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能提供一个企业的新产品的试营销成功的案例
凉茶市场的“大运”来了!
继2003年“非典”疫情扶得凉茶产业青云直上之后,2006年的凉茶市场又利好频传。王老吉、黄振龙、金葫芦等品牌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港澳地区的21家凉茶企业拥有的18个品牌54个配方及术语,被政府正式明文规定受到法律保护。中国凉茶产量以40%的增速跑步发展,销量直超洋饮料可口可乐。
壮哉!一杯小小的凉茶,不仅实现了它的产业复兴,还阳春白雪的承载了文化遗产之重。
于是,在种种利好的鼓励下,全国各地凡具有凉茶资源和饮用习惯的地区的企业都开始心旌神摇起来,这不,福建达利集团新推的“和其正”凉茶就在这当儿震撼上市了。
显而易见,“和其正”凉茶之上市,的确是有备而来的,一出手就将凉茶老大作为标杆,可谓来势凶猛,咄咄逼人。
但是,“和其正”凉茶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与“王老吉”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包装设计和色泽;即便是“喝了不上火”的产品诉求也与“王老吉”凉茶的诉求别无二致,只是在“不上火”的后面又加上了一个“熬夜伤神补元气”。
从其第一诉求“喝了不上火”来看,蚕食分化“王老吉”的顾客群体是其首要目的,意在尽早形成销售现金流。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在此之后,加大力度强化“熬夜伤神补元气”,从而建立起“和其正”自主的品牌地位,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那么,“和其正”的品牌拓展真的能够如其所愿吗?看来这个有趣的案例值得我们稍加深入地剖析一番。
顾客为何认可“王老吉”之“喝了不上火”?
首先是顾客习惯性认知的积淀。广东人保健观念强,爱吃补品、善煲“靓汤”等习惯都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的认同。而且,岭南地区向来有“上火了喝凉茶”的习惯,这也是广东凉茶铺遍布大街小巷的基础,因此,当“王老吉”将“不上火”这一沉淀在民间的顾客认知,率先附加在“王老吉凉茶”身上,并实施强势的品牌传播运动后,自然也“爱屋及乌”的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
其二,在凉茶尚在民间街头巷尾售卖,各家都还在“口水仗”上争夺“凉茶始祖”的名头之时。“王老吉”抢先将自己的创始人王老吉塑造成了中国凉茶的始祖,并通过强大的广告和公关传播攻势,先入为主的在全国消费者心智中构成了这样一张认知路线图:凉茶——不上火——王老吉——始祖。
其三,“王老吉”在看似老少咸宜的顾客大一统覆盖之下,又抓住熬夜看球族、上网族、熬夜加班族,从生活形态上牢牢的锁定了自己的核心顾客群体。我们要知道,看球时、上网时、加班时的饮用量无疑是最大的。
综上,反观“和其正”凉茶的推出态势,我们不禁为其感到深深的担忧。
担忧之一。面对“王老吉”先入为主的顾客认知和铺天盖地的传播攻势,“和其正”的声音由于诉求同质化,实在是太容易被其淹没掉。依据“品牌接触点传播体系”的核心要素,从形成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行为上来看,当面对诉求相似的产品时,消费者心智中潜藏的判知体系,会在如下接触点上做出这样的反应:
品牌:大家都说好,肯定消费原来那个有把握,现在这个刚出来,看看再说;
诉求:早说的,效果肯定比晚说的要好;
价格低:如果晚说的便宜,便宜,但可能是品质自愧不如;
价格高:既然原先的我已经接受了,后来的价格又比他还高,我为什么要去转换?
品质:价格便宜,表明制造成本低,所以卖得便宜,有可能质量不会好;
试用:口味差不多,那效果大概也就差不多,我为什么要换?
试用:口味有差异,原先那个口味因为有哪些配方,而且又是凉茶始祖,应该“去火”效果好,现在这个新的,口味既然不一样,那怎么让我相信效果也好呢?
担忧之二。不但“和其正”的“不上火”的诉求与“王老吉”同质,而且其“熬夜补元气”的后续准备加码传播的隐藏诉求点,其实早在“王老吉”的品牌诉求中也早已涵盖。
“王老吉”在系列的品牌传播运动中,早已通过情景诉求的手段大加渲染譬如:“不怕上火的世界杯”:“小张是个超级球迷,凡球赛都不愿错过。现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开幕了,每天午夜零点一场,2:45又是一场,一天一宿连轴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连续一星期以后,小张熬出了满眼血丝,而且感到咽喉痛,牙龈发炎,口气重,痘痘增多,腰酸背痛……”。
“经常熬夜,导致虚火上升,此时有一盒清热降火的王老吉在手就最好不过了……”
依据“品牌接触点传播体系”的核心要素,此时,消费者心智中潜藏的判知体系,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不上火:“王老吉”最先告诉我,所以我相信他;
熬夜:熬夜容易上火,“王老吉”已经告诉过我,我相信他能帮我解决;
补元气:我只知道喝凉茶可以“不上火”,但是还能“补元气”我不太清楚;
补元气:我知道还有很多更直接的办法可以“补元气”,比如,当归、人参、枸杞、大枣等药膳,包括进行一些运动都是可以“补元气”的呀!喝凉茶能有这样的效果吗?
补元气:“和其正”为什么可以补元气?现在我还不清楚!
综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尽管“和其正”以陈道明为代言人,强势推出了品牌,可能也仅仅是陈道明的形象,可以帮助“和其正”较快建立一个初步的知名度罢了。但如果仅仅依靠现在的这些传播资源,无论是在品牌诉求的感召力上,定位的支撑点上,抑或是在可以预见的品牌传播走向上,要想真正改变顾客的心智认知模式,转化顾客的购买决策,都会是很难获取最佳的品牌传播和销售业绩的。
那么,“和其正”凉茶怎样未雨绸缪才能为更好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认为,顾客购买决策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心智接触点”和“辅助接触点”(行动接触点),就是“和其正”品牌实施最优化传播的“关键点”。譬如,以下几点是达利集团高层与“和其正”的操盘团队应充分重视和思考的。
1、 盯人:“人以群分”,在顾客构成上是否还有“空子”可钻。
2、 破局:从产品利益上剖析,凉茶具有的那一项属性还未被竞品发掘,而客户又有接受空间的。
3、 钻心:诠释顾客认为的市场定义,在顾客心智中还有什么心智碰撞点是可以有效激发的。
4、 联系:“和其正”凉茶与“王老吉”凉茶与顾客的关系联接点的不同点在何处,应当如何表达?
5、 内容:“和其正”在传播内容构成上,应该与“王老吉”在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应有明显的差异?
6、 氛围:“和其正”在传播氛围营造上,应该与“王老吉”在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应有明显的差异?譬如,终端个接触点上我能感觉到与“王老吉”的什么不同?
7、 验证:“和其正”应当在那些影响顾客购买决策的互动接触点上,为顾客提供购买决策的验证?
8、 维护:顾客心智的哪些变化,有可能影响“和其正”品牌与顾客的关系紧密度,又该如何进行改善。
其实,在中国凉茶市场利好频传的今天,达利“和其正”凉茶强势介入凉茶市场也是正当其时的。虽然我们不认为“王老吉”无法被战胜,但关键是要有好的思想和精准有效的方法,目前看来,“和其正”以正合的难度明显很大,必须出奇制胜才能走上康庄大路。
② 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商品营销
首先必须明白什抄么是“市场营销(Marketing)”袭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一、最新定义
市场营销是以回答顾客最关心的7个问题为核心,以快速推动顾客购买进程为目的的活动和过程。
二、核心定义
市场营销中不少企业,纷纷采用品牌联播方式进行市场扩展。对此,企业网络营销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占据无可动摇地位。
所以,怎么用各种方式能够通过市场达到营销的目的。当然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比如:你在网上聊到一个客户,你向他介绍一款产品,最后他买了,这就算市场营销。供参考。
③ 5种市场营销观念的案例
5种市场营销观念的案例分别是:
第一,生产观念。福特T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该车的巨大成功来自于其亨利·福特的数项革新,包括以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等,从第一辆T型车面世到它的停产,共计有1500多万辆被销售,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福田的名言“无论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车,我只生产黑色的”
第二,产品观念。美国爱尔琴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市场营销网络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
第三,推销观念。脑白金是珠海巨人集团旗下的一个保健品品牌,该品牌创立于1994年,由于其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数年时间内,脑白金成为中国大陆知名度最高和身价最高的保健品品牌之一,年均利润可达3.5-4亿人民币,2005年春节期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8.2亿人民币。
第四,市场营销观念。戴尔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
第五,社会营销观念。贝因美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种族不同,民族饮食文化也不同,只要生产出真正符合中国婴儿特质的产品,指导家长正确地养育孩子,才能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同,实现社会利益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利益。(育婴工程,您的育婴专家,贴心的母婴顾问)。
温馨提示:现在还有其他几种观念,关系营销理念-安利公司,绿色营销理念-农夫山泉,文化营销理念-小猪佩琪,知识营销理念-会议营销等。
④ 有哪一些软文营销成功案例
想要找一些软文营销成功案例,名扬~壹品,软文推广平台上有很多,多个案例涵盖了健康、医疗、金融、科技、食品、财经等各方面,方便借鉴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⑤ 找一个推销产品的案例
同样举个保健品方面的例子。脑白金应该说创造了保健品方面的销售奇迹,但大家也知道它的功能仅仅是改善睡眠、润肠通便。如果仅仅宣传这些,应该说绝对不会有十几亿的销售额。但大家也同样知道脑白金火爆的原因——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所以说不一定需要你产品的是你的目标人群。
还有个例子也能说明问题,大家知道最需要清肺的是吸烟人群,而大部分吸烟的男性仍然每天看着注明了‘吸烟有害健康“的烟盒去吞云吐雾。而清华清茶却大胆的把自己的诉求对象转向目标消费者的老婆——“老公,烟戒不了,喝点清华清茶洗洗肺吧。”这个大胆的创新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丙的做法更让人大吃一惊,因为他创造了循环的效益。而且找到了一个崭新的市场。但丙的做法给我最大的启发却是一个很简单的商业道理——双赢。让别人赚到钱,自己才会赚钱。这是经济学法则中永恒的真理。
或许大家也有这样的资料,2002年中国保健品销售额最高的并不是脑白金、也不是百消丹、太太口服液等知名保健品。而是安利纽崔莱以30亿元之巨的销售额荣膺国内保健品销售冠军。而他们的营销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消费者同时成为自己的销售员,让你在享受好产品的同时也享受财富。我们暂且不论这种经营方式是否合理,但追求双赢的原则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证出很多营销方式,正确的说法应该说营销没有定式,只要你找到了适合你自己的合理方式,产品就不难销售。但关键一点是要开放你的思维,不要总想应该怎样或者必须怎样。
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不好卖的产品,只有卖不好产品的人。让我们共同记住这句话用来共勉。
⑥ 介绍一个比较成功的网络营销例子,谢谢了
给你举个网复络营销的成功案例:制
2009年初,汉堡王(Burger King)发布了一个聪明的Facebook应用,叫做“巨无霸的牺牲品”(Whopper Sacrifice)。这个应用告诉Facebook用户,当他们在自己的Facebook账户中删除10个好友后,即可到当地的汉堡王餐厅免费领取一个巨无霸汉堡。
该应用大受欢迎,在数千个换取免费汉堡的请求中,近23.4万个好友成为了牺牲品。然而,还不到10天,Facebook就要求汉堡王停止使用这一组件,因为它违背了Facebook的规则。Facebook网站的思想是保持和维系友谊,而不是牺牲朋友。但是,“巨无霸的牺牲品”对汉堡王来说却是个巨大的成功。超过1.3万个博客引用了这个活动,而在谷歌搜索中,关于汉堡王此次品牌推广活动的结果超过了14.2万条。
至于后面的问题“你认为他的创意好在哪里?你认为未来还可以用哪些网络营销方法”,楼主可以自己琢磨一下。
建议楼主看看《正在爆发的营销革命:社会化网络营销指南》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很多网络营销的成功案例。
⑦ 怎样介绍自己最成功的一次营销案例
佐丹奴服装营销案例分析
港资品牌“佐丹奴”在90年代初开始进驻国内市场,短短几年里,其专卖店数量发展迅猛,而且其销售和利润率都跃居同行业榜首,成为成功实施品牌战略的经典之作。根据笔者近年来对该品牌的观察和调查,将其独到的成功品牌营销策略进行归纳总结供国内同行参考。
一、周密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
首先从面料的考究和选择来看,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化纤面料层出不穷,但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和筛选,人们至今钟情的依然是棉制品。棉布面料以其透气性好,吸水性强,手感舒适,耐用廉价等特点,而表现出其永恒的生命力。因此该品牌服装从T恤、衬衫、夹克衫、长裤、内裤和袜,无一不是由全棉或高含棉面料制成。这样就满足了各种年龄阶段的消费者的需求,为获得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群体奠定了基础。再根据价格和款式突出服务于18~45岁的中青年人,因为这一年龄层的人士,服装购买欲最旺盛、更新换代频率最高。
其次从服装的价格定位来看,“佐丹奴”敏锐地察觉到我国服装市场上中高档价格男装花色品种的匮乏,尤其是款式表现为“大路货”的断档。针对这种情况,“佐丹奴”将产品价格定位为:全棉长短袖T恤50~150元,棉布衬衫100~200元,长裤100~300元,皮带100~200元。夹克与加厚棉料夹克200~400元。风褛500元左右,羊毛衣150~300元。这种价格定位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大中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再次从该品牌服装款式的确定来看,不难发现其经营者深谙国人的着装心理和习惯,对我国的服装文化亦下了一番功夫进行研究,把握较准。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崇尚中庸的古老民族,穿着朴素,不寒碜亦不过火乃最高境界,较之于西方民族更含蓄和传统。尽管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与西方文化亦有所交融,但自身的穿着打扮却有其自身渐进的发展进程,大多数人并不追求新奇。针对这种市场状况,“佐丹奴”服装款式设计力求简明、流畅,而不见粗陋。给人感觉透着古典、浑朴的平凡,但又毫无落伍、过时之感,体现出一贯禀承的“优雅中愈见洗练的沉稳风格”。
二、独到的企业策划,匠心独具的市场营销。
“佐丹奴”在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市场调研后,确立了以中国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的策略,形成了以深圳为总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并向全国大中城市辐射的商业网络。
在城市里,“佐丹奴”将专卖店设在人流量大、客流量多、影响广的商业旺市,即使该地段租金远高于其它地段,亦在所不惜。因它可以通过商品流通速度的加快和资金周转的加速,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赢得较高的利润率。根据各大城市不同的人口数量,确定设立不同规模和数量的专卖店。城市大,人口多,店铺规模就大,数量也就越多。
虽然佐丹奴在全国各地的专卖店规模大小不一,但其品牌风格却完全保持一致。所有该品牌的专卖店都以浅兰底色、配以横写的白色粗体的中英文“佐丹奴”字样的注册商标直接作为商店名称,既简洁醒目、印象突出,又象幅广告牌,令人赏心悦目。各地专卖店,从建筑物外观到装修
⑧ 营销案例的营销案例
1)营销案例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这里所指教学目的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狭义的目的,指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验证、操习和运用营销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以达到学生能深刻领会、掌握、提高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目的;第二层是广义的目的,这与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目标——重在能力培养——是密切联系的。这个“能力”概括了未来营销者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学习能力(快速阅读、做笔记、抓要点、列提纲、查资料、演绎与归纳等),人际交往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陈述见解与听取意见、小组交流沟通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抓住问题、分清轻重主次、分析原因、拟定各种解决问题的措施等)。
实践证明,营销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2)营销案例具有拟真性
高度拟真性是指案例接近营销的真实情况,案例中主要事实必须来源于营销实践;为保密或其他目的,允许对名称和某些数据加以掩饰,必要时允许对素材删减合并,但案例基本上是对事实的白描式记录。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身临其境,被带入一种高度拟真情景之中。高度拟真也反映出它所提供的信息是零乱的、含蓄的,甚至是不完全的或多余的。因为现实的企业营销决策,往往就是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作出的。营销者应具备估计风险与收益的可能性、权衡利弊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正是培养这种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迫使学生透过看似颠三倒四、有虚有实、一团乱麻的企业营销状况的描写,学会观察、思考、分析、整理、加工、演算、假设、判断、比较和决策。这种情景教学正是案例学习的特点和优点。
3)营销案例具有相当的随机性
营销案例与其他领域的案例不同。如在医学上案例称为病例,在军事上案例称为战例,在法律上称为判例,等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征是应用大量对以往实际情况和经历的介绍材料,来训练学生,以期学习前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不要求学针对这些材料,独立地提出解决办法。而营销案例的侧重点是介绍真实的营销情形,这情形中就包含了许多已经或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所提供的营销问题,或者虽在案例中已得到解决,但要求对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办法加以评论;或者案例对问题的解决只字不提,由学生去观察、挖掘、分析、提出自已认为合适的、满意的解决办法和方案。 服务业领域的营销发展相对滞后,将营销思想和工具引入银行服务业,是银行竞争的重要法宝和支撑点,这已成为今天优秀银行的基本作法。在银行行销的发展进程中,花旗银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对于今天正在转制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具有深远意义。
1977年,美国花旗银行副总裁写了一篇文章“从产品营销中解放出来”,由此花旗揭开了服务营销研究的序幕。他写到“服务营销的成功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支撑。如果把产品营销理论只是来个改头换面,就应用到服务领域,营销问题还是难以解决。服务行业中缺少相关营销理论,恐怕与市场营销本身的近视不无关系吧?”这段话,足以说明,花旗银行在同行中,甚至在整个服务领域。 多年以来,银行家们根本不关心和理解市场营销。为了向公众显示银行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银行建筑得宛如希腊神庙。内部刻板严肃,出纳员不苟言笑。某位放款员的办公室是这样的:他自己靠着窗户,坐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后,而让前来借款的顾客坐在对面的一张小矮凳上。阳光射入,直射在对面忙着解释借款原因的倒霉顾客脸上。这便是银行对待顾客的真实写照。
花旗银行率先从消费品公司的领袖宝洁引入营销经理制,树立起营销理念。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银行服务就如普通商品一样给我们林琅满目,任意选购,且服务至上。花旗自从70年代正式引入营销,在金融产品创新之基础上,寻找了新的竞争武器,如进行市场细分,为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今天,它提供多达500种金融产品给顾客。籍着97年与旅行者公司的合并,花旗真正成为了一个银行金融百货公司。花旗还为自己定位,树立品牌形象,在90年代的几次品牌评比中,它列为金融业的榜首。同时,花旗还是行业内国际化经营的典范,是拥有分支机构或分行的银行机构,在海外市场,它做到将花旗的服务标准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注意花旗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又注入当地语言文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的合并。 美国戴尔公司1990年股票正式上市,不到10年,其股票增值3万倍,而戴尔本人也成为全球《财富》500强中最年轻的总裁。是什么让戴尔公司股票如此暴涨?在强手如林的电脑市场竞争,戴尔没有IBM、康柏等公司历史悠久、财大气粗,但却能挤进去,并能如此表现甚佳,这与它独特的定制化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戴尔的定制化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谁都想定制化,但成本高却让诸多企业望而却步,是IT和网络技术让戴尔有能力做到定制化。
戴尔的营销创新在于他把新型零售方式融入到高科技产品电脑中来。如果用专业的话来说,戴尔将电脑产品“大规模定制化”。把微机直接卖给顾客并非改天换地的创意,山姆沃尔顿的沃尔玛货仓式零售革命体现了创始者的“细微之处有洞天”思想,而戴尔的独特在于他对计算机市场这一理念的理解。
戴尔公司每年生产数百万台个人计算机,每台都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组装的。戴尔公司是企业家、网络技术专家和企业软件汇集在一起的完美例子。以戴尔为其大客户福特汽车提供服务为例,戴尔公司为福特不同部门的员工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配置。当通过福特公司内联网接到订货时,戴尔公司马上就知道订货的是哪个工种的员工,他需要哪种计算机。戴尔公司便组装合适的硬件,甚至安装了适当的软件,其中有一些包括福特汽车公司储存在戴尔公司的专有密码。戴尔公司的后勤服务软件非常全面和先进,因此,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大规模定制服务。
福特公司为这种专门服务额外付一定的费用。付这笔钱值得吗?如果福特汽车从当地经销商那里购买个人计算机,经销商运来一些箱子,需要懂得信息技术的工人取出机器进行配置。这一过程需要一个专业人员花4-6个小时,并且常常出现配置错误。
所以,戴尔的定制服务物有所值。定做莱维斯(Levis)牛仔裤要付额外费用,玩具公司马特尔公司(Mattel)也为需要个性化产品的小姑娘提供定制产品,但收取高价钱。戴尔的直销与定制模式使他在高科技产业独树一帜。
是什么支持戴尔公司做到定制化的生产与服务呢?是IT技术,是网络技术。公司每天生产大约400万台个人电脑、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和工作站。大多卖给了企业而非消费者。买主只须拨打由公司付费的800电话或在公司网址上登录,提出自己的机器配置,等待公司的报价出现在屏幕上。输入信用卡号码,按回车键就行了。或者是如波音公司这样平均每天购买160台戴尔个人计算机的大客户,只需拍拍常驻在公司内的销售代表就行了。
每台微机都按订货生产,但是,从打电话到装上车只须36小时。订货源源不断地转到戴尔公司的三家生产厂之一——奥斯汀、槟榔屿和爱尔兰的利莫瑞克。但是,在这些工厂是见不到库存的。“所有我们的供应商都知道,我们要的配件必须在1小时之内送到”,奥斯汀工厂的总经理认为。芯片、集成线路板和驱动器装在卡车上,在直接开到距离组装线仅50英尺的卸车台。在那儿,也没有制成品的库存,戴尔从大学里开始的计算机生意使他懂得了不能让产品积压。