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篇关于井冈山红色故事的演讲稿!!!!急,要吸引人的那种!还要讲到如何传承井冈山精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很荣幸也很激动今天能站在这里演讲。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神往已久的天下第一山——井冈山。也许她没有泰山的气势恢宏,没有庐山的风景俊秀,没有峨眉的清新无暇。可是当你走进她的时候,你就会不觉为她那段火红的历史而感染,就会被她那鲜血染红的山脉而征服。
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纪念年。井冈山既是中国红军的故乡,又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既是中国红色政权的源头,又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文韬武略,革命志士的赤胆忠诚,他们以鲜血、以生命诠释着一种极其宝贵的精神——井冈山精神。这种宝贵的精神后来成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源头。xx同志将井冈山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雄伟的井冈山,连着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永远的井冈山,写满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井冈山不愧为“天下第一山”,她有着其她名山大川所没有的“红”:红,是八万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自由与幸福;红,是在险峻环境中开创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更红的是用鲜血和生命锻造出来的革命精神;她还有着无可比拟的“绿”:绿在黄洋界的奇峰险石,绿在五龙潭的怡人山水、在彩虹瀑的雄伟壮丽,更绿在历经敌人的刀与火,而依然挺拔的青青翠竹和永伴烈士们的苍劲松柏。红,是井冈的召唤,是先烈对我们的召唤;绿,是井冈的希望,是祖国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希望。
在井冈山上的红色之旅,每一个脚步似乎都承载了烈士们的记忆,每一个动作都昭示着历史对我们的寄语,每一种声音都一种无可比拟的红色文化对于我们的召唤。
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革命先烈在解放事业中凭着一股勇气一身热血,为国家杀出一条血路,在黑暗面前没有半点的退缩,勇往直前。他们用鲜血染红大地,用生命换来光明,用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天下的情怀,无私地奋斗着。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子,历史再现,缅怀着他们的英雄事迹,继承着他们的革命传统,学习先烈们的优良品德。我要用他们的信念鼓舞我前行,用他们的精神鞭笞自己成才,用他们的爱国热情点燃自己的报国之志。
⑵ 井冈山大学的校园文化
井冈山大学的校训是广学坚守,勤思敏行。
“广学坚守,勤思敏行”作为校训,着眼于希望师生博学厚德、博采众长、博学多才的培养要求,秉持坚定信念、追求理想、坚守情操的育人目标,肩负引领时代、敢闯新路、勤于探索的大学担当,弘扬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勇于实践的大学精神;寄予了培养师生胸怀祖国、兼济天下、修身齐德的博大情怀的殷切期望。
同时“坚守”、“敏行”的要求与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精华“坚定信念”、“敢闯新路”高度契合,更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创新和传承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⑶ 如何让井冈山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领导的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熔铸的丰碑。今天,这个不朽的丰碑,依然是中国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它必将在当代中国放射出熠熠光芒。井冈山精神的多重价值及其当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独创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先导意义
从井冈山这片红土地上开辟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条独创性的革命道路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对半个世纪以后以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着巨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的。邓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前提是:以苏联模式为样板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僵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失败,这和毛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前提即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模式为标本而不从国情出发、加以无条件套用的先取城市、后取乡村的武装起义实践的失败,是极为相似的。
二、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最本质内涵,它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客观基础
⑷ 井冈山精神在当今中国传承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体现出对革命的坚定性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性。20世纪20年代末,井冈山的红色政权处于强大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革命形势极端严峻,在党内产生了一种悲观思想,对时局估量不准确,像林彪这样重要的红军将领竟然产生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表现出对革命信念的坚定性。他指出:“红军必须在边界这等地方,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这种革命坚定性建立在对全国形势所作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革命的不断胜利,证明了毛泽东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设想。由此,毛泽东总结出一条重要的革命成功经验。他指出:“世界上出现过许多类似的情况,在紧要的关头,就看你坚定不坚定,坚持不坚持。你咬紧牙关坚持一下,就可以取得胜利。对方熬不下去,挺不住了,他就失败了。我自己就经历过许多次这样的情况。” 坚定信念,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中国革命必将胜利。井冈山时期,面对来自革命阵营中动摇情绪,毛泽东坚持真理,信念坚定,坚定对“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心,坚定对“革命山大王”的信任,最终让中国革命走出困境,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在任何时候,坚定的信念都是我们战胜困难、昂首向前的精神支柱。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支柱。”井冈山精神是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起到指南针的作用,是战胜危机的法宝,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坚定,无论遭受多少困难挫折,中共党人都百折不挠,不动摇、不懈怠、不退缩、不折腾、不屈服,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国人民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不断传承,中国人民对过去心怀骄傲;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中国人民对现在充满信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我们走出一条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扬帆领航,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中国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是非常成功的、正确的。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发展更好、更成功,没有哪个国家可与中国相比。相反,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发展模式很不成功,可以从反面或者侧面证明中国道路的正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坚定信念,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⑸ 中国红色井冈山
【◆】【你好】【◆】
.
红色井冈山
井冈山因为1927年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而被称为红色革命根据地。
我荣幸地来到了红色井冈山,实现了少年时期的梦想。因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曾朗诵过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的宏伟诗篇;曾读过课文《朱德的扁担》;曾唱过“红米饭,南瓜汤……”等歌颂井冈山的歌曲。井冈山的红色经历和传奇故事令我着迷、使我向往。实话实说,我连做梦都想上井冈山呢?
在井冈山短暂的日子里,我怀着朝圣的心情,参观了一处处红色旧址,瞻仰了一个个红色人物,仿佛置身于红色海洋之中。
一
茅坪位于茨坪西北36公里处。距原宁冈县城所在地龙市镇16公里,青山环抱,翠竹掩映,小溪从村旁流过,一派恬静安逸的景象。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的领导机关都曾在这里设立过,现在还保存革命旧址20多处,主要有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和朱德旧居等。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八角楼。这是一栋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因装饰着八角形天窗而得名。我沿着楼梯来到二楼毛泽东旧居,展现在眼前的是简陋的床,单薄的被,一张桌子上摆着一盏油灯,放着毛笔和砚台,桌旁有茶几、高背椅等物。这是当年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这里居住时用过的物什。据说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还颇有戏剧性:毛泽东住到八角楼后,有一天晚上,袁文才将在茅坪一带坚持斗争的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共产党“头面人物”召集起来,来到了八角楼,毛泽东亲切地会见了他们。在这里,毛泽东结识了贺敏学、刘真、王怀、刘作述、贺子珍等人。当袁文才介绍到贺子珍时,毛泽东竟然有些惊讶了。他没有想到,在井冈山的革命派“头面人物”中,竟然还有一位女性,且是个美貌姑娘。当然,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会面,竟然是毛泽东、贺子珍后来成为革命伴侣的开端。八角楼里,竟充满了革命者的浪漫和温馨。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当年,八角楼的青油灯光常常彻夜通明,毛泽东不仅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还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巨著。看到这里,我禁不任浮想联翩:毛泽东在井冈山点起的火种啊,烧到了瑞金、延安、北京……,蒋家王朝在燎原大火中分崩离析了,而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在燎原大火中诞生。难怪当年有歌谣唱道:“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夜明;毛委员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万里程。”是啊,这里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她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据记载,当年湘赣敌军“围剿”井冈山时,实行“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血腥烧杀政策。山上的房屋大部分被烧毁,大井的毛泽东住所被烧得只剩两截残墙,而八角楼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二
黄洋界,海拔1300余米,山高壁峭,雄峰耸立,万丈深谷,陡不可攀。山上时有浮云浓雾,迷漫山腰,白茫茫宛如一片汪洋大海,故亦有“汪洋界”之称。乃至雾消云散,群山如黛,十分壮观。这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
我伫立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此碑位于黄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顶上,坐西朝东。竖碑正面镌刻着朱德同志的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同时还有一座横碑,正面刻的是毛泽东同志的手书《西江月·井冈山》词,背面是朱德同志的手书“黄洋界”三个大字。
此时此刻,我正聚精会神地听导游讲黄洋界保卫战的故事:那是1928年8月,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接应在湘南活动受挫的朱德及所率部队。山上只有两个连的红军,兵力空虚。湘赣敌军闻讯后,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二次“会剿”。8月30日,敌军三个团从宁冈方向进犯,妄图抢占黄洋界哨口,切断红军主力的退路。面对强敌,在31团党代表何挺颖的领导下,红军指战员沉着应战,凭着天险,居高临下,弹无虚发,打得敌人连滚带爬往回逃。两天里,敌军连续进攻四次都未得手。激战中,红军女兵在煤油桶里燃放鞭炮。鞭炮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在山谷里形成回声,使得敌军搞不清楚山上到底有多少红军。红军又找来正在修理厂修理的一门迫击炮,放了三炮。前两炮为哑弹,第三炮打中敌军指挥部。敌军以为红军主力回山了,吓得连夜败退。此时毛泽东正率领红军大队在向井冈山进军的途中,得知这一战斗胜利的消息后,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听完红色传奇故事后,我来到了陈列在山顶上的迫击炮旁,只见炮身耸立在水泥墩上,炮口正面对着山下,威风凛凛,令人萧然起敬。接着我来到黄洋界哨口工事。这个哨口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个工事和一个嘹望哨组成:右边的两个工事用于狙击江西宁冈方向来的敌人;左边的一个工事用以狙击湖南方向来的敌人。1929年1月底,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反革命“会剿”,李灿率红五军第一大队在此与敌人激战三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1960年,哨口工事遗址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复。
黄洋界保卫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凭借着山险,不仅“保存了我们最后根据地,且使敌胆为寒,不敢轻视共军,为边界名战之一”(毛泽东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从此,一个黄洋界名扬天下,一个井冈山屹立世界。
三
离黄洋界不远处有两株荷树,这是四季常青的阔叶乔木。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带领井冈山军民挑粮休息的地方。
“毛委员背粮上山”,当时曾传为佳话。1928年冬,为了粉碎敌人对井冈山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毛泽东、朱德带头与军民一道,从山下物产丰饶的宁冈购买粮食,挑到井冈山,每天来回100多里。由于路途遥远,挑粮的同志不辞辛苦,经常累得汗流浃背。他们有的在唱歌,有的互相攀手劲,也有的把汗湿的衣服脱下来晾一晾。他们的背上有的磨起了红块,有的磨起了大小水泡,但他们全然不顾。两株荷树在挑粮小道的高坡处,因此军民们经常在荷树下休息。一次,挑粮休息时,毛泽东问战士:“站在这里看得见什么地方?”战士回答:“看得见江西和湖南。”毛泽东深情地笑着说:“还可以看见全中国、全世界!”
“朱德的扁担”,当时曾名扬井冈。在红军挑粮运动中,朱德身先士卒,不辞劳苦,亲自挑粮上山。身为军长的朱德当时已经40岁了,这在红四军中算是“高龄”了。他既是军长,工作又忙,大家都劝他不要参加了,但朱德坚持要去,一定要跟大家一道爬山挑粮。根据分配的任务,朱德所在的军部挑粮点在宁冈的柏路,路途更远,山坡更陡。因此,红军战士都是挑个三、四十斤左右。按理,朱德年岁更大,更应该少挑点。可他在挑粮时,担子一头是行军时背米的三根白布米袋,另一头是一个用粗厚布缝的北方人叫做‘捎码子’的米袋,两头共计装40斤,再加上他经常佩带的一支德造三号驳壳枪和一条装有约百发子弹的皮子弹袋,总共约四十六七斤。朱德的表率作用,对军民鼓励很大。当时井冈山军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朱德岁数这么大了也下山挑粮,大家怕累坏了朱军长,就两次把他那根扁担偷去藏了起来。哪里知道朱德却另外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偷”朱德的扁担了。从此,“朱德的扁担”和朱德军长挑粮过黄洋坳的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闽西的中央苏区。全国解放以后,又传到北京,传遍了全中国。
关于朱德的扁担,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文革”时,竟然有人说井冈山不是朱毛会师,而是毛林会师。还说不是朱德的扁担,而是林彪的扁担。这件事被朱德的外孙刘建听到了,曾对朱德说:“姥爷,同学们说,你挑粮的那根扁担被林彪拿走了!”朱德听了,先是一怔,继而很快就猜出了几分缘由,说道:“不会吧!他现在要扁担有啥子用嘛?又不去挑粮。”刘建说:“办展览呀!说那是林彪在井冈山挑粮的扁担。”朱德听后笑了说:“他想要,就拿去吧。”刘建天真地问:“将来他会把扁担还给你吗?”朱德说:“会的,会还的。因为那扁担不是他的,上面有我的名字。”
历史还了扁担的真面目,事实证明它姓朱而不姓林。“朱德的扁担”将流芳百世!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红色井冈山。一路上,我不禁思潮起伏、感慨万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成功典范,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井冈山斗争的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奠基石。毛泽东思想的最显著标志,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而中国革命的这一正确理论,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创立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构筑和培育了井冈山斗争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的通称,就是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概括地讲,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我想,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人,要从危难中振兴,要有不被恶势力征服的豪情,就必须具有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那就是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并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它将同巍巍井冈并存,和中华民族同辉,永远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 作者: 张利业 于 2006-3-27)
如果你认为我的解答对解决你的问题有帮助.请点击我的回答下方【选为满意答案】按钮.
⑹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6)井冈情中国梦策划书扩展阅读:
在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绝对值得大书特书,其中有一个人起到了轴心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话,可能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都不会聚首井冈山。
这个重要的人物名为何长工。秋收起义的失利引发了毛主席新的思考,他将新的目标放在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构想上,而此时最理想的地点就是井冈山。
但当时的井冈山并非是无主之地,袁文才和王佐的两支武装力量占据着这里,他们并不了解毛主席,害怕毛主席登上井冈山之后就会吞并自己。
如果有这样的顾虑存在,毛主席登上井冈山无异于天方夜谈,于是毛主席派出何长工,让他承担了说服袁文才和王佐的艰巨任务。
这无异于虎口夺食,何长工孤身犯险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他先是和王佐成为朋友,又合并了的王佐跟袁文才两支部队,等到毛主席抵达井冈山时,两人都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毛主席的领导。
⑺ 弘扬井冈山精神
弘 扬 井 冈 山 精 神
高 歌
今年暑假,我代表十堰市实验小学的全体同学,参加了“庆祝长征六十周年弘扬伟大精神”的夏令营活动。
这次夏令营由湖北省教育出版社组织,选拔了各地市中小学生230名,其中十堰市选派了六名学生,我和另一名初中生代表城区几千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7月12日,我们赶赴武汉集中,13日全体营员乘坐大客车,途径黄石、九江、南昌等地,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圣地虽然区域不大,但是她是革命的摇篮,为革命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民主革命道路。我们沿着这条革命道路,首先参观了北山烈士陵园,瞻仰了为革命牺牲的四万多名无名英雄们,了解了他们英勇事迹。
随后在博物馆里,红军在革命时期的点点滴滴跃入眼帘:一块儿小小的纱布也是洗了再用,用了再洗;一口大锅,上面的铁都脱落了,还不舍得丢。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些食盐,没有忘记患难与共的群众,分了一部分给他们。可群众也不舍得吃,就这样一直放在树洞里保存着。红军当时用的被子、棉袄里的棉絮破旧不堪,根本不能挡风保暖,衣服也是补了又补,全是补丁。
红军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他们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有时还用野菜充饥。从军长到伙夫,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伙食。想想我们吃一次肯德基、麦当劳就要50元钱,50元钱在革命时期能供多少人吃多少天的饭!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原来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夏令营的活动短暂紧张,但从中得到的感受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目的就是让我们幸福安宁的工作、学习、生活。为了让革命先烈精神发扬光大、为了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意志,我代表全体同学提出五点倡议:
一是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支持国家建设。
二是少吃零食,把节余的钱用来资助贫困同学,让他们一样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三是不随便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倡导文明行为,增强环保意识。
四是珍惜先烈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五是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加强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锻炼,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刻不容缓;学习现代知识,我们只争朝夕。让我们弘扬井冈山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祖国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你要的是不是这个
⑻ 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
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必须搞好群众基础,增强无形实力。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井冈山是革命的根据地,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发展历史
井冈山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故名。江泽民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个字。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