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边程能凭借《清平乐》中梁怀吉这一角色大火吗
我觉得边城仅凭《清平乐》不能大火,但是圈粉无数,资源也会变得更好,将来必能像肖战、李现等爆火起来。边城饰演的梁怀吉只是《清平乐》中一个配角,连王凯、江疏影这样的主角都没能大火。而历史上的福康公主与宦官梁怀吉的爱情才得以被观众关注,也成为了观众的重要的谈资。
边城在《幻城》是饰演的樱空释长相可爱。《不负如来不负卿》 饰演的少年罗坻,被称为“眼睛里有星星的少年”。在《清平乐》中饰演的长大后的梁怀吉,温柔克己,长相俊美,有学识,知书达礼。相信边城长大后,会更好看,更帅气。有了粉丝,有了关注,也就有了更多宣传自己的机会。如果能再选择一部好剧当主演,必能爆火。
Ⅱ 清平乐 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问
清平乐 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开头语也要有,快快快
清平乐 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查看全部7个回答
我来答
我来答 查看全部7个回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 2017-12-16
《清平乐 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一座茅檐又低又小,缓缓流动得小溪边长满绿油油得小草。油一对满头白发得老年夫妻喝了一点酒正头靠着头用吴地方言亲热地交谈。大二,在豆地除草身在河东,虽然已汗流浃背,但脸上露出地却是开心的笑,因为大二盼望有个好的丰收。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希望刚出生的鸡宝宝有个温暖的家。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翘起着脚,嘴里哼着小曲儿,手里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农村虽不起眼,但却清新秀丽、朴素雅静,无时无刻都充满着幸福。
Ⅲ 晏殊的清平乐,要配图的
清平乐·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此词与作者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都突出反映了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在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在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 “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 “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在网络图片中输入"晏殊的清平乐"可以找到三张图,你自己找吧.
Ⅳ 江疏影晒照纪念《清平乐》播出一周年,她演的曹皇后有多绝
江疏影晒照纪念《清平乐》播出一周年,她演的曹皇后也太绝了吧!
江疏影,出生于1986年9月1日,是一名上海人,她是中国内地的一名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在2005年她出演了《飞花如蝶》,由此进入了演艺圈。在2012年凭借出演的电视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而获得了第八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奖以及第五届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等多个奖项。2014年又凭借出演的《一仆二主》而获得了第17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女配角奖,其代表作还有《好先生》、《三十而已》等。在2014年12月24日与胡歌的恋情曝光;12月29日深夜胡歌发表了微博,承认了二人的恋情。在2015年8月19日她承认与胡歌分手。她出演的电视剧《三十而已》火遍了大江南北。
曹皇后是一个十分潇洒、很有心胸和远大志向的女性。她是将门之后,从小借用哥哥的身份去书院读书,是百官们看着长大的,所以格局就和其他人很不一样,不是那种只为了爱情而活着的小女子,她的梦想是入朝为官。而江疏影精湛的演技将这一角色演的极具魅力,极其出彩。让观众深深的记住了这个角色,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角色,同时也记住了江疏影这个女演员。
Ⅳ 江疏影晒清平乐剧照并发文,你觉得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怎么样
我觉得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沉稳大气,端庄优雅,非常符合曹皇后的气质。
我觉得在清平乐中,曹皇后是个孤独的存在。十八岁左右进宫,却要懂得所有的礼仪,母仪天下。最重要的是嫁了个自己喜欢,却不喜欢自己的人。她的满心期待,却终究被他忽略…
江疏影日后发展如何?
我觉得江疏影日后发展的趋势还是很大的。毕竟长得漂亮,演技又好,又有代表作,还有一定的名气。可以说日后资源肯定不会差的。也希望姐姐后期能够,演绎一些不同的角色。多方位的尝试,并突破自己。让自己的演绎生涯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彩!努力的人,都不会太差的。我相信江疏影日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有趣的作品。也给我们展现出来,不一样的江疏影…非常的看好她
Ⅵ 清平乐 村居是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什么图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线一条弯弯曲曲的蓝色飘带一条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像一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少女。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着,不时从水中蹦起“扑通”一声跳进小溪,还躲在荷叶下捉迷藏。在阳关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原来是溪前的一棵茂盛的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
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一对白发夫妻在屋里一边喝酒一边操着南方口音谈笑风生,互相取乐。头上泛着红晕。老婆婆一边帮着老爷爷按摩,一边用手指着东边的大儿子。
他们的大儿子在豆田里辛勤地锄着杂草,只见他身穿短袖,头戴斗笠,两手紧紧的握住锄头,倾斜着身子,用力的锄着,全然不顾额头的汗珠悄然的滚落。他是那么的专注,生怕一不小心,把幼小的豆苗锄掉。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我要快点把鸡笼编织
好,这样小鸡便可以住进来,这样它们就会有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树下,他们未成年的小儿子趴在小溪边摇着小脚调皮地剥着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他那样子格外讨人喜欢。这真是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图啊!
Ⅶ 辛弃疾的清平乐
《清平乐》:1.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因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是写老夫妻的亲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是写两个儿子在田里干活,一个儿子在玩的场面。
3.从小儿的描写中就可以看出人物写的栩栩如生,情态宛然,”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4.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充满活泼的生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充满盎然的情趣。
Ⅷ 清平乐这首古词是描写山水风光的吗
ko,小学生都知道.
==前言==:
此词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
==简析==:
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晏殊:清平乐 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小词抒发初秋时节淡淡的哀愁,语意极含蕴,极有分寸,作者只从景物的变易和主人公细微的感觉着笔,而不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语言清丽,风调和婉。
1、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晋张协《杂诗》之三:“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
2、紫薇:花名,亦称紫葳,凌霄花的别名,夏秋开花。朱槿,花名,即扶桑。
3、阑干:横斜貌,唐刘方平《夜月》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总析】铺开红笺,写满密行小字,诉说尽一生一世相思意。可是,鸿雁的云鱼在水----欲寄书信无计,只落得惆怅无际。独自高楼远望,但见得斜阳西沉,一抹遥山相对,如何望得见伊人?茫茫天地间之间,佳人不知何处?唯有无尽绿波,依旧无语东流。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
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
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清平乐》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题解】
作者先用白描手法写出留人不住,借酒浇愁,醉中对方却已登舟离去的怅恨,然后,他想像情人舟行春水,处处闻莺的明丽风光,不言怨而自含怨意:唯其无情故能毅然离去,又能领略春光的欢乐。作者又使用对比法,描写自己伫立渡头的冷清和依恋,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柳谐“留”音,依依杨柳也象征着惜别之情,“渡头”两句用移情法倾诉作者的离愁别恨,贴切而柔婉。“结句殊怨,然不忍割”(《宋四家词选》)。晏几道是一位情痴,故言情之作多刻骨铭心之语,感人肺腑,本词即是一例。
【注释】
1、留人不住二句: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此处翻用其意。
2、渡头杨柳二句:刘禹锡《杨柳词》:“长安陌上无穷柳,唯有垂杨管别离。”此处化用其意。
3、锦书:书信的美称。
【清平乐】晏几道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评析]
晏几道的词作,词彩比较华丽,意象也比较密集,但他处理得相当流动,绝无平板凝滞之病,这可以说是糅合了花间词与南唐词的特点。而词句的精巧新颖,也是明显的长处。
【清平乐】晏几道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清平乐】晏几道
波纹碧皱,曲水清明后.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金钗换酒消愁.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清平乐】晏几道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清平乐】晏几道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清平乐】晏几道
可怜娇小。掌上承恩早。把镜不知人易老。欲占朱颜长好。
画堂秋月佳期。藏钩赌酒归迟。红烛泪前低语,绿笺花里新词。
【清平乐】晏几道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清平乐】晏几道
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侧帽风前花满路。冶叶倡条情绪。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醉弄影娥池水,短箫吹落残梅。
【清平乐】晏几道
西池烟草。恨不寻芳早。满路落花红不扫。春色渐随人老。
远山眉黛娇长。清歌细逐霞觞。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清平乐】晏几道
笙歌宛转。台上吴王宴。宫女如花倚春殿。舞绽缕金衣线。
酒阑画烛低迷。彩鸳惊起双栖。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琼梯。
【清平乐】晏几道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纵得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清平乐】晏几道
双纹彩袖。笑捧金船酒。娇妙如花轻似柳。劝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有情须醉尊前。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清平乐】晏几道
寒催酒醒。晓陌飞霜定。背照画帘残烛影。斜月光中人静。
锦衣才子西征。万重云水初程。翠黛倚门相送,鸾肠断处离声。
【清平乐】晏几道
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清平乐】晏几道
沈思暗记。几许无凭事。菊靥开残秋少味。闲却画阑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入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清平乐】晏几道
莺来燕去。宋玉墙东路。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清平乐】晏几道
心期休问。只有尊前分。勾引行人添别恨。因是语低香近。
劝人满酌金锺。清歌唱彻还重。莫道后期无定,梦魂犹有相逢。
【清平乐】欧阳修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清平乐】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Ⅸ 李清照《清平乐》
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Ⅹ 清平乐!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哟!”老奶奶一听,可乐了,说:“甭说这个,是不是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
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太阳已经偏西,路过此地的诗人辛弃疾看到了这样一幅景美人乐的画,挥笔写下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