单子立刘蚡,五月,庚辰,见王,遂攻宾起,杀之,盟群王子于单氏。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告诉宾起要立王子朝为太子,而单穆公和刘献公庶子伯蚠“恶宾起之为人,愿杀之;又恶王子朝之言,以为乱,愿去之。”
宾 滑:(生卒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史籍《左传昭公九年》中有“王有姻丧,使赵成如周吊,且致阎田与襚,反颖俘。王亦使宾滑执甘大夫襄以说于晋,晋人礼而归之”的记载(周王也派大夫宾滑逮了甘地的大夫襄,来讨晋国的喜欢。晋人也遣返在颖地抓到的俘虏)。
宾一兵:(公元1916~今),湖南湘潭人。著名高级农艺师。
任职于湖南省农业厅,现退休。系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等。
1972年开始收藏,主集古钱币。从时代分,宋币为佳,含徽宗崇宁重宝白铜币、崇宁通宝铁母、大观通宝楷通等大型币;从造型分,环钱北魏太和五铢鎏金币、金贞佑通宝、大清咸丰重宝、清咸丰重宝(当五十)、铜币光绪元宝(当三十)等均为珍奇币;从种类分,流通币开元通宝、元丰通宝等各具特色。兼集名人字画、古玉、古瓷、玉雕、骨雕、石雕、酒盘(玉)、花瓶、玉牌等。同时藏有文、史、哲类工具书等书刊四千余册。在藏品鉴赏等方面有一定造诣,有钱币研究论文发表于报刊。曾参与《湖南省农业志》的编撰工作。专著有《湖南水稻栽培技术手册》、《南园诗联集》等二十余种。
宾占元:(公元1933~今),湖南衡山人。著名高级经济师。
毕业于大连贸易学校。原辽宁省饮食服务公司经理,省人像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省烹饪协会、辽菜研究会、美发美容协会秘书长。省商业经济学会理事,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曾聘为《人像摄影》特约编辑,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评选组织委员等。
他通过协(学)会的积极活动,在上级领导重视支持下,发动专家、学者、技师,撰写论文上百篇;并组织、编撰、出版了《中国名菜谱·辽宁风味》、《辽菜研究文集》、《辽宁省人像摄影论文集》、《中外新潮发式100例》和《中国烹饪》、《我像摄影》、《服务科技》等“辽宁专辑”。
通过精心组织,在参加首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第一、二、三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中,辽宁的先手和作品,都邓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辽宁省烹饪协会、人像摄影学会,多次获组织工作奖。他出席了首届中国饮食文化国际研讨会,出席了辽宁省第三次文代会。
宾占元坚持业余摄影创作。主要作品有:《人像摄影家姚经才》等五幅入选全国人像影展,其中《憩》,获第六届全国人像影展一等奖,一幅入选全国职工影展。四十多幅入选省级影展,其中一等奖两幅,二、三等奖十几幅。还发表有《烹饪大师刘国栋师徒技艺集锦》、《摄影世界》、《中国烹饪》等书报刊的封面、封底和插图等拔白多幅。
通过考评,他成为特级摄影师。曾三次被评为辽阳市劳动模范,两次获省摄影家协会优秀组织工作者奖,还获省人像摄影学人“贡献杯”一座。
辞条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等辞书。
宾伯骏:(公元1935~今),湖南长沙人。著名花卉盆景艺术家。
早在五十年代于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及美术学会。参加工作后又相继加入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等学术团体。
现虽退休,但仍老当益壮,受聘出任《中国花卉盆景》记者(北京)及湖南记者通讯站副站长兼艺术顾问,以及广州珠海香洲海龙实业有限公司工艺美术顾问、《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观》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等书的副主编。
新近又被日本爱华路多国际书画函授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书画师、研究员以及会州书画院院士兼学术委员等要职。
其艺术佳作在国际书画艺术交流领域中,光荣入选参加第二届国际书画家艺术交流,并先后在韩国汉城、巴西圣保罗以及日本东京等地展出与收藏。其传略、相片、论文、作品先后二十余次收入国家及国际性有关经典文献,其中包括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中外艺术家名录》、《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经典文献巨著。
先后被省、市评为省、市级“五好家庭”、“现代文明家庭”、古汉城杯“优秀藏书户”,以及首批“文化家庭”、首批“书香门第之家”和“教育子女的好老人”等。
宾德智:(公元1937~今),著名地矿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局助理巡视员、高级工程师。
专业特长与业绩:长期从事供水水文地质工作,熟悉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勘探、综合水文地质研究、水文地质编图、地下水资源计算、地下水动态观测、地热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工程地质等多项实际工作。胜任地下水、地热、矿泉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及有关研究报告的审查。
他长期在北京水文地质队工作,其间先后主编北京中心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总结研究报告,主持北京1:100000比例尺综合水文地质图系编制,主持北京综合水文地质研究及北京全市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人工回灌,参与援越公路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管理,主持援苏丹公路供水打井项目技术工作,参与援莫桑比克纺织厂供水项目技术考查,主持全队(公司)技术管理工作。
1982年调入全国储委工作后,他主持水文地质处工作,主持或主审全国大型、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地热、矿泉水勘查报告审查,参与全国大型、特大型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矿区水工环部份)的审查,组织并参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地热地质勘查规范、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地下水分类分级等标准(规范)的编制,组织并参与了与编制规范有关的《中国固体矿床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矿床合理勘探程度研究》、《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与评价》等专题研究工作。
宾世岳:(公元1941~今),广东乐昌人,中学一级教师。
韶关市第九中学副校长。系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主集中国各时期邮票;兼集原地封、极限片。多次参加广东省集邮展览,有邮集参加中山市纪念孙中山邮展、韶关市邮展等。对原地封。极限片、加字明信片有独到研究,多篇邮文发表于报刊。自办《韶关集邮》季刊。
宾本义:(公元1944~今),著名机械工程师。
发明有“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技术专长业绩:从事机械研究、进一步改进了南方水田水稻联合收割机为多用收割机,功能有:能犁田;能耙田;能扦田;能联合收割、一机四用、北方大麦区设置成了米割幅、配用马力三十匹。
另研制成功一台“流动式半自动压砖机”。该机是套装在汽车桶尾下部的装满一车坭开到晒砖坪产能的,出一块、割一块、割出一块后,又过压一次、使每块砖的六个平面压得平井扎实,该车内设、挖土、搅拌、输送等装置,富有省劳力、省场地、省设备等优点。
另设计制造有“棉花果创皮机”,还有“卫生扫街车”,可以土面灰尘一次性自理完善。
宾业明:(公元1945~今),广西博白人。
永安乡乡长。1966年8月玉林专区师范中师毕业,1985年7月取得农业经济师任职资格。
1966年8月~1970年12月,任小学教师。1971年1月调入水鸣公社革委会任干部,搞新闻报道工作。
1972年1月~1978年9月,任博白县革委会政工组、宣传部干部。1977年被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评为积极通讯员。
1984年8月当选为水鸣公社组织委员。1987年5月至1990年8月,任永安乡党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永安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主席。
1990年9月~1993年10月,任永安乡第十届人民政府乡长。
1993年11月~1999年12月,任永安乡第十一、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专职常务主席。先后十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县人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宾新群:(公元1954~今),女,著名湘潭市优秀教师。
湘潭县茶恩镇联校双凤学校小学一级教师;民办教师。在二十多年教育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宾进林:(公元1955~今),广西人。著名记者。
《桂林乡情报》社采编记者、政工师。
曾在《人民日报》海内外版、《中国化工报》、《中国橡胶》、《探索》、《疏导》、《生财有道》、《广西日报》、《西南工商报》、《经贸时代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国内五十多家新闻单位发表了《多做少说》、《谈政治打假》、《浅谈正确的用人观》等论文、杂谈、新闻稿件、新闻照片、艺术照片近两千篇(幅),多年获部、区、市先进或优秀通讯员称号。
1986年为《中国化工报》通讯员。1991年吸收为特约记者。
1986年担任桂林轮胎厂主办的《火炬轮胎报》编辑记者,桂林市职工摄影协会会员。
宾勇进:(公元1957~今),广西玉林人。著名文化人。
现任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书画师等,山东天香书画院名誉教授,桂林爱华书画艺术教育学校客座教授。
毕业于首届北京中国书道大学、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自强不息学书法十多年,1993年考入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学习两年,专攻行书、篆刻。又于1995年毕业于北京首届中国书道大学、于1996~1997年又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家杂志社首届中等、高等书法刊授经典专业。曾得沈鹏等名家单传身教,评为首届全国三十名优秀学员,中国书法97年第一期报道、沈鹏课堂授课一图,沈鹏后面第一个是本人,第四期后面优秀学员名单。
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二十多次获奖;土地杯、黄河杯、天池杯、三龙杯、金马杯、水浒杯等,作品获1994年中国书画赴新加坡展出,1995~1996年两次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修会优秀奖,并被该中心聘为创作委员、调研员及1996年首届中国书法杂志社中等书法临书大展,并有作品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收藏,1998年全国书画人才考试共合格并评为“书法师”光荣的艺术称号。
人名作品、简历入《雷锋之歌书画大典》、《中国西王母万碑林》、《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大观》、《跨世纪著名书画家名人录》、《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界未成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二十多部书著。

E. 林姓名人的现代名人

1926年,让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旷世才女林徽因,最后在梁启超贤惠儿媳的角色里化作“人间的四月天”,任凭冰心在《我们太太的客厅》一文中,对集建筑师、教授、诗人和作家于一身的她吐点酸水。
1937年,“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先生所作《京华烟云》成为全美畅销书,并获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
1940年,有一个人享受过毛泽东一生唯一一次为他人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这人就是林育英(又名张浩)。说起林育英,从他传奇的一生,和两个兄弟——林育南和林彪(又名林育蓉)来看,就可知中国历史是少不了此人之名的。
1971年,“香港第一健笔”林行止创办《信报》,备受世人瞩目。
林披,九牧之父
1978年,林则徐的第五代传人凌青(原名林默卿),踏上联合国外交家之路。
1981年,印尼华侨巨富林绍良被评为世界十二大银行家之一,旗下有近400家公司和银行。
1994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政坛重量级人物,曾被日本媒体预测为蒋经国接班人的林洋港角逐“总统”,得票率排名第三。
1999年,韩国林姓宗亲万分欣喜地在福建泉州寻到祖先到朝鲜半岛前的下海出发地,并为自己是“唐九牧林”(因林禄16世孙林披的9个州刺史儿子而得名)的后裔而感到光荣与自豪。
《林姓史话》一书中“自周代至清代林姓主要文学家、诗人一览表”和“自唐代至清代林姓书画家、艺术家部分名录”,共有林姓196人之多。
截至2004年,林姓院士足有22位。
细想一下,从他们到比干的身上,无疑都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于忠、廉、孝、勤、俭的无数动人故事,以及“恕”与“和谐”的习性。
林波,男,1956年生,世界冠军,中国射击队运动员,辽宁海城人。1973年入国家队。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小口径自选步枪比赛中多次获全国冠军,十三次打破全国纪录并多次打破亚洲纪录。1977年在中、罗射击友谊赛中,以599坏的成绩平小口径自选步枪60发卧射世界纪录。是第八届亚运会小口径步3×20项目和60发卧射团体冠军、第九届亚运会小口径自选步枪3×40、3×20团体冠军中国队成员。在第四届全运会预赛上,以400环的成绩平小口径自选步枪40发卧射世界纪录。1980年国际射击通讯赛上又以600环的成绩再平小口径步枪60发卧射世界纪录。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林觉民,革命先驱
林正英,香港已故著名演员
林若,曾任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宁,大连林氏集团董事长
林元培,男,世界级桥梁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兰英,女,1918年生,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
林文肯,男,1945年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纪检组组长,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
林元和,男,曾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广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林国恩,男,1946年生,目前最为系统地研究红崖天书的专家,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
林志峰,男,1986年生,作家、诗人。笔名上官朝夕,出版作品有《第一次看到她微笑》《三天》《中国式蚁族》《孤独是诗,寂寞是歌》等。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现代诗人、作家,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
林纾(1852年—1924年),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翻译界开山祖师。
林亮(1664—1727),漳浦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任台湾水师右营把总,1712年升福宁镇左营千总。
林念修现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林木森曾任湖北省纪委书记。
林文漪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林树森曾任贵州省省长一职,现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林树中国宝海外寻踪第一人,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柏拉图奖章”
林晓华中国足协副主席,足管中心副主任。
林春平 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儿子的室友,现中国春平集团董事长.
林丰正2000年任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被视为是连战的重要幕僚。
林一心 曾任任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林一心 1959年2月出生,现任金华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林全华,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巡视员。
林位超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林祝发 江苏省邮政信息技术局软件开发部副主任
林方略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致公党海南省主委,海口市政协副主席
林木声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林声原辽宁省政府副省长
林廷生中共山东省委原常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林印孙正邦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林存德现任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林光林晓峰乐清市市长
林孝悌温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林建军,现任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协同部主任,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金融学硕士日期:2012-2-15
林书豪(Jeremy Shu-How Lin),美国华裔,1988年8月23日生于美国加州。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NBA华裔新秀
林铎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
林加者法国华侨华人会名誉主席,华黎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海帆海外杰出生物学家,现任美国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终身教授、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董事
林德宪温州籍美国人,美国华商联合总会主席,美国美安国际集团总裁,洛杉矶成德物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圣雄浙江圣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被评为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林光 美国幸运贸易有限公司总裁,美国国际产品安全协会会长
林亦冲台北市温州同乡会理事长
林光武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会长
林华景曾任中共茂名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阳江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主任。
林建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部处长、高级经济学家
林智郑州温州商会会长,河南省富立达实业有限公司
林元琳桂林温州商会会长
林棣华葡萄牙温州同乡会会长
林北川 海南省海口市政协主席
林 愿 林默父亲,原任朝廷都巡检,身居高位,
林军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林军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林军 现任中共武昌区委常委、武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林定亮 南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林元达 河北省曲周县县委书记
林长洲 现任钟祥市副书记、市长
林万明惠安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林海武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政府县长
林强辽中县县长
林桦仙游县县长
林红仙居县长
林旭长汀县人民政府政府县长
林共妙将乐县县长
林康松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林群潮安县委书记,潮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健雄中共大埔县委书记
林强永泰县县长
林少明遂溪县长
林春元庆云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林绪文无为县政府县长
林少文陆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林生墨竹工卡县委副书记、县长
林武民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
林建国共蓬溪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林录印柞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林国华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林庆生莆田市政协主席
林鸿宁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副市长
林果先 现任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
林石安 现任清远市纪委副书记
林鸿溢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
林华聪1998年2月调龙岩市(地级市)任政法委副书记(正处级)
林武娄底市委书记
林光大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素钦 莆田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林承通莆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林存安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林殿玲现任中共莱芜市委副书记
林晓英 龙岩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林皋中科院院士、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
林俊达现任中共揭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林彬 福州市委常委林彬兼任中共福州市委教工委书记
林明通 广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林愈溪中共贺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林山青 南宁市委常委、横县县委书记
林锦泉 成都市委 常委、市纪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
林元和 曾任中共佛山市委书记、广州市政协主席
林新 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
林治学 中共汨罗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林崇中 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林如鑫 现任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
林祥余 临沂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
林壮森 潮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
林日娣 女,广东电白人,原任茂名市副市长,现任茂名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林少春 广东省副省长
林雄 曾任中共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肇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林中坚广州市花都区区长
林振光 中共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F. 广西上百学生烈日下为何跪拜父母

9月19日报道,16日,广西桂林恭城中学,上百名学生跪拜在地。据悉,当日是该学校组织的“家长会”,目的是让学生抱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有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说孝顺父母应表现在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你怎么看?

G. 恭城书院的简介

恭城书院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通道侗族自治县北部的县溪镇。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它始建于宋1105年,原称“罗蒙书院”,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一些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最大而且保存完整的书院。
这座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 。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
2002年5月被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省委宣传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H.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科教文卫

1965年县社(乡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兽医站各8个。1972年1149个生产队中,有1129个生产队建立了科研组,参加人数6370人。1976年全县建立科学实验小组1145个,参加人数4726人,组成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科网。1982年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主要由科协和农科员负责组织科学种田,开展科研活动。1989年止,全县开办科技夜校75所,入学人数5600人。办乡镇科技文化站7个,村科技文化室3个,有科普读物、资料、图书4000余册,科技报刊30余种,每年借阅科技图书8万多人次,来站读者80余万人次。在科普宣传方面:编印科技资料10.75万份,出黑板报、墙报2750期,放科技电影660场,观众76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19次,观众2.9万人次,出动科普宣传车250次,销售科技图书资料1.7万册(份)。开办短期技术培训班362期,培训农村千部、技术员、科普协会会员4.64万人次。
明、清时期,县内有书院、社学、私塾。自唐宋至明清,计有举人28人(其中武举22人),恩贡52人,拔贡39人,副贡12人,岁贡299人,廪贡14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科举,兴学堂,提倡西学,书院改为学堂,乡村社学改为小学堂。辛亥革命后,全县5个区先后办起高初两等小学,区以下每段办1所初等小学,人口众多者办2所,多以祠堂庙宇作校舍。民国31年,全县受高等教育的有97人,占总人口的0.08%;受中等教育的有1134人,占总人口的0.91%;受初等教育的有41176人,占总人口的33.1%。1949年,全县有初中1所9个班,学生334人,教职工32人;小学60所,学生5618人,教职工241人。解放后,恭城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56年比1950年,全县初中由1所发展至3所,小学由76所发展到146所,在校中小学生由6704人增加至19262人。1958年秋,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教育事业“大跃进”,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学生文化素质下降。至1975年,完全中学增至8所,初中113所,完全小学113所,初小311所,在校中小学生增至45416人。1983年,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创建文明学校。同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把原有105所初中(点)调整为25个点,解决了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低,中学规模虚肿现象。1985年,试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分级管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次年,全县9个乡(镇)的117个行政村,有115个村基本普及五年初等教育,4个街委会提前普及五年教育。1987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决定,1989年,全县有完中3所,初中17所,在校学生6968人;职业中学2所,学生295人;农业中学4所,学生357人;完全小学121所,初级小学175所,在校学生31766人;业余高小59个班,学员1170人;业余中学4班,学员81人;科普班105个,参加学习3624人;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电大和中师函授;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1855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006人,占54.23%。基本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业余教育网络,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2012年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培训活动,完成1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县城新建初中、高中、幼儿园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列入“全区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投入6500多万元,县城一小、龙虎中心校综合楼竣工,嘉会幼儿园、西岭等中心校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楼项目开工,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和增设观音等幼儿园27所。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恭城中学本科上线率达95%,创历史最好成绩。率先在全市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惠及2万多学生。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困难寄宿生活补助1.8万多人次1141.1万元,3500多名困难学生获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67.7万元。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是瑶族一大特色。在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过程式中,当地的瑶族歌舞,与朝代同歌共舞,既有传统的纯朴韵味又有现代的活泼气息。瑶族婚恋风情表演是瑶族歌舞的经典,包括:情歌对唱、挑新郎、找新娘、哭嫁、背新娘、拜堂成亲、过棒头关等一些瑶乡风情,还有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傩舞”、“同乐舞”、“竹竿舞”、“油茶歌”等。恭城人是擅长用山歌的形式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山歌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的传统节日,期间各种大型的民族歌舞表演充分体现了多姿多彩瑶乡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瑶族服饰令人赏心悦目。
民国以前县内无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民国时期县教育科兼管文化事宜。1950年,县人民政府设文教科负责文化教育行政事务。1956年设文化科,1958年与教育合并为文教局。1964年秋撤销文教局,分设文化科。以后文、教再次合并成立文教局。1980年12月文教再次分开,成立文化局。1989年有干部5人。县属文化机构有新华书店、广播站、文化馆、电影公司、文艺宣传队、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桂剧团、文艺创作组等。至1989年,文艺创作组合并文化馆,桂剧团解散,文艺宣传队改文工团,其余机构尚保存,并有所发展。
2012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恭城瑶族八音》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恭城历史人物周渭为题材的廉政彩调剧《一品油茶七品官》,获得第八届广西剧展“桂花金奖”,曲艺《大岭山上桃花红》获第十六届“八桂群星(戏曲类)银奖”。恭城油茶、甜酒在首届桂林地方美食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桂林地方名小吃”。《恭城县志(1989~2005)》编纂工作基本完成,走在全市前列。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新建平安路口、三江大地等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完成西岭挖沟、莲花老君等6个“农家书屋”建设。提前完成20户以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放卫星直播设备1.31万套。新建莲花板脚、嘉会太平等村级篮球场38个。在全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和全市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11枚金牌。“广场文艺”和“广场健身舞”等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清代,县城有6家中药铺售药兼行医。民国21年,县城设医务所,农村集镇有少数中西药铺。解放后,逐步增加城乡卫生机构和医疗设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显著变化,鼠疫、霍乱、天花绝迹,疟疾和钩虫病已控制到最低水平。1988年被认定为消灭丝虫病县。人口死亡率民国30年为13.7‰,1953年降到7.9‰,1989年又降到5.89‰。 “新农合”参合率98.96%,财政补助由每人200元提高到240元,28.3万人次获得基金补偿5200多万元。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村级卫生室建设任务。为18.7万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完成母婴保健“一免两补”幸福工程,免费婚检2251对,婚检率98.6%。新建县卫生监督所和栗木、嘉会卫生院污垃电项目。完成农村改厕2500座。

I. 恭城油茶在桂林灵川怎么宣传

不用宣传。恭城油茶在整个桂林都是很出名的。

J. 刘小春的个人履历

刘小春,男,汉族,1952年11月出生,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人,大学文化,副研究馆员,现任八步区文化馆馆长、贺州民族旅游艺术职业学校校长 、八步区政协常委、贺州市政协委员、广西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是全国著名的瑶学专家、瑶族舞蹈专家,先后在《社会科学》、《瑶学研究》、《中国舞蹈论坛》等学术权威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编写专著100多万字,代表专著《桂东瑶舞探秘》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瑶族舞蹈的开山之作,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和好评。他创作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曾荣获国家文化部、自治区、贺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奖。他先后被梧州地区、贺州地区、贺州市政府授予“拔尖人才”称号,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刘小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父亲早逝,他14岁便辍学,进入原贺县光明化工厂当工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但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湮灭他求知的欲望,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总是抱着一种奋发努力、乐观向上的态度,当时没有钱买书,就借书来看。在当工人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阅读各种书籍,并开始写诗、写小说,在地区、县里的刊物上发表。由于文笔较好,他19岁时被任命为贺县光明化工厂职工子弟小学校长,1975年10月被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任《浮山》刊物的主编。1977年,改革春风吹拂中华大地,举国上下呈现出一派青年人求学求知的新风,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他自学完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1984年参加广西高等自学考试,经过艰苦的努力,1986年、1996年先后获得自学考试中文大专文凭和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从事民族民间文化研究、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1975年进入文化馆工作后,通过几年的实践,刘小春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性。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便下乡采风。二十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八步区每个乡村,深入到瑶山壮寨,爬山涉水行程6万余里,采访民间艺人3000多名,收集资料100多万字。艰苦的调查工作,结出丰硕的科研成果。上世纪80年代,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工程——全国艺术科学十大集成搜集、编写工作全面开展,他承担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学·广西卷·贺县资料汇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广西卷·贺县资料汇编》的编写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两大集成贺县歌谣、故事、传说、民族民间舞蹈的搜集、编写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自治区十大集成编委邀请到南宁,担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广西卷·瑶族舞蹈》编辑,1990年被评为十大集成先进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多年致力瑶族舞蹈研究的基础上,他编撰了《桂东瑶舞探秘》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瑶族舞蹈的专著,他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他还编撰了桂东壮族文化研究专著《南乡春色》、贺县民俗志书《贺县乡上情》以及《中华舞蹈志·广西卷》、《瑶族通史·瑶族舞蹈》、《广西大网络全书·传统舞蹈》等学术著作,发表了瑶族舞蹈论文《试论长鼓舞蹈文化在瑶族社会中的价值与地位》并获瑶族研究成果一等奖。2001年他被特邀出席首届中国舞蹈节中国舞蹈论坛,并在大会上宣读题为《试论广西民族舞蹈文化生态的失衡与自新》的论文,该论文已收录入中国舞蹈论坛论文集。2005年他主持贺州非物质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瑶族服饰》申报工作,于2006年获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他主持的《客家山歌剧》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名录获得成功。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刘小春几十年潜心研究民族文化的先进事迹,引起很大反响。
刘小春的母亲曾是广西桂林桂剧团的名旦。因此,他在孩提时期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在他身上表现出对艺术的天赋和执着的追求。在文化工作中,由最初的文学创作转变到舞蹈创作上,凭借多年专心瑶族舞蹈研究的成果,1986年他创作的瑶族舞蹈《歌堂夜》获得全国第一届舞蹈比赛编导表演三等奖。自此,他开始了舞蹈创作的生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陆续创作的一批文艺作品先后在全国、自治区舞蹈比赛中获得好评或奖励,如瑶族舞蹈《瑶年鞋》、《闹春铃》、《我从海上来》、《天帽》、《圣鼓》等参加广西民族舞蹈比赛均获得好成绩;瑶族舞蹈《瑶鼓风韵》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民族之光》演出,获得巨大反响;壮族舞蹈《板鞋抢亲》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及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特别奖,舞蹈《贺州鼓神》、《壮乡秋色》获金、银奖;绝技舞蹈《中华龙抬头》获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金奖及广西中等专业艺术院校“红铜鼓”大赛特等奖;瑶族舞蹈《盘王大歌》、壮族舞蹈《月光上的绣球》分别获得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他从未受过专业舞蹈训练,却成为全国著名的舞蹈家,被誉为广西舞蹈界的奇才,为贺州乃至广西的民族舞蹈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文化馆馆长,组织策划群众文化大型活动也是他的主要工作。1991年至1992年,他带领贺县100多名瑶族青年参加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他作为这次文艺表演第四场分场编导,亲自参与创作,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20世纪90年代,他先后担任1995年贺县招商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贺县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贺州地区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等大型广场文艺活动的总导演,进入21世纪又先后担任贺州市第一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贺州市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第七届至第十届中国瑶族盘王节、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国桂林恭城桃花节、贺州市第一届文化艺术节、2008年黄洞瑶族盘王节、八步区首届运动会、2009年中国(贺州)瑶族盘王节等大型活动开幕式文艺表演的总导演,其执导的文艺表演,艺术手法独特、艺术品味较高,群众参与人数众多,多次受到领导、群众的高度赞扬。
刘小春作为一名基层文化馆馆长,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群众文化事业努力工作,深入到厂矿、乡村、学校、机关事业单位辅导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村屯文艺队伍的排练、演出,排练节目100多个,演出近千场,每年辅导排练、演出达到100多个工作日。1995年,刘小春创办了贺州民族旅游艺术职业学校,十多年来教学成果显著,培养了民族舞蹈专业学生600多人,成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典范,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职业教育合格学校。在刘小春的带领下,八步区文化馆为群众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08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广西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县(区)文化馆。这些成绩与荣誉,凝结着刘小春几十年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中央电视台以《文化馆长》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几十年来,刘小春对群众文化事业执着的追求和默默的奉献,为我们民族民间文化、群众文化事业传承作出突出贡献,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事业的守望者。

阅读全文

与恭城宣传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国电子商务外贸现状 浏览:999
酒店怎么做推广方案 浏览:192
运动会筹备策划方案 浏览:148
仪器电子商务网站 浏览:133
药品促销活动方案模板 浏览:517
公司春游岳阳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42
希尔斯公司提供的培训方案 浏览:275
大型亲子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66
促销活动的营销策划方案实例 浏览:844
党员干部可以从事电子商务吗 浏览:514
网络汽车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518
微博宣传推广方案 浏览:14
以纯公司会展策划方案 浏览:64
学校党员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907
rfm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浏览:133
国培计划二级培训方案 浏览:302
新闻宣传技能主题培训方案 浏览:903
冬季小学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96
济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宣传推广先进事迹方案 浏览: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